第一篇:幼儿园家长会汇报材料《合理定位健康发展》
幼儿园家长会汇报材料《合理定位 健康发展》
核心内容:
通过分析,帮助家长理清教育思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并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给孩子确定合适的发展定位,科学的施教。过程设想: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您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您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通过与家长互动,了解家长想法和目前的做法。2。通过“诺贝尔获奖者感言”和“点石成金”的故事让家长明白好习惯和好品质的重要性;3。讲解提前识字、写字、学英语等的危害。
二、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三、具体做法
1.让孩子做健康人,包括身体健康,人格的健全。(举例说明)针对这一点,家长需要做到:
(1)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举例:关键期、脑科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发展,都具有其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发展的关键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事务和现象的发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茨曾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小鹅孵出后,天生有一种跟随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走的领通常它们首先看到的自然是解它们的母鹅,因而跟定母鹅免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事实并不永远如此,如果其它动物,甚至于人,取代母鹅的位置,成为小鹅出壳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它们也会跟着走。劳伦茨本人就曾有过这样的尝试,因而成为有名的、带胡子的“鹅妈妈”。上述的这些现象,称为小鹅的“母亲印刻”。这种“印刻”,只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发生,发生印刻的一段时期.称它为认毋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劳伦茨的这一重要发现,给儿童心理学家们以很大的启示。儿童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时发现,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也有类似动物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方面都有它的发展的关键年龄,在关键年龄进行相应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探寻儿童心理印行为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对教育子女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十分了解这一工作的意义、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十分熟悉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年龄。恰恰相反,在某些方面,家长的认识,正好与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反。例如,小孩学游泳,众多的研究材料表明,在正确的训练下,小孩越早学游泳越好,但不少家长却不敢做这种尝试,宁肯让孩子到幼儿期,或小学时期再学游泳。其实,胎儿在母体内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处在羊水中,具有天然的屏息反射。当把出生的婴儿放在水里时他就会本能地暂停呼吸,这是婴儿快速掌握游泳技术的重要因素。另外,婴儿的脂肪丰满,同成人相比,更容易浮在水面上。一般认为,如不及时抓住婴儿的这种特性并及时给予强化,则3个月后便会消失。目前,婴儿游泳训练,在美国、苏联、东德和澳大利亚等国巳大力推广。训练可从水下接生开始,也可晚一点,从婴儿满月开始。首先进行小儿科和神经科检查,确认儿童身体健康,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然后便可在父母带领下熟悉水性。先在家中浴池中进行,水温应在36—37℃之间,逐渐降低水温至29—30℃,每次20一30分钟,半年之内,如果婴儿期在浴池中掌握最基本的游泳技点其后就可以带他到大游泳池去练习了。2—3年后.孩子在水中会变得像鱼一样的自由。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在J儿童早期发展中,探索他们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心理的发展等的关键年龄问题,是家长教育子女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面我们就分别谈谈婴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关键年龄: 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把握从事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动作方式的关键年龄在o一3岁,尤其是1—3岁,更为重要。儿童从事集体游戏活
二、言语的发展
初步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年龄,是。0一2岁,尤其是1—3岁,更为重要动的关键年龄4岁左右,是儿童图象视觉辨认的最佳年龄。字形本身也是一种图象,识字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辨认图象,从4岁左右开始学习识字,能
三、心理的发展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许多方面,现在以思维和个性发展上的两个关键年龄为例,做一些说明。
看思维
人不是—出生就有思维能力的,恰恰相反,思维能力有一个漫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人的低级思维能力,叫做(二)看个性
幼儿个性发展上,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3岁左右儿童,要求独立活动的倾向十分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这是个性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年龄。感知动作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2—3岁。取得良好助效果
一、脑科学的基本发现
大脑对环境刺激的要求人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生命体系, 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它不能离开周围的生活环境独自存在, 它总是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接收各种各样的刺激(声、光、电、磁、振动、冷、热、化学物质等)。从生理学角度来说, 环境刺激有两类: 一类是适宜的刺激, 即生理性刺激;另一类是伤害性刺激或非生理性刺激。如果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刺激作用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儿童来说, 伤害性刺激的危害更大, 因为儿童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更弱, 对伤害性刺激更敏感。但是, 这并不是说人体接受各种刺激越少越好。许多实验证明, 适宜的生理性刺激对脑的发展不仅无害, 而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者将同窝出生的白鼠断奶后分成两组分开饲养。一组白鼠群居在一个大笼子里, 经常接触各种玩具。另一组白鼠除了食物和饮水与第一组相同之外, 不仅没有玩具, 而且还被分别关在一个个小笼子里。显然, 第二组白鼠每日接受的环境刺激比第一组少得多。等到白鼠成年以后检测发现: 第一组白鼠在大脑平均重量、大脑皮层厚度、神经细胞及其树突分支数量、突触数量、学习记忆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速度等诸多指标上的测验得分都比第二组高得多。也就是说, 适宜的生理性刺激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大脑突触的修剪最新脑部发展的研究证明, 生命早期的经验对于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联结——突触间形成的神经传导网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经验除了能加强这种神经联系外, 也能选择和修剪这种联系。婴儿出生时约有一百亿个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产生大量的神经突触, 几乎足够维持一生的需要。一生中的头三年是突触大量形成的时期,3~4岁时突触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4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幼儿期的脑是超高密度的, 拥有的突触数量是实际需要量的两倍。十年后, 大部分未被用到的突触会被大脑淘汰, 也即被大脑修剪掉。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经验如此重要的原因, 那些受到早期经验反复刺激而不断得到活动机会的突触才能得以永久保留。应该说, 对儿童来说,联结的增加和联结的修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的联结并不能使智慧得到与之相应的提升, 相反, 适当的修剪才有利于提升智慧水平, 保证部分联结的活性和弹性。
大脑的可塑性所谓脑的可塑性, 是说脑的结构(特别是脑内的微细结构)和功能都可以被环境因素修饰, 学习训练、经验积累、习惯性行为等都可能使脑发生变化。换句话说, 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脑的可塑性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变化、行为的改变以及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神经环路的装饰、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尤其是树突及侧棘)与功能的改变、突触传递的功能及微细结构的变化等;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更频繁,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受体、离子通道以及有关的酶分子等都经常发生可塑性变化。
最快的智力发展时期是在8岁以前, 儿童将要达到的聪明程度在很多儿童进入小学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已经定型。这意味着学前阶段的儿童会从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中得到好处, 特别是对那些来自没有充分发挥潜能的环境中的儿童而言, 好处更大。
儿童出生时没有固定的智力水平, 但他具有学习及适应变化的巨大能力, 其智力水平处于变化之中。个人智力发展的程度依赖于很多因素,如已有经验、教养过程、经济因素、营养及出生前后的环境质量等。遗传因素只是决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 环境因素则决定了智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生活在未得到很好的智力刺激的家庭中的儿童, 在发展过程中也许会落后于生活在更为有利的环境中的儿童。
大脑研究结果显示, 良好的父母养育、温暖而充满爱意的依附关系, 以及从出生就开始提供的适应年龄的积极刺激, 对儿童一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与负责照管的成人保持积极的相互作用,这对刺激儿童大脑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种纽带关系能刺激儿童的“大脑连接”, 也就是神经联系的发展。
(2)耐心观察,用心研究。(举例说明)
2.让孩子做独立的人,这就要求孩子要有基本生存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理能力,吃喝拉撒,照顾自己,独立做事的能力。(举例说明)(2)交际能力,社会常识,社交礼仪,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性格,良好的自我表现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重要素质之一。(举例说明)
(3)学习能力,好奇心的保护,主动探索习惯地培养,积极学习,高效做事。(举例说明)
(4)竞争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坦然面对成败。(举例说明)3.做品德优秀的人
注重传统文化的影响,:三字经的内涵。
孝敬、诚信、友爱,针对这一点家长要做到身教胜于言传。(举例说明)
4.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让孩子自由成长。
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才是合理的?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怎样才是适合?有一个标准:跳一跳、够得着(举例说明)要让孩子自由成长,就要给他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鱼缸法则)《 鱼缸法则》的启示。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1)精神宽松;尊重孩子,发扬民主。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2)空间宽松;给孩子足够宽松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① 时间宽松。(举例说明)
不把孩子所有的时间安排得过分紧张,给孩子属于他自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从小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主人。② 空间宽松。(举例说明)
孩子在自由的玩耍中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认知,家庭中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5.注意尊重幼儿,保障幼儿的权利。(举例说明)
第二篇:合理定位诚信经营
合理定位诚信经营
**超市是一家集食杂、水果、烟酒及日常生活用品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超市,地段好,人流量大,经营规模将近150平方米。卷烟销售是本超市的主打品牌之一,谈起卖烟,许多人会说:这有啥难的,卖烟又不是高科技,傻子都会卖。表面上看,卖烟确实很简单,顾客需要哪种烟,只要柜台上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得了。但要想比别人销售更多的烟,让更多的人熟悉品牌的口味和文化内涵,那就不容易了。老鲍超市卷烟消费水准以中、低档烟为主,价格普遍在5~20元/包左右,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我在店面外观形象、商品陈列及商品销售、培育新品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设计店面 规范经营
店面如同人的外表,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非常重要。根据商品销售需要,我把店面重新装修了一番,添置了卷烟专柜,还安装了灯箱,门前撑起遮阳伞,利用花花绿绿的图画和醒目的文字吸引顾客的眼球。坚持规范经营,对卷烟明码标价不跟风去打价格战。杜绝“假私非”烟,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以贴心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青睐。这样做起生意来既不操心也不费神,而且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起诚信、放心的形象。
合理摆放 正确定位
将所有商品划分为卷烟、日化用品、食品、其它等几大类,合理摆放商品,这样一来屋内井然有序,既方便顾客挑选商品,又便于自己管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证件挂在显要位置,证照齐全,一目了然,让顾客放心消费,满意而归。另外,准确定位消费群体,合理安排销售结构。研究顾客消费喜好,同时还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趋势。虽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都在走高,但这要有一个过程,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顾客依然多元化——既有消费能力高的,也有消费能力一般的。因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卷烟销售结构不能以高档卷烟为主,而是要紧紧抓住中低档烟,同时兼顾高档烟,只有做到多头并举,才能取得好的销售业绩。
突出重点 培育新品
卷烟是老鲍超市经营的重点商品之一,我将卷烟柜台置于门口要道旁,各种品牌卷烟按价格高低依次摆放,“中华”、“苏烟”、“金皖”等放在最上一层,“云烟”、“红皖”、“黄鹤楼”等放第二层,“普皖”、“利群”、“娇子”等放第三层,“红梅”、“红双喜”“红旗渠”等在第四层,每包卷烟上均贴有价格标签,顾客一进店便可自行选购。由于卷烟供应量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提供给零售商户的卷烟货源紧张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卷烟销售旺季,社会需求量增加,更会加剧紧俏卷烟供应不足的局面。对于这一点,我能够认真看待,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另辟蹊径,有效缓解这个矛盾。一是在销售淡季做好卷烟的储备。淡季社会购买力下降,而卷烟的货源比较充足,可以合理地调控好库存,为卷烟销售旺季“备货”。二是做好新上市卷烟品牌的培育工作。以本地产的畅销品牌为主,这些货源不管淡季还是旺季都是紧张的“香饽饽”,想办法寻求同档次的替代品牌,合理培育新品,虽然可能在销售时要多费些口舌,但只要把替代品牌培育起来,货源就相对充足了。通
过新品培育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市场培育好,何愁生意做不好?
总之,我们既要做到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也要做到善于经营,准确捕捉商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这样才能使生意越来越火,利润也会节节攀升。如今,老鲍超市由于长期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生意越做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卷烟销量节节攀升,卷烟经营越做越大。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地位合理定位
摘 要:教师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教师法律地位则是教师聘任制建构与实现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高等学校教师是劳动者,建议从立法上尽快予以明确和完善,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劳动者;法律地位
Abstract: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is the core of reform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while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and realizing this system.However,the affirmation of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n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by the operating statutes of our country is either obscure or contradictory.Theoretically,teacher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workers,who are legally related to schools by working contract based on equality and willingness.The teacher'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teaching should be clearly claimed,which will make active effects on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Therefore,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as a work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set up a set of systems based on the working contract for protection of the teacher's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Key Words:teaching faculty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worker;legitimate identity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教师任职终身制,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以自由流动和竞争上岗为特征的师资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含糊,导致高校教师聘任制偏离了预期目标。
一、教师法律地位的混沌
教师的法律地位指教师在法律规定下与其他主体之间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其性质与内容具体体现在我国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1]。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
《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是基于合同的聘任关系具有合同关系的基本特点,即:(1)双方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学校具有完全的聘任自主权,不受他人干涉,教师也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有受聘的权利也有拒聘的权利;(2)聘任关系的契约性。一旦双方就聘任达成意向,签订聘任合同之后,双方都要受到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得违反,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3)聘任的自愿性和互利性。这一规定基本明确了教师聘任的形式和内容,对教师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作了相应规定,为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教师法》对双方在聘任过程中产生纠纷的救济途径,除申诉(这一方式也仍有许多争议)这一方式外,却没有再明确其他途径,使得教师聘任合同的性质成了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也成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障碍。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法释[2003]13号),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辞职、辞退及履行聘任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为解决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一规定又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劳动者”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994年9月5日劳动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指出,“本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劳动与人事双轨管理,在教师的身份仍被视为“干部”的情况下,教师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合同关系”,其后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未进一步明确;同时根据《教师法》,由于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存在一定比照关系,因而事实上《劳动法》将教师与学校聘任纠纷排除在其调整的范围之外。
其次,《教师法》在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一规定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1)申诉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方式之一,如果教师是劳动者且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是劳动合同的话,申诉这一方式自然是不合适的;(2)这一条规定除了提供申诉这一救济方式之外,没有规定其他的救济途径。由于申诉是一种非诉讼意义的救济制度,因此,这一规定有排除其他救济手段的嫌疑。朱应平也认为《教师法》、《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申诉这一方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目前对教师法律地位规定不明,认识不清,甚至认为教师与学校之间属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2]
二、教师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关的法理学理论,笔者认为,在聘任法律关系中,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应定位为劳动者。
1.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劳动和人事双轨并存的管理体系,在立法时对普通工勤人员与干部做出了区别对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立法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已完全发生了改变: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融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已经被淡化和取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虽然滞后于企业单位,但各个事业单位也已经初步建立并实行了聘任制,逐渐通过人事代理、全员招聘等形式实现了人事管理的合同化。在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虽然机关法律法规仍有欠缺,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总结,专兼结合项目合作等用人模式,外聘、特聘、兼职、返聘等多元聘任形式已被广泛接受、推广,按需设岗、灵活流动、严格考核、重视保障等观念也已为
大多数教师与管理者所接受。从这一意义上讲,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初步满足了《劳动法》对“劳动者”这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条件的要求。
2.从关于“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的理论来看,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劳动契约关系存在应以同时具有从属关系存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合致为标准,即:(1)雇主可单方决定劳动提供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工作任务的具体种类等劳动条件。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处于雇主广泛的单方决定劳动条件权限下,为适当地保障其人格、身心健康及经济利益,当然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2)雇主拥有对劳动提供者的惩戒权。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更具有或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人格从属性,原则上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3)劳动提供者提供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劳动者须自行提供劳动,原则上不得由他人代服劳务。若劳动提供者根本无须自行向雇主服劳务,而可另行聘用他人服劳务,则显然因免于直接受到雇主指示权约束而欠缺人格性上的从属性,不宜纳入劳动者范围;(4)雇主对劳动提供者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并且从劳动提供者的角度观察,该劳动报酬与其提供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对价性”。[3]
比照教师的工作,可以发现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聘任关系也符合以上特点:首先,教师的劳动时间、地点、任务等劳动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教师有服从的义务且不得随意更改;其次,学校对教师的劳动具有管理和惩戒权,学校可以按照校纪校规对不服从学校管理或者不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分;第三,教师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教师的劳动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人来实施,不得由他人代劳;第四,在实行财务包干以后,各高等学校对财务收支具有独立自主的支配权,因而对教师的劳动报酬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由这些条件和劳动者主体的界定标准相对照,公立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符合界定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法理上讲可以定位为劳动者。
3.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师作为劳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聘任制经过试点、推广,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其目的就在于打破教师终身制,希望建立起公立高等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与岗位的有机结合,使公立高等学校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聘用到符合资格要求的教师;使成千上万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也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加入到教师队伍,使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和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顺利分流到其他行业,实现教师队伍合理的人才流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使国家做好教师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4.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是从事教育公务的机构,是作为特别公法人执行教育公务,必须通过其法人成员的活动得以实现,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法人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参与高等学校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务得以顺利实施。而高等学校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它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公法或私法的方式管理其工作人员,其聘用应该纳入到行政合同或者政府雇佣之中。[4]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中国家教育权的存在。[5]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法学理论由于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商品(市场)经济严重滞后,以及相应的民商法和私法精神不发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法学一直拒绝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方法,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则是与
列宁关于国家干预“私法关系”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虽然这一观点在后来被认为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6],但却导致了我国在所有的部门法体系中都贯彻有一种行政干涉的思想,大多奉行“管理主义”思想,将整个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和物都视为管理的要素,因而导致对其中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甚至出现暴力干涉、侵害其成员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只有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三、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完善
综上所述,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第一,应该将以主体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改为以内容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即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表述改为“用人单位聘用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公务员、军人、武装警察及国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就将教师明确地纳入到了劳动者的范围之中,为其权利、义务的框定与实现、法律救济的途径与程序等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加强对教师行业的监管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有人担心,如果将教师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其所担负的教育职责这一涉及社会发展的目的如何实现,这实际上就需要政府真正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因为根据《教育法》及《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涉及教师的制度主要有3个,即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务制度。而从教师资格制度来说,它是保证教师队伍来源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教师职务制度则是评价和考核教师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系。从其性质上看,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家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属于行政权范围,国家负有监管和认定的责任;教师职务制度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教师不同岗位职务的统称。虽然在教师职务评审中还存在着高等学校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居于何种法律地位、职务评审是学术行为还是行政行为等许多法律问题,但从目前实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地位更类似于一个独立法人内部设立的工作机构,只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从其权力渊源上看,这种权力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一部分,《教师法》第16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高等教育法》第47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制定。”[1]325-329因此只要国家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资格和教师职务制度的监管力度,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
第三,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相关具体措施。如根据要约与承诺的步骤设计聘任合同,对格式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制订与范围的规定等进行完善,对教师报酬与工作条件保障、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详细规定,对教师救济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与明确等,使教师与学校所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成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权责清晰的法律关系。
第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如教师与学校聘任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循合法原则,相关内容及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机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应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考核制度;应规范解聘条件及相关程序;要落实好落聘人员的安置等,从而使劳动合同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又能有效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7]只有这样,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才能得以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2]朱应平.教师权益法律救济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00(4):178-187.[3]吕琳.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J].法商研究,2005(3):30-36.[4]申素平.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67-71.[5]吴开华,覃伟桥,论教师聘任制的法律性质[J].教育评论,2002(5):45-47.[6]王晨光.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J].中国法学,1993(5):28-36.[7]李牧.高校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5(1):178-181.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家长会汇报材料
幼儿园大班家长会汇报材料
“>
家长会汇报材料
各位家长:大家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你们的到来是对我们工作最有力的支持。谢谢!
可能还有很多家长对我还不是很熟悉,请允许我作一自我介绍……
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们入学前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年。作为教师,我们将更加耐心,仔细,认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也感觉到了你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学得多,学得好,也更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因此,接下来,我就我们班的现状向你们作一下简单的
介绍。
一、班额的优势
这学期,我们进行了彻底的分班,新来了6名幼儿,班级总共30人。我们幼儿园是为了提高寄宿生的教育质量而做的这次整改。幼儿园为我们配齐了两位老师,生活老师和保育员,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优势,我们能够更仔细,更充分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班级的常规
我们班男孩子占了三分之二,所以班级显得比较活泼好动。但一个班级,各方面要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良好的常规是最重要的,只有常规好了,才能是孩子学到得更多。本学期,我们仍然紧抓各项常规,特别是课堂常规和下课常规。以往,我们班课堂常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想一些或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2一些孩子在举手发言方面比较被动。为了让孩子们改变这种状态,我们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来源于孩子生活的课。如:纸,风……基本上每堂可都让他们多中感官积极参与,让他们在玩中学,依次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活动的兴趣。对那些表现不活跃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们回在下课后个别谈话,积极鼓励他们在下一堂课中有更好的表现。现在,我们的孩子课堂常规有了明显的改善,注意也集中了。而且没个活动中孩子学得很有兴趣。
下课常规:以前,我们的孩子一下课就只知道玩奥特曼等打打杀杀的游戏,常会引发争吵。现在,我们结合课堂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室的空间,充实了很多区域材料。现在,只要让孩子自由活动,孩子就会有选择地去玩自己喜欢的区角,不仅解决了孩子喧哗吵闹、追追杀杀、无所事事等问题,更让孩子在玩中巩固了知识,稳定了情绪,找到了自我空间。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稳固这些常
规……
三、孩子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有所增强
在进入跳跳1这一寄宿集体生活后,孩子不再被隔绝在一家一户的门洞里,形单影只,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孩子们本能地减少了求助、依赖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现在注重为孩子营造幼儿园“家”的氛围,以弥补寄宿生懂的亲情领域的不足,比如:晚间活动,由大班老师轮流组织轻松愉快的活动,孩子们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可以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接纳别人、关心集体,养成合作共事、善于社交的能力……。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合作能力,自理能力方面明显强于通学班的孩子。
但是,如何在幼儿园营造家庭气氛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已努力在做,但还是显得很不足。我们就在思考,能否请你们定期来园,比如,周三下午轮流来
给小朋友组织一个活动,陪孩子玩玩……。毕竟,再完备的设施和服务也无法取代孩子心理上父母之爱的缺失。我知道各位把孩子送来寄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千万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意不在交流质量上打折扣,和孩子在一起时就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当然也应避免“补偿心理”或“歉疚心理”作祟,对孩子百依百、倾其所有,反而会得不偿失。有报道称,今年“六一”刚过,医院儿童门诊量骤增,原因就是家长的过度“补吃”、“补玩”。其实,就是在家里讲讲故事、做做手工,也能体验到极大的快乐。
四、孩子的胆量问题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时,来了客人总躲躲闪闪,不够大方。“大方”是我们历来很重视培养的一点。现在我们注重抓住时机让孩子锻炼胆量,如饭前讲故事,音乐课请孩子们表演,并开设了一个表演区表演,以这些手段培养孩子大胆表演的能力。现在班里基本上已
没有不敢大声发言的孩子了,在大方做动作方面黄沛玉等孩子表现比较突出。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
第五篇:合理定位 适度定向 大学生培养
合理定位
适度定向 大力培养大学毕业生人才
卡基娃水电站大坝工程项目部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中最为优质的无疑是人才。按照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和“打造人才的五公司”的目标,在人才“选、配、育、留”四大工作环节上,项目部工作重点是开发和培养人才。我项目部结合实际,对分配的大学生合理定位,适度定向,在培养人才上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一定效果。
一、职业规划,初步定位。2009年我部新分配大学毕业生24人,新分学生20人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大多生长在城市和平原,一下子空降到大山深处,感觉可想而知。初到工地,因营地没有建好,只能住在板房和简易的木房中。为稳定他们,我部选派2005年、2006年毕业的两个老大学生带队,一路做思想工作。到西昌后,我部即召开座谈会,介绍工地情况,让他们确定自己职业定位和十年职业规划。以项目部程胜华、陆继明、刘东等以前毕业学生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只要努力,在五公司一定大有作为。到工地后,再次召开座谈会,解决他们的困难。根据他们的专业和职业规划,按他们的选择进行初步定位,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管理部门。
二、自由学习,集中授课。我部施工顺序是先干营地平房、楼房、土石方开挖、洞挖,后干大坝填筑、面板。这种先易后难的工序十分适合初学者,因此我部用3-5个月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学习。不给他们明确师傅,由总工等资深施工技术人员给他们现场讲课,讲方案。由安质部部长在现场给他们将质量控制。如:楼房柱出现麻面后,即将学生带到现场讲解和分析。使他们由理论到实际,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利用晚上时间集中学习《技术条款》和《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每周安排一名资深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理论灌输。项目部专题讲座2009年9月开始征集课题,10月开始安排备课。为此,项目部专门购买了投影仪,作为授课使用。
三、导师带徒,双向选择。自由学习后,项目部给他们确定师傅,实施导师带徒。项目部制定了实施细则,对师徒对子每半年考核一次。取消规定的带徒津贴,对优秀师傅实施奖励。对表现差或者不尽心带徒弟的师傅不奖励且取消带徒弟的资格,优秀师傅可以多带徒弟。半年考核时,由项目部班子及部门长组成评议小组,对徒弟进行评议,主要讨论他们是适合做施工、质检、技术或者管理等定位问题,以及他们职业规划发展问题。在第二个带徒期,根据他们对师傅的认同度及对师傅的考核情况,师徒可以双向选择,徒弟可以换师傅,师傅可以换徒弟,实现优势集中。对一期职业定位需要改变的,二期重新选择师傅进行学习。目的是激发师徒的激情和热情,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易使人才快速成长。
四、外派学习,开拓眼界。对集团及公司组织的学习,积极安排他们去参加。对取证学习,积极支持,取到证者报销来回路费,取证 考试时间算作出差。2009年安排了6人参加外派学习,2006年的毕业生均考取二级建造师。不少新分的学生在以前学生带动下,今年准备报考助理安全工程师、质检员及建造师。项目部要继续选择合适时机,选派人员到机关部门和兄弟单位去进行短期学习培训。这样的学习,使他们能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机关部门里的学习,效果明显。以前派往机关学习吕惠、邓娜、高宇明,现已成为项目部的骨干。在机关学习后,报送报表等与机关对接的工作完成的十分出色。内业资料、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均明显提高。
五、大胆使用,实践成才。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是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环境,为此项目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9年11月,项目部进行了团总支书记的公开竞聘。11名优秀本科生参加了竞聘,竞聘演讲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的才能。有竞聘者害怕有潜规则,当大家公认的第一名陈鹏被当场宣布当选时,掌声经久不息。项目部报告公司团委批复后,即给陈鹏相应的待遇。在元旦晚会及迎新春篮球赛事上,均有他组织,十分成功。今年,项目部拟竞聘选派2名副队长,到队里挂职进行锻炼。对大学生大胆使用,通过加压和实际工作锻炼,让他们成才。
在人才培养上,要舍得投入。人才培养上的投入,也许不会马上给项目部带来效益,但会给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后劲。因此,我部会尽一步加大投入,争取培养出一批能为公司大发展、大跨越作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