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县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及对策建议(写写帮推荐)
宜宾县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及对策建议
宜宾县课题调研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经济社会形态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也是宜宾县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一、宜宾县城乡发展的现状
宜宾县地处盆周山区,是100万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财政困难县,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6.38亿元,同比增长34.3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35元,同比增加1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8元,同比增加650元。
城乡建设稳步发展。全县共有26个乡镇,建制镇规划编制率达90%、镇乡一般集镇规划编制率达60%,其中省级试点镇5个、市级试点镇2个。5个省级试点镇中观音镇开发工作启动较早,目前人口已达到1.5万左右;白花、蕨溪2个镇是省重点试点镇,近几年年开发量在1―2万平方米左右。2005年—2007年,全县投入约1.42亿元实施道路硬化、供排水管网等工程改造城乡环境,城乡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县共有赶集场镇57个,现有城镇总人口约21.5万人,城镇化率21.40%,城镇总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已规划城北工业园区2.23平方公里,正在编制高捷园、孔滩园等工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目前入驻企业7户、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开发住宅小区5个、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入驻了县二中学校、占地0.1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同时,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等建设初见成效。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粮油、生猪、油樟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病险水库整治、长治水保、天然林保护等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喜捷镇新联村“路、水、产业”齐推进,已初具“省级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雏形。区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永兴莲藕、双龙花椒、合什海椒、双谊芽菜、王场渔业等不断发展,肉兔、蚕桑两大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新增蚕桑种植面积11207亩、同比增长94.3%,新增肉兔出笼100万只、同比增长22%,实现劳务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22.69%,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57%、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户、专合组织20个,20户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78.7%。
二、宜宾县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宜宾县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县城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宜宾县财力非常有限,是“吃饭财政”,乡镇财政压力更大,财源更为匮乏,仅能保障政府机构运转,用于发展城乡经济的资金不足,特别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农业生产很大层面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县城柏溪比其他乡镇经济发展更快,南大片区与东大片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商州、龙池等地理条件较差的乡镇经济也发展滞后。二是城镇化进程偏慢,城乡差距和矛盾较大。城镇建设还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落后,使县域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镇化进程。由于长期以来对城乡政策实施以及资金投入不平衡,城乡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农村发展远落
后于城镇。宜宾县为农业大县,农村所占比重较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2倍多,农民看病难、读书难、就医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全县因患严重疾病和遭受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的人数约5万人。城乡差距明显,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宜宾县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民、简单地变农民为市民,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和大规模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而是要使现在的农业人口参加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要用好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着力发展粮油、畜牧(生猪、肉兔)、林竹(竹木、油樟、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大项目辐射区域后勤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以打造喜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以支持乡镇龙头企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继续支持汇宝食品、天蚕丝绸等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向集群化发展。二是坚持产业互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项目和资金上,重点扶持运作规范、带动面宽、维护农民利益好的重点示范协会和与协会紧密联系的支柱产业。三是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注重抓好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品向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特色经济转变,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以打造“百万元”村为抓手,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要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力度,大力开展劳
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群体,要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资等问题。
(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要求,大力改善全县交通网络,着力改造现有公路道路,切实提高全县交通水平,要进一步加强道路养护,不断健全“建、管、养、运”一体化道路管理体制,保障道路畅通,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着力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县城旧城区道路改造,推动县城、重点城镇、一般集镇体系梯级协调发展,以省、市级示范小城镇为重点,以一般集镇为纽带,大力发展建筑房地产业,进一步加快乡镇场镇建设。要统筹城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实施节水灌溉、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等农综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池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生产力要素配置落后的现状。
(三)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理念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为重点,以创新救助体制和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加大对社会救助投入,健全救助资金筹措机制和社会救助资金的自然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关注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家庭,保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低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要大力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对因病、灾害等因素致贫的农村家庭实施救助,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要特别注意挖掘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救助资金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捐赠活动,充分调动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捐赠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建立以经常性救助为基础,应急性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要统筹好城乡发展,就必须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切实改变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地位,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对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以奖代补。要切实解决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与“三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鼓励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和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支持。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积极稳妥发展规模经营。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调整农村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油、林竹、果蔬、茶桑、烤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和生猪、白鹅、肉兔、黑山羊等优势特色畜禽,加快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社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用现代科技和服务体系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及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技推广、农业信息、农机社会化等服务体系。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拟就如何具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首先,正确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统筹城乡发展应包含五个基本内容:一是“城乡制度统一”,即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二是“城乡权利平等”,即赋予城乡居民、企业和其他主体平等竞争的权利;三是“城乡自由互动”,即促进人口、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城乡合理分工”,即促使城乡之间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定位,避免同质竞争;五是“城乡广泛协作”,即鼓励城乡之间开展广泛协作,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其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总的目标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体说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增长,即实现城乡GDP(或人均GDP)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即,使得城乡之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即实现城乡各类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使城乡企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即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按照平等交易原则,实现城乡之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包括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统一,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实行统一的法律、政策和标准,实现城乡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即尽快建立起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即尽快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这些目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具体的指标,以衡量城乡统筹的进展和成效。
再次,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一是统一城乡基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财产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等;二是统一制定城乡规划:按照统一的思路和步骤,制定和实施城乡各种规划;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城乡各自比较优势,发展城乡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经济协作和交流;四是统筹城乡基础建设:按照统一的政策和安排,推进城乡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按照公平标准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加强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开展城市对农村的帮扶;六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协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区域品牌建设。第四,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建立城乡统一制度。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土地产权制度、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流转制度、城乡统一或衔接的住房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资金产权制度等;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价格制度,如实行城乡统一的自由价格制度,彻底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定价等;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劳动择业制度、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网络,逐步取消“农民工”称谓,实现城乡劳动力的择业自由和选择工作地点的自由,规定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并落户后,在住房、参军、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五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包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保障和教育待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农民也应同样享有,即归还农民基本的国民待遇;六是建立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统一城乡居民的非税负担,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对农村金融资金的转移进行适当的限制,考虑到农民过去做出了较多的奉献和牺牲,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后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此同时,还要着重推进如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减少政府层次、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等;二是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如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干部交流等;三是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如按照经济区域的要求,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等;四是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如促进不同等级城市或城镇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上级城市对下级城市或城镇的收入上缴等;五是推进农民权益组织变革,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五,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思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保障措施等;二是建立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利益机制,如建立城乡产业发展品牌共享机制、上下游产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三是建立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互动网络,如建立城乡产业连锁网络,大力发展横跨城乡的产业集群;四是开展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项目布局,适当增加农村的产业项目,或促进城市项目向农村辐射;五是营造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合理环境,如放宽农民创业的行业准入,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建立农民进城创业的援助机制(如廉租公寓、投诉中心等),设立统筹城乡居民创业的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等。最后,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措施。这一点主要针对已获得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资格的重庆市和成都市来说。一是思想保障,包括思想解放、思想统一和思想重视,建议在各级政府层面,通过动员会议、论坛、研讨会、献计献策活动、群众学习等各种形式予以落实;二是组织保障,如设立与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委的联络机制,设立专司城乡统筹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贯穿到基层的落实城乡统筹的层级网络组织体系,鼓励创办各种为统筹城乡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三是干部保障,如打破现有格局,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组织强有力的协调班子,将对城乡统筹实验有较深理解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加大与中央政府有关部委、沿海地区干部交流的力度,针对城乡统筹实验制定专门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力度;四是群众保障,如树立“人人是主人”、“人人是人才”的理念,调动全体市民投入到城乡统筹的伟大实验中来,组织“我为城乡统筹出主意”、“我为城乡统筹做贡献”的全民活动,开展各种奖励表彰活动,对那些为城乡统筹做出贡献的市民进行奖励和表彰;五是政策保障,尽可能争取中央政府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与有关部委联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政策创新实验和试点,有步骤、成系统地在市委和市政府层面出台城乡统筹新政策,鼓励区县政府大胆进行新政策探索;六是对外协作保障,如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友好城市开展协作,设立多种形式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与有关专家开展协作,与有关部委开展协作,与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协作,与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协作,与四川省和成都市开展协作,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协作等。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式下,民营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致的缺憾和不足。
(一)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风险和难度增加,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些竞争强敌面前,则显得无所适从。
(二)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近些年来,世界能源供求矛盾更加激烈,资源需求日趋紧张,直接波及和影响到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强度不断加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许多能源和资源还要依赖外部购进,但供应的数量和价格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生态环境制约加大,资源短缺、环境压力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是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
(三)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待遇有差距。尽管在政策规定上明确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国有企业在经济政策待遇上明显占有优势,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的行业,民营投资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较为便利,而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重重,同时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
(五)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努力发展,民营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曲折道路,谨小慎微的思想导致产生了稳妥发展的思路,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
(六)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亟待加强。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其次,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模糊。再次,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时,民营企业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观念也是拒绝聚集人才的一个原因。据调查了解,民营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严重短缺,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电信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
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
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
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品批发零售、现代物流领域。
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
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
九、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
十一、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政府性资金,要明确规则、统一标准,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各类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十二、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民间投资的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减少盲目投资。
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
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
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四篇: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
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问题在于其结构关系,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处理好党委与公众的关系、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党的各级组织要贯彻群众路线,客服官僚主义,发挥统领和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矫正各级权力的滥用,防止社会过渡分化,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重视公众参与的新特点,正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参与政府动员与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功能,通过培育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整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加强社会自治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会力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主题能力建设。同时,需要在组织、体制、机制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改善党群关系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规范、价值变迁在进一步催促社会管理加速,时空压缩使得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在正面发展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当单个或是局部是正确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合成腐败即是一类,当前各地贫乏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多重叠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视研究,通过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