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9-05-13 03: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篇: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县“凝智转型、聚力跨越”的关键年。我们一定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加快东山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先行先试赶超发展,确保再造一个新和顺目标的提早实现。但是应当看到,我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不强,农村农民落后,实现“十二五”目标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统筹城乡的发展、繁荣,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才能实现三大跨越。

一、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财政总收入7.0588亿元,在全市增幅第一。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17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建设投资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2.3元,同比增长10.09%。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呈现出喜人景象,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二、三产业仍然没有形成。农业还只是一个民种养殖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硬件设施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公益事业发展投入不足。三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彻底打破,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部分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我县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途径和办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更加正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为此,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县城城区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为关键,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

城镇集中,努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为实现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1、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格局

在规划编制中,要把广大农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实现城乡全覆盖。不断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加速城市与农村对接,加速实施县城建设与小城镇开发,扩大规模,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区域。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城镇规划就是城镇建设的“宪法”,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建立健全城乡管理新机制,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由县域城区向乡镇和村拓展,并整合现有城镇管理资源,进一步提高县城和重点乡镇的管理水平。

2、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第二篇: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沙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刘俊兰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九原的战略抉择和重要任务。

一、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基础、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区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推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区和谐共融,促进经济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强区进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区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总体上已经具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和基础,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三农”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成果的制度政策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和谐、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区必须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我区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1

四中全会精神,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为目标,通过“三个集中”、“三个统一”、“三个缩小”和“三个延伸”,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联动发展、城乡和谐融合、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新型社会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制定分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坚持严格按科学规划办事。

2、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各苏木镇经济发展、资源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区、分类、分布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城乡发展形态。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政府投入的拉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集聚资金,加快建设,实现市场带动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多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坚持富民优先、群众自愿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三)发展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力争一年有进展,三年有突破,六年大变化。到2015年,保障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各项政策体系完全齐备,力争工业集中度达到98%,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城镇化率达90%以上;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平等化的经

济社会权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当前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在中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从目前我区城乡发展水平和现状看,当前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实施以城带乡经济互动的平台,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发展定位等因素。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依靠合理的产业来支撑,充满活力且结构优化的产业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础。因此,要立足本地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环境、优势产业等实际,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思维,树立城乡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意识,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推动产业经济,逐步实现城乡统筹、有序、和谐发展。

2、做好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城乡基本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情况,合理设计城市空间、人居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明确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

3、做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在制定规划时,要统筹考虑交通、水电、能源、通

讯、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总体规划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公路网,提高干线公路网等级,推进城区与镇乡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和农村公路硬化,开辟公交专用线路,扩大公交覆盖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对接成网的交通圈。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聚集”的目标。因此,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实现农村资金、人才资源向城镇聚集,推动产业兴镇进程,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1、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采取以致富能人引领“一村一品”、以龙头企业支撑“一村一品”、以科技推广助推“一村一品”等有力措施,抓好无公害优质蔬菜、优质粮、优质果等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基地化生产。

2、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用工业的聚集效益转化到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注重培植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既能壮大小城镇规模,又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化分工,提升城镇经济水平,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3、建好工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坚持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促进特色产业聚集,以工业产业的聚集带动人口、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城镇聚集,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统筹城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教育、就业、保障、民主管理、公共服务等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1、民主自治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实行规划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实行监督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实行责任管理,全面提高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发展的水平。

2、户籍改革确保农民利益。放宽城镇常住人口的准入条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凡在城镇有合法的职业,有稳定生活来源,有稳定住所的,其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与原有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并以此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3、探索促进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采取政府免费培训、企业订单培训、社会义务培训等多样形式,全面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4、统筹城乡教育,实现公平和谐。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公开招聘制定,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充实农村教育队伍,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让农村的孩子想城里孩子一样充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全面接轨。

5、社会保障全面接轨。建立较高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

保险制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的长效机制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康复等保障机制,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最终形成完善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四)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并贯穿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

1、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支持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村道路、水利、公共活动场所登记处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本着“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3、加大农村生态环保的投入。加大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

九原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2010年8月19日

第三篇: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拟就如何具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正确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统筹城乡发展应包含五个基本内容:一是“城乡制度统一”,即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二是“城乡权利平等”,即赋予城乡居民、企业和其他主体平等竞争的权利;三是“城乡自由互动”,即促进人口、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城乡合理分工”,即促使城乡之间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定位,避免同质竞争;五是“城乡广泛协作”,即鼓励城乡之间开展广泛协作,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

其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总的目标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体说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增长,即实现城乡GDP(或人均GDP)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即,使得城乡之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即实现城乡各类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使城乡企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即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按照平等交易原则,实现城乡之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包括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统一,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均衡增长;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即逐步推进城乡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实行统一的法律、政策和标准,实现城乡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即尽快建立起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即尽快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这些目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具体的指标,以衡量城乡统筹的进展和成效。

再次,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一是统一城乡基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财产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等;二是统一制定城乡规划:按照统一的思路和步骤,制定和实施城乡各种规划;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城乡各自比较优势,发展城乡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经济协作和交流;四是统筹城乡基础建设:按照统一的政策和安排,推进城乡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按照公平标准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加强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开展城市对农村的帮扶;六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协调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区域品牌建设。

第四,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建立城乡统一制度。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土地产权制度、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流转制度、城乡统一或衔接的住房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资金产权制度等;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价格制度,如实行城乡统一的自由价格制度,彻底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定价等;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或衔接的劳动择业制度、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网络,逐步取消“农民工”称谓,实现城乡劳动力的择业自由和选择工作地点的自由,规定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并落户后,在住房、参军、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五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包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保障和教育待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农民也应同样享有,即归还农民基本的国民待遇;六是建立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统一城乡居民的非税负担,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对农村金融资金的转移进行适当的限制,考虑到农民过去做出了较多的奉献和牺牲,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后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与此同时,还要着重推进如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减少政府层次、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等;二是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如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干部交流等;三是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如按照经济区域的要求,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等;四是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如促进不同等级城市或城镇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上级城市对下级城市或城镇的收入上缴等;五是推进农民权益组织变革,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思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保障措施等;二是建立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利益机制,如建立城乡产业发展品牌共享机制、上下游产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三是建立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互动网络,如建立城乡产业连锁网络,大力发展横跨城乡的产业集群;四是开展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项目布局,适当增加农村的产业项目,或促进城市项目向农村辐射;五是营造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合理环境,如放宽农民创业的行业准入,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建立农民进城创业的援助机制(如廉租公寓、投诉中心等),设立统筹城乡居民创业的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等。

最后,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措施。这一点主要针对已获得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资格的重庆市和成都市来说。一是思想保障,包括思想解放、思想统一和思想重视,建议在各级政府层面,通过动员会议、论坛、研讨会、献计献策活动、群众学习等各种形式予以落实;二是组织保障,如设立与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委的联络机制,设立专司城乡统筹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贯穿到基层的落实城乡统筹的层级网络组织体系,鼓励创办各种为统筹城乡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三是干部保障,如打破现有格局,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组织强有力的协调班子,将对城乡统筹实验有较深理解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加大与中央政府有关部委、沿海地区干部交流的力度,针对城乡统筹实验制定专门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力度;四是群众保障,如树立“人人是主人”、“人人是人才”的理念,调动全体市民投入到城乡统筹的伟大实验中来,组织“我为城乡统筹出主意”、“我为城乡统筹做贡献”的全民活动,开展各种奖励表彰活动,对那些为城乡统筹做出贡献的市民进行奖励和表彰;五是政策保障,尽可能争取中央政府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与有关部委联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政策创新实验和试点,有步骤、成系统地在市委和市政府层面出台城乡统筹新政策,鼓励区县政府大胆进行新政策探索;六是对外协作保障,如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友好城市开展协作,设立多种形式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与有关专家开展协作,与有关部委开展协作,与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协作,与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协作,与四川省和成都市开展协作,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协作等。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

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

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

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发展状态而提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消极影响的日益显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城乡统筹,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农村与城镇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目前城乡产业分离的现状,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重工轻农政策,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实际劳动力紧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二是工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四是三个产业孤立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融合。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局面。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向着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向迈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三个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个产业间的布局,形成城乡产业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格局。具体措施为:

(一)以第三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城乡,通过技术革新,发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通过产业融合,走出农民单纯提供纯原始的农产品原材料,收益微薄的困境。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的新系,利用城市信息发达的优势,为农产品构建销售平台,使农产品通过自身塑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三)优先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的项目,使城乡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产业链条为主导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集中配置,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整合城乡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资本不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缺乏等问题。

二、三产业相互带动,激活农村自身发展潜力。

(一)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深化产业融合做好基础保障。农村基础建设大量消化了工业产品和劳动力,加快了资金流通,既拉动了消费,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农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性,为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打开了一个市场。打造当地特色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炼特色产品特征,确定宣传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广泛影响,为打开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2、注重自身品质,以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舆论。

3、以优质的服务,造就良好的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乡经济结合点,推进城乡产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用途在不断增加,所应用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机器制造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设备,吸引一部分农民返乡就近就业,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2、农副产品加工业方式灵活,延伸空间大。各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利用就近加工原则,大大节省成本,比如农副产品具有数量大、份量重、易腐烂等性质,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减少损耗和运输费用。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土地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千家万户分散式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管理势在必行,产业的集约化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而且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起飞,实现农业和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下载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近年来,我区以建立“全省统筹城乡先行区”为目标,推动公用设施向农村对接,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环境整治向农村延伸,产业发展向农村辐射,巩固扩大了新农......

    统筹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探讨了一些工作措......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