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5: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摘要]每个人对待工作,态度端正、作风优良,工作就会有作为、事业就会有建树,如果态度不明确、作风不过硬,只会一事无成。加强作风,顾名思义,就是要改正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干工作。本文围绕领导干部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结合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作风 领导干部 官兵

胡主席明确指出,“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在改进干部作风。”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导致抓落实不深入,不深入抓落实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面对部队转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有效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最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确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应该重视做到三个“往下”。

一、脚要往下走,真正深入下去抓落实

基层是战斗力的源泉,其工作落实不落实,直接决定着战斗力水平高不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所以,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从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既主动落实“抓”,又沉到底抓“落实”。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跟着任务走,杜绝浮在上面,满足于走走转转,问问看看的现象,切实做到既身入,又“心入”,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末端,全程跟进,全程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要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对基层干部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积极引导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本,一门心思用在干事业抓建设上,不断提高他们按纲建连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是否“落地生根”,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质的追求上,主要从领导干部是否把官兵放在心上,有没有搞自我服务、倒服务,有无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迟迟不办等方面的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弱点问题相衔接,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眼要往下看,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衡量一个单位建设水平,不在它的强项和成绩,而在它的弱项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要善于主动查找问题、解决矛盾,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下级报忧揭短,真心诚意地欢迎基层讲真话、报真情。比如,针对部队的疑难问题,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群众预想、预测和预防,认真组织、针对问题展开研讨;针对个别单位技术骨干力量储备不足,对新干部、新学兵在技术上传帮带不够的问题,应按照“平时管用、战时顶用”原则,着眼打仗所需、保障急需、素质必需,广泛开展深训、精训、普训,并通过专家授课、组织交流、岗位轮换、干部代职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三、心要往下沉,切实把广大官兵的冷暖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基层官兵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抓落实的主体,当前有些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不具体,并不是领导抓与没抓、抓的力度不够,而是没有把蕴藏在广大官兵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挖掘出来。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要真心实意地为官兵排扰解难,特别是官兵在落实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应积极主动地靠上去做工作。部队有关部门应专门用一部分资金,帮助家中有困难的官兵。这样不仅会受到广大官兵的普遍欢迎和一致赞誉,而且极大地调动广大官兵干工作、抓落实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三项整治”继续加大改善官兵训练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把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凝聚

到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保障能力,这个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上。当然,就领导干部个体而言,心向基层、情系官兵,还有必要养成三个习惯:一是有事没事找战士谈一谈的习惯。经常了解了解战士在想什么,思想上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和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有事没事到基层坐一坐的习惯。对战士的身上衣、盘中餐,经常谈论的话题、娱乐的项目等,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三是有事没事把工作过一过的习惯。看看自己在关心基层、爱护战士方面还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领导作风还有没有加强和改进的空间;经常想一想还有哪些没落实的工作、不安全的地方、不放心的人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由谁去负责、什么时间完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渠道、各层次、全方位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领导干部实在做人、实心干事,心里时刻装着基层、想着官兵,真正与基层心连心、与官兵心贴心,达到上下齐心、万众一心,工作就能落到实处。

第二篇:改进作风关键在于抓落实

改进作风关键在于抓落实

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07日16 版)

总书记强调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吉林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发扬“钉钉子”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不落实”问题,推动作风明显好转。

抓落实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工作纪律,也是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工作“落得实”,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可以说,抓落实不仅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抓落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党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抓不抓落实,是作风好坏的分水岭。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抓落实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这个角度讲,坚持抓落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抓好落实。抓落实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客观要求。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树立抓落实的工作理念,才能推动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社会风气,才能以良好作风确保这场伟大斗争取得胜利。

抓落实是扫除“四风”之弊、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正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反映在作风上,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落实”不仅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也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握症结,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

从实际出发,抓落实是解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抓落实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抓落实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想抓落实、不会抓落实、不愿抓落实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教训更是极为惨痛和深刻。为此,吉林省明确提出,工作不落实,就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不负责,就是政治上不过硬,并强调要痛下决心,长期不懈抓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把中央要求不折不扣贯彻下去。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真正根除作风之弊,确保工作成效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突出问题,是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就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实质就是要敢抓落实、会抓落实、能抓落实。吉林省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解决“不落实”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重要内容,不断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和全省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准确把握目标任务,解决好钉得准的问题。任何工作

都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目标找准了,钉子才能钉得准,才能直指要害。这个目标,对教育实践活动来讲,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吉林省坚持强化问题导向,找准目标抓落实,第一批活动解决问题1.4万余个,第二批活动至今全省各市州共开展了252项专项整治,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成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明确责任要求,解决好谁来钉的问题。实践证明,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对中央作出的包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内的重大决策部署,吉林省要求每个地区、每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对所承担任务逐一分解立项,细化量化目标,做到责任主体、完成事项、办结时间明确到位。责任到岗是确保工作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吉林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征集梳理出来的问题落实到人,没人认领的就由各级班子认领,做到了每顶帽子底下都有人,为后期整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因不落实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责任,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导向,为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好怎么钉的问题。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桥和船。吉林省坚持改进抓落实的方式方法,分批推进、步步为营,确保钉子“钉得深、钉得紧、钉得住”,具体做到了“五个坚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坚持调研先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把科学决策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坚持分类指导,牢牢把握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有效防止一刀切、一个样、表面化;坚持依法办事,培树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同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强化保障机制建设,解决好钉得牢的问题。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同样需要在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吉林省注重强化抓落实的相关保障机制建设,营造有利于持续抓好落实的环境,确保钉子钉得牢固长久。加强工作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督查工作,将重点工作全部纳入督查范围,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加强人才保障,牢固树立抓落实的用人导向,突出选拔重用有高度负责精神、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的干部,着力建设战斗力执行力强、能合力抓落实的领导班子,坚决不用“四风”问题突出的干部。

注重提高认识、深化理解、总结体会,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吉林省发扬“钉钉子”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根治“四风”弊病,进一步提高了对抓落实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是抓落实必须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思想决定行为。抓落实直接反映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强化宗旨意识,是树立良好党性党风的根本,是抓落实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要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握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抓落实的根本。

二是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决定着抓落实的不同方法和最终结果。抓落实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把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落

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把重点放到打基础、利长远上。可以说,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就把握住了抓落实的正确方向。

三是抓落实必须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抓落实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抓落实的重大原则,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抓落实必须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干部科学思维、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增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现场”锻炼,让干部到基层一线去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实践证明,干部能力素质是抓落实的重要条件,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高质量推进落实。

五是抓落实必须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从根本上解决“不落实”问题,必须靠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靠制度建立根治“不落实”问题的“防火墙”。要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一手促整改、抓落实,一手立规矩、定制度,在体制机制上堵塞漏洞,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

第三篇:对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落实的哲学思考

坚持用唯物论认识问题、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矛盾论理解问题、用实践论解决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方法、手段与目的、重点与一段等辩证关系,对于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服务型质监部门建设,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和质监事业自身发展很有必要。有经验不等于理论功底厚实,注意克服经验主义。目前,一些人视“理论学习见

效慢,作用不大”,抓理论学习不静心、不用心、不虚心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新视角,用新观念、以新对策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开展工作凭“老底子”,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其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也是造成一些工作难开展、难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一些工作开展中遇到阻力,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从内因上找原因,经常是怨天尤人。一旦跳出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新的方法,也能收到新的效果。如,面对不宽松的质监工作外部环境,固然需要费资、费神、费时的“协调”,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深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指导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一靠严格自律,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理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依法树威;二靠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杜绝不作为,有位争有位;三靠服从服务大局,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服务中求贡献,开展工作的“外耗”会大大减少,质监工作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有效缓解。淮阳县局实行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的做法,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

“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排除杂念和干扰,端正抓学习的心态。要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升到为自己修身启智明理、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单位建设负责的“讲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须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内容上,要抓好“三学”:一是系统学。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质量标准化计量基础理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夯实政策理论、业务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择学。注意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书刊,拓宽知识结构,吸纳有益营养;三是广泛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既蓄远水,又解近渴。”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上,坚持学习、工作和研究问题相结合,做到经历一次、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学、为解决问题学,不断地“充电”、“造血”、“吸氧”,真正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抓落实的习惯性,尽可能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理论功底厚实不等于指导实践管用,注意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践和认识脱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上下一般粗”,甚至以中听、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当措施,结果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对上级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的前提,也是有可能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理论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度”。如果抓落实者在抓落实的认识过程中,不能做到对上级指示要求“精准”把握、抓不住“纲”;在抓落实的决策过程中,不能科学筹划组织,不能把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以具体化,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抓落实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形成“调查-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的“闭合回路”,抓落实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实施“五大工程”这是省局党组的总体要求。结合到本单位本部门采取什么措施途径加以实施,要善于围绕地域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工业大市应着重在质量振兴工程上下功夫,农业大区则着重在农业标准化工程上多出亮点。舍本遂末的削足适履则表现为教条主义。

要使厚实的理论功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必须在领会精神求“透”、了解下情求“深”、上下结合求“准”、办法措施求“实”上下功夫。不唯上、不唯书,不照抄、不照搬,弄清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与上级普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明确上级指示精神在本单位、本部门如何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又切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工作思路。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上级指示要求的统揽下,以“有所作为”的进取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具体

第四篇:对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落实的哲学思考

坚持用唯物论认识问题、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矛盾论理解问题、用实践论解决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方法、手段与目的、重点与一段等辩证关系,对于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服务型质监部门建设,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和质监事业自身发展很有必要。

有经验不等于理论功底厚实,注意克服经验主义。目前,一些人视“理论学习见效慢,作用不大”,抓理论学习不静心、不用心、不虚心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新视角,用新观念、以新对策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开展工作凭“老底子”,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其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也是造成一些工作难开展、难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一些工作开展中遇到阻力,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从内因上找原因,经常是怨天尤人。一旦跳出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新的方法,也能收到新的效果。如,面对不宽松的质监工作外部环境,固然需要费资、费神、费时的“协调”,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深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指导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一靠严格自律,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理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依法树威;二靠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杜绝不作为,有位争有位;三靠服从服务大局,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服务中求贡献,开展工作的“外耗”会大大减少,质监工作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有效缓解。淮阳县局实行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的做法,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排除杂念和干扰,端正抓学习的心态。要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升到为自己修身启智明理、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单位建设负责的“讲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须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内容上,要抓好“三学”:一是系统学。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质量标准化计量基础理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夯实政策理论、业务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择学。注意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书刊,拓宽知识结构,吸纳有益营养;三是广泛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既蓄远水,又解近渴。”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上,坚持学习、工作和研究问题相结合,做到经历一次、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学、为解决问题学,不断地“充电”、“造血”、“吸氧”,真正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抓落实的习惯性,尽可能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理论功底厚实不等于指导实践管用,注意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践和认识脱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上下一般粗”,甚至以中听、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当措施,结果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对上级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的前提,也是有可能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理论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度”。如果抓落实者在抓落实的认识过程中,不能做到对上级指示要求“精准”把握、抓不住“纲”;在抓落实的决策过程中,不能科学筹划组织,不能把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以具体化,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抓落实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形成“调查-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的“闭合回路”,抓落实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实施“五大工程”这是省局党组的总体要求。结合到本单位本部门采取什么措施途径加以实施,要善于围绕地域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工业大市应着重在质量振兴工程上下功夫,农业大区则着重在农业标准化工程上多出亮点。舍本遂末的削足适履则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五篇:对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落实的哲学思考

坚持用唯物论认识问题、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矛盾论理解问题、用实践论解决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方法、手段与目的、重点与一段等辩证关系,对于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服务型质监部门建设,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和质监事业自身发展很有必要。

有经验不等于理论功底厚实,注意克服经验主义。目前,一些人视“理论学习见效慢,作用不大”,抓理论学习不静心、不用心、不虚心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新视角,用新观念、以新对策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开展工作凭“老底子”,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其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也是造成一些工作难开展、难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一些工作开展中遇到阻力,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从内因上找原因,经常是怨天尤人。一旦跳出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新的方法,也能收到新的效果。如,面对不宽松的质监工作外部环境,固然需要费资、费神、费时的“协调”,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深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指导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一靠严格自律,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理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依法树威;二靠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杜绝不作为,有位争有位;三靠服从服务大局,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服务中求贡献,开展工作的“外耗”会大大减少,质监工作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有效缓解。淮阳县局实行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的做法,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

“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排除杂念和干扰,端正抓学习的心态。要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升到为自己修身启智明理、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单位建设负责的“讲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须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内容上,要抓好“三学”:一是系统学。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质量标准化计量基础理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夯实政策理论、业务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择学。注意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书刊,拓宽知识结构,吸纳有益营养;三是广泛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既蓄远水,又解近渴。”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上,坚持学习、工作和研究问题相结合,做到经历一次、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学、为解决问题学,不断地“充电”、“造血”、“吸氧”,真正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抓落实的习惯性,尽可能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理论功底厚实不等于指导实践管用,注意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践和认识脱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上下一般粗”,甚至以中听、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当措施,结果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对上级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的前提,也是有可能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理论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度”。如果抓落实者在抓落实的认识过程中,不能做到对上级指示要求“精准”把握、抓不住“纲”;在抓落实的决策过程中,不能科学筹划组织,不能把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以具体化,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抓落实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形成“调查-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的“闭合回路”,抓落实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实施“五大工程”这是省局党组的总体要求。结合到本单位本部门采取什么措施途径加以实施,要善于围绕地域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工业大市应着重在质量振兴工程上下功夫,农业大区则着重在农业标准化工程上多出亮点。舍本遂末的削足适履则表现为教条主义。

要使厚实的理论功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必须在领会精神求“透”、了解下情求“深”、上下结合求“准”、办法措施求“实”上下功夫。不唯上、不唯书,不照抄、不照搬,弄清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与上级普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明确上级指示精神在本单位、本部门如何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又切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工作思路。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上级指示要求的统揽下,以“有所作为”的进取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中“创新”,肯抓落实、敢抓落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飞跃、理论的升华,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就会现实理论成果向工作成果的转化。

强调形式不等于忽视与内容的统一,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内容和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认识这一点意义在于:一是无论认识质监事业发展规律、把握质监工作内在规律,还是抓落实,都要把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统一起来;二是内容决定形式,这为我们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选择具体的形式载体,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内容和形

式的对立,二者存在排斥与脱离的关系,这也使形式主义的存在有了理论上的可能。

造成形式主义的几种情况:一是过时的形式导致形式主义。不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与内容相适合的形式,就会使形式脱离内容,从而造成形式主义。二是片面追求新形式导致形式主义。干工作抓落实需要根据内容的发展改变旧形式,探索和创新新形式。如果不愿意下扎扎实实的功夫,不愿意深入细致地研究内容的变化,去寻找适合变化了的内容的新形式,只是在形式上搞花样创新,必然脱离内容,形成形式主义。三是生搬硬套导致形式主义。学习借鉴别人的有效形式是必要的。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就可能徒有形式而收不到好的效果。另外,搞过头的形式导致形式主义、形式的随意性导致形式主义、缺乏抓落实的环节导致形式主义。造成形式主义的主观原因,一是抓落实的思想意识“歪”。有的人私心杂念和功利思想作崇,想出政绩,专投上级领导所好,采取上级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领导要求什么,就抓什么;领导检查什么,就落实什么,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二是抓落实的思想作风“浮”。有的人抓落实,思想上惧怕艰苦,作风上不深、不细。浮在上面听汇报,眼睛很少向下。即使“沉”一下,也是“雾里看花”、“晴蜓点水”,转一圈就算“深入”了,发现不了实情,解决不了问题。三是抓落实的指导思想“偏”。有的人抓落实,不注重从奠基固本管长远的工作做起,搞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应景工程”和“面子项目”。只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工作,靠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哗众取宠。如,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就是一对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服务是形式,监管是内容;服务是手段,监管是目的。目前情况下,“服务中监督”则是二者最好统一。

克服形式主义应把握好检验抓落实标准的定位。要始终把终端效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检验抓落实方式上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重在内容;“虚”与“实”的统一,重在“实”;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重在效果。既要看目标任务等硬性指标完成的如何,又要看单位的凝聚力是否增强等软指标。不能只看那些热热闹闹、有声有色的形式,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看这些热热闹闹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实际内容,看看单位的士气、考考干群的素质、查查干群的觉悟;不能只听他说得如何,还要走走群众路线,听听当地政府、企业和干部职工说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努力发现和提拔使用那些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人,形成抓落实、干实事、求发展的正确导向。这样,抓落实者才能做到从党的事业、单位建设大局出发,把思想搞端正;才能讲实话、办实事、报实情、求实效,把作风搞扎实;才能较好地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把目标搞明确;以群众“答应”、“高兴”、“满意”作为抓落实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形式主义的根治、求真务实的风气形成大有希望;抓落实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形成大有希望。

工作要求“满、快、高”不等于效益越好,注意克服主观主义。产生主观主义的主要原因,一是统筹安排工作,抓工作缺乏“法”的意识。“土政策”胜于“法”,令出多门、政出多门、文出多门、考出多门,基层疲于应付。二是抓落实者长官特权思想作怪而带来“命令”大于“法令”,而产生的工作指导上的随意性。三是抓落实者头脑不清醒,思路不清晰而导致的“想到哪,抓到哪,要求到哪”,抓落实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建章立制及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工作缺乏程序性,抓落实没有形成制度化。“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想“一口吃个胖子”,撇开法、条例,不从实际情况和单位的承受力出发,狠劲压任务过分苛求“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结果往往是哪个要求最急,基层先抓哪个,“糊弄”的事也越多;工作越满“半截子工程”越多;节奏越快“夹生饭”越多。

“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法治是治本之策,制度带有根本性。各级领导和机关布置任务,实施指导,抓落实,除“专项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突发性案件(事件)等特殊情况要求“满、快、高”外,其它一些常规性的工作都要给落实者抓落实和抓反复的时间、精力。因为,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工作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应尊重科学、注重“法”制、统而有方、分而有度、掌握节奏。这样才能抓一件是一件,落实一件成一件,进而提高抓落实的效益。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就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从质量、标准和技术等从源头抓质量做起,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企业最急需帮助的问题入手,做实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服务工作,帮助更多企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名牌序列;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循序渐进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对质监事业的发展,对于提升质监部门的社会地位必将大有益处。

事必躬亲不等于扑下身子实干,注意克服个人主义。事必躬亲工作作风表现出勤奋的敬业精神和很强的责任心,用心无可厚非。但不符合层次管理原理,有悖于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工作方法,同时还常常表现出事与愿违的结果。事必躬亲的工作方法,既分散了各级领导协调指挥和统筹抓“总”的精力,造成自身不应有的忙乱,也挫伤了下级的工作积极性,还容易产生“大官管小事,小官说大话”、“你不放心,我不用心;你不放手,我不动手”怪现象。如,一些班子团结出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多与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不好有关,多数是因为不放权、不放手、不放心造成的。

主要领导要增强抓大事的意识,少做或不做本该下级做的事。应注意研究探讨抓落实的艺术、方法。抓重点。各级领导抓落实应把主要精力用在谋划到位、统筹到位、督查到位。内容上,主要是把方向、理思路、出主意、用干部、抓班子、带队伍、多协调、抓预算。方法上,注意抓好宏观指导、调控与微观服务的结合;抓好治标与治本的结合;抓好蹲点与跑面;抓好统管与分工。抓关键。依据责任

制抓落实,抓住了责任制,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领导要让部属做到六个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标准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赏罚明确,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真正使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都动起来,各自种好“责任田”、各自管好“自留地”,各级办好各级的事;抓难点。对难度大的工作和易反复,不易落实的事宜、部位、时机,多投入一些反复抓的时间和精力,该亲自的才亲自。这样才不会出现自己“忙”,别人“闲”,甚至自己“忙乱”,别人“乱忙”和“抓了芝麻,漏了西瓜”的负效应,高标准抓落实就会水到渠成。如,河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打假斗争形势严峻。“打不死,打不烂”现象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此消彼长。这是目前全省系统质量监管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原因主要:一是法律不健全不完善,行政处罚力度不够;二是地方经济原始积累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不自觉的保护行为制约着打假工作;三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企业的短期、投机行为,增加了打假工作难度;四是监管部门的规范性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不规范性的矛盾,制约着打假工作;五是个别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的乱作为而造成的监管不力;六是社会道德、诚信的缺失,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不落实等。目前,重点应抓住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地政府部门重点扶持的名优企业和产品要帮助打假;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日常监管较为困难的产品。同时要讲究打假的方式、方法,准确把握打假力度。一是协调借势。主要领导应多拿出一些时间,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做好行政执法打假政策、执法环境的协调,以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为执法打假助力。对一些有影响的、难啃的打假对象,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或人大出面,暨可以减少阻力,又便于调动各方面的执法力量,围而聚歼;二是舆论造势。利用当地的新闻媒体跟踪打假,适时曝光,借社会舆论监督造势,赢得社会支持;三是打扶结合。打假中,严厉处罚是硬措施,为使打假取得预定的效果,不但要处罚,更重要的是做好后处理工作。要通过对生产经营者的帮扶,既打又扶,双管齐下,一方面减少他们的对立情绪,消除他们认为质监部门只是处罚的片面认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分析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搞好服务。从而既规范经营行为,又减少了假冒伪劣行为的再次发生,达到打假的最佳效果。

坚持用唯物论认识问题、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矛盾论理解问题、用实践论解决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方法、手段与目的、重点与一段等辩证关系,对于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服务型质监部门建设,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和质监事业自身发展很有必要。

有经验不等于理论功底厚实,注意克服经验主义。目前,一些人视“理论学习见效慢,作用不大”,抓理论学习不静心、不用心、不虚心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新视角,用新观念、以新对策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开展工作凭“老底子”,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其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也是造成一些工作难开展、难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一些工作开展中遇到阻力,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从内因上找原因,经常是怨天尤人。一旦跳出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新的方法,也能收到新的效果。如,面对不宽松的质监工作外部环境,固然需要费资、费神、费时的“协调”,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深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指导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一靠严格自律,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理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依法树威;二靠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杜绝不作为,有位争有位;三靠服从服务大局,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服务中求贡献,开展工作的“外耗”会大大减少,质监工作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有效缓解。淮阳县局实行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的做法,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

“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排除杂念和干扰,端正抓学习的心态。要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升到为自己修身启智明理、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单位建设负责的“讲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须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内容上,要抓好“三学”:一是系统学。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质量标准化计量基础理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夯实政策理论、业务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择学。注意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书刊,拓宽知识结构,吸纳有益营养;三是广泛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既蓄远水,又解近渴。”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上,坚持学习、工作和研究问题相结合,做到经历一次、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学、为解决问题学,不断地“充电”、“造血”、“吸氧”,真正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抓落实的习惯性,尽可能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理论功底厚实不等于指导实践管用,注意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践和认识脱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上下一般粗”,甚至以中听、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当措施,结果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对上级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的前提,也是有可能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理论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度”。如果抓落实者在抓落实的认识过程中,不能做到对上级指示

下载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转变作风抓落实的思考

    对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转变作风抓落实的思考习近平同志关于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这番讲话,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深情投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待。然而,乡镇干部是农......

    优作风抓落实

    “优作风抓落实”学习心得体会 永固镇保良小学严金光 2015年3月2日下午,我们保良小学召开了“优作风抓落实动员会”会议。会议由校长袁明阳同志主持,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参加......

    强化责任重落实,改进作风抓廉政——浅析建立责任制的思考

    强化责任重落实,改进作风抓廉政 ——浅析建立责任制的思考 摘要 落实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有效地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

    改进作风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

    改进作风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 首先,我代表农六师医院党委和全院员工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督导检查要求,现在就我院开展干部作风建设......

    “强责问效抓落实_改进作风促发展”心得体会

    “强责问效抓落实,改进作风促发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学校的“强责问效抓落实,改进作风促发展”集中教育实施方案,我通过认真对照,认真查摆近年教教育教学存在......

    “改作风、抓落实”自我剖析材料[范文大全]

    “改作风、抓落实”自我剖析材料 自党支部开展“改作风、抓落实、”活动以来,促进了我们基层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又一次新的提高。作为一名施工单位的管理......

    转变作风重在抓落实

    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条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落实工作抓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高低、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实现、关系到领导作风的好坏。实践......

    转变作风抓落实[5篇材料]

    转变作风 找准着力点 (矿产资源股:韩占波) 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目标,我市决定在全市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目标是通过转变作风,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那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