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责任重落实,改进作风抓廉政——浅析建立责任制的思考
强化责任重落实,改进作风抓廉政
——浅析建立责任制的思考
摘要
落实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有效地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能不断加强商业银行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业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措施与对策等方面,就商业银行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了思考。
一、责任制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商业银行面对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利差收窄、不良高企等严峻挑战,而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是把商业银行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深化,其责任制的落实是一个重要措施应把它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进一步形成总分行齐抓共管,支行、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局面,保证反腐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于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化、硬化、具体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是银行实施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保证。
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对于实现职工群众对领导的有效监督,形成企业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发言权和监督权。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就是加强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揭露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渠道。
责任制的落实,很好的统领和规范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调动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从而能有效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企业经营中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为金融行业的科学管理、合法经营以及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迫切要求。
银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虽有复杂的原因,但与缺乏领导责任的有效追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要对领导干部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有追究。忽视了“权利就是一种责任”,割断了与其从事岗位的职责、工作事迹考核刚性联系,这样的监督是不完全的。实行责任制就是保证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把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的监督于对领导干部岗位的规范化管理之中,从而使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做官的风险意识,自觉的履行岗位职责,创造领导干部保持廉洁的外部环境,促进廉洁自律素养的养成。要求领导干部在做好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勤奋工作,用模范行为来带动和感召部属,这对提高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地位、工作力量上和工作效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金融风险案件频发,已成为制约业务经营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金融风险的形成虽然有其复杂的综合因素,但与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大不无关系,业务经营出现风险,领导只是负一个决策失误的工作责任,做个检查就万事大吉。实行责任制,对不负责造成风险的给予追究,就能促使各级领导正确行使权力,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慎重地进行经营决策。同时,实行责任制,还能促使各级领导加强互相监督,加强业务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及时堵塞漏洞,纠正失误,降低和化解经营风险。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是严明纪律的具体体现。之前,我们在执规执纪中,往往只注重对违法违纪的当事人的处理,而追究领导责任和连带责任较少,特别是对集体负责,集体决定的实现难以追究责任,导致一些基层经营单位的领导打折集体负责的招牌,从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出发,置上级行三令五申于不顾,违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银行的规章制度,搞“笼子外”贷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公款送礼等,使国家的资金蒙受了重大损失,诱发了腐败行为。对这类违规违纪行为,处罚时往往是总结经验教训,用“是在大气候下造成,当事人初衷是好的”等语句来开脱,结果追究不到个人,这种“集体负责”却处罚不了的责任制度和纪律成为软约束,使人感到“谁坚持制度谁坚持纪律谁吃亏”。实行责任制,明确领导集体和个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应负的责任,出了问题不但要追究当事人,还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这样就会增加领导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从而使临高不仅用纪律和制度约束自己,而且还会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管辖范围的领导遵守纪律和制度,避免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分解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党风廉政年度考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分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是,在落实责任制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认真解决,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深层次延伸并落到实处。近年来,党组织在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开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目前,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各种矛盾显露交织,是业务经营面临的困难大,任务重。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存在重业务轻党风廉政建设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基层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只停留在发文件、签订承诺协议上,对责任对象出问题如何处罚,没有指定刚性具体的、看得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责任追究也没有强制性。因此,一些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看成是“软任务”,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责任制难以落实。对上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理解掌握不够清楚,对一些新要求、新内容不熟悉,对印发要求落实的文件传达不及时,使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等防范案件工作的效果打了折扣。在日常管理中,对员工思想和苗头性问题关注不够,造成党建工作落实措施的力度和深度不够,重形式轻实质,疲于应付、无暇顾及或没有传导落实,对员工教育警示作用和思想触及不深,无法筑牢“不敢为”的意识。“管好自己就是履行了责任”,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只要管好自己就完成了任务,与一般员工没关系,不愿投入精力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无关紧要出不了大格”,认为基层行位卑权小,抓不抓无所谓。由于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支行班子抓责任制落实的决心和信心。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加强从严治党、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力量。落实责任制,能增强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担起监督责任,突出执纪监督主责,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全面担负起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要不断完善党委抓、书记抓、主管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认真履职尽责,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中、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主体
主体责任是“牛鼻子”,责任追究就是“牵牛绳”。建立倒逼问责机制,以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要健全完善述责述廉、诫勉谈话等有效机制,要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顶风违纪问题突出,出现严重违规行为的机构和部门,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 追究领导责任。
明确责任制是实施责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责任明确,追究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号入座。要使责任制得以贯彻落实,必须从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运行机制。强化责任主体落实,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要求推进制度建设,以严格执纪问责为手段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廉政建设和银行事业的发展。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出了问题又不对照责任给予追究,那么责任制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追究制”就是为了解决责任主体,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和严格管理部署,处理问题怎么办的问题,督促责任主体自觉地履行反腐倡廉的工作职责,确保自己管辖范围内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促使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管到实质。因此,责任制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环节,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开展教育活动
取得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纪律规矩意识,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制定印发了“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主体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此次活动结合中心任务以抓细、微、小为特点,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纠改问题和不足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抵制铺张浪费、奢侈腐败的恶劣风气,防止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腐蚀。
(三)加大问责力度
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没有问责,责任就会虚化空转;没有问责,责任就只是坐而论道。深入开展纠风工作,继续狠刹弄虚作假歪风,坚决杜绝做“假账、假表、假数字”等;继续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狠刹“吃、拿、卡、要、报”的歪风,纯净我们的行业风气,以确保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全行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很重,风险防范压力较大,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全行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好职责、执行好中央政策要求和六大纪律,就必须把问责作为重要抓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四)规范权力运行
银行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对于商业银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因此要搞好党风勤政廉政,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主要是在“权、钱、人”的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漏洞,如何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权力,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应具有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只有如此,才能以高度责任感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掌好权,用好权,只有领导千部认真执行了以上规定,党风才会端正,行风就才会严谨,才能促进银行的转型与发展。
(五)建立考核机制
一是认真开展干部研判和干部年度履职考核评价。加强党建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党建理论,在工作实践中、艰巨任务中增长本领、提升能力,引导广大党员争做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争做业务发展的尖兵,争做干部员工的表率。
二是把各类人员员工行为管理的每项工作作为履职考核和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直接与单位绩效考核、员工行为管理考核挂钩,并作为好员工、好干部、好班子的评比依据。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管理,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化、硬化、具体化。
三是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各层级管理者对辖属员工的思想行为状况和下级管理者的行为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分析,形成有结论的评估报告。
责任制是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由“软”变“硬”的重要手段。把责任制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对不履行责任,出了问题坚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就会增强责任制的强制性,就会促使各级领导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不忘抓党风廉政工作,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什么人出来问题,由什么人负责,进而明确各自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应承担哪些责任,出了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处理,这样就能使党风廉政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篇:改进作风关键在于抓落实
改进作风关键在于抓落实
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07日16 版)
总书记强调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吉林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发扬“钉钉子”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不落实”问题,推动作风明显好转。
抓落实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工作纪律,也是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工作“落得实”,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可以说,抓落实不仅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抓落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党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抓不抓落实,是作风好坏的分水岭。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抓落实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这个角度讲,坚持抓落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抓好落实。抓落实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客观要求。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树立抓落实的工作理念,才能推动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社会风气,才能以良好作风确保这场伟大斗争取得胜利。
抓落实是扫除“四风”之弊、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正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反映在作风上,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落实”不仅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也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握症结,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
从实际出发,抓落实是解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抓落实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抓落实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想抓落实、不会抓落实、不愿抓落实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教训更是极为惨痛和深刻。为此,吉林省明确提出,工作不落实,就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不负责,就是政治上不过硬,并强调要痛下决心,长期不懈抓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把中央要求不折不扣贯彻下去。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真正根除作风之弊,确保工作成效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突出问题,是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就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实质就是要敢抓落实、会抓落实、能抓落实。吉林省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解决“不落实”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重要内容,不断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和全省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准确把握目标任务,解决好钉得准的问题。任何工作
都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目标找准了,钉子才能钉得准,才能直指要害。这个目标,对教育实践活动来讲,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吉林省坚持强化问题导向,找准目标抓落实,第一批活动解决问题1.4万余个,第二批活动至今全省各市州共开展了252项专项整治,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成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明确责任要求,解决好谁来钉的问题。实践证明,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对中央作出的包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内的重大决策部署,吉林省要求每个地区、每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对所承担任务逐一分解立项,细化量化目标,做到责任主体、完成事项、办结时间明确到位。责任到岗是确保工作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吉林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征集梳理出来的问题落实到人,没人认领的就由各级班子认领,做到了每顶帽子底下都有人,为后期整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因不落实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责任,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导向,为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好怎么钉的问题。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桥和船。吉林省坚持改进抓落实的方式方法,分批推进、步步为营,确保钉子“钉得深、钉得紧、钉得住”,具体做到了“五个坚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坚持调研先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把科学决策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坚持分类指导,牢牢把握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有效防止一刀切、一个样、表面化;坚持依法办事,培树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同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强化保障机制建设,解决好钉得牢的问题。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同样需要在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吉林省注重强化抓落实的相关保障机制建设,营造有利于持续抓好落实的环境,确保钉子钉得牢固长久。加强工作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督查工作,将重点工作全部纳入督查范围,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加强人才保障,牢固树立抓落实的用人导向,突出选拔重用有高度负责精神、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的干部,着力建设战斗力执行力强、能合力抓落实的领导班子,坚决不用“四风”问题突出的干部。
注重提高认识、深化理解、总结体会,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吉林省发扬“钉钉子”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根治“四风”弊病,进一步提高了对抓落实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是抓落实必须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思想决定行为。抓落实直接反映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强化宗旨意识,是树立良好党性党风的根本,是抓落实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要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握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抓落实的根本。
二是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同的政绩观决定着抓落实的不同方法和最终结果。抓落实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把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落
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把重点放到打基础、利长远上。可以说,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就把握住了抓落实的正确方向。
三是抓落实必须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抓落实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抓落实的重大原则,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抓落实必须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干部科学思维、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增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现场”锻炼,让干部到基层一线去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实践证明,干部能力素质是抓落实的重要条件,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高质量推进落实。
五是抓落实必须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从根本上解决“不落实”问题,必须靠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靠制度建立根治“不落实”问题的“防火墙”。要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一手促整改、抓落实,一手立规矩、定制度,在体制机制上堵塞漏洞,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
第三篇: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对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摘要]每个人对待工作,态度端正、作风优良,工作就会有作为、事业就会有建树,如果态度不明确、作风不过硬,只会一事无成。加强作风,顾名思义,就是要改正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干工作。本文围绕领导干部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结合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作风 领导干部 官兵
胡主席明确指出,“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在改进干部作风。”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导致抓落实不深入,不深入抓落实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面对部队转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有效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最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确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应该重视做到三个“往下”。
一、脚要往下走,真正深入下去抓落实
基层是战斗力的源泉,其工作落实不落实,直接决定着战斗力水平高不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所以,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从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既主动落实“抓”,又沉到底抓“落实”。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跟着任务走,杜绝浮在上面,满足于走走转转,问问看看的现象,切实做到既身入,又“心入”,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末端,全程跟进,全程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要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对基层干部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积极引导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本,一门心思用在干事业抓建设上,不断提高他们按纲建连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是否“落地生根”,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质的追求上,主要从领导干部是否把官兵放在心上,有没有搞自我服务、倒服务,有无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迟迟不办等方面的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弱点问题相衔接,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眼要往下看,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衡量一个单位建设水平,不在它的强项和成绩,而在它的弱项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要善于主动查找问题、解决矛盾,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下级报忧揭短,真心诚意地欢迎基层讲真话、报真情。比如,针对部队的疑难问题,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群众预想、预测和预防,认真组织、针对问题展开研讨;针对个别单位技术骨干力量储备不足,对新干部、新学兵在技术上传帮带不够的问题,应按照“平时管用、战时顶用”原则,着眼打仗所需、保障急需、素质必需,广泛开展深训、精训、普训,并通过专家授课、组织交流、岗位轮换、干部代职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三、心要往下沉,切实把广大官兵的冷暖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基层官兵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抓落实的主体,当前有些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不具体,并不是领导抓与没抓、抓的力度不够,而是没有把蕴藏在广大官兵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挖掘出来。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要真心实意地为官兵排扰解难,特别是官兵在落实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应积极主动地靠上去做工作。部队有关部门应专门用一部分资金,帮助家中有困难的官兵。这样不仅会受到广大官兵的普遍欢迎和一致赞誉,而且极大地调动广大官兵干工作、抓落实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三项整治”继续加大改善官兵训练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把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凝聚
到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保障能力,这个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上。当然,就领导干部个体而言,心向基层、情系官兵,还有必要养成三个习惯:一是有事没事找战士谈一谈的习惯。经常了解了解战士在想什么,思想上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和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有事没事到基层坐一坐的习惯。对战士的身上衣、盘中餐,经常谈论的话题、娱乐的项目等,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三是有事没事把工作过一过的习惯。看看自己在关心基层、爱护战士方面还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领导作风还有没有加强和改进的空间;经常想一想还有哪些没落实的工作、不安全的地方、不放心的人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由谁去负责、什么时间完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渠道、各层次、全方位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领导干部实在做人、实心干事,心里时刻装着基层、想着官兵,真正与基层心连心、与官兵心贴心,达到上下齐心、万众一心,工作就能落到实处。
第四篇:强化领导重考核 明确措施抓落实
强化领导重考核明确措施抓落实
为切实推进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江北区于2011年3月9日召开了江北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会。区委常委、副区长高洪波莅临会议现场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区各街镇、各相关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共计约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北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卫生局局长吴志刚主持。吴志刚局长对我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相关背景、目的和意义作了介绍。之后,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区卫生局副局长马懿对我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进行了说明,她对创建方案进行了解释,重点介绍了考核框架内容,明确了各街镇、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同时,结合方案内容,再次征求了各街镇、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方案。
最后,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高洪波作了重要讲话,高洪波副区长就当前慢性病的发病趋势,结合我区人群的健康特点进行了深刻阐述,使参会人员充分认识到防控慢性病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防治慢性病的意识。最后他重点从五方面对我区的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进一步充实强化组织领导,要在现有领导小组成员基础上完善,从而达到强化责任落实的目的;二是要求各街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创建方案,明确创建措施和方法;三是要求区财政给予专项支持,在中央补助地方专项经费基础上从公共卫生经费中列支,以确保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四是要求明确时间进度,我区的创建工作务必在6月30日前完成,4月底再次召开领导小组会,对各街镇、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五是要求各街镇、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创建工作。各牵头单位要制定明确牵头任务的工作方案,区卫生局要对各街镇、各部门的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并在近期组织考察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第五篇:重调研 转作风 抓落实 促跨越
瓜州县以创先争优、县十四次党代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再造瓜州”发展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视调研,转变作风,永葆先进,广泛开展“重调研、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瓜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重调研——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石。
转作风——为跨越发展锦上添花。
抓落实——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通过这次学习,我体会到了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三、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