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药剂学实训课程的设想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药剂学实训课程的设想
[摘要]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中实训课又具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药剂学实训课程的开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药剂学;实训课程;设想
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中实训课又具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药剂学实训课程的开展进行一些探讨。
一、药剂学实训课程的现状
1.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大。中考有的学生600多分,有的却只有100多分,有的甚至连中考都没有参加。而且中职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平时不认真学习理论课,所以在实训时无从下手,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实训课。中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已使学生养成了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演示、学生看的思维定势,在实验中不爱动手、不敢实践的惰性思想在中职生中很普遍。有些学生认为,实验课对自身的学业帮助不大,因此,常常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甚至经常缺课。
2.实训人员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实训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有不重用,对实训人员没有加强培养和培训,使实训课教师的知识更新率较低,导致学校的实训设备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实训教师常被称为“教辅人员”,在校内地位低,工作内容庞杂,评定职称指标少,导致实训教师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和希望,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提高。
(3)对实训教师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考评制度,常出现互相推诿、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药剂学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1)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药剂实训课开课率远远低于50%,实验室与实训器材不足,造成教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即使有些学校设备比较先进,但由于实训经费有限,对于物料费用比较高的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干脆就不做。
(2)对较难解决的实验,不想方设法革新、研究,而是一味地采用简单的媒体课件取代实训操作。比如注射剂在药剂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剂型,但学校的实训基地很难达到国家GMP标准,所以这样剂型的实训课只能舍去。
(3)实训课程的考核未计入期末考试的范畴。有些学校仍采用基础教育的笔试考试模式,有些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出缺勤情况给学生打分,缺乏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考评的方案;缺乏量化考核制度等。
(4)实训教学观念陈旧。实训的目的就是验证知识,实验纯粹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教师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填写实训报告,不改动,不评价。教师给予学生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与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型结果相去甚远。
(5)中职校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学校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不够明细,导致很多现实问题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有的学校虽然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很健全,但流于形式,十几年不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现实操作性。
二、对药剂学实训课程的设想
1.加强实训人员队伍建设
(1)设立长期的继续教育机制。学校应设立长期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分批次地贯彻执行。鼓励和支持实训人员参加新技术、新仪器的学习与培训,学习药剂学仿真摸拟软件,与先进的实训教学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实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中职教育的迅
速发展。
(2)采取药剂学专任教师兼任实训人员的方式。学校的实训人员除安排少数作为专职人员外,其他可用学校一线授课教师兼任。这种方式的好处: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课堂表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训计划。二是授课教师对药剂学课程体系的变化以及设备的更新情况比较了解,在实训课程设计时,可以很快地更新实训课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3)引进外来专业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医药行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匮乏,而学校的很多实训人员都是从大学校门直接走入课堂,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可以从药厂、药品检验部门引进从事制药、药品检验及新药开发工作的一线实践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使实训(课更能适应当前的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加强实训课程的建设
(1)提高实训课所占比例。我国一般职业学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为6∶4,有些中职学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能达到1∶1;而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与实训的比例是3∶7。因此,要强化技能培养,必须改革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要删除过多、过繁的内容,少讲原理,多做实训。
(2)改善实训考核模式。实训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与平时学生的期末考试相结合,权重可以是1∶1。而实训课部分的考核又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①预习。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每次实验所需采用的方法、药品、设备和操作步骤等。②检查设备。实训前,需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看设备是否运转正常,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设备的启动和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③实训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教师对每一个过程都要设计问答题,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量化考核。
④清洁实训室。实验操作完毕,要求学生清理干净,有些需要拆装清洗的设备,如胶囊机、旋转式压片机,清洗后必须重新组装,并在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场。⑤填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训过程、数据,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学生针对分析报告,可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彼此交流实训心得。
⑥期末实训考试。实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拟定考试题目,并将每步操作细化为相应的问题,设定分值。如可将学生分为几组,采取抽签的方法发放考题,每组学生共同配合完成操作过程。实训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作为实训课总成绩。
(3)实训基地实习。主要是针对实训室及实训设备有限的中职学校,这样,可以保证实训课的顺利进行,达到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目的。如灭菌制剂的生产、气雾剂的制备等。通过到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药物制剂的制成有了亲身体会。
(4)加强实训室的管理。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制定和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细化。这主要包括:实训人员上下班制度、实训申请制度、设备使用制度、实训操作规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等。除了制定管理制度外,每个实训室都要有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使实训有章可循,又能加强实训人员对所管理的设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加强药剂学实训课程和实训人员的建设,不仅需要中职学校对硬件设备和实训消耗品加大投入,而且还要依靠实训教师不断完善实训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实训人员的知识水平,实现实训技术的创新,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医药人才。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协议书
云南昆明润达形象设计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协议书
甲方:云南昆明润达形象设计职业学校
乙方: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教职成【2007】4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管理办法》,为培养既有良好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积极交流、目标双赢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甲、乙双方互相合作,在条件允许和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甲方以现有的师资、教学场地为乙方提供服务,乙方提供现有的资源和场地作为甲方见习实训基地或实习点,推动甲方学生校外见习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双方合作时间自年月日起止年月日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双方可长期合作。
三、甲方按照乙方的要求,优先提供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择。
四、见习实训期间,甲方协同乙方管理见习实训学生的日常事务,参与见习实训教学和指导工作,教育见习实训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录。
五、协议期间、甲方提供现有的师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企业培训、专业信心服务、管理咨询或技术援助。甲方通过相关渠道为乙方进行宣传,扩大乙方企业的知名度。
六、乙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甲方协商后提供见习实训岗位,安排甲方学生的见习实训内容、指导见习实训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七、乙方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见习实训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利性娱乐场所见习实训,不得安排学生每天见习实训超过8小时。
八、乙方应按照与学校共同协商的见习实训报酬如数如期支付给见习实训学生不得扣发和拖欠。
九、乙方应对见习实训学生进行与本企业职工一致的岗位教育,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专业技术及服务技能教育,为见习实训学生的见习实训成绩进行评价和考核。乙方应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做好学生见习实训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十、原则上乙方不得将见习实训学生派往昆明地区以外的地方工作。如确需派往乙方驻外办事处工作,必须征得学校同意,并与见习实训学生及家长签订相关协议。如未履行该程序,由乙方承担一切不利法律后果。
十一、原则上乙方不得安排见习实训的学生上夜班,因工作确实需要安排夜班,应由乙方安排床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通知学生及家长,并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十二、参加见习实训的学生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乙方有权将学生退回甲方:
(1)学生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乙方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的;
(2)给乙方或国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重大不良影响的;
(3)学生本人不能适应岗位最低要求的。
十三、见习实训期间,乙方若有用工需求时,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若没有用工需求,学生见习实训期满后返回学校。
十四、甲方与乙方应保持密切联系,互通见习实训学生的见习实训情况,甲方应协同乙方对见习实训学生进行管理。
十五、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年月日
见习实训接收函
云南昆明润达形象设计职业学校:
经考核,同意接受你校学生
共人到我单位见习实训,岗位为。我单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见习实训期为个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特呈此函!
单位(签章):
经办人: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湛江机电… 文章来源:湛江机电学校 点击数:201 更新时间:2009-8-16
摘 要 会计专业凸现出实训课教学严重匮乏的问题。因为现有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训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较为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训课时的比例较少,实训环节的落实随意性较大,落实情况及质量缺乏监控。本文拟从改革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时的教学计划、内容、课时分配、校本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实训课程的评价伦体系等方面述及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目的是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中职会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中职会计;实训课;教学设计
会计专业是中职教育办学史上较为悠久的专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初级财会方面的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与倡导 “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也凸现出实训课教学严重匮乏的问题。现就根据我在教学实际中的作法,作了一些偿试:
一、改革现有的教学计划
现中职会计专业采取的仍然主要是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使理论脱离实际。而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专业实训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把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的整合,这正可弥补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之不足。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应充分综合两者的优点,在已有会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来落实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训性课改是明确设置实训课程,保证实训课时。
首先应把会计专业课分设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按财政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方案,结合本校的实际作一下调整,按期集中安排实训设置:
(一)专业技能实训课程
我们把珠算、点钞、计算器、收银机的使用、计算机基础及文表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等单独作为实训课程,集中安排在一起实训,并落实学生参加考证来检验结果。
(二)分项的实训课程
它是以技能训练为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经过多次实训、操作,选了会计的几门专业课,对这些学科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分项实训。使实训教学首先从课时上得到了保证。但实训课时的增加,并不是单纯增加每门课程的总课时,而是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而加大实训课时,而理论课时的减少必须对教材合理规划,教育部规划出版的财经类专业教材恰恰在内容上已明显地体现了“必须、够用”的原则,使得这一改革成为了可能,当然还要开发一定量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
(三)综合性实训课程
包括社会实训和综合模拟实习。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每学年安排1—2周的社会调查或者社会见习,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安排有100至150个课时的综合模拟实习,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安排有一期在单位的实习。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落实实训课程及充分保证实训时间。
二、构建合适的实训课的教学体系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基础上,进而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兼容的实训课教学体系。
(一)实训性教学准备
一方面,由于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采取模拟的形式,模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在上实训课前要讲一下理论,让学生要作好一些理论方面的准备。可以采用课堂教学或者在实作室里进行;另一方面,课前的实训器材的准备,如点钞卷和假钞的准备可以为点钞课作准备;假钞可以为识别真假钞课作准备。
(二)集中实训
本阶段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本过程以模拟实习为主,由于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实训时间不可能长,所以不必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可以是专题实训,可以是简单的过程实训,大部分是阶段性的分步实训。可以分周、分期、分项来进行。
(三)综合实习
包括学年社会调查或见习以及毕业实习,又以毕业实习为主。本步是以前面两阶段的实训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前两步教学的升华,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调整现有的课程安排落实适当的课时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但受理论课程为主导的思想影响,大多学校的课时比例是理论课:专业课为6:4。按“指导委员会”的文件规定“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6”所以,首先应改革这两大类课时的设置,使其调整为4:6,其次,现在的专业课内部的调整,使“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50%,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从而落实和保证了实训课时。
四、丰富实训课教学内容,编写实用的系列实训校本教材
实训课程、课时以及实施指导方案是实训性教学落实的重要前提,而实训课教学内容是实训课教学的质量保证。对于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如:《珠算与计算器》、《点钞》、《收银实务》、《会计电算化》、《工业企业会计实训》等,侧重于熟练动作或程序的训练,对于智力技能的训练,需要置学生于一定的思维环境中,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对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内容,技能教学较分散,难以编写系统的资料。该阶段实训教学需要的资料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适当补充基本可以解决。
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所需要的实训资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或选用。实训资料的编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和仿真性原则。每种实训资料的编写以及各种实训资料的衔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此外,资料仿真度越高,学生感性认识就越强,训练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编写时应请会计工作的实务人员参与或指导。
课程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应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①课程实训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针对性强,那么,就要针对所要训练的技能从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如:货币资金中的结算方式的技能训练,针对几种结算方式的办理过程,从收款和付款两个角度组织业务,反复训练越多,学生掌握越熟练,认识就越深刻。①各门学课之间,特别是会计专业课之间,知识技能联系紧密,实训校本教材要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才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应突出实用性,可以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不同企业的实际来写。《综合模拟实习》的编写应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系统性是指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税收实务》、等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综合财会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以便于实习。
五、加强和改善实训课教学的考评,完善对师生的评价体系
随着实训课教学的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是实训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训课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训课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方面的考核
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训课教学的思想,重视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建好题库、探讨抽题的考核办法
该办法可用在电算化考试、单项模拟及终结性考试中,如毕业考试,将会计工作过程分为若干段,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以此类推,编制若干段的实操考题,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操哪一段的内容,可以节省考评时间。
(三)建立、建全等级化的考评体系
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是以快和准为标准,应重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易行,其评价也多数采取等级制,如珠算的过级考试、计算器操作和点钞考试中。
六、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实训课堂教学和改革
我们通过每期开始的技能精英班,开展技能兴趣活动;通过学校每年的技能大赛以及重庆市每年举行的技能大赛来强化和检验实训课的成果,进而强化师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实训课教学改革是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又必须从整体、实际出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手工课程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讨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年轻、合格的幼儿老师,并且在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审美本领。经过手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让学生增强了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手工 探讨
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在社会经济与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幼儿的教育问题及教育的质量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幼儿园中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幼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初、中级素质劳动者,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就要不停地提升本身适应社会发展的本领,并且不停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增强自身修养,积极调整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实现全面素质的平衡发展。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园手工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即造型、构图及色彩搭配等,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完成一幅手工作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经过手工学习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手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教育工作真正实现目标,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努力获取知识的动力,并且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为有对手工活动拥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刺激引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造,为能增强创造性思维做好铺垫与基础。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90%是怎么样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知,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为有当教师让学生培养了对手工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手工的乐趣,体会到手工的魅力。所以在进行教学的第一节课时,我会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手工成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往往这些作品都会给新入学的学生以震撼,她们都会称赞这些作品,并不时地拿起体它看看,而且还不断地问老师,这些作品的材料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等等问题。在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可以示范的就当场给学生进行示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刺激引发学生的创造潜在能力
创设十分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和要求,联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能刺激引发学生的创造潜在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本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变更学生自觉地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经过假设的情境,不停地发挥本身的创造力,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让学生可以更富有创造力,在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打开学生的臆想世界,让他们脱离这个世俗,追求更加纯粹的手工魅力。
三、贴近生活,发挥形象思维
为有做到贴近生活,才气高于生活。往往是由于创作贴近生活才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农村中学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学生一味的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所以,联合这样的特征,教师教会学生贴近生活,发挥形象思维,创作的作品就更加引人入胜。
四、自由式的开放课堂,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现在社会倡导的是自由开放的社会,那么以前过去古板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将加以改变。教学方式也应从以前的古板灌输模式转换成自由开放模式,教师不但仅要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要走下讲桌,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激发勉励他们不停地提出相关问题,不停表达本身的思想。
学生是具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在自主实践中,他们由于每个人都境遇不一样,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他们对同一事物当然也就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所以,教师为有激发勉励他们表达本身的独到见解,赐与学生发挥本性的自由,更好地表现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更自由的空间。
五、提供更新鲜的素材,增强创造本领
老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本领和创造本领,丰富他们的手工创作表现情况,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手工创作经验和经历。
手工创作是一项感性的活动,创造性思维并且是自身对感性材料的一种思考,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经过对事物的多听、多看、多观察已达到对事物的感官认识,增长学生的积累,开阔眼界,为他们的手工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手工带来的乐趣。
六、提升学生学习手工的热情和积极性
1.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气氛
曾经的教学环境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学生在下面整齐的望着教师,这样的环境会让学生潜意识地抗拒和压抑。而轻松的环境需要是学生围坐在教师旁,大家就像在轻松地聊天一样,自由开放的学习,学生有任何难题都需要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耐心答复,这样就不停地使学生有不停地思考学习的动力。
2.采用活泼的学习方式
没有一点变化的学习方式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乏味,所以,采取多种的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要采取如何的学习方式呢?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是所有人都能追捧的。为有课堂是愉悦气氛,学生才会更加把知识牢记于心,不但仅是靠死记硬背,而是从真正性质上的理解了知识的涵义。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而不是教师。学生可以在任教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倾听学生们的独特的见解,还要在一方面激发勉励学生的独到见解,一方面指出学生想法面临的不足,这样不但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提升了学生不停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3.多方面的课堂拓展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不但需要依附书本教材,还要从有限的教材中寻求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必要教师在生活中不停地积累与收集,平时要注意生活的每个细节。遇到什么好的素材,拿给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就不停刺激引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其实并且是源于生活。在对课堂的拓展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积累,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了更多的体会。
4.学生动手本领训练
手工课程需要学生不断的动手,让他们从活动中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学生本身动手,当然也就提升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从整个的活动中,对素材有了更多的认知,体验到手工创作的不一样美,对手工活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有了更多的追求。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的手工创作也得到了充实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正在不停发展与扩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整个过程中要不停重视学生本领的培养,不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优秀的幼儿老师。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为有当二者完美联合起来,教学目的与学生的追求才气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芙蓉.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美术研究[M].教育方法分析,2009(2).
[2]王岁林.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性的几个要点[J].教学反思,2010(181).
[3]何海蒙.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M],2004(1).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及评价必须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办学,面向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
本研究成果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结合本土化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系统总结提炼了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分析界定了该课程内容构成要素及其与岗位实践的对接关系。初步确立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
一、基本观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主要面对中职学校课程现状问题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立足解决课程内容偏难、偏深,以及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问题。通过改革与实践研究,构建实践导向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满足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需求。
2.研究的基本观点
(1)“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特征。
(2)任务引领、项目结构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
(3)工作分析、能力分析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教材开发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4)技能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运行策略。
3.主要依据:
(1)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
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做法。本文关于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主要借鉴了该理论与实践经验。课程主体是实践性工作任务,教学活动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2)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认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有的擅长运动,有的擅长数理,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音乐等。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智能特点是擅长动手操作,弱于理论抽象思维。本课程模式正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特点,满足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需要。
(3)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是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其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贯穿实施该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构建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完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本研究成果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比较和借鉴了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从本土化研究实际出发,构建了实践导向的符合“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如下。
主要创新点:
1、研究方法:以企业实践、岗位需求分析及学生职业取向分析为基本路径,展开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2、研究思路:行业引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单元结构。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习得技能”的中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取向——职业能力评价鉴定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5、中职学校课程教材创编体例:单元模块式。
主要学术价值:
第一,探索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课程改革研究。本课题选择触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以行业引领、需求分析为导向,探索、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推进教材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本课题组将全面借鉴国内外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探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通过推进实践应用研究、推进中职学校实践层面的研究,创建对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的课程体系。
第三,开展本土化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丰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内容,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特点是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但更多更大的是本土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企业调查访谈,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问题现状探析,通过学校和企业联系互动交流论证,创建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课题组成员在两年来的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多方收集资料,综合运用类别、对比、调查座谈和观摩研讨等形式,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篇;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改革成果——教材5本,计68万多字;公共出版本课题阶段性理论研究成果——著作3本,计56万字。其中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课程改革成果的5本教材。研究成果中的基本观点多次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上被引用,多次见于国内学术论文和论著当中。2009年11月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文件关于《“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大教【 2009】 68 号文件),全面借鉴了本研究成果中的内容。2009年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本研究成果,并要求在全省推广使用。近年来,省内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广泛借鉴运用了本研究成果中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加速推进了省内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为提高全省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