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
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重失分。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
(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
(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不能主观臆造。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
(二)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二)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综合研究多变量时,也要求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一另个变量。
(三)对照性原则。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
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进行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四)可重复性原则。指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五)简单可行性原则。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二)明确实验原理:要解决题目所给的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三)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四)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记录。
(五)准确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实验步骤一般不连续描述,要分段叙述;试管、烧杯等要给予编号。在叙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时结论时,语言文字要简明扼要,准确科学。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题型
类型一:设计实验方案型
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目的,或只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设计实验方案。
[例1]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一瓶10%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l只,刻度玻璃管l只,细线一根,支架l个。
(一)实验步骤:
(二)结果分解:
[解析]本实验是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透析袋和两种液体形成一个渗透系统。当将两种液体之一放入透析袋,另一液体放大烧杯中,然后将盛放液体的透析袋用线扎实(插入刻度玻璃管)并浸浴在烧杯的液体中时,由于两液体具有浓度差,水分子便通过透析袋发生渗透作用,观察刻度玻璃液面数值变化即可将二者区别开来。根据实验设计理论,把所给器材的作用分析清楚,有助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液体倒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液体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上升还是下降。
(三)结果分析:如液面上升,则透析袋中的溶液为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测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液体是30%的蔗糖溶液。类型二:评价和纠正型
分析已有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并提出改进。
[例2]北阿尔伯达的一个工厂把产酸的化学品排入到空气中,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石的。但湖水的pH值已从原来的6儿降低到5.7。虽然酸性沉积一直在增加,湖水的pH值仍保持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鲤鱼。钓鱼爱好者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已经减少。工厂的工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工厂排放出去的化学药品与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工人取一只大容器,盛放湖水,维持pH值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正常成长。
假定你是一个独立的仲裁员,受雇于垂钓爱好委员会委拖,来对该项实验进行评估,列出你要得到的附加信息,并列举说明你要用什么方法去得到这些信息。
[解析]本实验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鱼的生活中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这与单一变量原则是相违背的。分析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本题考查思维的全面性,在认定两个问题时,除了看有无直接联系外,也要注意考虑间接联系
[答案]该实验设计测量不出下列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对河鲈和鲤鱼的影响的:(l)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食物数量多少的影响;
(2)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鱼卵或幼鱼的影响;
(3)由于春季干涸造成pH值季节性涨落的影响;
(4)由于酸的分解作用而进入水域的重金属量是多少;
为了说明上述第一点,必须完成一项研究,即确定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小鱼的多少。如果这个食物网的某些环节正在丧失,则有必要去研究酸是否对此有影响。为了说明上述第二点,可以在酸化水中饲养鱼卵和幼鱼。鱼的数量减少可能是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的产物,所以人工饲养幼鱼可能会给出不可靠的结果。
对于季节性涨落,应该对全湖长期取水样。做仔细彻底的记录至少一年。这一因素可能和第二点相符合,因为鱼卵或繁殖更受低pH值的影响。重金属是累积的有毒物质,人工饲养和鱼与湖里吃污染食物的鱼相比,并不处在相同水平的毒素中。应该在湖水中、鱼饲料中以及河鲈和鲤鱼身体中检测如铅这样的重金属含量。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酸的影响是长期的,在容器里短期饲养的鱼不可能给出可靠的结果。这种研究必须以年为周期来实施,而且要与该工区其他湖水情况作比较。
类型三:补充完善型
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3]向你提供的条件仅有健康活泼的家兔一只,75%酒精、无菌干棉球、解剖刀、洁净的载玻片10块(编号为A、B、C、D、E、F、G、H、I、L)、红墨水、秒表,请在上述提供的条件范围内,设计一个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用酒精棉球消毒兔耳;②用消毒解刮刀剖开兔耳边缘的小静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解析]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本实验设计方案很巧妙地看出血液是否凝固。
[答案]③把从刀口流出的血液分别在ABCDEFGJIL10块载玻片上滴一滴(第一滴血弃去不用);④取血后对兔耳刀口外进行消毒止血;⑤在L载玻片上滴一滴红墨水(起对照作用);⑥开始记录时间,过l分钟后将A载玻片竖立,第二分钟后将B载玻片竖立(在它们竖立的同时,都将L载玻片竖立),其余类推,看血液是否完全凝固(血液不向下流,且血液表面保持半球形而不改变为凝固);⑦血液完全凝固,而墨水仍然流动,即为血液凝固时间。
五、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
(一)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
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逻辑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二)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掌握书本知识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要熟悉教材,心中有书。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要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变量的控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三)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深刻领会教材有关实验的本质与特点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前提。要认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经典实验等。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的条件、过程、现象、结果和结论的科学性。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作用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四)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换和转化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求变、求异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善思会变才能应答自如,通过换位思考提高素质,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来,才能依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材料安排实验步骤等,并作出分析、评价和结论。
第二篇:高中生物总复习要点总结
高中生物要点总结(示例)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了解细胞(略)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在生物体和无机环境中,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和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和统一性。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有铁、锰、锌、铜、硼、钼等。
3.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⑴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⑵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红色;同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⑶淀粉遇碘变蓝。⑷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紫色络合物。
4.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种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即携(缬)一(异亮)两(亮)本(苯丙)单(甲硫)色书(苏)来(赖)。人体细胞能够自身合成的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5.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一个C原子上,碳原子上还有一个H原子和R基。
6.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连接这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肽。
7.氨基酸具有的性质:催化作用、运输作用、传递作用、免疫作用、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8.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类是核糖核酸(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AN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0.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其中DNA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A、U、G、C。
1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糖元、纤维素等。
1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13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约占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当游离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时,代谢越旺盛,反之,代谢缓慢。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小结:本章以细胞分子为基础,从元素着手,延伸到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质、水、无机盐。总结需要把握组成的成分、结构及其相适应的功能。属于基础常识内容。高考生物知识点的串联较强,又会出现与近期社会热门的话题作为材料,引入知识点,其灵活度较高,但是基础知识需要准确无误、熟悉的记忆,才能为很好地灵活运用打下基础。生物知识点繁多琐碎,需要学生有耐心、长期反复地记忆,对重难点需要死记,才能见其真义。记忆后要做好对应的练习工作,利用好复习资料及其练习题。最后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取得高考的最终胜利。
第三篇:高中生物复习
1.组成细胞的无机物:水、无机盐的功能
2.组成细胞的四大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结构特点、功能特点(见表格)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结构
5.分泌蛋白(如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加工、分泌过程
6.什么是生物膜
7.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8.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举例)、协助扩散(举例)、主动运输(举例)
9.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举例:蛋白质)
(区分小分子物质与大分子物质)
10.ATP的结构,ATP的合成、分解反应,合成ATP的场所
11.酶的化学本质,酶作为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的作用机制
1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的场所、产物,总反应式
1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1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15.细胞发生分化的原因
16.细胞衰老、癌变的特征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2.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
3.DNA的结构、复制(特点、所需条件);4.什么是基因,基因与DNA的关系
5.基因的表达过程,什么是中心法则
6.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7.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育种流程及其依据的育种原理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对遗传与变异提出本质的解释等等
9.基因频率的计算
1.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什么是渗透压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制:神经-体液-免疫(掌握这三种调节方式的基本过程)
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调节(重点:生长素)
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5.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
6.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7.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直接价值、潜在价值
第四篇:高中生物复习答疑
高中生物复习答疑(5)
九、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022疑)386.老师,请系统地给我们讲一下高中生物应该怎样学?
答: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1.1 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1.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1.3 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1.4 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5 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6 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2.1 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2.1.1 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2.1.2 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2.1.3 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2.1.4 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2 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2.2.1 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2.2.2 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2.2.3 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2.3 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2.3.1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2.3.2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3.3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2.3.4 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2.4 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正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2.4.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4.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2.4.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2.4.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2.4.5 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3.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有位中学生学习了嫁接的原理后,课下不断实践,很快提高了技术,一个秋天就与家长一起嫁接了近万枝桃、梨苗,为当地的庭院种植业作出了贡献。3.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387.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想问一下现在开始复习有用吗?如何找重点复习?
答:有用!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一定随时复习过去的内容,在复习时一定要多思,多问,多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重点放在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复习,比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等。388.高考前怎吗复习呀!
答:①吃透最后几次冲刺、适应性训练题,尤其是生物实验与设计题,彻底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步骤等。②每天有一定量的中档难度的练习题,维持大脑的紧强度和应试状态,千万不要再去做过多的题,尤其是不能去做过难过偏的题,不要去钻牛角尖。③回归教材,尤其是必修教材,针对你自己实际情况和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强化基本知识及其联系的再认识。④调整好心态,胸有成竹,攻克学习与应试的制高点。通过这么一段时间来的克苦学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⑤注意作息规律,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有任何意外进入你的心房。要在轻松、愉悦的心景下超水平发挥,能做到的题、能得到的分不得有失误,甚至平时可能做不了的题也能在这个特殊情景下做到并喜获丰收。
389.我想知道学习生殖遗传的窍门是什么?复习是应该做什么样的习题?
答:①彻底搞清“减数分裂”是学好“遗传变异”的基础。减数分裂知识既是该单元的重难点,也是全书的重难点,它在生物学学习和高考测试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故必须花大力气复习好减数分裂内容,力求科学、准确。
1.知识储备
(1)充分认识有丝分裂的基础性,而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
(2)深化和拓展减数分裂的部分知识,适应并攻克测试题和高考题中的涉外知识。
①配子减数分裂
配子减数分裂是产生配子时进行的(教材中介绍的减数分裂就是这种类型)。重点放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上,尤其搞清“基因重组”就具体发生在减Ⅰ前期的四分体阶段和减Ⅰ后期。四分体阶段往往发生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的互换,打破基因间的旧连锁,建立新的连锁,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在减Ⅰ后期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也实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这样就为后面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和可遗传变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的迁移和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应注意和澄清的问题是:DNA的复制发生在减Ⅰ前的间期,而不能说发生在减数分裂的间期;减Ⅱ过程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因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而减Ⅰ之后,同源染色体就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次级性母细胞中就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因此减Ⅱ过程中和产生的子细胞中也就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这与有丝分裂类似,因此只能说减Ⅱ类似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孢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孢子减数分裂发生在产生孢子的过程中,该知识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和遗传的内容联系密切。若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有些问题就不能顺利分析解答。如推算胚核和胚乳核的基因型就涉及孢子减数分裂的知识。因此要了解被子植物的卵细胞、极核、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花药中产生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孢子 4个小孢子(花粉粒)4个成熟的花粉粒(各有1个营养核和1个生殖核)8个精子(每1个花粉粒萌发产生2个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精子)。
胚珠中产生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4个大孢子(其3个退化,1个发育)8核胚囊(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和3个反足细胞的基因型相同)。③假减数分裂
如雄蜂(单性生殖—孤雌生殖产生)的精原细胞象征性地进行减数分裂的2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有核、1个无核的大小两个细胞。无核的小细胞退化,有核大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含细胞质较多的子细胞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退化。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均为16条,通过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并没减少一半。1 个初级精母细胞连续分裂2次只产生1个精子,而不是4个精子,这都与正常的减数分裂不一样。
(3)彻底搞清“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①表解“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项 目
减数分裂
受 精 作 用
有丝分裂 减Ⅰ 减Ⅱ 间 Ⅰ 期
前 Ⅰ 期
中 Ⅰ 期
后 Ⅰ 期
末 Ⅰ 期
前 Ⅱ 期
中 Ⅱ 期
后 Ⅱ 期
末 Ⅱ 期
间 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染色体数(个)
2n
2n
2n
2n
n
n
n
2n
n
2n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数(个)
0-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0-4n
4n
4n
0 0 DNA含量
2N-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2N
2N-4N
4N
4N
4N
2N 同源染色体(对)n
n
n
n
0
0
0
0
0
n
n n
n
2n
n 备注
以二倍体生物(2n)细胞核内的变化为例
第五篇:高中生物相关计算复习总结
高中生物计算相关复习
有关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已知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如A基因)频率=某基因(A)的数目/等位基因的总数(如A+a)即;A=A的总数/(A的总数+a的总数)= A的总数/(总个体数×2),a=1-A。这是基因频率的定义公式。....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某基因频率=包含特定基因的纯合体频率+杂合体频率×1/2 即:A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 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假设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计算基因频率时,就可以采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即:
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则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为: AA=p2,Aa=2pq,aa=q2。(p+q)²=p²+2pq+q²=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 基因频率=
某基因型的个体数 ②基因型频率=
总个体数
某种群中某基因的数目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1、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是某基因总数占种群中该基因和其等位基因和的比例。
具体基因频率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并且以等位基因的形式成对出现,则有
(2)如果某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公式为:
2、基因型频率:
种群中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转换
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 其频率分别为p与q(p+q=1)。亲代AA和aa自然交配后F1代具有AA、Aa、aa三种基因型, 其频率如下列公式:(p(A)+q(a))2=p2(AA)+2pq(Aa)+q2(aa)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 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 产 生A配子频率为: A=p2+1/2×2pq=p2+pq=p(p+q)=p, 产生a配子频率为: a=q2+1/2×2pq=q2+pq=q(p+q)=q, 可知F1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①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可表示为: A的基因频率=A的数量/(A的数量+a的数量); a的基因频率=a的数量/(A的数量+a的数量); 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个体数/(AA+Aa+aa)的个体数
即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个体数/总个体数或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 频率的平方;
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个体数/(AA+Aa+aa)的个体数
即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个体数/总个体数或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 频率的平方;
②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可表示为:
XA的基因频率=XA的数量/(XA的数量+Xa的数量); Xa的基因频率=Xa的数量/(XA的数量+Xa的数量);
注意:由于Y染色体上无基因A、a,因此不能写成XA的基因频率= XA的数 量/(XA+Xa+Y)的数量。
(2)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如控制ABO血型的3个等位基因IA、IB、i,其基因频率可表示为:IA的基 因频率=IA的数量/(IA+IB+i)的数量,IB的基因频率=IB的数量/(IA+IB+i)的数量,i的基因频率=i的数量/(IA+IB+i)的数量
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例: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做含有2个基因。那么,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其中,A基因有2×30+60=120个,a基因有2×10+60=80个。于是,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2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 80÷200=40%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基因的频率。
例.在一个种群中,AA的个体有25%,aa的个体有15%,求A、a的基因频率。
解析:由于在一个种群中,各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00%,AA的个体有25%,aa的个体有15%,可以知道Aa的个体有60%。A=25%+60%×1/2=55%,a=1-A=1-45%=45%。
归纳总结: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可以采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知某基因的频率,计算基因型的频率。
例.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为()A,25% B,32% C,50% D,64% 解析:因为BB=80%,bb=20%,所以B=BB+1/2×Bb=80%+0=80%,b=1-B=1-80%=20%。则有Bb=2PQ=2× 80%×20%=32%。正确答案为B,32%。归纳总结: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计算基因频率时,就可以采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即(P+Q)²=P²+2PQ+Q²=1,P代表A‚Q代表a,P²代表AA,2PQ代表Aa,Q代表aa。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该种群自交一代后,某基因型或某基因的频率。
例.已知某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为39%,则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A,50% B,34% C,25% D,61% 解析:由于AA=25%,aa=39%,可知Aa=1-25%-39%=36%。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25%×1+36%×¼=34%,所以正确答案为:B,34%。归纳总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该种群自交一代后,某基因型或某基因的频率时,要先计算出当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在在自交后代中统计出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最后求出各种基因的频率。
例.某中学在1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80名学生(其中男女各半)。发现女色盲患者为3人,男色盲患者为8人,女性携带者为13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解析 由公式
X%=[
3b
×2(XbXb)+8(XbY)+13(XBXb)]/(90×2+90)=10%
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计算。
例.ABO血型系统由3个等位基因IA、IB、i决定,通过调查一由400个个体组成的群体,发现180人为A型血,144人为O型血,从理论上推测,该人群中血型为B型的人应有
A,24人 B,36人 C,52人 D,76人
解析:在ABO血型系统得基因中有3种:IA、IB、i,设IA为P,IB为Q,i为r,三种基因频率之和应等于1,所有基因型频率的和等于1,即:(p+Q+r)²=p²+Q²+r²+2pQ+2pr+2Qr=1。A型血的基因频率= p²+2pr,B型血的基因频率= Q²+2Qr,AB型血的基因频率=2pQ,O型的基因频率= r²。根据题意可以知道O型的有144人,总人数有400人,则r²=144/400,r=6/10。180人为A型血,则有p²+2pr=180/400,把r=6/10代入其中,可以知道p=3/10。由于p+Q+r=1,可以知道Q=1-p-r=1/10,而B型血的基因频率= Q²+2Qr=13%,则B型血的人数应为13%×400=52人,故正确答案为C,52人。
归纳总结:对于ABO血型这样的复等位基因,已知一个群体中某血型的人数,求其它血型的人数时,则可以应用规律:所有基因频率之和应等于1,所有基因型频率的和等于1,即:(p+Q+r)²=p²+Q²+r²+2pQ+2pr+2Qr=1。A型血的基因频率= p²+2pr,B型血的基因频率= Q²+2Qr,AB型血的基因频率=2pQ,O型的基因频率= r²。
复等位基因计算
人的ABO血型系统决定于3 个等位基因IA、IB、i,设基因IA的频率为p,基因IB的频率为q,基因i的频率为r,人群中p+q+r=1。(p+q+r)2=p2+q2+r2+2pq+2pr+2qr=1 在遗传平衡的人群中,IAIA的基因型频率为p2,IAi的基因型频率为2pr;IBIB的基因型频率为q2,IBi的基因型频率为2qr;ii的基因型频率为r2;IAIB的基因型频率为2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