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汉沽九中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小编推荐]
《汉沽九中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为提高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社会实践内容:
1、德育基地实践教育活动;
2、劳动实践基地教育活动;
3、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4、社会公益活动实践。
二、实践形式:
1、实地参观;
2、听讲座;
3、社会调查;
4、劳动实践操作。
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
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或由其授权相关处室、年级组组织安排。
四、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1、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活动1-2次;
2、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础活动1-2次;
3、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1-2次社会调查活动;
4、每学期组织学生社会公益活动1-2次;
5、每学期假期安排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次。
五、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1、集体实践活动由组织者负责进行活动总结;
2、学生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根据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第二篇:10、汉沽九中学生法制教育制度
《汉沽九中学生法制教育制度》
为了加强校园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法制度教育内容: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4、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和自我保护教育;
5、交通法规教育;
6、学生安全教育。
二、学生法制教育形式:
1、学科教学;
2、国旗下讲话;
3、黑板报、画廊宣传教育;
4、学生集体法制讲座;
5、主题班(团)会;
6、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三、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安排:
1、每学期安排一个月作为法制教育宣传月;
2、每学期各班举办1次法制教育主题班(团)会,出一期法制教育板报;
3、每学期国旗下讲话安排2次法制专题教育;
4、每学期安排1-2次分年级法制教育讲座;
5、每学期安排1-2次“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专题讲座。
6、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加强法制教育。
第三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规章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
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度
1.小学3—6年级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45课时; 2.初中7—8年级基本课时每周1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15课时; 3.初中9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课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课题研究;
二、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过程管理
1.每三年一次修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方案;(第一学年第一学期)2.每学年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第一学期第一周)3.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计划;(第一周)
4.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学校方案、各年级段方案;(第一周)5.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期末)
6.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班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评比;(学期末)
(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管理 1.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
2.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搜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3.总结交流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和交流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活动方法等)中的得与失。
4.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选择展示内容和方式,制作展示作品,展示与答辩,活动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主题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年级指导教师要撰写主题活动方案,上交学校教科室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
(2)主题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3)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活动评价阶段;
(4)指导学生及时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并建立学生活动过程档案;(5)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6)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7)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 2.课题研究指导过程管理
(1)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转化为课题;
(2)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报告;
(3)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监督和管理课题研究过程;(4)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答辩和评价;
(5)班级指导教师在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6)班级指导教师要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7)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8)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9)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撰写课题报告;
(10)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记录课题研究情况;
(11)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学生及时保存、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并建立课题研究过程档案;(12)课题研究结束后,班级指导教师上交课题研究指导手册;
三、课程教师配备与职责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
1.学校组建一支专兼职并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包括课程指导教师、年级指导教师、班级指导教师、课题研究指导教师;
2.学校教科室主任主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担任课程指导教师,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专兼职教师担任年级指导教师和班级指导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课题指导教师;
3.每个年级配备年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班级配备班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课题配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一名,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聘请;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职责
1.课程指导教师职责
(1)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远的发展和近期发展;(2)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制度;(3)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实施方案;(4)组织和策划学校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5)组织、策划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6)监督学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7)组织和考核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2.教研组长职责
(1)学期初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计划;(2)组织和主持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3)记载每次校内教研组活动情况;
(4)收集并整理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书面和音像资料;(5)学期末撰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总结;
3.年级指导教师职责
(1)学期初制订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撰写年级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3)建立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及时收集并上传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5)监督年级段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4.班级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学生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
(2)指导学生建立活动过程档案袋,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
(3)及时推荐典型的学生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上传到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5)学期末组织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学生; 5.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课题小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
(2)指导课题小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袋,保存、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3)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任课
1.每位年级指导教师承担一个年级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2.每位班级指导教师至少承担两个同年级教学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和管理; 3.每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每学期最多承担三个不同内容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四、课程校本培训制度
1.每学年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2.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 3.每学期举行至少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坛; 4.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研讨; 5.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 6.每学期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沙龙;
7.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四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杂志至少一份;
8.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阅读至少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著; 9.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摘录至少二十页读书笔记; 10.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设计至少两个活动方案; 11.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个活动案例; 12.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13.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年展示至少一节课堂教学观摩课;
14.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参与至少一次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的在线研讨; 15.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观看至少两小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培训视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为了确保新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并进一步提高实施和研究水平,在有效落实师资和课时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并写好学习笔记。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论坛。
二、活动制度:
1、每周三下午自习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要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的。
2、各班要求组织开展好每次主题活动,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注意有机结合。
3、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好课,认真做好每一此活动记录。
4、教师不但要留好详细的活动材料,还要指导学生留好活动记录过程材料。
5、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
6、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教研制度: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研组成员要求经常互相听课,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把每次教研活动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学校领导禾教研组要不定期的到各班进行听课,督促各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考核激励制度:
1、学校随机查阅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调研;
2、教师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出一期综合实践活动专版。
3、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负责教师考虑适当减轻其工作量,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年终考评评先评优中给予优先。
第四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管理制度《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第五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