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验证性实验报告格式-更新20071105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学报 告学提交时间:
注:
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学号:
(附:原始数据。)
(以上各页如不够,可另附页。)
(蓝色字体部分不要打印,第一页的正反面必须打印后填写,其他各页只需按黑色字体提示的顺序做即可,不需拘泥于表格。)
注意:
1、完成的数据经指导老师签字才有效;
2、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设备
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4、用铅笔作图
5、用坐标纸画波形
6、要在报告上附上原始数据;
7、一小实验一小结,整个实验一个大总结;
8、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
9、按序号排列实验报告10、11、为便于检查和临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时应自带计算器 接线应遵循“先串联后并联”、“先接主电路,后接辅助电路”的原则。
检查电路时,也应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先接无源部分,再接有源部分,不得带电接线。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12、13、14、15、16、17、接线柱要接触良好并避免联接三根以上的导线,可将其中的导线分散到接好线路后,应先自行检查,才能接通电源。闭合电源开关时,要告知实验中要胆大心细,一丝不苟,认真观察现象,同时分析研究实验现象如果需要绘制曲线,则至少要读取5 组数据,而且在曲线的弯曲部分应实验完毕,先切断电源。再根据实验要求核对实验数据,然后请指导教签字通过后,再拆线整理好导线,并将仪器设备摆放整齐。等电位的其它接线柱上。同组同学,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改接线路时必须先断开电源。的合理性,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多读几组数据,这样得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师审核。如有可能请给老师演示实验效果。
第二篇:实验报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报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一()班姓名实验时间
一、实验原理
1.机械能守恒定律
(1)当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但机械能的持不变.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其机械能是守恒的.
2.实验原理
(1)如右图所示,借助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和该时刻的速度
v,以纸带上的第n个点为例,如下图中的纸带,打第n个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该时刻为中间时刻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n=
(2)物体下落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则物体的重力势能
11减小量为mgh,动能增加量为mv2,如果mghv2,2
21即=v2,就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
三、注意事项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中线严格,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3.实验时,应先接通,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本实验中的两种验证方法中,均不需要测
5.速度不能用v=或v=计算,而应用vn=进行测量并计算. ...
四、探究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
1.安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
2.接电源,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重复几次,打下3~5条纸带.
3.选纸带:选取0,1,2,3….hn+1-hn-14.数据处理:测出0到点
1、点
2、点3„的距离,即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h3„;利用公式vn=,2T
六、实验作业
1.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选用重锤的质量过大B.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C.选用重锤的质量过小D.实验时操作不仔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2.(2011年广州高一检测)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不慎将一条挑选出的纸带一部分损坏,损坏的是前端部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标在图7-9-4中,单位是cm.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1)重物在2点的速度v2=________,在5点的速度v5=________,此过程中动能增加量ΔEk=________,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________.(2)比较得ΔEk________ΔEp(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由
以上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点未画出,另选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50.50cm、86.00cm、130.50cm.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B=_____m/s;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J(保留3位有效数字). 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还可以求出物体实际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 m/s2,则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
4.(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左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
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B.秒表C.0~12 V的直流电源D.0~12
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写出两个原因)
第三篇:验证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利用β磁谱仪和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通过对快速电子的动量值及动能的同时测定来验证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同时介绍了β磁谱仪测量原理、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及一些实验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电子的动量 电子的动能 相对论效应 β磁谱仪 闪烁记数器。
引言:
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的宏观的物理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却在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分析上遇见了极大的困难。随着20世纪初经典物理理论在电磁学和光学等领域的运用受阻,基于实验事实,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为了验证相对论下的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必须选取一个适度接近光束的研究对象。的速度几近光速,可以为我们研究高速世界所利用。本实验我们利用源90Sr—90Y射出的具有连续能量分布的粒子和真空、非真空半圆聚焦磁谱仪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和能量,并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对论关系。
实验方案:
一、实验内容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测量快速电子的动能。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符合相对论效应。
二、实验原理
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理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试图将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磁学和光学时遇到了困难;实验证明对高速运动的物体伽利略变换是不正确的,实验还证明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同一常数。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据此导出从一个惯性系到另一惯性系的变换方程即“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下,静止质量为m0,速度为v的物体,狭义相对论定义的动量p为:
p
m02vmv(5—1)
1mm0/,v/c。相对论的能量E为: 式中
Emc2(5—2)
这就是著名的质能关系。mc2是运动物体的总能量,当物体静止时v=0,物体的能量为E0=m0c2称为静止能量;两者之差为物体的动能Ek,即
Ekmc2m0c2m0c2(当β« 1时,式(5—3)可展开为
1
1)
(5—3)
2p1v112
Ekm0c2(1m0v22)m0c2c22m0(5—4)
即得经典力学中的动量—能量关系。
由式(5—1)和(5—2)可得:
E2c2p2E02(5—5)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能量关系。而动能与动量的关系为:
EkEE0c2p2m02c4m0c2
(4─6)
这就是我们要验证的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对高速电子其关系如图所示,图中pc用MeV作单位,电子的m0c2=0.511MeV。式(5—4)可化为:
p2c21p2c2
Ek
2m0c220511.以利于计算。
三、验仪器的介绍及方法:
1、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真空、非真空半圆聚焦β磁谱仪②β-放射源
Sr-90Y(强度≈1毫居里),定标用γ放射源137Cs和60Co(强度≈2微居里)③200μm厚Al窗NaI(Tl)闪烁探测器④数据处理软件⑤高压电源、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图2是实验装置图。
图1 实验装置图图2β磁谱仪的结构简图
β源:β源是放射高速运动β电子的源,高能β粒子的速度可接近光速。如其PC为1MeV时,v=0.89c,PC为2MeV时,v=0.97c。实验所使用的90Sr-90Yβ粒子源强度约为1.5 毫居里,在0~2.27MeV的范围内形成一连续的β谱。γ放射源: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要比带电粒子弱得多,因而它具有较强的穿透本领。我们实验中采用的137Cs与60Co两个γ放射源是作为定标源的,它们的强度约2微居里。
β磁谱仪:图2是β磁谱仪的结构简图,图中间长方形区域是一均匀磁场区,它是由垂直纸面的上、下两层产生均匀磁场的材料组成。而中间的空间可放一与其空间相吻合的真空盒,真空盒与真空泵、真空表相联结。均匀磁场方向是垂直纸面穿过真空盒的,真空盒的放入可使高速电子运动的区域为真空区。在磁场外左侧有一固定架可放置β源。β源放射的电子在保持磁场区B均匀不变的情况下,各个不同动量的电子将以不同半径R的半圆周运动被分离,这也称为磁分离技术。而闪烁探头与多道分析器是进行能量探测与能量幅度甄别的,与计算机相联后,探测到的粒子能量与粒子数将即时地在计算机上显示并图示。这里,闪烁探头是由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的,碘化钠晶体可把入射的高速B粒子动能转化成可见光脉冲;然后光电倍增管把这些光脉冲转化为电脉冲。磁谱仪长方形区域的右侧小区是放置γ放射源,进行定标与其他实验应用的。
微机与多道分析器:由光电倍增管产生的电脉冲经线性放大器放大后,由微机与多道分析器对它们进行幅度分析,按电脉冲幅度大小微机与多道分析器将其可分成512道或1024道(相当于一阶梯),即不同幅度的电脉冲计入不同的道(阶梯),电脉冲幅度越高,则所处的道数应越大。电脉冲幅度与阶梯道数关系的线性度与斜率可通过调节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与增益改变。所以每次实验测量前,需对微机与多道分析器的512道(或1024道)进行定标。定标实验可采用两个γ放射源的已知能谱图进行。
2、实验方法:β源射出的高速β粒子经准直后垂直射入一均匀磁场中(VB),粒子因受到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作圆周运动。如果不考虑其在空气中的能量损失(一般情况下为小量),则粒子具有恒定的动量数值而仅仅是方向不断变化。粒子作圆周运动的方程为:
dp
evBdt(5—7)
e为电子电荷,v为粒子速度,B为磁场强度。由式(5—1)可知p=mv,对某一确定的动量数
值P,其运动速率为一常数,所以质量m是不变的,故
dvv2dpdv
m,dtR dtdt且
所以
peBR(5—8)
式中R为β粒子轨道的半径,为源与探测器间距的一半。
在磁场外距β源X处放置一个β能量探测器来接收从该处出射的β粒子,则这些粒子的能量(即动能)即可由探测器直接测出,而粒子的动量值即为:peBReBX/2。由于β
90源38
Sr9039Y(0~2.27MeV)射出的β粒子具有连续的能量分布(0~2.27MeV),因此探测器在不同位置(不同就可测得一系列不同的能量与对应的动量值。这样就可以用实验方法确定测量范围内动能与动量的对应关系,进而验证相对论给出的这一关系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然后开启高压电源,开始工作; 打开
动闪烁探测器使其狭缝对准
源的出射孔并开始记数测量;
定标源的盖子,移
2、调整加到闪烁探测器上的高压和放大数值,使测得的理的位置
3、选择好高压和放大数值后,稳定 10~20 分钟;
4、正式开始对 NaI(Tl)闪烁探测器进行能量定标,首先测量的1.33MeV 峰位道数在一个比较合的γ能谱,等1.33MeV 光
电峰的峰顶记数达到1000 以上后(尽量减少统计涨落带来的误差),对能谱进行数据分析,记录下1.17 和1.33MeV 两个光电峰在多道能谱分析器上对应的道数CH3、CH4;
5、移开探测器,关上使其狭缝对准
定标源的盖子,然后打开
定标源的盖子并移动闪烁探测器
源的出射孔并开始记数测量,等0.661MeV 光电峰的峰顶记数达到1000
后对能谱进行数据分析,记录下0.184MeV 反散射峰和0.661 MeV 光电峰在多道能谱分析
器上对应的道数CH1、CH2;
6、关上
定标源,打开机械泵抽真空(机械泵正常运转2~3 分钟即可停止工作);
7、盖上有机玻璃罩,打开源的盖子开始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和动能,探测器与源的距
离ΔX最近要大于9cm、最远要小于24cm,保证获得动能范围0.4~1.8MeV 的电子;
8、选定探测器位置后开始逐个测量单能电子能峰,记下峰位道数 CH 和相应的位置坐标X;
9、全部数据测量完毕后关闭
10、实验完毕后,需要洗手
源及仪器电源,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定标数据:高压电源为667kv;放大倍数为0.3倍;放射源位置41.8
表格一
2、使用β源进行探测,β源位置为10.0cm处
表格二(坐标和道数的数据已经取平均值)
备注:选择四个孔分别为第2、4、6、8个
将表中的数据填入到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拟合曲线如附图所示以及得到的信息如下表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闪烁探测器上的高压电源、前置电源、信号线绝对不可以接错; 2.装置的有机玻璃防护罩打开之前应先关闭β源; 3.应防止β源强烈震动,以免损坏它的密封薄膜; 4.移动真空盒时应格外小心,以防损坏密封薄膜;
六、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不仅巩固了放射源、闪烁探测器的正确使用。同时了解了β磁谱仪测量原理,并在实验中互相组合,从而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林老师不仅向我们解释了一些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更向我们讲了物理学习乃至以后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使我们懂得很多实验以外的知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不能只敷衍与表面,要深入探究。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要提前查资料弄明白。林老师更是严格的指出了我预习报告中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次实验我受益匪浅,相信必定在接下来乃至将来的工作上起到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
[1]林根金等.近代物理实验讲义[M].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室,2010 [2]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张天喆、董有尔.近代物理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数据结构二叉树操作验证实验报告
班级:计算机11-2 学号:40 姓名:朱报龙
成绩:_________
实验七 二叉树操作验证
一、实验目的
⑴ 掌握二叉树的逻辑结构;
⑵ 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⑶ 掌握基于二叉链表存储的二叉树的遍历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
⑴ 建立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⑵ 前序(或中序、后序)遍历该二叉树。
三、设计与编码
#include
void inorder(void visit(BTreeNode
void postorder(void visit(BTreeNode
static void fun(BTreeNode data;}//访问结点 protected: BTreeNode //***********************建树******************************* template template //***********************遍历******************************* template {cout <<“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s.preorder(s.fun);cout < 答:经常忘记对头结点的定义,以至于程序出错,经定义头结点,使程序正常运行。 b)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何? 四、实验小结 多练习,多上机,耐心调试程序,找出错误,多总结。 怀 化 学 院 怀 化 学 院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纸 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间: 2011 年 * 月 * 日 ___数学系__ _系10 级信计专业 * 班 姓名张 三学号100940**** 数据记录:表1 速度测量练习数据记录表第五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