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及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尽可能的组织学生以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做实验。
在上五年级《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我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水钟及古人如何用他们计时,然后进入本课的重点——滴漏实验。这是一个学生实验,要用到的实验材料也较容易获得,所以我在课前让每个小组自己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把剪刀,然后给各个小组提供铁架台即可。在实验前,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器材,然后让他们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孩子们反应热烈,并在讨论中强调着各自在小组中的职务以及各自的分工任务是什么。
实验要求在塑料瓶里装100毫升水,然后让学生测量流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再让学生根据流完100毫升水的时间来推测流出10毫升、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考虑到水的表面张力,塑料瓶中的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让学生往瓶中多加些水,具体的水流了多少根据下面接水的量筒来读数。
我们知道,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流速快,反之水位低,流速慢。也即是说如果任其自流的话水流的速度不是匀速的。但是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观察实验时叫嚷着说水一开始流的快一些后来慢下去了,但是在预测流出10ml水所需的时间时与100ml水的时间却是十倍关系。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一下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原来小组实验用的塑料瓶上的孔普遍钻的比较大,水流很快,10ml一下就超过了,根本来不及看时间。经过讨论,还发现原来同学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水流既然能够计时,那么水量就应该是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时钟一样随时间等量变化的,而正是由于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导致他们忽略了实验中已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我顺水推舟地向他们介绍古人如何用流水稳定计时的,由于自身有求知的欲望,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在介绍完后再问学生:你的实验中为什么水流速度不均匀而古人发明的水钟可以呢?小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找出原因:可能是将塑料瓶上的孔钻的太大,导致水流过快,水位变化比较大。“那么怎样才可以控制水流速度均匀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一番后说把孔钻的小一点使水流慢一些。还有几个学生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说可以像古代水钟一样,向外漏水的同时用手拿着杯子向塑料瓶里慢慢加水保持瓶子里的水量不变。由此为下一节课《我的水钟》也打下铺垫。所以说实验失败并不意味着一节课也失败了,把握好失败的实验一样可以导出成功。
第二篇: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⑵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2.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记录5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人制作水钟的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以及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利用流水的等时性可以制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记录好流完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时钟一个、滴漏实验装置一套、烧杯、滴管、水笔
2.分组实验:滴漏实验装置一套、500和250毫升烧杯各一只、滴管一个、毛巾、适量的红墨水、实验报告单
3.课件:用水测量时间
执教教师:马春华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时钟: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把时钟挂在黑板上)你们知道我们用时钟来
干什么?
2.提问: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计时工具来计时的?
3.课件出示圭表和日晷以及沙漏。
4.课件出示水钟:这是古人用来计时的水钟,那么古人是怎么会想到用流水来计时的,你们知道吗?
5.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学习新课
1.测量流完50毫升(3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
⑴教师介绍并演示漏水实验装置。
⑵谈话: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5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说明:饮料瓶
里的水要加到300毫升的刻度,如果多加了或少加了,我们可以用滴管来调整。)
⑶提问: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流完的是50毫升的水呢?
⑷谈话:你们会用这个装置吗?(指时钟)这个时钟就给同学们计时用。
⑸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⑹汇报交流: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流完50毫升的水用去了多少时间(全部组)。
⑺谈话:对于刚才你们做的实验,你们满意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⑻谈话:想再试一下吗?首先请每组小声商量一下自己组内的分工。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数据更精确,我们每组要测量2次,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最后的数值,并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老师提供的实
验报告单中。
课件出示:
实验一: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水位:300毫升到250毫升)
⑵课件出示
实验二:
测量流完1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1.课件出示:动手试试: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滴60滴水的滴漏。
2.提问:要做成这个装置,你认为我们需要控制好那些条件?
五、板书设计
用 水 测 量 时 间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汇总表
第三篇:《用水测量时间》的教学反思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并制作了太阳钟,发现了太阳钟的弊端。这课也是《做一个水钟的》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难点是: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也就是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泄水型”水钟,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其次,认识实验器材,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以及注意事项
再次,我让学生三次测量从二百毫升水流出一百毫升水需要多长时间,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学生发现:同一个小组用相同的材料做同样的实验,所测的结构有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认为:”可能是同学间的配合不够默契;也可能是实验中有水珠溅落;或者是因为量筒壁上有水珠残留。“通过这样的思考,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更严谨细致。”这里有了三个数值,取哪一个好呢?”学生商议后决定取平均值。这样一来,三次重复实验就显得很有意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数据是建立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是可以反复验证的。
由于材料的巧妙设计,学生还会发现,同样从二百毫升水里流出一百毫升水,各小组所用时间差别很大!“这也是误差?”学生认为 这可能是各组瓶盖上的孔眼大小不同造成的。
至此,我让学生根据第一次实验猜测:“各组还用自己原来的瓶子,流出五十毫升、二百毫升水流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有些孩子脱口而出,认为所用时间是流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一半、两倍。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流完五十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少于流完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一半,流完二百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大大超过流完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两倍。“为什么这样?”同学们认为:起初瓶中水多,水位高,流得快,后来随着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流速就慢了。体会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那你有什么办法可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吗?课件展示“受水型”水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获得自我肯定,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
现在,你也能设计制作一个水钟吗?如果我们的水钟每分钟刚好滴60滴水,那该多带劲!想一想,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成为可能,也为下一课制作水钟积累经验。
这节课,整个教学活动分为“整体感知——难点突破——分析理解——拓展延伸”四步,学生的认知是呈阶梯状上升、层层推进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问题衔接、材料的控制保持学生的新异刺激,使每个孩子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提高了他们科学实验的技能;在提问时不急于指名作答,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思考,有机会经历分析、推想、解释等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技能。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表述也乐意倾听,体验到学习合作的愉快,也感受到协作的重要、时间的珍贵。真正把科学探究的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纵观全课,还有些许遗憾: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依然体现不够,这是因为四十分钟完成这么多活动,无法让学生展开。我想:是否可以对教材的处理更大胆些,把制作水钟的两课时这样划分:第一课时专门探究影响流速的因素;第二课时再观察制作水钟。可以直接询问孩子们:“如果我在一个瓶子里装300毫升水,然后在瓶子上戳个孔,让其中流出一百毫升水,会用多长时间呢?”有些孩子或许会猜具体数值,有些孩子则会嚷起来:“那可不一定!得看您戳多大的孔!”“得看您的孔戳在哪?”“得看您的瓶子怎么放?”“得看您的瓶子有多粗”等等,“啊,蛮复杂的呢,说说看,你们认为影响水流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就此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然后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第二课时先观察水钟,回顾前一课所学内容奠定理论基础,然后设计制作,或许也会很轻松。
第四篇: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设计思路
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
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
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 100 毫升流水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30、60、9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
三张黑卡纸(三个探究内容)、一张汇总表、(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3个装150毫升水的烧杯、滴管、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老师姓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使用电子表——训练计时、停表、回零;
2、介绍量筒,你会看水的刻度吗?在上课之前,章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在量筒里倒入30毫水,可以吗?下面请大家在量筒在倒出30毫升的水,60毫升的水,90毫升的水。(实验,强调量筒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手一定要扶住量筒,再倒水)
(做一个实验),倒一些水,测量需用多少时间,怎么分工?(讨论并实验),(用中指堵住小孔),做完后把水倒回烧杯内。
实验:连续测量流10、20、30毫升水的时间。
3、时间换算:1分30秒,1分15秒,2分02秒,经过的时间22-47。
4、学生看书:第22-27页,有哪些计时的方法?
5、检查器材:铁架台,漏杯,量筒,烧杯3个15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毛巾,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红、白粉笔。
一、展示自制水钟,初步感知流水能计时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用心跳、太阳、光阴、蜡烛可以计时,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计时?
2、翻开课本至28页,我们来看看古代的水钟是怎样的。它是靠什么来计时的?
3、老师今天也做了一只水钟,想不想看看?(拿出水钟)教师演示,观察流水,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不想研究水钟计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探究水钟计时,经历流水测量时间的实践活动(我们先来研究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探究一: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老师先来介绍实验器材。
这是一个水钟,上面是一个底部有小孔的漏杯,下面是一个量筒,另外有1个装有150毫升的量杯。
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150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流水入量筒中,同时计时,当水积聚到10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2、小组讨论:怎样分工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讨论交流:对,需要分工,一个人按住孔,一个人倒水,一个人按表,一个人记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松手与计时同时开始!当水量积聚到100毫升时,记下时间,而不是水全部流完才记录时间。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请三个小组汇报数据,写在黑板上,你有什么发现?
5、教师小结,从我们的实验数据来看,积聚100毫升水大约需要100秒的时间,看来,流水真的可以来计时。(板书!)
探究二:水钟流30、60、9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
同学们,假设这只水钟流完100毫升的水需要100秒的时间,先请你来推测一下,那水钟流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呢? 60毫升呢?90毫升呢?
你是怎么想的?到底是不是这样,怎么办?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进行测量?
3、交流
——对学生的几种实验方法进行比较。你们说哪一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一次实验,不停表连续计时。
1、计时开始后,当水积聚到30毫升时,观察员要及时喊“到”,计时员及时把时间告诉记录员,记下时间;
2、当水积聚到60毫升时,用同样的方法记下时间;
3、当水积聚到90毫升时,再用同样的方法记下时间。把时间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4、会做这个实验吗?请大家取出另一杯150毫升的水。
6、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学生实验,不同时开始,时间由学生自己掌控)。
7、师生交流:
①请一组汇报数据,教师指导学生换算数据,填入汇总表; 30—60毫升,增加了多少?我们称它为第二个30毫升,60—90毫升,又增加了多少?我们称它为第三个30毫升,算一算每个30毫升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怎么算?教师指导减一减。
请每一组算出数据,汇报,填入汇总表。
②观察某个组水钟流完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3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③为什么流完同样的30毫升水,用的时间不一样? ——是呀,(水位不一样,流水的速度也不一样)④流水速度是不均匀的,这个水钟能精确测量时间吗?——看来不能(板书?)!探究三:怎样使水钟的流水速度均匀?
同学们,怎样使这个水钟的流水速度均匀呢?
1、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教师小结:上面不停的加水,尽量使水位保持一样,那按照你们说的方法再来测试一次。把时间记录在“实验报告单改进后的实验”一栏中。取出另一杯150毫升水的烧杯。
4、学生实验
5、选择几组汇报时间,教师填入汇总表;
观察某个组水钟流完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3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与刚才的实验时间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如果让水位保持一样,流水速度会均匀。
从实验的数据来看,这一组做得非常成功,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三、展示古代水钟,了解古人制作水钟的智慧所在
1、我们再来看看28页的这个水钟,它是怎样让流水速度均匀的呢?
2、这里为什么要滴水呢?
水位一样,流水速度均匀,水钟就能精确记时。(板书!)
——我们的古人真聪明,他们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从而制造出了可以准确计时的水钟。
3、看来,我们的这个水钟做得真的不怎么样!古人可聪明多了,做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水钟!
你们能帮老师改进一下吗?
4、(出示输液器水钟)这是什么?我们就叫它输液器水钟,这个水钟的滴水速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这又是为什么?想知道吗? 看看这个装置!(揭开包住的纸)中间还有一个滴水的过程!
有什么用?它能让流水速度均匀吗?
5、同学们,老师出一道难题,有信心挑战吗?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怎么做?
(每秒钟滴一滴!)我们一起来试试!
这个输液水钟我就放在教室里,课后大家去研究,去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下课。附: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100秒!?!水位不一样,流水速度不均匀
第五篇: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的速度变化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2.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的烧杯、装水的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和影都可以记时,老师的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的水来测量时间。相信吗?
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看。师看刻度分别报出10、20、30秒的时间。
说出你们想说的,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
(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1.师:为什么太阳、光和影可以用来计时? 生:太阳的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他们的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的运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的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师:小组里思考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操作,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怎么配合?等会你们小组按照你的说法试试看,行不行。
师:按照你们的想法,试着测量滴漏10毫升水的时间。
生安装并试测。
师:说说在实验中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经验
生:漏瓶拿进拿出很麻烦,水要漏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生:不需要拿出来的,第二次测量是把量筒里的水倒进去就可以了。
师:演示,对刚才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
生:我们测量时,计时的同学喊“放”,结果控制水的同学水没有放下来。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两个人一定要配合好。
生:水放下来的时候,水容易滴到外面来的。
师:刚才我们已经实验过了,知道对准的位置没有?
师:还有问题吗?
师:那我们就开始实验,实验前先看清老师写在实验单上的实验提示。
学生阅读实验提示。然后进行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实验。实验提示:
1.每次测量前都要从200毫升水开始。如果有水漏出,要从塑料杯里补足到烧杯。2.测量过程中如果有失误,要重新测量。注意观察水流的情况,看谁能有更多的发现。3.测量结束马上到讲台汇总数据,小组同学一起分析本组和各组的实验数据。实验一: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总水量200毫升)第 小组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0毫升()秒()秒()秒 我们的发现:
学生实验结束后,陆续到讲台汇总实验数据,然后完成的小组进行数据分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从数据中分析的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好的,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在相同条件下,流出相同的水量所需时间相同。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很会观察分析,他们知道把三次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是横向分析,我们也可以纵向分析,把各个小组的数据比较,看能发现什么?你们认为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判断?
师:在实验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怎么知道的?有和他们小组一样的发现吗?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意见吗?
师:到底水的流速是怎么样的?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组织学生评价方案。
师:他们是10毫升,你们为什么是30毫升? 师:好的,这节课我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还有哪些办法,我们课后也可以再考虑,下节课我们来按照设计做实验。
【板书设计】
3.3 用水测量时间 受水型水钟
古代的水钟
泄水型水钟
影响因素:孔的大小? 盛水量? 刻度? 容器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