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撰写技巧要点
论文正文撰写技巧要点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
正文的结构与分段
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编辑界对正文的分段,有一种“IMRAD”说法。“IMRAD”是Introduction,Material and Method,Results,and Discussion(conclusion)的首字母缩写。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科技论文分段形式,依次回答了科技论文应回答的四个主要问题(以下黑体括号中的问题),适合多种专业论文的撰写,是科技论文最好的结构。
引言(是什么问题)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与分析(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与结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结果和讨论可合在一起写,“没有讨论和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讨论的内容包括:
本文的创新处(得出了什么规律性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与有关文献比较(有何不同结果、解释、补充、修正、发展或否定);
如实指出实验例外结果,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等;
一些可能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篇:求职信撰写技巧
求职信的内容包括:
1、求职目标:明确你所向往的职位;
2、个人特点的小结:吸引人来阅读你的简历而不要重复简历;
3、表决心。简单有力地显示信心。在准备求职信时还要注意控制篇幅,要让人事经理无需使用屏幕的滚动条就能读完;直接在邮件内编辑,排版要工整;要做到既体现个人特点又不过分吹嘘;让求职信成为应聘的敲门砖,大小适中,砸中要害。
求职信和简历都应该用文本格式(txt)来写,这样虽然会限制一些文本修饰功能,如粗体,斜体等,你可以用一些符号来突出重点,如:“ + “, “-“, “ “ 等;注意措辞和语言,信中千万不可有错别字;求职信和简历要一同发送,不要分开;信中有关键词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公司会通过关键词搜索来寻找符合他们条件的人选 ; 在你的电子邮件软件里创建并保存一个求职信样式,这样稍加修改你就可以用它来申请其他的职位。
别让简历成为“格式化”的牺牲品
模块化简历虽然是最简单易行的,但并不能满足不同公司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国对网上简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上求职信病毒盛行,网上简历必须注意到一些特殊的需要。
有的放矢。人力资源部门总是收到许多不合格的简历,也就是说不适合该公司 职位的简历。因此,在发简历的时候,你应该注明申请的是何职位,并应该了解你能否胜任这个工作。
不用附件。虽然以附件形式发送的简历看起来效果更好,但是由于病毒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公司都要求求职者不要用附件发送简历。甚至有些公司把所有带附件的邮件全部删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你的简历排版极为精心,却可能根本没有人看。在电子简历中一般不要附有发表作品或论文,因为借由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另外,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仔细阅读附带的作品。
美化“纯文本”。不少人事管理者抱怨收到的许多简历在格式上都很糟糕。用 E-mail发出的简历在格式上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因为公司通常只看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另外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你制作精美的简历放到网上,再把网址告诉给公司即可。
精心设计一下纯文本格式的简历,以下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参考:a)注意设定页边距,使文本的宽度在16厘米左右,这样你的简历在多数情况下看起来都不会换行;b)尽量用较大字号的字体;c)如果你一定要使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与众不同,你可以用一些特殊符号等分隔简历内容。
最大限度地抢夺眼球
网上求职时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拥有人才数据库的招聘网站上,要把你的简 历放到他们的数据库中。因为用人公司会来这些网站浏览或要人。总的来说,应该让用人公司带着明确的目的来找你,这要胜过自己向大量公司无目的的发放个人简历。
在申请同一公司的不同职位时,最好能发两封不同的电子简历,因为有些求职网站的数据库软件能自动过滤掉第二封信件,以免造成冗余。
在你发送电子简历时要错过高峰期,上网高峰一般在中午至午夜,这段时间传递速度非常慢,而且还会出现错误信息,因此,要择机而动。
第三篇:报告撰写技巧
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用word写论文的几点建议》,写的很好,觉得很多地方可以用到用WORD编辑《环评报告书》的时候,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家主要还是用Microsoft Word(以下简称Word)编辑环评报告书。Word在写科技报告方面虽然有一些先天不足,但却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功能。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可能经常要为不断地调整格式而烦恼。我把自己以前使用Word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抛块砖。
原则: 内容与表现分离
====================
一篇论文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内容与表现,前者是指文章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文字、图片、表格、公式及整个文章的章节段落结构等,而后者则是指论文页面大小、边距、各种字体、字号等。相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会有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内容可以使用相同的表现,例如一个期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的表现都是相同的。这两者的关系不言自明。在排版软件普及之前,作者只需关心文章的内容,文章表现则由出版社的排版工人完成,当然他们之间会有一定交互。Word 倡导一种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方式,将编辑和排版集成在一起,使得作者在处理内容的同时就可以设置并立即看到其表现。可惜的是很多作者滥用WYSIWYG,将内容与表现混杂在一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人工排版上,然而效率和效果都很差。
本文所强调的“内容与表现分离”的原则就是说文章作者只要关心文章的内容,所有与内容无关的排版工作都交给 Word 去完成,作者只需将自己的排版意图以适当的方式告诉 Word。因为Word不仅仅是一个编辑器,还是一个排版软件,不要只拿它当记事本或写字板用。(我们写环评报告书时同样如此)
主要建议如下。
1.一定要使用样式,除了Word原先所提供的标题、正文等样式外,还可以自定义样式。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用选中文字然后用格式栏来设定格式的,一定要注意,想想其他地方是否需要相同的格式,如果是的话,最好就定义一个样式。对于相同排版表现的内容一定要坚持使用统一的样式。这样做能大大减少工作量和出错机会,如果要对排版格式(文档表现)做调整,只需一次性修改相关样式即可。使用样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由Word 自动生成各种目录和索引。(环评中的样式包括章节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表格标题,表格内容,正文内容等,已经编好的样式模板在附件中)
2.一定不要自己敲编号,一定要使用交叉引用。
如果你发现自己打了编号,一定要小心,这极可能给你文章的修改带来无穷的后患。标题的编号可以通过设置标题样式来实现,表格和图形的编号通过设置题注的编号来完成。在写“参见第x章、如图x所示”等字样时,不要自己敲编号,应使用交叉引用。这样做以后,当插入或删除新的内容时,所有的编号和引用都将自动更新,无需人力维护。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图、表目录。(这一点对环评报告来说更为重要,环评的表格实在是太多了)公式的编号虽然也可以通过题注来完成,但我另有建议,见5。
3.一定不要自己敲空格来达到对齐的目的。
只有英文单词间才会有空格,中文文档没有空格。所有的对齐都应该利用标尺、制表位、对齐方式和段落的缩进等来进行。如果发现自己打了空格,一定要谨慎,想想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避免。同理,一定不要敲回车来调整段落的间距。
(对应环评中为,首行缩进2字符,段落间距1.5倍)
4.绘图。统计图建议使用Execel生成,框图和流程图建议使用Visio画。
如果不能忍受Visio对象复制到Word的速度,还可以试试SmardDraw,功能不比Visio弱,使用不比Visio难,速度却快多了。如果使用Word的绘图工具绘图,最好以插入Word图片的方式,并适当使用组合。
(环评中流程图建议使用Visio 2003,绘好的图最好是另存为单独文件,然后复制到Word中,这样既可以在Word中双击编辑,也不会因失误导致全部重来)
5.编辑数学公式建议使用 MathType5.0,其实Word集成的公式编辑器是它的3.0版。
安装MathType后,Word会增加一个菜单项,其功能一目了然。一定要使用 MathType的自动编号和引用功能。这样首先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对齐,还可以自动更新编号。
Word 正文中插入公式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把上下行距都撑大了,很不美观,这部分可以通过固定行距来修正。
(插入公式或图件处,段落行距不能用固定值,因为那样可能出现公式或图件只有很窄的一部分显示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时,选中公式或图件,将行距改为1倍即可)
6.参考文献的编辑和管理。
如果你在写论文时才想到要整理参考文献,已经太迟了,但总比论文写到参考文献那一页时才去整理要好。应该养成看文章的同时就整理参考文献的习惯。手工整理参考文献是很痛苦的,而且很容易出错。Word没有提供管理参考文献的功能,用插入尾注的方法也很不地道。我建议使用 Reference Manager,它与Word集成得非常好,提供即写即引用(Cite while you write,简称Cwyw)的功能。你所做的只是像填表格一样地输入相关信息,如篇名、作者、年份等在文章中需要引用文献的的方插入标记,它会为你生成非常美观和专业的参考文献列表,并且对参考文献的引用编号也是自动生成和更新的。这除了可以保持格式上的一致、规范,减少出错机会外,更可以避免正文中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列表之间的不匹配。并且从长远来说,本次输入的参考文献信息可以在今后重复利用,从而一劳永逸。类似软件还有Endnote和Biblioscape。Endnote优点在于可以将文献列表导出到BibTeX格式,但功能没有Reference Manager强大。可惜这两个软件都不支持中文,据说Biblioscape对中文支持的很好,我没有用过,就不加评论了。
7.使用节。
如果希望在一片文档里得到不同的页眉、页脚、页码格式,可以插入分节符,并设置当前节的格式与上一节不同。
(环评中每一章使用不同的页眉,目录与正文等都要使用分节)
上述7点都是关于排版的建议,还是要强调一遍,作者关心的重点是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表现就交给Word去处理。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做与文章内容无关的繁琐的排版工作,一定要停下来学一下Word的帮助,因为Word 早已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功能。
我不怀疑Word的功能,但不相信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经常遇到“所想非所见”、“所见非所得”的情况让人非常郁闷。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情况也可以尽量避免,即使遇上,也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建议如下:
8.使用子文档。
学位论文至少要几十页,且包括大量的图片、公式、表格,比较庞大。如果所有的内容都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打开、保存、关闭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不保险。建议论文的每一章保存到一个子文档,而在主控文档中设置样式。这样每个文件小了,编辑速度快,而且就算文档损坏,也只有一章的损失,不至于全军覆灭。建议先建主控文档,从主控文档中创建子文档,个人感觉比先写子文档再插入到主控文档要好。
9.及时保存,设置自动保存,还有一有空就ctrl+s。
10.多做备份,不但Word不可靠,windows也不可靠,每天的工作都要有备份才好。
注意分清版本,不要搞混了。Word提供了版本管理的功能,将一个文档的各个版本保存到一个文件里,并提供比较合并等功能。不过保存几个版本后文件就大得不得了,而且一个文件损坏后所有的版本都没了,个人感觉不实用。还是多处备份吧
11.插入的图片、和公式最好单独保存到文件里另做备份。
否则,哪天打文档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的编辑的图片和公式都变成了大红叉,哭都来不及了。
其他建议:
12.使用大纲视图写文章的提纲,调整章节顺序比较方便
13.使用文档结构图让你方便的定位章节(做环评时打开文档结构图,为会您带来很大方便的)
14.使用文档保护,方便文章的审阅和修改
15.Word表格的排序、公式和转换的功能也是很值得学习的上面的建议并不全面,但相信比较管用。如果还有疑问,自己花些时间研究一下Word的帮助,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毕业论文撰写技巧
论文即设计报告——写作方法
1、我们并不要求写论文,实际上只要求就自己的设计写出设计说明或者叫报告;
2、大段的摘抄而不注明出处,是不妥的;
3、设计报告通篇用word写出;
4、无论写什么,打印之前一定要好好检查,首先必须将word文档所显示出来的红绿色线条修改完(即word的自我校验功能);
5、摘要的英文版应该再校核一下,确保没有中国式英文(语序);
6、关键词首先应该是题目的分解和提炼,因为题目就是最关键的内容,而现在你的四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非此处的关键;
7、设计报告仍然要求8000字以上,但是不难达到;
8、设计报告的结构大抵如下:
(1)课题来源和题解——基本上可以参看我给你们的设计任务书,将其中的课题描述修改为适合你论文开篇的语气即可。这样可以使得读者快速进入课题,理解课题(你作为作者当然是已经理解了),知道你下边的整体目标;
(2)基于课题各个关键内容的设计调研(不仅仅是市场调研,因为还包括技术、企业和环境等因素),包括自己的设计初步结果所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准备,都要求图文并茂,去粗取精,言之有物;
(3)基于调研的结果,分步骤和层次地展开设计,可以分作一稿、二稿和三稿。一稿即我们所说的20个草图方案,每个都要有一定的文字说明,以利理解;二稿选出5个左右,并有选择评价的标准和陈述;三稿即最终稿,随即附上详细的设计说明——从市场定位理解、造型和语义、色彩方案及其依据、人机工程学分析、结构分析及三视图尺寸图等等,并附上完整的四块展板缩印至A4;
(4)结语——总结自己设计的理论方法和重要过程,就其中的关键步骤可以展开适当的讨论和设想,对于设计的结果做一个基本的评价,坦言自己要做而未作的部分及其缘由,并就未来可以进行的进一步设计做出自己的推论。
(5)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格式编写,并于自己文中引用该文的位置,于右上角标注一个上标,按序编号,一定要严谨、诚实。其他不明位置或者是对自己通篇有助的文献可以放到后面继续编号;
(6)附录(可选):设计所用到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实验记录数据列表等等大篇幅不适宜放到正文的部分放到此处
(7)致谢(可选)
第五篇:自荐信撰写技巧
切忌过分吹嘘。从自荐信中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还有品格。
针对性和个性化让你的自荐信从数百封的信件中脱颖而出。不少人事经理反映,现在自荐信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千人一面。的确,网络给求职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面对着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职位,有的求职者采用了天女散花式发自荐信的方式,事实上它的命中率很低,结果不仅是广种薄收都达不到,而是多以广种无收告终。原因很简单,这种千篇一律、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自荐信,招聘人员看的太多了。此时,针对性已成为自荐信奏效与否的生命线。另外,个性化也很重要。有的自荐信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词汇,却使人读来觉得亲切、自然、实实在在。
在自荐信正式发送之前,给身边的人看一下。这也是自荐信撰写中一个重要技巧,目的是避免歧义的产生,让自荐信更好的传达出你所要传达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