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阳光镇2013年小学部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阳光镇2013年小学部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为更好学习和推广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积极推进我镇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进程,努力提高我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新超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要求全镇各小学认真实施。
一、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镇其他中层以上领导成员
二、实施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
1.重新审视(或修改)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个性鲜明的办学思想。
2.校园美化、绿化、花化、文化建设。
3.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自主管理型班集体;班级有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歌、班级奋斗目标等。
4.国学经典诵读:规定时间、诵读常态化。
5.多渠道筹集充实图书:学校购置、征订刊物、发动学生和家长捐赠等,各班制作图书柜(角)存放书本并完善借阅制度。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
1.重新制定并上墙学校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师生行为。
2.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劳动的要求细节化、规范化。
(三)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1.良好学习习惯。
2.良好卫生习惯。
3.文明礼仪习惯。
4.良好劳动习惯。
(四)开展合作课堂教学研究
1.三年级以上各班分成N人小组,给组员进行编号,每次合作学习都明确各自任务;学习小组定有组名、小组口号、组规等。
2.认真实施合作课堂: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导学案(可用《课堂作业》代替)、课前进行口语交际训
练。
课堂环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点评→拓展升华(当堂测评)。
三、时间要求
(一)学习阶段:2013年3月11-15日
(二)准备阶段:2013年3月16-31日(制定方案,召开师生动员会)
(三)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5年7月
1.试行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按照方案认真实施)
2.调整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3.完善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改进完善管理措施)
4.巩固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巩固管理取得成绩)
5.提高阶段:2015年9月以后
四、保障措施
1.各校将以上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实用的实施方案,组织全体师生召开动员会,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
2.将时间表和日课表适当调整,建议将学生练字、读课外书或诵读经典、教师个别辅导等的时间固定下来,明确师生任务。
3.要设立并充分发挥《学生作业记录本》、《学生成长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手册》的作用。
4.在实施合作课堂的过程中,要先选定实验班级进行试点,然后在学校内部三至六年级铺开。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教共学的重点,充分利用“小老师”帮助教师辅导学困生。
5.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推进各项活动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6.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共享以共同进步,中心校将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到学校检查,同时定期集中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7.上级领导特别重视这次活动,管理改革要抓出成效,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尤其是片小要起到模范作用;老师们要从学校大局考虑问题,坚决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全力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到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而推动我镇教学质量的提高。
锣圩镇中心学校二O一三年三月
第二篇:夯实教育教学管理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夯实教育教学管理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们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地处皇姑区西部,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完全中学,多年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平等合作 个性发展,让二十一中学成为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每位教师勤勉工作,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本着人各有能,因艺受任的原则,培养热爱祖国,品行雅正,学有所长的新时代人才。
0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奠定高中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养成其人生规划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做到平等、合作、个性、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体系,我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摸索着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学习,把握课改方向
学校领导班子的理念是教师理念改变的前提,几年来,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经验是校领导班子一直关注的问题。
06年暑假,赵智学主任去山东参加新课程培训班了解课改情况;开学前王校长、孙校长、赵智学、张颖玲参加沈阳市高中新课改启动仪式;孙永盛校长参加区干训部组织的培训班,并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观摩课,同时我校规定每月最后一周行政例会为教育法规、课改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成员都要认真解读文件,结合自己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和听评课谈体会、谈认识,把握课改的精髓,更新教育观念,确 保课改顺利进行。
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把高中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更加“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上。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带头、七个典范”,即:带头遵守制度,带头教学改革,带头教育科研,带头讲奉献,带头办小事;做廉洁公正的榜样,做求真务实的榜样,做高效服务的榜样,做全面育人的榜样,做打造团队精神的榜样,做为人正派的榜样,做快乐的榜样。校领导走进课堂,践行新课改,体会新课程,为教师做出表率。关注培养目标的变化,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管理首先应考虑并且追求的价值所在。
(二)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保障机制,创造育人环境,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组
长:王基伟 副组长:孟
琳
成 员:孙永盛
冯恕诚
高永义 职 责:负责课改的全面工作
2.成立学分认定领导委员会
主
任:王基伟
副主任:孙永盛
冯雨松
成 员:赵智学、郑国伟、张颖玲、各学科教研组组长 职 责:领导和指导学分认定工作,将相关资料归类、存档。
3.成立学科学分认定执行小组
组
长:本学科教研组长 副组长:本学科本年级备课组长 成员:本学科任课教师
职
责:负责指导本学科各模块修习学分认定的工作
4.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孙永盛 副组长:张颖玲
组
员:赵智学、郑国伟、谭晓杰、张秘军、于淑敏、罗晓琴、5.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孙永盛 副组长:张颖玲、赵智学
组
员:张秘军、于淑敏、罗晓琴、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各职能部门围绕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在保持原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管理新办法,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及落实后,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从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先后制定了《沈阳市第21中学课程改革工作方案》、《学分认定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选修课指导》等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各项工作。
(三)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实践 1.树立“服从、服务”观念
服从服务观念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核心理念,无论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还是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流程时,要把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要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要把不断发现、及时肯定并欣赏学生的闪光点,不断研究、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点,4 不断分析、千方百计弥补学生的不足点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竭尽所能、想方设法、扎扎实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2.校本教研有所加强
新课改以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在我校现有师资水平条件下,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校本教研,实行课例教研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教研组活动要紧紧围绕课程改革,把握课改方向,通过研讨,听评课,说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学校规定,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四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研讨主题。通过备课、说课、试讲、改进、上课、评课等过程,强化了集体学习,开阔了大家视野,增强了老师的团队意识,并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学校健康、稳步地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基础。
3.校本培训有的放矢
我校制定了科学的校本培训方案,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关注青年教师”为原则,分层推进,为教师搭建多层次的培训平台。成立教学中心组,为了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组内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中心组教师自身提高。经过教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学校成立了教学中心组。学校还制定了教学中心组职责条例,为教学中心组规定了具体的 工作任务。“教学中心组”担当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智库角色,成立两年来,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每年进行教师专业测试,包括新课标和专业知识,参加沈阳市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学测试
4.校本课程开发,与我校的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等特色结合
结合我校的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特色建设,挖掘教学潜能,开设选修课,开发校本教材,经过教师报名,教师课程推介,学生自主选课,教师自己编写讲义或校本教材等一系列过程,我们教师共申报42门选修课程,最终确定在高一年级开设《摄影构图》、《标准日语》、《野外生存》等13门选修课程,学校对此也有相应的鼓励措施。5.注重校际交流
我们经常派老师去兄弟学校听课,加强与教师学校、教研室的联系。学校与大连36中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每学期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教研、学习。两年来我们承办了数学、语文、历史学科的皇姑区“走进新课程教学大赛”,沈阳市高中课改语文大赛等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与同行探讨教学中的得失,使我校教师受益匪浅。6.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新理论需要学习,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学校不少教师自发订阅、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主动提供研究案例,自觉进行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以课改激活科研,科研支撑课改,一直是我校科研工作的宗旨,目前已开展的“十一五”课题五个,进入中期总结阶段,同时还申报了沈阳市一线教师科研课 题三项,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很高,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争取每位教师一项校本课题,由教师个人申报,科研处审批。7.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我校制定了教师“集体备课评价体系”,经常开展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意在渗透和培养教师跨学科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我校课堂教学已经明显改变,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已初步形成,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成效良好。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从以往单纯的听老师讲课,变成了今天课堂中老师与同学积极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探究者。课改使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地还给了学生,学生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尊重,自信心、求知欲得到激励,对学校生活有了积极体验,厌学的学生逐渐减少了。
(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首先应该是主动的,是学生“我要学”;第二应该是自主的,是学生“我能学”;第三应该是有差异的,是学生“按我自己的方式去学”;第四应该是体验性的,是学生“不仅在听中学,还要在做中学”;第五应该是合作的,是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应以人为本,要着眼于提升和改善教育的内在品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人人想学,人人会学,人人学好。对传统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进行扬弃,建立符合青少 年发展和成长规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教育。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学中老师开始注重学生的关注点,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学生感受到新教材对生活的影响,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今,部分学生逐步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敢于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或上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或外出调查访问,学生们感觉到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益较多。
开展研究性学习,善于用现实的角度思考生活中问题。学校有与众不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这些都是潜在的课程资源,而且触手可及,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师生的认同。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校师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流程,首先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召开开题会,对学生进行分组,监督研究过程,进行优秀成果的展示,进行表奖,邀请区教研员进行指导。我们保证每位课改年级的学生都参加课题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学分认定。
(五)科学评价,客观公正
学校尝试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由过去凭老师一个人和考试分数说了算,改为多元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等多种方式的评价实施学分管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元、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 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学校应采取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修习状况。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对老师的评价,学校既注重结果与效益,又重视过程投入,促进老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不断反思,迎难而进
面对新课程我们仍有很多困惑 首先,理论认识不够,缺乏前瞻性。
其次,师资培训工作不够深入,教师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习,需要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第三,科学的评价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将制约课改的顺利进行。第四,高考科目的设置和不确定为课堂教学带领的影响。第五,学校缺乏综合实践课程开设条件,社会资源不足。
第三篇:教育教学管理总结材料(小学部)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强化了学校教研活动,校长亲自抓。德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德育队伍健全,制度科学规范,每年都开展多种大型德育活动。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积极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从教师观念,教学行为,教育策略等方面贯彻课改要求,倡导人人搞科研,实施科研带动战略。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我校资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采取教导处统一管理,整体评价的方法,加大监控力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四篇:深化教学管理 推进课程改革
深化教学管理 推进课程改革 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校长 刘建国
按照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秋季开始,威海二中开始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的实验工作。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仿效,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力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推进这项改革。回首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既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们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个总结,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
我们高度重视课改实验的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备课组长、各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课改年级文理分科时间和第二学期的课程设计》的课题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在威海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成果(第一批)评选中获一等奖。
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办公例会,汇报、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与措施,组织教师采用分析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认真研究、探讨课改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把老师们在课改中好的经验、作法、想法能尽快地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我们对各学科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得与失的探讨、典型案例的分析等都及时汇总,以备课组为单位汇编成《校本教研资料汇编》,各备课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拟定编写内容:①备课中解决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②重点、难点问题突破的实例;③试题(月考、平日自编习题等);④教案(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等);⑤课堂实录;⑥教学案例(故事);⑦教育教学论文;⑧课件;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⑩选编资料等。目前,我们已印发了4期《教育改革论坛》、12期《教育艺术案例选编》。我们将这些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自己写的研究论文为蓝本的材料统一印发至各处室每位老师,这给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帮助,同时也为课改理念的宣传、普及、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课改无涯勤探索‛,在学习中理解。
教师是新课改实验的主人,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我们保证课改起始年级的任课教师全部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环境熏陶、学习榜样、师徒结对、及时评价、大胆使用、举行比赛等方法促其尽快适宜课程改革需要;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主要是通过提供发展平台,外出参观学习、搞课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学习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层次培训,促使他们在课程改革中当好排头兵;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短期进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进行有关现代教育等理论知识、教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等新课程理论培训。
我们制定了《威海二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对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不但及时安排教师准时参加,而且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当好‚二传手‛,将学习内容、心得体会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写出详细的书面总结材料,在全校或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一年多来,学校先后有40多名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交流了学习心得,上了示范课,我们这种以点带面的作法使课改工作顺利推进。我们还派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请高校、名校教师来校讲学,请课改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切实提高课改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先后聘请北京四中谷丹、唐契两位老师来校作数学、物理高考专题讲座;聘请清华大学郭亦玲教授来我校举办‚创新教育‛讲座;聘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的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吴刚平、胡慧闵等5名教授、3名博士生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课改培训。老师们在讲座学习中进一步解读了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真正理解了课改精神,接受了课改理念,使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实践中感悟。
面对合校后丰富的教师资源,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为进一步加大备课力度,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从根本上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领导固定备课组,参与每一次集体备课,落实备课组长责任制,实行集体办公、统一安排备课时间,实行主备人说课,集体讨论、评议、修订、优化;主备人修改,集体审定;主备人试讲,备课组评点矫正的备课程序。备课组教师在使用时根据自己的班情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并且要求‚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学案、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的‚五统一‛,实现了智力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推进课改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威海二中听、评课制度》,以研讨课开路,要求每个备课组定期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由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和授课后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进行评点,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在典型研讨课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人人上达标课,让课堂教学全面开花。我们将上达标课的人员重点放在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采用的形式是教师集体备课,同年级组(或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这一活动教师参与面达到100%,教师们普遍感到,通过上达标课新课改的课堂标准明朗了许多,眼前有为之一亮的感觉。在上达标课、研讨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好的典型,及时组织进行课改实验观摩课,启迪大家的思路。我们每学期组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上好校内公开课或观摩课,我校有6名教师举行了市直高中示范课。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新课改汇报会上,我校李琰老师执教的英语示范课以其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无疑是对我们课改实验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面对新课程标准,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如何更好地理解、把握新教材的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在市教育局、市教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签订了‚普通高中课堂教学重建‛合作课题研究的协议,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着力开展‚普通高中课堂教学重建‛课题的研究,紧扣新课程教学的热点,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点,把科研重点放在帮助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实施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上。我们与华师大课程研究所合作课题之三个子课题:‚课堂重建‛、‚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上学期核心组成员研究实验的基础上,本学期扩展到高
一、高二所有备课组和所有教师。老师们把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纷纷在自己的“实验田”里搞实验,一套套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案脱颖而出,有多人次参与了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地方教材选编工作。在威海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成果第一批评选活动中,我校有15位教师申报的教研成果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第二批评选活动中,我们从老师们上报的101篇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中选出了20篇参加威海市第二批课改实践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学校承担的威海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六个立项课题:(1)、在高中阶段开展韵律操和舞蹈教学的研究;(2)、高中英语学法指导;(3)、物理探索培养优生途径;(4)、史地学法指导;(5)、生物概念获得模式研究;(6)、政治学习方法指导于2005年5月全部通过专家鉴定并结题;语文组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学校承担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培养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与心理素质训练‛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总课题‚山东省中小学英语特色教育研究‛的子课题《阅读理解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先后于2005年8月、12月通过专家鉴定并结题。学校心理学实验课题‚指导学习策略,激发学习潜能的实验研究‛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威海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山东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优秀实验基地‛,被授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搞浓了学校的教研氛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又为教学质量的再提高引来了源头活水。
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总结中提升。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注重教学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按照一堂优质课、示范课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进行课后反思,还要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实行‚课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反思,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我们鼓励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勤动笔,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最感兴趣、最受欢迎的教学实践就是个案学习创新。我们密切联系教师教学实际,按‚选取个案--个案学习--个案分析(反思)--个案讨论--创造(撰写)个案--评价(展示)个案‛六个步骤,对教师个案进行评价和选取。我们让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最具教学个性特色的个案或课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随之结合教学实践相互交流研讨,撰写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个案或案例,在学科备课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进一步凸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对教师撰写的教学个案定期进行疏理、筛选,汇编成教学个案专辑,及时总结推广。我们组织了‚新课改课堂实践‛个案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到师生撰写论文、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典型示范教案等198篇,这些课堂实录真实地反映了对当前教育教学中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发他人之未发‛,‚做他人之未做‛,具有新思维、新创意,使新课改理念更快、更好地转变为老师们自觉的教学实践,营造了校本研究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结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深感课改辛苦,也体验到了课改的快乐,因为我们初步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1、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新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材先行,教参滞后,又无教辅资料,老师们普遍感到新课程要求高,课难上,许多教师为能适应新课程教学,不断地自我加‚压‛,与新课程同成长。许多老师将新课改理念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中,以敏锐的视角撰写了大量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从2004年9月到2006年3月,我校共有90多篇教师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30多名教师获奖;在省、市级课件评选活动中,也有多名教师获奖。
2、师生角色发生明显变化。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已成为师生的共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平等参与者‛的角色出现,课堂上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例如丛萍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尝试着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走上三尺讲台就‚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主题共同进行合作、探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宋召华老师在地理课上开展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环境破坏能否避免‛ 的辩论会,体现了新课改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孙志军老师的论文《立足新课标 全人发展----语文口语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一改过去的‚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的作法,确立了‚口语交际‛的基本理念,对我校高一语文新课改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胡荣军老师的生物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遗传病的发病机理‛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收集大量资料,鼓励学生着眼于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老师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作为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整理打印成稿,分发给全年级学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进一步观察社会、走进生活、关注国计民生、关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爱生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学习过程中闪现的思想火花提炼成一篇篇有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我校的校本教研专辑《教育改革论坛》第3 期中收录了的学生论文:《中国的明珠---威海》、《威海市区环境空气的研究》、《浅谈赤潮的发生、危害和对策》、《同居地球村,人兽相煎何急》、《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的初步探讨》、《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等。学生们在新课改理念下收获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威海市第三届科技节活动中格外引人注目,有15篇学生论文、2幅科技画、2 个网页制作、1 个小制作小发明分别获奖。
3、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新课程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课题,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老师们只有通过学习、研究才能在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主动,老师们普遍意识到自身素质提高迫在眉睫。教师们自觉参与听课、评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校外专家、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当然,课改实验工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不同于某些工作能立竿见影。课改实验的成效有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凸显出来。但我们坚信,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潮流。在课改的道路上虽然步履维艰,但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探索、尝试、提高。我们将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夯实新课程实验基础而努力!
第五篇:镇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多文镇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的实施意见
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临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惠民殡葬试点工作的通知》(临府办[2012]1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重要意义。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改革,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我镇富民强镇目标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文明节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需要。通过文明、健康、生态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转变广大群众传统丧葬观念,对于优化我镇外部形象和投资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行政村和镇直各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 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公益性公墓建设水平与提高火化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群众殡葬改革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履行政府责任与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殡葬事业发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目标。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干部职工城镇居民火化基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殡葬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文明节俭治丧新风,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措施
(五)完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基础火化设施、殡葬执法交通工具等实际问题。要紧密联系人口、耕地、环境实际,以行政村或行政村连片为单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选址,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在公益性公墓建设期间,对尚未建成公益性墓的地方,死亡人员公骨灰暂由镇殡仪馆免费存放保管,费用由镇财政负担,待公益性公墓建成后.自愿继续存放在镇殡仪馆的费用自理,或迁移至本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要实现
“四有一通”的建设标准,即有标志牌、有明显的界限、有统一的规划、有绿化花草树木,道路通畅。行政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方案报镇民政所审查,镇民政所报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和审批。
(六)建立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镇、村两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殡葬执法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统一列编。依法行使殡葬管理职责,规范执法程序,转变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效果。实行殡葬执法工作责任追究,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玩忽职守、消极懈怠的现象发生。严肃查处阻挠、妨碍殡葬执法或打击报复执法人员行 为。
(七)落实惠民政策,维护群众权益。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实行殡葬惠民政策,遗体接送、火化费用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
(八)进行试点示范,发挥引导作用。全镇先选1-2个行政村作为试点,然后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推动全镇殡葬改革平坟复耕工作深入开展。
(九)建立奖励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为切实做好全镇殡葬改革工作,调动行政村积极性,今年年底,镇政府对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镇镇(办事处)综合考核后给予奖励。
三、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 ’
各行政村要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考
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开展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镇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协调工作的开展;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加强督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村民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移风易俗。
(三)健全工作机制。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殡葬管理工作,对违反《国资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公安机关对聚众闹事、阻碍干扰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城建中心等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对金镇公
益性公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财政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门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对违及殡葬法规的当事人拒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丧事造成的困难补助费。纪检监察和人力资源社保障部门对违反殡葬有关规定的党员干部、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卫生院要加强对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去世人员的遗体管理,未经殡葬管理机构同意擅自允许运走遗体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工商、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取缔棺 木市场,加强对丧葬用品流通、销售市场的管理。
(四)完善各级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督导督查机制,对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协调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及时解决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多文镇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