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盛泽思进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每个老师要做到提前备课3课时,各负责组长要定期不定期对负责对象进行检查,记录在案,纳入工作考评。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各负责组长每周要至少听一位结对老师一节课,认真点评,及时反馈。学校教导处要对负责人的听课情况进行检查,纳入工作考评。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必须听课、上公开课,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语文组开展一课三磨活动,“一课三磨”即一节课磨三次。这种教学研究方式不仅着眼于教师个体的自我建构,更关注一个教研团队的共同成长。通过三磨,磨出教师研究的通识素养,磨出教师教学的专业成长,磨出教师团队的专业化特质。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拟定出培优辅差计划,明确辅导目标;(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结对负责人要对负责对象辅差工作进行指导、跟踪监督。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考核等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必须坚持做到一月一查,及时做出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别教师要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情况、作业批改);三谈心(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又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第六、加强考试检测。语文、数学、英语由教导处负责,每学期进行不少于3次的检测,并认真组织阅卷、评分和分析工作。平时教学,各科以单元为周期,每单元进行分类训练,每单元一次综合练习。如,语文:第一课学完以后,同轨的其中一位老师出生字词专项练习,另一位老师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然后发布网站,资源共享,做到一课一过关。一个单元结束,年级组长出一份综合试题。月末,组织考核。每位任课老师每次出的小训练题,主动传入学校群里,供同年级老师参考。对上传的小试卷次数多的老师负责人记录,并给予鼓励与加分措施。每单元结束,由各负责人对负责对象所任科目组织调研,注意做好资料收集保管和调研情况解析工作。
二、继续完善评优和奖励制度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校决定加大对教师的奖励力度。本学期,重抓合格率,负责组长对任课老师进行每单元、每月考核一次,学校进行每学期调研1—2次。学校组织的调研,对成绩优秀的任课老师和负责人进行嘉奖。(具体方案经充分酝酿后提交一届三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行。)
三、人员分工:
语文:1—3年级:李红美、陈芸,4—6年级季培珍、严佩荃 数学:1—3年级:张晶,4—6年级:季培珍、高敏君
英语:1—2年级:季培珍,3---4年级:陈亚萍,5----6年级:郭慧
思进小学 2014年9月20日
第二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健全组织和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
全体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在师生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1.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兴国先重教,重教先强师。我校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和谐校园,赏识教育”的理念并加以完善,努力营造一个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温馨和谐校园。
2.认真落实,措施到位学校以“和谐校园,赏识教育”为核心理念,从教学组织、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秩序、教学资源,共七个方面认真落实,措施到位,努力践行。
3.教学常规做到规范化、教学改革做到科学化。
常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为原则,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预习笔记,在预习时实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组组交流、独考、查阅资料等方式,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有关知识点,凸现和难点。
4.教学研究做到立足学校,以教为本,立足学校,完善教研制度
做到时间有保证,每周四下午为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集体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时间;而周五下午为语文组集体开展教研活动时间,时间固定,分组进行,全员参加。
以教为本,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研究。学校把“和谐的课堂赏识教育”作为主攻方向,实施科研攻坚。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深入务实的科研活动。近几年来,我校教研工作蔚然成风教师不但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备课、教学、课后反思,遇到的问题都会向同行请教,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教研热潮。
三、依法治校,做好德育、安全教育工作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品行等习惯,学校制订《文明班评比细则》,把说教细化为具体的细则落实,可操作性强,通过“细则“的实施,学生变得会学习,守纪律,有礼貌,讲卫生,在校园处处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和谐的氛围。
在学校工作中,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搞好学习的保证。为了搞好安全工作,我校在开学之初就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努力做好各种不安全隐患的预防。
四、和谐发展,彰显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努力把各级各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学校,组织老师外出学习,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快乐生活、和谐发展、幸福成长”的核心理念。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干劲有了、学生素质明显提高了,课堂比过去“活”了,打破了传我们统的沉闷的课堂气氛,课堂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当然,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们停步驻足。因为成绩代表过去,我们仍需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丰富育人内涵,拓展育人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教师素质和育人理念,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系宁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吕吉旺)
第三篇:科学规范教学管理,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规范教学管理,大力提升教育质量
---苏港中学2014~2015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创名校、出名师、育新人”为目标,以“树立名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名师团队”为工作主题,以抓好规范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1、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贯彻落实“小事育大德”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细处入手,从起点抓起,让良好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药。本学年,我校将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和贯彻“八礼八仪”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即:把衣穿好、把饭吃好、把路走好、把地扫好、把操做好、把书读好、把歌唱好、把课上好、把人待好、把人做好。为培养学生这十个好习惯,学校坚持“抓早、抓细、抓薄弱、抓反复”的原则,在“内化”上下功夫,在“养成”上做文章。将九月份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入学教育周。在开学第一周各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好习惯成就未来”的主题班会,把十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分解成细目,也让学生明白具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有章可循。办一期“习惯决定命运”的主题黑板报,营造氛围让学生明白习惯养成对其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开展一次礼仪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会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抓反复、反复抓,注重强化训练。
为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近年来设立了“学生监督岗”,“学生监督岗”是我校政教处近两年来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而创建的,旨在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风气,为“绿色工程”营造自然与人文环境。初中学生处于思想朦胧期,他们的认知水平较差,辨别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极强,可塑空间极大,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也极为复杂,我们除了正确引导和纪律约束之外,还需时时监督,防止其沾染不良习气,防止不良习惯的反弹。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监督岗”的建设,由政教处主任倪光军同志负责,全校共设监督岗二十余处,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到课余时间,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的值日生仿佛苏港中学的几十名形象大使,他们既用双手保持了校园的环境的优美,也用甜美的问候让过往的师生倍感亲切与关爱。“学生监督岗”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以“三园”创建为契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抓平安校园建设,年初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两次成功组织学生从教学楼逃生演习,成立校园周边安全巡逻队,主动联合派出所、居委会,适时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确保了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抓艺术校园建设,我们在校园、教室、走廊、墙壁设置固定标语,悬挂以“上、善”为主题文化的名人、名言、警句、学生艺术作品,从而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艺术节,重要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每个学生努力做到能唱歌、能跳舞、能绘画,能演奏乐器,能表演节目。为提升艺术校园的品位,学校还成立学校艺术团,常年坚持练功、活动,编排节目,已连续三届在美育节上荣获一等奖。
抓科技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选拔两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总辅导员,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建立科技制作展览室,邀请了科技专家来校讲座辅导,积极组织科技发明申报工作。
3、家校共建,搭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平台。
家校只有“相互补台”,教育才能“好戏连台”。为了确保家校工作畅通,我校做到了“四落实”,即: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场地落实、活动落实。具体做法是:一是发挥“微信”的作用,做到班主任和家长每日沟通;二是每学期坚持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家校合作研讨会,举办一次新生家长培训会,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召开一次成绩诊断会,开展一次致家长一封信活动。学校通过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收集到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及教学建议十多条。如希望学校 “成立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下功夫”等。针对这些建议,学校积极做出整改,把每周三中午定为兴趣小组活动日。成立了“大家唱、大家跳”、科技之家、英语角、阅读屋等兴趣小组,让学生走到阳光下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芒,校园呈现出了一派生龙活虎的局面。
二、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立足课堂,“课改”促高效。
全面落实三级课程计划,努力构建符合创新教学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按照“尊重主题,面向全体,讲究实效,充满活力”的十六字高效课堂特征,探索并推行“目标导学——启发引导——归纳小结——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落实“543”课堂教学要求。“四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为主轴,训练为主线;“四带入”即:把激情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把欢乐带入课堂;“三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真正把课堂变成师生的精神乐园,变成“互动式”的高效课堂。
2、潜心教研,科研兴学校。
本学年,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天天奏响主旋律,周周交流一心得”,根据“问题课题化,课题常规化”的原则,每天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课堂教学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研讨总结,共同探讨最优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广大教师更新了理念,转变了观点,提升了素质,同时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乐学、善学,学有余力,学有所长,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形象,收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一是我校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市直学校前茅,其中理科综合学科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列;二是学习研究、总结提高也取得丰硕的教研成果:一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和教研论文比赛,共有60余人次获奖,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5篇,其中青年教师许已娥在全国英语教学比武中喜获一等奖。
3、严格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管理突出以人为本。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根本保证。本学年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从校长做起,对教师工作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少一点处罚、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苛求、多一点爱护。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教学秩序的保证。这一学期,近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管理,我校切实实行了校长领导下的分年级管理体制,改革僵化的常规管理,激活管理思维,重新修改和制定了符合本校的《苏港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苏港中学集体备课制度》,重点放在抓教师的听课、教师课前的准备、作业的批改上。加强了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做到下列五个环节:⑴定期检查,每学期至少二次以上全校性的检查并且有记录档案;⑵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导处要对教师的备课(特别是一年)作业批改,缺科的辅导要定期检查;⑶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导处要对各教研组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并定期检查;⑷力争每个单元知识要有测试,且有讲评;⑸努力抓好早、晚读的效率。对教师常规检查从量过度到质,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为实现学校科学与和谐发展,成为名师辈出的名校,我们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三点。
1、建设一个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
学校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抓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学校倡导全体教师努力构建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每天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树立“三心”(爱心、耐心、信心),做到“三不”(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做到“三个一样”(对待工作像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同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努力扮演好“四角色”(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生活的激励者、学习的促进者、心理的疏导者),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塑造学生心灵世界,用健康的心理打造心灵的和谐。
学校开展了系列“师德教育月”活动,3月份全校教职工面向国旗庄严承诺,严守师德,爱岗爱生。4月份又开展了以“拒绝有偿家教、有偿带生、有偿办班”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签订了师德责任书,同时评选出“十佳优秀班主任”并在学校宣传其事迹;5月份开展了 “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党纪国法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在8月份校本培训中邀请了“最美乡村教师”秦开美同志来校演讲,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和业务学习。学校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名校意识”(即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教育和“三爱”(即爱校、爱岗、爱生)教育。一种爱校、爱生、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在我校蔚然形成。学校坚持每月一个活动主题,如六月份组织评选了校“十大师德标兵”和“十大学生最满意的教师”活动,在“七一”开展了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活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志存高远、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并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行为之中。
2、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精、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
去年9月份学校实施“青蓝培养工程”。有12对新老教师签订了“帮带协议书”,结成师徒关系。并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子仪式:会上给每位青年教师分别配两方面指导教师:一是业务师傅,二是班主任师傅,业务上要求师徒每周互听一节课,互看一次教案,互评一节课,期末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年终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徒弟考试成绩实施奖惩。班主任指导老师和徒弟之间要每周交流一次班会教案,每月开一次碰头会,由有经验班主任介绍班主任管理经验,学生学法指导方法,与家长交流方法,年终根据政教处班主任考评得分情况给予奖惩。
为了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成才,三年挑担”。学校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青年教师群体列为重点参与对象;将青年教师成长与“双课”评比结合起来,想方设法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使青年教师每周有任务、每月有目标;每日有进步、每天有成长。逐步在人生事业上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为此,学校特地给所有青年教师定下了个人成长“十个一”工程: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每周听一节优秀教师示范课、每月在集体备课中做一次精彩的发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两月提交一篇优秀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月写一篇新闻报道、每周走访一次学生家庭、练一笔好字、每学期发展一项业余特长。通过以上培训,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丁亚、聂徐在市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张松、丁亚、张文娟、杨春桃、聂徐等年青教师成为学校教学能手,并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
3、“请进来”、“走出去”,整体提升教师素质。近年来,我校各科教研组,除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新课标学习,并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外,还聘请黄石七中校长及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等近十位专家到我校举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法讲座;为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一年来,我们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16次参加省内优质课观摩,36人5次分别到宜昌、襄阳二中考察学习,学习先进教改经验,认真观摩高效课堂。同时,凡寒暑假举办的国家、省、市级课改培训,我们都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不得请假,更不许缺席。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全面更新了教育观念,也有效提高了教书育人水平和能力。
正是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教师队伍,才使我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学校前列。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在走出困境后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机遇再次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及各部门、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新一代苏中人一定会在潜江西部建成一个闻名全国的“乡村名校”!
第四篇: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好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我们实施科学、严谨、精细的管理,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通力协作;需要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需要老师们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学校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来有效开展。
一、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目前,我校整体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教学质量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2011年中考,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中考最惨败的一年。2012年中考,虽然我们圆满完成了质量目标,但一类重高上线绝对数太少,一类重高上线率仍距全市、全镇平均水平甚远;小学部虽然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却还有两个年级落后于学区其他兄弟学校,其余年级也无明显优势。
造成我校目前这种教学质量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实效性问题外,教师业务能力、师德修养,特别是敬业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极大地制约着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制度更新步伐较缓慢。我们的一些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执行制度时力度不够。如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学习及其考核激励机制,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制度,教学六认真管理考核制度等。
2、虽然教师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经济待遇上都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后教师工资收入突飞猛涨,但少数教师过分追求物质需要而不注重精神需求,好高骛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依然存在,造成不爱生,不敬业,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有的面子思想、进取精神在他们身上逐渐褪色。
3、校本教研工作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确定活动内容随意性大,实效性不尽人意,没有达到培训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不够,他们不知道怎样开展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科特点的研究活动。一些教研组长本身的学习研究意识差,不注重自身修炼,还没有真正成为本学科的领军人物,角色意识、服务意识还应提高。一些教师对校本研究活动没有热情、没有主动性,没有学习的内心需要。再有就是我们在教研活动制度的执行上比较软,对教研组和教师教研工作的考核、奖惩激励比较流于形式。
4、多数教师学习提高的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教学上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经验型、感觉型教学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自身发展离学习型、骨干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以抓教师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造成我校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上述原因,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目标,以教师师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为工作重点,想办法、添措施,以加快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
质量提高的步伐。
(一)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重大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依法执教等方面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以这种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增强教师敬业精神和对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二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归宿是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这样理解: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软件中的“软件”,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则是我们工作软件中的“硬件”,是宝贵的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一支“敬业、奉献、爱生、学习”的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而永久的工程,需要我们理解内容,落实教育,剖析整改、行于工作、严格考核。
1、组织教师学习并充分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利用全体教师会、周例会,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和讨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育人观和质量观,增强爱岗敬业和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师德作了6项要求,这6个基本要求几乎涵盖了我们工作的全部。“爱国守法”:爱国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守法就是要求教师不仅仅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还应遵守教育系统出台的教育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比如省教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25条规定,资阳市教师行为八不准,学校的上班出勤制度、教研制度、一岗“三责”制度等等;“爱岗敬业”: 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不被社会上的种种所诱惑,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努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把教书育人只当做谋生的手段,要对工作负责,要有奉献精神,从学校安排等等;“关爱学生”: 就是要关心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学习和发展,关爱学生生命、保护学生安全,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就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传授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就是在说话、做事和处理人际关系时都要想到自己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旷课、不赌博,娱乐活动要分时间和场合,和同事搞好团结、不拉帮结派、不恶意中伤别人,妥善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或是矛盾,不谋取私利等:“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上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要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结合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网络上搜集到的师德优秀案例感动教师,震撼教师,并对照这些优秀事迹剖析整改,不断提升师德水平。
一是除了经常性地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市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及师德的规定,组织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育及
政治学习外,还应从本校、兄弟学校和网络上收集优秀师德事迹组织教师学习;二是开展师德自查、教师互查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剖析梳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德问题和不规范教学行为,通过开展师德讨论,撰写师德反思总结,对带有普遍性的师德问题由学校组织整改验收,其它的师德问题由教师自己确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职业道德更趋于规范,主动规避具有师德风险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师德境界。
3、落实师德考核,兑现结果奖惩,促进教师内化师德修养。
教师的师德分就像是学生的操行分,而学生操行成绩主要是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因此,改进师德考核的方式和途径势在必行,既坚持学校原有的对教师师德的学年末考核,又重视教师师德的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也就是与学生和其他教师最直接相关的师德规范。把教师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考核、绩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晋职晋级、评优选先等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和奖惩,使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落实教师业务培训,建成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如果说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的话,那么丰富的业务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则是教师立足教坛、赖以生存的根本。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1、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其他教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越多的学校,教学管理就越轻松,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就越快,教学质量提升的步伐也就能走得更远、更高。
作为学校这个级别的骨干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符合一些基本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具有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向上、愿意为教师服务的精神;二是能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三是教育教学工作比较扎实,学科教学质量在学校内相对较好或上升明显;四是应具有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五是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我校骨干教师的现状是:数量少,服务意识不强,引领带动教师不主动甚至推诿。因此,我们将在校级骨干教师的规划、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考核上作一些大胆的尝试。我校对现有各级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进一步树立自培自练意识。每年订阅(或借阅)一种专业杂志,研读一本教育专著(《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基本消化推广一项教改成果,交流或指导撰写一篇经验文章,上一堂有较好示范作用的公开课,办一次专题讲座。
(2)主动接受学校委派的外出学习任务,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及时消化,回校后及时汇报交流并展示。
(3)努力做到六会:会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会提炼教学模式,会评课,会简单使用远程教学设备,学科教学会渗透德育。
(4)主动承担对1—2名教师的结对帮辅任务,深入他们的班级、课堂进行指导,经常性地和帮辅对象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逐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5)所教学科教学质量应保持稳中有升。
另外,我们还在思考重新进行校级骨干教师的甑选,选拔的途径不是通过教师民主推荐,而是对照前述标准对最近二至三年或本学年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骨干教师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提供外出学习锻炼机会、优化组合中优先聘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增强骨干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及时吸收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行列;对于骨干教师的考核及奖惩激励,我们将对照基本要求重新制定方案,并把考核结果用在评优晋职优先、推荐较高层次外出学习优先,或在考核或年终绩效考核中加分,或者是在工作量中加以考虑。
2、抓好年轻教师和学科暂时薄弱教师的业务提升,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能手。最近几年,我校通过招考吸收了不少年轻教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富有工作激情、精力旺盛、敢于承担重任、敢于吃苦、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速度非常快,只需要一段时间(二至五年)的引领和打磨就能发挥骨干作用,产生很大教学效益,闪耀熠熠光辉。对这批年轻教师的培养,一是要求他们给自己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二是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带一带,或者自己主动去结对拜师,通过传、帮、带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四是鼓励自学,通过其它各种途径和形式提升自身的教艺。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只有当他内心真正需要时,他才会努力地去做得更好,而我们的管理行为也只能从外部尽量去刺激内心的那种需要而已。
3、抓好全员业务培训,大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1)学习理论,观摩示范课: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教师订阅教学专刊,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教学营养;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每期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改变各教各学的弊端。同时应用教材配发的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自行学习。
(2)培训组长,促进衔接:教研组长是学科的骨干,教研组长的理念及课堂教学行为,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花大力气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规范管理及指导;引导教研组长,对于理念要有系统性、全面性、重点性与时代发展的前瞻性。再次,要求教研组长打破初中与小学各自施教的陈规,课前相互研讨,课堂相互观摩,课后相互切磋,让初中小学教学衔接零距离。
(3)外出学习,带动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参加市、镇级培训观摩活动,要求外出教师返校后要及时进行汇报交流,带动其他教师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4)献课评课,共同进步:献课评课,是教学中的常规性工作。一直以来,我们把学校安排与教师自主申请相结合,先由骨干教师做示范性的课堂引领,让教师们积极参与,从
观摩和交流中收获。
(5)深化合格课,启动优质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合格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低的要求,要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我校将继续分期分批对教师合格课进行督查和验收,保证多数教师课堂教学堂堂合格,同时,不断修订和完善合格课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钻研教材、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外,还应继续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优质课评价标准,在少数教师中实施优质课工程,把优质课的认定作为教师的荣誉,培养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
(6)校本研究,以研提质:我校班次少,师资力量较分散。因此,我们在初中部开展学科性质接近的综合校本研究活动,小学部广泛开展分年段同学科研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和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开展活动,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教材,探索教法,组织集体备课、微格课说课,组织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
三、以优化教学管理为手段,向有效管理要质量
(一)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和评价奖惩机制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预测功能。
重点调整《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意见》、《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和《教学“六认真”管理办法》。
在《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意见》中,要更加体现教学质量奖优罚劣和奖进罚退的原则,并再次向初中毕业班倾斜。要在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讨论学区督导组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加重对教学过程的考核权重,加大对不同年段优生培养和保持的奖惩力度。另外,还要尽量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精神上的奖惩,落实我们提出多年的主动在教师会上找原因等措施。
(二)狠抓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用扎实的教学过程保证优良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形成是由教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共同决定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取得优良的教学质量。
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六认真”督导考评小组的职责,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指导和考评。督导考评组每次开展工作前必须召开考评工作会,明确考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督导考评时至少应有三名成员全程参与,考评组成员不参与对自己的考核,以保证考评过程的透明度和结果的公正,增强教师对考评结果的接受度。学校教导主任的教学“六认真”工作由校级干部负责,其他中层干部按任教初中部(小学部)由校级干部和中小学教导主任负责考核。
第二,立足教学“六认真”,摒除高耗低效的过程管理模式。教学“六认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渐进的工作,不分重点、不讲方法、不分类要求、急功近利和消极怠慢都将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六认真工作虽然环环重要,但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和课后辅导更
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将教学工作的各环节考评权重确定为:备课30分,课堂教学30分,作业布置与批阅20分,课外辅导10分,考试与评价5分,教学反思与总结5分。通过学习和学校张贴栏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备课的形式和基本要求,原则上质量相对较高的学科备略案或在教材上备课,相对较差的学科在备课本上备课;对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允许适当的旧案翻新式备课。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课堂教学标准,明确作业布置和批阅作业时在质和量上的要求。对教师上课的管理除了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外,还要加强平时的课堂巡视指导,及时修正不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具体操作上,要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平时督查考核,各督导考评小组可根据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考核其二至三个教学工作环节,真正起到督导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毕业班管理,确保出口素质。
初中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得良好的升学(中考)成绩是学校重塑在学生、家长、兄弟学校和各级领导心中的形象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和提高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联系毕业班制度,二是在教导处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认真规划各学科共同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保证毕业班充分的教学时间,四是结合我校实际实行对学生的分类管理和要求,五是由教导处统筹长、短线学科在时间分配上的适时调整,六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稳定学生,七是为教师打气、激励教师,八是加强体实考训练,九是加强毕业班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十是落实毕业班教学质量的考核和奖惩。
(四)加强质量监控,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测。
一是认真督促各学科单元检测与分析的落实情况。二是坚持每月一次的月练,教导处和教研组负责做好每次月练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进度的统一,习题的选择和制作;做好月练过程的管理,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月练结果;做好月练后各个层面的分析、比较和补瘸工作,从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获得资源,找到突破口,通过补瘸堵漏逐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五)切实落实领导联系年级制度。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学校领导联系年级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强对联系工作的定期(每月)考核,把年级教学质量同联系领导实行捆绑式管理,并同领导年终管理绩效考核挂钩,促进管理人员自觉深入联系年级协助班级管理和指导教学工作。
(六)加强对村小的指导和管理。
联系村小的领导和小学教导主任要经常性地同村小主任教师一道协同处理村小日常工作,指导教学工作。中心校骨干教师、下村支教的教师和村小的元老们要切实做好村小年轻教师的指导和帮辅,促进村小教学质量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决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
第五篇:大力深化警务工作改革
大力深化警务工作改革
努力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警务运行新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开放活跃,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而公安工作在观念意识、运行机制和队伍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的发展、变革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必须及时调整警务战略,摆脱计划模式的束缚,使警务工作由过去的管理型、专业型转变到参与型、服务型上来,依靠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共同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2001年以来,在市公安局领导下,我局积极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对警务工作提出的挑战,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大力实施了“警务工作社会化”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时代特征、市南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警务运行新机制,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了新的飞跃,确保了全区社会政治、治安局势的持续稳定。我局“警务工作社会化”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把警务工作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警务工作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一、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形式、内容和对象都发生很大变化这一新情况,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局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社区警务改革。
----打破“机关化”勤务模式,建立以社区民警轮班制为主体的新型勤务体系。为切实解决基层派出所勤务制度“机关化”倾向,增加对社会面的控制时间和控制能力,我局打破沿用多年的白天上班、晚上下班的机关化勤务模式,将原有的2至3个路段合并组建一个社区警务组,配备3名社区民警,实行每人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的“轮班制”,使民警对社区治安的控制时间由以往的不足8小时增加到19个小时左右,每个社区都有民警全天候工作和巡逻,强化了对社区治安的控制能力,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明确社区民警职责和工作导向,建立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体系。规定社区民警要担负宣传发动群众、收集社会信息、组织安全防范、治安户籍管理、社区治安巡逻等九项职责,任务量化,责任到人。提出了社区警务的两个导向:第一是问题导向,就是要通过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中存在的治安问题,主动消除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第二是社区导向,就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吸引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通过两个导向,指导社区民警把工作的注意力和着重点集中到立足社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上来,以改善每个社区的治安小环境来带动和促进整个全区治安大环境的好转。并开展了社区民警进学校、担任辖区中小学“校卫警官”的活动,优化了学校周边秩序,使警务工作更好地融入了社区之中。
----规范装备,建立具有“实战性、机动性”特点的新型社区民警装备配置。针对过去户籍民警下路段工作时不带任何装备,遇到违法犯罪和突发事件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置这一问题,为社区民警统一配备了对讲机、警棍、手铐,夜间配备手电筒,使用警用自行车工
作巡逻,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
社区警务改革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重心向社区的战略转移,使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基层社区警力比改革前增加了43%,“机关化”倾向得到根本扭转,使基层民警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真正走出了派出所、走进了社区、走到了人民群众当中,警民关系更加密切,管理防范、服务群众和提供线索打击犯罪的水平明显提高,使各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增强了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整体能力。2001年,我局共侦破现行刑事案件2062起,逮捕劳教犯罪嫌疑人729名,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73%和32.8%,破案及逮捕劳教总量均在全市名列第一。
我局社区警务改革对全市社区警务改革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公安局于去年6月份在全市推广了我局的改革做法。市委副书记徐长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景瑞先后多次到我局调研和召开全市社区警务改革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张惠来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市南区警务改革经验,重心下移,切实提高基层干警保一方平安的能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新亭专门批示,要求全省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我局的警务改革。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崔子秋、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先后到我局视察调研,认为我局的警务改革具有开创性,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央电视台也先后四次在新闻栏目中报导了我局警务改革的经验做法。
二、依托七个层面,辅以三个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针对当前社会治安日益突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我局在社区警务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以24小时社会面治安管理和防控为出发点,以易发案时间、区域、部位为控制重点,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由七个层面组成的立体化治安防范网络。
----第一层面是以“110”警车快速反应、区域巡逻、设点盘查为主的层面。进一步优化 “110”警车勤务机制,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勤务方式,设立“110”堵截点15处,使“110”警车始终在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出现在重点位置上,提高打击和控制犯罪的针对性。
----第二层面是以社区民警为主的24小时社区治安防控层面。白天突出重点人口管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及时收集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和各种治安信息,发动群众搞好防范。夜间检查指导单位和物业小区防范工作,清查租赁房屋和公共场所,加强易发案地段巡逻,及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第三层面是以社区保安为主的社会面治安巡逻层面。在民警的组织带领下,加强夜间治安复杂区域、易发案部位的巡逻守候和堵截盘查,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
----第四层面是以治保人员看楼护院和物业小区专职保安为主的居民住宅防范层面。在派出所的组织下,群防群治,加强居民区防范,预防和减少居民住宅被盗案件。----第五层面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商业户加强自身防范为主的单位自防层面。加强对单位内部防范工作的检查指导,严格实行责任制,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落实“三防”措施,提高单位自防能力。
----第六层面是以旅馆业、出租车等行业信息员及时提供可疑情况为主的查控流窜犯罪的层面。实行举报破案有奖,拓宽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
----第七层面是以安装报警器为主的技防层面。建立了具有防火、防盗、防劫等多种功能的技防报警系统,大力推行重点要害部位、内保单位、物业小区的技防建设,以高科技手段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加入我局“技防报警系统”的单位和居民已有1500余户。为确保治安防范网络的顺利运行,我局建立了警力布局、指挥调度、监督检查三大辅助系统,加强防范对策研究和综合信息分析,及时掌握治安动态,调整工作布局,使各个层面
之间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发挥最佳效能。去年以来通过防范网络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80余名,对于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推行电子警务,优化运行机制,努力提升警务工作整体效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转变公安机关行政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大力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推行以“高效、公开、快捷”为主要特征的电子政务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警务公开和公安机关行风建设,进一步树立起了高效、廉洁的现代公安队伍形象。
----开通“局长电子信箱”,畅通警民联系渠道。针对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言路不畅,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一问题,于2000年10月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受理举报犯罪、接受社会监督”为主要功能的“局长电子信箱”,通过网络受理群众咨询求助、上访申诉和举报犯罪,进一步畅通言路,迅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至今已收到邮件350余件(次),均给予了满意的答复和解决,使“局长电子信箱”成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载体。----实行“网上审批”,简化公共场所治安审批程序。针对公安机关现行的治安审批程序繁琐、层次过多、效率不高等问题,将办理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由派出所、分局两级审批调整为分局一级审批,由过去的6道程序简化为2道,并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治安管理行业审批电子信箱”,群众可以随时发送电子邮件咨询办事程序或提出开办申请,只需到分局一次就可以办好全部手续,使审批周期大为缩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治安管理水平。----依托公安综合信息网,加快公安工作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利用公安三级局域网,开发建成了适合基层公安机关应用的综合信息系统,内部刑事立案、治安、户政业务审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节省了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今年2月份,又在全区18个派出所全部实施了“微机接警”,在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机制、加强公安工作正规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四、以人为本,大力推行等级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针对市场经济下公安队伍在思想状况、心理需求、行为特点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特点,我局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创新队伍管理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行了等级化管理,把队伍建设和警务工作的基本任务纳入等级化管理机制当中,推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等级化管理的运作中,我们主要建立完善了四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一是工作记事制度,民警每天所从事的与警务工作有关的事项随时在专用记事本上做出详实记录。二是每日报告制度,民警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规定格式向单位领导书面报告当天工作情况。三是每周讲评制度,单位根据民警每日工作报告,对完成任务、遵守纪律、思想表现等情况每周讲评一次,形成书面讲评意见。四是每月等级评定制度,单位根据民警的工作情况和每周讲评意见每月对民警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等,年底总评,作为民警记功受奖、晋级晋职的主要依据,对于考评列后的民警实行追踪考评。派出所所长由局长办公会每季度评定等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通过实施等级化管理,将竞争、激励、监督、保障等管理机制引入到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解决了过去队伍管理“人治”模式带来的短期性、随意性等弊端,增进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公开化,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管理队伍向主要依靠制度管理队伍的转变,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队伍管理运作有序、业务工作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在200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局就等级化管理进行了大会发言,2002
年4月份,我局关于等级化管理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公安系统得到推广。(执笔人:华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