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水利局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参考稿)
附件:
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号)、《**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水利局机关各处室、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和参与项目审查办理的局属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审批项目范围包括所有市政府批准保留的市级水利行政审批项目。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市水利局行政审批日常事务工作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工作相关规定执行,由本局授权委托并派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办公室(以下简称审批办)负责。审批办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初审、核准、签批、盖章和发证(照)(包括现场勘察、检验);
(二)负责审批项目评审委托,并督促评审单位按时按质完成评审工作;
(三)负责向申请人和群众提供有关行政审批的咨询服务;
(四)负责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发布有关政策、信息;
(五)负责本局网上审批有关工作。
第五条市水利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受理行政审批项目的申请。
第六条审批办负责与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协调工作,做好本单位窗口服务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
第七条审批办依法对本局行政审批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受理。
第八条审批办应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齐申报材料的,应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办理期限从受理当日开始计算。
第九条若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办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申报材料,并向申请人出具《补正通知书》。
第十条对不符合申请条件或者不属本局审批项目的申报材料,审批办应依法做出不予受理决定,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说明具体理由,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同时退回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对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审批办受理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及时组织现场勘察、征求相关业务处室意见、评审任务下达等工作。
第十二条对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若无需进行评审的审批项目,由审批办进行项目审批并办理行政批复。若需要进行评审的审批项目,审批办应及时办理业务流转,向项目评审单位下达项目评审任务(《项目评审任务单》见附件1)。
第十三条对需要进行评审的审批项目,项目评审单位根据项目评审任务单,在承诺的时限内,合理安排评审任务,科学编制评审计划,并将评审计划报知审批办。
第十四条项目评审要严格按照我局《水利项目评审管理办法(试
行)》规定的评审流程和时限要求,规范办理,注重效率。项目评审单位要及时将评审意见书(或专家组评审意见)报送相关业务处室,征求业务处室意见后,连同《审批项目流转回执单》一并提交审批办。审批办对项目评审进行跟踪,并依据评审意见和《审批项目流转回执单》进行项目审批并办理行政批复。
第十五条行政批复办理完毕后,由审批办向申请人送达批复文件(工作流程图见附件2)。
第十六条审批办应将项目批复文件及时报送本局相关业务处室。并在局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审批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及时移交局档案室。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十七条市水利局目前保留的审批项目具体项目名称、审批类别和办理时限等附后(审批项目表见附件3)。所有保留的市级网上审批项目应全部在市网上审批系统上同步办理。
第十八条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人员、申报材料和办理流程等需要调整、变更的,审批办应及时告知市政务服务中心,并进行网上更新。
第十九条审批办跟踪项目审批、评审过程,督促办理进度。对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在工作时限内完成办理的审批环节,审批办应及时进行督办。对三次督办仍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限完成办理的审批环节,审批办应及时上报局监察室,报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2010年水利局行政审批办公室
****行政审批办公室
****年工 作 总 结
局党委
***年,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市政务大厅协调办公室
关心指导下,我办认真贯彻市政府及水利局文件精神,按照公开、公正、规范、高效、便民、廉政、勤政的基本要求,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共受理各类办件****件,办结率达***。较好的完成了水利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审批工作,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
按照市政府的文件精神,我局加强了水利行政审批力
度,将全局行政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审核全市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的申请,协调水利项目的审批工作。更好地履行了水利行政审批职能。
在行政审批工作中,我办根据集软办发(2010)3号文
件的精神,实行行政审批项目全程代办制。并落实“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由窗口
工作人员首问负责,协调相关科站办理审批事项,一办到底,对前来办理水利事项的单位和群众,做到了一次性告知清楚所需申请材料和办理事项,方便了办事的单位和群众。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行政审批项目,送达当事人的。
工作中,局各科站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办的各项工作给
予优先保障。充分体现了我局“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建立了“责任、阳光、高效、廉政”的水利形象平台。1
二、做好审批项目清理,规范审批项目时限
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市政务公开协调办,*府法联[****]1号《关于开展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水利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共***项,进行了自查,逐项进行审核。对审批权限未下放到位的,部门之间重复管理的,不常发生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项,保留**项。通过这次清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水利职能转变,促进了水利行政审批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我办根据市协调办公室要求,把承诺时限提前,对材料齐全能一次办理的项目改为即办件,使即办件达到审批项目的**%以上。使水利行政审批项目更加高效、廉洁、公正,所有审批内容实行微机化管理,增加了透明度。促进了部门的廉政勤政建设,树立了廉洁、高效、公正、文明、便民的部门形象,三、提高综合素质,规范服务行为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制定审批工作人员的学习制度,开展业务、素质、党风廉政、政策法规等方面学习,使学习成为审批服务中心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审批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水利行政审批工作起到了提升作用。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行政审批职责。
按照政务大厅的工作要求,我办认真执行协调办公室制定的各项工作纪律,按照规定积极开展行政审批的服务工
作,做到热情接待办事人员、认真办理审核涉水事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费,没有出现过该受理不予受理、告知不完全、超越办理时限等现象,没有出现过未按规定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三)、简化规范审批流程
1、窗口的办理事项,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既要热情做好服务,又要把好关,确保依法按程序做好审批工作。为了方便办事群众,我办编印了《***人民政府政务大厅水利局》办事指南,将审批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审批依据等事项公开,方便前来办事的单位和群众。
一年来,我办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项,其中:河
道采砂许可**项、核定实际取水量***项、渔业养殖证1项、发放全民所有自然水域渔业捕捞许可**项、***度(种植人参为***度)五度以上为荒坡地和国有荒坡地的审核、批准***项、取水许可证发放和审批***项,做到了按时办结,办结率达***%。收缴各项规费******元。其中:砂石管理费****元、水资源管理费***元、渔业资源费***元、水土流失补偿费730,460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开创审批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国家经贸委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项目设定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四章 审查和批准
第五章 监督和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行政审批的设定和实施,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国家经贸委负责准予其从事特定经贸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等行政审批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守本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有关地方商委(行业办)负责实施的由国家经贸委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应当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行政审批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精简高效、责权一致的原则。
返 回
第二章 项目设定
第四条 拟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发挥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五条 根据经贸行政管理需要,在下列范围内可提出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建议:
(一)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利益以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二)有关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
(三)通过事后补救难以有效消除影响或者难以挽回重大损害的;
(四)中国政府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需要设立审批事项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要求设立的其他审批事项。
第六条 本办法第五条第(一)、(二)、(三)项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解决的,不得提出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建议:
(一)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二)通过市场机制或者依法设立的中介组织能够解决的;
(三)通过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能够解决的;
(四)通过事后监督或者事后补救方式能够解决的。
第七条 设定行政审批项目,应当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为依据,并通过国家经贸委规章对行政审批对象、条件、程序、期限及监督方式等加以具体明确。
第八条 国家经贸委拟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由具有相关职能的司局按照本办法第五、六、七条的规定研究提出,具体内容应当包括行政审批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和相关规章草案等。对无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作为依据,但确需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具有相关职能的司局应当在提出设定行政审批项目必要性的同时,提出立法建议和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文件)草案。
第九条 拟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提出后,国家经贸委法制机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并会同办公厅以及监察、企业监督、人事等机构对该行政审批是否符合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进行审核、评估。
第十条 拟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经审核通过后,应当报国家经贸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由该行政审批项目设定的提出、审核司局分别进行说明,由委主任办公会议作出是否设定该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无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作为依据的,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立法建议和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文件)草案经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返 回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一条 国家经贸委应当将行政审批的项目名称、依据及其条件、程序、期限、费用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行政审批办公场所公示,并将公示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和国家经贸委网站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十二条 依法提出行政审批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行政审批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申请人可以依法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审批申请。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人可以通过邮寄、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审批申请,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应该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审批申请的除外。
第十四条 国家经贸委行政审批承办司局(以下简称承办司局)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国家经贸委规章、文件规定以外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承办司局接到行政审批申请,应当向申请人出具相关凭证,进行形式审查,并自接到行政审批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
第十六条 对行政审批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承办司局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该行政审批范围的,承办司局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请人理由;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国家经贸委职责范围的,承办司局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请人有权受理申请的机构;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承办司局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补正。申请人未按期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四)申请事项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承办司局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以适当方式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十七条 申请事项属于国家经贸委职责和行政审批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承办司局应当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承办司局在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期限内未出具受理通知书的,视为受理。
返 回
第四章 审查和批准
第十八条 行政审批申请受理后,承办司局应当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对申请材料进行实质审查;需要实地核查后才能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承办司局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九条 依法应当先经省级经贸委审查后报国家经贸委的行政审批申请,省级经贸委应当在该行政审批程序规定的期限内审查同意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报送国家经贸委。承办司局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二十条 涉及国家经贸委两个以上司局的行政审批,应当确定一个司局牵头,并由其负责征求有关司局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采取联合办公、集中办理的方式。
涉及国务院其他部门职能的,承办司局应当主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对行政审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时,应当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行政审批利害关系人对行政审批申请持有异议的,承办司局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对双方提出的理由和依据进行审核。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司局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根据申请人提出的听证申请组织听证:
(一)未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并且涉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等事项;
(二)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要行政审批,承办司局应当采取召开评审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征求有关专家意见。
第二十四条 承办司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质审查,并以国家经贸委或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的名义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3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主管委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5日,但承办司局应当将延长审查时限及理由告知申请人。
依法进行听证、招标、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承办司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进行听证、招标、鉴定和专家评审的决定,对该申请作出是否批准决定的时间可以适当顺延。
行政审批申请需要经国务院审查、核准或者征求委外有关部门意见才能作出决定的,其时限按照本条第一、二款规定的原则,在具体行政审批项目程序中加以规定。
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审批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对依法不予批准的行政审批申请,承办司局在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等适当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国家经贸委建立行政审批案卷登记制度。承办司局对其所负责的行政审批应当有完备的案卷材料,并建立案卷登记档案,妥善保管。
案卷登记档案应当包括:申请材料,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审查、核查材料,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决定以及案卷号、承办人、承办时间等。
凡不涉及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案卷登记材料,申请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查阅。
第二十七条 国家经贸委建立行政审批结果公开制度。承办司局应当自作出行政审批申请批准决定之日起10日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和国家经贸委网站上公布该行政审批结果,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返 回
第五章 监督和责任
第二十八条 行政审批的监督包括对被批准人从事行政审批事项的活动的监督和对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国家经贸委企业监督机构和承办司局通过对被批准人提交的有关监督报告或者其他有关材料的核查实施监督。必要时,也可以依法对被批准人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检验和实地检查。被批准人对所从事行政审批事项活动应当依法加强自律。
第三十条 驻国家经贸委监察机构负责对承办司局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建立行政审批层级与环节监督制约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国家经贸委行政审批行为实施行政监察,依法受理对行政审批中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并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国家经贸委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行政审批实施中的执法监督职责,承办因行政审批引起的行政复议的受理、审查和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第三十二条 国家经贸委建立行政审批评价制度。行政审批实施情况每两年评价一次,对不需要继续保留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九、十条规定的程序予以取消;对程序不规范、条件不明确、效率不高的,应当及时改进、完善。
第三十三条 国家经贸委负有审批或者监督职责的司局及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国家经贸委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
第三十四条 国家经贸委负有审批或者监督职责的司局及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包括:责令赔礼道歉、行政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停职检查、责令引咎辞职等。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返 回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关于行政审批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市水利局公章使用管理办法
市水利局公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公章的使用范围
第一条 由局名义签发的文件、文书,包括各类通知、通报、报告、决定、计划、纪要、函件、报表等,代表局对外工作联系的介绍信,需证明的各类材料,与市水利局的各类合同、项目协议、授权书、承诺书以及其它需要的签章等。
第二条 局属单位及局内设各室的公章及业务专用章使用由各单位及科室负责人明确使用范围及要求。
第二章 公章的使用要求
第三条 凡在局红头文件、账目款项、重要数字、以单位名义发信息与市水利局的各类合同、项目协议、授权书、承诺书等重要材料上加盖公章的,必须由局长同意签字后,方可盖章。
第四条 凡涉及到财务、人事、工资等内容的各类型报表、报告、申请、便函、介绍信等,必须由局长同意签字后,方可盖章。
第五条 凡涉及个人事项需加盖公章的材料,如贷款、担保、落户口等,一律由局长同意签字后,方可盖章。
第六条 一般报送材料、便函、需加盖公章的,由审核材料的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签字后,方可盖章。
第七条 单位介绍信盖章时均应由分管领导批准或办公 室主任批准;单位介绍信由办公室统一编页,存根由专人保管存档。
第八条 公章禁止带出本单位外使用。如因特殊需要,必须经局长同意,后方可带出。公章带出期间,借用人只可将公章用于申请事由,并对公章的使用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第九条 对一些行文不规范(字迹潦草、有明显涂、改痕迹、表达不清、落款单位不明)的文档,拒绝加盖印章。
第十条 单位印章一律不得在空白纸页上使用。严禁在空白的纸张、表格、信函、证件等上面加盖局行政章或业务专用章。严禁填盖空白合同、协议、证明及介绍信,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局长签字同意后,方可用章。
第十一条 凡启用公章,经办人都要先出示领导签字,确保无误后方可盖章。
第十二条 特殊情况急需使用公章的,由公章使用人注明事由,并向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可先行用章,但公章使用人应在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第十三条 负责管理公章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管理,按照管理程序办事,应当认真核对有关内容,使用人所填写的内容和拟使用公章的文稿材料不符的,不予用章。否则,出现事故,责任由公章管理人员自己承担。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公章必须停用:单位名称变动;公章使用损坏;公章遗失或被盗,声明作废。第十五条 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公章由局办公室统一封存或送相关部门销毁,不得私自处理。
第三章 公章的保管
第十六条 市水利局所有公章由专人负责保管,未经领导批准不得私自转交他人代管。
第十七条 保管人需负责对印章保管的安全,公章存放在指定安全的地方,严禁擅自携带外出。
第十八条 保管人因事离岗时,须由部门主管指定人员暂时代管,以免贻误工作。
第十九条 保管人需负责对印章的保养,使用中达到干净、字迹清晰、色调鲜艳;公章如有缺损,应及时办理销毁、重新篆刻手续。
第二十条 公章遗失应及时上报,对外登报作废。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水利局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海南省气象行政审批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海南省气象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琼气审发〔2009〕5号 2009年11月23日印发)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气象行政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监督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07〕37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法制办公室、省监察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琼编办〔2008〕99号)和《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气象行政审批,是指县级或以上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气象行政审批事项,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审批的社会管理事项。
第三条 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全省气象行政审批,其他内设机构不再承担气象行政审批的管理工作。
市县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审批工作的领导负责本级气象行政审批管理工作,气象行政审批的具体事务由办公室承担;从事行政审批的人员不准参与技术服务和经营活动,从事技术服务和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准参与行政审批工作。
第四条 气象行政许可事项如下:
(一)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和防雷检测资质认定;
(二)施放气球单位资质认定;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资格认定;
(四)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五)施放气球活动审批;
(六)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使用气象资料审查;
(七)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一般气象站、区域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审批;
(八)区域气象观测站迁建审批;
(九)相应审批权限内的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核;
(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之间转让作业设备审批;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实施的其他气象行政许可事项。
市县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四)、(五)、(六)项审批事项。第五条 非行政许可气象行政审批事项如下:
(一)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备案审批;
(二)防雷产品使用登记备案审批;
(三)对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开展临时气象观测备案审批;
(四)刊播、转播、转载气象预报审批;
(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审批;
(六)各类气象资质年检;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气象主管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第六条 气象行政审批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廉洁”的行为准则,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
第七条 气象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模式。
第八条 省气象行政审批办公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一归口管理气象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
(二)统一组织安排资质资格及其他气象行政审批的现场勘察、检测、检验、鉴定、专家评审、听证、考核等工作;
(三)制定并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审批各项制度、办法、审批流程;
(四)统一调配并监督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完成行政审批事务性工作;
(五)组织协调有关执法或管理部门对管理相对人遵守行政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负责对行政审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和是否批准;
(七)负责报告行政审批工作情况,总结行政审批工作经验;
(八)负责行政审批有关政策法规、办件的咨询;
(九)保障“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审批权力向首席代表集中;行政审批办公室向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的落实;
(十)完成本部门与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九条 首席代表经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授权,代表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审批职权,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本部门授权委托的事项,在权限内全权办理有关审批、审签和发证等工作;
(二)当场办结本单位进入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的行政审批即办项目;
(三)现场办理本单位进入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的承诺办理项目,并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四)对不能决定、需报上一级的行政审批事项,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上级决定;
(五)省人民政府对本单位进入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办理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时,代表本单位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的新要求;
(六)组织、协调、规范、监督本单位行政审批的实施和联合审批的协调工作,代表本单位签署联合审批事项的会签意见;
(七)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八)按时向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报送行政审批工作情况,就本单位违反政务服务政策法律规定的行为,向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提出行政处分等建议;
(九)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办公室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领导和管理,协助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对本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定、季度和年终考核;
(十)负责处理气象行政审批争议事项。
第十条 建立气象行政审批专家库,建立健全防雷、气球、人工影响天气等各类资质资格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资质资格的单位依法进行评审。评审的具体办法按照《海南省防雷工程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办法的规定执行。
行政审批的现场勘查、检测、评审、上报等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行政审批时效内。
第十一条 气象行政审批应当建立科学、有序、简便的行政审批流程。基本流程为:申请人向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气象局窗口提出申请-→气象局行政审批办公室窗口人员承办受理-→气象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办人员审核-→气象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作出审批决定-→发放行政审批文件或审批许可证件。
需要评审、检测的,凭评审结果、检测结果做出审批决定;需要报送国务院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相关证件应当在报送备案、收到国务院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证件打印件后发放。
第十二条 气象行政审批事项一般实行承诺办理制。
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受理申请人的申报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正式受理该事项,办理期限从受理的次日开始计算。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对申请事项不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规定或不需要进行审批的,应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在通知书上说明具体理由。
认定申请人申报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而影响审批的,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正的全部材料,并向申请人出具《材料补正告知书》,待申请人补齐申报材料后,再决定是否受理。
行政审批机构受理行政审批申报事项后,应当按该事项的审批工作流程和相关审批程序,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审批事项。
第十三条 气象行政审批实行限期办理制度。行政审批有法定办结期限的,依法定期限作出行政审批决定;没有法定期限的,应当自受理行政审批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审批决定。不能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的经气象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由行政审批机构作出书面说明,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申请人。
行政审批机构应当不断创新审批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第十四条 气象行政审批建立社会投诉举报制度。气象行政审批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行政审批机构配合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做好气象行政审批行为和监督管理投诉、举报的应对处置工作,认真组织调查、落实、说明或查处工作,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省气象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投诉举报电话:0898-65203074、65203125。
第十五条 气象行政审批实行备案制度。各单位在行政审批申请办结后3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审批的相关材料报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备案。备案的具体办法按照《海南省气象行政审批备案办法》的规定执行。
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市县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行政审批件的审查,对行政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违法实施的行政审批,应当及时责令有关气象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直接予以纠正,直至撤销违法做出的行政审批文件或证件,并通报全省。影响严重的,报纪委监察机构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气象行政审批工作的考核制度。将气象行政审批列入目标考核,对各单位的行政审批及备案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每月通报一次,确保气象行政审批工作的质量。
第十七条 气象行政审批所需经费列入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经费预算。行政审批机构提供行政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实行行政审批和对审批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收任何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审批收费,严格按照国家财政、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收取,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非税收入的银行代收管理。
第十八条 气象行政审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气象行政审批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和《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流程责任制,明确审批责任,对违反行政审批规定的审批责任人员及主管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