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6: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篇: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江都仙城中学强玉荣225200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3.2多样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课题要多样化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可以是同一个课题设计出不同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也可以是多全体学生分层分类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3.3主次性原则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要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是参与者,在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3.4简易性原则

在能达到探究实验目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实验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计的实验方案要便于操作,易与采集实验数据和处理数据。

3.5安全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一般难度较大,学生经验不足,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3.6科学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的科学性非常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物理理论知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必相一致。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也正是增设探究性实验的宗旨。

3.7趣味性原则

实验内容除课本外,也应该选用有关日常生活、环境、能源、生产等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探究来解决与人类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长他样对新知识的探求欲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欲。

3.8创造性性原则

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应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验性,要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原则,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的去认识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9功能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教学功能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也不在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上,而是看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是否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教师的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等,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3.10多重性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多重性原则: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等

4.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反思是探究性实验的几个重要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质疑、辨析、实验、思索,并在探究中深入理解,综合应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实验室制取氯气为例进行分析,实施过程如下:

4.1创设问题情境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与英、法军在比利时伊普尔对峙。黎明时分,英、法军前线战场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大群大群的士兵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刺激得喘不过气来,法军阵地一片恐怖气氛,几分种之内,长达几千米的阵地被一片恐怖所笼罩。协约国全线溃退,德军乘胜前进,向前推进了几千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首次毒气战。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什么毒气吗?它能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怎样来制取呢?这样,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供探索的问题情景。

4.2提出猜想与假设

制氯气的过程可能是: Cl-→Cl2Cl=Cl2要使Cl-变成Cl,必须使其失去电子,欲使其失电子必须加入得电子能力比Cl强的微粒,学生经过查找收集资料可知Mn7+、Mn4+有这个能力。KMnO4、MnO2中可能有Mn7+和Mn4+离子,但必须加入H+离子与O原子结合,游离出Mn7+和Mn4+,综合以上可知:只要有H+、Cl-、KMnO4或MnO2三种微粒却可得到氯气。也就是盐酸与MnO2反应能得到氯气。

4.3设计实验方案

要实现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必须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还要考虑如何除去Cl2气中混有的杂质? Cl2的收集和有毒Cl2的尾气处理问题为主要任务,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展开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取的反应装置和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

4.4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分几个小组从试管、烧杯、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塞、导管和浓盐酸、稀盐酸、NaCl固体、MnO2固体、KMnO4固体、NaOH溶液,探究完成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的过程。

4.5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上述两种制取Cl2实验,结果都有Cl2生成。

即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或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4.6交流反思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总结实验步骤如下: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缓缓加热制气、收集氯气、尾气处理、拆卸仪器,整理实验台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为什么?

③实验中,收集氯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④制氯气时为何要用吸收装置?吸收原理是什么?

老师请同学们进行评价。至此,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基本完成,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未知到结论的跨越,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发现和掌握了“新” 的知识,这就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

5.思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课堂实验探究性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二是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个全局,特别是要有个好的开头,为学生搭建一个尽快进入角色的探究性平台,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探究的实验问题要从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去选择,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四是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寻找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正所谓:不好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而优秀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第二篇: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法示例

作者 彭剑锋 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教师 邮编 72420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应用开发为研究范畴的基础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法可使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初步探索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中化学教材中选配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视教学班级类别学生层次差异不同,不应完全将其简单视为一般性验证实验,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于引导,大胆推理、合理想象、精心设计、善于观察,根据实验现象,依照科学逻辑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信心、体验成就感。

示例

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在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可做两个对比实验:首先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裹于脱脂棉花中,用滴管滴上几滴水,几秒钟后便立即燃烧。分析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须与氧气充分接触。由现象推理可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氧气。第二个实验是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臵于试管底部,再滴入少量的水,观察到反应剧烈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臵于管口发现立即复燃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较烫,由此证明前面的推理是正确的。随后往试管中再加少许水并充分振荡,待反应静止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由此说明,该反应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其反应过程一般可表示为: Na2O2 +2 H2O == 4 NaOH + O2↑Na2O2 +2 H2O == 4 Na+ + 4 OH-+ O2↑

根据Na2O2所含O22-离子结构可知,氧元素氧化数为-1,Na2O2与水必发生歧化,分为两个反应步骤,分别表示如下:

Na2O2 + H2O == 2 NaOH + H2O2

H2O2不稳定,在有杂质(此处为NaOH)催化下缓慢分解产生出更具氧化性的活性氧原子,多数原子氧相互结合为氧分子。H2O2 == 2 H2O + O2↑

分析氧化还原过程:O22--2e-→O2↑(氧化反应)O22-+ 2e-→2O2-(还原反应)

待分析完该歧化反应过程后,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原本试管内红色溶液已褪至无色!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溶液组成和性质及酚酞的结构谈起。资料查证:酚酞结构其变色原理

酚酞分子式:C20H14O4,结构为右图所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内酯基,我们知道酚羟基具有一定的弱酸性和还原性,而酯基在较强的碱性溶液中能够水解。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0<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8.2<pH<12.0时为红色的醌式结构,这种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式;当遇到较浓的碱液即pH>12时,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从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可知,酚酞只能在稀溶液中检验碱而不能检验酸。下图是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及变色情况,由此可知,酚酞结构从强碱到强酸环境,越来越质子化,但是只有在强酸环境与碱性环境显现出颜色。

强酸 酸性~近中性 碱性 强碱

橘红色 无色 粉红~紫红 无色

这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下中心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形成整个分子的大离域π键。由此可知,存在大共轭体系的分子其溶液容易表现出颜色。这是由于大共轭体系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从而显现出颜色。

推理与验证:依据前述对酚酞变色原理的认识,酚酞褪色与此时试管内溶液具有浓热的强碱性、强氧化性有直接关系,导致内酯式二元酚羟基结构很容易被破坏。而并不是碱被酚酞中和、水解而耗完所致,若此时再往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仍不变红,即可说明。

为证明上述推测的合理性,特设计个对比实验,在较稀Na2O2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前先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充分振荡使H2O2迅速完全分解,待悬浊液沉降静止后再往上层清夜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变红的溶液许久并无褪色。

可见,在具有氧化性的碱液中,使酚酞褪色的原因是,当碱液较浓时(pH> 12)其强碱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当为稀碱液时,其强氧化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

示例

二、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褪色原理的研究 在证明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有人试图滴入酚酞用红色氢氧化钠褪色来指示该反应的发生进程。殊不知氯气更易和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使氢氧化钠溶液因缺乏指示剂而褪色。该结论可以通过以下实验的到证实:

把氯气使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至无色的溶液分装两支试管,往其中一支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观察溶液并未见变红,说明原溶液中没有了酚酞;再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溶液立即变红。说明了氯气并没有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通过另一个实验说明我们的推理的科学性:往用酒精水溶液配制的酚酞试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或H2O2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溶液先变成乳白色浑浊稍后变成褐色澄清溶液,之后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并未发现溶液变红。

其实氯气能与碱反应可解释为氯气先和水作用产生两种酸,在碱性条件下两可逆反应平衡均向右移动,发生酸碱中和的结果。

Cl2+H2O ⇌ H++Cl-+HClO, HClO ⇌ H++ClO-, H++OH-= H2O 若滴入还原性的酸性酚酞指示液,只能首先被氯水中次氯酸氧化而破坏。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性实验研究,使学生从探究性实验中悟出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严密性,分析推理的逻辑性、试验过程设计的合理性。为学生培育科学思维奠定启蒙基础。

第三篇: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09-7-20 阅读:1289

“探究”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本人就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年级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谈几点实践中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反复通过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但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薄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应当看到,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回归儿童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没理由神化探究活动,也没有必要去纠缠一堂课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也没有意义去追求学生在程序上、形式上重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关键是活动的质量。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对比,得出结论;对离子的鉴别和鉴定实验,应让学生在实验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阴、阳离子如何设计方案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并不是一种程序化设计,而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

现针对本人在高中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实施的具体方法。

1.演示实验。

化学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结合了实验的内容,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做看似“硝酸的性质”的教学时间加长了,实际从总课时上并没有造成课时紧张的矛盾。另外,像“钠的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等,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即使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醛的性质”、“溶液的导电实验”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即实验转化法。以上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在新环境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索问题,避免因教师先讲或预习教材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要让学生人人有自己的猜想、观点、看法,并努力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以学生身份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或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之后,再开始具体的实验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就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采集及处理办法清清楚楚地讲一遍,然后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许多学生只是应付完了事。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可以直接在教学“物质的量浓度”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而也解决了配制的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酸碱中和滴定”、“盐类的水解”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如:“反应热的测定”、“原电池原理”,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试纸的使用”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要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沉淀的转化”、肥皂的制备”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应当说几乎每一个实验本身都蕴含着探究的成分,比如“PbI2固体的溶解平衡”、“钠的氧化物”的教学。于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而且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电解

设计思想:电解原理是电化学部分的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后阶段原电池部分的关键。学生在必修中已获得原电池的初步认识: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而且学生也具有熔融盐可以导电的知识。但在选修中要得出更为普遍的规律,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原理、形式及应用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而从特殊到一般,学生需要一个认识过程。鉴于学生对电化学部分认识的仍存在局限,此实验的设计可由老师提供,探究重点放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对物质微粒的行为研究上,对问题的推理和论证上。

教学过程:略

四、实施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化学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渭南市杜桥中学

郭志丰

摘要: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的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要求教育教学要从重系统性、严密性转向重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通过实验中的探究使学生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并从中体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与其说是中国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如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提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陕西在新高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六年转瞬即逝,在过去的六年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本人有幸成为摸石头中的一员。新课程将“探究”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本人就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年级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谈几点实践中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设计探究实验

通过比较,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有以下几点转变:由“照方抓药”式的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发展;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发展;由传统实验方法向现代仪器方向发展;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方向的发展。并出现了PH计、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而陕西的许多学校达不到新课程对实验仪器的要,很多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化学教师们,集思广益,创造条件,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中,挖掘出质量较高的探究点,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本人认为这也将成为陕西渭南鲁科版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要注重质量和过程,不能只走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填鸭式传授而忽视了对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反复通过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但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薄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应当看到,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质量和过程,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回归儿童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没理由神化探究活动,也没有必要去纠缠一堂课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也没有意义去追求学生在程序上、形式上重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关键是活动的质量。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对比,得出结论;对离子的鉴别和鉴定实验,应让学生在实验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阴、阳离子如何设计方案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并不是一种程序化设计,而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电解饱和食盐水:

设计思想:氯碱工业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但考虑到氯气的毒性和反应中的危险性,课堂上主要采用讲解的方式,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课本描述过于抽象,学生不能亲自观察电解的过程,只能从电解原理来进行推导。电解原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掌握起来相当吃力。

设计要求:了解氯化钠溶液电解时,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要求明显地检查出阴阳电极上产生的不同产物。

反应原理:在饱和食盐水中,存在着以下两种电离: NaCl = Na+

+ Cl-H2O== H++OH-

接通电源时,Na+和H+向阴极移动,OH- 和Cl-向阳极移动,但由于氢离子比钠离子容易得电子,氯离子比氢氧根离子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电极上的反应为:

阳极

2Cl--2e-=Cl2↑

阴极

2H++2e-=H2↑

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Na+和OH-形成氢氧化钠。总的反应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 H2↑+ Cl2↑ 仪器材料:

250ml烧杯一个、粗玻管二根、干燥管一支、小试管一支、胶塞二个、塑料板一块、铁电极和碳电极各一支、导线、酒精灯、干电池组。

淀粉碘化钾试纸、红磷、饱和食盐水、酚酞试液

操作步骤:

1、电极的制作:用内径为0.1-1.5cm的玻璃管切成4-5cm的两根,分别配上胶塞。

(1)阴电极的制作:在阴极胶塞上插上一细玻璃管,作导出氢气用,再插入一根导线,并把导线焊接在4-5cm的粗铁丝或处理过的铁钉上(也可用石墨电极代用),作阴极用。

(2)阳电极的制作:在阳极的胶塞上插入一个干燥管,做收集氯气用,再插入一根导线,并把导线焊接在石墨的铜帽上(用一般干电池的石墨电极亦可)作阳电极用。

2、阴极气室的安装:在一块塑料板(硬纸板也可代用)的中心,打两个相距2-3cm的小孔(其大小以塞入胶塞的2/3为宜),塞上胶塞,再从塑料板的下面,分别套上先准备好的两根粗玻璃管,然后把塑料板放在250cm烧杯上,最后在烧杯内加饱和食盐水(其体积应淹至两电极玻璃管内的气室1-2cm为宜),即分别构成阴阳两个独立的气室。

3、将阴阳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在4-6伏直流电的正、负极上,打开开关进行电解。一分钟后,阳极上的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明显变蓝,如果电解时间稍长一点,也可用加热的玻璃棒沾取少许红磷插入干燥管内,马上燃烧产生白烟,证明阳极放出的是氯气。在阴极收集的气体,用爆鸣方法检查有爆鸣声,或改用特细的尖嘴管导出可点燃,证明阴极放出的气体是氢气。

4、切断电源,停止电解:

用滴管吸取酚酞试液,分别从阴极的玻管和阳极的干燥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阴极的粗玻管内马上变红,证明电解后在阴极有碱性物质生成。

实验讨论:

1、阴阳电极的距离要恰当。

如果距离太远,电解速度慢,演示时间长。实验证明,两电极间的距离以2-3cm为宜。

2、阴阳两个电极插入溶液的深度要适宜。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实验证明,电极的尖端稍高出作气室用的粗玻璃管,但不能缩进玻璃内,而作气室的粗玻璃管插入和饱和食盐水的深度以管塞下沿离液面高度约1-2cm为宜。即两电极实际插入溶液的深度约2-3cm为宜。

3、电压的高低与收集氢气的时间要紧密配合。电压过高,电解速度太快,两极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不能完全收集在气室内,有大量的氢气翻越气室而进入溶液,促使阴极的OH-移向阳极,影响实验结果。相反,如果电压太低,电解时间长,现象不够明显,不合演示要求。实验证明,电压在4.5-6V为宜。其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电压(V)收集氢气的时间(分)效果 成功率 6 1 爆鸣声音小 10次成功8次 6 1.5 爆鸣声音大 10次成功10次 4.5 1.5 爆鸣声音小 10次成功7次 4.5 2 爆鸣声音大 10次成功10次 3 3 爆鸣声音小 10次成功1次

4、在阴阳两极分别用石墨和粗铁丝,磨尖的比不磨尖的效果好。

5、阴极产生的氢气如用尖嘴管导出点燃,尖嘴管的内径要特别细小,火焰才能稳定燃烧。

总之,要做好此实验的关键是:两极的距离要近,插入溶液的深度要适当,电压不能过低。

三、实施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化学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内容提要: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普通高中学校化学实验教学重大变革。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实际,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力求将二者有机结合、整合。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将信息技术引入化学实验教学中去,达到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培养思维、增强观感之目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实验教学

特点

应用

整合

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变革。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激荡、涌动。信息技术悄然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化学教学,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益处大大彰显。

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课程改课过程中,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化学教材在新课改后发生较大变化。从以前的单一文字发展为声像、可视光盘、PPT课件、网络课程等电子教材。

化学教学模式由以前的“教师—黑板—学生”逐步演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多样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基础性、经常性和随堂性

通常意义上,化学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是基础科学,具有基础性;化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接触的学科,具有经常性。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演示实验操作,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经常性和随堂性。

2、时代性和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实验操作有了新的要求与规范,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时代来 临。这也说明,化学教学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操作规程与要求。实验教学本身就是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表现,高中学生已经从以前知识的单纯记忆(逻辑思维)发展到记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3、科学性、复杂性和危险性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科学性毋庸质疑。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化学学科,还涉及其他学科,如: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等。有些实验药品有剧毒,或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易造成环境污染,具有高危险的实验,很难在课堂保证其过程的安全性。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又具有危险性。

4、操作性、不可逆性和直观性

化学实验教学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演示型教学。需要师生间互动、模拟、发散。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不可逆性,不可能因为学生学习需要随时停止实验进程。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直观教学,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5、真实性、知识性和发展性

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俗话说:“眼见为实”。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人类追求的东西本身就是“真、善、美”,实践出真知。化学实验教学还具有知识性,掌握相应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发展、丰富、完善自己。化学实验教学还具有发展性。化学实验发展自身,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堂上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需要创造和谐、适宜的学习环境。

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就具有趣味性。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认识不同的化学物质,它们既可以是冷冰冰的金属,也可以是化学实验操作中五颜六色的“固态、气态、液态”物质。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的 2 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了PPT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教学是在实验背景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环境的营造,突破了以往化学实验室的封闭环境,可以走进信息技术的“海洋”和“广阔天空“。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极大的保障。同时,极大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刺激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热烈。化学实验教学是总容易师生互动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师生间可以更加平等、和谐的互动。与以往课堂教学互动不宜掌握时间比较,信息技术条件下,实验操作的“时间”灵活性更易确定,从而使得师生互动的空间更大。

师生互动不应该是形式上的,应该有更深刻的实质互动—教与学的互动。教师教、学生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动手能力

以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都是一种教师语言描述实验器材、所需物质材料、实验条件等,并描述出实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机械性质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学生只是通过教师抽象的语言描述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打破这种“枯燥的”模式,进入“色彩”模式。

通过“色彩”模式,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并能够反作用存在,学生“照猫画虎”,在有条件、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强动手能力。知识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绝不能因为信息技术而忽略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遏制实验危险,保障师生安全

有些化学实验操作具有危险性或者操作起来具有相当难度。那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氧化汞加热分解、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实验,以往亲身操作,失败率很高,演示效果不佳直接导致学生对实验结果打上大大的疑问,甚至对正确结果产生怀疑。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的话,能够达到仿真的效果,3 使学生能易于观察到实验结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且有利于避免危险发生。

(五)提高实验观感,准确掌握真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证明视觉在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最大。信息技术条件下,图声并茂,色彩逼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准确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内容。

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实验教学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弱化教师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新媒体、新形式直观感受化学实验之时,随意性增大,不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如:部分教师滥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亲身操作化学实验,使得学生只会“观看”不会“动手”。等等。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同样要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二者有机结合、整合的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有机整合,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者整合的过程要明确“主”与“次”。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角度看,实验教学是“主”,通过信息技术这个“次”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只是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充当媒介作用、桥梁作用。信息技术知识一种教学工具、载体,不可能也不能代替教师“教”或者学生“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起到教学促进作用。准确定位三者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必将大跨度整合。信息技术将极大的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总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认知工具的不断丰富,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有一个位置。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而化学科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结合、整合,有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 4 展。

参考文献:

1、《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第05期 邓友银 《高中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浅析》

2、《心理学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铮、姚本先 2001年4月出版

3、《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2004年8月印

下载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样例5)

    《高中化学典型的“探究实验”设计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化学课程改革总......

    初三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

    第 1 页 共 12 页 初三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 阆中市双龙镇中心学校邓小勇 主 要 目 录 一、 课题提出的原因分析………………………………………………………1 二、 课题......

    《光的反射》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光的反射》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 要]《光的反射》是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日常教学中,该节内容的呈现往往以演示实验为突破口,学生先观察实......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首要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可见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课题组成员冯焱 摘要:中学化学新教材中实验教学时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内容呈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新教材中的实验教......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着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实验学校 王 林 中学一级化学教师 参评组别:化学组 邮编:550500 电话:*** 邮箱:1216396483@qq.com 摘要:实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