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

时间:2019-05-12 23: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

第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向巡

2010年秋期,重庆进入高中新课改。市教委基教处6月初下发了《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向社会征集意见。7月市教委将召开全市高中新课改工作会,向全市公布已确定的“高中新课改课程设置”和“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2010年10月16日,重庆市教科院和重庆市教科所及我县教育系统的领导专家到我们学校进行了新课改的实地调查和评估提出了很多我们需要彻底更改的批评性建议,我就从我所任教的化学学科出发谈一下新课改下化学学科有效教学实践和反思。

一、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高中化学教育观念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现在重庆重点中学中学校教育中一味偏重文化知识的学习,骨子里认为年年都应该有清华北大,不然就与重庆市重点中学不符合,就是高考失败。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出现了天天赶作业,不重视学生自己的总结,记忆,思考的现象。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质量观。在我以前的高中教学中化学课要求学生务必做好所有笔记务必完成资料上所有作业,要求自己所有的知识点不管难易全部讲解,可能短时间内效果还可以,其实长时间下来学科效果并不好。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行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成功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今年我所教的高2012级四个班,有一个阳光班,一个平行班,两个复习班,(一周正课有20节)班级情况不同,同一个班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授课内容和难度就有所区别,阳光班学生基础好,讲的内容要快些,拓展的要多一些。而平行班就要基于他们的情况,要把复习内容重新定位,一节课内容不能太多,拓展度也要适当,作业也舍弃一些综合性太强的题目。讲过了的不再讲,讲了不懂的也不讲,太容易的不再讲,自己都不懂的更不能瞎讲。人才观是

制约教育行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高中教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狭义的意识,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的人才观。

3.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课改实施中,教师要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尽快实现思想上的几个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的转变,从偏重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本人比较反对节节课无选择性的通通都用课件上课,而忽略板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高中新课改高一教材开始就讲实验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课件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二、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注重化学课堂的艺术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化学课的教学要增强趣味性。考虑到高中化学课,在开始第一节课上,可以设计了几个魔术实验:“火山爆发”“海底山脉”“吹气点火”“滴水生火”“红色喷泉”“空瓶生烟”。化学老师就是化学课堂催化剂和调味剂,课堂是我们的舞台,办公室是我们的后台,化学老师一定要当好正催化剂。在高三教学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时间很长,精神不是很好,特别是在上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的时候学生精神状态尤其不好,我经常以一些新奇小趣闻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比如在2012级就经常上下午第一节,有一天我在上22班的时候就是事先准备了一小塑料口袋地沟油(其实是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把回锅肉的余油过滤出来的)让同学们挨着观察并用鼻子闻闻,让他们猜测是什么物质,班上立即就热闹起来,等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上“地沟油”同学一看就更加兴奋了,我趁热打铁说到:“古有地道战,今有地沟油,天苍苍,野茫茫,油死你娃没商量”。同学一听哈哈大笑,那还有刚才萎靡不振的样子。

以下是我教化学的经典语录:你问我爱你有多深,请问你化学考了有几分无机化学是九阳真经,有机化学是九阴真经视屏怎么没声音啊?我来给你们全程铜梁普通话母语配音。如果你家有丁达尔效应,你别高兴,这说明你家相当脏!H3po4为什么人家叫它弱酸?小气巴拉的,H+每次放一点,每次放一点。6 SO2的漂白性不稳定,别的是天长地久,它只是暂时拥有。皇帝吃丹药会中毒。但坏事总有好的一面,皇帝虽然没活下来,但化学却发展起来了。

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一对化学实验的反思,我们不应该忽视化学实验,现在有些老师愿意讲化学实验题就是不做演示实验给学生观察或者就干脆完全用flash动画演示,二我们需要对作业布置进行反思新课改下化学作业分为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三、要求化学教师重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善写反思笔记

学好化学的关键是实验,学好化学的核心是分析让学生把知识网络化、类比化,提高记忆效率如我在化学教学中就总结了化学趣味记忆发如顺口溜发:顺

口溜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在比如在电解质中很多同学总是记不住酸碱盐的溶解规律,就可以编成顺口溜的形式:

钾钠铵盐硝酸盐说道溶解都不难

氢氧化物钠钾钡其他溶解都不会

氯化物难溶银亚汞

硫酸盐难溶钡和铅

碳酸硅酸和磷酸其盐只溶钾钠铵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就能与时具进,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学习新教育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能够突显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自然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深刻领会教学理论并能指导实践,生成智慧,能够在课堂上科学而灵活的应对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并巧妙地解决。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思路、新教法。

1.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实施探究性、开放性教学时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

1.1教师角色转换问题

课堂教学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施教学中赶抓进度,整堂课几乎由教师主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畅所欲言,独立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惯性”严重,怕高考“吃亏”,在教学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大多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可课后做题心就发怵”,更为严重者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2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缺乏主动性问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难以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效不佳,使教学陷于无用功较多,费时,却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探索的意识。

1.3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备不足问题

实验设施,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学生无从取得探究材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性,能付诸实践,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探究陷于被动状态。

2.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法。

2.1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推进中很多教师均有顾虑高考“指挥棒”不变,教学能否改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也要随之改革。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还死守旧教学方法,不能接受课改新理念,在新旧交替,新课程下的高考,必定不是过去的翻版,我们将处于被动局面。例如:率先进入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在07年进行了新课改下的首次高考,这四个课改省的化学试题在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依然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均没有变化,更新的是情景知识载体,注重双基在新情境中的灵活应用。试题关注STS主题;试题注重联系现实、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学会创新,而不是只记住结果;试题的研究性、探究性、开放性增强。为此,我们应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创造性实施课程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即真正理解才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设置学习的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新课改以改变学生学习“惯性”为突破口,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出假设和方案,到验证假说并得出结论。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如: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怎么判断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问题情境设计如下:1.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3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

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再继续通入

NH3后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什么?4.写出上述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在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3实验教学上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实验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实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思维。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由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结果可以不一致。这首先对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施要求较高。

例如:提供给学生以下实验课题:1.收集钠与水反应的气体,并点燃;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实验室制取Fe(OH)2;4.用NaOH和CO2制备纯净的Na2CO3固体;5.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学生在实行实验活动探究中因缺乏研究所选课题必备的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简单而没有创意,有的甚至不可付诸实践。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就要求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相对应的资料供学生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好了,一般只有对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要求不高时,此方案才可以实施,但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因实验设备不允许而很难实践,给实验探究实施带来极大困难,这就靠实验室尽快配置较新仪器设备,再则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仪器的改造,科学地对仪器进行可操作性组合,以满足实验要求。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新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或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开拓进取,形成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思路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化学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教学方法,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弥补不足,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94-01

1.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W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先别急着疯狂地做题,因为只有当基础夯实以后,做题才会事半功倍。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你不能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你所做过的题型,并且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此只有夯实了基础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那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如何去夯实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花时间去学”。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此时开始了!我们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与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时所没有的快感,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迎刃而解,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记忆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题目,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你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鄙视的工作。

3.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所以要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仔细阅读每一节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习惯,做标注和预习笔记,在课前就搞清哪些知识是自己就能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或拿不准的。课上主动思考,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主动配合老师的教授。另一方面,重视课后的主动复习巩固,再结合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把书读厚”。养成从高一一开始就记“错题笔记”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难题,多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抓住课前预习的问题集中解决,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这是知识巩固、消化、提高的关键。通过这些环节的深入透彻的落实,明确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规律,使所学的知识成网、成串,形成知识体系是指日可待的。

4.同步随堂巩固习题,精选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区别于课后作业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存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帮助学生们变理论知识为实际解题能力,能够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一般课堂练习是有针对性的,老师讲完某个理论或某个解题思路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刚刚所讲的知识。随堂习题的出题原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节课中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随堂练习应该紧扣书本或教学提纲,在考验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检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拓展能力。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和强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和题型联想。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免学生出现“应付”的现象,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高中生面对种类繁多的课程,如果一旦松懈了对化学课后习题的练习就很可能出现遗忘现象,这样也会影响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的的达成。

第四篇: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不仅提供了许多“思考与交流”和“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还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和“科学史话”等阅读内容。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普通高中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的化学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下面谈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目标上,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二、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至于各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都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所有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时,才提高到期望的要求。所以,在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时,有些内容是必教必考的,而有些可只教不考或者选教选考,有些则选教不考。根据教学需要而增补的内容一般可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处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教材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编为第一章,以此作为连接初中、高中化学的“纽带”,突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其中第1节在内容上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初中学习过的基本操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流与思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对过滤除杂操作进行深化。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螺旋上升。又如第二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许多教师受思维定势影响,习惯于“深挖洞”,一步到位,总觉得少讲了影响教学质量,因而补充许多内容,甚至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等高难度知识,这样就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悖于教材改革的初衷,结果人为造成学生一升入高中就产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其实新教材科学地安排氧化还原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到高三课程结束时,才能达到到位的要求。事实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是分别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有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并没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所以教材中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用得氧、失氧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矛盾,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第五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我有话要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2.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各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简介

化学

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应有所体现。

4.课程模块选择建议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

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化学

1、化学2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作如下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下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2011102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选修模块的教学研究与实施 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盛恩江 新一轮的高中教育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保持分级分类和......

    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 杨晓丽1高兴邦2 (1.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2.江苏省泰州市教研室 225300) 摘要在江苏教育“五严”新政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课程中规......

    《高中化学新课程》读书报告

    《高中化学新课程》读书报告 顺德一中廖伟梁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进行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培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

    总结--高中化学新课程5篇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录入时间:2010/5/24 15:09:00 编辑:byy0829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谈教学设计之我见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成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策......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5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高一化学 夏燕玲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举办的“化学学科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