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 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谈谈重读《实践论》的体会,论述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意义。
3.怎样在实践中吧改进工作作风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
3.毛泽东:《实践论》
4.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5.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四讲 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四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系统思维的关系?
2.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
3.为什么必须提高系统思维能力?
延伸阅读: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2.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3.江泽民:《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三讲 答题纸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思考题答题纸 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单位:姓名:
1.2.3.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命运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实事求是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3.在建设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延伸阅读: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社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这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
五、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
六、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方法。
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八、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
九、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十、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
1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本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普遍性与根本性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如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等经典内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经典内容,是培养“谋全局”意识的良师益友,有益于唤起思想的潜能,激发思想的力量。
其次,这本书既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要求,又符合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精”又要“管用”的特点,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该书在结构逻辑上以“讲座”的形式编排内容,前后“两讲”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间“八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的统一,这些内容都注重理论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书中有的内容还具体体现了适应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比如,在讲到世界的物
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时候,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且具体阐述了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即“眼睛向下”“有的放矢”“亲自出马”“解剖麻雀”“全面调查”和“由表及里”;在讲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并系统阐释了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性质、理论定位、具体内容、主要成果,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关系;在最后一讲关于坚定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对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此外,与其他著作或教材不同,这本书还专门针对党员干部阐述了一些颇具现实性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讲到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的时候,专门解释了作为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的战略思维,并具体阐释了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部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挑战与机遇、目标与手段等关系;在讲到群众路线的时候,强调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并具体阐释了其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在讲到价值观的时候,强调党员干部不仅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而且也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最后,这本书的理论内容与阐释方式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比如,开篇就提出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前提和指导;明确指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这样,党员干部在阅读该书时,既能学习逻辑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又能汲取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政治智慧,还能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者维护大众利益、为大众立言的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