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6: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

第一篇: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

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而我们的大多数同学则认为化学实验只是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实验室的分组实验。但我们只注重这些实验还不够,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课外时间还很充足,而能力的培养需要靠大量的实践训练,所以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一、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走进实验室,动手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如:学习了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酸和碱”后,课堂上探究了酸溶液和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后,学生对用到酸碱指示剂很感兴趣,提出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石蕊或酚酞测溶液酸碱性的问题。化学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安排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活动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后实施探究实验。学生是这样做的:在实验室把常用的溶液,如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熟石灰溶液......分别灌在瓶子里,在瓶子里插上鲜艳的牵牛花和月季花(注意:每天把瓶子里的溶液换成澄清的),观察鲜花颜色的变化。学生通过亲自做课外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善于从实验中总结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的思维,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进行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比如用肥皂水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清除水垢的方法、清凉饮料的制作等均可在家中完成,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就地取材完成实验设计及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生活中身边物质的认识,建立起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概念

三、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如:参观化工厂、分析当地饮用水的成分及环保措施、测定当地土壤的酸碱性、农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等。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实践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社会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化学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课外小实验64例

初中化学课外小实验64例

目录

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张涛)1

2.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张涛)3

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李辉)9

4.第四章燃烧燃料………………………………(骆晓娟)11

5.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张涛)16

6.第六章物质的溶解………………………………(骆晓娟)20

7.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张涛)23

8.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李辉)29

9.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张涛)311

第三篇: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常常需要设计一些新的化学教学实验.对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实际上亦属实验设计的范畴———对原有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设计化学教学实验是一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研能力.评价化学教学实验,也是一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研能力.在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中,评价化学教学实验与设计化学教学实验同样重要,可以这样说,不懂得评价,就难以做到精益求精,也就难以设计出优秀的化学教学实验.因此,如何设计和评价化学教学实验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若干实例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与各同行共同研讨.设计和评价化学教学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共同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从应用场合和教学目的来看,化学教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实验三大类,各类实验都有各自的特点.演示实验大多是密切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而进行的化学实验,具有实验装置简洁明快、实验操作严格规范、实验现象鲜明易察、实验过程耗时较少等特点.安排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配合课堂讲授内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帮助阐明科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同时向学生示范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则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难度小、容易成功的特点.安排学生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动手能力.课外活动实验的特点是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新颖,趣味性强.安排这类实验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类实验中,前二类具有更多的共性.在设计化学教学实验时应考虑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例如,设计前二类实验时,不应过分地为突出趣味性而附加一些不必要的、能产生声光色效果的装置,以避免实验时声光色效果喧宾夺主而影响教学效果.2.科学性原则

化学教学实验的科学性是指整个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说明)符合物理学和化学原理,能够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简言之,就是合理性.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学实验,应该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忽视科学性是化学教学实验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高中化学课本《化学》第二册(必修)关于溴与乙烯加成的演示实验,把溴水的褪色完全归因于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其科学性就不够严谨.事实上,即使不存在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应,溴水也会褪色,因为乙烯与溴水可发生下面的反应:

这是一个可用于制备邻溴乙醇的反应,不能认为是一个可忽略的副反应.若将实验中的试剂溴水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其科学性就严谨得多.下面再以《化学教学》1997年第9期第10页“乙烯与溴反应的拓宽实验”为例作一分析.不难看出,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源于文献记载的实验事实:溴蒸气对乙烯的加成必须借助于极性物质.„在容器上分别涂以石蜡、十六碳醇、硬脂酸,则反应速度随涂料的极性变大而相应地变大.„在涂以石蜡中的速度只有在普通玻璃容器中的速度的1/17[见高振衡《物理有机化学》下册,高教出版社,251(1983)]:„反应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时,极性物质如极性的容器壁,极性的溶剂如氯化氢、水等使反应速度加快[见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89(1997)];乙烯与溴在干燥的四氯化碳中几乎不作用,若加一点水后,反应就顺利发生,说明烯烃加卤作用需要极性条件[见沈阳药学院《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6(1978)].作者想通过此实验说明器壁物质的极性大小和溶液中极性物质对烯烃加溴速度的影响,深化、拓宽学生对烯烃加溴反应的认识.因此,实验中设置了无涂层(2)、有石蜡涂层(3)、有硬脂酸涂层(4)、无涂层(5)等4支试管(各序号为原文所注),(2)、(3)、(4)号试管各装2毫升溴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5)号试管装溴水和四氯化碳.按设计意图,(5)号试管由于有极性物质水和试管壁极性物质的共同影响,反应最快;(2)、(3)、(4)号试管的溶液不含极性物质(水),它们的反应速度取决于试管壁物质极性的大小,而试管壁物质极性大小的次序是硬脂酸(4)>玻璃(2)>石蜡(3),因此这三支试管对应的反应速度具有(4)>(2)>(3)的次序.这个实验在设计上有多处缺陷:其一,上述4支试管装的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3)号和(4)号试管的涂层没有意义.因为石蜡和硬脂酸均易溶于四氯化碳,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一注入试管中,石蜡涂层和硬脂酸涂层便迅速溶解,液面以下的管壁均无涂层存在.然而,实验却使学生相信:(3)号和(4)号试管是有涂层的.可以预料,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2)号和(3)号试管内溴溶液的褪色速度肯定没有差别.其二,作为对比试验,原文(5)号试管中“装有2毫升溴水的四氯化碳溶液”是何意令人费解,按一般的理解,应该是指装有2毫升溴水和2毫升四氯化碳,若是这样,(5)号试管内的液体便是一个二相体系,与(2)、(3)、(4)号试管的均相体系显著不同,因此,对比试验的意义不大.其三,在乙烯的发生装置与(2)号试管之间没有设置阻隔乙醇(气)和水(气)的装置,这将导致大量的乙醇(气)和水(气)进入(2)号试管并冷凝下来,(2)号试管中的溴溶液因此而含有大量的极性物质水和乙醇,试管中溴溶液的无水条件亦因此而失去意义.其四,从催化剂表面所能达到的温度、乙醇蒸气与催化剂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和接触时间较短、实验操作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实验中的乙烯发生装置不可能产生足够的乙烯供对比试验用,大量的乙醇气化后将直接进入(2)号试管.总而言之,该实验的科学性有失严谨,不能圆满地实现作者的设计意图.3.安全性原则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化学教学实验中,如果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不仅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人身伤害,而且还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还会永远给学生留下“化学实验很危险”的潜意识.因此,设计化学教学实验时,对实验的安全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做到万无一失.从近年发表在各种化学教学刊物上的实验设计看,实验设计者对化学因素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都非常注意,但对物理因素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却常有忽视.后种情况主要反映在对实验装置中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的气压大于外压时所存在的“爆炸”隐患认识不足.例如,《化学教学》杂志1997年第1期第11页“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封闭装置”一文的实验、1998年第7期第5页“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化方向”一文中将氧化铜与氢气封闭在安瓿瓶内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化学教育》杂志1987年第4期第23页“一种可控制污染的演示实验装置”一文的实验,都存在内压过高时会发生爆炸的潜在危险.物理性事故隐患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是因为设计者不了解普通玻璃容器的抗压特性.实验用的玻璃容器,外形大多呈凸曲面形,这种几何形状使玻璃容器尽管玻壁很薄,却能抵抗强大的外压,但是,对来自容器内部的压力,玻壁的抗压能力却很弱,可谓“不堪一击.”因此,设计实验中的封闭装置时,为了消除因内部高压所产生的潜在危险,一般是通过设置液封装置或使用弹性材料(如气球)来封闭,使容器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力不至于相差太大.如果反应必须在高压下进行,那么就要使用高压釜或耐压的玻璃封管.有关这样的实验,已超出了中学化学和大学基础化学课程的范围,本文不赘.4.简易性原则

这个原则中的“简”是指实验装置要简洁、实验操作要简便、实验原理要简明.“简”原则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尤为重要.一般说来,符合“简”原则的实验将有利于突出重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原则中的“易”是指实验仪器、药品和其它材料要常见易得,实验装置要易装易拆,实验要容易成功.显然,符合简易性原则的实验将更易于推广应用,因此也更有价值.《化学教学》杂志1996年第3期第12页“可控式喷泉实验装置”一文的演示实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的成功实验.而1996年第1期第10页“二个实验的改进”一文中“加一次氨水可演示喷泉10-15次”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相比之下,就显得太复杂.但是,若作为课外活动实验,后者则更好,其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将更有帮助.《化学教学》杂志1997年第10期第9页“把水加入H2SO4使水沸腾的实验”也是一个很好地体现这个原则同时又能很好地体现安全性原则的实验,这个实验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危险”的实验中以“想多近都可以”的距离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5.创新性和优越性原则

化学教学实验设计属于应用研究,像其它科学研究工作一样,贵在创新.创新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创新实验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一个优秀的实验设计,一定具有较高程度的创新性,但是,一个创新程度较高的实验则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实验,还要看它是否比已发表的同类实验更加优越.为此,在设计一个实验之前,必须掌握尽可能全面的关于同类实验和相关实验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经反复试验、比较、优化,获得肯定的效果后,再付诸应用和交流.不要片面地为了“创新”而设计,只“新”不优的实验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更不要在未查阅过同类实验的有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设计,这样常会重复别人已做过的工作,设计出与别人相同的实验,与别人相同的设计成果一旦公开发表,就有掠美、抄袭或剽窃之嫌

第四篇: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近期对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管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我校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检查组成员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化学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制度齐全,均上墙公示。具体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仪器室管理人员职责》、《化学品使用登记制度》、《化学实验应急处理办法》、《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办法》等。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学校为了加强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由李某老师和蔡某老师具体负责,科研处主管,检查组督促。

四、检查情况

1、化学药品按要求管理。

2、易燃品、易爆品有专门的柜子存放并加锁。

3、危险化学品有专柜,柜上有两把锁,管理员和主管领导各持一钥匙,需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取用药品,危险化学品有清单。

4、有药品使用登记记录,取出时间及归还时间、取出数量、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剩余药品处理方式等均有详细记录。

5、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有记录。

6、仪器室有急救箱,急救箱里有常用急救药品,包括止血类药品、注射器等,考虑到离医院较近,因此急救箱中没有更多的药品准备.四、存在问题

1、过期药品还在保存,不敢私自处理,有些标签己模糊不清。

2、实验室、化学仪器室没有两把锁。

3、有些化学药品需计划采购。

五、改进

1、学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过期药品,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予以处理。

2、需计划采购的化学药品由总务处和化学教师共同采购。

为了配合我市的这次化学危险药品大检查工作,我校将仔细排查,精心安排,努力改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014年9月29日

第五篇:化学实验与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3)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

①②③反思与应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

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

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5.小李与小王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1)进行猜想:

①小李猜想:活动性X大于Y。②小王同学猜想:活动性Y大于X。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_______。实验

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小李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_________。

7.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是:。

9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实验内容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③。的猜想正确。

②。的猜想正确。

预计现象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预计结论的猜想正确。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10.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填“是”或“否”)。1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

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

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和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实验如下:

(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2)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下载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与课外实验(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引课:老师这里有一瓶刚刚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学生:在气体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学生进行该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酸、碱、盐”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

    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平和一中叶文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设计了随堂实验56个,安排了29个活动与探究,同时列出......

    课外自主性实验(全站仪)

    课外自主性实验 全站 仪 的 测 量 与 放 样 实验成员:姓 名 学 号 孙中凯 3072109431 付忠辉 3072109430 谭思文 3072109417 孙开韦 3072109205 指导老师: 李建 曹茂柏 淮......

    《化学实验与生活》小论文

    《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小论文 ----浅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 姓名:傅敏豪 学号:13122350 前言:生活中到处都涉及化学,了解化学不仅帮我们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

    化学与生活 小实验(小编整理)

    1“琥珀”标本的制作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化学实验反思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反思 一. 复习过程要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类型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命题中更加重视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实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