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振动实验-实验报告说明
《振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明细
一、实验报告:
1、简谐振动幅值与频率的测量
2、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定(李萨如图)
3、正弦扫频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4、悬臂梁固有频率及振型测定/ 二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型测量(二选一)
5、主动隔振实验
6、被动隔振实验
7、单式吸振器吸振实验/ 复式吸振器吸振实验(二选一)
8、油阻尼减振实验
9、拍振实验
10、衰减振动测量
书写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
每份实验报告都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设备型号、原理、步骤、结果及分析、体会(可选)
2、手写;实验结果可以打印
3、采用统一的格式
二、振动总结报告
介绍振动的发展历史,应用及前沿问题。可以是读文献写写感想或者对文献综合分析一下,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
再或者实验心得,收获,对本门课的建议。
A4纸,2页1000字左右。
三、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 总结报告+考虑平时出勤及动手操作等构成最终的成绩!
航建学院 力学实验中心 振动实验室(2046)
第二篇:《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的波形,加深驻波的认识。
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的线密ρ、弦长 L 和弦的张力Τ的关系,并进行测量。
二、实验仪器
弦线,电子天平,滑轮及支架,砝码,电振音叉,米尺
三、实验 原理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认为波动是从 A点发出的,沿弦线朝B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B端反射沿弦线朝A端传播,称为反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相互干涉,移动劈尖B到适合位置.弦线上的波就形成驻波。这时,弦线上的波被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驻波形成如图(2)所示。
设图中的两列波是沿 X 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的简谐波。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它们的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由图可见,两个波腹间的距离都是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
下面用简谐波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设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 “O”,且在 X=0 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图(2)
分别为:
Y 1 =Acos2(ft-x/ )Y 2 =Acos[2(ft+x/λ)+ ] 式中 A 为简谐波的振幅,f 为频率,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 1
+Y 2 =2Acos[2(x/ )+/2]Acos2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 cos[2(x/ )+/2] |,与时间无关 t,只与质点的位置 x 有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x/ )+/2] |=0 2(x/ )+/2=(2k+1) / 2
(k=0.2.3.…)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k /2
② 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 k + 1 -x k =(k+1)/2-k / 2=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
|cos[2(x/ )+/2] |
=1 2(x/ )+/2 =k
(k=0.1.2.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2k-1)/4
④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
L=n / 2
(n=1.2.3.…)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2L / n
⑤ 式中 n 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V=2Lf/n
⑥ 另一方面,根据波动理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V=(T/ρ)1/2
⑦ 式中 T 为弦线中的张力,ρ 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再由⑥⑦式可得
f =(T/ρ)
1/2(n/2L)
得
T=ρ /(n/2Lf)2
即
ρ=T(n/2Lf)2
(n=1.2.3.…)
⑧ 由⑧式可知,当给定 T、ρ、L,频率 f 只有满足以上公式关系,且积储相应能量时才能在弦线上有驻波形成。
四、实验内容
1、测定弦线的线密度:用米尺测量弦线长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弦线质量,记录数据 2、测定 11 个砝码的质量,记录数据 3、组装仪器
4、调节电振音叉频率,弦线长度和砝码数量得到多段驻波,用米尺测量驻波长度,记录频率,砝码质量,波数,波长。(靠近振动端的第一个驻波不完整,要从第二个驻波开始测量波长)
五、数据 记录 及处理
1、弦线密度测定 弦线总长:2.00m
总质量:0.383g
σ=0.383/2.00=0.1915
g/m 2、砝码质量测定:
兰州 g=9.793m/s2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质量/g 10.015 10.016 9.988 10.020 10.009 10.000 10.013 10.006 10.018 10.018 4.997
波数 波长 L/cm 张力 T/N 频率 f/Hz 砝码 m/g 9 17.30 0.049 45.04 4.997 8 17.38 0.049 48.17 4.997 7 16.13 0.049 49.26 4.997 6 20.31 0.098 43.70 10.015 5 23.16 0.098 16.51 10.015 4 30.60 0.196 53.21 20.031 3 41.44 0.343 54.81 35.022 2 69.50 0.980 50.00 100.093 T/N 0.049 0.049 0.049 0.098 0.098 0.196 0.343 0.980 v/m/s 0.506 0.506 0.506 0.715 0.715 1.012 1.338 2.262
lgT/N-1.309-1.309-1.309-1.009-1.009-0.708-0.465-0.009 lgv/m/s-0.296-0.296-0.296-0.146-0.146 0.005 0.126 0.354
六、实验分析
本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经验公式,但还存在误差,分析有以下原因 :
1、未等挂在弦线上的砝码稳定就开始测量。
2、未等形成的驻波稳定就开始记录数据。
3、用米尺测量时读数不够精确。
七、实验问题 1、.如果要确定 v 与σ的关系,实验应如何安排?
答:应准备材质不同的弦线,在频率 f 和张力 T 一定的情况下,出现不同数量的驻波,测量对应波长 L,V=2Lf,作出σ—V 图像。σ作为 V 的幂函数令σ=AV,两边取对数得 lgσ=lgA+BlgV 作 lgσ—lgV 图像求 A,B.若 B=V,A=T 则公式推导正确。
2、弦振动时,使 N(波数)为偶数,将音叉转 90°后,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
答:旋转音叉 90°波数变为 N/2。原因是音叉带动的弦线由原来的左右摆动变成了前后摆动,形成的都是横波,原来左右振动一个周期形成两个波,旋转 90°之后前后振动一个周期只形成了一个波,此时,电振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变,但是弦线的振动频率变为了原来的一半,所以波数减半。
第三篇:2014本科计量经济学实验考核说明和实验报告参考模版
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说明
由于实验课没有专门的笔试,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就是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就是自己动手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三个环节,要求实话实说,不能造假。综合实验结果,实验过程需要反映在最后提交的建模综合实验报告中,要求实验报告体现出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计量经济学建模的详细思维过程,以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各个步骤为报告的主要框架,详细说明模型的选择过程、数据处理过程。对于指定模型的数据要求更新到最新。本次实验课成绩依据提交的最终实验报告并结合答辩环节综合评分。
实验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对相应变量(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及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进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这里对模型的引入必须注明出处,一般作如下要求:如果是采用教材中的某个理论模型,详细注明模型、数据所在章节、页码;如果采用的是期刊论文(应提供完整的期刊信息、整篇论文)、硕博论文、或者一些研究论文,需要同时提供所引用模型、数据部分的完整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和实验报告一起上交)。实验过程主要是在统计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求得参数的估计值,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修正,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实验结果的经济学解释在实验报告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计量经济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如果实验结果与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不符,就要分析原因或者重新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实验报告,要适当给予加分。采用多种计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同一个计量检验项目的(比如异方差等)检验和修正,完成情况较好者,可以适当予以加分。先提交最终实验报告电子版Word文档(文档的格式要求见实验报告要求,不提供实验报告模版)才能参加答辩,答辩完成后在老师规定时间(一般在答辩结束后一周之内)提交纸质版实验报告。(务必注意:电子版实验报告请按规定时间发送到电子邮箱,超过规定时间按没有提交处理)本次实验总成绩30分依据所完成的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所体现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报告格式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先进行定性分类,分为一、二、三档,赋予不同的起评分,分档时从数据质量主要看真实性、可回溯性、数据量及对数据的各种处理信息等为主的评价指标。一档起评分为28分;二档起评分为24分;三档起评分为20分;各档成绩可分别上下浮动2分。
答辩要求能说清楚模型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并讲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引入模型的差异,以及自己在建模过程中的难点和一些新思路、新想法。答辩问题也会涉及到报告中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方法,或者与模型中一些具体细节问题。答辩环节表现优秀者,可以向上调高一档给分,表现较差者,也会向下调低一档给分。
(注:整个过程必须是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实行一票否决,该学习环节成绩给予零分。)1
实验报告要求
B5纸:
页面设置:上2;下1.5;内2;外1.8。对称页边距。页眉1,页脚1.2。页码居中。字号:计量模型名称黑体小三号字加粗;内容宋体五号字,二级标题加粗;
行间距:18;计量模型名称与内容空一行;文档网格:只指定行网格,行每页40,跨度15.6磅
表格:内容五号字,行间距18。
如果有插图:图示黑体小五号字加粗
另注:提交的电子版word文档名称按如下格式标注:
11数理统计张三11018020020(全国或某地区)×××××(模型)
实验报告正文结构和内容请按照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的框架组织,封面和底页按照学校规定要求打印。
第四篇:实验报告撰写说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报告撰写要点说明
实验地点:金融实训室
实验项目一是希望大家掌握:作为银行柜员,如何领取凭证,凭证出库,办理个人储蓄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等业务。所以实验目的及要求这项,大家结合我刚上传的《智盛教学系统拷贝》来写。
我们实验主要进行了这样一些操作:凭证领用,凭证出库,给客户开通一卡通账户和普通账户。在客户的一卡通账户下,我们开设了一卡通活期,一卡通整存整取,一卡通定活两便等账户;在客户的普通账户下,开设了普通活期、普通整存整取,普通定期等账户。并为这些账户办理了存取款业务。所以实验内容与步骤这项,大家结合自己办理的内容和步骤来写。因为你们可能是办理的不同的账户。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每个人的数据都不同,在这一项,要反映你们自己开设的尾箱号,领用了哪些凭证,号码是从多少到多少。开通的普通客户的姓名,客户号,为客户开设的账户账号,以及存取款的金额等。
分析与讨论:这点结合你们自己上机的分析或者讨论来写。
上传的《智盛教学系统拷贝》供大家参考!
第五篇:交换机实验 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启动DHCP服务
④.(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三层路由连接图
图2.DHCP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192.168.1.1。主机IP地址192.168.1.23;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192.168.2.1。主机IP地址192.168.2.27;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实验三:DHCP配置和验证:
主机A、B、C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2,端口18和端口10上。其中主机A、B的IP地址自动获取,主机C的IP地址则手动配置。
主机A通过DHCP获取的IP地址(192.168.1.211)
主机B通过DHCO获取到的IP地址(192.168.1.210)
测试主机A与主机C的互通性(可连通)
测试主机B与主机A、C之间的互通性(可连通)
当主机C配置为主机B获取到的IP地址是会产生IP地址冲突的错误提示:
配置的主机C的IP地址与主机B的IP地址相冲突
主机B网线重新连接后获取到的新的IP地址
交换机重新启动后A、B主机自动获取到的IP地址信息:
主机A自动获取的IP地址
主机B自动获取的IP地址
DHCP可分配IP地址池内IP数目小于申请的主机数目时实验验证情况:(可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1.210 — 192.168.1.212),此时连接主机A、B、C、D。
主机D自动获取IP地址的结果
实验与结果分析
环路问题:
分为第二层环路和第三层环路,所有环路的形成都是由于目的路径不明确导致混乱而造成的。例如第二层,一个广播信息经过两个交换机的时候会不断恶性循环的产生广播造成环路,而第三层环路则是原路由意外不能工作,造成路由通告错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传统的二层预防技术主要有STP(Spanning tree)来预防,STP在不断的修改和更新中,产生了诸如STP/RSTP/MSTP等多个版本,大家可根据各自的组网规划来选择应用,但是STP的配置复杂度,以及协议本身的开销通常都是网络管理人员比较头痛的事情。
解决因环路(自环或外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网络的自检错性、容错性和健壮性。环路检测的过称为:对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周期性的发送回路检测(Loopback-detection)数据包;交换机查看端口收到包的CPUMAC字段,如果其中存的是本交换机的MAC,则本交换机的某些端口形成环路,否则将其丢弃,出现环路后,交换机会关闭端口号较大的端口以消除环路。图1中反映了在交换机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后每隔30秒检测到的信息以及对端口的关闭等操作信息。
三层路由意义和工作过程: 实现不同VLAN间主机的通信,通过配置VLAN能够有效地控制广播域的大小。在同一VLAN内的主机间的通信不需要经过交换机的路由处理可直接到达目的主机,当不同VLAN间通讯时,数据包先转发至路由器,由路由器查询其路由转发表选择正确的端口间数据包转发到目的VLAN的交换机,再由目的VLAN内交换机将数据包转发至目的主机。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即为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如果没有设置相关属性则不同VLAN间不能通讯。
因此在图3的验证实验中,通过路由器的转发功能实现了分别位于VLAN10和VLAN20中主机A、B之间的通信,在未配置IP Routing之前VLAN10和VLAN20分属不同网段(A、B也属于不同网段),因此不能实现通信,配置之后路由器(三层交换设备)可通过内部路由转发表实现数据的转发和通信。
DHCP工作过程与实验分析:
即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是使内部网络管理员能够集中管理(从中心结点监控)和自动分配IP 网络地址的通信协议。当某台计算机移到网络中的其它位置时,能自动收到新的IP 地址。DHCP 服务器从地址池中为客户端选择并分配IP 地址及其他相关参数当作为DHCP服务器的设备收到客户端发来的DHCP 请求时,将从地址池中挑选一个空闲的IP 地址。
DHCP工作过程:
当 DHCP客户端第一次登录网络的时候,也就是客户发现本机上没有任何 IP 数据设定,它会向网络发出一个 DHCP DISCOVER封包(广播包)。因为客户端还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网络,所以封包的来源地址会为 0.0.0.0,而目的地址则为 255.255.255.255,然后再附上 DHCP discover 的信息,向网络进行广播。如果都没有得到DHCP服务器的响应,客户端则会显示错误信息,宣告 DHCP discover 的失败。之后,基于使用者的选择,系统会继续在 5 分钟之后再重复一次 DHCP discover 的过程。
当 DHCP服务器监听到客户端发出的 DHCP discover 广播后,它会从那些还没有租出的地址范围内,选择最前面的空置 IP,连同其它 TCP/IP 设定,响应给客户端一个 DHCP OFFER封包。由于客户端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 IP 地址,所以在其 DHCP discover封包内会带有其 MAC 地址信息,并且有一个 XID 编号来辨别该封包,DHCP服务器响应的 DHCP offer 封包则会根据这些资料传递给要求租约的客户。根据服务器端的设定,DHCP offer封包会包含一个租约期限的信息。
如果客户端收到网络上多台 DHCP 服务器的响应,只会挑选其中一个 DHCP offer 而已(通常是最先抵达的那个),并且会向网络发送一个DHCP request广播封包,告诉所有 DHCP 服务器它将指定接受哪一台服务器提供的 IP 地址。同时,客户端还会向网络发送一个 ARP封包,查询网络上面有没有其它机器使用该 IP 地址;如果发现该 IP 已经被占用,客户端则会送出一个 DHCPDECLINE 封包给 DHCP服务器,拒绝接受其 DHCP offer,并重新发送 DHCP discover 信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 DHCP客户端都会无条件接受 DHCP服务器的 offer,尤其这些主机安装有其它 TCP/IP 相关的客户软件。客户端也可以用 DHCP request 向服务器提出 DHCP 选择,而这些选择会以不同的号码填写在 DHCP Option Field 里面。
当 DHCP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 DHCP request 之后,会向客户端发出一个DHCPACK 响应,以确认 IP 租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一次DHCP的工作过程完成。
图4—6反映了主机A、B通过自动获取IP地址方式由三层交换机动态分配IP后,各自得到的IP地址,由于A、B、C连接与同一台交换设备上,由没有VLAN划分等因素,所以它们之间不论是自动获取IP地址还是手动配置IP地址(不冲突的前提下)都能相互连通。当为主机C配置成已得到自动分配IP地址的主机B的IP地址时,自然会出现IP地址冲突的出错信息提示。当B网线重新链接时,相当于重新加入的客户端,交换机会从地址池中顺序选择下一个未分配的IP地址给新的请求用户。因此主机B会获得新新的IP地址,并且其值是主机C的IP地址的下一个邻接IP地址(在未超出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条件下)。图7 —10中反映了上述描述的结果。
图11中显示了一种造成IP地址动态分配失败的情形:可分配的IP地址数仅有3个,而由4台主机请求分配IP地址,当可分配地址全部分配给主机A、B、C后,主机D的请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未得到给定范围内的合理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