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06:5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

第一研究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新的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教师传授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所代替,教师也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因此,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急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但目前,我们的地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制、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学与教”的工具平台,研究并开发新一代网络资源。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步骤;

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原则;

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措施。

四、课题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群众调查法等

五、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及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拟定实验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根据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收集实验中的相关资料,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

总结实验过程中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阶段的实验提供参考。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制定本研究组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实验措施。组织本研究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做好试验计划,制定本研究组研究计划、实验措施和途径。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8年6月1、2006年6月——2006年8月 :参加学校组织计算机培训的相关活动,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掌握网络教学知识。

2、2006年9月——2007年8月

1、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实验班进行实验。

2、总结前一阶段实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

3、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准备相关资料,提交阶段性实验总结,接受学校课题组的中期评估。

参加学校课题组组织的相关指导、培训活动,深入开展研究。

3、2007年9月——2008年9月

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接受检查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向课题组提交本研究组研究实验报告一份。

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

制作CAI网络课件。

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典型实验案例、课例。

八、课题管理:

成员:

组长:佘卫军

成员:甘振威 彭晓波 万卫国 周更新 彭厚保 谢建五 陈亦飞 确定课题实验班级:

学校八年级和九年级教学班

人员具体工作: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一、选题

1、问题的提出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六年的识字量为2500个,连节假日算上,平均每天的识字量仅1.14个。翻开12册的小学语文课本,2500个常用这散落在30多万字的课文中,学习生字犹如沙里淘金。

然而,“识字难”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拦路虎。“识字难”必定制约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发展和大量知识汲取。识字难,识字晚,导致中国儿童阅读难、阅读晚。“阅读晚”是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阅读习惯和兴趣、思维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原因。人们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统计,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中以上的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是天才而阅读,而是早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神童”和巨匠。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3-8岁是儿童形象记忆的最佳年龄,也是学汉字最佳时期。8岁以后,形象记忆的发展就变得非常缓慢,记忆同样的内容需要多花6-7年的时间,错过这一时期,给儿童造成的损失有时是终生无法弥补的。专家提出,3-8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六岁入学,这一最佳时机稍纵即逝。几十年来,尽管不少人为探索识字法耗尽了心血,但主流教学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的识字理论,没有崭新的教学思路,识字难仍然难于上青天。

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创造出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识字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国内外、省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就是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识字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有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斯霞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辽宁省黑山学校、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法、注音识字教学法、部件析形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解形识字法、韵语识字法、“主体—开放——潜能”认字实验、字理识字教学法等60余种。

纵观古今中外汉字教育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化艺术与信息化。

(一)科学化。基本要求是识字教学要以现代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为理论基础和认知方案。

(二)艺术化。艺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审美化。识字教学的艺术性基于汉字的象形性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本身都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审美情趣,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教学高效化的目的。

(三)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汉字学和脑科学的理论,充分揭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应用起来简便高效,形象直观。并且可以建设站点,制成网页,实现远程教学与资源共享。

3、选题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汉语依然有着自身的特点,承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划或平行或纵横交错,在二维平面上多向展开;笔划种类多,组合样式丰富;汉字构造复杂,数量繁多;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代代传承,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之一。这一番道理讲起来容易明白,但是,如何使我们现有的教师能够尽快地了解每一个汉字的造字方法、演变历程,并通过恰当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式演示给学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奥妙,将其中的有关知识系统整合,提炼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把它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尽快地达到识记常用汉字的目的。这是一个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正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所在。

二、内容:(本课题的主要思路及重要观点)1、主要思路:

视角: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地的角度,探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法: 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统计法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途径: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为研究基地,从对小学生识字的内容、质量和方式的调查研究入手,组织教师系统研究汉字的构成和演变过程,并把这些内容精选、整理成相关课件,把这些知识贯穿于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快地识记汉字。目的:

1、教师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汉字中所包含的巨大意蕴,可培养学生对汉字厚实的感情,培养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爱好识字。

3、运用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识字教学,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丰富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生字。

4、探索6——8岁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汉字的的方法,为学生尽可能的早识字,早阅读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重要观点:

儿童入学时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识字。如何降低这道门槛的难度,把儿童安全地引渡到里面,使其不仅能毫发不伤而且能更有活力和勇气去攀登更高更险也更丰富的知识高峰变成了我们的第一个重要任务。

识字难,那是因为识字过程中容易流于枯燥乏味。教师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以识字来教识字。教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些试图用一个“多”字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儿童而言,过多的反复无非就是一种惩罚。惩罚对初入学的儿童而言是极为危险的手段,在一开始学习就让师生之间处于敌对状态,这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伤害了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出入学的儿童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之大是难以估量的,而又不宜被人发现。

因此,对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去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把这份感情显之于行,露之于表,影响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寻美探幽,增强对汉字喜爱并以此作为一种需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感情是构成人活动的动机之一,全身心热爱和追求目标为之含辛茹苦在所不惜;硬着头皮干一件十分讨厌的事情必然乏味,影响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识字,改变以往的识字教学学习苦,过程长,以往快,巩固率低的特点,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所在。

“六书”是我国特有的造字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六书”帮助学生识字。

“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里主要指前四种。学习汉字,明白汉字当初是怎样造出来的,造字时的用意是什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掌握汉字。结合造字法去掌握众多的汉字可以提纲挈领,以简化繁,触类旁通,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象形字”就是画物象形,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教师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形象的演示,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如教“火、口、水、山、田”等字时可以用此办法。

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或纯粹的指事符号。所以不象象形字那样有明确的表意,更大意义上需要猜想。所以更需调动学生的联想。如“旦”字,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天亮了。“休”字,一个人累了,于是就靠在树旁休息。同时,对某些指事意明确的,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猜想,如“呆”字,可问:“小朋友学习了'旦'和'休'字后对'呆'字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有些小朋友便说:“一个人张大了嘴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是在发呆啊。”多精彩的解释,多丰富的联想!先哲根据某种意义和结构造出了汉字。从汉字本身结构去学习理解汉字,学生不再觉得汉字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主体,里面有各不相同的故事。例如,“人”字,撇捺互撑,站立为人。它告诉人们做人的两条原理:一,站起来,站起来是做人的第一步。所以可教育学生做人应不畏困难,百折不挠,永不倒下。二,讲仁爱,仁和人同音,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的基本方法有:

(一)形象展示法。主要是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人马牛羊豕敢象彘鱼渔燕,干支部的虐申等。主要是沟通物象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把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每一个汉字的基本意义。

(二)字理讲析法。主要是指事字和会意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如木部的本末未朱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又如罗逸剧豫,莫(暮)葬莽等。能够把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面,使识字教学生活化和艺术化。

(三)系统归纳法。主要是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1、形符系统。将许多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形符所构成字系联在一起,可以找出本部类汉字的内在联系,能够正确使用和加深理解。如手部的斗争援受取妥报执及付丞拯史事吏使尹,又如禾部的秉兼积秩年岁,雨部的雷霆电,贝部的败贼等。

2、声符系统。许多字声符相同,形符表示意义或类别的构成子系统,可以帮助记忆,增强迁移能力。如木部的裹踝裸棵颗稞窠课等。识字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追求的目标,是要做到讲解一语道破,终生不忘。

三、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奥妙,将其中的有关知识系统整合,提炼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并结合学生所用语文教材,整合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正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所在。研究笔的难点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汉字所蕴含的字理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和感慨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尽快地达到识记常用汉字的目的。

四、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在对我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对全国相关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确立的。本研究力图探究学生识字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激发学生的识字的兴趣和动机,探索指导学生快速、高效识字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从中探寻出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丰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理论。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

1、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的方法,为学生尽可能的早识字,早阅读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学生识字的内容、数量、质量、方法进行严密的统计分析,把握低年段儿童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识字过程。

3、从师资队伍培养的角度出发,引导教师掌握一定的汉文字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较为先进实用的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尤其是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结合的教学原则,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指导学生识字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

五、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本课题负责人及大部分参与者来自语文教学第一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充分了解语文教学的现状,对比研读并亲自执教过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充分吸收不同教材中地识字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本课题负责人认真研读了建国以来各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识字教学的要求,认真研究及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的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广泛研读了有关识字教学的理论文章,这是开展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我校老师在石家庄市自主学习培训班上所做的《漫游语文王国》一课,受到与会教师和领导的好评。

主要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版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 刘志诚《汉字与华夏文化》巴蜀书社1995.5版

戴汝潜《识字教育科学化和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探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6]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2-24.[7]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8] 高永鑫,王华学.论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7-78.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下对教师职业的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对教师职业的探究

作者姓名:郭强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太和八中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 电话:*** 电子邮件信箱:279610438@qq.com 邮编2366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网络时代下,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必要性、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师生关系

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社会也对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巨大影响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摆在当代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掌握教育技术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亦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时代的教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社会的发展以革命性和划时代的影响。教育如何迎接形式下的种种挑战,学校和教师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网络时代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包括人才观:对于网络时代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认识。技术观:对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教师观:对于自身在网络时代扮演角色的正确认识和定位。关系观:对学生、学习环境、教师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具体包括了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和原理,了解和认识网络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等。3.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教师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5.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6.教师应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包括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艺术和教育研究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操作能力等。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进入网络时代,来自教师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使教师原有的权威地位解体、中心地位被打破。因此,教师应主动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总的来说,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教学中应扮演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施者和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和教学研究者等多方面角色。

二、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地身份基础之上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上位,学生则处于下位。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得组织者,是知识的化身,是权威;学生则是教育活动得接受者,是被教育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种全新哦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组织关系、交互关系还是情感关系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指导学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答疑者,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协调者,帮助学生解决人—机关系紧张问题,客服技术方面的“交流焦虑”,使学生与计算机友好相处,让计算机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过程中以及人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个性化地自主学习者。2.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很多,而且速度很快,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能将越来越少,教师将越来越成为学生思考的激励者,成为学生的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者而非直接给出答案的人。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中了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地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间的积极交往,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的机会和心灵沟通的默契,从而建立起一种合作的教学关系。

3.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

在网络环境下作为教育活动双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际上已经构成活动得双主体。在网络条件下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认识,可以将自己对教师的期望反馈给教师,以激起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对自己发展的关爱,通过双方主体意识的唤起,确保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协作,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条件。此外,这种双向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铺垫。师生之间的发展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以师生间的共鸣作为中介,从享受学生获得发展的喜悦之中,感受到自身教学方法以及思想的提升并从中体验到“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达到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参考文献:

1.王洪录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AEXT1994: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就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4、多媒体:指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 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像等。

5、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重视教育者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与教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6、超文本/超媒体:超文本就是以单位组织信息在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当超文本的信息节点存储多媒体信息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形成就叫做超媒体。

7、学习目标的ABCD学习法:就是按照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进行学习目标描述的方法。

8、教育技术AEXT2004:教育技术就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利学习和提高成绩为目的地、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

二、填空

1、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物质、技术前提、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爆炸”和人口增长是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客观要求、传统教育的缺点和不足是教育技术产生的促进因素。

2、根据多媒体CAI课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资料工具型、课堂演示型、个别化交互学习型、练习复习型、教学游戏型。

3、根据计算机具体的用途和辅助对象的不同CBE可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

4、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从技术上说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特点,其具体的教学功能特点是教材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教学形态的多样化、教学时间的扩大化、教学环境的虚拟化、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化。

三、概述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构成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助教促学方面表现出哪些优势和作用?

答:

1、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2、能改变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

3、能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是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建立接近真实情境提供缺乏的见解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有效加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4、能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5、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6、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时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7、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

8、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大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育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四、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1、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整合”必须有正确明晰的指导思想——实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可供选择。一定要在信贷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合”要坚持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在研究和实践“整合”

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体现教学过程的规律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整合”是功能特点和基本规律意义上的整合。

4、“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不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推理就能实现的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实验、探求和总结才能发现“整合”的本质和规律。

5、“整合”的结果是“双赢”的——成功的整合应当是把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程教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五、试论教师学习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已跨入到21世纪,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改革机遇。我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站在新世纪起跑线上的广大教师,应该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

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包括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我们应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方法,全面提高运用教育技术的素养和教学的应用能力,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卫星电视广播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个别交互学习方式;基于因特网的远程通讯教学;虚拟现实仿真教学等。以适应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在几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还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双向教学系统等。而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进步或革新,同时它引发和推动着我国教育教学思想、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

2、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又促进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学校加强联合,共同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学校能吸引到多少学习者,就取向等各方面。学校必须走联合之路,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之间的联合非常容易,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因此,各国因

此推进学校之间的合作。

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作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职能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法过程在的主要任务不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面对面传授给学生,而要逐步转向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教师熟练掌握操作各种先进的教育工作;要掌握现代认识理论,帮助学生设计出最佳学习程序;要具备多门学科共同的基础,有较宽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科学方法,使自己在并不擅长的领域里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个别化学习方式,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进度,在没有负担的轻松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代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教学技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物征。为了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要十分重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以探索提高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的新途径。同时,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满足于学校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最直接的重要因素。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题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

    开题报告 永和镇一中崔慧敏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最终定稿]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谷玉云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在现代教育技术环......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云端课堂,如何有滋有味有营养2020年开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成为教育的主要诉求。教师们以“互联网+”......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

    小学自然教育自始以来就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网络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影音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内容摘要】应用网络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 陈焘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

    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及科学探究范文

    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及科学探究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