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并渴望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本学期将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并增加活动与探究实践,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条件。
二、主要实验目标
1、“微小的生物”单元: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种;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认识自己”单元:知道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综合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分析身体各部分的联系;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研究呼吸的作用;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与预防;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测脉搏,统计、比较、分析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人的心跳。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验、统计分析食量等内容,认识消化系统;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3、“声音的秘密”单元: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物质的变化” 单元: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5、“运动与机械”单元:让学生对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杠杆、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知道斜面、杠杆、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位置、方向和快慢等概念。
三、实验保证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自然教学计划,各年级自然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2)不足之处,另行补充。
四、实验安排
第二篇: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 :
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 ;
B实验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 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具体安排如下:
五 年 级 科 学 实 验 计 划
栾 湾 学 校
刘 太 广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课时: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 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现象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二课时: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课 题:《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实验步骤:
一、说明制作步骤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凉干
2、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 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将大的石子、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
4、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4/5处
5、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
6、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
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现象和结论: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第三课时: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课 题:《光和影》 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把尺子;手电筒1个,4K 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橡皮擦,魔方,瓶。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现象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第四课时:实验名称: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 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目的: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三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夹子4个。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光的传播路径,并说出推测依据。
二、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现象和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五课时: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课 题:《光与热》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和受眼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5支 实验步骤:
一、猜测:物体的吸热情况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
二、学生验证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1、把5种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纸袋;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现象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
第六课时:实验名称: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 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验目的:
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挂图 实验步骤:
一、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1.出示“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小鸟”的图片,请学生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来?
再来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4.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演示一条食物链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3.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 1.小组合作,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指出这就叫做食物网。3.出示课件,在这张食物网中,如果青蛙由于小朋友们的捕捉而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引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现象和结论: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七课时:实验名称:阳光下的影子
课 题:《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激发探究光的兴趣。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一根17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实验步骤: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填好观察记录表一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 的影长,整理记录。
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5.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现象和结论: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第八课时:实验名称:光的反射
课 题:《光的反射》 实验目的: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有关反射的图片、课件,潜望镜模型 实验步骤:
一、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二、做一个潜望镜
1.教师利用潜望镜模型讲解原理及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潜望镜 现象和结论: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第九课时:实验名称: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课 题: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目的:
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a.讨论检验标准。
b.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c.展示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的水温。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现象和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第十课时:实验名称: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课 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演示的影响。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镊子1个、烧杯1个;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现象和结论: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第十一课时:实验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课 题: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实验目的:
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水1瓶。实验步骤:
一、学生模拟实验:下雨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装置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2、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
3、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4、实验后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现象和结论: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第十二课时:实验名称:我们的小缆车
课 题: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目的: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2个,两大盒铁垫圈。实验步骤:
1、安装小缆车。
2、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
3、一个一个放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推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现象和结论: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第十三课时: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
课 题: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砝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实验步骤:
1、认识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现象和结论: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第十四课时:实验名称:运动与摩擦力
课 题: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目的: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砝码1盒,线绳1根、纸盒一个,砂纸1张,2块木板。实验步骤:
1、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用手在桌面拖动,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2、用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他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现象和结论: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第十五课时:实验名称: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 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地形图
实验步骤: 1.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平原:宽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海拔高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了解家乡的地形 现象和结论: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第十六课时:实验名称:滑动和滚动
课 题:《滑动和滚动》 实验目的: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实验步骤: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
2、对比实验:滚动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比较。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A.轮子的接触面积相等。B.小车的载重相同。C.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现象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和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滚动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第十七课时:实验名称:用橡皮筋做动力
课 题:《用橡皮筋做动力》 实验目的: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了解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实验步骤:
1、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2、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现象和结论: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第十八课时:实验名称: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课 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目的: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实验步骤: 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留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现象和结论: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较缓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四篇:2018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秋季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陆川县古城镇盘龙小学
2018年9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秋季期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四.教学总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陆川县古城镇盘龙小学
2018年9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年秋季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1)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4)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帮助学生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5)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陆川县古城镇盘龙小学
2018年9月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秋季期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习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习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陆川县古城镇盘龙小学
2018年9月
第五篇:科学实验计划
科学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的探索情境,善于启迪诱导学生的集体研讨,集中集体的智慧,使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发现头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自已对问题的答案。所以,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按照《课程标准》,在实验教学中贯彻新理念。
2.实验课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更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及时整理实验使用后的器材。发现损坏及时记录。
三、具体实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问题。
四、实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