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C10机械2王建明学号101309217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由多要素构成的能源体系,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为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是激发动机,强化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意识;2是主动实践;提高对社会实践实质的认识;3是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4是改革教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5是创新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其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并在个体一身中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所体现的基本能力,是由审核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要素所构成的能力体系,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对树立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阶段性培养、个性发展等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阶段性培养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比较缺失,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低。而目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个高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1.创新教育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创新教育。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分数,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好与差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而在大学教育中,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创造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无从谈起。
2.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较少
由于创新动手实践活动需要进行训练、场地、组织与指导人员以及经费支持,这给很多高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创新实践活动偏少。尤其是我国不同的地区对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程度不同,比如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其创新实践活动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和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其它实践类活动中都给予了不少支持,但还是存在着资金、场地及设备不足等一些问题。另外,对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这些问题造成了创新、动手实践活动偏少,并且很多活动的质量不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3.整合知识的能力较弱
大学课程内容较多,并且很多内容缺乏有效的穿连,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较独立,缺乏综合应用的机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整合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的惰性,造成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较好地将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
4.创新综合素质欠缺
创新实践活动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团队完成,而且团队每个成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比如要有恒心、合作精神等。在创新动手实践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消耗许多时间,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如果失去信心,无法坚持,创新实践活动必将失败。另外,不少大学生想创新,但缺乏创新能力、目标不明确、思维不够活跃,造成无法创新。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动手实践活动,但不少活动还像以前那种被动式教学,由于学生欠缺创新素质,教师依然是实践教学的主角,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规则”被动实践。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途径
1.树立创新意识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并要逐渐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氛围。经过长期坚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将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创新实践。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校支持,保证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的质量。
2.开展创新教育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要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从整体上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课程内容要突出重点,删减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并增加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或者在一些课程中增加创新型、综合型实验等。在创新、动手实践活动中,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与训练,学生也要有意识、自觉地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的“主角”。
3.阶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应注意分阶段培养。在初期,教师可开展较为简单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由于这样的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相对容易,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为下一阶段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创新活动开始时,学生会产生很多构思,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有些方案可行,要进一步深入细化,而有一些方案不佳,应认真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在中期,适当提高创新实践活动的难度,比如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完成论文、参与科研等,这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否则学生取得的成果欠佳,反之,如果学生能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取得成果,将使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在后期,应当让学生总结经验,学会资料调查与整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全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创新动手实践活动。
4.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分为四类:一类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强;二类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三类是设计能力、动手能力都一般的学生;四类是这两方面都差的学生。在这四类中,有些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较强,如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或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某方面的知识,要注重以人为本和个性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在创新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组队,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建立创新团队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团队。导师应适时组织相应的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组队时应注意优生和后进生的搭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他们的能动性。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特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创新实践项目顺利完成。要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动手实践项目,创新项目不要以成败来考核,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来实施。
6.加强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通过工程实践、思维转化,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设计。另外,学校也应提供一定的条件,建立相应的创新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陵,陈波,兰图.高校工业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2]于佳宾,王宇航,张雪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12).基金项目:四川省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SUTP1301003)阶段性成果。
第三篇: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白翎
(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许多大学生都把家教作为一份兼职来做。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挣钱是带家教的首要目的,但不是惟一目的,不少大学生把家教工作看作是一种实习与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关键词 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法;途径
当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兼职的首要目的是挣钱,使自己的生活宽裕,帮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但并不认为挣钱是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它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同时,许多大学生还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如品牌代理,促销等工作,现在都成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可以说,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已成为大学生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兼职能丰富大学生的认识,提高认知能力 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生长的环境。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后,如何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团的同事相处就成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会变地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提高认知能力。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将来毕业走向社会,面对全新的事物,就会不知所措。广泛地接触社会,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学生兼职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人是锻炼出来的,兼职可以让人早得到锻炼。早出炉,早得到真金。以后找工作,关键是个人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兼职能较早地接触社会,更清楚地认识社会,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兼职可以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体味生活的艰辛。现在招聘首先问你是否有工作经验,文凭只是敲门砖而已。兼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的能力,做过兼职的人比没有做过兼职的人更成熟,更能认知社会。竞争是残酷的,只有不断地充实、锻炼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兼职的磨练中,不断提高个人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获得社会经验,让自己的大学
生活充实而富有效率。兼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了解社会的窗口了。合理安排,从自己实际出发,考虑清楚兼职的工作性质及自己在高校学习的出发点。兼职既可以充实课余时间,全方位地锻炼自我,大学生兼职的利弊又能缓解经济压力,掌握一些谋职的技巧,树立职业意识,有助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设计,不断提高职业抉择的能力。
二、兼职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就拿带家教而言,通过带家教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应用,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同时大家都知道“不打无准备之战”的道理,在进行带家教活动之前,去网上了解关于现如今家教活动中的一些注意点以及难点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就是家教学生的个性类型和对症的要求等等。同样,本人也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抓住课程特性的基础上在对个体的学生对症下药,以这种方式加强相适应的强度,在数学教学方面会取得相应的成果。
首先就是跟家教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进程以及在学习方面的学习态度。了解到学生的现状后,对症下药,先给学生进行了一个基础测试。当然,这些测试的题目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关于课本知识的题目,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还是有救的,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果然,尽管也有错误,但是正确率很高。
带家教其实是给我们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带家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充分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讲解,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通过带家教的过程,不仅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一定提高,就是我们自己也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有通过契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也许学生先前出现的所有问题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不能全部得以改正,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住,契而不舍的努力一定助以成功。要知道不论什么事只有亲身的体验过,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对这件事有比较实在的,深刻的认识;还有一点就是,世上无易事,均须用心去做。这些收获和体会将影响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对以后的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兼职能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提高适应能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带家教是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四、兼职能帮助大学生做出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带家教,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知识,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通过兼职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社会的形势。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是大学生太多,工作不好找,其实工作就业本不是难事情,但是随着人们“私”的意识膨胀,对于工作已经不在满足有与无了,而是干的舒服不舒服,体面不体面和薪水高低与否了。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初级市场经济阶段,靠的就是压低工人工资赚取价值。所以对于大多数职位,经济上层都不会短期内马上提高待遇,这与人们对工作的期待形成矛盾。这就造成工作可干的很多,但咱们愿意干的很少。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其实可干的工作太多了,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呢?所以我们应该降低我们的期望值,而且通过兼职工作,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学好专业知识,根据爱好尽可能掌握一定专门的技术能力和文化知识,认清形势,不要被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唬住,要知道天底下在难的事情也是人在做,不会可以学习,谁都不是生来就会工作的。不再更多提出自己的要求了,而是更多征求企业的用工意向,从而确定自己的就业观,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元化发展应对市场的挑战。kszk@vip.163.com
第四篇: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个体层面: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日益进步的社会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被物欲横流的表象所麻痹,而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知识才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力和优势。除此之外,要务实,要脚踏实地,不能总想着今天开发个软件,明天建立一个平台,白日做梦,一步登天的事我们不能干,也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这个跟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什么关系呢,依我看来,关系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凡是创业的大学生,哪个不是积攒了多年经验的学长学姐,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相比于低年级的小鲜肉而言,他们的阅历、见识更加全面,想问题的角度更加到位,构建出来的创业想法更加切实可行,所以这才是我为什么说不要成天想那些有的没的,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认真掌握好本专业应该掌握好的每一门课程,才能在你上升到高年级时,或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为你的事业,为你的创业想法保驾护航。再比如说真正立足于社会,创业的那些成功人士,几乎都是在公司或者企业辛辛苦苦的做了几年的小职员,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和工作经验,才敢于将自己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并很成功的建立起了他当初创业时的构想和蓝图,当然,创业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相比于我们这些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体验到优胜劣汰残酷法则的大学生而言,我们的抗挫折,抗风险能力真的是太弱太弱了,稍有不慎,项目就会土崩瓦解,回到解放前。所以,年轻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弊端。年轻是允许我们犯错,允许我们绕弯路,但作为个体而言,特别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所倡导的是务实,敢于尝试,少走弯路,要相信功到自然成,积累的经验、深思熟虑的想法再加上强大的专业知识技术作为保障,这才是大学生真正创业所需要的。
其次,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在国家、政府、学校的倡导下,增长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迅猛,但在大量的创业项目的背后,又有多少能真正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如果保量不保质,创业又有何可称道的。再者,如今,政府、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种种保研、考研、就业的加分政策,试问,在大学生创业的洪流中,有多少投身创业事业的学生不是为了那一条条加分政策而去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许多项目在参加完比赛,路演,甚至是拿到了风投资金后停止了创业的脚步,重新回归学生的身份。创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既然选择,就要坚持到底的战斗。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的大学生不再相信创业,对它敬而远之。我们不能说政府、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不恰当的,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大学生培养的创业意识有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创业?目的很重要!引导的创业意识不正确,就会使我们顾此失彼,因为比赛而去创业,这样的项目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作为大学生,在日益变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因为想尝试,因为热爱的事物,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或蓝图,想方设法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实现它,我们才是一名合格的创业者。社会层面: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的项目、天使融资、机构都应运而生。但社会是复杂的,竞争和淘汰是激烈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社会方面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我接下来分解:
社会环境不同于大学环境,也许很多项目在大学里都能发育的很好,有很高的收益,但把它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随时都可能自生自灭。如果社会能够允许大学生犯错,提供更多项目模拟的空间和机会,更多的指导大学生创业,那么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和风险会减少很多,也避免了他们走弯路的可能。好吧,对于创业意识方面呢,社会层面能起的直接作用很小,但是浮躁的社会环境和拜金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也愈发跃跃欲试,急功近利,过早的进行创业只能是“自寻死路”,所以,社会层面理应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按劳分配、取之有道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在尝试创业的意识培养上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空有好的想法或模式,却无施展之地,或是需要不断完善却又无从做起,那么社会应该给予何种帮助呢?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应该更加的包容,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模拟平台,同时,建立相应的项目个人信用机制,坚决抵制以拿融资为最终目的的项目,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优秀的创业精神,这利于大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以上内容,作者原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版权所有,违版必究
——安大小汪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有的父母更甚,孩子住校了,家长担心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每周都要去学校2、3次帮助孩子洗衣服或者是收拾内务。这样其实不是帮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家里尽量让他们做家务,煮饭,或是其他的,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会一直坚持,这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让他们做,这样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什么都依赖别人,离开了别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为了让小学生有更好动手能力,应该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锻炼一段时间,改掉不好的习惯,培养自主的动手能力,人不能只为现在活着,还要为将来而奋斗,一辈子的时间很长,如果你不现在就开始努力,以后就要从零做起,那时候会很难做,趁着现在还年轻,时间也比较多,就抓紧时间,为以后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