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动手 看美国小学生如何做科学实验专题
注重动手 看美国小学生如何做科学实验
(转载)
在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时,我曾参加过一个老教授的追思仪式。当轮到老教授的儿子(也是一个物理学教授)上台时,他只讲了老教授生平的一件事,那就是他读小学时他父亲和他一起做科学实验的事。
他的回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试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儿子曾经共度过多少光阴,有过多少值得回味的事情,但在追思仪式上儿子没有谈和父亲一起打球,没有谈和父亲一起旅行,却独独讲了读小学时和父亲一起做实验,可见这件事对儿子一生的影响是何等之大。
轮到我女儿读小学,也要做科学实验的时候,我才对美国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有点切身体会。美国小学生的实验都是自选题目,自备器材,自己做实验,拿回学校的只是一块贴有实验报告的纸板。由家长组成的裁判团选出几个优胜者,并对这些优胜者进行面试,最后定出名次。学校的第一名会晋升到市,然后一级级上,直至最后到全国性的比赛。
今年大女儿选的实验题目是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一步当然是查资料。她从科学百科全书和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大致上知道电池是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第二步就是设计实验和准备材料。我们为她准备了铜、锌、铁、铝等不同材料的金属片作电极,又买来一堆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橙、柠檬、番茄等作电解质。再加上蒸馏水和自来水,总共有八种不同的电解质材料。
我首先示范如何做实验。实验很简单。把两块不同材料的电极插入水果中或放入水中,然后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极的电压和电流。大女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做实验。小女儿也兴致勃勃地来帮忙。她们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数据。
实验终于完成了,结果很有趣。我们原来以为像柠檬这样比较酸的水果电流会比较大,但结果发现自来水的电流比柠檬还要大,而蒸馏水的电流却几乎为零。这说明液体有助于电荷的流动,而在液体中的杂质是电流增大的关键因素。于是,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这次我们挤出柠檬汁,再加点自来水。果然,柠檬汁的电流比柠檬的电流和自来水的电流都要大很多。
女儿把实验结果整理成各种图表并配以不同颜色,我也用相机拍下实验的器材。女儿把这些图表相片都贴在报告板上,然后加上说明和装饰。报告板一下子就被弄得五彩斑斓,十分醒目。
女儿的实验在学校的初选中获胜,她也因此而要接受裁判团的面试。据她后来说,她当时紧张极了。她单独一个人在教室里面对五个大人轮番提问题。她一面回答问题一面不自觉地拧绞自己的手指。面试后才发现手指都给拧痛了。她最后得了学校的第三名。
别小看小学生的实验。优胜者的实验通常都是既有新意又有趣。今年全美国小学五年级的科学实验优胜者做的实验是看看狗和猫唾液里那个细菌比较多,优胜者最后发现狗唾液里的细菌比猫多。
第二篇:动手做做看小学生读后感
动手做做看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事情: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说:“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另外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那就不一样了。”虽然几个小朋友回答了朗志万,其中的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于是回家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做一做。”
朗志万听了,笑者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不肯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肯定满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读后感2
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肯定是对的,任何事都要动手做做看,亲身去实践一下。
今天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另外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是金鱼却不是?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磷。”另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把水喝下去了。父亲的菜园读后感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家问妈妈,妈妈说:“你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做了个实验,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伊琳娜很生气,第二天就去向郎志万提出问题,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任何事都要动手做做看。”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转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自己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疑激趣,营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良好氛围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从学生最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切入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
如:《空气在哪里》一课我以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的兴趣都被谜语调动了起来,都争先恐后的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空气,我接着问空气在哪里?导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此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使课堂研究直奔主题,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探究提供了时间的保障。《空气在哪里》一课中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魔术表演来突破这个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表演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小魔术,《把纸放进水里不会湿》:杯底塞一张纸,杯子倒扣在水里,让学生猜纸湿了没?学生猜(湿了或没湿),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揭秘。纸没有湿,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纸不湿的原因,总结出:纸和水之间隔着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纸没有湿。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把认识空气的教学融入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氛围之中,从而在这过程中不断暴露科学问题,又不断的解决科学问题。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深厚的兴趣,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以谜语、小魔术等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提高他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小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二、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确方向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的现实缺乏认识,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认识。空气在哪里?你知道吗?有的同学说在大自然里,有的同学说在操场上,有的同学说无处不在等等。既然这么多地方有空气你能找到一些空气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吗?在实验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空气在哪里,接着老师抛出找空气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找空气。
小学科学课涉及了很多的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跟游戏很相似。作为教师,应该把游戏与实验区分开。“玩”是为了愉悦,发现与学习的欲望不强烈;“科学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发现与学习是目的。因此,实验前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备方向,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三、丰富素材,拓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广阔空间
这节课我每组准备了1号和2号两个材料袋,1号袋里装的是塑料袋、注射器、饮料瓶、杯子等各组的材料不一样,利用这些材料寻找身边的空气。2号材料袋里装的是粉笔和砖头,用来寻找物体空隙里的空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砖头、粉笔等物体的空隙中也有空气。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找到自己身边的空气进行展示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然后通过粉笔、砖头找到物体孔隙里的空气,空气这种气体在学生的脑海中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为下一步研究空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的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呈现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富的、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是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四、小组合作,构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互动平台
以小组合作为主,是目前科学课共认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浅显没有深度。为了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科学搭配,明确分工
课前根据学生特长、学习水平等分组,每组设小组长、监督员、材料员、汇报员,由学生自愿组合,并做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利用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熟悉操作过程的每一步,在组长和组员的合作下认真完成每一步的操作。由纪律性强的同学担任监督员,配合组长在探究前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监督每一个步骤是否合理。每个小组分工合理,相互合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如在第一个“找空气”实验中的小组活动,材料员拿出材料袋让组员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每人选一种材料找空气,汇报员组织学生逐个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空气的,小组长负责安排交换材料,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空气。每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学生都会向我展示他们找到的空气,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表情,我借机问怎么找到的?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用更多方法找到身边的空气,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生生参与,人人动手
虽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经我了解他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操做能力逐渐被弱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如在第三个实验研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让每生都轮流做一做,将杯子竖直的插入水,探究杯底的纸为什么没有湿?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他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纸不湿的原因,老师因为杯子里有空气,老师因为空气挡住了水„„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象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同一个实验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了人人动手做实验,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操作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动手操作永远比空洞地听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并促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研究“空气性质”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空,因为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空气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我在第一个“找空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了多个有的有趣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从具体的实验中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在体会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接下来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就不再抽象。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探讨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性质,有的学生说:空气没有颜色。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而我却看不见它,所以说空气没有颜色;有的说:空气没有气味,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我用鼻子闻不到什么气味。有的说:空气是透明的,因为我们老师之间隔着空气,我却能看清晰的看到老师,所以说空气是透明的;还有的同学表达的更有趣:老师空气没有味道,我用嘴巴尝了尝什么味道也没有„„多么生动的语言,这可是在通过多个动手探究活动后才达到效果。学生们通过动手探究,获取新知,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由于科学课上小组成员科学搭配、明确分工,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保证生生参与,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新知。课堂中学生各施所能,每个组都能团结互动,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小组合作构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
《空气在哪里》一课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从三个小实验中更体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用各自想到的方法去找身边的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我利用多样化的材料,结构性的呈现,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动手、交流等方法,找到了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气体,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研究出了空气性质。在小魔术的兴趣带动下,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动手操作为小魔术解密,解释纸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整实验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对学生由扶到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环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四篇:看美国企业做公益
看美国企业做公益
王 育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在美国,志愿服务一直被认为是人们在自由时间参与协助或援助他人的一种社会责任。本文以对美国两家企业做公益的实际考察,分析其特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提出在我国开展企业做公益的建议。
关键词:公益, 企业,志愿服务,美国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几年前《凤凰周刊》上IBM的“公益广告”——智慧的城市系列令人向往。在“让智慧的城市成为理想家园”的标题下,IBM 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今天全世界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IBM坚信这标志着人类整体上在步入崭新的“城市文明”阶段。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经济成长大局,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意义格外重大。为此,IBM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慧的IBM不仅关注中国的城市发展,还在中国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培训中国高校师生;以“拥抱科技 点燃梦想”志愿者公益服务系列活动为题,在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山东、西安、成都等地走进小学,讲计算机、介绍软件与程序、宣传IBM。
宣传企业做公益,企业倡导员工做公益,正呼应了当下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作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学者,应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委托,在赴美旅行中特意安排了到IBM总部和百事可乐公司总部了解有关企业做公益、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考察。笔者浮光掠影,但感触良多。
一、美国企业做公益
(一)IBM的公益活动
作为一家IT服务公司,IBM一直希望用科技推动公益事业。2004年11月,IBM建立了世界网格同盟(World Community Grid),通过网格运算的最新科技,整合全球各地多达六亿五千万台闲置家用或商用计算机的效能,打造世界最大的虚拟计算机网格,用远胜过超级计算机的力量,支持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人类健康的研究计划。据报告,截止到2007年8月,全球共有32万名志愿者贡献了超过73万台计算机给大同盟。到2011年,全球共有超过52万名的志愿者在贡献自己闲置的计算力,超过160万台的计算机参与到全球网格大同盟当中。
但是,也许是圣诞节期间,身处IBM,感到冷清和凝滞。员工的确少了,有座办公楼干脆为节省能源停用。表现智慧与公益诉求并鼓舞人的,是公司随处可见的宣传画和实物展。若大的员工饭厅里空出的地方展览着IBM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当时很昂贵的台式机和历年来已经成为古董的里程碑式机型。在开放式展厅中,还展出了IBM当年起家时制造的第一台绞肉机、切肉机和第一台打字机,以及各种各样实在叫不出名字的老机器。IBM总部的玻璃窗上到处都贴着“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网格化电力为你省钱”、“智慧让信息更精准”。有关的宣传材料上说,2011年6月16日,IBM百年庆典是在全球所辖机构中进行一场浩大的公益总动员。IBM在全球120个国家与地区的员工中开展“百年服务庆百年”(Celebration of Service)的活动,30万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5000 多个慈善和公益项目,主要提供专业服务。IBM 公关部门主管介绍说,领导层有意识地要求公关部门在特殊的日子里,安排各位老总走进不同的社区、学校参与公益活动,以体现出IBM决策层的以技术服务社会、常态化做公益的理念。
IBM服务社会的整体战略中蕴含着四个核心观念:一是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战略必须相互融合,履行责任绝不掉链子;二是提倡以专长服务社会;三是企业搭台,员工奉献;四是企业体系化、常态化承担社会责任;履责成为员工生活一部分。
很明显,IBM 做公益,是公司商业发展计划中重要的内容,甚至是在公司业务转型及开拓新领域中很重要的一步。它源于公共关系理论,其公益目标仍然是企业的发展和最终盈利,它最便捷的途径是以专长服务社会,它的重要方式就是企业率领员工在市场和社会树立和维护自己的好形象。
(二)百事可乐员工的公益行动
同样是在圣诞节期间,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Inc.)的大多数员工也在休假,但是与IBM 相比,公司显得十分温馨。公司办公楼外大片的绿地恰当地点缀着很漂亮的艺术雕塑,据说这是公司某个老总奉献的个人的收藏。楼前那一湾湖水边,是当地居民散步、遛狗、健身的好地方。办公楼底层是为员工准备的健身房,上百台各种功能的健身器材。据说,公司职工凭健身卡免费锻炼,工作压力大了还有可供出气的拳袋、橡皮人。每层几百平米的开放式办公室,上百个工位整洁有序并且各有特色。墙上,和IBM不同的是,宣传画不是谈公司发展和企业目标的,而是各种体育赛事和项目的动人瞬间。有的,甚至在百事饮料瓶上和它的商业广告上常见。办公走廊设专门的条案,案上除了绿植,就是员工带来的各种食物,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走过来分享。办公室旁还设专门的房间,橱柜放满各种饮料、速溶饮品,桌上是微波炉,供员工休息时自取享用。在餐厅,每一张圆形餐桌面,就是一枚百事饮料瓶盖的图案。
百事公司做公益,也脱胎于商业营销。从“超级碗”、“百事让世界更美好”到“百事焕新项目”,企业逐步找到了做公益营销的途径,即“帮助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或机构,实现有社会价值的项目,让世界更美好。将公益营销通过社交媒体众包给网友传递”。据媒体称,“百事焕新”活动对美国13岁以上的个人、组织和企业开放,只要参与者在活动官网提交对社会有帮助的策划案,就有机会获得由百事提供的价值5000~250000美元不等的基金。活动所设定的议题都属公益性质,包括:健康、艺术文化、食物与住所、环保、社区、教育共6个类别。活动持续一整年,投入资金达2000万美元。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百事可乐除了会提供资金赞助,还帮助获得基金的人扩大资源,例如把他们的项目介绍给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共同执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公益项目无偿吸引了明星的加入,如橄榄球运动员Drew Brees提交的改善癌症病患居所的公益提案获得了百事10万美元的基金;据说著名电影明星黛咪·摩尔(Demi Moore)和凯文·贝肯(Kevin Bacon)也加入进来了。明星的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当下,百事的员工正在忙着织围脖儿,这是捐助给某项赛事的。据说,作为公益项目,公司征集志愿者完成。就是为赛事运动员和服务人员织御寒的护具。颜色是规定好的两种赛事标志色,毛线是志愿者自己捐助,样式、织法和色彩搭配尽可自由发挥。员工工余回家做,按时交来就是参与了志愿服务。
百事公司做公益,本质上也是公司商业发展计划中重要的内容。但是与IBM 不同的是,它不谈“智慧的星球”、“智慧的城市”,甚至不再谈“让世界更美好”,而是从舒适的百事环境、惬意的员工生活出发。甚至员工们休息时在一起织围脖儿聊天,都充满浓浓情谊,让人忘却了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残酷。
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让IT产品的销售远不如饮料看着红火,百事的公益越来越贴人,但IBM的公益宣传显然是策划着一盘很大的棋。
(三)还有这样的志愿行动
美国大企业做公益,按部就班。但是,也不是所有公益活动都有条不紊。在纽约祖科蒂公园(Zuccotti Park),也可以看到志愿者自发地来为 “占领华尔街”服务,维持秩序、组织发放物品、打扫卫生,甚至建立临时图书馆。媒体以“这是一场怎样的占领——直击‘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本营”报道了在某一时期,“占领华尔街”竟是靠志愿者组成的各类小组维系运转的情况。当然也难免有更出格的。国际在线专稿称,据美国《大西洋连线》2011年11月3日报道,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一名来自“占领者”宿营地厨房的志愿者因性骚扰和强奸抗议者被捕。看来NGO组织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果没有目标、没有管理,多少假以“公益”、“志愿”的名义的事情也会发生。
志愿者自觉服务“占领华尔街”,肯定不是政府乐意的,甚至也有媒体认为志愿者的参与,帮了倒忙。看来做公益,的确需要从公共视角出发,追求社会普惠价值。
二、企业做公益的启示
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的志愿服务是人们在自由时间参与协助或援助他人的一种社会责任。美国人普遍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发挥显示自己能力、实现社会交往、积累工作经验、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志愿服务运动在美国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制度化保障到位和程序的健全,的确有非常可贵的公益效果。但是以中国当下对公益事业的思维就很难看透美国企业的公益行为。它的强项是企业做公益已经有历史了。要是从洛克菲勒家族算起,可谓百年。但是毕竟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下,和中国特色不一样。它的企业公益带有太多的毫不掩饰的商业色彩,有时非常自然贴切地揉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它的公益目的也是本企业的发展。由此认识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企业的慈善捐助与志愿服务都是做公益。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认识到自己在市场安身、在社会立命的重要意义,做公益就是唯一选择。无论企业的慈善捐助还是企业与员工的志愿服务,都是做公益。温家宝说,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公益就是让社会分享市场的经济发展成果。这是负责任的企业的社会承担,必须做。至于做公益的形式,也许远不止慈善捐助与志愿服务。
第二,社会要讲究企业责任与企业道德。作为公共关系理论的发源地,美国企业早就知道树立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市场中的商家和社会中的组织是企业的两重身份。企业的责任在市场,在必须赚钱。现代企业,还必须担负员工就业、技术进步、环境绿色、业务发展的责任。同时,任何一家成功企业,首先必须是道义企业,就是企业一定要具备企业的社会道德。德鲁克的新社会理论也使美国的品牌企业很懂得打公益牌的意义,这重意义对中国企业也适用。
三、对企业做公益的建议
(一)要树立道义企业的信念。当前,慈善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现实生活中,志愿模式的迥异也彰显了不同企业的特质和文化。对社会,个人讲感恩,企业讲回报。企业对社会的最大回报就是做道义企业,这就要在本份经营基础上建立公益理念,从长计议,而不是权宜之计,明修栈道。据悉,2011年在京举行的“责任赢得诚信,责任引领未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东航、建设银行、招商证券、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碧桂园、阳光保险集团、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等企业共同发表了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宣言,这是从做慈善向更广阔的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拓展。
(二)要明确公益需求、供给和目标。要真正让企业在市场获得的利润和利益回馈社会,就要首先明确社会的公益需求、企业做公益的方式和所要达到的公益目标。这就是做公益所需要的公益项目管理。市场中,被经济学证明的是需求决定供给;社会公益也如是。只有看到需求,目标针对满足供给,公益才更有意义。为做公益而做公益,求形式不求内容,求目的不求手段,都会使做公益成花架子。
(三)应当建立企业做公益的制度。美国企业把公益项目纳入公司商业发展计划中重要的内容,也就自然把做公益纳入企业制度,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这是有远见的。在中国,微软高层2006年正式通过并实施了 “三天带薪假日”制度。根据这一项制度,微软每年向所有正式员工提供三天的带薪“志愿者服务假”,目的是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三天,员工依然可以享受正常的工作待遇,可以到各个地方去开展志愿服务,可以自己选择要参加的公益活动。其效果是公益项目有保障,志愿服务队员有积极性,企业公益名声鹊起。
企业做公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组织要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http:// [4]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1-07/06/c_121630172.htm
[5] “百事推出‘百事焕新’公益营销项目” [J].职业经理人周刊 2010.4.13.http://www.xiexiebang.com/newsinfo.asp?id=41227 [6] 陈辉楠.微软鼓励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 可带薪休假做好事[N].东方早报,2006-10-23.[7] [美] 彼得·德鲁克著、蒋旭峰、王珊珊等译.德鲁克日志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The Public Welfare in Enterprises of United States
Wang Yu(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Volunteer Service Center,北京,100083,China)
Abstract: In United States, voluntary service is a social duty of people helping or supporting the others in their free time.The writer explored two enterprises in United State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made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ublic Welfare, Enterprise, Volunteer service, USA
收稿日期:2012年1月8日
作者简介:王育(1956-),女,北京城市学院教师;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特聘专家。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志愿服务管理。(责任编辑:张晓红)
第五篇:注重科学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
注重科学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突出实践性,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时。我首先将各种实验材料: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提出的问题: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动手做实验时自然会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这样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学生得到的东西很多,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增强启发性,训练创造性思维。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做个小生态瓶》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瓶子里是怎么样保持平衡的?如何选择水生生物的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展示自己试验瓶子的数据,在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中可以发现生态瓶密封的作用和意义,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这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生态平衡的缘故。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降低思维难度,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验中的猜想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如在教学《自行车》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自行车上的齿轮是起什么作用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农作物与土壤》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不同的土壤,成分是一样的吗?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关注有效性,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实验的目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能只是为实验而实验,导致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
首先应注意实验的规范性。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强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同时也要多注重观察,如在《鱼》一课中,试验时尽量选择生命力强、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便于捕捉和研究的鱼(如鲫鱼),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学生最感兴趣,短时间内的试验效果明显,用不同方法观察、研究、描述去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其次应注意小组合作的有序性。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③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用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④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共用增长。例如在研究“做个小生态瓶”实验中,教师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然后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其次各小组有秩序的领取不同的材料,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的制作小生态瓶,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再次应注意实验形式的开放性。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蝌蚪、蛙,认识鸟、树、蘑菇,认识桥、农作物,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从参加工作起,18年来一直和家庭分居两地,现在孩子上学没有人照顾,妻子没有正式工作,一直在外打零工,家中父母中风年龄大了生活起居不便,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为此特向领导申请把工作调动到离家近一点的襄州区天润小学任教,请领导考虑我实际情况予以批准,为谢!
实践证明,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