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测图实习体会4
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以往我们的实习都是在夏天进行的,从没在冬天进行实习过,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冬天实习,我们注意到冬天在外面的实习跟夏天有些不一样,夏天温度高、太阳烈,对仪器的影响要大一些,冬天光线要暗点,温度对仪器的影响较小,所以我们实习前因地因时制定了一个技术方案,然后按照此方案进行实习,以便减小误差得到更好的结果。
拿到仪器后,我们先对仪器检验了下,然后做了整体的规划。这是我们第一次用数字绘图软件来绘制地形图,对实习要求不太了解,但在老师讲解下,了解了基本要求。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了普通测量学,知道绘制地形图时应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碎部进行规划,也算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的知识。在做控制时,由于我们上学期期末做过控制测量的实习,许多东西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这样我们更好的巩固了控制测量知识。控制测量比较简单,但由于在测量公共点时,点被一个组组占用了,导致很多组没法测,也引起了小小的争执,不过大家还是互相体谅了下。在全组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完了控制测量。
下一步是做碎部测量,大一时我们做碎步测量用的是经纬仪,对用全站仪测碎部并不熟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们了解了用全站仪测碎部应注意的地方。用全站仪记录数据时,因为是第一次这样操作全站仪,开始时我们都有点不太适应,对仪器的操作也熟练了,所以测量用的时间也少了,效率提高了不少。测量时,我们组员分工明确,而且还交换工作,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不同的工作,全面的锻炼我们,不能单纯的为了完成实习而实习。碎部测量的关键是注重细节,碎部点的选取需要倍加细
心,以免选到一个错误的点,在后面画图时出现错误。
最后一步就是进行内业处理了,先将所测数据导入到CASS软件中,再利用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CASS软件是南方测绘公司基于AutoCAD平台推出的数字化测绘成图系统。该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成图格式兼容性强,被广泛用于地形、地籍成图,工程测量应用,空间数据建库等领域。这学期大比例测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CASS软件,课堂上老师指导了用CASS导入数据并绘制地形图的基本方法,所以对这个软件现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没实际运用过。这次画图还是摸索着在进行操作,浪费了一些时间,走了些许弯路,但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基本对CASS的功能多多少少有点掌握,也就做得越来越快了。
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大比例测图实习圆满完成。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每位组员都参与了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对使用仪器以及绘制地形图上都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了更好的巩固与提高,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把理论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也培养了我们的协作意识,不能只考虑自己,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实习。对于我们测绘工作者来说,吃苦耐劳是必备的品质之一,这次实习也充分锻炼了我们,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第二篇: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实习体会
本次数字测图实习,由我担任组长,因此我心里感觉责任重大。今年暑假,我曾经在连云港做过地籍测量实习,对全站仪的使用、数字测图的流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对本次实习很有信心。
测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一步是领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领到了苏一光的新仪器,这为顺利测图打下了好的基础。第二步是熟悉控制点的位置,这步其实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对整个测区有整体的把握,对地形,两点间通视情况也有大致了解。第三步,组内进行好分工协作,以及约定好作息时间。由于实习的同时还有上课,所以时间安排也得灵活,巧妙,既要避开上课时间,也要避开极端天气。
10号下午,我们组进行了本次实习的第一次外业采集数据。出于两个考虑当天下午我们组只进行了少量的工作,而且测量的内容主要是道路,一方面是组员对仪器和测图流程还不熟悉,另一方面是数据导出软件还没有安装,无法将当日的数据及时成图。后视定向时,我发现数据误差达到了2.6CM,后来询问孙老师才知道这个误差是在误差范围的。刚开始我并不相信,后来成图后才知道,这点误差对两个测站来说是微乎其微的。有误差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应该想着怎样减小误差。首先要进行i角检验以及棱镜常数的测定。然后对中整平就得做好,对中时脚架应该踩实以免沉降。对中中心要严格对准控制点中心,整平时先松动脚架上的螺旋粗平,再调整管水准气泡以精平,对中与整平要反复进行,直到完成。定向时,望远镜的十字丝中心要对准棱镜中心。后视定向误差如果过大应该重新定向,直到符合要求。跑尺员放置棱镜时同样要保持水平,以免对高程产生误差。测图过程中有许多细节要注意。绘图员应该和跑尺员保持一致,因为这样可以
在跑尺时按部就班,不会造成绘图时的混乱,某个地物,比如道路的测量应该保持点号的一致,这样同样是为了方便画图。观测员应该预判下一点位,并迅速瞄准、制动、测量。这样不仅避免了跑尺员因站久而疲劳,也可以加快作业速度。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时不宜过早按下保存,因为仪器还有本身的一些改算等,应当等数据稳定下来再保存。测量时经常会遇到棱镜被挡住的情况,这个时候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跑尺员可以稍微移动位置直到观测员可以看清,计算机画图时也可相应稍作调整。当有多个连续点无法观测时,就需要转站了,不宜通过二级转点再进行转点,那样会造成误差的累积。各项工作要进行轮换,不仅可以避免枯燥,也可以让大家全面掌握各项技能。
实习中,我们也举行一些组内竞赛来激发大家的热情。比如我们就为每一个组员进行仪器操作的考核,在完成相应操作的同时,看谁用时最少。类似的活动很好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组内气氛。不过唯一的失误就是由于追求速度,造成了某些点位出现较大偏差,这是始料未及的。
总之,本次实习还是很圆满成功的,实习很顺利,并不代表没有遇到困难,而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地很顺利。我很期待下一次的实习。
第三篇: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开始之前,我还是比较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任务。看过学长学姐们在校园里进行实习的场景,总是觉得轮到自己做事时可能会不知所措。可是在动员大会后,我就觉得自己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由于暑假在家将《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这本书翻看了好几遍,对于通过图根测量来绘制地形图有了比上课时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打消了自己的担心,做好了一切准备。
动员大会的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韦老师便带我们复习了水准仪的操作,同时也指导我们控制点该怎样布设。我们组组长杨成峰同学,带着我们进行了控制点的布设。完成后,水准测量正式开始。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仪器了,因此刚开始并不能很快就上手,第一站我们磨磨蹭蹭了好久才成功。这次之后,大家的速度越来越快,数据也越来越准确。第一天的时候我不太放心将数据记录交给组里的男生,因此大家并没有担任不同的工作角色。这一天结束后,大家彼此间熟悉很多,也会开始开开玩笑,和其他组比比速度与成果。第二天,早上将昨天没有完成的外围闭合测了一遍,由于食堂后面那条路经常停着车辆,我们在观测时,如果车内有人,就会礼貌地请他们挪一挪,碰上没人的时候,也就只能找各种角度各种地方使得两边都能通视。第二天开始,我尝试着将记录人员这一角色交给组里其他成员,我们开始轮流做观测者,立尺员,记录员。在这一天,我们的效率相对于第一天有了很大的提高。上午完成了外围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下午则对前一天的支导线水准测量再进行一次观测。这一天结束后,组里的氛围越来越融洽。第三天我们又将外围闭合水准路线观测一遍,结束后,便是数据的内业处理。
第二个礼拜的任务是经纬导线测量,同样为了使我们组的数据更加精确,我们先进行了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一轮结束后,又将整个区域做了两个闭合导线的观测。有困难的地方便是导线的距离测量,由于钢尺只有50米,我们测区里布设的导线大部分都是大于50米的,于是想到中间加点,或者是利用三角形余弦定理来进行计算。最后,我们能选择的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激光测距。剩下来的就是内业对于方位角的计算,以及求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第三个礼拜,我们便开始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最终在电脑软件CASS的辅助下做成地形图。由于我们的测区是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因此建筑的很多部分都比较繁杂,任务很重,这时又有中秋节的假期,大家都特别希望能够在放假之前完成任务。于是我们组经过投票表决,一致决定延长作业时间,这中间最累的就是立镜员,这中间可能由于大家的疲惫,组里也有了一些摩擦,当然最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加时加班,终于将测区内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之后便是在CASS上绘图,因为没有绘过图,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去请教了学长,之后再开始自己绘图。绘完图后,我们发现可能由于距离的不一样,导致一些点在图上的位置不合适。因此在中秋假期的第三天,我们组留校的三名成员,对那些位置进行了补测、重测。
第四个礼拜本来是要去上山,进行等高线的绘测,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是直接用数据进行内业绘制。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当然严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组在实习过程中常常开玩笑说道“差不多就得了”,但是每个步骤我们都会做到完美。我认为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布设控制点,以及利用南方CASS制图。了解到我们的工作之后,我很自豪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
第四篇:数字测图实习体会5
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1月6号到13号两周的时间是我们09测绘数字测图实习的时间,我们组是第四组,我们所测的区域是菁园食堂到三教这块区域,在这两周的时间我们测图所使用的仪器室全站仪,画图用CAD和CASS,总的来说这两周时间让我们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对仪器的熟练度提升,对数字测图的这么一个流程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也更加懂得了测绘具体是从事什么样一个工作的行业。
首先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流程:
1.数字化测图的准备工作(测区资料收集、设计、设备软件准备、技术方案等);
2.控制测量;
3.碎步点测量;
4.内业图形编辑(包括常用编辑、图形分幅、图幅整饰等);
5.成果归档(图件储存备份、输出、入库等)
用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刚开始我们进行控制点测量工作,但是由于考试和考研的人比较多,对视线的阻挡很严重,测量的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只能利用人流的时间间隙快速进行测量,后来就是利用已知点直接进行碎步测量,利用全站仪自动存储数据,然后内业则利用CASS成图,在测量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例如一个再大的弧度只用三个点就可以,进行全站仪测量时举棱镜的两人
同时测一边或在一起附近测量,对成图来说更加方便,否则很容易遗忘点的位子,画图的时候就不能确定点的位子,还有就是在测图时应该有一份草图进行对照,然后在相应的点上做标记,例如在相应的位子写上对应的点号,这一点我们组做得很好,女生画的草图一点都不草,还很详细,各自分工,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施工的进程的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数字测图时要求比较详细,学校的那些花坛小路是很费时间的,如果在较空旷的地方或者同视条件好的地方,一天可以测500多个点。这二周的天气比较冷,大家都是大清早就出来进行测量,组员之间各自分工详细,相互合作融洽,我们实习的时候气氛很好,大家都尽力做到最好,各自负责自己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测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各个部分都是及其重要的。由于冬天天暗的比较早,到下午五点半左右就要收工,因为光线不行,全站仪测量的时候看不清棱镜,早出晚归的,体验了下以后工作时的感觉,不过因为在学校,还是比工作舒服,干测绘这行看样子是肯定辛苦,不过苦中有乐,得出成果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心,相信无论做哪行都可以做出成就的。总的来说,这两周的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已经大三了,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觉悟,毕竟是以后吃饭的家伙,这次实习很好的填补我们只掌握的理论的空白,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数字测图实习体会7
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定于大三上学期最后两周进行,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成图。前两个是外业,后面是内业。由于中间还要进行考试,所以我们开始的时间差不多是第一个周最后两天。星期二的时候领了仪器,然后投入到复习中,在复习中我们小组制定了技术方案,对整个测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实际需要,一共选取了八个控制点,覆盖了整个测区。我们的测区包括生态食堂,一食堂以及整个二教,还包括少部分菁园。
考完试第一天,我们下午进行了控制测量,由于两个班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测量,所以我们先对除已知点外的其他点进行了测量,自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期末,没有怎么接触过仪器,所以刚开始比较生疏,随着一两个点的测量,慢慢熟悉了,进度也快了起来。我们小组轮换着对仪器进行操作,整个下午完成了四个控制点的测量。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测区,已经有不少小组来到了测区,我们也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轻车熟路,很快的完成了两个点的测量,就剩余其余两个已知点。大家都聚集在这两个点上,一时轮不到,我们只有耐心的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于排上队了,现在什么都要排队,国人还是很文明嘛!差不多中午吃完饭,我们对整个控制网完成了测量,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下午回去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算出了八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准备明天的碎部测量。
由于测区的地貌比较复杂,碎部测量进行的不是很顺利,先要后视定向然后对逐个点进行观测,碎部点比较多,而且由于通视条件不好,很多
点需要支点,所以速度很慢,往往一个控制点需要碎部点上百个,很慢很慢。我们一天只完成了两个控制点的碎部测量,晚上回到宿舍,先把数据导入到电脑,然后开始画图,对着我们白天画的草图进行作业。完成了两个控制点附近地物,地貌的绘制,应该再有两天我们就可以完成碎部点的测量。接下来两天碎部点的采集都比较顺利,接下来就剩余内业成图工作,根据所绘的外业草图,逐一画图,完成所有点的工作和写实习报告。
下面对这次实习做个总结,首先我们现在用的是电脑软件画图,而不是白纸测图,这就要求对每个点的坐标,高程进行测量,这就是碎部测量的任务。实习中遇到很多困难,棱镜的问题,数据的问题,但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得到了最终的成果,圆满完成了整个工作。最后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当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感觉很幸福。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测图在以后必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好这门课很重要,对于以后工作中很有用处。感谢曹老师在这门课程中队我们的教导,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做事,做任何事一定要认真负责,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这是基本。立足于社会一定要实干,不能空谈,要自己实践,这才是真理。希望在以后学习中可以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