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
吉林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
一、填空:(20分)
1、我国第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标准(GB9489-2004)于年月,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委员会了本标准。
2、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废物。
二、简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20分)
1、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平台的需要;
2、是生物防护的需要;
3、的需要;
4、的需要;
5、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需要;
6、的需要;
7、GOARN监测网络离不开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简答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原则(20分)
1、的原则;
2、软件在先的原则;
3、的原则;
4、远离病原的原则;
5、的原则;
6、使用方便的原则;
7、厉行节约的原则;
8、的原则;
四、简答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哪几级。(20分)
五、选择题(20分每题2分),正确的说法划√,错误的说法划×。
1、实验室负责人应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2、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3、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可以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内();
4、实验室水龙头应是触摸式。();
5、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6、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角膜接触镜。();
7、医疗废 物用黄色塑料袋,装入量不超过1/3,生活垃圾用黑色塑袋。();
8、在处理完感染性材料和动物以及有害物质后,在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9、实验室不应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10、可以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第二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三、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四、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五、培训应该由取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六、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七、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八、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九、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十、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十一、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十二、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十三、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第三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 总则
(一)目的对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 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 反应及时 4.依法处理 措施果断 5.机制通畅 遏制危害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实验室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
(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1、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2、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二)职能与工作
1.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 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等等。
(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
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二)现场控制措施
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传染源控制 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的定点医院。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 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生物毒素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6.卫生知识宣教 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7.人员疏散 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可报请政府取消集会性活动,采取必要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人员疏散措施。
8.消除区域民众心理障碍和精神应激 采取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针对性解决。
(三)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上报与部门协调
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放射源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要与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协调,搞好相关区域的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监督。
对于实验室人员受到感染和侵害事件,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疫情的解除
如果查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由于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差的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较小的污染,经实验室消毒处理后即可解除封锁。但对感染者必须加强治疗和必要的限制。如查明生物污染或泄漏是由于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上述相应疾病的病症时,应继续封锁,并应将封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各封锁圈之间应完全隔离开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对病原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根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灭鼠;对小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的病人发生,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2.人员培训
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 相关实验室要定期自查,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4.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1、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2000mg/L漂白剂(或5%次氯酸钠溶液);但在飞机发生溢出时,则应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
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5、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 30 分),将所处理物质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 锐器,则要使用簸或硬的厚纸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 理。
6、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 2~5 步)。
7、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8、再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二.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 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三.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 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15~20 分。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 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四.皮肤次伤 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 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五.离心管发生破裂
(一)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 闭离心筒至少 30 分,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 30 分。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 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 清理玻璃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玻璃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 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 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二)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 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消毒安全杯。
六、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人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2、就地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人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七、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实验室的工作人出现于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的症状,则应被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如实主诉 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在就诊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疾病传播。
第四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附件1)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附件2)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5.各实验科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6.演习活动需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得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2.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3.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需通过相关门禁识别装置后方可进入。
三、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备及耗材(碘伏、酒精、纱布、眼药水等),并保证以上设施可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附件3)(注:实验室风险告知标识,标本、人员走线图)
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存完整的培训记录。
6.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7.实验室安全防护要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注:档案管理需专人负责)
三、消防安全保障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附件4)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6.定期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7.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存整改意见。
8.有关人员需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保存演练记录。
四、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附件5)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理流程,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暴露的培训及演练,保存完整的相关记录。
3.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五、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附件6)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3.标本溢洒处理流程。(附件7)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方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5.保留各种消毒记录,记录完整。(附件8)
6.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
六、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附件9)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3.建立相应应急预案。
4.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七、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附件10)
2.有明确的责任人,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3.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4.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要完整。(附件11)
八、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附件4,附件12)1.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详细记录。4.有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第五篇:实验室生物安全-员工安全培训程序
员工安全培训程序
1目的
为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运行,对本实验室人员适时的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实验室检测和辅助人员的培训、考核等活动的控制。3职责
3.1 XX科负责制订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对与实验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进行与
其岗位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2 X X科负责组织落实员工的上岗培训。
3.3各实验室负责与实验活动相关的检测专业技术和流程的培训。3.4 XX科负责实习、进修人员的审批、培训和管理。3.5 X X科负责培训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6文件管理员负责对所有与培训有关的记录的归档和保管。4程序
4.1培训需求的鉴别。
4.1.1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职业道德培养需求。
4.1.2上岗培训需求: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的变更或新项目的开展,安排人员接受相应培训。
4.1.3安全监督员对工作人员培训和工作能力情况做出评价、鉴别培训需求。4.1.4知识更新需求。
4.1.5外部培训等其他需求。4.2培训计划。
安全负责人制订培训计划,明确本的培训内容、时间和对象等。4.3培训对象和内容。
4.3.1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手 册、生物安全手册所附带的各个工作环节对应的程序文件;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研究项目上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
4.3.2项目负责人。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中的实
验室管理要求,良好内务行为,水、火、电和气的安全,负责范围内的检测技术程序及紧急撤离
和急救措施。此外,对特殊工作岗位应进行专门培训。
4.3.3设备设施运转管理员。应进行设施和设备管理检定、维护所要求的技术培训,还
应进行相关设施和设备使用的培训。
4.3.4试剂样品保管员。应进行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培训和危险 的化学品管理,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序,良好内务行为等相关培训。
4.3.5实验室操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所附带的程序文件;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研究项目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水、火、电和气的安全,紧急撤离和急救措施,进行对有危害的化学品、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序。实验操作人员还应进行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良好内务行为、消毒和灭菌方法、安全工作行为等相关培训。4.4培训后考核、评估。
4.4.1培训后,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可采用现场模拟操作、书面测试和提问等多种方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考核合格后上岗的新进人员,实验室应安排有关人员监督其在岗的工作情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根据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需要,本实验室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能应提高,对其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应及时了解。实验室负责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检测规范应用研讨会,交流各相关知识和技术。4.4.2待岗培训。
对在管理体系审核、安全委员会监督等过程中发现实际操作或工作程序严重不符合其岗位规定要求的人员,应对其进行脱产待岗培训,培训并考核达到了规定要求,方可再回原岗位工作。4、4.3适时培训。
1.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及时跟踪国内外同行业生物安全手册、标准、检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修订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2.涉及本实验室开展检测、研究业务的新标准、与生物安全方面有关的培训,应派业务骨 干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议或技术交流会。
3参加培训班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应组织对其他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4凡外出参加培训的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批准。培训结束后,被培训人员需提交证明其参加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结业证书等),交文件管理员存档。
5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参加培训的手续是否齐全。
4.4.4培训评估。
每年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对本实验室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等项目进行评估。在经评估不适合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业务开展需要时,及时调整培训项目及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符合实际需求。4.5考核、归档。4.5.1
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人员取证考核。
4.5.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4.5.3所有的安全培训、考核资料和记录,以及每岗位人员的相关的授权、能力、资格证需要存档保存,保存期为20年。在岗人员的档案等材料保存至离开本单位后,随其他档案一起转离。5相关文件
《实验的安全操作程序》。6说明与要求 员工安全培训程序是根据人员培训制度要求对培训工作的流程、职责和要求进行了具体 规定,在流程中应具体规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及实施要求等,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 人的规定等,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要求开展培训工作。
实验室培训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使相关人员 了解掌握生物安全规定和要求,并逐步形成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因此,在程序中不能过于宏观和简单,应明确各自职责,工作流程、培训要求和目标,考核 评价指标等,使程序文件起到指导培训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