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组会总结[推荐]
第九周学习总结
一、上课时间:
周一上午英语,下午细胞分子生物学(张老师有事,自习); 周二下午专业英语,开组会,之后神经生物学;
周三上午英语(去首体,旷课);
周四上午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下午教育学原理
周五上午运动营养学(教室别的老师要用,自习)。
二、课外时间:
主要制作PPt。全部完成了《运动处方》的PPt制作,基本完成了《神经生物学纲要》中《脑的高级功能》PPt的制作,并熟悉讲稿,准备下周三神经生物学的讲课。并开始着手准备《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的PPt。
三、实验方面:
周三去首都体育学院取低氧发生器和模拟高原训练使用的帐篷,在那里向老师学习了这些仪器的正确使用。回到学校后,将帐篷和仪器安装,并调试使用了仪器。
由于下周开始就要和生物科学院的史微和孝文做实验,所以我也很着急,想尽快制定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在同她们做实验时,可以有目的的学习自己实验所需的实验技术,不能总是很盲目的跟在别人后面。我也查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周四上午刘老师给了一些需要查询文献的标题,和一些实验的想法和思路,以及实验拟解决的问题。
这些建议给我捋清了思路,然后我就开始着手查询相关的文献。
在所查的文献中,我完成了《SO2吸入对大鼠血压的影响》、《血管紧张素多成员系统及各成员相互作用》等两篇文章的精读。
其中《SO2吸入对大鼠血压的影响》中所讲的是孟紫强老师的一篇文章,发表在《环境与健康杂志》上,发表日期是2003年7月,这篇文章的动物模型是:在SO2吸入实验过程中,将大鼠分为28.
6、57.
3、114.4 ms/m 3个剂量组,使其吸入SO2,每组10只。6只作对照。每天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在玻璃熏气箱中进行动式染毒6 h,熏气完毕立即测大鼠血压,持续7 d。通过恒温恒流大气采样器,采集箱内SO2,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熏气箱内SO2浓度。实验中测定血压的方法:采用RBP一1型大鼠血压计,每天下午给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预热相同时间后,通过充气袖带加压阻断鼠尾血流测定大鼠的收缩压。测量时每只大鼠连测6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当天的测定值。采用t检验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的结论是:SO2吸入可引起大鼠血压降低,说明SO2可影响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在讨论部分:作者提出SO2及其体内衍生物导致的是大鼠血压降低而不是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3种因素有关:(1)SO2及其衍生物在机体内诱发产生过量活性氧,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Na+、Ca2+、K+等离子通道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导致细胞内Ca2+、K+发生渗漏而细胞内Na+含量增加时,则引起血压下降。(2)SO2及其衍生物可增加体内NO含量,引起血压降低。(NO在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内产
生,是一种相对稳定通过细胞膜扩散的气体自由基。NO对动脉、微循环血管和静脉均有舒张作用,可降低全身动脉血压,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增加局部血流,还可参与血管的自身调节。)SO2溶于体液中可释放H+,降低pH值,促进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将硝酸还原成NO,从而增加机体内NO含量,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3)SO2及其衍生物也可能作为信号转导因子,诱导第二信使产生,激活下游的效应蛋白,产生相应的毒理效应。如果激活的是鸟苷酸环化酶,则促进GTP环化产生cGMP,升高的cGMP再刺激cGMP依赖的蛋白酶,调节磷酸二酯酶活性和离子通道的传导性,或抑制蛋白激酶C磷酸化,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同时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也减弱,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在文章的结论中提到bald.Mulli等通过对年龄在25-64岁的男女共计2607人调查表明大气中悬浮颗粒与SO2均可使心脏收缩压升高,这种随周围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收缩压升高与心血管的自律调控有关。这两篇文章得差异可能由于作者的动物实验是短期效果,而bald.Mulli等的人群调查是长期和低剂量作用的结果。这个结论的不一致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考虑,可以借鉴这个实验模型来设计自己的实验模型。
《血管紧张素多成员系统及各成员相互作用》 是一篇综述文章,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发表日期是2005年12月。这篇文章中详细的介绍了肾素紧张素各成员的功能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后的功能。
我在下周将继续查相关的中英文文献(二氧化硫对心脏和血管系
统的毒作用研究、二氧化硫对RAS系统或ACE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的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运动对RAS或ACE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大气污染对心脏血管系统及RAS或ACE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并且精读其中的一篇英文文献。
跟着史微和孝文学习实验所需的相关生物技术,并掌握这些实验技术。
第二篇:2010--2011上学期实验组总结
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并在呼伦贝尔市实验室工作专项督导中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现将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1、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劳动制度,并认真的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照执行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条款、文件,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利益,关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政治学习活动,做好学习笔记。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补充自己,拓宽知识面,加速知识更新。
2、在教学中,有计划、有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根据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注重参阅各种杂志、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每节课的质量。定期进行学科考查,认真及时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身作则。
3、本学期按新的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全部配齐理化生实验仪器,因此要求实验员在做好实验室常规工作的同时,组织实验员对新购进的仪器要及时进行上账、入柜,要做到以下几点:
物清:确切掌握物资的品种、数量、质量、存放地点,做到准确无误。
帐清:及时登帐,准确核实,帐物相符,各类帐卡整齐清楚。
标志清:仓库编号标志,货架编码。
4、新建通用技术实验室,并按最新的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全部配齐必修中必配的仪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认真管理通用技术仪器库和实验室。
5、对在施工中毁坏的理化实验室及语音室桌、凳、设备进行了维修。
6、做好我校局域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及时解决网络和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出现的各种问题。
7、为新装修的东侧教学楼和实验楼安装网络设备、布网线和电话线。
8、改造西侧高二教学楼班级多媒体,解决了笔记本电脑接投影仪显示不出来的问题;维修了高三教学楼所有班级多媒体。
9、我校及其它单位在礼堂举行的各种讲座、会议及文体活动中负责音响和灯光工作,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10、在我校的各项活动中,进行照相和录像。
11、做好公文接收工作,下载、打印教育局网络平台上的文件,实 验 组 2010年12月28日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实验组
第三篇:信息技术、实验组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搞好校园网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更好地发挥校园网应有的功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学期根据县网络中心布置的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要点。
二、工作重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育教学系列研究活动,重点为教材使用,教学目标指定、三维目标的实施、教学反思讨论、听课、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学习。
三、具体措施
1、健全制度,强化措施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加强对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
根据教育信息中心要求,建设好学校网站,把学校微机室建成“绿色机房”,杜绝师生玩电脑游戏,要求教师机子上不安装游戏软件,建设“无游戏较园”。
2、加强信息中心内部建设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提高技术指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等途径,保持业务上、管理上的先进性。
3、加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用课题带动应用
加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研究,重点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教研活动内容:
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加深理解内容,深刻领悟新教材的思想及其内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学目标指定、三维目标的实施、教学反思讨论、听课、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学习。
1、继续坚持组内的学习制度,注重培养组内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
⑴坚持组内的学习制度,每月一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学习的内容以教学,课题为中心,力求以学促教,以学促思。
⑵继续开展结对子活动,把结对子活动的情况进行一月一总结,结对子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写计划和总结上,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
⑶本学期进行同课异构式的公开课活动。并在网络上进行说课、评课、小结等工作。为求以最佳的方式方案上好每一节课。
2、第二课堂活动在坚持开展的基础上,要求实效
⑴要加大对第二课堂的考核力度,不能只讲数量,不求实效。
⑵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竞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五、每月措施安排:
3月份:
1、轮流听信息技术教师的课,讲课人必须备好教案,说课稿,听课人必须写出评课稿,并写好心得体会,每人至少一篇,网上交流。
2、按要求写好每课的教学反思
3、开展课个活动,参加全国中学生作品展。(课外活动在七、八年级开展,每班选出一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参加,详情见课外活动计划。)
4-5月份:
1、学习新标、三维目标的实施(讨论)
2、教学反思讨论
3、申请教研组博客。(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xjshz148)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每月至少一篇。充分利用这个讨论平台,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6月份:
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学习
2、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案
3、完成摘抄、教学随想以及读后感
第四篇:2004-2005学第二学期电教实验组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述职
一年多来,我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班务工作主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既教书又育人!
(1)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他们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做人。这是我做教师一天就是一天的重点,也是我做班主任一生的重点。我常教育孩子们回家要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断地掀起学习的热潮,完美自我形象;学习中互相帮助,做好一帮一活动。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2)我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3)我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如今年3月份邀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曾柏良家长给孩子开展了关于自信的知识讲座、今年12月份组织学生进行卖《南国早报》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赴西大参观的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班队活动,涌现了一批思维活跃,责任感强,有独立见解和组织才能的优秀班干部,创建了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凝聚力较强的班集体。在我的努力下,我们班在各项活动中均获得到较好的成绩,并多次获得五星班级。在教学上,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年来,我订阅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资料,取其精华,付之实践;积极参加在邕开展的各类各级教学观摩活动课,课改示范课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由于我不断努力,所教语文科成绩A等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的学习进步明显。
一年来,我遵守校纪,不旷教、做到有事请假、服从安排,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年2月范文《第一次挣钱》荣获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广西赛区一等奖;2003年2月范文《第一次挣钱》荣获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全国三等奖;2003年6月论文《浅谈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荣获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3年7月被学校评为师德先进个人;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五星班级。孩子们的不断进步,也博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还尚未完全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课堂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例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例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重庆市垫江中学(408300)赵德强《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第5期
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在分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时不易区分,这里就依例谈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目的,也就是实验目的。在实验中,实验手段的主动选择,实验对象的干预措施,实验的环境条件控制,都是受实验目的的制约的。因此,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后,就能准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例: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究竟选C 还是选D,也就是究竟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呢?首先要明确萨克斯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还是“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呢?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的操作就不同,当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就可能不同。从当时(1864年)的情况来看,光合作用的过程还不清楚,植物能否产生淀粉并不完全确定,更加谈不上以淀粉作为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萨克斯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第一册第52页上明确说明了“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为了证明这一点,达到这个实验目的,只需进行直接的实验证明即可,也就是直接把饥饿处理后无淀粉的叶片置于光下,观察有无淀粉产生即可证明,所以曝光处作为实验组。而通过遮光组作为对照组,用以确定淀粉不是来自于其它来源,而是来自光合作用。
但是到现在,知识背景变化了,我们已经明确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所以又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这时的实验目的改变了。当然淀粉的有无就是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此时遮光处理是实验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对照组只是为确定其它因素对此结果无影响(比如材料,空气等的影响)。因此,同样的实验,如果是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不同。(如果实验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则曝光为实验组;如果实验目的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则遮光处理为实验组.就是这样的,确定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先要看实验目的。如果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充分条件,有光的是实验组。如果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则有光的是对照组。)
2. 根据已知与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作用是起到一种衬托参照作用,所以,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的,公认的。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要探究的,要证明,要验证的。
例: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 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答案选B。但很容易错选C。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这是已知的,公认的,现在做实验的目的只是验证这个结论。所以,我们只要设置实验,在黑暗中培养植物,观察其生长状况,如果生长不良,这就证明没有光是不行的,光就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该组也就是实验组。而用有光下培养的作为对照组。其实验的思路是,要证明a是b的必要条件,只要证明没有a就没有b(实验组),而用已知的有a就有b来对照。
又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在A、B二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mL)的蛋清液、唾液。然后分别向二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1g•mL-1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二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01 g•mL-1的CuSO4溶液,振荡。
在这个实验中,其中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即A支试管中的现象是已知的,公认的,公理性的事实。所以A就是对照组。这个实验的思路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A支试管),如果唾液淀粉酶与双缩脲试剂也呈紫色(B支试管),那么唾液淀粉酶就是蛋白质。反之就不是蛋白质。
3. 根据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方式来判断
在实验中,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而这种处理就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那么,这个处理组就是实验组。
例如。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 组的全部消失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答案选A、C,即A和C项是不正确的。但是,人们很容易认为A是正确的。
a组进行了高压灭菌,这种处理措施是针对实验变量(土壤微生物的有无或多少)而进行的处理,所以为实验组,b组不灭菌,不做处理,为对照组。
又如,验证鱼鳍的作用这个实验中,剪掉鱼鳍的就是实验组,不剪鱼鳍的就是对照组。
但是,有的实验中虽然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针对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这样的处理组不是实验组,而是对照组。
例如:“饲喂甲状腺激素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实验分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该实验中,甲组进行了处理,且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的是否饲喂)的处理,所以为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处理,但是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是施加了一定条件的处理,应该为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组。此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4. 对没有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有些实验,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就没有专门的对照组,也就是各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在等组实验中,大都是运用这种相互对照。在相互对照中,各个组的实验结果往往均是未知的,要探究的。
例如: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方法步骤:(1)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2)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该题中有光照组与无光照组就是相互对照。因为这两组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
又如,考察某生物实验中反应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此时,各实验组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做实验,各个组在实验中就起到了相互对照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分,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结果的已知和未知,实验的对象的不同的处理措施等情况具体而定。对一个具体的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也可以用这种几种判断方法综合来考虑。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仅靠观察所看不到的未知。为了探索这样的未知,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控制或施加某种影响。在对照实验中,经过这样的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这里之所以强调“一组”,主要是考虑到平行重复的问题。简单地说,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针对具体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清楚实验控制的原理。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种: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对不少教师来说,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容易;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则常常困惑。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1号试管处于常温环境(不加热),也不加任何催化剂,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加 FeCL3溶液,4号试管加肝脏研磨液。这显然是运用加法原理进行控制的实验,1号属于对照组,2号、3号、4号属于实验组。又如,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对天竺葵进行“饥饿”处理后,让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检验。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总是要见光的,人为地将一半叶片遮盖起来,让光照(实质是光合作用)这一因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减法原理,这一组应当属于实验组,曝光的一半叶片则属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结论是相反的,原因有二:一是被“饥饿”处理所迷惑,二是认为遮光的一半叶片缺少实验因素。其实,“饥饿”处理只是为了使实验效果容易检测,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无关的;遮光的一半叶片并非缺少实验因素,而是对实验因素进行的一种控制(即去除)。](2007年3月赵占良文章《中学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