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验交流十三种实用审计方法与路径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下面,本人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
,,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十一、效益评价审计法
效益评价审计法是目前审计中的难点,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的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计算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主要是考虑资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目前审计的重点虽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揭错防弊的制度基础审计上,但随着大量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所暴露出诸多问题,效益评价审计已经开始被审计机关重视,也倍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特别是对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效益评价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评价的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因不同行业部门所赋予的经济管理职能不同具体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效益评价审计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一般对效益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的架构中,企业在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前提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已经量化了可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成熟和客观;另一类为履行公共管理部门的审计效益评价,其核心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审计实践中还没有相对科学、成熟的评价指标,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审计的最终成果要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审计环境、新知识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ppS确定样本审计法
ppS确定样本审计法是目前国际审计界最流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样本的选定去组织实施审计以期客观的完成审计目标,样本的抽取排除了主观人为的影响力求客观公允,实现审计风险与样本选取数量、审计成本的相对均衡。此方法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管理或经济业务发生频繁的行业部门,是对抽样审计的进一步规范。因为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或容忍性之间的矛盾,审计样本的选样决定着审计的最终结果的优劣。特别是在面向数据库的ppS抽样中,ppS抽样只能对数值型字段起作用,对字符型字段无效,其特点是面值越大,抽中的概率越大,小面值的样本也抽取,概率较小。ppS抽样分为一般样本和重点样本,在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区别对待,以确定“风险水平值”和“误差值”。
十三、SQL语句查询审计法
当审计客体向审计组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一张软盘时,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借助SQL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从事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ERp计划的组织实施,传统的以纸制为载体的会计凭证和帐簿将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消失,国内部分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跨国公司已经率先摆脱了手工记帐方式,审计客体已经没有了传统纸制载体所反映的会计资料记录,所有的反映经济活动行为记录都以不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就是在目前的县一级水平也大多数实现的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只是因为观念的差异性使得手工记帐与电子帐并存运行。我们不可否认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工具的革命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革命,否则审计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子帐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与审计人员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发出很多的审计软件,期望推广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飞跃,可任何审计软件的开发几乎都是在SQL语句的基础上的拓展,仅仅解决了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帐的人门审计问题。由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数据化存储与管理与传统纸制帐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舞弊的手段与方式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何面对数据库的审计已经开始对从事传统纸制帐本审计
,的审计人员进行排斥。审计路径:采集数据→取得数据贝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审计方法的使用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具体一个项目审计来说也往往是多种审计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社会综合知识与日常生活阅历以及道德品质的巨大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创新的审计方法也回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但可以肯定地说审计方法是为了揭示审计客体舞弊而存在和发展的。
提到的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的组织方法也很重要,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上审下组织方式、交叉审计组织方式等。
,经验交流十三种实用审计方法与路径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实用的审计方法与路径
注册会计师十三种实用的审计方法与路径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下面,本人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学会计论坛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更多内容回复可见:
十一、效益评价审计法
效益评价审计法是目前审计中的难点,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的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计算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主要是考虑资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目前审计的重点虽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揭错防弊的制度基础审计上,但随着大量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所暴露出诸多问题,效益评价审计已经开始被审计机关重视,也倍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特别是对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效益评价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评价的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因不同行业部门所赋予的经济管理职能不同具体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效益评价审计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一般对效益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的架构中,企业在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前提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已经量化了可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成熟和客观;另一类为履行公共管理部门的审计效益评价,其核心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审计实践中还没有相对科学、成熟的评价指标,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审计的最终成果要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审计环境、新知识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PPS确定样本审计法
PPS确定样本审计法是目前国际审计界最流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样本的选定去组织实施审计以期客观的完成审计目标,样本的抽取排除了主观人为的影响力求客观公允,实现审计风险与样本选取数量、审计成本的相对均衡。此方法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管理或经济业务发生频繁的行业部门,是对抽样审计的进一步规范。因为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或容忍性之间的矛盾,审计样本的选样决定着审计的最终结果的优劣。特别是在面向数据库的PPS抽样中,PPS抽样只能对数值型字段起作用,对字符型字段无效,其特点是面值越大,抽中的概率越大,小面值的样本也抽取,概率较小。PPS抽样分为一般样本和重点样本,在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区别对待,以确定“风险水平值”和“误差值”。
十三、SQL语句查询审计法
当审计客体向审计组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一张软盘时,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借助SQL 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从事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ERP计划的组织实施,传统的以纸制为载体的会计凭证和帐簿将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消失,国内部分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跨国公司已经率先摆脱了手工记帐方式,审计客体已经没有了传统纸制载体所反映的会计资料记录,所有的反映经济活动行为记录都以不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就是在目前的县一级水平也大多数实现的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只是因为观念的差异性使得手工记帐与电子帐并存运行。我们不可否认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工具的革命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革命,否则审计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子帐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与审计人员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发出很多的审计软件,期望推广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飞跃,可任何审计软件的开发几乎都是在SQL语句的基础上的拓展,仅仅解决了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帐的人门审计问题。由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数据化存储与管理与传统纸制帐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舞弊的手段与方式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何面对数据库的审计已经开始对从事传统纸制帐本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排斥。审计路径:采集数据→取得数据贝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审计方法的使用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具体一个项目审计来说也往往是多种审计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社会综合知识与日常生活阅历以及道德品质的巨大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创新的审计方法也回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但可以肯定地说审计方法是为了揭示审计客体舞弊而存在和发展的。
第三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三种路径和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三种路径和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科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的目的是将生物学的本质或生物的自然特征按照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规律,让学生在感受和学习生命活动的同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生物教学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应该是“导学式”的教学。教师在传授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高中一年级的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高中生物的知识与初中生物完全不同。高中生物的实验课很多,而初中生物由于并非是中考科目,所以很多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基本上没有上过生物实验课。这种现象虽然不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高中生物教师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的第一节实验课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师在讲显微镜的使用前可以先介绍一下显微镜的发明等趣味性的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后再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动物、植物、水果、真菌等与生活息息相关、平时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东西的细胞作为观察材料。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生物教学不再乏味,更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有很多。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实验。虽然这个实验被安排在高一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此实验安排在第四节教学结束后进行。原因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特点后再进行实验,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作用。实验材料可以不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材料,可以适当地加一些时令水果蔬菜或是学生自己准备其他食物。这样进行实验有助于活跃实验气氛,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食物属性有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可以据此对自己及家人的饮食做出适宜的调整。
在这节实验课中还涉及切片和染色的步骤。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也应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如在切片时应避免切伤自己和同学,使用试剂时应避免试剂污染实验服和皮肤,更不允许将实验用具及试剂带出实验室等。
二、扩展联系运用的能力
生物教学的教学目的是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将这些文化知识扩展开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课上得到了体现。例如生物必修1中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为进一步学习酶的本质以及酶的应用起铺垫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它们通常添加了酶或酶制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加酶和不加酶的洗衣粉或加酶和不加酶的洗洁精的去污效果有何区别?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的变量和不变量,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书写实验报告,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虚假广告,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生物知识鉴别市场上一些含酶消费品的真伪,防止上当受骗。生活中的新产品层出不穷,通过对酶的学习,学生们也可以对一些与酶相关的新产品的成分进行判断,看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将所学习的知识扩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要求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
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本次实验学生学习了如何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前也学过如何观察DNA和RNA,可是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何观察其他细胞器”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查阅资料,提出一种观察细胞内其他细胞器的方法。在实验课堂进行讨论,并用已有的实验条件验证学生们提出的观察方案。
在现有的课本知识的条件下,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谓一举数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下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思维扩展也需有一个度,不能让学生异想天开,要用科学的方法见证实验,不能天马行空似的做实验。这样不仅浪费实验资源,更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在进行扩展运用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好度。
三、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然而生物与文科的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首先是语文学科,学生在实验课后要书写实验报告,用文字将实验过程描述出来,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报告的表述既不能夸张也不能过于简单,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文字的叙述,文字是生物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如此,生物学科与地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部分里,着重介绍了地理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生物的物种也不同,热带和寒带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也都不尽相同。不同地带的气温、湿度、人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不同,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物种间还会形成地理隔离。
生物不仅与文科有联系,与理科也有联系。比如化学学科,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要用无水乙醇、石油醚、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硅、碳酸钙进行层析。将不同成分的色素层析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不仅这个实验是这样,高中生物实验大部分都需要用到化学试剂,化学试剂是分析生物成分、区分生物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实验离不开化学试剂的“帮助”。而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则会用到数学知识,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出其中的不同或相同之处。例如,在探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这种类型的实验都离不开数学。
“神十”从月球回来不久,“玉兔”刚刚着陆月球。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航空项目,其实也有着物理和生物的结合。航天器将生物种子或生物资料带入太空,太空中的微重力、强辐射等物理条件作用于生物体。
四、结语
生物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不能沉湎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里,而应走出“围城”,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培养综合型学生为目的,在生物实验课堂上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挖掘学生无限的实验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以及各个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篇:审计分类与方法
第二章 审计分类与方法考试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
A.受托审计B.有偿审计C.强制审计D,预告审计
2.“ 强制审计”一般用在()所进行的审计。
A.国家审计机关B.上级主管部门C.民间审计组织D.内部审汁机构
3.绩效审计属于()。
A、财政财务审计B、财经法纪审计C、经济效益审计D、经济责任审计
4.顺查法应先从()查起。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C、会计账簿D、会计报表
5.逆查法应先从()查起。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C.会计账簿D.会计报表
6.盘点库存现金时,通常实施()检查。
A.定期B.不定期C.突击D.预告
7.绩效审计属于()。
A.财政财务审计B.财经法纪审计C.经济效益审计D.经济责任审计
8.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是审计按其()的分类。
A。内容B.主体C.客体D.目的9.()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A.证实客观事物B.审阅法C.详查D.抽查
10.审查应收账款最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为()。
A.观察B.函证C.询问D.计算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审计的是()。
A.为客户提供会计服务B.会计报表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D.配合检察院实施的审计
12.()主要应用于跨的工程项目。
A.强制审计B.不定期审计C.事中审计D.事后审计
13.存货审计一项必不可少的审计方法是()。
A.函证B.盘点C.审阅D.观察
14.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之外。
A.财会部门B.经营部门C.行政部门D.保卫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审计依据B.独立性c.审计收费D.审计作用
2.按审计范围不同,可将审计分为()。
A.全部审计B.综合审计
C.专项审计D.局部审计
3.下列各项中属于需要进行银行存款函证的有()。
A.各银行存款户的性质B.各银行存款户的余额
C.银行贷款余额D.银行贷款抵押或担保情况
4.()共同构成了外部审计。
A.国家审计B.内部审计C.民间审计D.经济监督
5.审计方法的选用必须()。
A.服从于审计目标B.服从于委托人的要求
C.服从于审计方式D.适应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6.经济效益审计包括()。
A.业务经营审计B .管理审计C.经济责任审计D.绩效审计
7.下列各项中属于需要进行银行存款函证的有()。
A.各银行存款户的性质B.各银行存款户的余额
C.银行贷款余额D.银行贷款抵押或担保情况
8.送达审计一般适用于()。
A.大型商场B.学校C.研究所D.大中型制造业
9.如果审计人员()是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审计人员则需要回避,否则就不符合独立性原则。
A.父亲B.母亲C.兄弟D.子女E.祖父母
10.经济效益审计包括()。
A.业务经营审计B.管理审计C.经济责任审计D.绩效审计
11.下列各项中属于需要进行银行存款函证的有()。
A.各银行存款户的性质B.各银行存款户的余额
C.银行贷款余额D.银行贷款抵押或担保情况
12.以下为审计的方法()。
A.内审B.审阅C.核对D.盘存E.突审
13.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可分为()。
A.全部审计B.局部审计C.内部审计D.政府审计E.外部审计
14.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实施销售截止测试的路线有()。
A.以发运凭证为起点B.以销售发票为起点
C.以会计账薄为起点D.以会计报表为起点
15.经济效益审计目的侧重于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或()。
A.经济效益性B.合法性C.合规性D.合理有效性
三、简答题无
四、判断题
1.审计人员审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时,负责运送固定资产人员的工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2.财经法纪审计只能由民间审计人员来进行。()
3.调节法只包括对未达账项的调节。()
4.在任何被审计单位均可使用抽查法获取审计证据。()
5.财经法纪审计采取预告审计方式。()
6.无论是顺查还是逆查,均需要运用审阅法和核对法()
7.存货计价方法如果发生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8.盘存法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往来款项进行审查.()
9.经济效益审计只能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
10.审计人员审查关联交易时,重点应放在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上。()
11.对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应采用预告性盘点。()
12.审计人员函证银行存款余额就是为了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
五、审计实务题
1.审计人员对企业材料采购业务进行审查时发现本年内一笔业务:企业从外地购入原材料4000公斤,单价20元,计价款80000元。外地运杂费1300元。财会部门把材料价款计入原材料成本,外地运杂费计人管理费用。待材料验收入库后,业务部门转来材料入库验收单,发现材料短缺20公斤,查明是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财会部门将其计人管理费用。
要求:指出该企业财会部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如何进行调整?并指出该企业在材料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资料]审计人员对某公司2004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查时发现,公司于200312月新增已投入生产使用机器设备一台,原价为300000元,估计净残值为1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使用年数总和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又调查发现该公司其余固定资产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公司对这一事项未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揭示。
[要求]根据以上情况,审计人员如何确定该事项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如何要求?
3.征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东方公司2007年的会计报表。A 注册会计师了解和测试了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A 注册会计师取得2007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明细账,并于2008年1月15日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对所有重要客户发了
询证函。A 注册会计师将于函证结果相关的重要异常情况汇总于下表:
[要求]针对上述各种异常情况,请问A 注册会计师应分别实施哪些重要审计程序?
第五篇:十三种公文格式
十三种行政公文写法示例之通知的写法
一、通知
1、通知的用途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通知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事由+文种,如:《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3)正文: 1)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
a)“颁发”型通知
“颁发”型通知又称“发布”或“印发”型通知,是指用来颁发行政法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其正文部分,一般首先说明制订所发布的规章的目的、根据,然后写明发布事项,最后是提出执行要求。b)“转发”型通知
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其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正文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提出原则要求。最后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等惯用语句提出执行要求。一种正文只写转发决定和执行要求,十分简洁。c)“批转”型通知
是指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其写法与“转发”型通知基本相同。正文一般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宣布转发,阐明意义,提出要求。2)指示性通知
是指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但限于发文机关的权限,或因其内容不命(令)或指示的。这类通知又称规定性通知或布置性通知。
其正文包括:概述情况和问题,写明通知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或用“特此通知,望认真执行”等结语。3)告知性通知:
是指告知某一具体事项,这类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会用到的公文文种。其正文先写明发文机关的决定事项及作出该决定的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是常用的过渡句。然后写明对有关事宜的安排,应知事项等。最后用“特此通知”结束。
会议通知是告知性通知的一个重要类别,其正文部分应写明召开的会议名称,须知事项两部分,须知事项包括会议名称、议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报到时间、地点,需带的材料,食宿安排,联系方式等内容。4)任免通知
任免通知的正文一般比较简单,直接写明任命谁什么担任什么职务,或者免去什么人的什么职务即可。
二、通报
1、通报的用途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2、通报的特点:(1)严肃性。(2)教育性。(3)典型性。(4)时间性。
3、通报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事由+文种,如:《关于××学校相继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通报》(3)正文: 1)表彰性通报
正文包括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和提出希望要求等几项内容。2)批评性通报
正文包括叙述错误事实,指明危害,分析错误性质,申明通报决定,提出引以为戒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等几项内容。3)情况通报
正文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先写发布通报的缘由,然后写明通报事项,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一种是将内容按问题分类,分成若干个部分来写。
三、议案
议案的用途: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议案的写法:
(1)格式:按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海南省的议案》。
(3)正文:写明提交议案的缘由及提交审议的事项,结尾是“现提请审议”。
(4)落款:发文单位;发文日期。3.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
(1)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2)要言之有理。
四、请示
1、请示的用途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请示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司关于请拨设备改造资金问题的请示》。
事由+文种,如:《关于要求解决××地区严重积水问题的请示》。(3)正文:
1)请示指示的请示:此请示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强调上,一般未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以“请核示”之类的语句结束。
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请示是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批准或表明态度。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意见和办法的说明上,最后提出批准请求,即以请示批准的语句“以上意见当否,请审核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作结束。
3、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1)要正确选用文种。(2)要尽量做到一文一事。(3)要避免多头请示。(4)要避免越级请示。
4、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具体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陈述的特点明显,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在请示中虽然也可以陈述情况,但这是次要的,是为请示事项的提出服务的。(2)内容含量不同:报告往往要涉及多个事项或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报告比较复杂,篇幅较长;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比较多见。(3)行文时机不同:报告可以在工作进行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当中行文,而更多的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
五、报告
1、报告的用途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种类:
(1)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2)按行文目的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3、报告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央慰问团赴云南慰问地震灾区的情况报告》。
事由+文种,如:《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3)正文: 呈报性报告:
开头:概括情况,提起下文。
主体:具体陈述情况,指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意见和打算。
结尾:常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指示”、“特此报告,请审阅”。呈转发性报告:
开头:概括介绍情况,说明原因。主体:汇报工作或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写明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结语: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六、批复
1、批复的用途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2、批复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事由+文种,如:《关于修建新办公楼请示的批复》。(3)正文:
1)开头部分:批复缘由,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述请示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发文时间或概括来文的主要内容;如问题比较复杂,往往用过渡语“现批复如下”,引出批复意见。2)主体部分:批复事项,是正文的核心部分,根据请示事项,逐条批复,一般先表明批复态度,再写明批复意见,提出指示或要求。
3)结尾部分:通常以“特此批复”、“此复”等惯用语,也可以省略以上字句,自然收尾。
3、批复同复函的异同:
复函即答复性函,是专为答复问题而制发的函。批复同复函虽然都属于回复性公文,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行文方向有所不同。批复的行文方向单一,均为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而复函的行文方向灵活,它通常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平行文,有时则是下级机关发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或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
二是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批复往往用于答复比较重要的事项,而复函则可用于答复一般性问题。
4、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1)态度要鲜明。(2)内容要全面。(3)行文要迅速。
七、意见
1、意见的用途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意见的写作:(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基本建设推行合同制的意见》
②事由+文种,如:《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3)正文:
①开头:简要说明提出意见的目的、根据及缘由; ②主体:可分条列项写明工作意见,从总体目标和要求到提出具体措施和步骤,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有关工作如何进行提出指示性和建议性意见。
③结尾:通常就与意见的实施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或把此部分内容作为主体部分一项内容写出,不必单列结尾部分。(4)落款:
包括发文单位、印章、发文日期。
3、写作意见的注意事项: ①看法要明确。②办法要具体。
八、函
1、函的用途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函的分类:
(1)按行文方向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2)按内容可分为:商洽性函、询问性函、答复性函和请求性函。
3、函的写法:(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安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函》。
事由+文种,如:《关于申报工商营业执照的函》。(3)正文: 1)商洽性函
机关之间商量或接洽工作,可以使用商洽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商请办理直通香港运输车辆有关牌证的函》。其正文要写明商洽事项,含有协商、祈请语气的“妥否、请函复”这类惯用语。2)询问性函 机关之间询问问题,征求意见,可以使用询问性函,如:《××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询问举办全省农民运动会有关项目比赛的函》。其正文要写明询问的事项和答复要求,最后以“盼复”或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结尾。3)请求性函
机关之间请求帮助或配合工作,以及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可以使用请求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关于申请拨款维修省府机关办公室的函》。其正文说明提出申请的理由和请求批准的事项。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不应用请示,而一般要用函。4)答复性函
机关之间回复问题,可以使用答复性函。如:《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复函》。其正文首先引述对方公文的标题和文号,这是对发文缘由的揭示,然后表明态度,并以“现函复如下”这一惯用的过渡语句领起下文写明答复事项,或提出指示意见。写完后全文也就结束了,不用使用结束话。
4、写作函的注意事项(1)文种的选用要正确。(2)内容要简洁。(3)措词要具体。
九、会议纪要
1、会议纪要的用途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会议纪要的种类
(1)按其内容和功用不同,可划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消息性会议纪要。
(2)按会议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
3、会议纪要的写法:(1)标题:
会议名称或会议议题+文种,如:《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议纪要》。(2)正文:
开头部分:概述会议情况即简要交代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等。
主体部分:写明会议议定事项,会议讨论、形成的意见或概括会议精神的要点等。
结尾部分:对与会单位和有关方面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希望,或者概括会议内容。(3)落款:
写上制文机关名称、成文时间。
4.会议纪要的特点:(1)纪实性;(2)提要性。
5、写作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1)要做好会议纪录。(2)要突出会议要点。(3)要善于整理会议意见。
十、通告
1、通告的用途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为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通告的写作: 标题: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市电话号码升八位号前割接试验通告》。
(2)发文机关+文种,如《监察部的通告》。(3)事由+文种,如:《关于招标的通告》。
(4)只写公文名称,也就是只有“通告”二字的标题。正文:一般包括发布通告的目的或根据,通告事项及结语三方面的内容。
3、写作公告与通告的注意事项:(1)要写得通俗。(2)要写得具体。(3)要写得清楚。
十一、公告
1、公告的用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写作:(1)标题:
①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
十二、决定
1、决定的用途: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
2、决定的写法:
(1)标题: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市关于平衡财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
(2)题注: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加上题注,说明这个决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3)正文:按其具体用途和内容不同分为两类:
①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的决定。主要有表彰决定、惩处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授权决定及发布法规性事项的决定等。其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作出“决定”的根据和执行名称;一是分条写明决定事项。
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这是一种事先对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的决定,指挥性极强。正文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即通过或制发决定缘由和决定的事项。
(4)结尾:重申要求,明确工作步骤或申明要求发出号召。
3、写作决定的注意事项:(1)要作好调查研究。(2)要做到观点鲜明。
十三、命令
1、命令(令)的用途:
(1)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3)嘉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2、命令(令)的种类:(1)发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
4、命令(令)的写作:(1)发布令:
标题: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令号:位于标题下面,令号不按编排,而是从发令机关领导人任职开始编流水号,至任满为止,下任另行编写。正文:说明公布的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的机关或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时间及施行时间。
落款: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然后注明发令日期。(2)行政令:
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文:①说明发布命令的缘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写出命令的具体内容,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及执行机关等,要求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执行。(3)嘉惩令:
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同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嘉奖令》;或仅注明文种,即只有“嘉奖令”三个字。
正文:包括嘉奖缘由、嘉奖事项、发出号召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5、写作命令(令)的注意事项(1)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2)态度要鲜明。
(3)文字要简炼,结构要严谨,中心要突出,语言要肯定。(4)发文机关要合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