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科学审计理念下的金融安全审计
科学审计理念,就是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具体体现为“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
”的二十字方针;审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预防功能、揭露功能、抵御功能,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必须坚定不移地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
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合成系统。而审计监督系统是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免疫系统”中开放的子系统。它由相应的组织形式,法规制度,人、财、物等软硬件及其该系统周围的外系统主客观课件所构成。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开放的免疫系统而存在时,其免疫应该是双向的。姑且将其取名为“免他疫”和“自免疫”。“免他疫”,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对象;“自免疫”是指政府审计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审计人员的思想理念、道德标准、专业知识等要素的组合、调整与完善。金融审计也要通过“免他疫”和“自免疫”双免疫系统,大力开展金融安全审计。
一、树立“免他疫”的科学金融审计理念,开展金融安全审计
(一)我国的金融安全概述。
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担负着基本的资源配置任务,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命脉部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金融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二是在国际金融业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金融业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三是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融危机主要有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等形式。
现阶段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隐患较为严重,微观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机构内控不力,金融资产质量较差,金融机构以资抵债的能力较差,国际金融环境、金融开放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等。
对我国来说,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既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变化,严密防范外来冲击,也要加强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始终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确定因素增加,必须采取措施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主要是: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继续完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风险;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机制;改进资产市场运行机制,防范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竞争力;加强投资风险教育,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等。
(二)现阶段开展金融安全审计的思路。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用于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体现这一本质特征,在现阶段,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心,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作为金融审计现阶段的战略任务,这就决定了开展金融安全审计的必要性。
1.金融安全审计应着眼于促进金融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来,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并通过信贷等方式,传导到金融企业,金融风险开始凸现;另一方面,世界范围看,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粮食危机等问题,将严肃考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产生很大影响。为此,金融安全审计必须发挥 “免疫系统”作用,树立系统的审计理念、协作的审计理念、绩效的审计理念、创新的审计理念、依法审计的理念,促进金融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和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
2.金融安全审计应着眼于从体制、绩效等方面发挥作用
金融安全审计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环境和金融业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情况,努力推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从宏观层面构筑金融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努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从微观层面构筑金融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具体来说:
第二篇: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 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按照市委和襄樊市审计局党组 “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教育”要求,近期,老河口市审计局联系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实践、深化科学发展观,提升科学审计理念这一主题作了一系列探讨。下面,我仅就我对此的理解谈三点内容:一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二是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三是如何实现科学审计理念。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质是始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规律,更要加倍重视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有机统一起来,最终追求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
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二、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
理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欲创新审计理论,必先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理念的科学性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科学审计观
科学审计观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科学性,二是发展性。科学审计观的科学性是指审计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审计本身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计理论研究的第一要务是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理论创新和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审计工作的推进必须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也是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要求审计理论和实践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求实创新,将审计与时俱进的发展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将人本意识充分融入到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经济安全审计观
国民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安全为前提。审计乃经济卫士,应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臵于审计工作极端重要的位臵,国家审计工作应当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神圣使命。经济安全审计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关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关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防止其流失;关注民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关注环境安全,防止生态恶化;关注国家信息安全,防范信息风险。
(三)民主政治审计观
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的监控与制衡,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民主政治审计必须通过审计强化对经济权力的监控。一是通过审计公开促使经济权力阳光运行。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审计公开,推动经济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充分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精神。二是通过审计问责提升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效率与效果。权力监督部门根据审计的结果,采用既定的程序对未能按照特定要求和原则运用经济权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
(四)人本审计观
科学的审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人本审计观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审计工作的观念。一是应当以人民为本,即重点关注民生、环境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维护投资人和相关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在以人民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审计工作应当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例如民生审计、环境审计等。二是应当以审计人员为本,审计人员也应当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使自身得到人的全面发展。
(五)风险审计观
由于我国国家审计目前缺乏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人员的“个体理性”难以自觉自动地符合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审计人员难以从专业角度说明是否履行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也难以说明是否已经尽到了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责任,从而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国家审计现行双重管理体制的缺陷弱化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和人员可能由于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的压力而简化审计环节或查出问题不予公布,甚至不了了之,由此给国家审计带来的不利后果称为体制风险。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在制度上,通过控制审计不作为降低审计风险,在技术上,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把风险审计观的审计理念贯彻到国家审计工作中。
(六)绩效审计观
绩效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人员按照授权通过收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对组织行为及其各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将审计结果提交给各相关部门,并对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控制的一种技术工具。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广义化,其内容已经历了从“2E”到“3E”再到“5E”的发展,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保性(Environment)和适当性(Equity),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已经被绩效审计所涵盖。绩效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的明显趋势和重要形式与内容,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向绩效审计。
三、如何实现科学审计理念
从“经济卫士”到“免疫系统”,从“监督经济活动运行”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国家审计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很有必要:
一是必须把揭示问题作为科学审计的前提。审计是个“免疫系统”,具有批判性、建设性、预防性功能。建设性建立在批判性的基础上,是批判性的升华。只有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审计,才能充分地揭露问题,找准“病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预防性又是建立在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揭示问题,及时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菌”,以防微杜渐。针对“病症”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加强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在“免疫状态”下运行。
二是必须把跟进问责作为科学审计的关键环节。“屡审屡犯”的怪圈,这既是反映出经济体制转轨产生的特殊矛盾现象,又显出审计手段的“软肋”。以前一些被审计单位怕审计,是因为他们害怕问题被揭露、被处罚、被曝光。现在有些单位不怕审计,是因为一些人有了“审计疲劳症”,问题整改、经济处罚、对事不对人,并没有触动个人利益。只有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有章可循了,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治,审计的“免疫系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才是科学审计。
三是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科学审计的根本保证。审计机关要注重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从微观层面讲,不仅是查找问题,更主要的是帮助其解决问题、今后不出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讲,就是通过加强监督,发现和解决制度性缺陷,体制性障碍,推动建立有利于政府部门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把财政安全作为科学审计的最终目的。财政体现国家职能,所以财政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维护财政安全意识,“同级审”是审计机关永恒主题。更加关注二个重点:一是关注游离于部门预算外的政府性资金的安全。要通过全口径收入审计,摸清规模、性质,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二是关注融资平台的安全。要摸清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结构、支付能力,做到债务可控,监督可及。
为此必须树立六大审计理念:
要树立协调的审计理念。一是审计工作要与政治环境协调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住改革开放的需要,把握住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把握住民主进程的需要,妥善处理好审计机关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关系,争取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二是审计工作要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下,进一步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分析,有效地发挥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三是审计工作要与法律环境协调发展。要以推进法治进程、促进法律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树立绩效的审计理念。就是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审计项目讲究成本,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以较少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成果。一是要在审计计划上要抓住重点。在分析审计对象总量、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抓住那些数额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增长情况,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情况,关系要民群众利益情况。二是要在审计结果上要提升层次。注重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三是在审计管理上要提高效率。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上科学发展观对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要采取科学的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整合内外资源。要通过促整改和公告二环节实现审计资源最大化。
要树立民本的审计理念。树立民本理念,立审为民,执审为民,要把关乎民生改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紧盯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审计。审计机关也要围绕惠民事项做好审计工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为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服务,同时要加大对民政资金审计、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审计、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农医保资金审计、扶贫资金审计、救灾资金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国土整治专项资金审计的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民生相关改革的落实,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要树立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服务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从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的角度揭示潜在风险,通过监督服务,发挥审计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审计工作直接接触经济生活的第一线,易于发现、了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审计机关的工作着眼点应当立足宏观,找准审计工作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所处的位臵,进入角色,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归纳、整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剖析、研究办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层次、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是为、市政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树立提升成果的审计理念。把审计信息与审计业务工作臵于同等重要地位,与审计项目同布臵、同研究、同落实。首先积极探索整合审计资源,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集中优势兵力主攻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期盼热点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机关有所作为;其次调整审计服务思路,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坚持从宏观到微观,从业务分析到财务审计,从总体把握到纠错防患审计思路,当好政府参谋;第三准确把握现代审计要求,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水平,严格程序、严格纪律、严格管理,确保审计客观公正。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履行职责,追求审计监督,督促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整改提高的更高目标要求。
要树立文明的审计理念。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需要,也是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文明审计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审计人员要树立依法按程序审计,如实反映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要遵守八不准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要以审计行为的文明为基础,大力推行审计观念的文明、审计技术的文明、审计环境的文明、审计制度的文明、审计手段的文明。一要加强审计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实现审计行为文明;二要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实现审计工作程序化、审计管理制度化、审计行为规范化,实现审计制度文明。三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技术文明。四是以加快“金审工程”建设为途径,健全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体系,实现审计手段的文明。
第三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对于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与长治市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长治科学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望,是指导我们长治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关键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在找准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上体现能力,在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上扎实工作,为推动和促进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如何做到科学审计,以进一步强化科学审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适应新的形势,达到新的要求,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尽快使审计干部的认识、理念和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紧密接轨,与“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融为水乳,在建设一个生态良好型的美丽长治、增长科学型的实力长治、本质安全型的和谐长治、文明富裕型的小康长治中,充分发挥保驾护航和监督推动作用,以展示审计干部的职业风采,进而履行《宪法》赋予审计干部的神圣职责。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这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审计领域、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都发生新的变化,由此要求我们的审计理念在思想上、技术上、方法上、管理上及人才配置与运用上赋予新的内涵。近期,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通过对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深刻领会,我们审计干部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审
计的灵魂和指南,“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指导长治审计工作的总的思路和要求,为此,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今后应当确立七个具体的审计理念:
一是确立依法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是严肃的执法行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依法审计放在首位,不偏不倚,以达到践行“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法是天平和准绳,具体表现在审计工作者的素质上和审计程序的规范上,不容倾斜,不可扭曲,更不允许随意性地敷衍塞责。因此,要使审计干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整体性来关注长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以预防性来感受风险、防范风险;以揭露性来分析和判断问题;以促进性来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不论是程序性的还是具体性的,审计监督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保障长治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二是确立民本审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审计对干部起保护作用,以提醒他们洁身自好,防病强体,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对人民群众起维护作用,以尊重他们的民主监督权益,保证他们得到应得的合法公正利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构建和谐长治,紧密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社保基金,扶贫基金,土地出让金,学校、医院、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审计,从宏观着眼,由微观着手,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确立服务审计理念。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推进、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为此,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
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四是确立“免疫系统”审计理念。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一句话,有责任保障“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健康推进。
五是确立质量精品理念。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是扎实有效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基石,所以,我们要树立打造审计质量精品工程的理念,倡导在全市审计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中和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把追求高水平、高质量作为工作标准。从目前情况看,主要以五年规划为指导方针,以贯彻6号令为主体,扎扎实实规范审计业务,使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六是确立风险审计理念。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我们的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
七是确立有限审计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科学地界定审计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力戒和克服“审计万能,包打天下”的苗头和倾向。具体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审计的责任是有限的,要坚定审计不是万能的思想,不能大包大揽、高估夸大审计的职能作用,要建立健全审计的防范机制和
监督制约机制,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审计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使审计工作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第四篇:树立科学理念统筹审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处于经济监督前沿,担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职责的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必须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全面统筹审计
工作发展,使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相适应。笔者现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法律地位高。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审计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这项法律规定是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所没有的。二是在党委、政府工作盘子上的地位高。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向审计机关交办审计事项,为审计机关解决实际困难,在重大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安排、企业改革、财政改革等方面征求和采纳审计意见,为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撑腰壮胆。审计机关成为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三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随着“审计风暴”的掀起,审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和评价都很高。不少群众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向审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遇到经济政策执行上的疑难问题,积极向审计机关咨询;在自己的合法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及时向审计机关举报,请求审计机关维权,审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审计的地位决定着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及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及时地运用法定职能去抵御、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有权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病害”,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二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制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审计通过经济监督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了解取之于民的财富是否用之于民,知道人民的公仆是不是真正地为人民履行了责任,了解纳税人的钱是否管得好、花得值。同时,把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促进政府部门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来推动政府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促使其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建设法制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三是推动改革的工具。审计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制度、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对象加以改进、完善和落实,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安排审计工作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改革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成绩,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好审计长讲话精神和审计署五年工作规划,抓住五条主线,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一是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树立
第五篇:金融审计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现状及对策
王通
js0947636 09金融6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发展迅速,但同时其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得到很大发展。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此浅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内众多商业银行都成功上市,许多国外大型跨国银行也涌入我国,国内银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迫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对能够影响经营业绩的一切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和严密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引入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银行内部进行评价,及时有效的揪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采取各种防范对策来避免风险损失,从而改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而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公正的客观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系统运转正常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得到飞速发展,但与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制度相比,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只有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更新审计方式,提升内部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才能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一)内部审计体系不合理, 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中两项最重要的原则。独立性在于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主要指银行的内部审计要独立于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当内部审计部门被赋予一定地位,拥有相应的职权时,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对银行的经营状况作出真实合理的评价。但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是以“在银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为主的层级管理模式,而非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大多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而不是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
会报告,而且内部审计部门由总行和各级支行行长管理,审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报酬、晋升由管辖的行长决定。更有的商业银行将审计部门同监察部门混岗,有的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选配不够合理,没有把精兵强将选配到内审岗位上来。如此混乱的隶属关系和人员安排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散失了独立性,从而缺乏权威性。银行是自主盈亏的特殊企业,行长的决策很可能因注重盈利而忽略高风险,董事会得到的信息经过了管理层的过滤,及时性和真实性自然得不到保证。而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对象同属银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避免的利益关系。二者的地位不相上下,内部审计机构权限受到限制,无法以客观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流于形式。
(二)内部审计理念和技术落后,内部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心仍是合规性审计,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尚无过多涉及。内部审计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及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上,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 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事前的总体评价和建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账目基础审计, 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而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都是采用风险基础审计,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审计的内容完全凭审计人员经验判断,容易造成审计期长,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银行业务方式的变化使得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 例如网上银行业务,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形成了新的挑战。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运用得不够,并且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存在不评价计算机系统、不测试数据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的现象,审计技术方法的陈旧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近年来屡次发生银行人员利用电脑挪用,贪污,盗窃资金的案件,这些都说明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落后。
(三)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机构众多,网点分散,其内部控制和审计任务非常繁重。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审计面窄和间隔时间长等问题。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占全部员工的比例只有1%左右,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的分行一级的内审部门仅配备10人左右,除了专项审计任务外,他们还要承担所辖几十家支行的审计任务,工作量巨大,人手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业务能力较低。商业银行业务越来
越复杂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企业需要的是一批能够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要求,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同时具备法律、计算机和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导致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业务知识面较窄,专业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国外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普遍较高,还经常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考核。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机制,从而难以保证银行审计队伍的素质。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一)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内部审计的重点应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性审计转变。对合规性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站在防范风险的高度,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以达到现场检查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其次,坚持科技先行原则,提高审计效率。在当今银行业金融工具、手段、品种快速更新和飞速发展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充分运用科技信息设备和技术,以便使内部审计与银行业务经营电子化、网络化水平相适应。最后,扩大审计范围,切实保证审计效果。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最新发展,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在健全事后检查的基础之上加强风险的事前分析和事中监控,并充分履行好内部审计的咨询和服务功能。全面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明确定位管理职能边界,增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对重要经营活动实施专项审计,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内部控制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整合优势。
(二)科学构建内部审计部门,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针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缺乏至关重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必须加强和完善作为董事会激励约束机制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要积极借鉴国际上各大银行普遍采取的在董事会下设置集权化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和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的先进经验,切实设立直接对银行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委员会,并建立健全基于流程管理的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实行垂直管理的审计体制,即实行人员编制、人事考核任免、工资费用、业绩考核和信息渠道的垂直管理,彻底切断内部审计与派驻行的利益关系。并且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经常性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内部控制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整合优势。形成内部良好风气,更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体系,严格依“法”审计
首先,在内审工作所有环节都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并根据金融业的发展变化而定期加以补充、修订和完善。同时,依据风险为本的审计理念,要把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及后续审计等作为整个审计过程中相互连接的不同阶段,对每个阶段也分别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程序和规则,保证各级内审派出机构能够正确履职尽责。其次,要严格依“法”审计。这是指内审部门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是依“法”审计的关键。执法必严是依“法”审计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内审部门履行好自身神圣职责,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对违规经营和风险问 题及时予以警示和惩戒,确保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贯彻到位。违法必究是依“法”审计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实行对违法违规的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双线”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体现内审责权利相统一。
【结束语】: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 是商业银行内在的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瑞丽《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对策 》,时代金融,2008年,第2 期.
2、吴越、胡若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监管》,浙江金融,2007 年第2期.
3、钟海燕《加强内部审计沟通,建立新型审计关系》,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