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科学审计理念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审计机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载体,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实现科学审计理念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审计理念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就是要我们在履行审计法定职责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
观为灵魂和指南,紧密围绕“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个中心和大局,立足于审计的服务性、宏观性和建设性,进一步强化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揭示和防御功能,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立足服务,强化监督,进一步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这是审计的传统职责。人们对此已是非常熟悉。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并不意味着不查处问题。但是,通过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发现和纠正微观个体存在的问题,并对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系统正常健康运行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可能对系统总体产生危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促进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消除风险,清除隐患,从而保证经济社会运行系统不出大的问题,始终健康运行。过去强调审计要强化监督,当好“经济卫士”,侧重的是事后监督,现在要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加强“疾病预防”,强调的是事前介入、事中跟进、事后审核。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要在审计监督中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变事后的查“疫”为事前的免“疫”。
一是工作的理念要有创新性。做到打破常规,服务发展,围绕事前介入、事中跟进、事后审核来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式。在机制上,统筹审计资源管理,提升审计整体效能;在手段上,全面推行计算机审计;在方式上,注重前移审计“关口”,积极推进跟踪审计,切实提高对各种重大“病害”的感知力和预防力。
二是在工作安排上要有预见性,做到围绕中心,及时跟进。审计项目安排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只有紧扣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紧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审计的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在问题的分析处理上要体现服务性。审计不能就问题查问题,要做到围绕经济干审计,跳出审计看经济。在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立足于更好地提供审计服务,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深刻剖析问题的原因,准确反映影响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措施,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发展。
二、立足微观,着眼宏观,进一步强化审计的揭示功能。
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不仅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加强监督,更主要的是要在宏观经济的视角内,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对我国来说,突出的是维护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信息安全等。审计人员必须有广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准确的判断,注重发现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揭示、纠正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疾病”,保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合法合规性审计上了,不能再抓大案要案了,而应当主要开展绩效审计。这种认识是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的。刘家义审计长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一手抓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手抓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重大管理漏洞,促进深化改革和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建设。
一是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揭示重大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重大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国家宏观政策的规范落实,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政府的行政效能;另一方面,也可及时发现、反映宏观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更好地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
二是要着眼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揭示重大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确保国家资产安全。国家审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要通过审计监督,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维护经济秩序。
三是要着眼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揭露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是着眼于维护民生的角度,揭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重点关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资金,坚决查处与民争利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三、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进一步强化审计的抵御功能。
审计监督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本身就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威慑,使之顾虑到被审计发现的几率和犯罪的成本,不敢轻举妄动,从而限制、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对经济和社会起到免疫系统的作用。这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资金、国有资产“看门狗”或“经济卫士”的说法在内涵上是相近的。审计通
过威慑发挥免疫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如果审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无所作为,违法犯罪人员对审计就会无所顾忌,审计的抵御功能就会接近于零。因此可以说,审计抵御功能,主要是建立在审计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基础之上的。
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更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揭示和反映,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促进改革体制、健全法治、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宽的领域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可见,审计不仅要揭露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和效益问题,更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抵御各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积极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设性是在批判性基础上的升华,只有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才能算是得到了全面发挥。
第二篇:加强新形势下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范文模版)
日前,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2008厅(局)级、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典礼”上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创新,要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审计计划的确立还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审计机关要经一步研究审计计划的科学性、时效性,使其更加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免疫系统
功能的发挥。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国家审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谈一谈粗浅看法。
一、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我国国家审计正处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与国际审计接轨转型期,只有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覆盖面,明确审计内容及审计结束后要生产出几个“审计产品”,检查分析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才能促进政府部门和被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首先,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观念和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紧扣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主题,以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确定为审计重点。二是树立服务意识。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正确认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立足监督,搞好服务,把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三是树立创新意识。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不断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用新理念谋求发展,用新思想破解难题,用新机制营造环境,用新举措积极作为。
其次,要明确审计工作重点。一是要监督各项宏观调控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要揭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民生改善,建设和谐社会;三是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四是要揭露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问题,促进问责制的健全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五是要揭示乱收费、乱罚款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确保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六是要发现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促进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健全法制。
二、注重实效,准确掌握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国家审计尚处在综合审计向绩效审计过渡阶段,即从“裁判员”向“教练员”过渡阶段。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应准确掌握以下几项关键因素:
一是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围绕国家经济工作中心、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中心、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重点及对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围绕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审计产品才有意义,才能被党委政府和社会所接受,才能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审计最终目的,才能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 综合审计向绩效审计过渡,即从“裁判员”向“教练员”有效过渡。
二是要准确掌握审计对象情况,实现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一方面,通过审计对象调查,准确掌握审计对象总体情况、资产状况和计算机应用情况(如:有的银行应用unix或linux系统,有的医院应用dos系统),特别是准确掌握同行业审计对象的资产、负债等重要经济指标合计情况及人员情况的有关数据。分析出审计查出的问题占该行业全部审计对象的比重(即:相对数)、问题的严重程度、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以及审计对象应该承担的人员状况,为审计对象减员增效提供依据,便于党委和政府宏观决策时参考使用。
另一方面,每年审计结束后,应将被审单位的有关数据以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附加信息录入审计对象资料库,使资料库逐年更新完善,同时应注意统计部门审计对象普查工作情况,实现审计对象数据库管理与统计部门审计对象普查数据库的软件接口,从而基本保持审计对象数据新鲜状态,相对实现了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
三是科学确定审计覆盖面。由于审计力量不足,不能实现每年对所有审计对象全部审计监督一遍。特别是我国审计正处于转型期,按照审计署“2008-2012五年规划”要求,要科学确定审计覆盖面,依现有力量,有计划安排审计不同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针对财经违纪问题高发区域,要在一定时期内将全部审计对象审计一遍,基本掌握全部审计对象资产、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准确掌握审计资源。审计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要掌握目前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审计队伍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审计队伍可分成多少个审计组、哪些人可以担任主审、哪些人原则性和事业心比较强等。同
第三篇: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无疑应该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以审计信息化建设带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的转变,系统解决那些不适应、不符合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种种难题。通过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gais),逐步承载起越来越多的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夯实“
免疫系统”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逐渐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深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变革,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成为承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开发周期、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原因,这些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威胁国家财政、金融、国有资产和资源、民生、生态环境及国家信息等系统安全的潜在爆发区。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国家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事业的新发展,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该如何有效应对?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以数据审计为基础,以发现大要案线索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我国审计机关自建立以来,计算机审计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向计算机审计转变的两个阶段。通过多年的数据审计实践,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总结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数据审计软件,成为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的有效工具。在对银行、海关、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审计中,这些经验、技术方法和审计软件对发现大要案线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迈出了由以手工审计为主逐步向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关键步伐。应坚持以数据审计为基础,逐步使其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审计方法,加快完成由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跨越。通过开展数据审计,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及时揭示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二、以信息系统审计为高地,重点揭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将逐步整合,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也将逐步融合,“信息孤岛”的现象将逐步消除,审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也必须逐步从转向一般特殊、从“细胞”转向组织和系统。只有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通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统筹兼顾相关信息系统的总体和具体情况,才能够充分扩展审计的视野,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控制环节,进而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点,并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三、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基础网络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处理业务、从事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借助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以部门的预算跟踪及联网审计为试点,逐步探索各部门、各地方的预算执行及其他常规业务的联网审计工作,通过植入相应审计模块或软件,建立起预警机制,及时或实时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做到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结合信息化工作,改革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组织保证
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机关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搞不好,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和树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必然收到限制,必然影响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影响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因。因此,应站在审计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和队伍负责的态度,首先应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顺畅开展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审计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第四篇:浅议社保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社保审计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一环,处于“关注民生”的第一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免疫”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运转。
一、强化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两大转型,这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但在大转型过程
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社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财富的总量实现了巨大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社会不公平现象也愈来愈严重。
第二, 就业压力增大。目前, 我国城乡过剩劳动力总量达⒈5 亿之多, 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问题都比较严峻。除了工人、农民大量失业之外, 一些专业人才如大学生群体等也开始失业。
第三, 群体性事件逐渐扩大化。近几年来, 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对抗政府事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些事件, 直接反应出社会的分化程度和部分社会群体对政府官员的不满和抵触。
第四, 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目前, 我国社会治安大局总体稳定, 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各种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安全感。
第五, 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 再加上对环境的人为破坏,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在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方面,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愈来愈密, 危害程度日益严重。
发达国际的经验表明,社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免疫”各种风险的机制,其中健全的社保制度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风险凸显的背景下,有关民生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管理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作为老百姓“保命钱”、“养命钱”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如何促进运作规范、设计公平的社保制度和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事关社会“安全网”、“缓冲区”作用的发挥,事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一)社会保障审计可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责任体系,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关怀、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建设程度。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说“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那么,针对社会上的部分失业者和弱势群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将是国家对他们的基本生活的补助,是他们的养命钱,救命钱,同时也是国家实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途径。一个运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它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正常运行。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也常常被比喻成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压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已形成,社会保障作用初见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不适应实际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可依、无据可寻。“免疫系统”论下的社保审计将更加致力于发现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揭露并分析问题,促进国家有关部门逐步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目标。
具体而言,社保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保制度建设:
1、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各种民生项目的审计,透视社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揭露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保障社保基金征集完整、运营安全、支出使用真是有效;掌握重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促进民生安全。
2、积极预警风险。通过审计监督,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发出警示,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防止问题的蔓延和风险的扩大;通过注意社保基金支付能力变化情况,正确评价基金支撑能力,发出风险预警。
3、推进制度建设。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政策性建议;通过分析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原因,找出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成分,促进政策自身的完善;通过调查体制性、制度性缺陷,发现各种不合理、不系统、不协调的问题,促进改革的深化,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
4、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审计揭示单个社会保障制度规格标准设计的不公平;揭示不同制度间缺乏协调造成的不公平;揭示不同人群、不同地域间社会保障的失衡;提出完善制度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二)社保审计可以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资金的安全是审计不变的主题,社保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在实际的社保审计中,曾发现社会保障资金在筹集方面存在延压、欠缴、缴费基数不实、配套不到位和滞留、虚假配套、不按规定发放、不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等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虚增收入或不纳入预算管理等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滞留拖欠、直接坐支等问题。审计揭露这些问题后可以规范社保资金的运行。
社保审计对社保资金的保全、增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把握,全面监督。
社保审
计通过从多方面了解社保资金的计划安排、实际使用和结存情况,审查资金管理和使用各部门、资金运行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查错纠弊,揭露系统性、体制性的缺陷,有助于国务院及相关单位及时了解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减和变动趋势,全面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情况。另外,审计人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全面监督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对乱支乱用、贪污和跑、冒、滴、漏等问题进行查处,将有力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保障全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2.查错纠弊,维护安全。确保资金安全和完整是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的重要目标。多年以来,审计人员围绕社保资金开展了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查处了资金征缴不到位;挤占挪用、违规支出社保资金;操纵会计记录,贪污私分或帐外存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审计结果引起了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整改,严惩了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维护了社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3.促进管理,保值增值。社会保障资金在收缴和拨付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流程涉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保险机构、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审计机关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揭露和反应,并深入剖析相关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有效地促进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保值增值。
(三)社保审计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减少经济波动
社保审计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保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的稳定性,推动有效需求适度增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积累社会保障资金,形成个人收入不确定部分的补充,当宏观经济大局、微观经济态势发生不期而至的变故,人们面临失业、退休、生病和出现事故伤残等难以抗拒的风险时,社会保障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满足基本需要。从而恢复和保持有支付能力需求的适度增长。使人们改善收入预期,提高了安全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经济波动对人们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内需疲软的 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如果居民消费能力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或能更快的从困境中走出,从而有效减少失业,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
三、进一步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社会保障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
(一)关注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保障公平是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平就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社会保障,不会因为地区差异、职位差异等原因而导致部分公民没有享有社会保障或享有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在审计中,应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进行分析。在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方面,要了解各个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范围,分析各个制度下的受益对象、受益结果,并通过分析、对比实际取得的审计数据,得出某个制度的某个方面是否做到了公平;在社会保障制度执行方面,要审查在社会保障制度执行中特别是在资金的审批或发放环节中是否有徇私舞弊、不按程序办事及违法违规的行为,通过审计揭露社会保障制度在操作执行方面存在的漏洞,完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注社会保障资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资金能否及时足额的发放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则是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基础,因此,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社保资金如何进行管理,重点审查在基金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存放或投资,管理程序是否合法合理,资金管理是否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了解资金的目前的运营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运作社会保障资金的效益,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三)关注民生,强化服务意识。关注民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载体,十七大报告把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而在进行审计工作、分析和反映问题的同时,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要以心系老百姓的良心和责任心扎实工作,密切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社保资金使用情况,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
第五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对于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与长治市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长治科学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望,是指导我们长治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关键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在找准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上体现能力,在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上扎实工作,为推动和促进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如何做到科学审计,以进一步强化科学审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适应新的形势,达到新的要求,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尽快使审计干部的认识、理念和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紧密接轨,与“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融为水乳,在建设一个生态良好型的美丽长治、增长科学型的实力长治、本质安全型的和谐长治、文明富裕型的小康长治中,充分发挥保驾护航和监督推动作用,以展示审计干部的职业风采,进而履行《宪法》赋予审计干部的神圣职责。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这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审计领域、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都发生新的变化,由此要求我们的审计理念在思想上、技术上、方法上、管理上及人才配置与运用上赋予新的内涵。近期,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通过对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深刻领会,我们审计干部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审
计的灵魂和指南,“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指导长治审计工作的总的思路和要求,为此,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今后应当确立七个具体的审计理念:
一是确立依法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是严肃的执法行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依法审计放在首位,不偏不倚,以达到践行“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法是天平和准绳,具体表现在审计工作者的素质上和审计程序的规范上,不容倾斜,不可扭曲,更不允许随意性地敷衍塞责。因此,要使审计干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整体性来关注长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以预防性来感受风险、防范风险;以揭露性来分析和判断问题;以促进性来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不论是程序性的还是具体性的,审计监督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保障长治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二是确立民本审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审计对干部起保护作用,以提醒他们洁身自好,防病强体,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对人民群众起维护作用,以尊重他们的民主监督权益,保证他们得到应得的合法公正利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构建和谐长治,紧密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社保基金,扶贫基金,土地出让金,学校、医院、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审计,从宏观着眼,由微观着手,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确立服务审计理念。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推进、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为此,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
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四是确立“免疫系统”审计理念。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一句话,有责任保障“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健康推进。
五是确立质量精品理念。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是扎实有效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基石,所以,我们要树立打造审计质量精品工程的理念,倡导在全市审计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中和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把追求高水平、高质量作为工作标准。从目前情况看,主要以五年规划为指导方针,以贯彻6号令为主体,扎扎实实规范审计业务,使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六是确立风险审计理念。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我们的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
七是确立有限审计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科学地界定审计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力戒和克服“审计万能,包打天下”的苗头和倾向。具体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审计的责任是有限的,要坚定审计不是万能的思想,不能大包大揽、高估夸大审计的职能作用,要建立健全审计的防范机制和
监督制约机制,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审计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使审计工作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