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 提升科学审计理念
按照市委和襄樊市审计局党组 “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教育”要求,近期,老河口市审计局联系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实践、深化科学发展观,提升科学审计理念这一主题作了一系列探讨。下面,我仅就我对此的理解谈三点内容:一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二是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三是如何实现科学审计理念。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质是始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规律,更要加倍重视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有机统一起来,最终追求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
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二、什么是科学的审计理念
理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欲创新审计理论,必先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理念的科学性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科学审计观
科学审计观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科学性,二是发展性。科学审计观的科学性是指审计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审计本身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计理论研究的第一要务是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理论创新和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审计工作的推进必须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也是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要求审计理论和实践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求实创新,将审计与时俱进的发展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将人本意识充分融入到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经济安全审计观
国民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安全为前提。审计乃经济卫士,应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臵于审计工作极端重要的位臵,国家审计工作应当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神圣使命。经济安全审计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关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关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防止其流失;关注民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关注环境安全,防止生态恶化;关注国家信息安全,防范信息风险。
(三)民主政治审计观
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的监控与制衡,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民主政治审计必须通过审计强化对经济权力的监控。一是通过审计公开促使经济权力阳光运行。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审计公开,推动经济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充分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精神。二是通过审计问责提升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效率与效果。权力监督部门根据审计的结果,采用既定的程序对未能按照特定要求和原则运用经济权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
(四)人本审计观
科学的审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人本审计观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审计工作的观念。一是应当以人民为本,即重点关注民生、环境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维护投资人和相关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在以人民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审计工作应当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例如民生审计、环境审计等。二是应当以审计人员为本,审计人员也应当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使自身得到人的全面发展。
(五)风险审计观
由于我国国家审计目前缺乏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人员的“个体理性”难以自觉自动地符合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审计人员难以从专业角度说明是否履行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也难以说明是否已经尽到了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责任,从而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国家审计现行双重管理体制的缺陷弱化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和人员可能由于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的压力而简化审计环节或查出问题不予公布,甚至不了了之,由此给国家审计带来的不利后果称为体制风险。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在制度上,通过控制审计不作为降低审计风险,在技术上,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把风险审计观的审计理念贯彻到国家审计工作中。
(六)绩效审计观
绩效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人员按照授权通过收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对组织行为及其各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将审计结果提交给各相关部门,并对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控制的一种技术工具。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广义化,其内容已经历了从“2E”到“3E”再到“5E”的发展,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保性(Environment)和适当性(Equity),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已经被绩效审计所涵盖。绩效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的明显趋势和重要形式与内容,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向绩效审计。
三、如何实现科学审计理念
从“经济卫士”到“免疫系统”,从“监督经济活动运行”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国家审计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很有必要:
一是必须把揭示问题作为科学审计的前提。审计是个“免疫系统”,具有批判性、建设性、预防性功能。建设性建立在批判性的基础上,是批判性的升华。只有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审计,才能充分地揭露问题,找准“病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预防性又是建立在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揭示问题,及时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菌”,以防微杜渐。针对“病症”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加强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在“免疫状态”下运行。
二是必须把跟进问责作为科学审计的关键环节。“屡审屡犯”的怪圈,这既是反映出经济体制转轨产生的特殊矛盾现象,又显出审计手段的“软肋”。以前一些被审计单位怕审计,是因为他们害怕问题被揭露、被处罚、被曝光。现在有些单位不怕审计,是因为一些人有了“审计疲劳症”,问题整改、经济处罚、对事不对人,并没有触动个人利益。只有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有章可循了,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治,审计的“免疫系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才是科学审计。
三是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科学审计的根本保证。审计机关要注重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从微观层面讲,不仅是查找问题,更主要的是帮助其解决问题、今后不出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讲,就是通过加强监督,发现和解决制度性缺陷,体制性障碍,推动建立有利于政府部门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把财政安全作为科学审计的最终目的。财政体现国家职能,所以财政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维护财政安全意识,“同级审”是审计机关永恒主题。更加关注二个重点:一是关注游离于部门预算外的政府性资金的安全。要通过全口径收入审计,摸清规模、性质,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二是关注融资平台的安全。要摸清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结构、支付能力,做到债务可控,监督可及。
为此必须树立六大审计理念:
要树立协调的审计理念。一是审计工作要与政治环境协调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住改革开放的需要,把握住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把握住民主进程的需要,妥善处理好审计机关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关系,争取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二是审计工作要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下,进一步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分析,有效地发挥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三是审计工作要与法律环境协调发展。要以推进法治进程、促进法律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树立绩效的审计理念。就是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审计项目讲究成本,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以较少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成果。一是要在审计计划上要抓住重点。在分析审计对象总量、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抓住那些数额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增长情况,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情况,关系要民群众利益情况。二是要在审计结果上要提升层次。注重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三是在审计管理上要提高效率。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上科学发展观对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要采取科学的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整合内外资源。要通过促整改和公告二环节实现审计资源最大化。
要树立民本的审计理念。树立民本理念,立审为民,执审为民,要把关乎民生改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紧盯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审计。审计机关也要围绕惠民事项做好审计工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为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服务,同时要加大对民政资金审计、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审计、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农医保资金审计、扶贫资金审计、救灾资金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国土整治专项资金审计的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民生相关改革的落实,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要树立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服务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从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的角度揭示潜在风险,通过监督服务,发挥审计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审计工作直接接触经济生活的第一线,易于发现、了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审计机关的工作着眼点应当立足宏观,找准审计工作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所处的位臵,进入角色,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归纳、整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剖析、研究办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层次、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是为、市政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树立提升成果的审计理念。把审计信息与审计业务工作臵于同等重要地位,与审计项目同布臵、同研究、同落实。首先积极探索整合审计资源,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集中优势兵力主攻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期盼热点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机关有所作为;其次调整审计服务思路,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坚持从宏观到微观,从业务分析到财务审计,从总体把握到纠错防患审计思路,当好政府参谋;第三准确把握现代审计要求,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水平,严格程序、严格纪律、严格管理,确保审计客观公正。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履行职责,追求审计监督,督促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整改提高的更高目标要求。
要树立文明的审计理念。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需要,也是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文明审计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审计人员要树立依法按程序审计,如实反映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要遵守八不准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要以审计行为的文明为基础,大力推行审计观念的文明、审计技术的文明、审计环境的文明、审计制度的文明、审计手段的文明。一要加强审计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实现审计行为文明;二要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实现审计工作程序化、审计管理制度化、审计行为规范化,实现审计制度文明。三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技术文明。四是以加快“金审工程”建设为途径,健全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体系,实现审计手段的文明。
第二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科学发展观与我国最新审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审计本质理论的深化和最新发展。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层审计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立足“促进民主和政治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向,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水平,促进
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一、树立环境依存理念,正确把握审计的“独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项规定为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审计机关树立了权威。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审计人员往往将审计监督超然独立于政府这个大环境之外,总是以监督者自居,孤独求审,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甚至总是埋怨政府干预太多,审计机关没有独立性。但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国家审计是政府这个肌体健康运行的一个系统,它与政府肌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所以审计机关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审计的科学内涵、本质和功能,树立环境依存理念,始终将审计监督置于政府、社会、被审计单位的需求之中,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方面与政府相适应,既要保持履责上的独立性,又要接受党委、政府、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协作,只有做到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这样整个肌体才能在平衡的状态下健康运行。如果脱离了这种依存关系,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审计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将失去依托。
二、树立审计职能的营销观念,注重审计产品的需求导向
审计机关是政府职能部门,它所履行的是法律所赋予的经济监督职能,虽然不直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学会和善于运用企业产品营销观念,精心打造“审计产品”,把“审计产品”推销出去。审计的“产品”是什么?是审计报告、调查报告、专题报告、结果报告、审计信息等。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把审计的“产品”向审计“产品”的使用者推介出去,使用者包括党委、政府、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被审计单位以及其他一些外部需求者。党委、政府的需求主要是大局、中心。单位的需求是所在单位的重点、难点、风险点、控制点、组织结构缺陷、政策缺陷、制度和机制缺陷等。这就要我们审计人员要找准审计“产品”的需求点,有目标地去实施审计:到底我们审计工作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谁的需求?审计给需求者提供什么样的报告?要把被审计单位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确定下来,把审计的工作重心调整过来,通过有为来提高审计工作的地位,提高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还要创造需求,通过审计成果提醒使用者哪件事该办、哪项政策该改、哪项制度该建等等。
三、树立敬畏意识,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所谓敬畏意识1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及其价值理想,构建一个融己与他、义与利辩证统一,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必须要把敬畏意识融入审计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审计人员对履行职责的道德信条和价值规范的深刻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情操。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审计价值导向,做到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不动摇。说起审计价值,其落脚点首先是人的价值,所以,要树立科学的审计价值导向就必须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要从个人的工作岗位出发,深刻认识所得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 “尽心、尽力、尽情”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他人和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好监督者,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要建立多渠道舆论导向,做到服务需求不懈怠。审计机关除了通过审计信息、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审计结果公告等形式和渠道,揭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外,还要积极拓展报刊、媒体和网络等渠道,努力构建“零距离”沟通平台,逐步消除信息不平衡的状况,这样审计机关的服务才能满足党委、政府的需求,满足部门、单位的需求。三是要发挥党员、模范干部社会道德“风向标”作用,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仅是党性修养的体现,更深刻反映着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道德面貌。审计机关要营造良好的争优创先氛围,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和模范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引领每一个党员、干部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经济建设。
四、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审计效率
对审计机关来说,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依法履责,关注细节。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而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环节。因此,审计机关
第三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对于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与长治市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长治科学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望,是指导我们长治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关键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在找准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上体现能力,在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上扎实工作,为推动和促进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如何做到科学审计,以进一步强化科学审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适应新的形势,达到新的要求,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尽快使审计干部的认识、理念和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紧密接轨,与“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融为水乳,在建设一个生态良好型的美丽长治、增长科学型的实力长治、本质安全型的和谐长治、文明富裕型的小康长治中,充分发挥保驾护航和监督推动作用,以展示审计干部的职业风采,进而履行《宪法》赋予审计干部的神圣职责。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这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审计领域、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都发生新的变化,由此要求我们的审计理念在思想上、技术上、方法上、管理上及人才配置与运用上赋予新的内涵。近期,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通过对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深刻领会,我们审计干部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审
计的灵魂和指南,“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是指导长治审计工作的总的思路和要求,为此,围绕“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今后应当确立七个具体的审计理念:
一是确立依法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是严肃的执法行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依法审计放在首位,不偏不倚,以达到践行“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法是天平和准绳,具体表现在审计工作者的素质上和审计程序的规范上,不容倾斜,不可扭曲,更不允许随意性地敷衍塞责。因此,要使审计干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整体性来关注长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以预防性来感受风险、防范风险;以揭露性来分析和判断问题;以促进性来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不论是程序性的还是具体性的,审计监督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保障长治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二是确立民本审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审计对干部起保护作用,以提醒他们洁身自好,防病强体,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对人民群众起维护作用,以尊重他们的民主监督权益,保证他们得到应得的合法公正利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构建和谐长治,紧密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社保基金,扶贫基金,土地出让金,学校、医院、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审计,从宏观着眼,由微观着手,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确立服务审计理念。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推进、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为此,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
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四是确立“免疫系统”审计理念。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一句话,有责任保障“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健康推进。
五是确立质量精品理念。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是扎实有效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基石,所以,我们要树立打造审计质量精品工程的理念,倡导在全市审计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中和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把追求高水平、高质量作为工作标准。从目前情况看,主要以五年规划为指导方针,以贯彻6号令为主体,扎扎实实规范审计业务,使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六是确立风险审计理念。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我们的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
七是确立有限审计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科学地界定审计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力戒和克服“审计万能,包打天下”的苗头和倾向。具体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审计的责任是有限的,要坚定审计不是万能的思想,不能大包大揽、高估夸大审计的职能作用,要建立健全审计的防范机制和
监督制约机制,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审计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使审计工作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第四篇:树立科学理念统筹审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处于经济监督前沿,担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职责的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必须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全面统筹审计
工作发展,使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相适应。笔者现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法律地位高。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审计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这项法律规定是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所没有的。二是在党委、政府工作盘子上的地位高。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向审计机关交办审计事项,为审计机关解决实际困难,在重大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安排、企业改革、财政改革等方面征求和采纳审计意见,为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撑腰壮胆。审计机关成为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三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随着“审计风暴”的掀起,审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和评价都很高。不少群众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向审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遇到经济政策执行上的疑难问题,积极向审计机关咨询;在自己的合法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及时向审计机关举报,请求审计机关维权,审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审计的地位决定着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及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及时地运用法定职能去抵御、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有权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病害”,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二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制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审计通过经济监督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了解取之于民的财富是否用之于民,知道人民的公仆是不是真正地为人民履行了责任,了解纳税人的钱是否管得好、花得值。同时,把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促进政府部门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来推动政府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促使其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建设法制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三是推动改革的工具。审计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制度、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对象加以改进、完善和落实,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安排审计工作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改革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成绩,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好审计长讲话精神和审计署五年工作规划,抓住五条主线,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一是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树立
第五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对基层国家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2010-1-21)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本质最深刻、最精辟的揭示与概括,是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最宏观的定位。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各级审计进一步理清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国家审计,应当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的形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高效之途。
一、准确领会和把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和意义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全面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审计跟进”要求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跟进”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是对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要求,两种理论都要求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免疫系统”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提出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审计跟进”的要求不断修正完善。
(二)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审计理论至今共产生“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两种体系性提法,两种提法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计定位也都十分准确。从层次上看,“经济卫士”论具有首创性,“免疫系统”论则更多体现出继承与创新性,表现为“与时俱进”。“免疫系统”论继承了“经济卫士”论强调审计经济监督的本质,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提出发挥预警、抵御和建设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这是对“经济卫士”论的突破与深化。
(三)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审计工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审计工作将长期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期,时势发展已使基层审计充分认识到审计转型的不可回避性,但是,对审计转型终极目标的认识却相对浅显。“免疫系统”论适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揭示国家审计的根本性质、功能特性等要素,为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审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基层审计而言,就是要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中,通过发现和揭示存在问题,促进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审计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基层审计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免疫系统”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首先,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审计新举措;同时,要把审计置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牢固树立“大局”的理念。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开展,通过揭示分析各种阻碍发展、影响全局、损害民利的问题,在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上提出宏观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牢固树立“绩效”的理念。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政府职责履行和工作绩效评估的重点,着眼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其次,基层审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责是手段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把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整改、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免疫系统”论重申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对基层审计而言,要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消除监督盲区;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纪违规和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审计要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伴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项目量逐年增加。在确保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同时,基层审计要高度重视质量这条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符合审计工作规律、切合审计工作实践的审计业务准则,逐步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审计“正人”必先“正己”,因此,要以审计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使基层审计的队伍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基层审计工作现状与“免疫系统”要求存在差距
当前,审计的作用正逐渐由经济扩大到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地位也与日提升,领导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免疫系统”要求相比,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基层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审计使命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基层审计在审计使命认识上存在“三个不足”,需要在观念上“三个破除”。“三个不足”是:对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对审计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职能认识不足;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审计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三个破除”是:思维方式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审计目标要破除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审计方法要破除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二)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建设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要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向以监督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建设者转变。之前,基层审计对审计的定位更多是监督,近年来逐步转向了监督与服务并重,但审计工作立足于服务、反映审计情况着眼于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重于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不相适应。
(三)审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建设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宏观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不适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知识与专业结构与审计事业发展不适应,综合性人才缺乏;三是力量与任务不适应,力量未能与任务扩展同步增强;四是技术方法与形势要求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审计成果转化不够,成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多年来,基层审计在审计成果转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运用还非常有限,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比较少;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和整合还不够,审计成果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管理科学性不够,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的计划管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要表现为:项目选择自主性受限制,缺乏科学性;审计对象选择和项目确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审计计划安排偏重本,缺乏长远性;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受限制,工作开展依赖于资料报送,且跨项目较多;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跟进不及时;项目“调增调减”相对随意,审计成本意识不强。
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把握现阶段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认真研究和思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支持。基层审计不符合“免疫系统”要求的几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四、基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基层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特性,克服和弥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四方面的探索力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审计重点,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二是要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三是要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二)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五个观”,发挥好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局观,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既强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又突出重点部位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二是人本观,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关注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实事惠民;三是绩效观,以促进提高资金和决策效益为目标,探索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绿色观,以促进节约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节能降耗、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五是安全观,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为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三)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自主研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督。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监督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创建审计文明为抓手,在审计队伍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更新升级”;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共事、勤勉廉政、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强化审计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提高审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
作者:苏州市审计局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