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7:3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

第一篇: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

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

黄晟2012-09-10 16:47:33

在DTT的暑期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合上熟悉的电脑,最后一次走出客户的办公室,忽然有很多感慨和不舍。打算在这里用文字记录下在DTT的收获与成长,整体的思路会按照1)背景介绍 2)最初的面试经历 3)实习项目经历 4)总结 来进行。

1)背景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本人不是什么大牛,只是上海西南某高校计算机系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学生,因为未来不想去做码农,所以咨询一类的职位自然成为了我的目标之一。

非常有幸,在DTT Club招新的时候成为了Consulting的企业中的应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简称EA)的实习生。这里要提一下DTTConsulting,原来觉着DTT主要就是做审计的,后来了解到其实他家的Consulting是非常大的一块业务,而EALine也基本算是Consulting里最大的一条业务线了。那时候对EA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它是借助SAP、Oracle的产品做咨询,可能与管理、计算机都有关系,所以便申了这条线。

2)面试经历

DTT Club的面试是在外滩中心进行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我经历过的最正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面试。第一轮是群面,一组有九个人,首先会让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英文自我介绍,然后便是看英文的Case,几分钟之后便会开始小组讨论,是用中文。最后是进行一个汇报,需要用英文,重点是每个人都要说一点,所以讨论的时候组里一定要做好安排啊。之后会留下几个人进行下一轮的单独面试,我记得那位面试官问我DTT在中国有多少个分公司,瞬间石化,只能瞎猜了。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个醒,面试前一定要仔细的看看公司主页的介绍,做好Company Research。

3)实习项目经历

开始

我的实习是从7月正式开始的,工作地点不在外滩中心,而是在客户那里。这也是第一次以乙方的身份来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带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作为EA Line的实习生,我这次参与的是某户外用品公司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项目。其实在开始实习前,我对于什么是ERP,基本没有概念,那时只认为ERP主要是做系统配置的,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大错特错了。

整个项目组分为3个小组,分别涉及到生产、零售、财务,我主要是Support零售小组的工作。一开始的工作并没有设计到什么技术方面的内容,这也让我有点意外。那主要做些什么

呢,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开会、讨论、访谈。

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的部门人员很多,也是整个ERP项目最重要的规划阶段。因为规划的目的是要完全梳理出客户的管理运营流程,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点。对于每一个运营流程,需要将它的每一步整理出来,每一个部门的某个员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到的工作和责任也要明确到位,在详细梳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原来不合理的地方,找到一些改进点。

一开始的工作对我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因为零售这个行业对我是很陌生的,而且一上来就讨论的是整个公司的很多关键管理流程,有点摸不到门路的感觉。不过真得要感谢DTT的顾问们,在这个时候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也渐渐找到了感觉,对会议中讨论的直营、分销、自动补货等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等渐渐对客户了解一些后,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根据顾问的要求做一些会议记录,然后把会议上讨论的内容、有争议的部分、最后的Solution都整理好发给顾问们。

出差-福州

大概7月底的时候有幸和项目组一起出差去了客户福州的公司,出差对于我这个Intern来说自然是很新鲜的,更何况这是第一次实习时有出差的机会。去了福州,忽然发现早上不用早起了,有公司租的车转车接送(项目组的这个福利还是很好的!);中午会和顾问们一起在客户公司旁的饭馆里点几个菜,听他们讲讲自己的经历,或者一起吐槽吐槽社会新闻;回到会议室,大家又会针对一个流程、或者一张报表展开激烈的讨论,没事时,我也会去听听DTT针对客户的SAP培训;晚上基本不会加班,很早就可以坐着专车回到酒店休息。

对这样的状态非常满足,心想工作能一直这样是再好不过了:自己每天学习着新的东西,一点点的成长,也看到在团队的帮助下,客户的运营管理一点点改进,同时也不会因为太拼而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期间客户还组织了一次户外徒步活动,哈哈,各种劳累各种开心啊,就不细说了。

回到上海结束

回到上海后,零售小组的办公地点搬进了一个新的会议室,一起常驻进来的还有一些客户公司的员工。到了八月份,项目的规划阶段基本就告尾声了(项目是从5月份开始的,整个规划阶段大概3个多月,我是从中途去实习的),开始准备SAP系统的配置和测试工作了。这期间学到了很多SAP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一些简单的配置和各个流程的操作方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系统真的是太博大精深了,能做到这种可以管理整个企业的系统世界上也真是就那数的过来的几家了。

其实系统的配置阶段真的很快,在顾问的带领下,大概也就不紧不慢花了一周多一些的时间,到这里也能看出,系统配置真的是ERP项目中耗时并不长的一个阶段。

系统基本配置完毕后,就是进行测试了,我主要参与的是单元测试部分。比如一个调货流程,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完整的模拟,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顾问会进一步调整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简单的流程通常需要反复测试很多遍,才能保证之后上线运营后的万无一失。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新办公室里的工作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一直有客户公司不同部门的人不定期进驻办公室,也了解学习到了更多客户管理运营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跟几个员工成了好朋友。客户这面的销售副总还会经常给大家买很多零食,边开会边享受美食还是很有feel的。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过起来真得很快,最后一天买了咖啡和项目组的顾问们一起分享,心想这就是最后一天在这个会议室里办公了,不禁有很多不舍,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感慨。

4)总结

首先是关于DTT Consulting,和原来外界流传的各种事务所苦不堪言的消息不大一样,我觉着并没有那么夸张。首先加班其实并不多,只是偶尔可能因为某个问题讨论不出结果所以不得不延长时间;再者,整个团队在客户方都是很受尊敬的,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总体来说,整个工作环境氛围都是非常好的。而且DTT的顾问们真的都很nice,有任何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给我解答;在团队里也完全没有级别的感受,比如我们Project Manager(Director级别的)在福州的时候一直都是我们勤劳的司机。

再来说说我所在的EA Line(Enterprise Application)。其实一开始看名字,我还真不确定它是做什么的,后来了解到它和某I家的GBS部门、某A家的一些业务线都是做着基本一样的工作,就是借助SAP、Oracle等公司的产品为客户做一些信息化战略方面的咨询,但其实从实习的经历可以看到重点还是对行业、客户运营管理的理解,因为整个规划阶段就占据了项目总时长的大部分。所以EA Line也主要会有两条发展路线,或者一直做咨询成为某行业某模块方面的专家,或者向业务管理团队方面转型,听下来两条路也都各有千秋,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

自己最大的收获还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什么样的工作更加适合自己,以前其实也考虑过Marketing一类的工作,现在的一些经历证明自己确实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以后也不会考虑这一类型的职业了。所以如果大家对于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很迷茫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找实习做一做,因为只有真的融入一个工作中,才能体会到看书听讲座完全领悟不到的东西。最后,如果大家对运营管理比较感兴趣,完全可以考虑考虑IT咨询,尤其是一些有工科计算机背景的同学,想接触更多业务方面的东西、想让自己的经验不断升值、想通过工作扩展自己的人脉,这还是一个不赖的选择的。

感谢在实习过程中相识的项目组成员还有热心的HR,Thanks to all of you!

第二篇:我在德勤实习的报告

我在德勤实习的报告

这篇日志实质上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其实际参考意义并不大,但是我猜想许多学弟学妹或许真的想要了解一点我在德勤实习的内幕,因为我记得我大一大二的时候确实对将来实习或者工作要做什么一无所知,并且很希望有哪位学长学姐能够透露一下,所以就发上来吧,旨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虽然是毕业实习报告,但是绝对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并且真实度100%。由于时间关系,略作修改就发上来了,有些官腔的措辞大家见谅。

本次实习时间为2010年1月5日至2010年2月12日,其中包括了从1月5日到1月8日为止的为期4天的培训。培训之后,对我们所有实习生的要求就和正式员工一视同仁了。我有幸被派去2个不同的审计外勤项目出差,并且曾在审计外勤工作结束以后,在办公室对后续工作进行跟进。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为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以及高成长的企业提供全面的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咨询服务。目前德勤是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居领导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共拥有逾8,000名员工,分布在北京、重庆、大连、广州、杭州、香港、澳门、南京、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和厦门。而我实习所在,即为德勤深圳分所审计部。

培训的第一天,人力资源管理部部门经理Linda就对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培训以及以后工作当中需要注意的着装要求、时间观念、培训纪律等等,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员须有的职业和审慎。随后,合伙人Eric为我们介绍了德勤全球、德勤文化和德勤中国的概括,并且对我们提出了一点期望和要求,希望我们在德勤实习的期间内,重点学习三样东西: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审计流程。他说,会计师事务所60%~70%的业务都是在1月~4月这四个月里面完成的。所以在这2个月的实习里面,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CPA Firm的生活。

之后的三天培训重点都在了解和熟悉德勤审计方法,也就是AS/2系统的学习上。这套系统,是我们未来工作每天都要用到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由一套全英文的AS/2系统自学教程涵盖,这也极大地考验了我英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训期结束之后,我们各自到各自被分配的经理(MIC, Manager In Charge)面前报到。在德勤的系统里面查询到了我的工作安排,我得知我要被派往福州出差2周,跟随德勤香港分所的同事进行华润混凝土的外勤审计。于是,1月11日,我拖着行李箱,抱着审计底稿,提着电脑登上了深圳飞往福州的飞机,正式开始了我在德勤的实习工作。

在福州的工作内容是华润混凝土在福州的三个搅拌站的审计。华润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所以由德勤香港分所排出熟悉HK GAAP的香港同事、深圳分所派出熟悉大陆会计制度的同事协作完成审计,并且所有的审计底稿,都是用中英双语写就。德勤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点是节约成本,要求所有员工出差时如果坐飞机必须乘坐经济舱,并且应该share rooms(合住酒店房间)。所以和一位香港同事住在同一间房间,让我对德勤香港分所同事们的工作风格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由于我尚未掌握审计流程,所以必须时常向同行的香港前辈请教。

经过四天揣摩,我终于对审计流程有了大致了解。我负责的工作主要包括:US Test on Unpresented Cheque & OS Test on Unbanked Receipts(未达账项测试)、Cut-Off Testing on Stock In & Stock Out(OS,US)(存货截止性测试)、OS test on Payroll Payment(工资支付高估测试)、OS Test on Tax Payment(税费支付高估测试)、OS test on Purchase(进货高估测试)等等一系列细节测试,银行询证函收发,被审单位与供应商、客户、关联方往来的应收、应付账款的询证函收发,以及应收、应付账款替代性测试等。

(注:OS指overstatement,US指understatement。)

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我的任务就是根据样本设计计算出抽样样本数量,如果是高估测试,则从被审单位的金蝶财务系统中查找到账目,再去核对原始会计证据;如果是低估测试,则相反:先抽出手工账目的原始凭证以及supporting documents,再去核对财务系统中的凭证看金额是否重大错报。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并且要求对各种财务系统的熟练掌握(被审单位可能使用的是其他版本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还要求细心和耐心。由于客户财务部工作人

员上班时间都要使用电脑,我只能利用他们午休时间使用他们的电脑查账,一条一条记录到AS/2的审计底稿中,所以午饭常常将就着飞快解决。后来我发现,如果能够熟悉Excel表格的功能,把账套从金蝶系统里导出(如果客户允许),则能简化很多步骤,减少很多工作量。由于这家企业是第一次被德勤审计,所以按照审计准则,有些程序需要查到到2008年的凭证。于是我常常在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出库单、入库单中穿梭翻找,感觉这完全就是一项体力活。

MIC要求我们对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发函,包括零余额的账户和本年销户的账号。并且不能只函证银行存款余额,如果有借款,还应包括借款金额。如是审计同事与客户一起去银行函证的,需在函证写明哪年哪月哪日哪位同事与客户的谁一起去进行的函证。如不是一起函证,则只能接受银行寄回函证,必须附有银行回邮信封。我胸前挂着德勤的员工牌,和客户财务室的出纳一起前往各个银行询证。询证函上要盖被审单位的公章或者财务章,如果有多张函证则还需盖骑缝章,然后前往银行核对盖章。同样是询证业务,每个银行的流程却是不尽相同的,收费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有的银行因为很少办理询证业务,对流程不熟悉,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具体要求非常熟悉,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处理过询证的实习生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再和同事多次电话询问之后,我终于成功拿到了一份询证函。而其他几封,则由银行直接寄给MIC。

银行存款的询证函完成了,还有应收、应付账款的询证函。由于三个被审单位的客户、供应商、关联方众多,三个搅拌站的应收、应付账款询证函加起来,尽然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多份。香港的同事让我先做替代性测试。于是又是一阵在比山高的原始凭证中的东翻西找。

可是当我结束外勤工作,回到深圳办公室,把审计底稿交给MIC时,他却严厉地指出了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替代性测试应该在在外勤结束日,函件原件还没有收回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且函证应严格在我们的控制下发出和收回,不能交给客户自己办理,否则就是严重违反了审计独立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外勤结束日,函件原件还没有收回的情况下,分两种情况考虑:对于距离公司很近的客户,则将在快出具报告时,对于还没有收到回函原件的函证再派人去做替代测试;而对于距离公司很远的客户,则应在现场作替代测试(如果仅收到传真件或EMAIL,但没有收到原件,也应先完成替代测试)。

尽管我犯下了如此大的错误,但是MIC念在我是实习生,主要责任不在我,并没有责怪,只是让我在办公室里把没有做好的询证函全部重新做一遍。五十多份询证函,首先需要打电话让客户盖好章,快递到德勤,然后在由我亲自寄出去,并且保留邮寄的证据放入审计底稿。(此举是为了保证函证确实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收发,由此可见德勤审计的严谨和严格。)这些本应该在审计现场就完成的任务,在办公室里面完成起来非常麻烦,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完成了在审计现场可能两天就完成的工作量。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教训。按照MIC的话说,就是“宁可做慢一点,周全一点,也不要返工。”更幸运的是,MIC就是江财校友,他亲自教给了我许多东西,甚至包括怎么用打孔机打出漂亮的孔、把审计底稿装订得整齐美观这么小的细节。

经过一个星期办公室的跟进工作,我对审计流程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接下来的一个出差去北京的外勤项目,在同行的一位

第三篇:我的实习面试经历

我的实习面试经历——写给迷茫和自我怀疑的兄弟姐妹

我的实习面试经历——写给跟我一样,曾经迷茫和自我怀疑的兄弟姐妹

找实习的这段时间,面了四家公司,拿到两个外企的OFFER。多少有些个人的心得体会,有感于自身寻找实习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并深深感激本论坛曾给我个人的帮助,故写此文。

必须要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常逛BBS的人,应届生论坛也只光顾了不到一个月,所以思路可能不是很明晰、连贯。但如果有人仔细读过,可能多少会理解我的一些心情,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吧。希望大家不要在我跌倒的地方倒下。

我是在上了研究生之后,有了找实习的想法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做事比较有计划的人,也一直认为自己挺有主见的。本科时,参加一些自认为对未来有益的活动,取得了些许成绩。一直对未来自信满满,总以为自己挺行的。因为个人的一些原因,我很早就有考研的打算,所以除了大学参加过一些活动,其他时间也没做别的,本科一直没有实习过。硕士课程少的可怜。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属于学生自己的(除非你的导师十分信任你,愿意使唤你,而我的导师由于是外聘的,所以基本上是自己顾自己)。所以,每天遇到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无所事事。

人空虚时,就会害怕。由于恐惧所导致的自我怀疑,往往可怕到无法想象。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自3月6号考完专八,在研一下(也就是现在),我开始算是认真地开始找实习,做起了很多人找工作时才会做的事——海投。毕竟,对于像我这种没有工作经验,又不是名校出身的小硕,还不想凭专业吃饭(因为我所读的文科专业绝对算是阳春白雪),那对于到底可以做什么,还是挺迷茫的。

记得很清楚,最开始投的两家,是体坛周报和新东方。从初二开始看体坛,一直都很喜欢看球。曾经有想过,其实做体记也不错。而新东方,其实我在大三参加教师候选人大赛,他们已经决定要我去讲四六级写作了。我一直兴奋而期待地等着他们的最终通知,只是,直到最后,我也没有等到。(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实力不够,新东方牛人真的很多,英语牛的多了去了)满怀希望地投出简历,最后留下的,是无尽的失望。

现在想想也正常,因为投这两个时,我的简历制作的还不是很成熟,格式不齐,又有错别字。可能当时HR看到我那封又没礼貌,又so poor的简历,直接就delete了。

无奈之下,我开始天天泡在网上,看应届生的实习信息,看BBS,期望从上面得到一些经验和帮助。开始很认真地做简历。一遍一遍地修改,找错字,找语病,改格式。由于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都用内部邮箱,一般不接受公共邮箱的附件,便又开始学着把简历制成邮件正文而不使格式乱码。反复给自己发邮件查对,前前后后不下50次,最后检查到自己想吐。

继续着漫无目的的海投。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所以,只要是专业上不太限定,要求条件基本符合的,我都投。但还是有很多简历石沉大海,连次起码的面试机会都得不到。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有主见的人,在学校里也算个不大不小的人物,算是一表人才。虽说现在好工作不好找,但我总是妄想着,也许不会遇到太大困难。但那段时间里,真的变不自信了,自我怀疑的情绪开始一点点蔓延。怀疑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否正确,开始怀疑专业的重要性是不是大于一个人的能力(其实现在想想,主要还是自己没能力)。莫名的惶恐把握带到无底深渊,我到底能干什么。我找不到答案。好在那时应届生论坛上看到一个前辈的经验帖,说“找实习,其实比找工作还难。”于是,平复平复心情,一边修改简历,一边继续海投。

记得很清楚,3月15号那天,对于简历的反复确认让我实在没法继续下去,决定简历到此为止,之后只在求职信上稍加修改。当天,我投了一家咨询公司,还有一家小到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关公司。

晚上7点,突然接到电话,某咨询公司让我第二天下午面试。挂掉电话,心中无比激动,毕竟人生第一次面试就这样来临了。赶紧跑回宿舍,上网看下自己到底投的哪家公司(其实接电话时,我都不知道也没听清公司的名称)。搜该公司的资料,看面经,一遍一遍地背诵self-introduction,一直到凌晨一点。

3月16日下午2点,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面试,地点中青大厦。正略钧策,本土咨询界的翘楚,一家很有西方公司治理模式的公司。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很紧张,但其实,我一点都不紧张。不知为什么。面试是在一个会议室展开的。8个人,7硕1博,全是名校,除了我。

之前先填一张基本资料表,比如学历,家庭情况,会不会开车。最特别的,是问有没有读过某公司高层的博客,有的话最喜欢哪篇。心中暗爽,以为前一晚的心血没有白费(看了不少该博客文章),于是决定整个面试都往公司和高层的基本情况上靠(从这一刻起,打算做ass-kisser的我这次面试注定成功不了)。

面试内容,老实说记得不是特别清了,虽然是我第一次面试。这可能也是我失败的原因吧。以为做好了准备,结果却工于心计,过分造作,导致失败。

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环节:自我介绍

每个人介绍下专业情况,基本上都说成绩优异,擅长电脑什么的。我却来了个特别的,现在现在想想挺空洞的,比如很认同博主的看法,喜欢公司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又强调自己很有毅力,等等。反正就装的好像自己很严肃,很认真似的。给人感觉很装,很不好。

第二环节:说说最喜欢公司什么

这期间,HR会针对你的回答问问题。比如她问过一个人“如果更好的公司要你,会否离开”。轮到我时,又一次强调喜欢公司的理念啊什么的,还自讨没趣说了刚才那个问题的看法。原以为自己说的不错,其实现在想想,犯了一个大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第三环节:群面

一个小岛,你作为总督,建七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事物。因为之前有看过群面技巧,于是自认为很周全地与另三个人组成一组,假心假意地做起TIME-LOCKER(因为很多面经有说这个角色比较好过,大家千万不要迷信),期间曾两次以不够时间为由打断一名不同于我们三个观点的同学的陈述,现在想想,表现得太过immature & aggressive了。

第四环节:简单说最看重公司什么

又一次假心假意说出公司理念。HR追问这几个理念中最喜欢哪个,我又具体说了一下。HR笑了笑。现在看来,应该是笑我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吧。现在想想,人家公司的理念肯定不是白提的,要说也说都喜欢。哎。

4点走出中青大厦,以为初次面试表现还算不错,还满怀期待等着二轮面试的电话。

可是没有。

现在想想,没有通过初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把当时的经历很详细地写在上面,估计大家也会觉得,我当时表现太过矫揉造作了。HR就算再年轻,在平易近人,人家毕竟是干这行的。“看人”,人家绝对在行。把自己当时丑陋的表现原原本本地展现给大家,只是希望后来人吸取我的教训。至于具体的面试环节,这个BBS上没有,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正略钧策面经”,有人在博客里写过,还是挺有用的。

没有通过正略钧策的面试,对我来说,打击还是挺大的。虽然是第一次面试,但真的以为自己表现还不错,甚至憧憬过西装革履做咨询顾问的景象。失败之后,那几天挺frustrated & lost的,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什么都干不了,没有专业,没有专长。我到底能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对于未知深深的恐惧,让我有些喘不过气。那段时间,怯懦,恐惧,迷茫,爱抱怨,是我最真实的写照。

但人总得找个方法过活。既然没有什么专长,那就从最基本的做起吧。打电话应聘北京车展的工作人员,被拒,人家早招完了;继续海投,杳无音讯。无奈之下,打电话给龙门书局,那里招校对错别字和逻辑错误的编辑,一天80。接电话的姐姐冷冰冰地说:“那你明天过来试试。”关了电话,心里想,算了,权当挣点钱了。长这么大,还花父母的钱,他们还总是那么理解我、支持我,真的挺对不起他们的。那天我难过的实在不行,给老爸打了个电话。老爸用他深沉充满关怀的口吻说着支持我的话,我一声不吭,站在图书馆四楼半的换台上,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当然不能让他知道,更不能知道为什么。在北京求学的五年里,早学会了将心底的脆弱隐藏。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要从西北四环外的学校折腾到北黄城根,4号线换2号线,前门导公交。坐在地铁上,我不断问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父母生我养我,供我读硕士,是不是就为了让我生活得没有尊严。坐到前门,终于相通。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我真的为了每天80块而苟延残喘,为了躲避空虚而漫无目的,那我真的死了。就算死,我希望能够死的有尊严。

最终,我没有走出前门地铁站,原路反了回去。安慰自己,可能自己真的不是做公司白领的料。那就利用这个学期好好写毕业论文,好好充实自己,研二毕业时好好找工作。

空闲的生活依旧是充满枯燥和恐惧的。长大了,再不能像大一菜鸟时那样享受安逸和无所事事了。但既然决定了,就没什么可害怕的。最重要的,是过好每一天。

我曾经跟一个同学闲谈,问她有关实习的经验。她说,当时也是投了一个月无数的简历,不抱任何希望时,最后一刻,一个偶然的实习机会给了她。西安杨森。

她说,只要抱定信念,好好努力,总会成功的。

其实,这也不是我一直告诉自己的吗。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恐惧,让我一度忘记了自己一直的承诺。是啊,努力。

我告诉自己,不论如何,找实习的经历到3月最后一周结束。不管怎样,我努力过,尝试过,多少能增加点经验。幸运的是,那最后的一周里,我接到了几个面试通知,周三奔驰,周四TOM,周五某外企公关公司,周六易居中国。

开导自己,这些面试对我来说,不要抱过高期望,只是算增添人生经历的一笔吧。不为外物所扰,不妄图嫉妒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准备还是要准备的。人生不可以戏谑。只是,这次不再像过去那样,那样盲目地渴望。

3月24日,奔驰。本来申请的职位因为一些事情的更改,我居然是在没填职位的情况下投的。甚至可以更直白地说,我只是知道现在正值他们招聘,就发了一封我的简历,连人家的招聘信息都没看。仅此而已。所以真的还挺幸运的。

面试时,同组还有两硕,名校。第一环节,四道题,两英两中,回答问题。可能我的英语还不错,完成的还可以。另两人口语也许平常不太用,所以两道英语题没答完,四道题的时间就已经到了。第二环节,群面,题干英文的。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老老实实做真真实实的自己,未加任何矫饰。耐心听他俩说,他俩说完我就找重点说说。大概是因为逻辑思路还算清晰,居然还做了一次team leader。最后让我们问HR问题,然后就结束了。关于面试具体流程,BBS上有,但不全。从电面到终面,但具体内容会有不同,比如我的电面两个问题,二面四道题,终面的问题都有不同。太具体这里就不说了,有机会的话可以再写一篇不这么婆婆妈妈的,嗯。五个工作日会出结果。这个礼拜一(28号)接到电话,周三终面。面我的是未来老板,女,看上去年纪不大,很实在。问了我几个问题,全中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最有技术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同事教给你的方法,你认为不对,该如何做。我答:如果他是领导,站在团队层面,我应该服从。但应该在适当场合有所沟通。她继续问,如果不是你领导,你怎么做。我答:即使不是领导,作为团队一员,我们利益的基本点都是使团队更高效地运行。所以为了团队,我想我们一定能达成一致。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答的到底对不对。反正是真心实意想到什么说什么。面试时间不长,15分钟。让我回去等消息。下午4点接到电话,我被录用,周五体检(4月2日)。

这次算是个幸运的经验吧。看了不少面经,我自己的经验是,真实是最重要的。回答问题,要围绕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品质来回答。当然,最重要是你必须要有这样的品质,不然确实也答不出,很空洞。也不要过于强调,总贴着面答,像我第一次面试的表现,就是非常典型的反面例子。所以,最终的结论,还是要真实自然吧。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下,做到最好的自己。当然,一切要为了团队,这个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还面了TOM和一个公关公司。周六的易居中国,我觉得自己可能确实不适合,所以就没去。TOM主要像聊天一样,感觉大家思维都挺活跃的,气氛跟奔驰,或者说跟德国公司,感觉完全不同。还做了半个小时IQ TEST,挺有新意的。面的那个公关公司,主要还是挺考察英文的。其实这几个面试我都没有特别准备,甚至这个面试时自我介绍我真的是当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时面了很长时间,又做这个又做那个的,翻译简报,写新闻通告,等等。3月31号晚我接到电话,告诉我被录取。这家公司的面经,本论坛上也有,写的挺全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四个面试,最终拿到两个实习OFFER,主要可能还是外企比较重视外语,而我英语还可以,再加上表达能力还可以的缘故吧。

总得说来,我觉得面试成功与否有以下几点:

1.心态一定要放平和。

不知为什么,这四次面试我真的一点都不紧张,可能毕竟还没被逼到真找工作找不到的时候吧。

2.面经很重要,但不要完全地背面经。

对于前人的面经,可以看看题目,自己想想怎么作答,不过不要完全照搬照抄别人的答案。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背别人的答案,一旦HR继续发问,你就很难自圆其说了。而且,公司往往不止一套题,光死记硬背答案,也是不靠谱的。重要的是由点到面,自己形成想法。

3.不要信奉所谓的群面真理,不要为了过而执意做LEADER,做TIME-LOCKER。

急功近利,结果往往物极必反。最重要的是真实的表现自己,做一名很好的团队者。如果你做到,不管你的角色是什么,一定都会通过的。

4.努力过好每一天。这是最重要的。

很难想象,一个虚度大学四年光阴的人,最后可以天上掉馅饼找到好工作,而刻苦学习,仔细面对每一天的同学找不到好工作。也许世界不公平,但相信上帝不会这么偏巧就跟你开这个玩笑的。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还是脚踏实地,努力过好每一天吧。即使我说了这么多,你们仍旧无法理解当时我有多么的恐慌,所以我只用一句总结:努力是获得希望的唯一稻草。也许这话有些绝对,但确实我们能够做到的。

其实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我个人这半个多月来找实习的经历。希望跟我有相似遭遇的同学,可以得到些许帮助,更希望后来人,少犯我这样那样的错误。尤其是我第一次面试的失败案例非常典型,真心希望大家以此为鉴。

没有写这个帖子时,心中五味俱全;等真正开始写时,却味同嚼蜡。本人才疏学浅,经历也不够深刻,未必能得出太有用的沉淀。但这确实是我的个人写照。因为乏味,所以真实吧。我写的每一句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没有一点掺假。

从谷底重新回到地面,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我会更加努力地过好每一天。

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拥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未来。(转载自优米网)

第四篇:从中专生到公务员--我的考公经历

从中专生到公务员--我的考公经历

公示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在等待上班前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段真空,可谓人生难得几回闲啊。在考公之前,我就在想,如果能够通过的话,自己该将以何种方式回报QZZN论坛。因为,之所以从千万考公大军中杀出重围,从一个考公的小白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论坛的支持。感谢田老鼠,感谢所有提供资料的朋友,祝你们都能过的幸福、顺心,也预祝所有还未曾上岸的朋友,赶紧努力啊!我所要表达的,是我在考公过程中的一些心路历程和学习心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鼓舞一点信心,算是回报论坛的感恩之语吧!缘起

我是90年代末期的中专生,赶上了国家分配,就是呆在家里等通知,到时候直接去单位报道那种。记得当时年纪小,当同龄人还在为高考而烦忧,或者刚刚步入大学的校门,开始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我却已经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12年。其实自己还是挺幸运的,在这12年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房,当然我买房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才一千出点头,结了婚,添了娃,算是完成了一个男人所应该做的一切,其实生活无非就是成家立业而已,生活的本质很简单,而我并无奢求。如果不是一件小小的事情触动了长期以来隐忍在心底的那份积怨,我想自己不会走上考公这条路。一方面家庭生活很安定,回家带带孩子,听听他的笑声,多高兴的事儿啊,另一方面在原单位也算是有经验的元老级人物了,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提出的意见还有一定分量,毫不自夸的说,已经找到那种得心应手,业务骨干的良好感觉。老实说,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去年年初,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在本单位建立重点人才培养制度云云。我看了一下没有自己的名字,那一刹那我就决定不干了,真的不想再干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心胸太狭窄了,为这点小事就生气憋屈。但是除去这件小事的外衣,我却看清了一种来自制度的根本性歧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那就是所谓的干部和工人身份之间的差别。在我们这样一所国企,干部就是干部,哪怕他一无是处,空有一张文凭;而工人永远也是工人,除非登上一定的级别,或是奉献自己的自尊和金钱,无限制的向领导靠近,才能觅得转干的机会。作为一名工人,干活是你应该做的,干的再好,顶多换来《阿Q正传》里别人夸赞阿Q的那一句:阿Q真能做!没有晋升的机会,算了;没有评职称的可能,忍了,谁让我们运气不好,碰上一位以坑人为乐趣的领导呢?但是,我付出了那么多,到了紧要关头,却没有一丝对我的劳动与付出价值的肯定,让我的人生被一道门槛天然划界,伤害了我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那一点可怜的自尊。我不干!打个比喻吧,我就像单位的小三,平日里任劳任怨,干这干那,生儿育女,忍气吞声。一旦正室打上门来,立刻让我滚蛋,咱也无话可说(当然我只是个比方,现在的小三可厉害了,谁也不肯吃这个亏,我这个比方是建立在关于对旧社会的所谓小妾的印象之上的),谁让咱没个名分呢!

不干了,撤!

不过话说回来,对这个单位,我心底里还是留存着一份由衷的感谢!毕竟是它培养了我,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提供了我的衣食,让我得以安身立命。特别是有的领导为我先上大专后上本科大开绿灯,为我日后的考公打下了基础。就让所 1

有的不快都往事随风吧!俱往矣,三十岁了,我又要重新上路。只是没有了青涩与惶恐,却多出一份对家人的思念!

尝试

自从看了那份让我郁闷的文件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尝试着离开这家单位。在想尽了各种办法未果以后,我才开始考虑考公这条路子。其实很久以前我姐就让我去参加这考试,但被我拒绝了。我觉得考公是多么遥远和飘渺的事情啊,跟我有什么关系,想都不要去想他。我还参加过上级部门的招聘,进了面试,成绩很好。但是最后在6个人当中挑了总分第5的那一位。所以我真的是觉得自己毫无出路,简直要快被逼到角落里去了。

走投无路之际,开始对考公有点想法了。

去年春天,第一次打开人事考试网,试着报了个职位,审核通过了,没交钱。老婆大人说与其花这八十块钱,还不如买两本书看看再说。想想有道理,5月份正好去北京,到王府井书店瞎转悠,正好溜达到公务员考试专柜那儿。一时兴起,我倒要瞧瞧公务员都考什么玩意儿?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两本李永新的书,捆在行李中千里迢迢的背回了老家,还不想让同行人知道。实在有点傻,其实这书我们这儿照样能买到,但我不知道啊!以为这种“高端”书籍只有在天子脚下才有得卖呢。

回家以后,翻开瞧瞧,有的会做,有的一点不会。言语理解什么的,简直太容易了,我的语感一向还可以;那些应用题吧,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当初在小学里学的那点东西,早抛到西伯利亚去了,至于看图之类的简直是平天霹雳,要人命我也做不出来!再看看申论,也是不得要领,我也不知道申论到底要说什么?更何况本来的打算是2011国考打个基础,12年再冲刺也来得及,于是乎就没放在心上。三心二意的看看书,其他时间都在背英语单词。

其实我去年有很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问英语之上。因为我是通过成人高考上的本科,要想拿到学位证,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平均成绩85以上,二是毕业论文至少为良,第三就是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前两者我都具备,偏偏英语很头疼。毕竟不用它都好多年了,拖家带口的还学什么英语,真是坑爹啊。为了这劳什子英语,我考了2次,第一次53,气得吐血,无奈之下,想了个笨办法,买本词典背吧,一是学单词,二是学例句的语法。再找几份卷子反复的做,考试时在10月份。我一会儿看公考,一会看英语。就这么迷迷糊糊迎来了一次次考试。

这个过程当然是很艰苦的。我和老婆两个人带孩子,其中的辛苦有了孩子的人才知道。每天晚上把家务活做完,把小孩弄上床,再讲一会故事就九点多了。洗完澡,什么都不干,就在灯下读两个多小时的书,最多11点半就要睡觉,否则第二天上班就会毫无精神。还要经常出差,办公室里的事情也多,想用其他时间在单位看书是不可能的,况且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也不想让同事们知道我在考这个。为了挤出时间,我连坚持多年的午睡习惯都放弃了。一年以来,基本没怎么看过电视,只有网还是要上的。时间一点点的挤,一点点的流逝。我并不想描述一个在职的、脱离学习时间很长的、拖家带口的人在公考路上的辛苦,因为这是我在为自己而作战,是值得的,一切艰辛与它相比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国考

参加国考之前,我知道自己学位英语过了,挺好,70多分,知足了,能达到报考条件了就行。然后抓紧从论坛上下载了几份资料,加上历年国考的卷子,做了几遍。感觉就是说有底有点底,到底真有几分把握却也说不清楚。问题还是

出在识图和计算题上面,速度很慢,而且总是不得要领。或许是我天生对图形的感悟能力就不够的缘故,再加上对数学也确实是没什么兴趣,只有逼着自己去学。而申论我简直是完完全全的没有任何准备,走一步看一步吧。

12月份去国考。我知道有些人自称是裸考,我可不敢这么做,但是看书又觉得作用不大,只是个心里安慰,像我这样的人,说好听点是比基尼考,若还有点自嘲的精神,简直就是大裤衩考。

到了考场,人山人海。发资料的男女在人群中穿梭,找他们要了一本垫屁股,抽了两支烟,考场的铃就响了。题目实在太多,匆匆忙忙的扫一眼就过,马上填涂机读卡。就这样以平均50秒的速度,居然把卡都填满了。感觉题目很难,主要是为了体验气氛,积累经验,这种实战的气氛跟平日里做练习差别确实是太大了,下次再努力吧!

中午到处闲逛,虽然是冬天,要了份快餐还加了瓶啤酒。我这人就这点不好,说句实话挺贪杯的,酒量又不大,杯具啊!在走回来的路上双目炯炯,不是瞧美女,而是瞅哪儿有厕所,毕竟考场到点才开门啊。临考前我还抓住时间又上了一趟,回来后深吸一口气,老子跟申论拼了。

去年国考申论的题目大家都知道,是那坑爹的“黄河精神”,从头到尾我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从前看得那些理论啊、经验啊、秘籍啊什么的全都忘到爪哇去了。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字写得特别认真,整体卷面效果还比较干净,无涂改,字体工整,笔画端正。我基本上用一半时间思考,一半时间写字。再说,那答题卡的纸张多好啊,笔尖一触碰上去就有一种写字的冲动。后来想想,申论的成绩出乎意料,应该算上写字的功劳。再往前推,应该归功于小学语文老师,他老人家天天让我们写大字。虽然到现在毛笔提不起来,但钢笔的基础还没全忘记。呵呵!

铃一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铃儿响叮当之势杀出重围,抢到一辆出租车,里面都坐了一哥们,好说歹说拼了个车。到了火车站又撒丫子一路狂奔,终于赶上了最早一班车。回家,上网,看球,回帖。欧也!

面试

我每天早上都起的很早,既是为了收菜和偷菜,也顺便看看新闻。到了今年1月中旬,看到成绩公布的消息。怀着激动的心情,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110多分。还行,跟老婆说,老婆说还不错,下次好好考吧。然后儿子醒了,伺候他搞这搞那,临出门准备关机的时候,网页上还有个面试人员的链接,顺便打开瞧瞧。靠,居然进面试了。我大喊大叫起来。老婆也觉得很纳闷。我们俩足有一分钟的时间没楞过神,第一反应有点慌乱。这可咋整啊!

临时抱佛脚,从论坛上下了一大批关于面试的资料。当单位没人的时候偷偷打了几百张纸,一边看一边琢磨。但是老实说,没什么效果,不得其法,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论知识再丰富,到了紧要关头一样会歇菜。这就是我第一次面试失败的经验之谈。

然后就是那更加坑爹的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去找了单位的大老板,人家说要研究研究,然后把我们科长喊去,科长还不错说人往高处走,要是有什么困难我们自己克服。我觉得国考要求这玩意儿确实是为难人,要知道炮灰是绝大多数,这些炮灰们在单位搅得轰轰烈烈,结果却是原还原,你让人家情何以堪啊。如果等到录用报道前再要求拿出这张纸,我觉得会人性化很多。当然,这是废话,除了考生以外没人听!

我考的是国家某部委,面试要到北京去。那天北京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二场

雪。穿着花了两千多买来的雅戈尔西服,我结婚都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不过好衣服就是不一样啊,穿起来又让我感觉回到当年头发精光、皮鞋雪亮,天天上街去把妹的那个年代。国家部委的感觉确实是非同一般,建筑庄严肃穆,楼道里干干净净,楼层高,楼梯宽阔,门口再站着一威严的武警弟弟,平日里再嬉皮笑脸的人到了这儿恐怕也要不由自主的严肃起来。一大群人在等待室里守着,我抽到了小组第二号,和旁边的MM聊了一会儿,人家可是博士学历,再想想我一个小小中专生,能够来到这里和他们拼一下,已经够本了,已经证明我的能力了,应该没什么遗憾了。我告诉自己叫不紧张,放松点。

但轮到我的时候哥们还是紧张的不行,紧张到没敲门自己就进去了,并且还忘记了关门。当我用眼角的余光看到最边上的评委皱着眉头起身把门关上,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心想歇菜了,歇菜了,最基本的礼仪都忘了,那些宝典和秘籍都白背了。再加上主考官一口山东方言,我真的没怎么听懂。答得很快,也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应变,什么是组织协调,什么是人际关系,答得也很糟糕。

我以前只有过一次面试经验,就是上一次参加自己系统内单位面试。但那次主要考的是业务能力,就是让你随机挑选一个主题,写出一段话再表达出来,这是我的强项。所以我错误的套用了此前的经验,以为面试不过尔尔,从思想里并不是真正的重视,对于面试的一些基本要素都没有掌握,就这么去了。所以没考好,不冤!

出得门来,雪花越飘越大,思绪有些茫然。以前也来过北京几次,但都是旅游者的心态,匆匆来,匆匆过,从来没有想过会和她发生什么关联。而这一次,如果发挥好一点的话,以后就在这儿生活了,看北京的角度立刻发生了变化,她变得如此亲切可爱。翻版一下新《三国》里陈建斌那句让我差点喷饭的台词“赵云,我爱死你了”,我此刻的心情就是将赵云换成了北京。可是,我估计自己没戏了,从此错过了。说不遗憾,那是假的。

背着行囊,慢慢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北风吹,雪花飞,耳朵里传来《春天里》的旋律,心里却是空空荡荡,无以言喻。我还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吗?

省考

回家以后,立刻查到了面试的分数,72.7分,彻底没戏了。虽然我的笔试分数在那个小组还行,但是1:2的比例算下来,只要有人考到80分以上,我就绝对没戏。事实也是如此!

但是我没有时间来沮丧。时间紧迫,立即收拾心情,投入到另一段省考的旅途上去。

关于省考我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几乎没有再看任何参考书,只是下载了卷子,强迫自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到后来保持每天一份的频率。一遍下来,对照参考答案,反思自己究竟为什么丢分的原因。在申论上面,虽然最后的大作文可以说没什么规律可循,但是前三题小作文却是可以找到一些窍门。比如对材料进行提炼,提炼完以后再加工,注意文字的简练,争取言简意赅把中心意思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平常写文章的时候以短为佳,尝试着把长句缩略成几个短句,让人看起来不大费劲。找了一些申论材料,按照论坛上某些高人的做法,练了几小手,感觉比国考心里有底多了。

省考的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我做的速度非常快,到最后还剩下15分钟检查,着重把开篇基本靠蒙的几题计算题复核了一下,还真改正了好几个。总体而言比国考难度有所降低。下午又考申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下笔轻松许多。春日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樟树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草木繁盛,鲜花绽放。当我走出

考场,学校里的广播,球场上喧嚣的呼喊,恍惚间又让我回到了多年以前的学生时代。我慢慢悠悠的走着,时不时停下来看那群小子带球、过人,把脚下的石子想象成那个足球,一脚踢向草坪。跻身于汹涌的人潮中间,我突然间觉得很满足,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恐惧。

成绩一出来,我是整个职位的笔试第一,特别是申论把后面的人甩了一大截,行测倒是大家都差不多,跟我预料的相差无几。

面试是接近2个月以后。七点半进考场,立刻上交手机,抽到二十几号,郁闷的不行。整整等了六个小时才进去。我苦等那么长时间,简直跟双规了一样,而实际上我还能和周围的人聊天,上厕等等,所以,人真是不能干坏事,自由才是最为可贵的。

进入考场之前,深吸一口气。拼了!发了一张纸,一根笔,把要点记下来,争取半分钟之内开始答题。我那天的状态还算可以,甚至有点像尹天仇和杜鹃儿对戏的那个场景,“还很澎湃呢”。先是时政观点题,然后是组织协调题和压力应变题,都还中规中矩。最后一题是我的强项,把几个词串起来说一段有意义的话。我只用了一分钟不到就理清了思路,再以充满感情的语气,深情的来了一段近乎朗诵的回答。

出去等了十分钟左右,被喊进去听成绩。79分。心里默算了一下我和其他人的差距,他们要想翻盘难度应该很大。到火车站吃东西,心情不错,要了两瓶啤酒。回家的路上下起了暴雨,雨落如注,把车窗溅的斑驳而模糊,风又很大,吹得人有点头痛。而我在黑暗的车厢中,听着最爱的李健,睡着了。

我的总成绩挺好,在全省的排名中也还算靠前。接下来是体检和政审,按照流程一步步来的,无须赘述。

体会

公务员考试,难点在申论,但申论也有规律可循。我第一次国考,考的稀里糊涂,不甚了了,到了第二次就知道应该抓住前三题,一般是概括总结,跟小学抓中心思想差不多,然后是写什么对策建议的,字数要求不多,还是应该读懂材料,精心提炼,不要跑题。至于大作文,我实在说不出什么,只有靠临场发挥了。尤其重要的是,字迹必须工整,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如果是我们来改考卷,是愿意看卷面整洁的还是字写得一塌糊涂的呢?

至于行测,必须懂得放弃。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一分钟没把握的就只能靠蒙,有时候第一感觉还能正好蒙对呢。像什么言语理解之类,靠语感,没什么要练的。而识图推断和计算题,多做一些练习,学会融会贯通,也是可以取得一定提高的。

感悟

在今年录取的这批人中,我年龄最大,第一学历最低,考公经验最少。能够顺利过关,有运气的因素。但是在这段艰辛的路程中,我也获得了难得的人生体验,生出另外的一丝感悟。

第一就是要坚持。坚持信念。既然想好了走这条路,别人的看法就无需放在心上,就要有一种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其实不光是考公,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支撑,恐怕最后都很难如意。畏首畏尾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虎头蛇尾。我之所以考公,缘于在单位过得不是很愉快。但是我相信有许多人都曾经有过“老子再也不干了”的想法,只不过夜里想了千条路,白天起来原还原。我只不过是把心里的想法投入到了实践中去而已。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是能够做到的,说实话真的不多。

坚持学习。我从一个中专毕业生,到现在同时拥有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两个学位,获得过大小十几个等级的奖项。正是因为我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过学习。其实我早先也并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就像我在开篇里说的那样,10多年以来,我从未想到过考公。只不过缘于一种信念,一种趁着年轻,一定要珍惜时间的信念。一个人活在世间,总共就那么几万天,吃饭和睡觉就要占去1/3以上,再加上等车、开会等毫无意义的浪费,真正能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光阴,很短很短。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十几年来锲而不舍的学习,就算我起了考公的念头,资格也不具备,而再过几年的话,我就连年龄都不够了。想想还是觉得有些庆幸,庆幸自己在人生的最低谷都没有消沉,没有放弃!

二是要热爱生活,态度积极。一个不热爱生活,不关心时政,人生观偏激,整日躲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人,几乎不可能在考公的路上获得成功。考公,需要许多人文的、科技的、时政的、历史的常识,没有平日的积累,没有发自心底的爱好,要想获得突破,只能靠强迫自己来填鸭,但填鸭的效果可想而知。遇事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不要怨天尤人。凡是抱怨考公的黑幕的人,我觉得与其怀疑别人的不公,不如自己多反思反思。如果你头开始就质疑这场游戏的公正,还要参加进来,这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我遇到过黑幕,包括公务员考试肯定也有这方面的龌龊。但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需要太伤心,只要能证明自己,终究会得到回报。比如我国考面试不理想,总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失败了是应该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假若我沉湎于失败不能自拔,后果可想而知。

第三是要懂得总结经验,别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平生大小考试无数,当然补考过,但从未考过两次以上。几次比较难的考试,比如中文本科自考中的“语言学概论”,比如“学位英语”,比如公务员考试,我都是第二次通过。初次的尝试过后,回头想一想,自己对在何处,薄弱点在何处,缺什么补什么,找对路子对症下药非常关键。特别是申论和面试方面,经历国考以后,我总在琢磨申论的前几题这样做更有把握,怎么样去提炼,把三段话表达的意思,尽可能的用两三句话大差不差的表述出来。

而面试方面,我回来以后重新看了一些资料,包括视频,回想我在国考中碰到的题目,顿有恍然大悟之感。喔,原来我碰到的第一题是考验时事观点的,第二题是考虑组织协调的等等。反复比较思考一下,后面再碰到心里就完全不慌了,其实不就是这些个类型而已呗。

第四就是要充分准备。其实这一条和第三条有重合之处,准备也包括对过去失败经验的总结。我不赞成裸考,除了个别天才之外,芸芸众生要获得一些,肯定要舍去另外一些。只有经过充分的,有的放矢的准备,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讲的很多话就是真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再一次向论坛表示感谢。我之考公,跟独行侠差不多,周边没有这样的人,缺乏这样的环境。我自己摸索,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不便,偷偷摸摸得考,如果没有论坛提供的资料,我想自己很难独自闯关成功。论坛上很多东西相当有用,谢谢那些慷慨提供下载的朋友们,希望我的文字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达到心中期望的那个目标。

第五篇:我在商业银行的实习经历

笔者实习的商业银行在国内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中上,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算是一家精品型商业银行。总行一般机构齐全,大致有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信贷审查部、营销部、业务部。支行的组织架构则相对简单,大体由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办公室三块构成。我所在的个人业务部,也即personal Banking Department,行业内叫法为“个金”,与公司业务部“对公”的简称相对。

总行营业部在金融街,每日坐716或运通106,比较偏好716,因为每日车上都有移动电视节目,稍解久站之疲。所播节目多为揭露社会热点问题,拷问市民社会道德,如,毛鸡蛋之类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跟踪报道,黑残车之类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的暗访实录,最值得称道的是每日7:40-8:00左右的定时评书——烽火京华,似乎有京郊地道战的追忆,有箫克将军的英雄事迹,有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退日寇的传奇……安排在上班高峰期播放,其意义不言而喻,就是给皇城根儿的老少爷们注入点血性,牢记那段屈辱史的血腥烙印。

上班时的716一般都有不少空位,可惜正值高峰期大概耗时1小时,下班时则只有站的份儿了,不过耗时仅半小时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吧。喜欢站在前门门口,下班时上的少下的多,倒吊在车门把手背对车窗,两脚站在狭窄的梯口处,一边俯瞰车内的人,一边随车的颠簸而摇摆,颇为享受这种悬空的状态,有些bt了。每日如钟摆般上下公交车,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出现在到站前,老头老太婆猫着腰站起身来准备去车门,可停车的一刹那间由于惯性又一屁股坐了回去,一边着急的高声喊着“稍等,有下”,一边在售票员的不满的嘟囔声中晃晃悠悠的下车,早已习惯了百年难产一个李素丽的北京公交,心里不由轻叹一声:年轻真好。

第一天实习的第一件事便是与个人业务部的老总面谈,大半时间都在恭听老总的光辉个人历程,几乎是左耳进右耳出,印象最深刻的是谈及学习能力,老总问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学会操作银行内部系统?一看内部培训教材厚厚一本不禁有些发怵,硬着头皮上机一试,发现无非是下拉任务列表之类,只需傻瓜相机式的按部就班即可。还有一个搞笑的问题是,当我谈到通过计算机二级时,老总遽然问道“会打字吗”,木鸡了半天方才回过神来。

一、环境发现

开始工作后的当务之急便是熟悉银行内环境,发现的第一个显著事实便是银行的ppmm果然名不虚传。尤其是总行,柜台、办公室、内部电梯、内部食堂处处莺歌燕语脂粉香,男女员工比例实在悬殊,以个金为例,20多名员工仅2名为男性,不由担忧男性领导居多的总行恐怕很容易出作风问题。

发现之二是纸杯上都印有××银行字样,成为企业形象的微型展台,也成为企业文化的绝佳载体。

发现之三是银行大厅禁止照相。圣诞元旦期间,金融街各大银行都粉饰一新,尤其是流光溢彩的圣诞树,配上高耸入云的总行大楼作为外景,着实令我这初来乍到的实习生挡不住留影纪念的欲望,与大厅保安好一阵死缠烂打方才得偿所愿。颇为高大的保安实际跟我差不多年纪,软磨硬缠之后也就开聊起来,他自豪的告诉我,“任何一个人只要一踏进银行大门,他的一举一动全部受到360度全方位的监控”。后与人聊起这种似乎有些侵犯人权的监控措施时,大都对银行此举持完全肯定态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防范不轨之徒,而只要自身无甚犯法企图又何惧全程监控?如是,也难怪银行大厅的监视摄像头敢于曝露于阳光之下。

发现之四是内部浪费骇人听闻。如办公区的中央空调每日都开得极高,北京的冬天本就干燥,为弥补过低的湿度,银行不得不在每个办公桌前又配上一个加湿器;如总行每日均收到大量赠刊赠报,或者上级人行要求订阅的银行系统内部刊物,但又规定上班时间不得看报,所以每日大量未拆封的报刊杂志便原封不动进了保洁员手中的黑口袋;如打印复印,经常因为一个Word小失误打出一堆废纸,经常因为给不习惯电脑操作的各级领导报告工作而让巨资投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形同虚设。

发现之五是内部矛盾无处不在,内部竞争无处不在。分行之间、支行之间、个金与对公之间、同一部门的业务经理之间四个层次上的内部矛盾和内部竞争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明晰,惟其如此,才能将原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潭死水激活,也许,这正是中央不遗余力的推进股份制改造乃至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一大改革成效吧。不过,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mm们经常扎堆评论某某服装新款的优劣,经常两两交流某某商场的最新促销信息,休息时地理位置较偏的部门经常出现忘食打牌的场面,工作中也经常相互戏称对方“×总”……对此,领导大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采取不鼓励不限制的中庸态度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银行”。

发现之六是老总可能缺乏专业知识但绝不缺乏政治智慧。就说话艺术而言,软中带硬、硬中带软,既让人如沐春风又让人暗自汗出。就处事圆滑而言,兹举一例,在给我写实习鉴定时,老总将XX年1月的签字时间误写为XX年12月,当我提出全部重写的“不合理要求”时,大笔一挥,XX改成XX倒也不足为奇,12月改成元月可算是有政治大智慧的人啊。

二、业务发现

发现之一是越是沉甸甸的档案贷往往越是信用不合格。若是个人房贷,材料厚实多半因为自身的抵押房产评估价值不满足银行按揭要求,只好千方百计找到亲朋好友再来一次授权委托,证明手续也就倍增了。

发现之二是个贷坏账率极低,而银行坏账率大都来源于公司大客户。目前,各大银行均已实现联网,个人信用记录均已备案,个贷经理乐观的谈到,“除非这人以后不想与银行打交道了,否则,想方设法他也会把钱补上”。偶现的个贷坏账大都由于私企老板生意亏损,实在走投无路,否则,一旦银行把催还通知发至欠款人单位,大都是由于工作繁忙而疏忽了。惭愧的是,最令个贷经理头疼的却是大学生助学贷款,一方面迫于人行限额一方面基于社会责任,银行每年都怀着矛盾心情放出早已做好坏账准备的助学贷款。反观对公业务,由于每笔业务数额巨大,一旦出现纰漏便大幅拉升坏账率。

发现之三是个人住房贷款蒸蒸日上,从贷款方看,经常接触到某些私企老板拿来包二奶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方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政策争抢这一基本稳赚不亏的业务,如银行推出的房贷送保险。反观个人汽车贷款,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破冰和国内各大汽车产商的大肆扩张产能,汽车几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相近,一日一价,保值率太低自然导致坏帐率太高,试想,当贷款购买汽车的二手市场交易价格尚不如新车价格时,自然车主失去了还贷动力,于是某些支行都已暗自停办个人汽车贷款业务。

发现之四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首因仍然是政府管制,一项创新业务或创新产品上报后须经上级部门讨论、研究、审批、下放,且不说通过率如何,单论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往往银行拿到一纸批文时已经时移而事异了。次因是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无缘与研发部的人聊过,但我视野所及,银行内部的业务学习和重金聘请的外部培训在员工看来无疑是走过场,人手一套的XX年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静静伫立书橱中与桌历一般,学习型组织建设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末因是银行市场培育不足,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倒也引进了不少创新产品如结构化证券,但国内市场主体仍然是不具投资常识的投机者,要刺激其投资欲望必先弥补其专业知识空白,而培育市场这项创造性营销举措又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导致各银行无不裹足不前。

发现之五是支行业务的综合化。曾与一支行的行长和个贷经理座谈过一次,得知做个贷的也做公司客户,做对公的也做个人,不仅业务范围相互渗透,而且业绩考核也是多元化的。照理说,部门分割、业务分工、考核细分才是,未及细究,纳闷至今。

三、实习收获

一是注重细节。商业银行特别是作为后台支持的总行,各类琐碎的工作很多,所以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便是关注细节,例如每天都将近100个的电话,一个通知发给北京33个支行按三次拨通计算,需要的可是异乎寻常的耐心。

二是熟练掌握办公室必备技能。窃以为,坐办公室的至少必须熟悉Word、复印、传真三项基本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熟练更可在群姝环绕的办公室里大挣印象分。

三是学会电话交流中的礼节。打电话虽然简单,却也暗藏学问,打给分行经理和支行行长,默认的是先称呼职务。一旦遵守这个潜规则,对方一般便会和蔼的问道,“你怎么称呼?”,客气之余似乎还含延揽之意。工作中,一女生习惯拿起电话称总行,居高临下之态让一窗之隔的我都甚觉逆耳,更何况那些一方之长,特将此女的打电话场面实录如下,以儆后人:

“你好,总行,现通知你上报一个数字……”

“等等,你是谁啊?”

“我是总行个金啊”(这家伙记性可真差,还得重复一遍自报家门)

“知道我是谁吗?”

“你是×支行×行长啊”(内部的电话本上写的很清楚啊,肯定是想显一下)

“刚来的吧,以后打电话先把自己报清楚,万一是外面打过来的,不是泄密了吗?”

“这个……”(我呸,银行内部电话的前四位都是一样的,倚老卖老)

“还有,以后要什么数字直接找负责人,我很忙,明白吗?”

“知道,下次……”(内部电话本上可没有那么详细,不找你找谁啊)

“嘟嘟”

“嘟嘟”(拷,下次一定先挂他)

如是,沟通的效率高低,立等可见。

四是严格服从领导命令。领导的话有时是问询,有时是交代,有时是命令,一旦命令下达,一定要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中,XX年最后一个工作周的周一,早上发通知让各分支行上报本周放贷的估计数以便汇总,中午发通知说总行本的放贷任务已完成,全部业务卡死,下班前发通知说行员自主贷款仍可发放而对外禁止放款,可以说总行的朝令夕改导致各分支行的进退惟艰,更导致客户的怨声载道。但是,银行必须满足人行和银监会的硬性规定,而员工也必须接受一日三令的通知工作,并必须在各分支行的抱怨声和客户的责难声中及时下达各分支行及各部门。

五是主动要求工作。个人归纳,实习生大致接触十大基本业务,按科学含量的由低到高排序——换纯净水、打印复印、收发传真、接打电话、报批材料、登录报表、拟写通知、搜集信息、佐审材料、撰写报告。当然,出现个别领导特别赏识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时,领导可能在其外出时让你在他办公室的内部网上代审业务。我曾代部门老总代签过,其实就是代按“同意、批准、提交”三个按钮,代点三次鼠标而已。不过,商业银行的一摊业务基本上还是循序渐进的,前几天多是打印复印、收发传真、接打电话,极其琐碎枯燥,考验耐力;逐渐开始登录报表、拟写通知、搜集信息,感觉自己似乎有用武之地了,考量效率;再然后就是诸如佐审材料、撰写分析报告形成周报这样的“高级工作”,就看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个人认为,实现工作属性的跃迁关键在于领导的赏识和正式员工的喜好,而领导的赏识和正式员工的喜好又源于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既要让领导觉得这新来的执行能力强而不是眼高手低,又要让同事觉得这新来的手脚勤快而不是效率特高抢人饭碗,这其间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个人以为达到领导对你产生依赖,同事对你产生信赖的效果,此为最佳。

下载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面试到实习-我在德勤两个月的经历[转[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从国企到外企的经历——化工专业的朋友

    我从国企到外企的经历——化工专业的朋友日历已经翻到了2006年,回首看看这一年多来的工作经历,感慨良多,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这些历程。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进入了南方一个石化厂,经历......

    我在五百强企业面试的经历 (推荐阅读)

    在人才交流大会上,我看中了一家国内非常知名的公司,属于五百强企业之一的公司,我在五百强企业面试的经历。听起来大名鼎鼎,投递简历的人真是多呀。我走向前去,先问了那个HR一连串......

    我在会计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大全

    我在会计事务所的实习经历下面我就讲述一下我的实习经历„„2007年3月12日,我正式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也做了这里的一个临时小职员。我的实习老师田**,她是位很年轻的注......

    我在商业银行的实习经历[最终版]

    我在商业银行的实习经历 笔者实习的商业银行在国内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中上,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算是一家精品型商业银行。总行一般机构齐全,大致有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

    从起步到认识,我的会计实习报告

    大学的实习期已经结束了,现在分享一下我的会计实习生活。我于2010年4月17日至5月27日在北京赛孚制药有限公司实习。在这一个月里,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

    【留学生就业】渣打银行GTO面试经历:从笔试到终面(共5则范文)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留学生就业】渣打银行GTO面试经历:从笔试到终面 曾经有想过,假如能够获得渣打的offer,我会在应届生发一篇......

    从程序员转行互联网运营,从心态崩到恢复自信,我经历了什么!

    转行互联网,就上暖石网 www.xiexiebang.com 从程序员转行互联网运营,从心态崩到恢复自信,我经历了什么! 作者:暖石学员--你才是静静 今年4月8日报名暖石,7月2日成功入职。丽丽老师......

    法院实习报告:我在基层法院的成长经历

    法院实习报告:我在基层法院的成长经历作者:孙文英一、基本情况首先,我想向为我们提供这次难能可贵的暑期法院实习的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