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

时间:2019-05-12 07: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

第一篇: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审计制度对效益审计的规范分布在历年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本文把它集中阐述,归结为中国的效益审计制度。制度化的效益审计显现出其特点:国家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实施效益审计。

关键词:效益审计制度 广度 深度

我们可

以从理论,实务,制度三个不同角度来透视中国效益审计模式。在信息社会,理论、技术、经验等信息形态的成果,世界的也就是中国的,所以中国效益审计的特色只能在制度和实务方面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审计制度从建立那天起,就把效益审计纳入了法制轨道,这是中国审计制度的特色,也是效益审计的中国特色。

中国审计制度的建立,始于1982年宪法颁布,依据宪法,国家相继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审计工作的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其中涉及效益审计行为规范的有:1985年国务院发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公布200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发布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199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38个审计规范中的16个规范;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0年审计署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2001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2003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修订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4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通过这些制度,逐步深入、具体的明确和法定化了效益审计的地位、定义、目标和内容。

一、效益性是国家审计制度化的审计目标。

宪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明确规定,国家设立审计机关职能是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说明国家审计的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

新修定的《审计法》第一章较原审计法增加了一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说明新《审计法》特别强调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国家审计的目标之一。

《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说明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的内容之一。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给出了国家审计最权威的定义:“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我们认为,上述法律条文除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目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概念之外,也说明了国家审计、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1.国家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理论一般把审计按目标或内容不同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三大类,审计实务中有诸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项目决策审计等等类别,但是从制度侧面看 我国的国家审计,统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其他审计均属其子类。

2.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必须实施效益审计

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都要实施效益审计程序,审计的结果要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予以反映、鉴证、分析、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法律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利和职责,具有强制性。因此,如果强调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不进行效益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或人员的不作为行为。

3.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

世界审计发展表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要逐步取代财务审计的中心地位,在这个阶段上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财务审计理论和实务趋于成熟,其作用产生了普遍的效果,例如,“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会计活动也日愈规范化,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和审计的发展水平来看,都还未达到这样的程度。但中国审计制度关于效益审计的设计,不走西方国家审计发展进程的老路,也不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而是充分利用世界审计发展的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模式,这种制度化的模式可概括为:在一个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结合起来实施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一个项目的实施中,完成审计200多年的发展进程,先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再利用核实后的会计、业务信息,进行效

益的反映、鉴证、评价、分析,寻找进一步提高效益的途径,这正是审计发展史的缩影。

二、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是效益审计制度化的内容

各国的效益审计内容都有差异,我国国家效益审计内容应包括哪些,目前仍有争论,但我国的审计制度却明确规定了效益审计的内容。1996年发布的《中国审计规范》就明确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例如《审计机关对国外贷款项目审计实施方法》第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外贷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四):项目竣工使用或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外债偿还能力。修订完善后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1年实施)第八条说:效益性评价是指对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评价。经济性是指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做到了节约;效益性是指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果是指经济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国效益审计内容的制度既吸收了国际效益审计成果,又注入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内涵。实质上,按这样界定的效益审计内容,我国现行重点实施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建设项目预算或者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就名称含义讲,都是专项的效果审计。

三、效益审计标准运用的规范

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制度化还体现在对效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上。1996年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 》就对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运用做了规定。修正后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3年发布)第十四条规定,“对效益性的评价,审计机关应当首先就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做出说明,同时应当揭示与有关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的结果。评价效益性时,评价标准可以使用预算或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等。评价时应当对有关评价标准 选择依据和具体内容做出说明。”

先后发布的评价准则都指出,要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对它们的效益进行反映,然后再选择标准进行评价。对评价标准的选择给了几个可供选项,但要求对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作出解释。

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委托——代理的理论,效益是受托经济责任的一部分。在我国,当被审单位接受人大、政府和社会公众委托的,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益责任时,必然有其内容和水平的考核目标。国家审计和机关是受委托、监督、反映、评价其效益责任履行情况,应主要以委托者的考核目标为依据。所以审计人员在实务中使用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也主要在考核目标中“选择”。作为“通用准则”,只做出效益评价标准选择性的规范是合理的。

四、实施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我国当前,积极推进效益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审计制度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要求。我国审计机关二十五年来效益审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表明,若按西方比较成熟的效益审计模式定位我国效益审计发展阶段的话,我国效益审计的确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具备大规模组织全面效益审计的条件,还面临许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效益审计的理论来理解定位我们的效益审计(例,是独立的审计类别),也不能按西方效益审计模式来组织我们的效益审计(例,由独立的机构,专门的效益审计师,进行效益专项审计),对我们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客观的条件,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度的要求出发,创新地去认识它,排解它,走出一条顺利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

1.效益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还不能大规模展开全面的效益审计”这是近几年对我国效益审计现状的基本定位。这引导了我们对效益审计“规模”和“面”的思考。国家审计机关执行效益审计制度情况,可以从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评价。

广度,泛指面上范围的大小,内容的多少,列入广度的审计事项无实施次序上的要求。如果把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作为应该实施效益审计的范围,那么效益审计的广度可用实施了效益审计程序的项目个数或比重来计量。

在一个审计项目上,效益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等内容就构成效益审计的“面”,在此项目上,涉及到了几项内容的审计,就是该项目实施效益审计的广度。

效益的每项内容都有多种表现形成,例如,效率性就可能在产、供、销各环节上,人、财、物 各要素上都有所表现,必须用多个平行的指标才能全面描述。在一项内容上,对部分还是全部表现实施了审计程序,也是效益审计的广度。

所以,广度是对效益审计实施规模的度量。

效益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鉴别、分析、反映,评价其现状,挖掘潜力,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这些程序要在各效益事项上依次分布实施,而分析性程序在使用的方法上,认知的程度上,提供有效信息的价值上都有传统的和现代的,低级的和高级的,现象的和本质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等差别。在一个项目上效益审计实施了几步程序,分析性程序在使用方法和分析结果质量上的差别用深度来描述。

深度是对效益审计的质量或效果的度量。

利用广度概念,效益审计制度对规模的规范可表述为:效益审计要覆盖全部国家审计项目,在每个项目上对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都要实施审计。对效益各项内容审计的广度,对效益审计的深度,制度都还未作具体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委托者的要求和自身条件来决定是否延伸广度,增加深度,可以选择一些项目,例如重点资金、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集中审计资源,开展全面深入的效益审计。

所以我们认为,“全面地、逐步深入地开展效益审计”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又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效益审计制度的规定。

2.效益审计标准问题

效益审计的标准是近几年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些对审计实务很有指导作用的成果,但它仍然是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最大困难。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审计标准一般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这些标准在全国、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相对统一、稳定的,带有强制性的。效益审计的标准除了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经济法规、经济理论等定性标准外,主要是一些定量标准,例如经济技术定额,业务标准,预算,计划和经济合同指标等。实务中一个定量标准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效益名称,反映效益的性质,它与效益审计中要反映、鉴证和评价的效益内容一一对应。二是效益标准的水平,赖以和该效益的实际水平进行对比作出判断。

另外,如前所述,受托者应该履行的经济效益责任,应是首选的、主要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审计机关要面对各地区,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委托者,委托给各地区,各层次,各行业的被审单位的,在不同时期要履行的效益责任。受到这样多维变数影响的效益审计标准,不可能有相对的统一性、稳定性,即使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很小的地域内,很细分的行业内,也不可能制定一套公认的、统一的、普遍使用的审计标准或标准体系。

在效益审计实务中,按审计人员选择决定的自由度大小,可把效益审计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用的、相对统一稳定的、无选择性的标准,例如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第二类委托者制定的,审计人员有受限制的选择性,例如:预算、计划和经济合同指标,经济技术定额,经济责任目标等。第三类完全由审计人员根据需要选择确定,例如:评价发展程度、趋势时,在本单位历史水平中选择确定;做深层次分析研究时,可利用分析性复核结果的理论值作为审计标准。这类标准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事实上,效益审计实务中使用的审计标准,除第一类外,都是效益审计的对象(或内容)在另一场合下的表现形式,随着审计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相应要增加审计标准。使用第一、二类审计标准对效益所做的评价、鉴证有较高的权威信、可靠性,审计风险较小;而使用第三类标准,只能分析被审单位效益状况,揭示管理漏洞,探索问题,查找原因,发现规律,挖掘潜力,为提出合理建议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审计风险较大。

3、效益审计人才问题

《审计法》第十二条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把这种职业胜任的能力提到职业道德的高度(第二条)。我国审计制度已经规定,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工作”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其中包含有效益审计,这就是说,制度要求的职业胜任能力包括了效益审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所以中国的审计模式决定了,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该是既能胜任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又能胜任效益审计的复合性人才。

从事效益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应具备更广泛的知识,更高的技术和分析判断能力。理论上讲,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符合这些条件,这是审计主观环境的不利因素,但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我们认为,在我国审计的许多客观环境中,(例如,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学文化和国际环境)都存在大量效益审计赖以存在和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情况下,人才因素不是制约我国效益审计的关键因素。

1、对我国审计机关现有的审计队伍来说,效益审计理论和效益审计中使用的方法并不是陌生的、神秘的知识和技术。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国家审计人员受过经济类专业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90%,这些人都学习过经济效益的理论及与其关的管理和分析理论。稍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务上的指导,就能完成最基本的效益审计程序。

2、我国的效益审计实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制度,有利于传统审计和效益审计的衔接,有利于审计人员无障碍地进入效益审计。现行效益审计制度并未对效益审计对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多么高的要求,鼓励重在普及,重在参与。效益审计最基本的审计程序是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鉴证、反映效益的现有水平,和客观效益审计标准作对比,评价效益高低。当前我们的审计人员一般都能顺利实施这些程序。从适当目标、水平的效益审计开始起步,大胆实践,边干边学,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同时,也推动效益审计向纵深方面发展,这应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人才策略。

3、我国的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规范,是保障效益审计人才资源的重要机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胜任的业务”。这是国家审计人员的道德底线,也是进入这个队伍的最低门槛。调查表明,市级以上审计机关基本上按此规定组建发展了自己的审计队伍。第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应当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国家审计机关制定了继续教训和业务培训制度,94.3%的审计人员每年都接受与审计相关的业务和知识培训。即使从现在开始,完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侧重效益审计业务和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也能为现行效益审计制度的实施提供智力保证。

有人说,我国实施的效益审计制度,对审计主体来说是“赶鸭子上架”,这正道出了该制度的又一特点: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面对效益审计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压力大,困难多的情况,开创的效益审计发展之道。

第二篇:效益审计办法

工厂效益审计办法(试行)总 则

1.1 为了加强工厂内部审计监督,使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和公司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2 本办法适用于发动机厂各类的审计管理工作。2 审计机构和人员

2.1 设立审计部,配置若干专职审计员;

2.2审计部在主管厂长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东风汽车公司监审部和法务部的指导。

2.3 审计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2.4 审计员必须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2.5 审计员应以工厂现行的规章制度作为审计依据,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2.6 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2.7 审计员依法行使职权,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阻挠和打击报复。效益 审计的目的、内容和依据 3.1 效益审计的目的:

3.1.1 通过对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工厂各项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3.1.2 通过审计、评价相关部门执行制度情况,发现管理缺陷,提出建议意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经济效益。3.2 效益审计内容

3.2.1 工厂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3.2.2 投资项目的管理;

3.2.3 重要经济合同、契约的签订与执行;

3.2.4 对相关单位的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3.2.5 工厂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3.2.6 降成本重大措施的落实情况; 3.2.7 基建工程预、决算的真实合法性

3.2.8 外委项目的合理性

3.2.9 大宗物质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公正和合法性;

编写:综合管理部

编号:581505—A010-1 修改: 3.2.10 厂部交办的其它审计事项。3.3 效益审计依据: 3.3.1 公司的相关规定;

3.3.2 工厂规章制度;

3.3.3 工厂经营方针目标;

3.3.4 其它有关标准。工厂内部审计方式

4.1 报送(送达)审计: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间将有关材料送审计部审计。

4.2 就地审计:审计部事先与被审计单位联系,确定审计时间,届时被审计单位做好相关准备,由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

4.3 向厂长和主管厂领导报送审计工作计划,报告等资料。5 内部效益审计的主要职权

5.1 参加公司组织的审计工作会议和审计业务培训; 5.2 参与工厂重大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5.3 对工厂的投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过程监督、检查 ;

5.4 要求被审单位及时提供计划,预算,决算,合同协议,会计凭证,账簿等文件资料; 5.5 对有关事项调查,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证明材料;

5.6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5.7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做法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5.8 对因违反规定或失职给工厂造成损失和浪费的人员,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5.9 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厂长和主管厂领导报告;

5.10 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资料的,有权向厂长提出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11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做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厂长和主管厂长报告; 6 内部效益审计工作程序

6.1 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经主管厂长批准组织实施。

6.2 书面或电话通知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内容、种类、方式、时间。

6.3 实施审计。审计人员可采取审查凭证、帐表、文件、资料、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等措施。

6.4 提出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及审计处理意见,报告厂长和主管厂领导。

6.5 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审计程序过程注意事项: 7.1 对专项审计项目,在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出示由厂长签章的审计通知书;

7.2 审计处理决定由厂长办公会讨论,厂长批准下达;

7.3 审计过程中若发现重大问题,可随时向厂长报告及时制止。审计档案制度

8.1 审计部门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8.2 审计档案管理范围:

8.2.1 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方案;

8.2.2 审计报告及其附件;

8.2.3 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8.2.4 反映被审单位和个人业务活动的书面文件;

8.2.5 厂长对审计事项或审计报告的指示,批复和意见;

8.2.6 审计处理决定以及执行情况报告;

8.2.7 复审和后续审计的资料;

8.2.8 其他应保存的资料。

8.3 审计档案管理参考工厂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办法执行。奖励与处罚

9.1 审计人员对下列行为之一的部门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向厂长提出各类处分建议: 9.1.1 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凭证,帐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9.1.2 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9.1.3 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9.1.4 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

9.1.5 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或举报人的。

9.2 对有下列行为的审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各类处分:

9.2.1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9.2.2 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9.2.3 玩忽职守,给工厂造成重大损失的; 9.2.4 泄露工厂秘密的。

9.3 对审计过程的以上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厂长办公会做出处理决定。附 则

本办法由总务部负责解释。

2010-02-27 发布

2010-02-27 实施

第三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

从审计署编制完成并印发2008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来看,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署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5项,其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8项。从工作量安排看,效益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重将在80%以上。这一计划安排表明,我国审计事业的方向,从传统的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移到效益审计

为主的角色上来。

近几年来,围绕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活动中经济资源的消耗和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或检查,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重点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同时关注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探索对一些项目和资金开展绩效评估。对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政府改革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及其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

实施效益审计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其行政效能、促进其廉洁从政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行政效能监察纳入廉政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为政府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能力。因为群众评价廉政建设的标准,表现为政府的行政效能,体现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经济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使用成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最基本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是建立廉价高效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而且反映在行政管理领域。政府对社会经济领域实施管理,其目的是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而不是增加市场的创业成本。政府行政的高投入、低效能,显然不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所以,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经济型”政府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单要靠制度约束,也需要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这种审计监督机制不仅要靠真实合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同时需要效益审计从立项、运行、效能等方面,深层次剖析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各种矛盾和因素。

(三)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预算执行看支出,支出的重点又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资金不仅数量多,而且性质、用途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普遍地、大规模的搞起来将为我国效益审计的整体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再分配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效益审计,对于改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理财观念,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不仅是社会、政府、审计机关的责任和需要,而且符合我国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行政事业的效益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具体化,只有编制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才能使我们的审计项目顺利进行

第四篇: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

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初探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农田基本建设、乡村公路建设、一建三改、人畜饮水脱困、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五大类社会发展项目。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用途广,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扶贫资金的立项效益、管理效益、投资效益等三方面阐述了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结合实际浅析了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方法。

扶贫资金包括无偿扶贫资金和信用扶贫资金两个部分,其投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坡改梯工程及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二是乡村公路建设;三是以消“茅”(茅草房)工程和“一建三改”(建沼气、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四是人畜饮水脱困工程;五是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社会发展项目。与此相对应,扶贫项目实施地域分散,项目管理单位多、职能重叠。目前,管理扶贫项目的部门有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发展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水利水电局、文化局、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等等。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用途广,因而同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资金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给审计监督带来了困难。本文就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及评价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内容

扶贫资金效益是对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经济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描述。扶贫资金效益考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立项效益。扶贫项目的立项效益,是指扶贫项目管理单位在扶贫项目确立、评估、申报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从而使扶贫项目的设立达到既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

从现行情况看,扶贫项目的实施,首先由贫困乡(镇)、村两级制订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门综合评估,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扶贫资金规模,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因此,对扶贫资金的效益考核,应重点关注立项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前瞻性,项目是否有明确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计划项目是否与基层实际相符,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是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估的现象;项目决策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进行了风险预测;项目库的设计、筛选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否坚持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原则。

二是管理效益。扶贫资金的管理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管理效益是指狭义的管理效益。狭义的扶贫资金管理效益是指扶贫资金在取得、拨付和使用的过程中,资金的流量、流向及安全完整与有关计划、标准的相符程度。扶贫资金管理效益的考核内容应重点关注国家扶贫政策是否落实,资金的分配是否符合扶贫开发规划,资金是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是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受部门利益驱使,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考核扶贫资金管理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机制是否存在并有效实施,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扶贫贷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是否符合扶贫开发总体要求,是否存在金融部门和信用资金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片面规避信贷风险擅自改变放款用途、导致放款明显偏离扶贫目标,扶富不扶贫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贷款和贴息等问题。在审计中要考核评价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收支是否实行授权审批,账、钱、物的管理是否分离;是否严格划分生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具体项目是否实施了预算管理。

三是投资效益。扶贫资金的投资效益又分为项目建设效益与项目完成效益。项目建设效益是指扶贫资金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果;项目完成效益是指扶贫项目按计划建成后,受益区域的生产力、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程度。对扶贫资金投资效益的考核,应重点关注有无地方官员为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将资金投向急功近利的产业寻求短期收益的行为,是否推动本地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要考核投资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进行了招投标,重要材料的购入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工程质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如,坡改梯建设是否与农业生态建设相结合,是否严格界定了坡改梯与退耕还林的范围。对消茅工程和一建三改工程是否逐户进行了验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是否坚持了先改后补和边改边补的原则,有无受益户将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扶贫企业是否将扶贫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性投资上,有无用于兴建办公楼、发钱发物和其他消费性支出。

二、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方法

(一)审计过程中,要注重账面审计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专款收支的合法性审计与合理性审计相结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以扶贫资金的流向为主线,查阅与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议记录和经济合同,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扶贫资金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二)扶贫资金投资完成效益是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核心内容,扶贫资金的立项效益和管理效益都不同程度地对项目完成效益产生影响。对扶贫资金投资完成效益的评价既是效益评价的重点,又是效益评价的难点。在对项目完成效益进行评价时,主要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纵向对比法,就是对同一地区在实施扶贫项目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上分析扶贫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二是横向分析法,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外部环境相同、经济水平相当的地区,将实施扶贫项目地方的有关指标同没有实施扶贫项目地方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从地域上分析扶贫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分析指标,进行单项效益分析。如: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前后的粮食亩产量、亩产纯收入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指标有:粮食亩产增长率=(改造后亩产量-改造前亩产量)/改造前亩产量×100%;每亩纯收入增长率=(改造后每亩纯收入-改造前每亩纯收入)/改造前每亩纯收入×100%;每亩劳动工日下降率=(改造后每亩劳动工日投入-改造前每亩劳动工日投入)/改造前每亩劳动工日投入×100%;对卫生扶贫项目,可比较万人医生拥有量、医疗床位拥有量和医疗参保率等;对教育扶贫项目,可比较义务教育失学率,文盲率等。

(三)注意剔除不可比因素。扶贫资金效益分析要在核实扶贫资金财务收支的基础上进行,注意剔除不可比因素。如自然灾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税收政策调整、企业重组等,这些都会对扶贫资金效益分析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剔除这些因素,就会人为夸大或缩小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扶贫资金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来看,仅从经济上进行评价,是片面的,因为扶贫项目关注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审计效益评价中,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货币性指标分析与非货币性指标分析相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之间的关系。审计评价时,能够量化的尽量进行定量分析,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侧重量化评价,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文字描述为主。审计评价中要防止只重经济效益指标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

(五)规范程序,注重证据,防范审计风险。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对审计事项发表的主观意见。因此,在审计中,要特别注意审计程序,所有的评价事项和分析指标应当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在取证过程中,要分清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要分析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充分性和相关性;实行抽样审计的,要采集足够的样本量。确保扶贫资金效益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避免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进行效益评价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 田秀玲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发表时间:2009-11-04

第五篇:效益审计案例分析

求效益审计案例分析.自设目标,自设指标,自设审计范围,等

某承包类加油站经济效益审计案例分析

来源:宁波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8-07-31 责任编辑:陈伟东

------------------

经济效益审计是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另一类审计。近二十多年来,经济效益审计在西方企业中的应用面逐渐扩大。目前,西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涉足的领域有: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人事管理、市场状况分析、产品推销、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开发活动、劳资关系、信息系统运行、后勤服务系统效率等。不少企业甚至对环境污染、社区关系、政府管制等非经济性的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也进行审查评价。

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确保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案例介绍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能有启示作用。

一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一)项目名称与概况

1.项目名称:某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类加油站经济效益审计(以下简称甲公司)

2.项目概况:甲公司与A企业和B企业联合经营11个加油站(为行文方便,以下对案例中出现的11个加油站进行编号,分别为1#至11#),双方各持股50%。其中与A企业联合经营2个加油站(第1#和第2#加油站),原始投资为520万元,1999年起由A企业承包经营;与B企业联合经营9个加油站(第3#至第11#加油站),原始投资为3076万元,1998年起由B企业承包经营。

(二)审计主要内容

1.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承包协议的执行情况:①是否按承包协议规定全额上交每年的税后利润;②是否合理使用联营加油站原有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是否遵守承包协议的其他条款。

3.经营管理和财务收支合规性:①是否按照有关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②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

(三)主要审计过程及工作情况

审计前期,审计组根据该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准备,制定了审计方案,对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准备,对所有重大问题进行了追溯。同时针对该项目审计期间跨度长(分别达7、8年之久),涉及账户多(有10套财务账),由联营对方承包经营多年的特点,配备了较多的审计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审计组根据各加油站提供的联营及承包协议、会计报表、账簿及凭证和统计台账等资料,主要审查了各加油站在审计期间的经济效益、承包协议的执行等情况。核实了各加油站各项资产的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核实各加油站在审计期间的经济效益、承包协议的执行等情况,核实盘点了各加油站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存货。

该项目的审计重点是承包协议的合理性及承包协议的执行情况等,特别是承包利润的上交及合理使用加油站原有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情况,对此,审计人员进行了详尽的查实。由于这些加油站由联营方承包经营,承包方对审计组有抵触情绪,这对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审计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承包方进行了多方沟通,终于取得了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保证了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1.在投资双方签订的该11个加油站承包协议中,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重大经济活动未明确审批及实施程序;

2.第2#加油站的经营管理及安全等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和隐患;

31997年至2004年10月,第4#、5#、6#、9#、10#等5个联营加油站以冲减累计折旧的方式增加固定资产242万元,造成固定资产原值不实,同时也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4.该11个加油站历年共计少提折旧52.71万元;

5.审计在盘点该11个加油站的固定资产时,发现各加油站均存在不少的破损或闲置资产;

6.审计在检查各加油站的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时,发现有的加油站没有土地使用证,且房产证上的房屋所有权人及土地使用权证上的土地使用者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不一致;

7.截至2004年10月,第5#、6#、9#、10#、11#加油站减少的实收资本分别为注册资金的46%、34%、45.3%、29.8%和30.5%。

(五)审计处理、建议和成果

审计处理和建议为:

1.建议联营双方进一步完善承包协议,增加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及处理等经济活动的约束性条款,确保其资产的完整和增加及处置资产的合理性;

2.建议应对第2#加油站进行整治,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加油站财产安全。对该加油站的前景,建议投资双方进行客观论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建议第4#、5#、6#、9#、10#等5个联营加油站应将冲减“累计折旧”而形成的固定资产242万元,调入“固定资产”科目,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4.建议相关加油站应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按一贯性原则计提折旧;

5.建议对该11个加油站的固定资产作一次全面清理;

6.建议应变更和补办相关加油站的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7.建议对实收资本减少超过注册资金20%的5个加油站的营业执照进行变更。

主要审计成果为:

通过审计,共查处违规违纪金额304万元,提出各项整改措施26条。进一步完善了承包协议,促进了承包加油站的规范经营。

二案例分析

从该审计项目来看,甲公司分别与A企业及B企业共同投资联合经营11个加油站,该批加油站由A企业和B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并定期按承包协议向甲企业缴纳承包利润(税后)。实施该审计项目,则是甲公司按照承包协议的规定,履行对A企业和B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利。

(一)对审计项目确定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

我们知道,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侧重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实施审查。而传统的财务审计则偏重于审查财务报表有无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

从该项目的审计内容来看,主要有3项,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承包协议的执行情况;经营管理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似乎更倾向于专项审计,或者是包括财务审计在内的综合审计。至少在审计内容里面,没有突出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从该项目的审查过程来看,围绕财务报表,求证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各项数据的合理性,是该项目的审查重点。特别是审计中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如检查、审阅、分析性程序等等。

从项目审查出的问题来看,主要共有7项,其中一项是关于承包协议,一项是关于内部控制制度,五项是关于财务报表的账务处理结果。此外,从审计结果和建议来看,更是偏重于财务审计的。

事实上,该项目是围绕承包协议而实施的一项专项审计。至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则主要是服务和服从于对承包协议的检查。对加油站经济效益的关注,即承包方或者代管方是否有侵害甲公司的利益,是实施该项目的重要原因。

(二)对该审计项目的综合评价

确切地说,本案实际上是以检查代管协议是否真正履行的一项专项审计,离经济效益审计是有一段距离的。

由于投资双方实施一方经营,另一方监督审查的方式,决定了经营方式利于一方而不利于另一方,因此,审计监督的力度和效应是另人怀疑的。改变双方的经营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除非甲企业能够很好地签订协议,正确确定所分配的利润额,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实际上,由于任何契约都是不完备的,甲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同时,乙方(A企业或B企业,以下同)也是要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一旦察觉到自身利益无法实现,会选择放弃,这样,代管协议也就不能履行。在审计方式上,本项目审计跨度长达6、7年,失去了监督的意义。另外,应当加强事前和事中审查,如选取某个加油站,选取某一天进行突击检查其业务,并通过这种抽样的办法来推断整体经营业务的合理性。在人员配备上,应当安排具有加油站经营业务丰富经验的人员参加,以弥补审计力量的局限性。

三案例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这不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案例。但它所反映和揭示出来的问题是非常典型的,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对这样的加油站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应该如何去做。下面,就对之加以探讨。

(一)审计主体

本案例中,加油站联营双方各自有不同的分工,乙方负责托管该加油站,而甲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润,对于联营的加油站,甲企业关心其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虑其经营风险等。似乎乙方负责管理加油站,而甲企业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是非常合理的。但实质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同时加油站实行承包经营,因此,甲企业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能力,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我们假想甲企业在合同上已经解决了和乙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如甲企业享有恰如其分的经营成果,并且,一旦经营失败,如果经查明系乙方经营不力所造成,可以向乙方追偿其投资额。在这种情况下,乙方就需要格外尽力来经营管理好加油站。且在此前提下,由乙方来担任审计主体非常合适。因为乙方具有很强的动机来经营管理好加油站,否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审计目标

按照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其主要内容是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恰当的审查和评价。

从经济性来看,涉及到要否设立加油站的问题。乙方需要从整个企业投资项目和整体发展战略来考察加油站的投资。如果加油站投资项目整体投资报酬率偏低,并且风险较大,且不符合企业的投资战略发展方向,或者,乙方具有更好的更有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这时,加油站的经济性可以评价为较差,可以选择放弃、变卖等,以收回投资额,寻求其他项目。

从效益性来看,需要全面考察加油站的回报。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承担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根本要求。这里,评价标准是关键,可以是事先设定的计划指标,也可以是同行业相关指标。

从效果性来看,需要对加油站的经营成果加以全面考察和分析。主要从产出角度来分析其经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查找原因。

(三)审计标准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好的标准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审计的层次和水平,相反,不当的标准会引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结论。在制定这样的标准时,需要考察企业的过去业绩,还要考察同行业的整体水平。

需要事先根据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来确定细化的标准。这样的系列指标应当涵盖财务和非财务两大方面,全面体现审计目标的根本要求。当然,在考察和评价时,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外部环境进行调整,并尽量剔除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以做到客观和符合实际。

对于加油站的考核标准,要考虑该加油站历史经营业绩,判断各项指标是否有改进。同时,也要和相同地理位置的加油站的经营状况相比较。加油站经营的好坏,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企业应当根据加油站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其资产安全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审计步骤

经济效益审计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报告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对加油站项目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以占有充分资料,进而明确该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选定恰当的审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此外,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学习等方式掌握审计标准。实施阶段主要是运用审阅、核对、查询等审计方法对有关资料(审计对象),特别是有关加油站核算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以保证该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同时,要特别加强对该加油站(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终结报告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和提交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报告,所依据的是审计过程中所搜集到的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在报告中,需要对加油站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评价,并对进一步提高加油站的效益提出建议。

(五)审计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仍然是搜集发表审计意见的证据,而证据的获取离不开正确适当的审计方法。除了一般审计的核对法、盘点法、审阅法、调节法、鉴定法等等之外,经济效益审计由于还涉及到领导决策、经营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它的方法还包括审计调查和现代管理方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和调查等方法进一步获取真实的信息,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引导。加油站是一个特殊的石油零售企业,它的客户主要是机动车辆的驾驶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等方式向他们了解对加油站服务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对本加油站的经营提出恰当的建议,有助于改进审计标准和提高审计质量。

(六)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总结,是审计成果的体现。审计报告应当围绕和突出加油站项目投资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此外,为保证审计建议能够得以实施,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还应当特别强调后续审计,其目的是对所做审计决定中提出的纠正意见、改进建议和措施的效果进行审查,并相应提出后续审计报告。这是保证审计建议和意见得到落实的重要程序和步骤。

这是一个普通的经济效益审计案例,然而,它却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效益审计面临的种种困境。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研究又需要紧密结合审计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徐荣华西南财经大学2006级会计学博士生。

下载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银行效益审计探析

    中央银行效益审计探析内容摘要: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具有维护金融稳定、推进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的职责,只有积极探索开展效益审计,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笔......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

    投资效益审计是对政府投资项目以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为目的所进行的审计。通过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可以揭示在投资领域存在......

    浅议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

    浅议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目标等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审计署在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

    浅谈如何加强涉农基建工程效益审计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前不久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审计部门,如何从审计的职能......

    机关审计论文

    机关审计论文 机关审计论文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意见都提出要加强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全覆盖”。县级审计机关面对人少事多的现实,如何实现审计“全......

    审计机关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根据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审计厅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有关要求,确保2012年我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浅谈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五篇范文)

    对专项资金进行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实施效益审计的重要方面,是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开展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是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落实和完善国家政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浅谈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内容摘要】:本科题的研究,拟从分析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运用、投资效果等四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价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揭露重大违法违纪及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