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美育初探
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美育初探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中心完小张祥清
[文章摘要]: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如果能通过多种电教媒体来加以辅助的话,效果则会大大好转。我在此文中,主要是结合自己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投影、录音、录像这三种电教媒体,优化语文美育的过程加以简单的剖析,总结得失,试图在今后的审美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关键字]:美育 投影 录音 录像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能磨炼人性”,是“心灵的体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纯真的心灵正是等待播撒美的良种的沃土。而把小学课程中占课时量最多,容量最大的语文学科作为一条重要的输入渠道,把美的甘泉引进学生们的心田,必将产生影响他们一生的无法估量的巨大教育功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也。”故而向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断播撒下美的种子,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最神圣的职责所在。如何实施语文学科的美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充分地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运用投影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
教学要加强直观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教学论中也是把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作为一项原则而提出来的。投影作为中国目前大多数校园中较通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就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但使教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使学生变得乐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投影的运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可使观察者有观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优化了观察方式。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要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与课文相辅相成的投影片,我们千万不可偏面地认为它们只有认知作用——用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投影的运用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观察方式,还在语文学科的美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能
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在利用投影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时,除了运用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投影片外,还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动手自制一些投影片,使有关的形象在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观察感受的方式达到最优化,获得清晰、生动的直观形象,从而促使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地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生活中难以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地进行观察。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就运用一张复合投影片,把形象化小为大,把过程化长为短。先出示一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让它“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尾巴不见了。最后一张投影片映出一幅艳丽的图画:一张张碧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远处的几只青蛙正在捉虫,近处一只大眼、白肚、绿背的青蛙在低头看着向它游来的小青蛙,仿佛在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快跟妈妈一起捉虫吧!”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年幼的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了最优化的观察,同时欣赏到了青蛙美丽的外形,领略了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之间的亲情,看到了青蛙捉虫的具体情景。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首先,这种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审美的情趣;其次,这种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稳定地引向特定对象;再次,这种感知还具有整体性,把个别感觉组合成为有关对象的完整印象,即表象。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既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二、运用录音设备,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认知审美,和谐统一。
现代汉语的语音明朗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言 抑扬顿挫的韵味。可见现代汉语是一种极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的语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都配有课文范读录音光盘,这些录音光盘读课文时轻重缓慢的节奏感掌握得都很好,有的还配有音乐,不失为师生朗读的范本。我们教学生如何读好课文,大多可先让学生听光盘录音来获得感知——充分展示教材中文字的语音美,让学生受到课文语音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加以摹仿,最后可举一反三,进行个体的创新。
不同体裁的课文,运用录音设备的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多首古诗。而诗歌这种文体,特别讲究语言的韵律美。诗歌语言的声音本身就暗寓和传递着审美信息,所以在教学诗歌这类课文时,听录音光盘的反复范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录音光盘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范读,可以把诗的情绪通过音乐般的语音表现出来,诗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有节奏的声音起伏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同时也领悟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现行的小语教材中更多的还是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因为这些文章有许多都出自名家的范文,故极为崇尚语言的音乐美。如《海上日出》、《鸟的天堂》等散文,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韵味隽永,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叠音词,它们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表意又自然传神,真是美不胜收。例如《荷花》中的“挨挨挤挤”不只是形容荷叶茂盛,还写出了荷叶被风吹动之后的动态。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这类课文,除了运用录音整体感知外,可把节奏强、音韵美的重点句、段多次感知,这样学生在反复欣赏录音范读的过程中,感知了文字所体现的优美意境,领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语言文字的精工细雕,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了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实施语文学科美育的目标之一。学生 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表现。实践证明,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1、运用录像,强化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主体对审美活动
产生的一种迫切盼待的心情。审美期待越强化,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就越能得到激发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期待。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水鸟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教师就可充分运用录像,让学生充分认识翠鸟的外形小巧玲珑,各种翠鸟的羽毛色彩并不相同(不止课文中讲的一种)。特别是写翠鸟捉鱼动作敏捷的词句中,有不少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如“贴着水面疾飞”,“水波荡漾”,“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要通过录像一播放,直观明白,这些难理解的词句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由于录像内容比课文更丰富,学生自然喜闻乐见。这样的教学强化了审美期待,审美具有了主观要求,审美能力的提高自然是高效率的。
2、运用录像,开拓审美视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审美视野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感知是美感的门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条件,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去努力发现、领略大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录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呈现活动图画的优点,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天南地北,宇宙星辰,摄于面前;一年四季,上古未来,尽收眼底,岂不美哉!例如:在教学《草地夜行》、《长征》等一类战争题材的课文时,可放映一些有关长征的录像片断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开拓视野;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更可放映一些有关星空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看星星的运动,看看北斗星是怎样绕北极星转动等。把这些在内容上与课文紧密相关,又有延伸的,同时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录像适时地放给学生看,怎能不激起学生美的情感呢?审美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审美的视野获得了开拓,这种感知多了,学生审美的能力自然获得了提高。
3、运用录像,提高审美认识。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的认知目标单有感觉,没有思考,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能真正鉴别其美与丑的,就更谈不上去深切领会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而录像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摄影手法,突出观察的重点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编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更具代表性,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的石拱桥,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极为贫乏的。在学习这篇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意蕴美的熠熠光泽——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就应该把能反映赵州桥雄伟气势的特写镜头放大给学生看,让它那震撼人心的雄壮美感动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赵州桥的确非常雄伟。另外,还可放映一些古代石拱桥的录像给学生看,扩大知识面,同时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结构别致,真正认识到赵州桥在当时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学生看了这些录像,心中自然产生对赵州桥的一腔赞美之情和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不但觉得赵州桥本身值得赞美,而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值得赞美,是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赵州桥,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
美,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美的,他们的劳动成果是美的。这样学生对课文中蕴涵的美产生了新的领悟,对事物的认识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实施语文学科的美育,这不仅符合直观教学的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而且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使受教育者,在美育的启迪下,更加地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我们相信,随着多媒体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它在语文学科的美育中的所起到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
第二篇:如何将多媒体用于中学英语教学
如何将多媒体用于中学英语教学
摘 要
21世纪,多媒体的兴起给校园各种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变革。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英语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负面的影响。当下,教师应该抓住多媒体带来的各种机遇,迎接随之而来的负面挑战,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字:多媒体;中学英语教学;机遇和挑战
How to apply multimedia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beginning of the multimedia brings new changes to many kind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our campus.Multimedia is a double-edged sword, since it would br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ou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Nowadays, teachers should hold every opportunity brought by multimedia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s: multimedia;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目 录
摘 要………………………………………………………………………………………Ⅰ
一、绪论………………………………………………………………………………………1
二、多媒体及其特性………………………………………………………………………… 1(一)多媒体的概念 ……………………………………………………………………………1(二)多媒体的特点 ……………………………………………………………………………1 三.多媒体的组成 ……………………………………………………………………………2(一)个人机 ……………………………………………………………………………………2(二)配置 ………………………………………………………………………………………2(三)播放器应用 ………………………………………………………………………………3
四、多媒体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4(一)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影响 …………………………………………………………………4(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消极影响 ……………………………………………………………4
五、多媒体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一)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二)多媒体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 …………………………………………………………5
六、网络文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7(一)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 ………………………………7(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对网络资源的无序利用 ………………………………………7(三)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削弱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 …………………………7
七、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应对网络文化 ………………………………………………………7(一)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文化 ……………………………………………………7(二)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8
八、结论 ………………………………………………………………………………………9 参 考 文献 …………………………………………………………………………………10 致
谢…………………………………………………………………………………………11
一、绪 论
当前一场信息革命正在席卷整个人类,这就是多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浪潮正日益改变着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给人类带来了电脑时代的又一次“文艺复兴”。与此同时,传统教育制度和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种新兴的文化正日益渗入到校园这片领地,影响着“象牙塔”里辛勤执教的教师与莘莘学子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他们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表达和接受形式。多媒体所具有的独特特性,不仅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多媒体及其特性
(一)多媒体的概念
目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多媒体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应该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可是肯定的是,多媒体作为伴随信息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具有不同于现实文化的一些特点。
定义:“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这句话的三性可是精髓哦!)。多媒体在中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
(二)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接。
三、多媒体的组成
(一)个人机
在多媒体计算机之前,传统的微机或个人机处理的信息往往仅限于文字和数字,只能算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人机之间的交互只能通过键盘和显示器,故交流信息的途径缺乏多样性。为了改换人机交互的接口,使计算机能够集声、文、图、像处理于一体,人类发明了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我们这里重点谈谈个人机(就是现在说的PC啦)。所以你该明白,所谓多媒体个人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MPC)无非就是具有了多媒体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如早期的586机型),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所用的个人机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软硬件配置而已。一般用户如果要拥有MPC大概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够买具有多媒体功能的PC机;二是在基本的PC机上增加多媒体套件而构成MPC。对计算机厂商和开发人员来说,MPC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具有的技术规范。
(二)配置
一般来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的基本硬件结构可以归纳为七部分: ★ 至少一个功能强大、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 ★ 可管理、控制各种接口与设备的配置; ★ 具有一定容量(尽可能大)的存储空间; ★ 高分辨率显示接口与设备; ★ 可处理音响的接口与设备; ★ 可处理图像的接口设备; ★ 可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
这样提供的配置是最基本MPC的硬件基础,它们构成MPC的主机。除此以外,MPC能扩充的配置还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光盘驱动器:包括可重写光盘驱动器(CD-R)、WORM光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为MPC带来了价格便宜的650M存储设备,存有图形、动画、图像、声音、文本、数字音频、程序等资源的CD-ROM早已广泛使用,因此光驱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必须配置的了。而可重写光盘、WORM光盘价格较贵,还不是非常普及。另外,DVD出现在市场上也有些时日了,它的存储量更大,双面可达17GB,是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
★ 音频卡:在音频卡上连接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话筒、音频播放设备、MIDI合成器、耳机、扬声器等。数字音频处理的支持是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方面,音频卡具有A/D和D/A音频信号的转换功能,可以合成音乐、混合多种声源,还可以外接MIDI电子音乐设备。
★图形加速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需要分辨率高,而且同屏显示色彩丰富的显示卡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具有Windows的显示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下的像素运算速度要快。所以带有图形用户接口GUI加速器的局部总线显示适配器使得Windows的显示速度大大加快。
★ 视频卡:可细分为视频捕捉卡、视频处理卡、视频播放卡以及TV编码器等专用卡,其功能是连接摄像机、VCR影碟机、TV等设备,以便获取、处理和表现各种动画和数字化视频媒体。★ 扫描卡:它是用来连接各种图形扫描仪的,是常用的静态照片、文字、工程图输入设备。
★ 打印机接口:用来连接各种打印机,包括普通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等,打印机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输出设备之一了。
★ 交互控制接口:它是用来连接触摸屏、鼠标、光笔等人机交互设备的,这些设备将大大方便用户对MPC的使用。
★ 网络接口: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MPC扩充部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将数据量庞大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网络接口相接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机、传真机、LAN和ISDN等。
(三)播放器应用
我们知道,由于声音点播和影视点播应用还没有完全直接集成到常用的Web浏览器中,这就需要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来帮助,通常我们使用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来播放声音和影视。典型的媒体播放器要执行好几个功能,包括解压缩、消除抖动、错误纠正和用户播放等功能。可以使用像插件这种技术把媒体播放器的用户接口放在Web客户机的用户界面上,浏览器在当前Web页面上保留屏幕空间,并且由媒体播放器来管理。大多数客户机使用如下几种方法来读取声音和影视文件: ★ 通过Web浏览器把声音/影视从Web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 直接把声音/影视从Web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 ★ 直接把声音/影视从多媒体流放服务器传送给媒体播放器;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播放器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解压缩:几乎所有的声音和电视图象都是经过压缩之后存放在存储器中的,因此无论播放来自于存储器或者来自网络上的声音和影视都要解压缩。
★ 去抖动:由于到达接收端的每个声音信息包和电视图象信息包的时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如果不加任何措施就原原本本地把数据送到媒体播放器播放,听起来就会有抖动的感觉,甚至对声音和电视图象所表达的信息无法理解。在媒体播放器中,限制这种抖动的简单方法是使用缓存技术,就是把声音或者电视图象数据先存放在缓冲存储器中,经过一段延时之后再播放。
★ 错误处理:由于在因特网上往往会出现让人不能接收的交通拥挤,信息包中的部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就可能会丢失。如果连续丢失的信息包太多,用户接收的声音和图象质量就不能容忍。采取的办法往往是重传。
★ 用户可控制的接口:这是用户直接控制媒体播放器播放媒体的实际接口。媒体播放器为用户提供的控制功能通常包括声音的音量大小、暂停/重新开始和跳转等等。
四、多媒体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型、强大的重要技术支持,人们利用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语言资源,进行语言教学和研究。网络中丰富的资源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开阔视野,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环节等各方面的全面更新和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影响
1、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演示方式多样,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能力,同时利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并可将抽象的事物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将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在教学中灵活增补学术进展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自主完成多媒体课件的修改。
3、是简便灵活的模拟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媒体技术正在进入虚拟现实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高度交互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接近真实的多媒体环境,使学生成为虚拟现实的参与者。学生体验到的是由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像现实一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实际的真实化的环境,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是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由于内容的繁杂和交叉,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和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外的内容或本这科的前沿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变化,对重要的信息反复显示,把需要掌握的内容变成鲜明、生动的形象,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消极影响
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教学和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呈现出不足之处。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一味依赖于多媒体技术,那么教师就会失去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注意一下问题:
1、不能用投影屏幕完成替代教师板书。
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完成全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传统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更加方便地增删,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讲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实验教学不能以多媒体教学代替。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模拟现实,但这样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知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是要选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软件。
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所限,常会选购市场成品和网络信息作为多媒体软件。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本学校、本专业、本课堂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制作出具有自我特色的适用软件,并且还有随时修改、随时更新。
五、多媒体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在我国教育中影响深远,有些优势是网络教学所无法代替的。但是,传统教学也有其不足,表现在;
1、它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填灌式”的学生状态。
2、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和能力培养。
3、传统教学是以教室和黑板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在教室中进行,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从而也带来了人数上的限制。
4、传统教学的媒介是课本、参考书、讲义、黑板、粉笔、部分实验用具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黑板、粉笔、讲义等,学生基本上是被灌输知识,基本程序是——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判、学生答卷、教师给分。
(二)多媒体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
多媒体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
1、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及文化的兴趣
多媒体的发展,造成了英语语言使用的需要,使中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学习有直接现实的目的。多媒体进一步强化了英语的主导地位,在互联网上,英语成为标准语,英文的内容约占95%。要想在多媒体中自由徜徉,英语是必要的交际手段。现在的中学生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也喜欢上网浏览,这样必然会接触到网络语言和英语,即使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由于英语语言文化使用的需要,促使学生们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有了直接现实的目的。而多媒体的巨大优势毫无疑问地会使中学生们学习英语语言及文化的积极性提高。
2、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使知识文化信息形象表现不断优化,传播途径丰富多彩。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咨询、英语网站、英语聊天室、浏览图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中学英语教学可以由多种课程模式共同结合组成。比如,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的指导下,设计新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将中学英语分为读、写、译、视、听、说主干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建立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课堂上无法全部讲授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网上答疑以及网上面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下消化吸收,弥补了大班授课以及英语课时量少等不足。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中学英语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丰富了中学英语教学、学习资源
在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并可按中学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库,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语音室,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中学英语教学素材,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英语语言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第一手的知识更新资料,比如下载一些好的音像资料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剪辑,把不同的内容传播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选择内容,比如,学生可以在网上听VOA和BBC和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音像资料,有些内容听不懂还可以查到原英文材料和中文翻译资料,对比较难的听力部分可以反复地听,长期不懈地坚持听力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口语方面需要有所提高,就可以利用网络和外籍人士进行网上交流,或与对英语感兴趣的人士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不但可以与英语学习者交流学习信息,还可直接与名师对话。网上由许多英语学习站点,学生可以在名师的提问板上提问、咨询,也可以在讨论区与人分享英语学习经验。只要一根网线就跨越了地区的差异、学校的差异。这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引导大有裨益。
4、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
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安装自主学习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使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英语网站来搜寻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来扩充自己的英语知识,从而扩大视野,提高英语认知能力。网络文化以其传播知识之新以及传播速度之快而成为媒介之首。中学生是新一代的生力军,他们是最新知识和前沿研究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网络文化这一虚拟的知识海洋里,他们可以涉猎无尽的知识宝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他们在网络文化语境下有着不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5、了英语测试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测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出卷考试,教师评估学生的成绩也只有通过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结合。而如今,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考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例如,利用网络系统,学生在线测试、完成作业、在线口试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测试水平。教育部将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逐步实现中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同时,高校将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
六、网络文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应当承认,任何文化都有双刃剑的作用。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文化,网络文化在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它自身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和负面效果。同样,它也会给中学英语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一)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目的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具有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是要求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培养中学生对异质文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要培养把语言当作工具、具有敏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英语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怎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文化适应性,怎样培养出既能熟谙异质文化而又能胸怀全球观念且理解宽容并尊重异民族的文化习俗的跨文化者是我们的教学任务。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的文化形式。在网络社会中,一切活动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而在网络中运行的并不是现实的人或物,而是他们的数字化形式。而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样虚拟的世界里,学生对于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异质文化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明显减弱,更不用说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了。与此同时,不良文化、垃圾文化对中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对网络资源的无序利用
网络上关于英语学习的网站和资源可谓五彩缤纷,包罗万象,无论想寻找什么知识点,只要输入关键词,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相关网站或信息出现。比如,学生想要查找一个词组,同一个词组的释义或解释方法就会有很多种,英语爱好者、专家、学者都会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就会导致资源的无序和低效的利用。
(三)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削弱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能力,从而完成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任务。而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一切资源都可以下载用以共享,这恰恰阻碍了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创新。传统的英语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得很扎实,比如,教师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写作文或者演讲,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进行创作,从而达到了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但是如今,无论是什么话题,学生都会到网络上去搜寻相关话题的作文或演讲稿,经过整合加工就变成自己的了,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对网路文化的过分依赖。甚至是没了网络。学生就写不出来任何原创性的文章。
七、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应对网络文化
(一)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文化 中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人群,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文化给中学生带来便利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中学教师,应该尽量消除互联网带来的不良影响。
1、加强校园网建设
目前,虽然一部分部分的学生有私人电脑,但一些没有私人电脑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在网吧上网,因为学校的电脑设备比网吧差,提供的电脑数量也有限,通常需要排队才可以上到网。而一些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不顾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对学生上网不闻不问,甚至提供不良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学校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严格控制学校周围网吧的数量,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上网提供健康的场所,为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高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例如,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规则、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来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清理网上反动、黄色等不良信息,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氛围。
3、加强中学生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网络信息利用课程,让中学生们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利用网络这个宝库。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组织和发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马列主义学习小组、青年志愿者积极上网,形成讲正气的舆论氛围。以此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永新石桥中学在教学上实现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尤其是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学生们颇为受益。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英语语法的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事。而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复杂的语法知识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自己来总结语法要点,教师可以将学生总结的要点进行综合和评价。英语语法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在课间,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既丰富学习内容又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我们既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又应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教育就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只有审慎地对待传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它。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总之,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经验表明,最成功的学习项目是把教师活动与技术整合到一个更广泛的学习活动中去的教学活动。
构建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的学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我们应该把原有的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杨其糟粕。对于网络教学及其理论基础也不能盲目崇拜、要实事求的进行研究和分析,长善救失。进行多种优势综合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第一,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入、课后总结、以及教师重点、难点的精讲保留下来,强调语法结构、注重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引入网络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实施教学。把二者有效地结合,既可以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减少学生网络自主学生的盲目性和对重点语言点认识的局限性。
第二,要做到因材施教,继承传统备课过程中的各个有效环节,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学习方法。对网络上的信息要有所取舍。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让课堂背网络主导。
第三,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更加真是的教学氛围,多创造一些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的机会。例如,在网络教学中可以适度加入一些game, role-play, group discussion, debate等传统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
八、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给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英语应从教学要求、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中学英语教师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强目的语文化的传授,帮助学生对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鉴别,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对异质文化审美鉴赏能力以抵制不良文化,信息垃圾的渗透和入侵,这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我们欣赏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之时,也许应该思考一下如何解决和应对它带来的无限挑战,从而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传承、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范玉涛.刘玉玫.张玲.计算机专业英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田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研究.边疆经济和文化.2007(4)[4]王海.王子平.网络英语[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第一版)[5]王旭辉.李钢.网络文化[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魏先军.庄来来.艾晓杰.多媒体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M].高等农业教育2007 [7]燕丽.网络文化与中学英语教学[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张晓燕.杜玉慧.21世纪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10(7)
致谢
本文是在肖丹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这里特别由衷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肖丹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个阶段,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对我的论文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肖丹老师细心地帮我检查和纠正错误。除了敬佩肖丹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第三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讲授法,先是教师朗诵课文,然后带领学生读课文,教给学生生字词,讲授课文段落大意,最后是让学生背诵课文或其中的段落。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差,教师生硬讲授知识,学生机械学习毫无生气。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逐渐增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么因为问题设置不当导致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要么因为问题浅显导致学生机械回答,而且小组活动也时常偏离主题,课堂教学比较混乱。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借助于更好的教学手段,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富活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弥补教师示范技能的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技能一般以讲述、手势、板书等方式予以表现。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求教师有较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漂亮的板书设计。但我国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是基本示范技能普遍不高,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传统的示范方式比较空洞、生硬,不够形象,尤其是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意境、感受等情况时,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也不知其所以然。多媒体技术能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技能,对教师的示范技能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如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一起朗诵;针对教师粉笔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将汉字的书写顺序一步一步展现出来,这样既规范又端正;对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意境、感受等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像进行展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师示范技能不足的状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而当他们对问题不感兴趣时,就会觉得教师的讲授枯燥空洞。可以这样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便成功了一半。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是教材,教师一般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提问为主的方式比较单一,提问次数多了效果便下降了,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课型、不同题材的文章设置不同的课程导入方式,通过图片、动画、音乐等新颖有趣且富有艺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多媒体所呈现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使他们在每堂课都有新的感受、体验,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三)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教师经常需要在黑板上绘画以便更好地展现教学情境或表现事物的变化,这种板书方式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要教师选择的图片和视频恰当合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图片来设置教学情境,利用动画来表现事物的变化,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能将情境和变化更生动地展现出来。此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课前准备的大量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将大容量、丰富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课型、题材的文章去搜集合适的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材料,然后根据课堂内容的安排设计教学过程,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其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长城和运河》一文为案例来展现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长城和运河》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的图文效果将一些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一幅幅巍峨壮观、风光秀丽的图画将学生带入长城之上,运河之滨,使学生对长城和运河有了直观的印象,激发了他们想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兴趣。在学习文章正文部分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长城和运河图片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同时也能利用图片给学生介绍长城和运河的外貌特征,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长城和运河的视频,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一小段休息的时间,又能让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外貌特征、建造历史、地域分布等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对长城之长、之高、之雄伟、之巍峨以及运河之长、之宽、之壮丽、之秀美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文章学习的最后,通过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长城和运河视频,陶冶学生的阅读情操,带给学生回味无穷之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综合运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其一,制作课件时注意使用较淡的色彩和简单的动画展示,因为课件的色彩过于绚丽或动画展示过于华丽,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多媒体展示要注重实效,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比如普通话好的教师完全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而不依靠多媒体带领学生朗诵,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而且朗诵也更富有渲染力。其三,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信息量大,速率也比较快,可能有的学生来不及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旦发现有学生跟不上,应该及时调整教学速度,可以再次展示并强调重点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摘 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新课程下的“新”教师必须建构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等媒体系统的支持。应此趋势,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进一步变革学习方式,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新型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是:“立足课堂,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现代信息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等媒体系统的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用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是教育的最好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悲壮、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知识层面有限,关于大象,学生熟悉的只是它的外形和一般生活习性,对大象作为士兵参战战斗的历史可能知之甚少。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战象的历史资料,然后动情地讲故事,同时播放象兵作战,战尘滚滚、吼声震天的课件。创设此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与象共舞》(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多媒体出示泰国独具风情的风光图片,配以空灵的佛教音乐,这一导入设计,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引领学生走进异域文化,走进文本,感受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独特境界。
二、直观呈现,激活想象思维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通过多媒体引路,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资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打开思维之门。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中的“海水”这一部分时,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东南,这些内容对于处于祖国西北区域的学生,空间距离大,认知上有障碍,利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观赏音像资料,直观呈现“海水的瑰丽无比”,学生既轻松地理解了海水的瑰丽,又对西沙群岛“美”的感知渐趋于丰满,实现了同课文内容的对接,唤起了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的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减少教师繁琐的讲解,拓展想象空间的生成。
三、渲染气氛,激起情感共鸣
适时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更加丰厚,水到渠成地发展语文能力,可形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
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我们虽不能去德国亲眼目睹花之绚烂,闻花之清香,但作者精彩的文笔把我们带进了德国小城――哥廷根,一个奇丽的境界。(课件播放视频:德国街景花团锦簇图)多媒体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美的窗口,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进入课文的意境,在意境中体验,将姹紫嫣红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沉淀于胸中,尽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无穷魅力。
四、培养语感,重视感情朗读
培养语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感训练,引导学生朗读训练,充分感知和领略课文内涵,促进语感升华。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极好素材。教学中,由于圆明园很多景物已不复存在,要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获得丰富的语感,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与向往,也为下文学习圆明园被毁、激起愤懑之情埋下伏笔。
五、熏陶感染,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较之原生态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展示形美、音美、意美方面有独特优势。
教学《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一曲《天堂》带领我们走进美丽的草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响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天涯碧草”美景;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中,品味“蒙汉情深”之情。三段乐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美的熏陶,达到“物我同
一、文我合一”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教师要平平淡淡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让多媒体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诗意地栖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
第五篇:语文美育论文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牟县职业中专
郭志刚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丰富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及判断.推理能力,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本文联系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强调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因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就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学习,有时甚至忍受肉体.精神上的种种痛苦,以求创造性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热爱学生,变情感激励为兴趣激励。(2)运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效果。(3)教学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变枯燥为生动。(4)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设观摩讲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活动等。(5)介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趋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6)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认识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理论,实操上来。当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时,即成为乐趣
和志趣时,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就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要善于提出思维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思维常有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平铺直叙地解说教材,另一方面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思考性问题,如假说法,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突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在教学中运用假说法,可以刺激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领会,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其具体步骤为:(1)研究观察各种现象;(2)构成假说,即引起这些现象原因的假说;(3)根据假说推测结果;(4)对结果做出必要的验证;(5)得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结论。如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生锈的各种情况:放在潮湿处铁器生锈,干燥的铁器不生锈,涂了油的铁器不生锈,铁器放在空气中易生锈等。再经过引导提出以下三个假说:(1)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水与铁反应;(3)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假说(1)正确,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如假说(2)正确,则铁在水中并与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假说(3)正确,则铁必须在空气中与水共存条件下才生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
人深思,学生脑子一开窍,思维一下子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会出现兴奋,紧张,有趣,生动的局面,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将有助于学生经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课播放投影时可提问:为什么机我们要用平行投影,而不采用点投影?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知识点,还能应用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思路要多体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路是指解决问题方式和过程的思想。正确流畅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问题解决的条件。好的教学思路能减少学习中的模糊不清,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处理好三条,把握两点:三条即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两点一是教材,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启发,引导,传授的过程。学习和传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清晰的,尽可能好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用自己科学清晰的思路来影响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动手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应从何处着手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其意义和应用范围,条件是什么;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等等。这些使学生 的思维由被动到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一条清晰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学就是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思维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已有智能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认知途径,让学生循着思维的正确线索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思路的科学实现必须以教材思路,学生思路及教师思路相结合为基础,将思路的内容,程序及此过程中能力,态度,技能,品德的发展等融合在一个和谐自然,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便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郭志刚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①美育是中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中学美育教学水平,必须抓住与中学美育息息相关的重点学科,中学语文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学审美特征在中学美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育教学应全面的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如何化平淡、枯燥为神奇而具有魅力,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将本人对此见解与思考阐述如下,谨请尊贵的读者予以赐教。
一、“感知——理解——鉴赏——创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美育中,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1、在审美直觉中感知审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感知的直接对象和创作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在文学鉴赏中,主体必须通过感觉知觉与审美对象发生联系,才会产生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本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积极性来唤起学生感知审美的能力。讲授《三峡》②一文时,因为学生中绝大部分没有去过三峡,所以为了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唤醒其热爱大自然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聆听配乐朗读,欣赏三峡风VCD,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导学生进入美境和丰富其感受。并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学生的生活经历,启发他们的想象。
2、在审美理解中引发情感的共鸣
教育应在审美教育中引导学生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容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鲁迅先形象地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有发声器才会共鸣。”③对此,我在教学中也深有感触。如教学老舍的《南的冬 1 天》④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城“„„暖和舒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整个济南城上下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可以学习了解作者的语言功底,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评作品的语言美、形式美,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比热爱。通过——讨论和赏析,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默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3、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⑤的确如此,在审美教育中,当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随即而来便是如何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感知理解的连缀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并自然地拓展美。比如。《驿路梨花》⑥一文中,曾几次提到梨花姑娘而梨花姑娘却始终没有出现,这样就有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先找出间接描写梨花姑娘的语句,然后通过自己的联想,推断出为人民服务建造茅屋究竟到底是谁。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来进行拓展。如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洁白的梨花”,学生通过讨论并凭借想象,能深刻体验文中主人公那纯洁美好的心灵,从而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这样就能很好地拓展了审美。
4、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从审美感知到审美理解再到审美鉴赏,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这是审美的最终目标。******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⑦学校培养一代新人也必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创造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审美创造可以抓住作品中原有形象来进行提炼、加工、想象和构思,去创造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例如讲完《木兰诗》⑧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发挥想象力,把花木兰背后的故事向大家说一说,大部分学生都能涌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表达可以使思想定形,使感情深化,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⑨这样,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很自然地达到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既离不开作品的本身,又与 2 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尢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美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
美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因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显得最为重要。在这里我认为“教与学,授与受”这一问题。对于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大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需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学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语文美育过程中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但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处方学习。而只有处方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审美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与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⑩要做到这样,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出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
录音、投影、录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审美的视、听觉,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响情感的心弦。学生会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述例子中,讲授《三峡》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情趣盎然,迅速进入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较好培养,而且使其育在美育的引领下深入学生心灵,真可谓一举两得。
3、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间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重视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当然,对学生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3 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应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个人读、小组读或者朗诵比赛等等。总之,以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感应。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良现象:赌博、打架、盲目上网、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就有必要教导学生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有害毒物,坚决反对用黄色下流的书刊来腐蚀青少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其美的情感,完善其美的人格。
其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课堂内进行教育,还要对其进行课外教育,学生进入课堂,就是为以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的。因而对学生进行美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评价美。
最后、广大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如板书的合理与美观、朗读的声情并茂、语言的规范化、态势语的自然运用以及课堂艺术的不断提高等等,尤其要注意个人修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总之以真善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牟县职业中专
郭志刚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丰富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及判断.推理能力,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本文联系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强调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因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就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学习,有时甚至忍受肉体.精神上的种种痛苦,以求创造性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热爱学生,变情感激励为兴趣激励。(2)运用挂图.模型.幻
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效果。(3)教学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变枯燥为生动。(4)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设观摩讲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活动等。(5)介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趋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6)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认识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理论,实操上来。当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时,即成为乐趣和志趣时,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就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要善于提出思维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思维常有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平铺直叙地解说教材,另一方面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思考性问题,如假说法,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突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在教学中运用假说法,可以刺激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领会,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其具体步骤为:(1)研究观察各种现象;(2)构成假说,即引起这些现象原因的假说;(3)根据假说推测结果;(4)对结果做出必要的验证;(5)得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结论。如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生锈的各种情况:放在潮湿处铁器生锈,干燥的铁器不生锈,涂了油的铁器不生锈,铁器放在空气中易
生锈等。再经过引导提出以下三个假说:(1)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水与铁反应;(3)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假说(1)正确,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如假说(2)正确,则铁在水中并与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假说(3)正确,则铁必须在空气中与水共存条件下才生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脑子一开窍,思维一下子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会出现兴奋,紧张,有趣,生动的局面,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将有助于学生经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课播放投影时可提问:为什么机我们要用平行投影,而不采用点投影?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知识点,还能应用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思路要多体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路是指解决问题方式和过程的思想。正确流畅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问题解决的条件。好的教学思路能减少学习中的模糊不清,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处理好三条,把握两点:三条即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两点一是教材,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启发,引导,传授的过程。学习和传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
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清晰的,尽可能好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用自己科学清晰的思路来影响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动手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应从何处着手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其意义和应用范围,条件是什么;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等等。这些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到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一条清晰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学就是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思维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已有智能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认知途径,让学生循着思维的正确线索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思路的科学实现必须以教材思路,学生思路及教师思路相结合为基础,将思路的内容,程序及此过程中能力,态度,技能,品德的发展等融合在一个和谐自然,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便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郭 志 刚
中牟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