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法获奖征文
依宪治国不能动摇
为什么以此为题,是因为受到一本写文革时期的纪实文学小说的影响,在那个年代国家宪法已经失去效力,更谈不上依法治国、法制社会了。那个年代用黑暗来形容并不过分,产生了许多冤案、错案。今天我们说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希望大家要记住国家和人民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我谈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国家还要进一步向百姓们普及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识,推广宪法思维,树立宪法应有权威构筑“精神长城”。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还要突出宪法宣传教育的重点,把宪法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大家要认识到: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准确地讲,宪政是政治权力的法治状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只有在权力服从宪法成为一条基本的政治道德法则的社会,遵守宪法才会被认为是一项优良的政治品质;只有在权力真实地接受宪法调控,并且宪法也能够有效调控权力的国家,“由法律支配权力”的时代才会到来。而一个由法律支配权力并且将遵守宪法当作最优良的政治品质的国家,就是一个宪政国
家。宪法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的主要矛盾,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宏观思路。当宪法思维主导国家的政治过程时,决策者就站得高、看得远,就会抓住国家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有的放矢,从而使国家政治资源的利用效益最优化。宪法是规定国家全局性问题的根本法,以宪法为立场的思维,就是统筹兼顾的全局性思维。这种思维有助于政治人物大局观念和妥协精神的形成,并促使其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竭力谋求可以达到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最优方案。宪法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思维,因为宪法本身是民主的。而一种民主的思维,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思维。只有在广泛听取多方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作出相对合理与科学的抉择。因此,具有宪法思维有助于国家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有助于防止政治人物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也有助于防止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崇拜和惟上主义。
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宪法既是授权之法,又是控权之法。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我国不搞“三权分立”,但科学配置权力、实行权力制约却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现行宪法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制下,对国家权力资源的配置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时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执行难等问题,不时发生的一些违宪现象,与国家权力资源配置在某些方面不尽科学合理,以及未能切实贯彻权力制约原则有关。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在立法权方面,应该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之间的权限范围,进一
步明确中央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之间的权限,以避免下位法对上位法的抵触和重复,避免同位法如规章与规章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行政权方面,还存在有的部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硬管等现象。前者是权力的缺位,后者是权力的越位。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应该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界定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在司法权方面,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应科学配置,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障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宪法,从宪政体制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构建改革方案。权力如果不受到有效制约,就会走向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使权力结构本身形成严密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权力运行机制中,不同性质的权力要作适当分解,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应该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在各种权力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
三、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宪法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是全面系统规定人权的最重要的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由于各种原因,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在保障实现方面还不理想,因此,应该加强人权保障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有的学者主张进一步完善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保障制度,理由是,宪
法既然是法,就应该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可诉性。也就是说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不当侵害,而其他法律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司法机关应该可以援引宪法有关规定进行审理,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我国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的同时,还坚持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公民义务意识不强的现象,比如纳税意识不强就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完善有关法律,健全相关制度,既要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权利,又要使公民认真履行法定义务。
大家应认识到一个国家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因此,必须更新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识,倡导宪政思维;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一部宪法是国之根本,是不可动摇的。
第二篇:征文获奖情况
全省党校系统第26次理论研讨会
征文组织工作获奖情况
集体荣誉:我校荣获全省党校系统第26次理论研讨会征文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个人荣誉:
《传承文化基因 彰显人文魅力》 作者:王应涛 董炜 《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看彬县农耕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的乡村旅游构建》作者:马亚利郝晔
对加快彬县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作者:刘红平王兆琪
文化强县建设大背景下彬县农民教育工作初探作者:课题组
第三篇:获奖征文
话题作文“命运”导写
当有人春风得意时,我们会说他的命好;当自己失志落魄时,会抱怨这是命的不公这时,命运像一只硕大的筐,我们会把自己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面对困难、不幸的怯懦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然后蒙上一块宿命的面纱,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自然就多了一分心安理得的坦然命运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一看一些遭遇不幸的命运人是怎样说的和做的吧
1、名人名言
(1)命运支配我们行为的一半,而把另一半委托给我们自己——(意大利)马基雅弗利
(2)生活中最悲惨的悲剧就是相信可恶的命运——(美国)爱默生
(3)勇敢的人开凿自己的命运之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4)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运恩赐的人——(英国)马.阿诺德
2、鲜活事例
(1)司马迁身受腐刑,他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残酷摧残和巨大痛苦,用毕生的心血和艰巨的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贝多芬26岁双耳失聪,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完成了九部交响乐,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六部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重奏曲
(3)海伦·凯勒,在10个月的时候,因病丧失了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7岁时开始学习手语字母和布莱叶盲文,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女子学院,给残疾人,甚至健康人以鼓舞力量
(4)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可20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土学位,并自学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构思导引】
“命运”这个话题很宽泛,写作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审题立意,“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一句揭示了这篇作文的主旨;二要看材料的指向,“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是指身处逆境的人,从材料不难看出,这次作文的命题意图是写在身处逆境时应怎样对待命运当然,也可不受材料的限制,只要不超出“命运”这个话题的范围即可
二要展开联想“命运”这个话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许多人和事,甚至可以联想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如动物园里的鸟兽和大自然中的鸟兽的命运就不一样,养在鱼缸里的鱼和海洋里的鱼的命运就不同等要使作文写出新意,首先要在联想上下一番功夫
三要选好文体,写议论文,可以阐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一观点;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人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写散文,可以抒写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引发的感慨,或采用片段组合的形式,谈自己对命运的感受;甚至可以写寓言故事,借以表达自己对“命运”这个话题的理解选用文体时,要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构思示范一:作家导航】
握紧你的右手
毕淑敏
常常见女孩郑重地平伸着自己的双手,仿佛托举着一条透明的哈达看手相的人便说: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放在身后,把右手手掌对准湛蓝的天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后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
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渐渐地,我终于发现命运是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自己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然后蒙上一块宿命的面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分心安理得的坦然
有时候也诧异自己的手手心叶脉般的纹路还是那样琐细,但这只手做过的事情,却已有了几番变迁在喜玛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三山交会的高原上,我当过卫生员;在机器轰鸣铜水飞溅的重工业厂区里,我做过主治医师;今天,当我用我的笔写我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时,我觉得是用我的手把我心的制成薄薄的切片,置于真和善的天平之上„„
高原呼啸的风雪,卷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并以浓重的阴影,倾泻于行程中的每一处驿站我如今对命运的看法,恰恰与少年时相反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候,我要提醒我由己一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而当我遇到挫折和悲哀的时候,我便镇静地走出那个怨天尤人的我,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样,跳起来,站在云头上,注视着那个不幸的人,于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软弱,她的怯懦,好的虚荣以及她的愚昧„„年近不惑,我对命运已心平气和
生活中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对于女人,无端的幸运往往更像一场阴谋一个陷阱的开始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我可以支配它,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蓝天下的女孩,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惟有你清楚地
第四篇:普法征文
普法征文范文: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中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普法工作已经进行了二十余载。法律作为一种必备的知识逐步进入每个人的日常话题。在我的记忆之初,父母老师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法”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破土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也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邓小平同志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事实上,从普法活动的展开规划,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法律保护,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这非同寻常之举意味着法律知识将被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内容,我国学生知识结构中法制教育比重大大增加。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青少年法律意识现状令人担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了解分别只有24.7%和16.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青少年法律文化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仍有待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所占人口比例很大,在校学生达2.4亿多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强,容易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青少年团伙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增多,暴力化程度加剧,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其中法律观念淡薄是青少年犯法的重要原因。
我们正视现在是为了铸就未来。为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在课余时间,学校组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不断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面;有的通过开展学法用法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程度,得到更多的法制实践的体验;还有组织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场所,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当事人的现身说法,使我们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威严。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法律长久的是生命力。
因此我常常在思考“法”是什么呢?是约束,是制裁,还是冰冷的牢房锁住罪恶的灵魂呢?是保护,是武器,还是笑看邪恶被绳之以法呢?那是一张张看似天真烂漫的笑脸,那是一群群似乎没有忧愁的孩子。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呢?无知、报复、还是无可奈何?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会形同虚设。”学校的普法建设,目的就是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使青少年懂得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有这么一个故事:16岁的小张,由于父母忙于做生意,从小就缺乏教育,初中未上完就辍学,在社会上游荡,贩毒分子为了引诱他,使用欺骗手段让他染上毒瘾,为了能吸食、注射毒品,小张不得不为毒贩做事情。在一次贩毒交易中,小张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这能说全是小张的错吗?缺乏教育,是悲剧的根源吧。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学校的普法建设,就是让我们懂法,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与喜悦,”敢问如果生活中全都是甜蜜与喜悦了,还会有愤怒?报复与怨恨吗?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邪恶,而拥有一分坦荡的胸怀,一分善良的信念;心有小窗,便有亮丽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不会在心中种下罪恶的种子;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些都是美丽的神灵。这便是学校普法建设的目的。
还有一个故事:
某镇一个中学,有几名学生无故退学,经学校调查得知,这几名学生的家庭都有足够的条件供其子女上学,他们退学的原因是其父母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学校领导先后多次上门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但学生家长仍然拒绝让孩子复学,学校只好同镇教育领导部门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几名学生家长,法院依法责令每名学生家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几日后,这几名学生由家长亲自送回学校。正是因为有了法律的保护,这几名学生才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原来法律不仅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能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啊!看来,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非法侵害,一定要运用好法律的武器。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在某校举行的中职学生18周岁成人仪式上,上千名18周岁的青年,面对国旗,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庄严宣誓:“我将捍卫神圣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怎样评价这一幕呢?庄严、震撼,更多的还是感动吧!
也许明天的道路还有许多的荆棘。
可君不见一片黑暗中前方那如豆的灯火啊?那是世上最亮的东西,是学校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的普法建设啊!
人生如诗、如画、如歌……美丽至极!也许那么多的悲剧,总是不该发生的;也许只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也许只是一失足,也许只是一懦弱,也许…
所以,为了美丽的人生,为了明天会更好,为了和谐的世界,让“普法先行”吧!让我们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中。
第五篇:普法征文
普法征文:
法
律
与
道
德
红星中心小学
宋新红
普法多年,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知道拿法律的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令人欣喜的,是普法取得的丰硕成果。可是,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一部分人的道德素养却在沦陷,作为公民,我们无论每个人做什么事时,都要站在守法的角度上,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我们作为教师,在法治社会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依法执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天真无暇,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因此我们更应该用一颗爱心去呵护,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不歧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愉悦中成长.积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活泼地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白“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教师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教师管理着几十个学生,与众多家庭息息相关,我们在教学与管理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耐心与学生沟通,不能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坚决摒弃古时私塾老师的做法,也许有的老师会觉得委屈:我体罚学生是爱他,管教他,是好心……可是放在法律的层面,就是侵犯人权,学生也是独立的人。由于我们有的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无意体罚了学生,造成一定的后果,遇到法律意识增强而道德缺失的家长,就借为学生维护合法权益之际,抓住老师是公众人物,上升到讹诈地步:如一个学生,家庭作业屡次不完成,某老师在检查时,打了他的屁股,家长就到学校找老师的麻烦,带到医院看好还不算,还提出巨额赔偿费……此类事件,放在民风淳朴的时代,没有哪个家长如此追究老师的责任,可是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利益至上,人们法律意识增强,我们教师更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以免给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自六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普法活动中,认真参加学习,记下大量的笔记,写下深刻的心得体会,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努力改变工作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依法执教。二.守法生活,做社会的合格公民
法律是安全的眼睛,懂法就能辨明邪正,认清是非;法是知慧的窗口,对人的思想进行点拔,行为加以制约。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星球,都在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否则就会发生天体大碰撞;马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会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一旦违反法律,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也许大家总是觉得,法律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当我们驾驶着汽车,要遵守交通法,发生交通事故,尽管没人看到,也要本着做人的道德,主动报案,救护伤者,逃避法律,害人害己;当我们在城市生活,要遵守诸多如物业.环境等法律,每个人的生活才会舒心快乐,法律就是保证;当我们作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要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与人发生纠纷时,不能冲动解决,要寻求相关的法律部门解决……只有我们每个人意识到守法生活,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真正达到和谐社会。
三.提升道德,做有良知的公民
自六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这是令人感到欣喜的,但一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道德沦陷,打着法律的幌子,令一些乐于助人的公民感到心寒:屡屡出现报端有热心人士扶起晕倒在地的老人.出现车祸的等,被当事人家属讹诈,让热心助人的公民望而却步,这就是道德的沦丧,借法律的幌子谋取自身私利,所以这些人应该提高道德素质,做有良知的公民,不应让法律蒙羞,真正做守法公民,切实提高国民的法律素质。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每个人既要遵纪守法,又要恪守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