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3、学习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大部分问题家庭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耽误学业。(1)、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时,家庭很少给予关心,学校老师也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逃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机等场所,逃避现实。(2)、中途辍学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家庭子女在逃学、厌学的过程中,极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所引诱,让他们得到一时的安慰和满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甚至主动教导小孩一些不良行为,让他们在社会鬼混,不去接受教育,流浪社会。
二、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和改进问题家庭家长正确观念和教育方式。(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
第二篇: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3、学习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大部分问题家庭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耽误学业。(1)、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时,家庭很少给予关心,学校老师也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逃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机等场所,逃避现实。(2)、中途辍学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家庭子女在逃学、厌学的过程中,极易被社会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调查报告《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3、学习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大部分问题家庭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耽误学业。(1)、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时,家庭很少给予关心,学校老师也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逃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机等场所,逃避现实。(2)、中途辍学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家庭子女在逃学、厌学的过程中,极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所引诱,让他们得到一时的安慰和满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甚至主动教导小孩一些不良行为,让他们在社会鬼混,不去接受教育,流浪社会。
二、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和改进问题家庭家长正确观念和教育方式。(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问题家庭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2)、开办问题家庭家长学校。针对问题家庭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人士和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为教师,按不同问题的家庭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个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错误和经验都讲出来,哪怕是几句话、几分钟,让大家共同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学习、借鉴、总结、研究,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2、加强对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教育、帮助和引导。(1)、建立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档案。对每一个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并对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按不同的家庭问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措施分两类:一类是制定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措施,一类是制定问题家庭未成年人的教育措施,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2)、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针对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较严重这一情况,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特别是与异性好友交往,学会互相关心,体贴的处世之道。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与孩子轻松相处,巧妙谈心,做孩子的“心理医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应在每一个辖区开办“心语室”,对社区的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用爱心抚慰问题未成年人心灵的创伤,为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新的问题。(3)、开展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帮教和扶贫助学活动。应积极拓展“三个三”江汉帮教,采用心理疏导、环境引导、活动教导等帮教方法,对问题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教,帮助他们走出迷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针对部分问题家庭经济环境较差的情况,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打响江汉区“爱心暖童心”——九年义务教育助学活动品牌,组织区辖各大单位团青组织广泛开展“爱心暖童心”助学活动,与问题家庭的特困子女结对,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4)、开展紧扣形势、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是教育未成年人的载体,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的功能,利用双休日、重大节假日、革命传统教育周和寒暑假等有利契机,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法制安全自护教育、社会实践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问题家庭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综合素质。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性网络。(1)、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要认真做好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老师要经常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们的施教手段,并将孩子在校情况向学生家长进行通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共同探导,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使两方面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效益。(2)、充分发挥社会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专家指出,社会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3)、建立社会干预机制或机构。针对目前的法律法规中的一些条款已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这一现实。社会应建立防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或其他严重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机制或机构,当有此类事件或苗头发生时,明确具体部门及时予以制止,同时开展调查取证,切实用法律武器捍卫未成年人的权益。
第四篇: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3、学习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大部分问题家庭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耽误学业。(1)、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时,家庭很少给予关心,学校老师也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逃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机等场所,逃避现实。(2)、中途辍学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家庭子女在逃学、厌学的过程中,极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所引诱,让他们得到一时的安慰和满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甚至主动教导小孩一些不良行为,让他们在社会鬼混,不去接受教育,流浪社会。
二、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和改进问题家庭家长正确观念和教育方式。(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问题家庭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问题家庭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2)、开办问题家庭家长学校。针对问题家庭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人士和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为教师,按不同问题的家庭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个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几点思考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明办 李海维
本溪满族自治县共有未成年人3405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其中小学生22142人,初中生11915人,单亲家庭315人。现就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报告,以期促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成立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文明办。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全县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求意见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开展“弘扬民族自强精神,造就学生优秀品质”等一系列活动,把“弘扬民族自强精神”活动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升华学生优秀品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全县深入开展“道德早餐”、“道德实践日记”、“关爱老前辈”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3、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网络、网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本溪县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化、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了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秩序为重点的网吧专项治理整顿。
4、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本溪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开展了本溪满族自治县首届“山里红--工行杯”百名小书画家竞赛活动,“第二届百名小书画家”竞赛、“保护母亲河”绿色夏令营活动、“庆六、一阳光女孩”歌舞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发扬和传承抗联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吸引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教育。开展无毒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二、存在问题
1、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有待加强。少数未成年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等内容知之甚少,对社会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片面认识,错误理解,发生了信仰危机。
2、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斜。一些未成年人思想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把及时行乐奉为人生信条,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感。
3、封闭、孤僻、嫉妒心理表现突出,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能力差。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人: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二是自惭形秽,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因此独处一隅,对别人的长处或优点产生嫉妒,进而中伤、怨恨他人。
4、法制、纪律意识淡薄。部分未成年人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5、文化生活单调,倾向于低级趣味严重,迷恋网吧问题突出。个别未成年人沉迷于录像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三厅一室”,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上,文化品味、格调有待于提高。
6、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潮中,部分学生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误导,存在着读书无用的思想,觉得人生渺茫,读书是为父母而读,对老师、学校存在抵触情绪,旷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7、家庭教育失当,子女思想压力大。许多家长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的变化认识不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出现教育乏力和疲软的问题。家长一味的望子成龙,不遵循子女成长规律,违背子女意愿,包办子女未来,往往成了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8、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进城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迫于生计,成天奔波,工作强度相当大,一天下来身心疲惫,根本无暇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难有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遇到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通常采取粗暴的方式教育,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原因分析
1、社会舆论轻视道德,对未成年人产生很大误导。不同的社会主流舆论导致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要求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大家关注的热点似乎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富即成功”左右着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同时成人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
2、文化环境中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中,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文化的各种载体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借助网络传播的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让人忧虑。尤其是让众多未成年人着迷的网络游戏,其内容大多带有色情和暴力等情节,使一些痴迷者大受影响,甚至纷纷效仿。有些游戏还戏说、篡改历史,使未成年人的认识发生混乱。许多不法网吧、游戏厅便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地带。
3、法制环境不健全,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不够。近年来,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国家曾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击和治理工作,如查禁非法出版物、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查封取缔非法经营娱乐场所等。力度很大,但效果却不明显,屡禁不止的状况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4、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一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得不到全面落实,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二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待改善。三是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陈旧。四是多数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基本上都取消了。从家 4 庭教育方面看: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较少,家庭道德教育知识普及乏力,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四、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2、突出重点、营造氛围,健全网络。一要积极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建议新闻媒体开辟“着眼未来的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专题节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浓厚氛围。要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抓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阵地建设。
3、整顿网络,改进教学。一要建立建全专兼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着力建设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队伍;各类文化市场管理队伍;青少年宫、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设施辅导员队伍。二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结合”的原则,注重构建绿色网络。三要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学校重智轻德、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倾向和做法,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