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店绝不能放松的环节
网店绝不能放松的客服环节
每个卖家都在琢磨,我该怎么样提升流量、促进销量,成为第一?于是,有人狠抓产品质量,有人狂做网络SEO,有人忍痛降价,个中辛酸,不一而足,当然,这些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客服!
产品不好,我们可以改进,价格太高,我们可以改进工艺降低成本,SEO不够好我们可以继续学习,可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客服,就算其他方面做的天衣无缝,你也将一败涂地!殊不知,就算微软当年天下第一,不也要到处“努力”才能维系庞大的帝国?
我们进入主题,客服工作,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回答要细致,语气要委婉,态度要真诚。
先来说回答要细致,曾经听阿里讲师张剑师讲过一个课程,其中有一个说法,我深以为然,根据回答客户的不同语述可以把客服分为三个等级,以下以实际的操作过程为例来简单说明:
第一等的客服表现:
顾客:你这什么材质?
客服:树脂。
顾客:多大?
客服:5*10.评语: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第二等的客服表现:
顾客:你这什么材质“
客服:亲,这是树脂类的工艺品,表面彩绘,风格很独特哦!
顾客:多大?
客服:亲,这是5CM宽,10CM高的,大概就和小水杯差不多。
评语:讲述特点,回答具体。
第三等的客服表现:
顾客:你这什么材质?
客服:亲,您好,这是树脂材质的工艺品哦,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多样,目前市场上很畅销的哦!而且适用范围也很广,特别适宜于家居、办公的装饰摆放,或者作为高档的礼物送给您的亲朋好友!您可以好好看一看哦!
顾客:这么好啊,你这个多大啊?
客服:亲,这其实有好多款式的哦!你看到的这款是宽5cm,高10cm的,挺小巧可爱的,不仅摆放起来好看,您要携带者送礼也很方便呢!
评语:耐心细致,热情洋溢!
朋友们可以大致对照上述的三种回答,好好的想一想,你或者你的客服属于第几等?你可以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顾客,你会喜欢那一种客服?
回答要细致,不仅仅表现在给了顾客一个全面细致的解答,更是给客户传递了一种专业又热情的态度,这才是最感染客户、最珍贵的所在。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竞争也越来
越激烈,买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个热情细致的回答往往能留下顾客的脚步,而一个冷淡简单的回答很可能会让顾客反感而走,下一次要让他再来那是难之又难。
个中缘由,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好好品味。
其次,我们来说语气要委婉,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很直爽、很好说话的,在日常的买卖交易中,总有不少的顾客喜欢追求更多、更好、更优惠。我相信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朋友肯定为此苦恼过,或者正在一直苦恼着。
比如说,有个顾客说:你们能不能包邮啊!我可是老顾客啊/我这次买的这么多啦/不给包邮我就不要了啊。
一等的客服说:不能。
二等的客服说:亲,不好意思哦,公司有规定不能包邮的哦!
三等的客服说:亲,真心感谢您的支持呢!不过,真不好意思哦,小店做的批发生意,都是薄利多销,真的赚的不多的呢,还请您谅解!要不,您看,我帮您的4元零头去掉吧/要不我下次帮您争取一个优惠的价格吧/„„,这可是我能争取的最大的权限了哦!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只不过多打了一些字,兴许就很有可能让一个因为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心生怨气或感觉不爽的顾客能留下来接受你的服务。
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点,语气要委婉尤其适合用于处理售后问题,大家要记住几句话:顾客总是对的!没有无缘无故来找麻烦找茬的顾客的!肯定是有不满才会有纠纷!所以,每当面临这种情况,你就要第一时间用上委婉的语气来道歉,委婉的语气不代表我们要一退到底,但是我们绝对需要它来传递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潜意识就是:很抱歉,我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先道歉,然后我们来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当然,语气要委婉还可以用在更多的地方,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如果朋友们有更好的语言表达也希望能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最后,来说说态度要真诚。
这句话,大家太熟了!不过要做到,真的太难了!但是它的作用,又实在太大了!
态度要真诚,贯穿在整个销售中的任意一分一秒,大家都在说,顾客越来越精了,越来越难伺候了,不过,我认为,在真诚面前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人心都是肉长的,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客服的任何一个环节表现都可以让顾客感受到你对他是否真诚,就比如本文举的第一个案例,顾客是肯定能感觉到一等客服的冷淡,二等客服的欢迎,三等客服的真诚热情的,你只有对顾客真诚以待,顾客也才会真诚的对待你,这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朋友,我们不一定交最有钱、最有权或者最帅、最靓的,但一定是会去交对自己好的人做朋友。
也要提一句,态度要真诚也不是逆天的神器,或许顾客会因为你的产品质量或者价格等因素而最终没有成交,但我相信不管他走或者留,都会对你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生意其实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第二篇:粮食生产绝不能忽视
粮食生产绝不能忽视
2011-02-15来源:延安日报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七连增”,来之不易,极不寻常,为我国 “十一五” 圆满收官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根基,可喜可贺!
又是一个丰收年。丰收的背后,是“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坚强足音。中华文明五千年,什么问题最大?悠悠万事,吃饭问题最大。“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中国人企盼千年的共同心声。可是,纵观历代王朝,几乎没有一个能解决好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1949年前,我国见诸记载的大灾害有5000多次,大灾之后,紧接着便是大批饥民流亡、饿死,“人相食”现象史不绝书。即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雍乾盛世”,也照样存在饥饿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直到前些年,美国人布朗还发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惊世之语。对此,中国以实现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从饥饿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做出回答: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丰收的背后,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支撑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各种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从国际上看,全球粮食危机仍未过去。据联合国官员介绍,目前全球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营养不良,每6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问题,这种情况在第三世界国家更为严重。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报告”显示,面临“极端粮食安全风险”的前10位国家中,阿富汗居首位,其余9个全部来自非洲。仅2009年一年,全球就有1亿人新加入饥饿人口行列。如今有10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依然在忍饥挨饿中煎熬,有30多个国家面临着粮食危机,需要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近几年,全球粮食供求趋紧,国际市场粮源紧张,2009年世界谷物库存下降到25年来最低水平,2010年的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又使国际上的粮食出口大国都出现大面积减产,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价飙升,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的俄罗斯、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以及哈萨克斯坦相继宣布禁止出口粮食及粮食产品,受此影响,部分粮食进口国在抢购农产品,提前进行储备,一些国家因为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产生的抗议示威和冲突骚乱也时有发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警告说,粮食危机是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输不起的战争”。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就我国自身而言,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稳粮保供给压力愈来愈大。一方面,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耗在1万亿斤以上,随着人口的惯性增长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我国粮食需求还在高基数上刚性增加。据估算,未来10年我国粮食需求年增长80亿至100亿斤,到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到6.17亿吨,粮食总产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20%以上。而耕地面积开发潜力却已经接近极限。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是18.26亿亩,这个数字和12年前相比减少了一个河南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多,我国人均耕地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需要指出的是,如今我国的土地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地方粗放用地、滥占耕地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之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加重及化肥的超标使用,使我国面临着粮食增产、耕地紧缺和对生态保护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国内粮食产需缺口也不断扩大。这些年来,我国在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的同时,也在大量进口粮食,我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是一个农产品净进口国。以我国95%的粮食自给率来粗略估算,还有6700多万人的用粮需要靠向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致相当于一个河北省的粮食需求。而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空间小。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全国现在13.45亿人口,且人口每年都在增加,而耕地却在减少。如此,再过20年,我国人口接近最高峰15亿,那时全国可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也就是14亿至15亿亩,只能解决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剩下4亿至5亿人的吃饭问题谁来解决?5亿人的口粮,这是个天文数字,谁供得起?现在出口粮食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要靠他们解决中国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根本就靠不住。
反观我国产粮用粮本身也不尽如人意。首先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差,中低产田比重高,抗灾能力弱。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粮食单产不稳定,年际间波动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不足47%,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其次是粮食生产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足够重视。由于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和耕地保护的利益补偿等长效机制还不健全,使得一些地方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对粮食问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有的片面理解农业结构调整,把调整结构与粮食生产对立起来,认为当今社会抓粮食就是落伍、跟不上形势,以为结构调整就是压粮扩经,大搞经济作物和劳务经济,致使种粮面积大幅度减少,已出现粮食生产口粮化、兼业化、副业化的趋势;有的认为政府抓粮食,GDP上不去,农民种粮食,收益上不去,种粮不如种菜、不如种草、不如种树、更不如“种楼房”;有的认为粮食安全不是问题,有GDP可以买。这些问题,加大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此外,广大群众的节粮意识也有待提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如今,这首诗虽然仍旧家喻户晓,然而真正在心底里体会种粮人辛劳的人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对浪费粮食现象不以为然、表现淡漠、熟视无睹,认为“现如今节约粮食已经过时,有钱了倒点剩饭算什么,不能为了所谓的节约掉了'身价'”。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83亿公斤成品粮白白浪费在食堂、饭店和亿万个家庭中。总之,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新情况与原有的旧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叠加强化,使得今后在高起点上延续粮食生产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非常棘手。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乎国家的安全自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人口多,自然灾害频繁,储备粮食以应付突然事件是为上策。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确保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将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论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还是90年代初发生的全国性粮食价格暴涨,事实证明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而且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恢复调整过来,前车之鉴,刻骨铭心。当前,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获得“七连增”,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几年的粮食增产就
能解决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供给的方针不动摇,坚持粮食生产这一“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放松,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决不能把自己的饭碗放在别人的锅台上,切实把粮食安全这一关系人民生活和国家大局的物质基础巩固好、维护好。(祁玉江)
第三篇: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
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
作者:转自《人民教育》 成尚荣 录入时间:2011-1-6 阅读次数:737
【导读】“有效教学”近年来广泛流行并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这是一个好事,说明大家已经在关注质量、关注效率。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随之流行的还有“高效”一词。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已然成为一些学校的旗帜,带来的结果却是教学模式的高度统一、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消解;学校收获了高分数,失去的却是学生的兴趣、激情、创造力。一句话,“有效教学”异化的背后是价值的搁置,是技术化、工具化。因此,“有效教学”很值得重新审视!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现状很值得反思!
成尚荣先生深有感触: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绝不能以有效教学替代整个教学改革。他说,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而其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说,当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营造“半肯”的教学文化,为独特的精彩观念的诞生提供机会。他说,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教学模式,但更应视其为可以适时调整的教学策略。一起来读这篇批判性的力作吧。
一、对有效教学的追问——走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尽管作为概念,有效教学于20 世纪上半叶才出现,事实上,有效教学始终伴随着教学而存在。比如,课程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课程好比是凹凸镜,聚焦在对最有价值知识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上,为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更是为了追求教学的效益。所以。有效教学是个古老的话题。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老校成尚荣长蔡林森在河南沁阳永威学校,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有50%的课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的低效、无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有效教学既是个基本要求,也是个很高的要求,为此建议不要轻易地提“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当然,有效教学也是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反观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不得不回到有效教学本身,不得不对有效教学进行追问。追问为的是对有效教学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
追问之一: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此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它倡导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①受20 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才明确提出,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有效教学的提出及日益明晰化,显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这是历史的进步。值得思考的是,有效教学强调“教学也是科学”,是否意味着对“教学是艺术”的否定呢?当然不是。笔者始终认为,应当强调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否定科学性,必定造成教学进度的缓慢、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样,否定艺术性,必然会影响教学的个性化和风格形成,当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提出科学性是为了对教学有一个整体把握,绝不是以科学性来否定、排斥艺术性。当今有效教学的背景已发生了变化,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主要的背景和目的,因此,更要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中多下功夫。但是,当下的有效教学,在不少地区和学校,过分强调科学性,轻慢了甚至忽略了艺术性,不恰当地强调统一和标准,不恰当地强调效率、效果,于是,科学性不知不觉地演化为了科学主义,又不知不觉地演变为技术主义,生动活泼的状态和局面正被消解、驱赶。显然,这不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追问之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支撑。
关于这一点,崔允郗教授已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一文中作过十分清楚的阐述:有效教学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这两种理论成为有效教学的支撑性理论。实用主义哲学更关注行动、实践和经验,主张回归生活。不难理解,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至今对课程改革,对教学改革仍有指导意义。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不然,虽然时常还能看到这一理论的影子,但它的致命缺陷是忽略学习者的情感、动机等,因为虽然“刺激和反应可以说明人类的某些学习,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要解释一般意义的学习,必须考虑人们的思想、信念和情感”②。所以有人讥讽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物心理学”。遗憾的是,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常常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信心等问题搁置起来,剩下的只有效率、效果。其实,事实已经不止一次地给我们以警醒:不关注、不激发学生情感,不顾及、不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绝对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新背景下,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必须为当下的有效教学寻找新的理论支撑,以推动有效教学健康、深入发展。笔者以为,当下的有效教学更需要以下理论来支撑和指导。
一是情感教育理论。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它会给学生以兴趣、以需求、以信心、以希望,推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感也是人的表情,从人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触摸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因为情感整体性地表达人的精神发育的外部特征。当然,情感不仅仅是兴趣、情绪,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都属情感范畴。
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有人误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反科学”、“反知识”。实质上,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否认真实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这样的“真实”,应当有一种对其加以认识的适当的方式,因而教学方式应当转变。不仅如此,在认识方式、教学方式转变的背后更是对学习者、对学习、对教育等认识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它更强调个体的内在认识发生机制,强调在情境脉络中主体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及建构。的确,有效教学应当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有效地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在建构中成长。
三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既是经验,又是理论,既是方法,又是原则。因材施教所追求的是适合的教育,即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适合的教育是注重差异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因而,适合的教育是最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为有效、最好的教育。实事求是地说,当下的有效教学往往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走向失败。若此,“有效”何以见得?
追问之三:有效教学的价值。
教学是内蕴价值的活动,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应当是价值追求,搁置价值,抛弃价值,这是教学的致命错误。应当勇敢承认,当下的有效教学对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存在不少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前,重要的是要认识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洁对价值有一个最简洁、浅而又深刻的定义:“价值即理想中的事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它既引领人们前进又赋予其生活的意义。”⑨而现实中,常常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所以,笔者以为,价值一定附着在事实之中,又一定超越事实,追求理想和意义,抛弃理想只看重事实,只看重利益,势必造成价值的缺失。从这一认识出发,可以发现当下的有效教学在价值追求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以“有效”代替价值。有效的是有价值的。但是,“有效”只是一种价值形态,而非价值形态的全部。而且,有的教学看起来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却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师“节外生枝”的一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几乎没有关系,但恰恰是教师开的这段“无轨电车”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如果有效教学过于拘泥于教学的有效与无效,往往丢弃了最重要的价值。
其二,以“有用”代替“有效”.又以“有效”代替价值。“有用”的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但这只是“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教师心目中,特别是在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看来,“有用”成了会做题目、会应试、会得分的代名词。这样的“有用”,对考试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有效的,但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比如,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看起来对考试是“无用”的,却最具价值的。把价值窄化到“有用”实在是危险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在教学中却严重地存在。
其三,重视工具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关注和追求的是效率和结果,这当然很重要,但问题是,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当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要把结果和过程、效率与动机等统一起来。一些地区和学校过分重视工具理性,无形中破坏了教学过程,伤害了教学的理性,带来的是浮躁、功利,以至”212具化”、“技术化”,因而也就违背了有效教 学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的追问,意在厘清有效教学的宗旨、内涵以及基本价值取向。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有效教学就不能健康地发展,也就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追问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从当前的情况看,有效教学还没有触及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或者说,有效教学还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满足于有效教学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有效教学必须走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二、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来自对教学本质和核心的认识与把握。笔者坚定地认为,直抵教学的本质与核心,并且紧紧围绕核心而发展的教学,才会促使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游离在核心之外的教学,必然会背离教学的本质,即使下更大更多的功夫,也只会是隔靴搔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陶行知早就尖锐地指出了这一问题。1917 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考察了许多学校,对当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极为不满,因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在他看来,“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将近100 年了,在我们手上,陶行知的准确判断至今都还没有付诸实践,学校变成“教校”、教师“重教太过”,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当下的有效教学也没有关涉更没有解决这一本质性问题。因此,完全可以这么判断:当下的课堂教学尚未发生根本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专家对21 世纪的国际教育进行大范围的调研,最后在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于代替教学过程。”“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该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以说是对世界教学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提炼,同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走向。发布这份报告至今已有30 多年了,可是,我们做得如何?有效教学有没有努力体现这些精神和要求?似乎应该打上一个问号。哲学家也早就关注教学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论述过“做一名教师仍然是很高尚的事”。他以一个正在学造柜子的家具学徒为例,认为,学徒做好家具,不只是去获得使用工具的技巧,也不仅是积累有关他要打造的东西通常款式方面的知识。“如果他真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细木工,他必须使自己适应木头。”而一个木工学徒学习时,能否适应木头,“显然取决于能够指导他如此这般的某个教师的在场”。紧接着,海德格尔这么说:“教比学难得多。为什么教难于学?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宏富,常备不懈。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他得学会让他们学。”驴‘让学”,“让学生学”!看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首先要大胆地让学生学,不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就没有可能学会学。当然,海德格尔的“让学”还有另一层深意:“如果教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真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万事通式的权威或代理人式的权威的一席之地了。”他的意思又进了一层:“让学”的前提是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此外,“让学”亦指教师可让自己更多更好地学。这些正是教师的 高尚之处,而高尚是由高度所致。以上从不同方面对教学的核心作了分析。确实,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当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样的教学改革才是根本性变。显然,当下的有效教学并未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所突破,而,从有效教学走向教学的根性变革应当是必然的走向,或说,真正的有效教学应当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真正效果和效益是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在这一前提下,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除笔者曾经论述过的师生关系改变和教学结构改革,还有以下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要建构起不同的策略。笔者认为,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以视情况调整,比如有时候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第二,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在不同的年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说得非常明确:“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这应成为一条原则。”确实,小学与中学,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学生的“自由”应该有所不同,小学,尤其小学低年级应更多地依靠教师,但以学习为核心不应该改变。
第三,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慢,更不能放松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这同样是一条重要原则。相反,学生学会学习,是对教师教育使命的新认识,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新挑战,教师的“主导”方式、时间发生变化了,但“主导”作用绝不能削弱。换句话说,优秀教师应当是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主导的最根本成效是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努力追求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1.教学改革应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不会有反对意见,至少不会公开反对,但是实践中却往往淡忘,严格地说,这一要求至今都未得到真正落实。究其原因,是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深刻的认同,并未从思想深处建立起这一重要的目标意识,因而实践中一旦遇到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摩擦、相冲突的时候,就会迷糊,就会动摇,就会向着另一面倾斜和偏移。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艺问题,包括一些关系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一深入领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与价值仍然是个重要的任务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创新是灵魂,教学改革必须让这一灵魂真正存活在课堂教学中。有人曾经把以色列与我们国家作了比照:论土地面积,北京与以色列差不多;论人口,上海为以色列的3 倍;论环境,我们国家60 年处于和平环境;论历史,我们有的大学比以色列的大学建校时间还要早,但以色列成为了农业强国、高科技强国。已故的以色列总统拉宾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温家宝总理说:教育要让人有自己独特的灵魂、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对于历史、时代之问,教育应该做出积极的应答,教育亦应该向自己提问:今天的教育该怎么改?今天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究竟在哪里?在问与答中,教育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定会进一步增强。从儿童(学生)的伟大之处看,教育的使命在于保护并开发他们的无限可能性。儿童有自己的伟大之处。那就是他们的可能性。可能性就是创造的潜 能.可能性就是正在发展中的创造性。我们还应这么认识,儿童就是可能性。美国华裔女童邹奇奇,13 岁,在向业界领袖、教育界权威发表演讲时说:“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一回别人说你幼稚是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小孩,可能常常会被人说成是幼稚„„‘幼稚’这个词所对应的特点常常可以从大人身上看到,由此我们在批评不负责任和非理性的相关行为时,应停止使用这个带有年龄歧视的词。”演讲20 分钟不到,台下大人们掌声爆棚。“幼稚”里往往隐藏着好奇、问题、想象、创造,往往透露着可能性的信息。消除年龄歧视,首先是承认他们的“幼稚”,看到“幼稚”背后或深处的东西;其次是保护他们的“幼稚”,保护“幼稚”实质是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再次是开发他们的“幼稚”,使可能性逐渐转化为现实性。可是,当下的课堂中那种“年龄歧视”仍然是多么顽固地存在着。从当今的课堂教学看,包括有效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智慧被挤压了;仍然以分数为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被驱赶了;仍然以规范为主,好奇心、想象力、那些看起来“不规范”的表现被斥为“违反纪律”;仍然以消极的接受性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被重视后又被边缘化了„„如此等等,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 堂教学,不得不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严肃而郑重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已再一次重申,素质教育是战略主题,同时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育英才,鼓励拔尖人才成长。教学改革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并且应当大有作为。
2.重在鼓励学生有自己精彩的观念。创新精神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其核心是什么?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达克沃斯,把她的导师皮亚杰的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价值论。她的教学价值论是,“课堂教学必须建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她还认为,“每一个人的观念是其智力的核心”。达克沃斯的这一观念本身就是相当独特的、精彩的,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而二者不妨又聚焦或集中体现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上。独特的精彩的观念,是创新的绿芽,也是创新的前奏,甚或是创新的前提,它凝聚着一个人创新的心智,意味着新的创意、奇妙愿景的开始和实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虚空、玄妙的,可以很实在很具体,比如保护、引导学生的一个奇怪的念头、一次异常的想象、一种不合常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新观念的诞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学生们会行动起来,探索起来,尝试起来,这样的实践过程,将会培养学生充满思维含量的实践能力。
3.关键是营造“半肯”的教学文化。达克沃斯在论述精彩观念诞生时还说,对教师的要求是,“提供诞生精彩观念的机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愿意接受儿童的观念,其次,提供向儿童暗示着精彩观念的情景。”这些机会的提供和保证,可以促使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探索。这正是我们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和建构的课程文化。其实,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就孕育着这种文化,比如“半肯”。所谓“半肯”,是指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观点、方法、评价,不是全部认可,更不是照单全收,而应持质疑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追问,善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教师 是如此,对教科书、对既成的理论、对学术权威都应在尊重、吸纳的前提下,怀着“半肯”的理念和品质,在追问中,在怀疑中,在批判中,追寻新的观念,产生独特的见解。“半肯”所营造的文化,是一种对话的文化、探究的文化、创造的文化。这一文化的营造将把教学改革向核心部位推进,把教学根本性变革的方向和重点真正落实在教学全过程。
第四篇:预防为主,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预防为主,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评《湖南桃江处理聚集性肺结核事件责任人,卫计局、教育局局长
等被免职》
这并非个案,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只是肺结核,比如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亦存在这样的情况!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实施起来却总是那么难!原因在哪里?有的结核病患者随处“自由行动”,没有任何隔离措施,无疑是在到处播种结核杆菌,这是明知自己患有传染病却放任传染给他人,要知道自由的前提是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许这已不仅仅是民事责任了。学校、车站、码头、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传染病预防设施措施有的形同虚设,易感人群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卫生部门作为专司其职的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却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仅仅能承担起灭火队的职能,而教育部门更无法解决。
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同样面临如此困境,如何解决?也许这不是仅仅处理几个责任人便能够解决的。
预防为主,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健康中国,需要系统的战略思维,更要永久的开展工作,绝不能等待SARS 防治那样的运动战。这就要全社会从根本上改变,增强认识:传染病防治是一个永久性的系统工程,防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免去县教育局黄志刚的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免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王满云的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免去县教育局符祝英的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免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富强的主任职务;
免去戴次波的县教育工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主任督学职务(县职业中专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
同时建议县教育工委免去杨宇同志的县第四中学党总支部书记、校长职务。
桃江县纪委、监察局将进一步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对在此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目前,在国家和湖南省、益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指导下,桃江县聚集性肺结核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桃江县委、县政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被感染学生,确保尽快恢复健康;严密监测和筛查接触人群,抓好防控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动态和处置情况,加大结核病预防科普宣传力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侯琳良 本期编辑:胡洪江、石磊
第五篇:10类情况绝不能打疫苗
10类情况绝不能打疫苗
疫苗保障了孩子们免受细菌的侵袭,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打疫苗,也并不是随时都能打。爸妈注意了,专家建议以下10类情况绝不能打疫苗:
1、身体过敏
比如宝宝吃鸡蛋过敏、身上起疹子,这类宝宝最好不能打疫苗。
2、患疾病
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和结核病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免疫缺陷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
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患有疾病,暂缓接种
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小编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感冒发烧不易接种
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皮肤患病不易接种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腹泻时打疫苗需谨慎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鸡蛋过敏宝贝接种有选择
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