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黄沧海教授谈家庭教育
听黄沧海教授谈家庭教育
黄沧海教授,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博览群书、满腹经论的人。
上周日下午在凤岗听了黄沧海教授的家庭教育讲座。他用渊博、丰富的知识,及生动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一生都受用的课。他讲述了家挺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又是尤其重要,如果说一个孩子能在婴幼和童年时期能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将会影响他一生的智能、情感和人格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譪的家庭环境及良好的亲子沟通,要常常保持家里有“三声”,朗朗的读书声,欢乐的笑声和嘹亮的歌声。
他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足足三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过,站着讲累了就坐下来讲,坐着累了又站起来讲,恨不得一下子把他博学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我们。作为一个76岁的老人,一个身忠癌症多年的老人,为了帮助我们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时候遇到的困惑,他放弃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生活,在全国各地开展家庭教育。三个小时结束后,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敬佩之情,他真是一个满腹经论的人。听了他的课之后,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篇:听于丹教授谈读书
听于丹教授谈读书
2006年10月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解读《论语》和《庄子》,社会反响强烈。根据演讲稿整理而成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书累计销售量超过600万册,成为图书出版界的一大“亮点”。由于丹讲座引发的学习中国古典的热潮,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贡献。
据我们了解,于丹教授的父亲于廉,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还曾长期担任万里同志的秘书,是名副其实的老秘书工作者。这位老秘书工作者的女儿是怎样读书的?她有哪些读书心得和体会呢?本刊“读书生活”栏目一直想请她谈一谈。金秋九月,于丹教授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望经拜道 各有一好
采访中,于丹首先向我们讲述了她非同寻常的读书经历。她说,对于经典的喜欢和爱好,主要得益于父亲的悉心培养。
于丹小时候几乎无书不读,《诗经》、《论语》、《红楼梦》等经典名著她在孩提时就看过。当时,邻居看到她读这些书,觉得很惊讶,便善意地提醒她父亲:“孩子这么小,她读得懂这些书吗?”而于廉却说:“我们家是百无禁忌,认得字就让她看吧,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慢慢地就懂了!”父亲的开明让于丹带着“玩”的心态开始接触经典。
由于父亲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耳濡目染,于丹对唐诗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便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她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后来报考硕士研究生时,于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究唐宋时期文学。但是她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于廉认为,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研究中国文化必须从先秦开始。无奈之下,于丹只好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在攻读先秦两汉文学硕士期间,于丹发现家里的书架上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取书比较方便的那一格书架,是经常给摆上新书的。她还发现,这些书跟她所学课程的进度基本吻合,她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想要看的相关书籍。于丹渐渐明白,父亲在以这样的方式拓宽她对经典的多层次感知。他不是喋喋不休地口授、教诲,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慢慢地,于丹为自己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而庆幸。“先秦两汉文学一读下来,我就很惊讶。其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都是以这个阶段为起点,而且都没有超越它。”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无疑是她多年读书经历的有感而发。
对于书籍,只要是能看下去的,于丹都会拿来浏览。好书坏书,自己判断;精华糟粕,自己抉择。掌握了予取予弃的奥妙,使她在阅读中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于丹说,有时阅读一本闲书,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正是因为读书不拘章法,今年国庆期
间,于丹在央视3套《文化访谈录》讲起了《昆曲心得》,令全国观众赞叹不已。
虽然以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成名,但于丹却说,相之于儒家,她更喜欢道家。年轻时,于丹曾在北京郊区一个叫柳村的地方下放锻炼过两年,那时她的枕边一直摆着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从这本书里,她看到了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困顿、贫穷、苦难都不能剥夺的生命的自由和骄傲。
嗜之越笃 技巧越工
从2000年开始,于丹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近50个电视栏目的策划,并于2006年国庆期间推出七期《于丹(论语)心得》,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主讲人之一。随着阅历的增长,于丹对读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把阅读真正当成生命的一种方式去享受,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于丹用“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来形容读书的三层境界。
“读书不单是读书本,更要阅人阅己阅生活,靠悟性读出智慧。只有真正乐在其中,回归到内心,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在于丹看来,读书不应仅仅为了获取知识,而更应该发自内心。
她进一步解释说,读书关键不在于你读什么书,而在于你以怎样的方式读书。读书要带着经验去读,经验可以激活读书中的很多体验,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读书的数量不说明任何问题,关键是你在一本书中能够悟到什么。于丹很推崇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说:“如果只是读万卷书,那只会读成书呆子,更重要的是要行万里路,用读书来启迪心智,走好人生的漫长旅程。”
于丹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知识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坎坷和境遇,真正想到用的时候就调出来,像老牛反刍那样慢慢回味。于丹说,她读书的数量不是最多的、读书的质量也不是最精的,但是正是因为她有反刍的功夫,在不同的境遇下经过咀嚼之后,书中的营养就可以滋润她的生命。
从央视“百家讲坛”成名之后,于丹经常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当我们问及这是否会给她的读书带来影响时,于丹说,人生百态,任何情境都适合读书,关键是看你怎么读?人在喧嚣中、嘈杂中、争吵中都可以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读,风卷残云、囫囵吞枣地读,也可以拿起书跟对方争论,甚至可以在烈日下跑跑跳跳地大声吟诵。如果给读书加上沉重的负载,就享受不到读书的乐趣。
于丹以《论语》为例说,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来,按孔子的说法就是老师要求学生要“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的不仅是字面的意思。也不是考据一个典故,而是一种心领神会,一种与书的作者心灵的沟通,一种发自内心的获得真知后的快乐和充实。
超乎功利 乐在其中
“不要以一种纯功利之心看待读书。而应把读书当成生活中的一种储备。”于丹说:“读书可
以让我们在生命困顿的时候面无惧色,生命从容的时候面有欢欣,从而让我们一辈子都能拥有知识的财富,这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在于丹看来,读书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关心。用荀子的话说,小人之学就是为人之学,就是以为禽犊,就是可以拿出来送礼的东西,是入乎耳,出乎口。就是根本没经过身心,直接出去了。君子之学是什么?于丹认为,是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遍布身体之内,是可以从一个人举手投足中流露出来的。
当我们问及当今社会读书为什么变得枯燥了?于丹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读书有什么用,现在人们对读书的态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读书太有用,认为读书是为了考级、拿毕业证、评职称等。另一个极端是读书太没用,认为读书无法解决一日三餐的生计,读之何用?她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会使读书陷入功利状态,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她诙谐地说:“有句话说得好,山坡上开满鲜花,但在牛羊眼中只是饲料。我们读书不能用牛羊选择饲料的方式去抉择。”
在讲了《于丹(庄子)心得》之后,有人问于丹,“我离婚了,心情郁闷,要看什么书?”“我要高考了,应该看《论语》中的哪段话?”于丹说,这些问题孔子和庄子都回答不了,正确的读书目的应是“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
何谓君子学,就是不要总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只有内心真正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才不会有跌宕起伏的欢喜或沮丧。在于丹眼中,读书还与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相关。
她说,读书要看到我们的迷惑,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读书读到豁然开朗,那个阅读的境界就是太快乐了。当一个死刑犯人还在读书,他读书的目的就是带一份安定告别生命。“所以,读书可以使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可以是饥寒时的雪中送炭,也可以让我们在遭遇困顿时获得生命的支撑。”
成名后,于丹的社会活动很多,整日东奔西走,忙碌不堪,但正常的教学安排她从不耽误。为此,她推掉了大量的个人演讲和社交活动。于丹告诉我们,她不能忍受自己这么年轻就作为一个职业演讲家存在。作为传媒研究者,她需要读书、充电、做分析报告。
现在,依然忙碌的于丹教授仍保留着自己以前的读书习惯。她说:“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内容,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人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或许,这不仅是于丹的读书之道,也是她的成功之道吧!
第三篇: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昨天是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德州七彩阳光有幸请到了黄教授来此讲座,许多家长闻讯九点前就到了美丽华三楼,今天虽然很冷,也没有抵挡家长们的热情。
九点多,我们盼望已久的黄教授终于来了。我们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很快教授就和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开始了。
教授提出了3Q,IQ,智商(12岁发育完成),占20%
EQ,情商,包括了解自己、体谅别人、懂得激励自己。占80%
AQ,逆商,即逆境商数,占80%
IQ怎样提高,图像记忆训练,两两想象串联法。
1、图像记忆词组训练,左脑记文字,右脑记图像,右脑是左脑的100万倍容量。
2、单词想象记忆训练,如last(最后)——La——拼音谐音发“辣”,s发“死”t表示“他” 想象,运动会开始了,裁判说:“谁跑到最后,辣死他”得出单词读音。
3、教授还讲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我们学习后需七次复习,分别是20分,1时,8时,一天,两天,六天,十五天,以后每隔十五天复习。
本次讲座的重点是情商和逆商,通过实例证明了情商和逆商的重要,这也是我们教育所欠缺的,我们的教育,有些常识性的问题是不能和孩子商量的,如不能闯红灯,不能动电源,这些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这些是命令,孩子必须听。
其他可商议的事情,如孩子的意愿,我们应和孩子商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为了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教书临行时千叮万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们一定谨记黄先生教诲,好好教育我们的儿童。
第四篇:听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
听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 作者:学思不至
12月7日下午,我校邀请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到校为初中部分家长做《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大型报告会。在报告中,董进宇博士以浅显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进而告诉我们什么是子女教育的正确观念,并以生动的事例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误区。董进宇博士详细阐述了其教育理念:
1、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
2、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
3、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
4、教育重在心灵教育;
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
7、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
8、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
9、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
10、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董博士用一个例子开始讲座:不要拿你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比的,美国有两个孩子,都12岁在同一个班级,一个是比利,一个约翰,比利是第一名,约翰是第35名(全班就35人),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起自己的儿子特别自豪,同事们都很羡慕他,羡慕他的同时,话题转到约翰的父亲身上,父亲当时特恼火,回到家看见儿子在看电视,就把他叫过来批评了他一顿,我真为你感到羞耻,然后儿子说老爸你说什么,然后老爸更生气说了,说为什么同样是12岁的男孩,你学习那么差,人家学习那么好,这孩子终于听明白了,这儿子说老爸看电视,老爸说那不是克林顿讲话,有什么看的,儿子说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为什么克林顿做总统了,你怎么还是个小职员。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知道批评是绝对不会让人发奋学习的。要想把你的孩子激励起来,只有指着孩子的脑门说,在爸爸、妈妈眼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绝对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把他激励起来。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而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五篇:听韩秀景教授谈就业心得体会
听韩秀景教授谈就业心得体会
听到韩教授要讲的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当时就挺激动的,虽然我还是大二,离就业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早知道早准备。韩教授不仅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讲座,而且给了我们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
当教授要我们想想:“当你就业的那一天,你是怎样一个人,你有什么让你赢得一份工作?”,我当时就想,如果我现在去应聘一份工作,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专业能力也没有。那两年之后呢?是否我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赢得、去胜任自己对口的工作呢?如果照我现在这样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的话,我觉得两年之后,我必定是很失败的。想想韩教授的这个提问真是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不仅让我们思考了未来,还让我们反省了过去,计划着接下来。
就业其实不只是两年之后的事情,在就业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准备,韩教授一句话说的很好:“就业之前,把自己打造成一件好的“产品”,就业时,包装自己,推销出去。”。是的,在大学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仪表、谈吐······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对象,所谓“打造”,就是要我们去学习并完善,提高我们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处处充满学习,会学习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收获,做一个习惯总结的人,这样就会收获的更多。
谋划,韩教授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谋划;很多时候我们有谋划但没有执行;很多时候我们有谋划执行了但没有坚持下来。其实谋划真的很重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写下来,然后照着去做,为成功打好每一个基础。定位好自己的就业对象,具体的工作、具体的职位,这份工作需要什么技能,要求什么能力,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在我们选择某份职业之前,我们都必须定位好,列出自己需要完成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这样当我们去竞争这份工作时,我们就有更大的胜算去赢得这份工作了。职业素养的谋划,在平时的生活,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懂得如何去运用语言,一个人的谈吐、仪表如何就决定了这个人的气质如何、素养如何。所以说生活处处都可学习,一次聚会,一次活动,一次实践······都可以锻炼我们的一些能力。能力提升的谋划,我们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课程,更要提高专业知识的素养。马云说过:工作时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工作时我们遇到会遇到困难,自己会去解决,这样我们不需要培训就得到了锻炼,所以说工作能得到锻炼,能收获经验。
韩教授还给我们讲了如何应聘、如何填写简历。以前我认为能力强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现在我知道了“包装”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别人又不了解你,有没有能力,别人不可能一眼就看得出来,所以制作一份好的简历也是相当重要的。制作简历也是有讲究的,简历的风格要依据工作性质进行制作,像数字媒体技术这个专业的工作,讲究创意设计,如果是应聘广告媒体性质的工作,可以把简历做得花哨些。同质化竞争的同时要凸显自己的特色,这样在众多简历当中,你的简历才有可能被挑中。在韩教授讲填简历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真的很重要,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如何让面试官认可你,就要与众不同,所以简历也是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制作简历也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最后韩教授还讲了如何面试,通过了简历那一关,面试就是第二关了,做好充分准备,抓住面试官的意图,热情主动、语言仪态恰当、善于倾听······都是面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从这个讲座中我认识到了就业时的压力、和就业前的各种准备的需要,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所以,趁我们还在大学,应该不断壮大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