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半年工作总结(2011.6.15)马文贵
民和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队2011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
半年来,监察队在局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这一主题,严格执行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全面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以构建文化、创新、和谐民和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因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多次在全局干部职工会议上阐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并强调党员干部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性修养,严格执行办事制度,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宣传与执法并进,国土资源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今年第四十二个世界地球日宣传周期间,民和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通知和海东行署《关于开展土地管理年活动意见》精神,在宣传活动中:一是围绕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结合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工作广泛宣讲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和县情民情;二是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三是宣传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宣传工作,加强联系和协调,做到任务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宣传不走过场;四是抽调各股室业务骨干24名组成六个宣传小组,到全县八大集镇和县城主要街道开展了宣传活动。
期间从省信息中心征订4·22地球日宣传资料两套,乡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500册;编印200余页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读本3000册分发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制作宣传横幅16条,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横幅8条,宣传各集镇悬
挂横幅8条,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动宣传车8台(次)。分别在官亭、马营、满坪、古鄯、巴州、李二堡、硖门、川口进行了国情、省情和县情及地球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宣传活动中向赶集群众和市民发放了挂图、特刊报纸、科普小册子、小知识宣传单、科普知识手提袋等宣传资料。县国土资源局宣传人员接受了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并在县信息中心大屏幕滚动播出了地球日宣传主题。据统计,本次宣传活动中受咨询群众320人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通过开展4·22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唤醒了人们珍惜地球资源的良知,提高了全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促进和转变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倡导低碳生活,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明天夯实了基础。
(三)、大力开展土地执法巡查监管工作,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为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根据《民和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监察队在巡查中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并在巡查工作中认真做好详实的巡查记录。今年上半年动态巡查12次,共查处各类违法占地案14件,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14件,制止2件。立案查处12件:其中罚款补办6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件,自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1件,3件正在查处之中,结案率为75℅。占地总面积达 16.1公顷。上半年应收缴罚款:72.4万元。已交罚款17.51万元,未交54.89万元。追缴出让金:498.84万元。其中金鼎房地产开发公司135.6445万元;海虹房地产363.1955万元。及时到位的巡查监管工作,使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认真开展第二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新的《土地矿产卫片检查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政策要求,第二次卫片中共有263个图斑,其中矿产疑似图斑4个,土地疑似图斑
27个,土地违法图斑140个,本年批准本年建设的图斑92个。目前这些图斑的外业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五)、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的建设工作。
在完成局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中铁十八局,对兰新铁路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好衔接工作,解决了马场垣乡香水村11户村民的耕地因铁路施工无法浇水的问题;川口镇川口村和红卫村20户村民的耕地因铁路施工造成裂缝的问题,南庄子4户村民的房屋拆迁问题。既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兰新铁路项目建设的顺利施工。
(六)、抓好信访维稳工作。
按照《信访条例》要求,我局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工作机制,使全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基本实现了接待、受理、回复规范化。提高一次性办结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控制越级上访,积极化解集体上访,减少重复上访,对来访群众均予以及时答复、解决或转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应。开展“基层大接访”活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营造平稳和谐局面。上半年,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10件,其中:土地方面8件,检举控告1件,其它方面1件,办结率为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个别同志仍存在惰性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对业务缺乏钻研精神;二是部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三是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四是单位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不到位,致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
三、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队将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为契机,以构建文化、创新、和谐民和为目标,在局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搞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一)、加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和严
格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群访、越级上访和重复访事件的发生。
(四)、加大执法力度,查处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隐形流转和非法占地行为。
(五)、做好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马文元简历
马文元简历
马文元:回族,生于1917年1月15日,仙逝于2010年9月1日,享年94岁,12岁开始习武一生贡献武术事业。马文元一生为人正直、谦虚,自己生活简朴,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从来不讲回报。深受老一辈武术界人士爱戴。
马文元自幼拜苏华,(苏荣轩:满族、从师于伯父苏子云(戳脚门传人曾任承德府八旗兵武术教头)为师学习翻子拳。后跟苏华的亲叔伯弟弟苏敬坡(满族)学习太极拳(当时叫绵拳。绵软拳)八卦拳、形意拳,各种武术器械无一不精。苏敬坡(满族)与海桂元(号海魁三)是亲表兄弟,曾任海桂元秘书兼管家。苏敬坡和海桂元一起经李井林(国民党国术馆馆长)介绍跟孙禄堂学艺,学习绵软拳(孙氏传统老架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各种武术器械。
马文元拜苏敬坡(苏敬坡和海桂元是孙禄堂的嫡传,承德生人,当时与马文元老师住邻居)为师,热河(承德市)在军阀汤玉麟,统治时期,舒敬坡、在热河汤玉麟手下担任武术教官(海桂元任师长。经苏华老师介绍马文元老师拜苏敬坡为师)学习绵软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
马文元老师跟师兄王福寿学习原氏绵软拳(太极拳),王福寿所练的拳及拳谱,据考察验证是万揽生所写的拳谱。马文元老师经朋友介绍跟国民党驻军岳超学习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岳超是杨少候亲传的)。
50年代95岁高龄高凤鸣(地躺门传人)看到马文元老师武术练的好曾上门教地躺拳法。
马文元老师跟候树元学习大红拳及气功,两人相互切磋武术,指导马文元老师练功。
马文元老师跟于永茂(曾任冯玉祥大刀队长,原热河建设局材料科长,大通臂传人)换艺学习大通臂。
解放后马文元老师在承德市食品公司工作。工作兢兢业业,退休后一直从事武术教学工作,为承德市传统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84年全国武术挖掘国家著名武术家沙国政来承德特访马文元老师,1987年孙剑云来承访问马文元老师孙氏武术传承情况。曾获得1953年首届热河省人民体育大会一等奖。1954年第二届热河省人民体育大会一等奖。1954年承德市武术表演奖。1985年获全国武术挖掘贡献奖。
第三篇:马文婷自我批评
党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一转眼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已经半个多学期了,在领导的关心下,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回顾已经过去的工作、学习,我在此作一自我剖析。我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自摆,对于查摆的情况,剖析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平时,通过读报、看新闻,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教育界的新动态,以此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工作动机,严肃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工作方面
在工作上,我认真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力求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果。在教学工作中,尽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内多精讲,在课堂外多拓展,精挑优选作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平时有不懂的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我认为这样才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生活方面
日常生活中,自信乐观,意志坚强,我一直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实事求是,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团结同事,关爱学生,热心助人,主动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的工作、学习,我有所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主观上对学习比较放松。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
2、作为一个新人,工作的经验还不够丰富,驾驭课堂能力还不强,在备课方式和课堂组织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我平时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注意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3、业务知识钻研不够。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业务知识是不够的,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批改作业等,导致没有时间去学习,对更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肯定存在了差距。
我认为在工作中暴露出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对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创优争先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认识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任务都将更为艰巨,无论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而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首先从实践中学,多听课,多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其次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书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最后,要注意工作中的统筹兼顾,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奋、扎实、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我要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这次批评和自我批评,正好提供给我一次剖析自我、总结自我的宝贵机会。借此东风,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以上是我的自我批评,如有不妥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教师党员:马文婷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马文博同志先进事迹
马文博同志先进事迹
马文博,男,汉族,初中文化,中共党员,西峰区后官寨乡司官寨村人,生于1956年3月,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95年10月入党,1995年11月从事环卫工作,1998年4月起担任环卫局清扫队队长,2003年2月任区环卫局清扫保洁公司经理至今。
西峰建市设区20年来,城市功能尚待进一步完善,环境道路还很简陋,加之大批农民进城,流动暂住人口居多。人们的城市意识淡薄,都市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农村集镇气息比较浓厚。随地大小便,随地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擤鼻涕,随地乱倒脏物污水,随地堆放冰雪垃圾。清扫难,保洁不易,卫生监督受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艰难程度,是可以想象的;没有一支非常过硬的环卫队伍,是不可想象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建成了一支信得过的清扫队伍。
西峰区环卫清扫队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有的是职工家属,有的是下岗女工,有的是进城打工的农家妇女,正式职工仅占职工总数的20%。她们大多数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其中不少人不识字,是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她们中的
1绝大多数人来自普通工人农民家庭,社会地位不高,家庭收入微薄,来清扫队是为了维持最低生活线,是一支穷队伍。她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日薪只有几元,付出最多、回报最少,是一支最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她们中命运悲惨、家庭不幸的人屡见不鲜。走进这些人家,看一看她们吃的饭,穿的衣,住的房,谁都会心酸得走不出来。这是一支让人流泪的队伍。但是,当你走近她们,就会被其迈力干活,忘我劳动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打动。她们又是一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好队伍。她们虽然貌不惊人,社会地位低下,收入微薄,但却心灵纯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值得信赖的城市美容师。
十年前,马文博来到了清扫队。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扎实的作风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1997年,他任清扫队队长前,局领导和他谈话,在问到他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我是个党员,我没有什么本事,靠的是工作热情和实干精神。”多年来,他根据工作实际给自己制订了八个字的工作要求,即:勤查,多看,少说,实干。这八个字反映了环卫工作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工作作风。
西峰环卫工作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很低,还处于比较原始的苦力型手工清扫阶段。马文博经常对大家讲,环卫清扫是特殊工作,按时作息,冬暖夏凉,节庆假日,按劳取酬,在我们这里都不存在!大家都要明确:不洁不能下班,保洁还得守岗;迟上不行,迟下是家常便饭;晚上要少睡,白天没时间睡;我们没有节假日,是为了让市民干干净净地过节度假;自己滑倒摔倒,是为了市民少跌跤;劳多酬少,甚至有劳无酬,也得把事干好。但是,症结不在职工,队长经理要说到做到,不放一句“空炮”。他把自己始终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清扫工。他给自己订了一个钢铁制度:干在人前,退在人后,无时不在,无处不到。他向职工讲:我这个队长,不是官;我这个经理,不是老板;我这个“长”,是带队伍的班长,是大家的兄长、排头兵,是表率,是榜样。“长”,就是走在前头的意思。我这个经理,离开清扫队伍就没有多少“经”头、“理”头。离开作业区,能把街道“经理”干净?蹲在办公室看报喝茶,街上的脏物会自己跑掉?我的岗位在一线,我的管理工作是户外作业。多年来,他很少进办公室,很少用办公桌。他的办公室最大,就是十里长街、一百多万平米的清扫区;扫帚、保洁袋、铁铣和摩托车,就是他的办公用品。
目前,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38万平方米。每天早上全城四点钟开始清扫,他往往四点前就起床,逐街逐巷地开始检查各组的出勤情况和作业质量。通查一遍后最早也快八点了,接着又上正常班,通查白天的保洁情况。每天这样的通查不少于三次。他身体经常有病,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每个街道、巷道都有他的身影和足迹。冬天寒风剌骨,骑着摩托车一遍查下来,冻得手脚失去了知觉,下车站都站不稳。夏天烈日当空,他因患脑血管疾病,经常出现头晕目眩,汗水湿衣。可他对检查从未间断过,从不叫苦叫累,没有半点怨言。平时他除了在队上和局里开会外,其余时间都放在一线工作上。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时时以“三净二无”的标准衡量清扫保洁质量,主动督促门前卫生,多次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他不但检查指挥好工作,而且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身体力行,和职工们一起劳动。他每次上街都要随身带一个塑料袋随时捡拾废弃物,走到哪里捡到哪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劳动,清扫道路,铲除淤泥,清理垃圾,和职工打成一片,职工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难以认出他是个队长。一年365天,马文
博和清扫工一样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所有的法定假都与他们无缘,就连大年三十和初一他们还在上班,还在清扫街道。就这一项一年下来就等于加班106天,再加上因工作需要加班,比如瓜果蔬菜旺季、天气原因及大型活动等,加班近150多天。可是他们没有轮休过一天,也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加班费。
马文博同志家住农村,70多岁的的父母双双患病瘫痪在床,十几亩责任田和照顾老人、孩子的担子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就是这样一个拖累重、困难大的家庭,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几乎很少请假,没有旷过一天工。为了照顾老人,他每晚都要回家。一到家,他顾不得吃饭,来不及休息,急忙给两个老人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等干完这些事后,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有时吃着饭就呼呼地睡着了。就这样内外兼顾,始终如一,一直坚持到老人过世。
清扫保洁工作面广量大,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复杂,文化层次素质普遍偏低,人称“三八队伍扫把兵”,本身矛盾就比较多。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敏感性强的面上的工作,又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可是在他的带领下,无私奉献的环卫行业精神得到充分发扬,清扫保洁公司年年被局里评为先进集
体,许多班组和个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并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经常收到市民联名的表扬信。
马文博同志为人诚实正直,不善言辞,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为名不图利。别人问他为啥那样卖命,图啥?他说,不图啥!其实他心里最清楚:论提干,自己是个工人;论奖金,两年上了三年的班,没领过一分。要说有所“图”,图的是奋发向上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责任心,他是共产党员,只有忘我工作,不懈努力,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他人生的价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马文博同志的先进事迹逐渐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他连续八年被局里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荣获“西峰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省爱卫会树为“甘肃省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省人事厅、省建委授予“先进生产者”;2001年荣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6月被评为“西峰市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11月当选为庆阳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2005年6月获全国女联、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的“全国绿色家庭”荣誉称号;2006年12月当选为庆阳市西峰区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庆阳市西峰区六届人大代表。
第五篇:马文楼封顶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上周五,校园中鞭炮齐鸣,喜气洋洋,祝贺我校教学楼东半楼封顶。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今年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东半楼,开始破土动工。当时正值隆冬,已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亲眼目睹打桩机打入几十米深的地底,放入直径近一米的钢筋笼,这样坚固的基础是前所未见的。开学后,我们更是看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节节长高,速度惊人。
东半楼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我们的学校建筑面积。但大家对于这座楼之所以能这么快建成,可能不甚了解。从祝贺的条幅上,大家都应该看到了一个叫马文的人被反复提及。“先生何许人也”?请允许我给大家做个介绍。马文,系我们学校85届师兄,30年前,和我们一样,也在这片热土勤学苦练,追寻自己的理想。经过多年打拼,今日的他已成为潜山县恒华责任有限公司、皖城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去年,当他得知母校教学楼因资金有缺口只完成了西边半楼的建设后,决定捐资150万,帮助兴建罗汉初中东教学楼。
150万,可能对于一个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一个县级企业家来说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我们潜山个人捐资助学,此前还没有人超过100万。老师们都看到,马文先生那天来我们学校,开的是一辆普通的不上档次的轿车,这样一个对自己很吝啬的人,远比那些开奔驰坐宝马的老板,更让我们钦佩。
捐资助学情,深深感人心。马文先生的这一善举,肯定会在我们罗中学子当中引起巨大反响。让我们把对学长的感谢之情,转化成认真学习的巨大动力,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过硬的本领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去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最后,我们也该问问自己:数十年后,是否也能让母校的学弟学妹,在某个清晨,将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自己的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