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盖北镇夏盖山村居民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
盖北镇夏盖山村居民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汪佳飞
一、为什么要调查
我们搜集到这样一些信息:
中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到2010年底,中国的电力缺口已剧增至15%0目前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约占75%),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但中国已由原来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转变为进口国,电力成本将因此不断上扬。随着电力的普及,即使接近亚洲市场的平均电力使用水平,也都会使中国的电力供应不堪重负。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电力节能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老百姓对电力节能的认识和行动怎样呢?所以,我利用暑假对自己居住的村子40户家庭展开了专题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我在走访的同时,就下面8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您家天天用电饭锅煮饭吗?(A.是B.不是)
(二)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您会及时拔掉插头吗?(A.会B.不会)
(三)您家使用节能灯吗?(A.是B.不是)
(四)您家使用节能冰箱吗?(A.是B.不是)
(五)您对节约用电的态度是(A.能省就省B.非常有必要C.看收入多少而定D.不需要考虑)
(六)冬天或夏天您家24小时开空调吗?(A.是B.不是)
(七)2009年您家用了多少钱电费?(元人民币)
(八)您知道我市目前每度电费是多少钱?()
我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
天天用电饭锅的占80%;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能拔掉插头的占70%;48%的家庭有节能电器;认为节电能省就省的占51%,节电非常有必要的占60%,看收人多少而定的占8%,只有4%的住户认为没有必要节电;知道我市目前电费价位的仅与62%0在调查中,我还发现2009年家庭电费支出在1000—1500元的占52%,500—1000元的占36%,500元以下的和超过1500元的各占12%0数据显示,居民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意识,但家庭用电浪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上门走访中,我发现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开;电视不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高亮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天天使用电饭锅,饭煮熟后没有拔掉电源……
我还发现,相对面言,年轻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费多一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收入多的家庭比收入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很多家庭知道节电的方法,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认为电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点点滴滴,看来微不足道,但正是家家户户点点滴滴的累积,使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我想,花钱消费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注重自身物质的付出,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我们每户家庭都坚守节约的原则,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
(一)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尽量不重复使用电器;家用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电视,音响声音不要放得过大,这样既节电又不扰民;电水壶及时清垢,提高热效;电冰箱及时除霜,制冷效果好又节电。
(二)大力提倡使用节能设备。
照明方面,应当尽量选用节能灯来替代白炽灯。虽然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它的寿命是白炽灯的6到10倍,而且它的耗电只有白炽灯的1/5。因此,一个节能灯,它的整个寿命期,能为你节省100多元的电费。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节能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
(三)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
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行为中体现节约之风。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形成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大力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特别是用价格杠杆来引导人们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生产节能新产品,在保证节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新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保证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实行节约奖励,惩罚浪费的措施,如用电实行高峰和低谷不同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杨老师的话】
从习作中看得出,小作者对这次调查花了很大的力气哟!从调查的目的人手,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并做详细分析,再到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都体现了严谨性和科学性,真不错。而且,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节能减排,所以小作者对家乡居民用电情况的调查就显得十分及时和有意义了。相信这份报告一定能唤起人们节约用电的意识,并像小作者所想的那样让“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但在文字的表达上,汪佳飞同学还是显得过于成熟了一些,尤其是“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部分中,语言过于成人化。比如“价格杠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等
词语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太合适。其实用小学生自己的话把道理说得平实一点,会更通俗易懂。
另外,对于调查结果的统计,如果能以表格形式出现,就更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了。
第二篇:夏孜盖乡3月份信访工作总结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信访局的安排和部署,我乡党委、政府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通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认真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工作。3月份,共接待群众来访2次,结案率100%,无重访事件,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为乡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现将有关近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将信访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在信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乡党委先后两次召开了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信访会议,研究制定了信访工作年初信访工作计划,并与各村企事业驻乡各单位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制定信访实施方案,使信访工作真正达到了目标具体化,工作任务责任化。对群众反映的矛盾大、纠纷多的问题,认真做好梳理分类,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原则,乡党委书记亲自抓,纪检书记具体管。下设信访办公室,并开通信访电话xxxxxxx,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全方位开展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认真全面排查
在两会期间,首先在全乡大范围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努力清除工作隐患。一是全员发动,普遍排查,机关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站所(村)干部,深入各(村)队,逐户走访,察民情、访民愿、找问题,在整个排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多的是春耕备耕、贷款等问题,能在基层解决的当时就处理,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同,为信访工作夯实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是不失时机,个别抽查。在普遍排查的基础上,乡信访领导小组,还采取了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的方式,深入基层个别走访、检查村“两委”的信访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和了解信访的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三、突出重点,调处、化解不稳定因素
我乡党委在信访工作中,
坚持把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作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在两会期间,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成立两会领导小组,制定领会领导坐班表,杜绝两会期间信访事件出现不良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确保信访工作的“三个到位”、“两个突出”。“三到位”:一是时限要求到位。群众性上访反映的问题,承办人要在一周之内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如反映的问题是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须在一月内与上访群众取得联系,并告之处理情况。二是制度制定到位。我们在原有信访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并严格执行,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监督执行到位。严格信访调查监督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信访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办,矛盾有人处理;因此,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情况,扩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应对上访问题,稳稳当当地解决实际困难。
四、积极预防,提高处置群体矛盾工作能力
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获得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信息,才能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为此,我们积极加强信访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内容准确。一是充分发挥驻村大学生平台。各站所(村)均配备信访信息员和驻村大学生,实行定期汇报、随时报告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村队大学生驻村平台,分解矛盾,化解矛盾,并严格执行传达信访制度和信访知识,加强村队信访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对信息员的管理培训。通过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等方式,从搞好日常信息收集、预警性信息分析、政策法规学习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信息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变以往的“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抢抓工作主动,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第三篇:夏孜盖乡中心校均衡汇报
夏孜盖乡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过程性督导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夏孜盖乡中心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夏孜盖乡中心校原名为夏孜盖乡初级中学,成立于1952年。2006年9月,根据自治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我校初中部撤并,现为完全小学。开设教学班6个,本学期在校生114人,少先队员91人。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工人1人。学校占地总面积为46229平方米,校舍面积4347平方米,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38.1平方米。学校校园绿化面积为15622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37.04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6815册,生均图书59.8册。我校设有党支部,校委会,教务办,财务办,德育办和工会,少先队,计生工作等团体及三个教研组,学校配备学生机房、劳技室、美术室、实验室、音乐室,按标准化要求配备各功能室仪器,学校现有专用室9间,普通教室6间,辅助用房及生活用房24间,设臵合理、数量充足、面积达标;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布臵合理、整洁、完好。田径场跑道为炉渣跑道,跑道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数学、科学等实验教学及通用技术仪器、器材,能同时满足9组学生实验。学校现有6间体现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学生用机45台,教师用机28台,2014年学校对校园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宽带网全部进办公室,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我校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学前教育入学率达100%;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同时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
2、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了评价要体现导向性和教育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全校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均衡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臵,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我校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多年来“迎来送往”多名骨干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先后选派李志英、许琼、蒲莉、练友芳等教师外出培训。把外校经验带入,把本校经验传出,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高效课堂的均衡发展。互慧互利,共同成长。2016年6月,我校地区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注意力的研究》立项,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师生多人次在县征文、绘画、摄影等比赛中获奖。
(四)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均衡提供保证
1、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和计划,年终写好总结,制定了奖惩制度。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过程管理,通报和整改工作。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大比武”活动,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李志英老师论文获得自治区级一等奖。陈莲花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件制作获得地区一等奖,刘波、武沙沙老师县级素养大赛获得三等奖、张艳灵老师县级班主任大赛获得优秀奖,赵慧老师获得县级朗诵比赛优秀奖,文先鹏老师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县级、地区、自治区级奖项。
2、学校广泛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学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艺术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提高审美标准。在2013自治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集体第三的好成绩,并得到各级领导好评。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夏孜盖乡中心校执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以教师网络培训的为主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包括“国培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同时狠抓教师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教育书籍阅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五)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学校 “硬件”配臵:
1、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关心下,安装配备了“班班通”等电教设备。2016年,学校完成了学生宿舍、食堂改造项目,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一个。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2、设有校内图书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共有图书6815册,生均图书59.8册。学校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音、体、美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远程教育设施及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2)打造环境文化,构筑教育载体。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使用”的原则,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全校师生形成“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办好学校”的共识,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人人议论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人人以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而自豪的气氛。
2014年针对教学楼内文化环境实际,学校重新进行规划:教学楼一楼为习惯养成篇,二楼为理想信念篇,三楼为励志成才篇;在每个教室及专用室,均统一规划制作了宣传标语、学生常规,配臵了书橱;在学校醒目位臵,书写学校发展目标标语;文化墙建设以学校礼仪习惯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增添了、二十四孝图文详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为创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学校在领导广泛征求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参考外校规划经验,本着“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禽”的原则调整校园构,植物配臵疏密有度,花草树木生长旺盛、无病虫危害、修剪及时,整洁美观,达到了三季有花、效果。为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多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状况,关心身边一草一木,自觉摒弃不环保、不文明行为,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简洁美观,绿化、净化、美化基本到位,凸显了大气、简约、阔达的规划特点,真正形成了“处处有警语,室室有氛围”的格局。
(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各班班主任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3、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七)注重班子建设,探索管理文化。我校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严密的制度管理相统一”的策略,以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为基础,坚持挖掘文化内涵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办学规律的内部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规范、高效的领导决策机制、人员激励机制、资源流通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效益。学校领导班子能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以自己的行动激发起教职工内在的工作积极性,在共同创业、不打折扣和绝对服从中增强了单位意志力和执行力。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教务处、总务处、少先队都能够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结合各部门工作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了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学校人本化的管理体制,每周四下午例会制度,使每周工作既有重点,又有统筹,使干部队伍业务过硬、敢于创新,通过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写好一篇论文、评好一次课、做一场报告,努力实现了“仕而优则师”的目标,培养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坚持每学期民主评议干部,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学校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普遍认识到,每个人必须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体现理想,在与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传承学校文明,营造和谐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特别是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工作中,个别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没起色,成绩不够突出。
3、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成效不够明显。
4、乡村教师流动性大、留不住人才,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利用业务学习,在教研组内中开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备课”等知识培训,新任不满三年教师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总结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地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2、求真、务实抓好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成效的办法是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学常规管理重在平时,重在过程,应求真、务实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本学期要将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具体到人、到项,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3、创新特色建设,推动学校高品位发展。
在充分进行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创建以“经典诗文背诵 ”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最低要求是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背诵15篇以上的古诗文,要达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课外阅读的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书目,最低要求是学生能了解所读书的主要内容及主人公,摘录有关的好词、好句、好段及写读后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
四、学校发展前景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三个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养成良好习惯,责任意识增强;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艺术日趋娴熟,综合素质提高;
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提升,获得社会认可。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妇代会先进材料
夏孜盖乡妇联系统先进集体事迹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妇代会)
2011年,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妇代会工作紧紧围绕年初计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女教职工素质为根本,以促进女性岗位成才为主线,充分调动和发挥女教职工的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在校党、政、工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发展和维权两条主线,深入开展 “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回顾这一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共有教职工39人,女职工25人,其中党员6人、汉族15人、蒙古族4 人、哈族4人、回族1人、锡伯族1人,25岁以下女职工10人,校委会成员3人,班主任6人,我校女职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女教工作用 学校女工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引导和凝聚广大女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女职工成长。切实维护和保障女教职工的特殊权益。在全体女教师中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的活动。认真履行维护职能:
1、从多渠道关心了解女教职工疾苦,及时走访探望患病的女教职工,走访探望孕期、哺乳期女教职工,尽力为女教职工排忧解难。如殷延凤老师生孩子期间,工会、妇委会都代表学校前去探望她们,让她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的温暖。
2、关心女教职工身心健康,时常找女教职工谈话,了解女教职工思想情况,关心女教职工婚姻、家庭幸福,并及时解决其问题。
三、组织学习有关法规,提高妇女干部的文化素质。学校妇代会经常组织女职工学习《宪 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教师法》切实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男女平等做出贡献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妇女干部政治素质,强化妇女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建有计划、有总结的学习型、服务型妇代会。
四、乐于奉献,关心帮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妇女儿童身上,在全校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通过开展资助家庭贫困的女学童活动,进一步深化“送温暖、送爱心” 活动,呼吁爱心人士关注特困学生,从而多方筹集资金,献一份爱心。目前我校已有阿英、姜丛园等四位同学得到县妇联及相关部门救助,在学习及生活上给与了很大帮助。
五、立足岗位 争创一流
我校女工委配合教导处积极展开教研工作,重点抓好备课、备作业和作业批改方面的规范,全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继续加强女教职工的学习培训和联系,发挥研究、指导、服务、领雁作用,以“研究”带动“培训”,以“培训”促“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专业水平,注重研究课堂教学,总结方法,归纳策略,努力为学校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
2、落实各级培训,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培训,结合学校实际,评出校级骨干教师,2011年派李志英、龙珍老师参加区外、区内骨干教师培训。
六、参与活动 陶冶情操
组织姐妹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1、以学校读书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全体教师参与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开展周一会前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技能,每学期引导每位教师自学一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写好一篇读书心得,为后进学生精心挑选一本好书并捐献。
2、广大女教师积极投入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并在空课的时候积极聆听教师同仁的开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每年与工会一起组织旅游活动、松树沟、白杨河、福海一日游游,5.1趣味小游戏妇代会姐妹们都积极参与。总之,全体女教师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关心下,不断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妇代会 2012年3月3日
第五篇:盖志毅所发表调查报告
盖志毅所发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科研项目、获奖一览表
一、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
(一)农业经济类
1.呼市养鸡专业户调查(调查报告)农院院刊2.和林格尔县由农转牧的客观依据(调查报告)3.在新的地平线上——和林格尔县由农转牧综合报告(调查报告)4.粮食障碍及其对策——和林格尔县农转牧专题报告(调查报告)5.关于和林格尔县由农转牧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6.凉城县后营子乡种草调查(调查报告)7.试论畜牧业发展的综合化趋势(论文)8.绵羊饲养业面临的矛盾及其对策(论文)9.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论文)10.畜牧业机械化与牧区产业结构调整(论文)11.乌盟前山商品粮基地发展畜牧业的调查(调查报告)12.从系统学看我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论文目录)13.坚持对外开放加速发展我区的创汇农牧业(论文)14.1995年、2000年我区饲料粮需求预测(论文)15.世界大豆需求预测(论文)16.我区细粮供需矛盾及其对策(论文)17.应正确估计我国肉类食品的消费水平(论文)18.内蒙农经学会综述(论文)19.沿边开放有利于内蒙古农业经济发展(论文)20.俄罗斯农产品匮乏需求旺盛占领其市场千载难逢(论文)21.大力发展我区创汇农牧业(论文)22.扩大沿边开放把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推向国际市场(论文)23.从土左旗农民收入差异看增加农民收入的途经(调查报告)24.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论文)
年9月7日
乌盟日报 1986年8月24日 内蒙农院学报 1986年3期 内蒙农院学报 1986年3期 经济社会 1986年4期 乌盟农牧渔业科技 1987年1期
经济社会 1987年3期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1988年4期 经济社会 1989年1期 畜牧机械 1989年2期
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奖 1987年 中国科学出版社《北方草原畜牧工程学术研讨会文集》题录 1988年11月 内蒙古经济探讨 1990年10期
内蒙古经济探讨 1991年增刊 内蒙古经济信息报 1991年8月9日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2年增刊 内蒙古畜牧业 1992年专辑 内蒙古经济探讨 1991年10期 农经理论研究 1993年1期
内蒙古经济报 1993年10月8日 内蒙古日报 1993年3月24日 经济社会 1993年4期 内蒙古科技报 1993年5月14日农经理论研究 1993年1期
1982 25.沿边开放——振兴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新战略(论文)农经理论研究 1993年4期
26.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与布局设想(研究报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与布局设想》 1993年版 27.内蒙古粮食自给问题研究(研究报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8.颗粒饲料机辊、模间隙的调整(译文)渔业机械仪器 1994年2期 29.沿边省区农产品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论文)前沿 1994年4期 30.我国农产品保护价建立的三个阶段(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1995年1期 31.论邓小平的农业基础观(论文)32.贫困与发展——小井乡调查(调查报告)33.中国农业的危机和出路——访朱希刚教授(小文)34.小城镇建设与宏观调控(论文)35.论政府对粮价波动的宏观调控(论文)36.布局分散:乡镇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37.学习邓小平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论文)38.面对市场的挑战——临河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产品流通的调查(调查报告)39.科技进步与三高农业(论文)40.实现粮食安全及农民收入增长双重目标的对策选择(论文)41.布林克曼农业集约度学说述评(论文)42.提高我区粮食比较利益途径的探讨(论文)43.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制的作用、难点和对策(论文)44.农民收入增长与粮食安全协调对策的国际比较——印度个案分析(论文)45.浅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论文)46.市场机制对农业增长的负面思考(论文)47.内蒙古农经学会农业产业化学述研讨会综述(论文)48.合作制: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正确选择(论文)49.乡镇企业开拓市场有关问题(小文)50.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与过多干预(小文)51.内蒙古农经学会贯彻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几点建议(论文)52.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论文)53.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几点设想(论文)54.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成果,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研究(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经济学刊 1995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4内蒙古农业经济 1994农村社会经济学刊 1994内蒙古统计 1995内蒙古日报(蒙文版)1995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5科学管理研究 1995内蒙古农业经济 1996农经理论研究 1995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6内蒙古统计 1996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6农村经济 1997经济纵横 1997内蒙古农业经济 1997农村社会经济学刊 1997内蒙古商报 1998中国农机化报 1998内蒙古社科联动态 1998内蒙古日报 1999北方经济 1998前沿 1999年11期 年3期
年7月15日 年1期 年5期 年1期 年3月24日 年1期 年2期 年1、2期 年11期 年4期 年5期 年增刊 年5期 年3期 年1期 年2期
年5月8日 年10月10日年6期
年7月2日 年10期 年4期
1994 55.从封闭到开放——一种新的规划和区划观(论文)内蒙古统计 1999年3期 56.乡镇企业开拓市场面临的挑战(论文)乡镇企业研究 1999年5期
57.略论开拓农村市场(论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结构调整与农牧业增效增收对策研究》 1999年 58.论西部农村市场开发(论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2001年 59.论农村西部开发(论文)中央电大学报 2000年6期 60.加入WTO要重视农作物秸杆加工(论文)内蒙古农大学报 2001年2期 61.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耦合与协调(论文)北方经济 2002年10期 62.城镇化与农民人力资本积累(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1年6期 63.西部大开发三题(论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2002年1期 64.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1期 65.和林格尔经济模式——一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论文)理论研究 2003年1期 66.实现农牧民达小康的对策(论文)前沿 2003年8期 67.农民达小康:障碍及逾越对策(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3期 68.转移·组织·教育(论文)前沿 2006年1期 69.土地产权不对称:我国农村牧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海峡两岸农业经济交流论文,2007年8月中韩第4次沙漠化防止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 70.我国农村牧区联产承包问题管窥(论文)内蒙古人大 2007年9期 71.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几个问题(论文)《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行政学院学术报告集(第二辑)》远方出版社2006年 72.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特色论(论文)内蒙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9月发表在《西部论丛》2007年1期,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经济社会2006年蓝皮书》
73.着力把握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特色(论文)内蒙古日报2007年8月2日
74.浅论草原文化对品牌形象的塑造(论文)绿色草原万里行高层论坛入选论文,内蒙古日报2006年11月6日选登 75.澳大利亚的牧区公共管理及对内蒙古牧区公共管理的启示(论文)世界农业 2007年9期 76.牧民草牧场权益被侵占的现状、成因及保护(论文)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77.论我国牧区土地产权的三个不对称(论文)《农村经济》 2009年第3期 78.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研究(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二)生态经济类
79.资源转换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北方经济 1997年3期 80.耗散结构理论与草原建设(论文)内蒙古社联 1989年4期 81.无为而治尊重自然——治理沙漠的再思考(论文)人大复印材料地理 2003年5期 82.寻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以山羊饲养和羊绒加工为例(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1期 8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民主 2004年4期 84.从多重理论视角重新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论文)中国草地 2005年1期 85.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国有林区经营模式的十大转变(论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2004年12月
86.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原料基地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之专题研究二(研究报告)单行本
2005年
87.道家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契合(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4期 88.道家哲学生态意境探微(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4年4期 89.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及其对策研究(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年3期 90.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论文)内蒙古工作 2005年3期 91.内蒙古牧区发展草产业应慎行(论文)北方经济 2005年8期 92.草原产权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草原与草坪 2005年6期 93.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1期 94.内蒙古生态移民安置点选择问题研究(论文)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1期 95.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论文)北方经济 2006年2期 96.浅论草原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理论研究 2006年2期 97.明晰草原产权——牧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基础(论文)生态经济 2006年10期
98.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年6期
99.论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论文)第四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论文汇编 2006年10月 100.知识问题与政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决策制定(论文)内蒙古新牧区研讨会交流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年10期 101.全球视域下的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论文)2006年8月第2届中日沙漠化治理研讨会交流
102.我国牧区不同利益主体矛盾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论文)全区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内蒙古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2006年12月
《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2期
103.产权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006年4期该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
资料中心论文索引
104.牧区”收缩转移”战略及引发的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思考——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调查(调查报告)
乡镇经济
2007年第06期 105.生态视角下的内蒙古绒山羊生产规模分析(论文)
乡镇经济
2008年第06期
106.草原使用权流转与政府调控(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107.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与保护草原生态的矛盾研究(论文)乡镇经济 2008年第02期 108.论保护草原生态与内蒙古经济持续发展(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年第3 期 109.论草原文化建设对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论文)中国草地学报 2008年4期
110.探讨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产业政策(论文)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环境绿皮书)(杨东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综合经济类 111.企业家要善于开拓市场(论文)致富之友 1995年3期 112.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我区名牌战略(论文)113.私营企业呼唤现代企业制度(论文)114.形势·问题·对策(论文)115.论第三产业与再就业(论文)116.努力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论文)117.对小康社会的科学、全面的最新诠释(论文)118.和林格尔经济模式专家点评(论文)119.新思路大手笔——和林格尔县实施“三化”成功实践与启示120.有效政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论文)121.封闭性——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桎梏(论文)122.关于增强“十一五”规划可操作性两个问题的探讨(论文)123.协调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快速增长旗县的战略选择(论文)124.兵法谋略与商战(论文)125.外国产品译名之妙(论文)126.新技术广告种种(论文)127.企业赢得社会尊敬必须遵守的6个准则(论文)128.制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博弈模型分析(论文)129.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论文)
130.诺斯悖论及其破解(论文)131.内蒙古新牧区建设需处理好十对关系(论文)2007132.统筹兼顾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论文)
(四)少数民族经济史类
前沿 1995年3期 内蒙古乡镇企业 1996年10期 现代农业 1998年9期 中央电大学报 1999年4期 内蒙古社科联动态 1999年
前沿 2002年12期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03年9月12日 内蒙古工作 2003年1期 北方经济 2003年9期 理论研究 2003年6期 科学管理研究 2005年2期 北方经济 2004年4期 内蒙古经济报 1995年5月18日 现代经济晚报 1994年5月10日 现代经济晚报 1994年6月28日 内蒙古日报 2006.6.17 集团经济 2007年第8期上旬刊 中国统计 2007年第04期
理论研究 2007年第7期,该文中国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论文索引
年 内蒙古发展论坛发言稿
内蒙古日报 2007年11月15日
(论文)133.内蒙古西部草原畜牧岩画探讨(论文)中国农史 1984年(4期)134.阴山史前狩猎文明(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4期1988年2期连载 135.从蒙古草原岩画探讨蒙古草原畜牧方式演化历程(论文)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 1988年2辑
136.从内蒙古动物岩画探索草原原始畜牧业的起源(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89年(2期)137.蒙古草原远古采集业初探(论文)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 1989年4辑 138.契丹农业技术述略(论文)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 1990年5辑 139.女真族农业技术述略(论文)内蒙古社联 1991年1期 140.我国猎牧经济形态的岩画学观察(论文)农业考古 1992年1期 141.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与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论文)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 1992年7辑 142.元代汪古部的农牧业技术(论文)农业考古 1997年1期 143.汪古部的农业经济概述(论文)内蒙古农业经济 1996年3期 144.从考古发现看大兴安岭地带的远古农业(论文)内蒙古农业志资料 1995年9期 145.匈奴农牧经济管窥(论文)北方经济 1998年6期 146.室韦族经济概述(论文)北方经济 1998年8期 147.乌兰夫合作经济思想及对新牧区建设合作经济的启示(论文)2007年内蒙古发展论坛入选论文 148.河套文明的复归及展望(论文)2007年第三届河套文化研讨会入选论文,中评网刊登〈〈河套文化研究〉〉收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149.乌兰夫“保护牧场,禁止开荒”思想及启示(论文)
内蒙古草业
2008年1期 150.乌兰夫改造沙漠造福人民思想及启示(论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1期 151.不同制度背景下提高牧户经营收入的比较分析 《北方经济》 2008年第16期 152.对内蒙古边境牧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在内蒙古政协座谈会的发言
2009年7月3日
(五)教育经济和高等教育类
153.信息转化率——一项衡量创造性人才的数量指标(论文)自学杂志 1986年(10期)154.青年教师提高素质之我见(论文)农院院刊 1986年 155.谈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农院院刊 1986年 156.大学生的继承与创新(论文)农院院刊 1987年3月
157.在与专业结合上做文章——给外系讲解《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的体会(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1987年3期 158.创造型农经理论人才的知识结构(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88年(2期)159.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深化作用(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刊 1990年10月10日 160.《农牧业经济学》启发提问式教学初探(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0年2期 161.农业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3年3期 162.经济管理系促进教学升温的思考(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5年2期 163.论提高农业保护与农牧民教育意识(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5年2期
164.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促进农牧区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中韩农业教育与区域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版 165.农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论文)中国农村成人教育 1998年2期 166.关于发展我院成人教育的战略思考(论文)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8年2期 167.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与高校创新教育(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3期 168.从校园文化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3期 169.大学助学贷款:嬗变·问题·对策(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4期 170.建立以院(系)为中心的高校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4期 171.浅论西方大学校长职责及其对国内高校管理的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4期.172.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理念:从创造有形财富转向创造无形财富(笔谈)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3期 173.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理念:从创造有形财富转向创造无形财富(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4期
174.西部高校制度创新:障碍因素与逾越对策(论文)国家创新体系与高校改革发展国际研讨会入选论文 2006年10月 175.关于新校区建设若干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76.试论用人文社会科学对农业大学传统专业的整合与提升(论文)高等农业教育
2007年第8期
177.蒙古族文化的教育价值(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4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列为索引论文 178.再论蒙古族文化的教育价值(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179.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有关理论与内蒙古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论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180.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地位问题和战略思考(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2 期 181.蒙古文化教育对政府管理牧区的价值(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3 期 182.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院校必须加大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教育(论文)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09期.183.“公务员热”背后的理性思考(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184.关于大学精神形成因素的思考(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185.关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心下移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研究(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86.关于M大学管理重心下移问题的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六)学位论文
187.少数民族地区规范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论文 1998年 188.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博士论文 2005年
二、学术著作
189.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通史卷)(参编)广西科技出版社 1996190.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农业卷)(参编)广西科技出版社 19961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6192.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第二作者,共两位作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193.富民强区之路——内蒙古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研究(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194.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独立完成)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007195.内蒙古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参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196.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独立完成)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三、主持与参加的项目
197.土左旗经济发展咨询报告(研究报告,参加)内蒙古发改委委托项目 单行本 1998198.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保护(主持)内蒙古社科规划办项目 2004----2006199.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成果,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研究(主持)内蒙古社科联重点项目 1998200.少数民族农业经济史研究(主持)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业经济系 1988201.实现粮食安全及农民收入增长双重目标的对策选择(主持)国家农调总队 1996----1997202.权力制衡与大学管理下移问题研究(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2005----2006203.满州里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主持)满州里市政府 2004204.和林格尔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主持)和林格尔政府 2005205.蒙古族的自然崇拜与草原可持续发展(参加)英国剑桥大学中亚与蒙古研究所项目 1999206.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参加)澳大利亚地理人类学环境系研究项目 2001207.内蒙古粮食自给问题研究(参加)内蒙古社科规划办项目 1992208.内蒙古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1209.土左旗经济发展咨询报告(参加)内蒙古计委 1997---1998210.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与布局(参加)呼和浩特市政府 1992
年版 年版 年版 年版 年版 年 年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2001年 年—2003年 年—1994年 年—2002年 年 年
2008211.蒙古族百科全书·科技卷(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0-----2006年 212.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原料基地发展规划研究(参加)内蒙古科技厅 2003-----2005年 213.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发展方略(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2006年 214.内蒙古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研究(主持)内蒙古财政厅 2006年
215.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与政府公共管理改革-----以内蒙古为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7年 21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牧区发展(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7年 217.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发展(主持)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 2006--2007年 218.内蒙古高校办学特色研究(参加)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 2006--2007年 219.《草原牧区合作社:理论与实践(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2007--2009年 220.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概论(参加)内蒙古党委宣传部 2007年
221.富民强区之路——内蒙古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研究(主持)内蒙古教育厅委托项目 2007年——2008年 222.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持)鄂尔多斯市发改委 2008年 22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旅游脱贫可行性报告(主持)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 2008年
224.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及逆向传播(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 2009年
四、获奖情况
225.绵羊饲养业面临的矛盾及其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经济优秀奖 1988年 226.乌盟前山商品粮基地发展畜牧业的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奖 1987年 227.农牧业经济学》启发提问式教学初探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优秀成果1等奖 1991年 228.论邓小平的农业基础观 内蒙古自治区第5届社科2等奖 1996年 229.实现粮食安全及农民收入增长双重目标的对策选择 内蒙古自治区第5届社科2等奖 1996年 230.内蒙古粮食自给问题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第5届社科3等奖 1996年 231.呼和浩特市农业发展与布局设想 内蒙古自治区第5届社科青年奖(等同3等)1996年 232.资源转换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第6届社科2等奖 2000年 233.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耦合与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第7届社科2等奖 2003年 234.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农业卷)广西高校优秀成果1等奖 1996年 235.阴山史前狩猎文明 内蒙古社科联1等奖 1994年 236.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 第6届国家图书奖 2003年 237.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制的作用、难点和对策 内蒙古统计2等奖 1997年 238.科技进步与三高农业 九五优秀成果奖 1996年 239.我国农产品保护价建立的三个阶段 东北财大优秀成果1等奖 1995年 240.内蒙古自治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内蒙古教育厅等 1991年 241.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优秀教师 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颁发 1988年 242.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优秀教师 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颁发 2000年 243.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党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 2006年 244.内蒙古高校工委优秀党员 内蒙古高校工委 2006年 245.内蒙古农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年 246.诺斯悖论及其破解 内蒙古党校优秀处级干部班优秀论文1等奖 2007年 247.西部高校制度创新:障碍因素与逾越对策 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优秀论文1等奖 2008年 248.蒙古族文化的教育价值 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优秀论文2等奖 2008年 249.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理念:从创造有形财富转向创造无形财富 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优秀论文2等奖 2008年 250.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评促建”先进个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年 251.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7期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第二届政府奖)三等奖年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