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一封“安全家书”说开去
勇叹调——从一封“安全家书”说开去
有这样一封信,它用亲情呵护员工安全;有这样一封信,它用爱情构建幸福家园;有这样一封信,它用大爱抒写动人嘱托„„
“亲爱的女儿,每一天,从早上目送你的身影消失在小区门口之后,一直到晚上你的笑脸出现在家门口之前,我们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最大的牵挂,就是你的安全,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上班期间的工作安全;最大的期盼,就是你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是化肥分公司职工家属写给女儿的一封“安全家书”。
我们经常把某件事情、某项工作做得好赞誉为“工作做到了家”。如果能把安全工作做到家,那是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2014年5月,化肥分公司工会开展了“一封安全家书·一份亲情寄托”活动。用写书信的方式,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融入到亲情、真情、爱情之中,将家人对亲人人身安全的真心关爱,与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互补、相得益彰。
自化肥分公司开展此活动以来,共收到近百封职工家属信件,参与活动的职工家属年龄最小仅4岁,最大84岁。每一封家书饱含着温润心灵的光芒和爱的感染力,幸福的暖流和脉脉的温情缓缓地流淌在每位员工坚实的内心。
有一位妻子给丈夫的信中说:“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对于一个家庭,安全是温馨,是和睦,是幸福,是欢乐。拥有安全不一定拥有一切,但是如果没有安全,一切便不再拥有。”有一位老父亲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千好万好没有平安什么都不好,千有万有没有安全什么都没有!儿子,你在工作中的安全、平安无事是我和你母亲唯一对你的奢求。”
“一封安全家书,字字感动人心。”我想,这感动源于职工家属对亲人最真实的牵挂,让职工更多的将家人的爱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去;这感动源于活动把化作温情的安全理念筑牢在职工心中,把抓安全跟职工的幸福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企业讲安全、员工要安全、家庭保安全的良性循环。
“家书”虽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但将其与安全生产联系起来,实为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篇章的又一亮点。无可否认的是,一味地处罚教育可能很难触动员工的心灵,只有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用亲情感化来抓安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能筑牢预防事故发生的家庭防线。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活动是最贴近干部职工的文化落地形式之一。企业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可以让职工对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可感。让我们为“一封安全家书·一份亲情寄托”活动点赞,因为它贴近职工群众、贴近安全生产、贴近亲情文化,创造了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
第二篇:通信管理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封家书说开去
儿时记忆里,****的姑奶常常写家书给我们,那时爷爷叮咛着我说:“小孙女,没事儿的时候你就到村子口儿守望了看看有没有邮递员过来,兴许这几天你老姑奶家的信件快到了哩。”我就欢天喜地般跑出去,然而苦苦等待书信的那段青葱时光好漫长、好漫长呀!
——“来信啦……”****姑奶的家书每次抵达时,亲眷们总是让我立在他们的面前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一字一句地念,稚嫩的童音也许十分具有着情感穿透力吧,小屋子里便满是我的清脆朗读之声了。当读罢信件之后,爷爷喜欢一把捏了家书再从头至尾重新观赏一番,并连连地称赞道:“你姑奶的字儿真棒!倒像是个书法家啊。”逢年过节,父母领着我前去****的姑奶家探亲,那一刻家族友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情景真是好温馨呀!说起来,老姑奶家那会儿的物质生活条件算不上是特别富裕,四壁透寒的低矮青砖瓦房、呛人的煤烟气味、结冰的自来水井、门前那条肮脏的臭水沟、一台14英寸的菊花品牌黑白电视机俨然成为了当时的稀罕物儿……姑奶疼爱我,拿着品种齐全的各类水果端给我吃,我就撒娇儿地依偎在姑奶怀中,边吃边说:“老姑奶,赶明儿您一定得教我书法写字,俺爷爷一直夸赞着您的漂亮字迹啊。”姑奶微笑说:“你是小孩子,童年生活应当快乐、开心才好,学习文化那是以后的事儿,姑奶真不希望你现在太累啦。”
花样年华之际,我果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钢笔书法功力,而此时周围身边的人却很少再利用传统的笔墨纸砚写什么信件哩。某日,****的姑奶家来电话了,说:“昨天,咱这儿安装上了网通宽带电脑互联网络,今晚我就给你们发送一封问候语的电子邮件。”于是,这一晚俺家老少男女都守候在电脑桌畔,细心打开了自家的电子邮箱后果然在信箱内发现了一条最新的邮件信息,亲友们异口同声地道:“不得了,一把年纪的老人了居然还能够玩电脑呀!”顷刻间,满堂欢笑声此起彼伏开怀不已。后来,姑奶告诉我们说:“这段时间我很忙的,有空儿让孩子们教给我电脑打字儿、上网浏览、传送邮件……花甲之年,却追赶上了高科技产物这也是我一生中的莫大幸福啊!”那时候,我开始对姑奶越发地钦佩着,感觉这老女人不一般、不平凡,她常说:“如今,咱****网通、电信、移动三家通讯运营商齐头并进、争雄天下,就算是让我再写家书的话那也可真称得上是鸟枪换炮哩,淘汰了早先的纸质书信,眼下时兴着现代化的电子版书信,这在从前是我们根本连做梦都不敢妄想的事情啊?!反思起来这正是时代的飞跃、社会的进步啊!”那阵儿,我一脸欢欣地问询姑奶道:“平时,您打字使用什么输入法呢?是五笔字型吗?”姑奶说:“现在,我成天背诵着五笔字根表,工戈草头儿右框
七、大犬山羊古石厂、口和川三四里……”我便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道:“姑奶,我真佩服您啊。”
当网络电子邮件成为21世纪里的时尚新宠之际,手机电话又悄然走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氛围内了。
——“有事儿,你打我的手机……”不经意间,这句话竟然演变成了当今社会普通民众们的口头禅。某日,****的老姑奶给我们通电话说:“这是我的手机新号,你们记下来吧。我办理了一款‘长话常聊’的移动电话业务,以后我就使用这一号码专门跟你们联系,打长途只收取市话费价钱,简直便宜到家啦!”打那儿起,渐渐地****的老姑奶连时尚的电子邮件都很少给我们传送哩,隔三间五闲暇时这手机铃声不断地悦耳回响着,居家过日子的大事儿小情运用手机电话传递、沟通着彼此间千里之外的家族亲情,好温馨呀!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开始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语,——“你有qq号吗?请把你的qq号码告诉我……”于是,电脑互联网上的视频聊天成为了无数网民们争相追捧的又一时尚新宠哩。此刻,一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一款精致小巧的麦克话筒,加之双方网友各自的qq聊天号码,竟然把地处异域他乡相隔万里之遥那一家亲朋故友的情感距离在一瞬之间拉近了,一边见面一边说话,这一刻****老姑奶家的所有亲眷们都通过这15寸的电脑显示屏一目了然啦!说不准是一份怎样的思绪万千,第一次顺利实现网络视频聊天时,我们两家亲人总想开开心心、畅畅快快地痛哭一场啊!?之后的夜晚时分,上网视频聊天似乎演变成为了我们每天不可或缺必须要做的一件有趣儿之事,那一端****的姑奶就无限感喟地道:“视频聊天真好,它比从前的纸质书信、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等众多情感交流方式来得都特别地过瘾啊!我总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殷切感触,当今世界的确是缩小了,是高科技互联网把咱们整个家族亲友的血缘真情给更加妥贴地牢牢凝聚在一起哩,它是一个渠道、它是一个枢纽、它是一个桥梁啊!”
偶然一日,当收拾家务打扫卫生时,那尘封久远积压在箱底的厚厚一沓**家书又浮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由此,那些许多美好的、温馨的、绚烂的历历亲情往事再度焕然一新啦。
新徐懋公传奇 不同凡想 七重变 国运红颜 超越立方体 末日家园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从一则寓言说开去
从一则寓言说开去——伊索寓言《蝉与狐狸》教学小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故事的最后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这个故事来自《伊索寓言》。怎样把这样一个浅显的故事上得生动,把它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备课与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关于伊索与伊索寓言
伊索,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谜一样的词语。首先,他是一个奴隶,这是毫无争辩的,但是谁家的奴隶?为什么他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什么他能写出如此之优秀的故事?
据学者研究,伊索可能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律基亚,曾在一个名叫克珊托斯的主人家为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30)在其所撰写的《历史》第二卷中记述道:“罗多皮斯是萨摩斯人赫菲斯托波利斯之子雅德蒙的女奴,并且与写作寓言的伊索为同一个主人的奴隶。”伊索由于聪颖智慧,被解除奴隶身份并获得自由。他曾游历各地,给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据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王克洛索斯(前560~前546)对他相当信任,派他出使德尔斐,但结果是伊索遇害身亡。目前,关于他的身世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比如有人这样说: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应是古希腊的著作了。真是令人费解得很!
不过相一致的看法倒是对这部著作的评价。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那么为什么以伊索的名字来命名呢?《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大部分产生于伊索生活的时代,并且多为伊索所作。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也就是说,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或者是最突出的代表作家,拟或是经由他一手加工提炼的。正因为这一伟大作品的传世,所以他也被公认为是古希腊最卓越的寓言家。加上他的奴隶身份,这部伟大的作品也由此而令人景仰,富有浓郁的平民色彩。
整部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地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可以这样说: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它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它毫无疑义地成为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二、关于《伊索寓言》中的动物性格特征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无一例外地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譬如:天鹅、冠雀、鸽子猴子、骆驼、狼、狗、驴子、狮子、公牛、老鼠、蛇„„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几乎是当时人类所能通过肉眼看到的在这寓言中都能找到。有关动物的寓言占了绝大部分,除此之外的小部分写的是普通人或希腊众神的故事,而且里面也有很多涉及到各种动物的,只不过动物不是占主角罢了。这些动物在作者的眼里,一般还没有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就以狐狸为例试举几则寓言加以分析。
(一)狐狸的正面形象
1、忠诚老实。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叫《狮子、狼与狐狸》很能说明这一点。年老的狮子重病躺在洞里。除了狐狸之外,动物们都去问候国王。狼便趁机在狮子面前诬陷狐狸,说狐狸胆大包天,藐视大王,竟敢不来问候。正在此时,狐狸进来了,听到了狼所说的最后几句。狮子一见到狐狸就怒吼起来,狐狸马上请求让他解释几句。他说:“在所有向大王问候的动物之中,有谁像我这样忠诚,为你四处奔走,遍访名医,寻找妙方呢?”狮子立即命令他将药方说出来。狐狸说:“将狼的皮活剥下,趁热裹在身上。”狼立刻成为一具尸体,躺在了那里。狐狸得意地笑着说:“你不应当怂恿主人起恶念,而应该诱导他发善心才对呀。”
(莲山课件 www.xiexiebang.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伊索)本文转载
2、勇敢镇静。有条猎狗看见狮子,便追赶上去。当狮子回过头来大声吼叫时,他却被吓慌了,掉头向后逃跑。狐狸见状,说,“胆小鬼!一声吼都受不住,你还去追什么狮子?”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千方百计表现自己的强大的人,当他们面对强者时,却立刻被吓得落荒而逃。猎狗就是那种外强中干的典型代表,而狐狸在这里却表现得异常冷静。
3、勇于尝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新鲜的发现。故事是这样的:一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偶然一次,他在森林里碰到了狮子,被吓得半死。当他第二次遇到狮子时,仍很害怕,但比第一次好得多了。第三次遇到狮子时,他竟有胆量,走了上去,与狮子进行十分亲切的谈话。
4、睿智聪明。几条狗发现了一张狮子皮,便使劲用牙齿把它撕碎。狐狸看见了,说:“如果狮子活着,你们就会明白,你们的牙齿是不能与他的爪子相对抗的。”在这里,狐狸简直成了智者了。
5、善于学习,未雨绸缪。有头野猪在路旁的树干上磨他的牙齿。狐狸问他,这里没有猎人,一时也没危险来临,为什么要磨牙齿。他说道:“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一旦危险降临,就没磨牙的工夫了,那时我就可以使用磨好的利牙呀。”你看,这狐狸简直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人生的真谛。
6、审时度势。有一头年老的狮子,已不能凭借力量去抢夺食物了,于是钻进一个山洞里,躺在地上假装生病,等其他小动物走过来窥探,就把他们抓住吃了。这样,不少的动物都被狮子吃掉了。狐狸识破了狮子的诡计,远远地站在洞外,问狮子身体现在如何。狮子回答说:“很不好。”反问狐狸为什么不进洞里来。狐狸说道:“如果我没发现只有进去的脚印,没有一个出来的脚印,我也许会进洞去。” 他会判断会推理,会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7、幽默风趣。有一头熊大肆吹嘘,说他很爱人类,因为他从不吃死人。一只狐狸对他说:“但愿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着的人。” 狐狸面对着这样一头不知天高地厚、厚颜无耻的熊,不显山不露水巧妙地加以揭露,令人击掌称快。
(二)狐狸的反面形象
1、狡猾奸诈。最突出的莫过于大家所熟悉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
2、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自受自讨苦吃。狐狸请鹤来吃晚饭。然而他并没有真心真意地准备什么饭菜来款待客人,仅仅只用豆子做了一点汤,并把汤倒在一个很平很平的石盘子中,鹤每喝一口汤,汤便从他的长嘴中流出来,怎么也吃不到。鹤十分气恼,狐狸却十分开心。后来,鹤回请狐狸吃晚饭,他在狐狸面前,摆了一只长颈小口的瓶子,自己很容易地把头颈伸进去,从容地吃到瓶里的饭菜,而狐狸却一口都尝不到。狐狸受到了应得的回报。
3、死要面子。一只狐狸被捕兽器把尾巴夹断了。受了这种耻辱以后,他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生活很不好过,所以他决定劝说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大家都一样了,他的缺点就可以掩饰过去了。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狐狸,劝说他们割去尾巴,他信口雌黄地说尾巴既不雅观,又使我们拖着一件笨重的东西,是多余的负担。他的愚蠢可笑在如今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
4、愚蠢可笑。狐狸取笑母狮无能,说她每胎仅能生一子。母狮回答说,“可我生下的毕竟是一头狮子。” 话外之音就是:你狐狸生得再多还不是弱小卑劣之流吗?寥寥数语,把一个狐狸的愚蠢可笑刻画得淋漓尽致。
5、心怀鬼胎最终又狼狈不堪。开头引用的《蝉和狐狸》中的狐狸被人识破诡计,自然是狼狈不堪。
6、恩将仇报。最典型的故事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狐狸花言巧语把公山羊骗下井,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扬长而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由此看来,各类动物在作者的笔下,只是为着他要阐述的道理服务的,他们的性格并没有一定之规。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不同面貌,其形象光彩照人,令人读之兴味盎然。这与后世人们心目中狼就是“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固有的认识大相径庭。在三千年前的古希腊,有如此作品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一座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里程碑。这也是自伊索寓言问世以来深受人们欢迎的原因吧。
三、关于本则寓言的人物形象比较
1、说说狐狸。
寓言里的狐狸是作为次要角色(反面形象)出现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比衬出蝉这一光辉形象(正面形象)。虽说是次要角色,但并不是可以忽略的角色。首先本文人物只有这么两个,是一种最单纯的单线条故事结构,离开了这个角色故事就无法继续下去。其次,狐狸在这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的一举一动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既是故事的制造者,也是寓言批判的对象。
仔细分析这个狐狸角色,可以用三十二个字分三个方面来概括:
(1)心怀鬼胎、费尽心机。狐狸想吃到正在树上唱歌的蝉,为了达到自己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可谓是费尽心机。一是故意站到蝉的对面,这个举动不可小视,话外之音其实是说狐狸无非是要让蝉正对自己,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为他自己设下的圈套服务的,引起蝉的高度注意,才可能让他后面的一切甜言蜜语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狐狸心思之缜密,令人叹服。实际上还有一伏笔,就是如果能够骗下这只可怜的蝉,照着蝉飞下来的路线,狐狸就可以猛扑过去,蝉不正好落入狐狸的口中吗?事实也是这样的,只不过蝉识破了他的诡计,“飞”下来进入他早已磨得锋利的爪下的不是蝉,而是一片树叶罢了。
(2)甜言蜜语,巧舌如簧。不得不佩服狐狸的出口成章,巧舌如簧。你看,他是怎么奉承吹捧蝉的。仔细分析这番甜言蜜语,还真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第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如果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狡猾的狐狸是先赞叹乌鸦的羽毛光滑漂亮,但没有奏效,转而赞叹乌鸦的歌声好听,乌鸦才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张口唱歌,肉就掉入狐狸的口中。而本文中的狐狸却是一门心思一个劲儿围绕着蝉的歌声美妙动听这一点来展开说的,如果拿一篇演讲稿来说,在抓住中心话题这一方面来说简直也是做得相当完美的。第二,卑躬屈膝,言辞“恳切”。从人物对比来说,狐狸大,蝉个儿小,相比之下蝉怎么说都是弱小的一支。但在狐狸的这篇演说辞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狐狸显得是毕恭毕敬,他称蝉是“您”——一个极富尊重色彩的字眼,这也许还不能说明问题,但三个短短的句子中连用四个这样的“您”: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寥寥数笔就勾画了他的谄媚的“小人”嘴脸。因为按照我们一般人对人真心夸奖的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您的歌声多么美妙,简直成了歌唱家,能再唱首歌让我好好欣赏一下您的歌声吗?其次是每一句话里面都不遗余力地对蝉的歌声大加赞赏,称蝉是“天才的歌唱家”,赞蝉的歌声又“美妙”又“动听”;再者,这番话似乎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嘴里说出来的话一样。说得花团锦簇不说,还发自“肺腑”,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多么美妙”“真是个”,修饰的副语毫不吝啬,很能说明问题。第三,连篇累牍,气势“恢宏”,排山倒海。虽说这篇演说稿不长,但仔细琢磨,能发现这样一种句式,那就是后一句比前一句更富有文采,三句连起来,形成一组排山倒海的富有气势的句群,正是这种句群的合理运用,使得吹嘘奉承的气氛愈发显得浓厚。
(3)被“人”识破,原形毕露。当蝉试探着把一片树叶扔下来时,狐狸终于按捺不住了,“猛地扑了过去”,前面的演戏到此结束,丑恶面目狐狸尾巴暴露无遗。
2、说说蝉
(莲山课件 www.xiexiebang.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伊索)本文转载
对于蝉,人们一直关注的并不多,大概是它不太亮丽的外表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它的形象一直也是比较模糊的,比如最早出现关于蝉的成语大概属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角是螳螂与黄雀,蝉只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让人宰割的形象。“金蝉脱壳”也只是它适应大自然生存的一种独特的生理现象,人们拿来形容急中生智,似乎也不是很光彩,毕竟说的是败阵之后的一点小聪明而已,终究还是失败者的形象。
到了唐宋之后的文人骚客们似乎才开始真正关注这样一种普通的昆虫。唐初诗人虞世南写了一首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声清远,大加褒奖,后来者多抓住蝉之声来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唐朝王籍《入若耶溪》)写的蝉咶噪;“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对蝉声赞不绝口,南朝诗人萧子范就曾在《后堂听蝉》一诗中这样写到:“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也写到:“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对此描写得更为形象生动:“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蝉,这时候成为诗人笔下借以言志的寄托。
不过,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蝉》诗便是如此。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至此,在这些别具一格的诗文中,蝉形象才显得丰满起来。但对于蝉的机智这一点来说,中国人到底是是缺少这样的想象,也许是不屑往这“雕虫小计”上想。而在伊索的笔下,蝉是另一种形象,——一个睿智的形象。
(1)大智若愚,潜心辨别。狐狸花言巧语,说得口沫飞溅,蝉硬是一声不吭,很能沉得住气:凭你怎么说,我就是冷静冷静再冷静,看你还有什么花样?一者,装出一副进入狐狸圈套的假象以迷惑对方,二者也是让自己不被对方迷惑,给自己潜心辨别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拿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中的乌鸦表现作一比较,乌鸦虽然一开始没有被迷惑住,但乌鸦还是有很多心动的表现,以至后来说到他的羽毛无人能及时被“迷魂汤”灌昏了头脑。由此可见,以不变应万变乃是蝉的制胜法宝。
(2)引蛇出洞,诱敌现形。为了让对方现出原形,蝉机智地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请注意,看似若无其事,实则很有心机。扔下来的不是树枝,偏偏就是一片不起眼的树叶?那是因为只有树叶才与蝉的大小相仿,颜色也才能以假乱真,让狐狸露出尾巴暴露凶相。这一看似漫不经心的举动真让狐狸大栽跟头,把狐狸辛辛苦苦设计的圈套、苦心经营的“阳谋”一下子打得稀巴烂。狐狸“猛地扑了过去”,哈,狐狸也有被人耍弄的时候!
(3)反唇击诮,勇敢回击。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时的蝉反唇击诮,一是很有风度,不愠不恼,彬彬有礼称狐狸为“朋友”,更富有讥讽意味,与之揭露之后的破口大骂大相径庭、大异旨趣。令人拍案称奇,这种回击是针锋相对的,又是一个完全的胜利者的姿态,首先在气势上就已经胜狐狸一筹。二是反击得有理有据,让狐狸彻底死心:“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把狐狸的丑恶面目揭得一无是处,这样的反击相当有力。三是还有话外之音,你别以为我这一次看穿了你的鬼把戏,其实,我早就识破了你,只是在耐心地等着这一天的到来,让你自己把自己揭穿!
至此,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么睿智的蝉,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不由得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教训,如何别人的教训中反思自己,汲取前进的力量以获得成功呢?
四、关于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几个问题
1、谁为主角的问题?在文章中,有的教师很自然地把它与狐狸与乌鸦、狐假虎威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别忘了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蝉,蝉是故事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人物形象,不能本末倒置,揪住狐狸这一角色不放、深入挖掘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编排者在给文章加题目时也考虑了这一问题,它的题目是《蝉和狐狸》,把蝉的位置摆在前面也是基于这一点。
2、学习故事与能力训练的关系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有很多空白之处可以抓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比如:蝉在树上怎么逍遥自在地唱歌?蝉听了狐狸赞叹之后的心里活动,狐狸阴谋被揭穿之后的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谈谈生活中这样的“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实例„„不一而足,将怎样取舍,值得深思。
3、长文短教可以接受,那么短文长教行不行呢?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这样一篇200字左右的短小的故事,怎么上得生动有趣又不显冗长无味?我们不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弄简单了,也不应在一堂课中,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尺度,真正做到课堂厚实而不拔高,平实而有活力,这是每位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一篇课文终究只是一篇课文,但通过对这篇文章深层次的解读,让我再次去阅读到广为流传的《伊索寓言》,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个故事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是非常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了不下十万字的材料,查看了许多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搜集了不下二十首关于蝉的诗文,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也是比较枯燥的,但这样的解读令自己的眼界有一个很大的拓宽,对于课堂的把握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多辛苦几多甜蜜!
我觉得,我渐渐长高了„„
第四篇:从一场春雪说开去散文
一连好几年都很少见到大雪纷飞的景象,似乎连过年都缺少了年味,心中不免对下雪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期盼。还好,恰值立春时节,大年初五,一场久违的鹅毛大雪不期而至,一连下了好几天,大约真是应了“瑞雪兆丰年”的兆头。不要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些中年人,也不由得兴味盎然,渴盼与粉妆玉砌的大自然做亲密的接触,滑雪、溜冰、堆雪人、打雪仗……时光似乎一下子又回到那充满童趣的年代,这是多么令人倍感惬意的场景啊!
寒假晨练,每天都要绕着汭河橡胶坝游走一圈,龙泉寺景点是必经之路。可是看着那暖洋洋的冬阳下业已枯槁的荒草,整个山野似乎都没了一丝生气。缀满树枝的叶子早已被寒风撕扯的零零落落,只剩下光秃林立的枝条直愣愣的刺向天空。就是那四季常绿的松柏,簇簇针叶也显得一片枯黄,全然没了苍翠盈碧的风貌,蓦然间就使人觉得满目萧瑟、一派凋零。
贯珠泉依然如扯线的珠帘一般从悬崖上滴答崩落,清冽的溪水挟裹着满地的枯叶顺着山谷潺潺而下,龙泉寺却终究还是缺了柳绿花红的盎然,少了冰天雪地的雅致,实在没有那份诱人畅游的情景,以致很少拾阶而上,饱览龙泉冬景。
倒是滚滚汭河上逐浪翻腾的浮冰,还有那沿着河湾慢腾腾地,一步一个脚印,或游走觅食,或振翅高飞的白天鹅,以及出双入对,游走如飞的黑野鸭,却无一例外地成为我相机镜头里驻足的盛景,每天不拍几张,心里倒像缺少点什么。
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使人倍觉慵懒的暖冬,伴随着春姑娘姗姗的脚步,终于迎来马年的第一场大雪,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呀。
从正月初五开始,我和老杜、老罗、老于、老张几位老友,几乎每天早起都要踏雪出游一趟,沐浴着春的气息,踏雪郊游,欣赏白雪皑皑的田园美景;品味着那份浓浓的年味,走亲访友,享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神盛宴,这一切似乎都将我的人生日历翻回充满乐趣的童年,使人不免生出一种回归自然的豪情。
(一)县城西区的公刘园是我们出游的第一站。说实话,对于西区广场,闲暇之时经常和朋友们踏足流连,那里的景致可谓熟的不能再熟了,可离广场咫尺之遥的“公刘园”却从未光顾,以致至今只知“鱼堡子”,而不知“公刘园”,作为崇信人,难免使人感到汗颜。
那天,我和老于老张一起床就冒着漫天的雪花,直奔公刘园。只见鱼堡子北依汭河南岸,南对霓虹闪烁的消防大楼,西接“新世纪”高层住宅区,东临“法律援助之心”办公区,整个景区的布局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把那形如半球的鱼堡子衬托的更加醒目。
鱼堡子离地近二十米左右的高度,山坡上栽满了苍翠的松柏,堡顶新建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外行的我实在说不上是塔?是殿?是亭?环堡一周是一道深深的水池,池上有飞架的拱形石桥,只可惜现在工程还没完工,水池里没有注水,也就少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浪漫情调。
景区广场上,矗立着由著名作家贾先生题词“公刘园”的巨石,堡子四角各有几处青铜群雕,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我县远古农耕文化、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的历史场景。其实此地原名“鱼堡子”由来已久,依我的推断,只所以取名如斯,必定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演变大有渊源,只是目前无直接历史资料可供查考而已。至于“公刘教穑”伫足崇信的传说,固然有其可信之处,但终究有点牵强,不足为普通百姓认同,也难明其所以然。两相比较,我看还是“鱼堡子公园”来得实在。
景区南面有一座红色的鲤鱼雕塑,可想而知那是祝福我县人民富足有余的象征。西面的剪纸墙,由南往北依次排列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板块,精妙绝伦的剪纸艺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上面还有崇信民谣数首,尽显乡土特色。可以想来,再有不多时日,“公刘园”一定会成为崇信城建、旅游的一大奇葩。
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已经把园区装点得秀丽无比,绿的树木,白的雪被,多么精致的雪景啊。看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几个像孩子一样兴奋地欢呼雀跃,边走边相互拍照,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都摄进相机,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点浪漫的回忆。老于扯开喉咙嘶喊着,老张唱着流行曲,我看到崇信的民谣,也不由地哼唱起我们家乡的社火小曲,心情在这洁白的天地里恍如清洗过似的,别提有多舒畅了。只可惜,这么好的雪景,除了我们几个奔奔跳跳的身影,再也看不到别人,尤其是孩子们的的踪迹,心情就有点落寞。
想当年,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可是物质的贫穷并没有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每到接近年关,大人们冒着严寒,顶着大雪,磨面,杀猪,糊灯笼,满怀热情地到集市上采买一应过年所需,尤其是孩子们的炮仗、年钱、新衣裳,那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的年味,似乎离不开冰雪的氛围,只要下雪,一群群孩子就聚在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溜冰,滑雪……真是玩的不亦乐乎,春节就在这兴高采烈的玩乐中度过了。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毋庸置疑,可是温室里的花朵能否抵抗得住野外的严寒酷暑,换言之,现在的孩子能否自如应对来自生活的磨难与挫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新时代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正月初七,闲来无聊,老于电话邀约我和老张齐赴老杜书店拉闲,遂乘兴前往。大家聚在一块,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春雪、雪景上面,老于立刻提议去县城南边的“锦山”上去看雪景,大家一致赞同,拿了两把铁锨,就一起上山了。
连着下了几天雪,南山背阴,山坡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虽然走的是羊肠小道,却不是太滑。每走一步,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伴着耳边“呼呼——”的寒风,给这静寂的山野平添了一种音韵的灵动。路边的灌木丛上挂满了冰晶,看起来毛茸茸的,甩动的手指不小心触到了雪花,就有一股沁入骨髓的寒意。树枝上的雪在寒风的吹拂下,“簌簌——”地滑入脖领,立刻化成滴滴冷水,渗入温热的肌肤,大家不由得发出带有几分夸张的叫喊。
不大一会功夫,大家就爬到了山顶,眼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土墙,每隔一段还有一座大土墩,墙面上布满了夯砸的痕迹,间或还镶嵌着方形的城砖,赫然就是当年的崇信古城墙。墙下面是一道深深地战壕,战壕边上靠崖壁的地方,似乎还有一孔地道。坚固的城墙,雄伟的烽火台,我的脑海里恍然闪现出古代战场的战斗场面,狼烟,擂鼓,厮杀,鸣金收兵……一切都会使人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历经了千百年风雨侵蚀,战火洗礼,古城的风貌依然可以在我们的脑海里还原,多么伟大,多么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啊,作为你们的后人,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鸟瞰城区,尽管雪雾迷蒙,可那林林总总的楼宇,高耸入云的烟囱,还是为我们呈现出一派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风貌,不能不使人在缅怀古人之时,惊叹时代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精神层面上的飞跃与激情。山脚下的基督教堂,莹白的楼面,楼顶的白雪,寂静无人,显然这里该是一片人生的净土。我不信教,但我相信世上很多宗教都是教人唯美、向善的,这儿也许真是人类灵魂的净化之地。面对这样一个满目洁白的世界,我想这场雪也许不但滋润着干涸的土地,而且真是我心灵的净化剂。但愿我们能把自己融化在这片洁白里,剔除浮躁,让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
小道蜿蜒,崎岖难行,可大家只要坚持走下去,路终究会越来越宽的。下了烽火台,再往前走,小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柏,梯田里是桃园,鼓胀的花苞已经显出一丝丝红色,看来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一场雪而迟滞一丝一毫的。
山顶的“圈马场”方圆数十亩,地势平坦,四面都是悬崖沟壑,据说是当年武康郡王李元谅屯兵圈马的地方。虽然现在是庄稼地,但从地势上看,当年用于圈马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感受那种武人的粗犷豪放,也为了激发我们作为文人的文思情怀,我们乘兴喝光了一瓶“宁夏红”,几个人你赋一句诗,他吟一副联,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真是好不潇洒。
不觉间日已过午,大家顺着山路继续前行,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路,一路蜿蜒通向山下。我们拿了铁锨,原本准备在山顶上堆雪人,可是毕竟积雪不够厚,最终只能落寞而归。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们人老心脆,玩小孩子的游戏,可是我以为人就活个心劲儿,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不只是一种浪漫情怀那么简单啊。
(三)按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打过正月初七八,年就算过完了,春节将进入下一个节日——元宵节。这几天不再走亲访友,闲余时间就变得宽裕,邀集群友,一起踏雪赏景,流连山水,岂不美哉?
因为一连几天都是雪天,所以正月初十、十二、十三几天,我们都乘兴游览了龙泉寺景区。先是在龙泉广场上堆了一条雪龙,做工不是很精巧,可是高昂的龙头,蜿蜒的龙身,遒劲的龙爪,还真有那么点儿气势。照片传到网上以后,受到众多群友的赞赏,我们心里也感到高兴。好歹也算是用春雪为龙泉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这样的美景禁不住阳光的爱抚,最终将浓缩融化成为一滩雪水,但是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创造一种美,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愿能以此激起人们对热爱生活的共鸣!
连续两天上山,流连于龙泉寺美妙无比的雪景,真是美不胜收。站在山下,仰望凤翥山群峰,山坡上一道白一道红,白的是雪,红的是红色的砂岩,尽显丹霞地貌独特的风采。山间的树木上一片莹白,犹如开满了洁白的小花,让人都有点质疑是否春天的脚步走得过快,催开了满山的桃杏花,使人迷恋,更使人陶醉。
真正进入龙泉寺景区,最让人惊叹,也最让人迷醉的还是那布满整个山坡的泉:贯珠泉依然淋漓滴答,只是比平常多了许多冰橛,晶莹透亮,透出丝丝清凉。凝固在崖壁上的冰瀑,除了亮,就是白,更显得崖壁上铺陈的苔藓鲜嫩嫩的绿。那滴沥的水珠落在水潭里,“叮咚——叮咚——”的声响甚是悦耳,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为令人惊叹的是,潭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边上堆积着白雪,光看着都能感受到股股寒意,可几十尾红色的鱼儿却依然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浮游,不能不使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贯珠泉”,绝对美妙的名字!
洗眼泉在半山腰,泉口是用砂岩凿成的一孔石圈,水色清冽,水质清凉,据说用来洗眼,能治眼病。每天上山之时,总有几个虔诚的老人,跪在泉边,焚香礼拜完毕,捞起泉里的水,轻轻地抹在双眼上。也许真有神灵感应,愿人们从此眼明耳亮,身体健康。
其他的几眼泉,多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再加上设计理念上缺乏匠心独运,多有牵强,不说也罢。在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龙潭,那条人工雕塑的龙,顺谷而造,昂首翘尾,喷云吐雾,大有驾云腾空之势。只可惜也许是怕冻坏的缘故吧,龙嘴里没有喷水,少了一点气势。加之最近新修,原来的水车也不见了,空留一潭结冰的潭水,教人好不遗憾。
站在凤翥山顶,背依“玉皇阁”,俯瞰龙泉寺景区全貌,尤其是龙泉雪景,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从山顶到山脚,亭台楼阁殿堂顶上覆被着雪,树冠上包裹着雪,连清冽的溪水都看起来白茫茫一片。也多亏有山的颜色,以及树木的光彩映衬,远处的龙泽湖,在建的“文化三馆”,才看得很清楚轮廓,不然漫山遍野纯白一片,也就显得有点单调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龙泉寺才凸显出独具特色的美——冬天的美!
世界就是这样,五彩缤纷最好。岁月也是如此,春夏秋冬齐备才显得完美。但愿我们借着春天的一缕缕洁白的雪花,寄托我们对马年的满腔美好的希望!
第五篇:从一封辞职信说起
从一封辞职信说起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其实与平时的早晨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或许是因为明天就是周末了,加上今天天气不错,心情自然很好。作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日常工作非常繁杂,也有许多苦恼,今天可不一样,前一阵子的工作告一段落,明天周末可以休整一下,当然走进办公室的脚步也轻松了不少。
打开电脑,点击邮件接收,有15封邮件,“不多!开始工作吧!”心里想着,迅速打开收件夹,按习惯看一眼所有邮件的主题,“辞职”二字立即跃入眼睛,心情立刻紧张起来。发件人是制造部工艺主管,仔细阅读一下邮件,“领导好,考虑很久了,由于个人原因,我准备辞掉现在的工作,谢谢领导多年对我的培养……”。辞职信很长,表达的意思很明确:走人。今天的安排都打乱了,早上的好心情也无影无踪了,开始启动针对辞职的应急预案吧!
“知彼”是正确应对的前提
相信以上的故事对于许多HR的从业者和管理人员都不陌生,每个月、每个星期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当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再来谈如何保留员工,都已经晚了,公司的留人计划不是在员工提出辞职时启动的,而是应该作为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程或工作。
但是,任何好的计划或流程都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何况我们的对象是人,当这些情况最终还是发生时,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我们还有最后的挽救机会吗?或者我们需要挽救吗?
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轻易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在直接面对辞职员工前,尽可能地收集相关信息,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持行动一致。重新阅读一遍辞职信,了解一下当事人公开的辞职理由,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比如,有些人会说想进一步深造学习,但你明白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他脱产学习:有些人会说,身体不好,想休息一段时间,但休息完了,还要上班呀!不是还要找工作吗?
同时,也可以从信中的字里行间读出当事人对于辞职的决心有多大,比如说,有没有谈到最后的工作日,如果明确了最后工作日,说明当事人已经确定了下一步的安排,当然挽回的可能性就要小多了;比如说,就“辞职”本身的行为而言,辞职信是告知公司自己的辞职行为,还是请求公司同意自己的辞职行为,如果是请求公司同意,也就是当事人已经准备好,如果公司不同意,就为自己留下来找到了一个机会:更多的是谈对现状的不满,还是对未来新机会的憧憬,如果是前者,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不满,或者让他对这些不满的负面情绪降低一些,留下他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另外,还要全面地思考一下当事人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公司内部的职业发展机会、其他公司领导对他的看法、他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他最近的表现等。
再看一眼,他的邮件同时群发给了几个人,快速地与相关的人沟通一下,把以上的背景情况再交流一下,确保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如果需要再更多地与几个人沟通一下,但要注意,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控制消息,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其实通过这个邮件发给多少人,也可以判断这个人辞职的决心,如果决心非常大,邮件会发给许多人,如果自己还有些犹豫,留与不留关键看公司的态度,那么当事人会非常注意消息的保密,公司如果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留住他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然在与相关人员沟通时,你也能感觉到员工辞职的决心,是偶尔的一次冲动,还是蓄谋已久的行动,相对而言,处理偶尔的冲动的辞职行为是比较容易的。
所有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知彼”。那如何“知己”呢?
三级方案应对员工辞职
就以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公司该采取什么手段、工具、方法?如果他离开公司,对公司现在的业务影响是什么?对其他同事、供应商、客户的影响是什么?公司现在有人接替他的工作吗?从市场找一个同样的人,需要多少时间?找人困难吗?
做了“知己知彼”工作后,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千万不能乱了阵脚。要立即与相关人员讨论下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公司对于员工辞职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不容易回答,但必须回答。
这时就要与辞职员工的主管及相关经理讨论,公司的态度是什么?公司的态度不外乎三种:一是该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态度都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其实我们心里早就想让他走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二是该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及态度基本还可以,满足公司的基本要求,不好不坏吧;三是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也被认定为公司的高潜质的员工,是公司的培养对象。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就应该启动一级方案,同意员工的辞职,稳住员工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时迅速开始招聘流程。这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同意?如果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员工的辞职请求,就会让员工有非常强烈的失落感,感觉公司对自己不重视,加深原有的对于公司的不满情绪,因此就会有“你不仁,我不义”的想法,可想而知,该员工在公司的最后一段时间会对公司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也许是在工作上,也许是在员工关系甚至客户或供应商关系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经理说,“马上就办离职手续吧,不要等人来交接了,”或者会说,“不要来上班了,到最后一天办下手续就行了。”
吃堑,长智,为了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有些人事经理或业务经理就会比较积极主动地挽留辞职员工,但往往会让员工理解错了,“既然公司如此地看重我,那我就留下来”。这时候人事经理或业务经理可是哭笑不得。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应该启动二级方案,适度挽留员工,提出一些低成本的或长期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告诉员工,自己也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种方案,应该让辞职员工明白公司并非没有提供太多的方案来吸引员工,因此沟通的重点要放在“辞职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或“你的下一份工作,并不能支持你长期的职业发展”上,也就是重点谈辞职对他不利的一面。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那就应该启动三级方案,积极主动地提出方案,满足员工短期与长期的需求,让员工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关注,当然,也可以加上二级方案的策略。
这种方案,重点要让员工明白,公司之所以提出各种优惠方案来吸引员工,并不是因为员工想要辞职,而是因为员工过去的优异表现,因此,只要员工继续保持这种优异表现,公司还会继续提供各种留人方案。当然,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你的业绩不好,公司完全不会这么做的。
之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是因为公司不想传递一个信息:只有当员工提出辞职时,才会有加薪、升职或其它好事,否则的话,公司就在鼓励优秀员工提出辞职。
当然,这里最关键的是公司如何客观地、公平地判断一个员工过去的表现、未来的潜力,以及对公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