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党员干部发展家庭工业调研报告
××镇地处××城区西南,神居山脚下,南与××市相连,西与××*市毗邻,交通便利。总人口2.01万,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700多户。
近年来,××市××镇认真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意见和全民创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庭工业,切实增加农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的××镇家庭工业发展迅猛,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发展家庭工业已尉然成风,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推进。该镇的家庭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给该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近日,笔者对该镇家庭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家庭工业发展现状
所谓家庭工业是指有生产场所、有固定设备、有从业人员、有工业产品、有营业收入的家庭经营实体。走进××镇,到处可见村民的住房中、小屋里摆放着各式车床、机床等生产设备,村民们都忙碌着加工各类工业产品。据介绍,自XX年××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双带”示范户辐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截止XX年底,该镇从事家庭工业的有255户,其中XX年新增105户,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9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近XX人,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的有48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19%,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发展的家庭工业户有112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47%。家庭工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102户,10-50万元的114户,50-100万元的25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从要从事箱包配套产业、灯具配套产业、电子产品等。
二、家庭工业发展措施
家庭工业是××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更是当前农民致富最现实的选择,××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因此,该镇多措并举,有效推动。
1、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自XX年以来,该镇已分三批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并专门召开会议,表彰一批家庭工业户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事迹,让先行者倍感致富光荣,使其他人学有榜样。该镇还根据家庭发展现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的意见》,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户自办家庭工业。同时对全体镇干、部门负责人有具体的要求,即要求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对那些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能人,逐户上门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创业。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帮扶3个新发展的家庭工业户,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拿出40%的年终资金,专项考核帮扶联系新发展的农庭工业户的情况,使镇村干部平时有责任,年终有考核。通过统一全镇上下网思想,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现在该镇已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当小老板的浓烈氛围。
2、服务促进、典型推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全镇已有3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家庭工业的基础上,XX年再增加1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实体,让村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镇村干部定期走访挂联的家庭工业户,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家庭工业户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积极发挥能人在销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茶村副支书吴长余办起了冲压件厂,富了以后,帮助村会计王桂友也办起了冲压件厂,帮助村委会副主任钱寿江办起了塑料件厂,同时帮助村上四户人家办起了家庭工业。殷河村原支部书记朱文龙搞纺织,自己富了以后,带动了全村15户办起了家庭工业,帮他们借贷款、租厂房、找业务,帮他们解决征地、用电、用工的矛盾。现在这15户每户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在谈到家庭工业发展时,朱文龙自信地说,现在的政策只要会动脑筋,能吃苦、肯吃苦,一年赚几万元笃笃定定。
3、加强培训、规范生产。该镇定期举办家庭工业户户主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市场营销技术,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网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迫使这些家庭工业户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规范生产行为,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工业发展效果
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家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致富了百姓,加快了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为全市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
1、家庭工业的发展,致富了农民,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该镇自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镇只愁建厂用地不够,只愁用工不够。如今来该镇打工的外地人员已超过3000人,这里吃闲饭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妇女们纷纷离开了麻将桌,一心帮助丈夫料理厂务,成了致富人手。大家富裕了,他们也不忘反哺社会,仅XX年、XX年两年中,全镇带头致富的党员干部共帮扶5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13个贫困生重新走进课堂,先后捐资35万元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他们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
2、家庭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村级干部选人育人的渠道,备足了发展党员的源头活水。如今的农村因为村级干部待遇低,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因而产生了“矮子里面选将军”的现象,结果造成村干部不能独当一面状况,也使村级干部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而该镇注重从发展的家庭工业户主中选拔有经济头脑、有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有奉献精神且年纪较轻的年轻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同时,在发展党员上也注重从家庭工业户主中发展党员,提高了党员质量。据统计,XX年该镇有23名家庭工业户主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党员13名。从家庭工业户主中确定18名村级后备干部,有6名成为了村级主要干部,这6名村干部所在的村家庭工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3、家庭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盏明灯,就是一个标杆。该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探索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员作为一面旗帜指明了致富的方向,作为一盏明灯照亮了富民的道路,作为一个标杆为致富百姓做出了榜样。正是由于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发挥,带动了全镇家庭工业的发展,才有了该镇家庭工业群雄并起、百花争艳的今天。
第二篇:乡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调研报告
**镇地处**城区西南,神居山脚下,南与仪征市相连,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毗邻,交通便利。总人口2.01万,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700多户。
近年来,**市**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意见和全民创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庭工业,切实增加农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的**镇家庭工业发展迅猛,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发展家庭工业已尉然成风,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推进。该镇的家庭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给该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近日,笔者对该镇家庭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家庭工业发展现状
所谓家庭工业是指有生产场所、有固定设备、有从业人员、有工业产品、有营业收入的家庭经营实体。走进**镇,到处可见村民的住房中、小屋里摆放着各式车床、机床等生产设备,村民们都忙碌着加工各类工业产品。据介绍,自2004年**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双带”示范户辐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截止2005年底,该镇从事家庭工业的有255户,其中2005年新增105户,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9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近2000人,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的有48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19%,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发展的家庭工业户有112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47%。家庭工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102户,10-50万元的114户,50-100万元的25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从要从事箱包配套产业、灯具配套产业、电子产品等。
二、家庭工业发展措施
家庭工业是**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更是当前农民致富最现实的选择,**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因此,该镇多措并举,有效推动。
1、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自2004年以来,该镇已分三批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并专门召开会议,表彰一批家庭工业户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事迹,让先行者倍感致富光荣,使其他人学有榜样。该镇还根据家庭发展现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的意见》,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户自办家庭工业。同时对全体镇干、部门负责人有具体的要求,即要求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对那些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能人,逐户上门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创业。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帮扶3个新发展的家庭工业户,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拿出40%的年终资金,专项考核帮扶联系新发展的农庭工业户的情况,使镇村干部平时有责任,年终有考核。通过统一全镇上下思想,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现在该镇已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当小老板的浓烈氛围。
2、服务促进、典型推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全镇已有3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家庭工业的基础上,2005年再增加1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实体,让村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镇村干部定期走访挂联的家庭工业户,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家庭工业户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积极发挥能人在销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茶村副支书吴长余办起了冲压件厂,富了以后,帮助村会计王桂友也办起了冲压件厂,帮助村委会副主任钱寿江办起了塑料件厂,同时帮助村上四户人家办起了家庭工业。殷河村原支部书记朱文龙搞纺织,自己富了以后,带动了全村15户办起了家庭工业,帮他们借贷款、租厂房、找业务,帮他们解决征地、用电、用工的矛盾。现在这15户每户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在谈到家庭工业发展时,朱文龙自信地说,现在的政策只要会动脑筋,能吃苦、肯吃苦,一年赚几万元笃笃定定。
3、加强培训、规范生产。该镇定期举办家庭工业户户主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市场营销技术,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迫使这些家庭工业户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规范生产行为,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工业发展效果
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家
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致富了百姓,加快了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为全市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
1、家庭工业的发展,致富了农民,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该镇自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镇只愁建厂用地不够,只愁用工不够。如今来该
镇打工的外地人员已超过3000人,这里吃闲饭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妇女们纷纷离开了麻将桌,一心帮助丈夫料理厂务,成了致富人手。大家富裕了,他们也不忘反哺社会,仅2004年、2005年两年中,全镇带头致富的党员干部共帮扶5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13个贫困生重新走进课堂,先后捐资35万元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他们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
2、家庭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村级干部选人育人的渠道,备足了发展党员的源头活水。如今的农村因为村级干部待遇低,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因而产生了“矮子里面选将军”的现象,结果造成村干部不能独当一面状况,也使村级干部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而该镇注重从发展的家庭工业户主中选拔有经济头脑、有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有奉献精神且年纪较轻的年轻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同时,在发展党员上也注重从家庭工业户主中发展党员,提高了党员质量。据统计,2005年该镇有23名家庭工业户主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党员13名。从家庭工业户主中确定18名村级后备干部,有6名成为了村级主要干部,这6名村干部所在的村家庭工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3、家庭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盏明灯,就是一个标杆。该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探索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员作为一面旗帜指明了致富的方向,作为一盏明灯照亮了富民的道路,作为一个标杆为致富百姓做出了榜样。正是由于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发挥,带动了全镇家庭工业的发展,才有了该镇家庭工业群雄并起、百花争艳的今天。
第三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调研报告
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扎实推进
中共*县委办公室
去年以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管、学、用”并举,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市五县二区中,率先完成远程教育试点建设,受到省远程教育办公室表彰,2007年3月全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场会在该县召开,濮城镇、王楼乡被评为市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
(一)抓发动,建立工作落实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精心部署。县远程办结合工作实际,对试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从站点的选址、场所的选定、房屋的修缮、设备的安装调试、管理人员的配备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各个环节都作了统一的安排和要求。三是严格督查。由县远程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乡镇、村,开展调查研究,检查和督促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及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公开栏、报纸和“*县大河网”等阵地,大力宣传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及时反映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抓实施,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各乡镇、村积极筹措资金,对规划建设的站点和村党员活动室进行整修,部分村还新建了村室,配齐了课桌椅,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达到了“八防”,即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防雨、防磁、防高温;实现了“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为远教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乡镇共投入20万余元用于村党员活动室改扩建。二是推进站点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先将12个乡镇接收站和10个试点村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安装。目前,296个终端接收站点(其中乡镇直12个接收站,行政村284个接收点)建设全面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三是统一配套建设。在站点配套建设上,我县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牌匾制作,统一印制学习记录簿,促进了站点建设的规范化。
(三)抓培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一是网通公司组织培训。结合设备安装,在站点建设时对终端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其基本掌握操作技术。二是县远程办组织培训。按照站点管理员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培训乡镇接收站管理员,乡镇培训村管理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县远程办组织对全县12个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和284个村级站点技术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由各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对本乡的村级管理员进行继续培训。先后在白衣阁、张庄、陈庄和濮城四个乡镇,对全县296个终端站点管理员进行了分片集中教育培训,经测试合格后为管理员,并统一制作配发了上岗证。通过强化培训和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抓管理,促进站点规范运转。一是管理制度化。印发了*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学习运用制度、管理员职责、信息反馈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等制度,由各乡镇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模式规范上墙,从而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管理规范化。推行了节目预告制度,由村党支部每次把要播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广播提前预告节目安排,使党员群众能够有选择地进行收看,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三是管理特色化。对于建在行政村的站点,实行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增强了乡镇包村干部的责任心,同时也加强了对村支部的监督。
(五)抓教学,充分发挥站点作用。一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成立了以科技、教育、广电、农牧、林业等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小组,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调研课题和课件制作内容,全面启动课件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3部远程教育乡土教材的编制,刻录制作了300余盒光碟下发到各终端接收站点,增强了远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灵活形式抓教学。因站制宜抓教学。各站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如杨集乡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该乡学习培训主要围绕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来进行。因季制宜抓教学。针对该县农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各站点按时令组织教学。“十一”长假期间,部分已建终端接收站点为返乡打工的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外出务工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培训。因人制宜抓教学。各站点按需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组织
第四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一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6天生活中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农村 生活水平质量 文化程度 教育 医疗设施
一、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
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农村的教育问题
1)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
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
2)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
5)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自我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农村医疗设施
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近难以发
现一间医疗地点,由于离医疗点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
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疗保障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二
20xx年7月29日,烟草学院百村千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展开。受省委农村办的委托,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中,以便更加了解三农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园的小马屯村,我们在29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座谈的方式分别对10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农民增收,关注小马屯村发展为主题,了解了该村农民增收所遇到的阻碍和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措施。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调查后,我们分析出了小马屯村在发展程度上有待提高,还在摸索中前进的结论。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小马屯村离县城7公里,离最近市集3公里;离最近集市3公里。
(二)所占面积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
(三)耕地面积
在农业用地方面,该村耕地总面积是1120亩,粮食地占有百分百,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
(四)本村人口
全村共300户,总人口为900人,其中男性440人,65岁以上或病残丧失劳动力的有96人。劳动力总数600,外出务工跟在本村务农各占一半,村民收入基本靠这两项。
(五)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流转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主要去向是其他方面。
(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小马屯村完成了村庄的规划,以建新房环境整治为主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
开展。文化体育建设也已经完成,包括图书室卫生室的设立,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的完善,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机制,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等。
二、收支状况
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农业创收290万元。村集体收支结余,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50元收入,但不是很稳定。
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得一部分收入。其余小部分的收入来自政府补助,如粮食补助每年120元/人。村民09年家庭总收入不一,有一定悬殊,低的有1万元,高的有15万元。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一)土地占用获得补偿款
小马屯村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产业开发园,新型区域初具规模,房地
产行业发展迅猛,商品房、住房矗立于此,鳞次栉比。不少行政单位的办公楼也建在这里,因此潜力很大。跟村支书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农民从建设楼房的占用土地中得到了一些补偿,也适当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
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境。村民部分在临近一些建材市场等劳动力大量需求的场所打工,还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收废品,这是他们目前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委会也努力工作,为民解忧,村集体出资硬化了村内的50﹪的道路,方便了村民的来往。还修建了图书室,可使农民汲取到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四 主要经验启示
(一)利用邻近大学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安阳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 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
民将闲置的房屋租赁出去给学生,学校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在学校周围开了商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因为小马屯村距离师院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村民失望的原因。
(二)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高新区今后应该是工厂的集聚区,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厂区。小马屯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厂区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业,打造小马屯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 的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马屯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
1、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小马屯村地 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比于传统的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
2、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小麦、玉米。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400元/亩。
3、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
4、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
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小马屯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屯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
覆盖等,政府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5、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50元,但并非是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这不仅靠个人,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
6、交通不便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小马屯村在高新园内,但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坐小三轮去城区。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另外,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距离该村有10分钟车程,距离比较远。我们应该看到小马屯
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作就会显有成效。
7、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
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在小马屯村迅速加快。
六、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深入农
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 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村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
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小马屯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
(3)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小马屯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
(4)处在高新园内,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段,充分开发的时期即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在高新区建设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 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5)可与安阳师范学院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
(6)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二、三产
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次得到拼发。
(7)我国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学者们在 研究 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补偿;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呢?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
农村发展缓 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
农村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查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镇西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村辖下的第三小组兴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统一规划的公寓等等,镇西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村比较富裕,大多数家庭盖有两
层小楼,虽赶不上邻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我村1公里)、但明显收入高于临近的其他村。村民普遍感觉良好,安于现状,2、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种植粮食作物,辛勤劳作一年,年
收入为3000-4000元:种植蔬菜,年收入为1600-2400元(均为毛收入)。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近于无。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
~ 26 ~
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镇西村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平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
~ 27 ~
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
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3、思想观念的解放
思想观念的解放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
~ 28 ~
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
~ 29 ~ 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 30 ~
~ 31 ~
第五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6天生活中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农村生活水平质量文化程度教育医疗设施
一、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农村的教育问题
1)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
2)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
5)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自我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
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农村医疗设施
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近难以发现一间医疗地点,由于离医疗点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疗保障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邱璇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