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家具图鉴》读后感
中国传统家具图鉴的读后感:中国传统家具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家具图鉴》读后感。本书从中国传统家具的类别入手,以图鉴的形式,对传统家具进行解析和鉴赏,让读者在图文互动中体会传统家具独特的韵味……(来自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
当当网上书店网友rosyyang读《中国传统家具图鉴》有感:传统家具木韵悠悠,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种类丰富,意蕴深远。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古典家具,怡然自得地沉醉在木样年华中,感受传统家具的绚烂之美。一直以来,都想买到一本关于传统家具的图文对照集,期望在文字中,准确、直观地了解一床一榻,一桌一椅,读后感《《中国传统家具图鉴》读后感》。可是,买到的书,不是图集;就是以文为主,图少的可怜;或是图片不够精美,图解不够详细,印刷也较差的书。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关于“中国年”参展图书的介绍,说这套书是以图鉴的形式展示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很是欣喜。这套书中还有《中国传统家具图鉴》,我很想看看内容。于是,我去了图书大厦,找到了这本书。将书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后,我快速走向收款台。我知道,我买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以家具式样为线索,图文并茂地讲解出传统家具的历史、用材、工艺、收藏等方面的知识。此书图片精美,采用铜版纸印刷,装帧不错。书中大量的分解图,极好地解读出家具的细节,让我轻轻松松理解了枯燥的家具制作工艺知识。另外,书中还对一些珍稀家具进行了详细讲解,对收藏古典家具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中国传统家具图鉴》的主要内容:本书按照中国传统家具不同的使用功能,将传统家具划分为席、床榻类家具、椅凳类家具、桌案类家具、箱柜类家具、屏风类家具和架具类家具,以图鉴的形式对传统家具常见的结构、装饰和材质做了全面详尽的解析,将传统家具以立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图文互动中轻松了解中国传统家具丰富的内涵……
第二篇:中国传统家具的感受
中国古代家具典故和体会
姓名:刘佳
班级:艺升093班 学号:200830892 指导老师:钱志科
日期:2011年11月8日
中国古代家具典故和体会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凝聚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中华传统家具文化。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花园中的奇葩,中国传统家具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瑰宝,一直都是为世人所景仰,研究、收藏的对象。
家具在满足人们坐、卧、支撑或储藏……功能性需求之后,就成为了传统、特色和民族性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文化形态、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成为了物质、精神、艺术文化的综合;更成为了由一定习俗、观念和规范形成的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家具所体现出来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以及特殊的文化内涵说明,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进程就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艳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体现了特有的美感和永恒的魅力。尤其是明清家具,将我国古代家具推上了鼎盛时期,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是我主要收集的家具的典故故事,并且浅谈一下感受和体会。
一、“举案齐眉”典故里的古典家具知识
一个时期的礼节是与当时的社会习俗紧密关联的,受到当时的建筑技术、房屋、家具、日用器皿等特点的制约。尤其是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
东汉时期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妻子敬爱丈夫的典范。据《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至吴地,“依大家阜伯通,居庑下,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这里讲的“案”,并不同于后世的桌子,否则尽管孟光能“力举石臼”,要经常把上面摆放着饭菜的桌子举到齐眉高也是不可能的。
汉代的案,是一种类似今日的大型托盘的家具,形状或为长方形或为圆形,有的下面附有矮足,方形的多为四足,圆形的或有三足。从汉墓出土的文物看,案多是木质的,高级的制品则髹漆并施彩绘,华美异常,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斫木胎漆案,长方形,平底,底部四角附有矮足,足高仅有2厘米,案全高只有6厘米,案面为60.2X 40厘米。面髹黑漆,用红漆绘出两重方框,然后在案心及两重方框框间的黑底上绘红色和灰绿色组成的云纹。底部亦髹黑漆,用红漆书写“软侯家”三字,表明该案所属主人为谁。出土时案上放置着五个小漆盘、一件耳杯、两件漆卮小盘内盛食物,盘上放有一件竹串,耳杯上放有一双竹箸,这种摆设,表明了当时贵族宴饮时的情形。至于一般人使用的案和食器,自然没有这样豪华,但是案的形状,仍然是差不多的。因此,案架上摆放的饭菜的重量是有限的,举案齐眉表示尊敬是有可能的。然而,人们如果直立在地上把放满东西的案高举至头顶,眼睛向下看,那是很难保持平稳的,但汉代的习俗是席地起居,人坐在铺着席的地上,把案举至眉际距地并不太高,且坐姿比立姿稳定,因此虽然眼睛不看前面,也还可保持案的平稳而不致使上面的食物倾覆。
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案几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和人们的起居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在现在,案几多半不用来摆放饭菜,而且高度和大小都和东汉时期有很大不同,现在的起居习惯已经不是席地而坐,因此案几的高度和大小变化比较大,例如名鼎檀高档黒酸枝拐子纹翘头案,在设计上,保留许多古典元素,两边翘头,下面透雕拐子纹,显得非常典雅,但是高度和大小都与东汉时期的案几大不相同,这一改变正好反应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二、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兴盛繁荣在晚明文人的著述中可以窥见一斑。万历时屠隆《考盘馀事·起居器服笺》列举了家具数件。高濂《遵生入笺·起居安乐笺》有类似的叙述,而长洲文震享《长物志》的记述更祥,屠龙又增列了天然几、书桌、壁桌、方桌、台几、椅、杌凳、交床、橱、佛桌、床、箱、屏等十多种,明人积习,喜欢互相剽窃。三者孰创孰因,姑勿究论,仅起居器用,各书都津津乐道,足见一时的风尚。内容最多的《长物志》,不妨看作是晚明江南文人列举家具品种,兼及使用、鉴赏和带有理论性的一段文字。沈春津《长物志》序:“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室内家具陈设的旨趣,在这几句话中阐发的很清楚了。还有万历时戈汕所著的《蝶几谱》,祥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几,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来,相信是由更早的燕几演变而成。它等于大型的七巧板,好事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了。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三、清式家具--太师椅
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也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关于它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古代这种椅子专供官居相位即太师的坐用,故名“太师椅”。据岳珂《木呈史》记载,南宋奸相秦桧,一日宴请宾客,席间有个参军走到秦桧面前,吹捧这位相爷的“功德”,秦桧十分高兴,即命一伶人送交椅赐坐。参军受宠若惊,在拱揖就坐时,因举止失措,忽坠其幞头,露出了巾环。伶人即问参军这是什么巾环,参军回答是:“二圣环”。伶人一听,便一语双关地对参军说:“你只顾自己坐太师椅,却把二圣环丢在脑后,讲得过去吗?”伶人此言,表面上是批评参军的失礼行为,实际上是暗讽秦桧只顾自己做太师,却把宋徽宗、宋钦宗的回归忘得一干二净。伶人所说的“二圣”即徽宗、钦宗,这时已被金人俘虏扣押;“环”偕音“还”,指回到宋朝朝廷。后人除叹服伶人的说话技巧外,从此就把交椅称为“太师椅”。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四、感悟体会
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明清家具”。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简练、流畅的装饰艺术特点,在实用与审美、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当今的家具设计乃至其他工艺美术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主要设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明清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因此,明清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灵,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韵味,透射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它都是世界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一方的文化都不能主宰另一方的文化,而中国家具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家具艺术成就对世界家具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珍贵的家具设计文化资源,西方一些著名的设计师都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他们将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与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相互贯通,设计出既适合东方人口味又能引起西方人兴趣的创新家具。家具设计是体现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工业产品,将本土优秀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纳入现代家具设计中,并吸取现代设计的创作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构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家具文化支点。
现代家具设计在形式上简化了许多,通过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现物体,但它的出现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古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取其精华部分、去其外在的形式并运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古代家具的现代化演变的成果。自人类使用家具产品伊始,人们的审美情趣就趋向于向两极伸延:求新,可使人获得幻想时的亢奋和新奇的刺激。怀旧,可引起人们对流逝年月的追忆,以品咂温馨的慰藉,所以,家具设计的许多创作原点,都无不盯准这两个方面去延伸,而优秀的家具设计又往往是准确地找到了两者间的契合点,使得家具设计既体现现代风格,又不失传统。对现代家具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北京女子图鉴》读后感
30岁的北漂单身女性,应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工作需要,最近连看了两部优酷的北图季播电影,又在一个好不容易总算不加班的周末看完了这本原著。电影的故事一个小时要讲完所有冲突,用各种技巧完成对主角心理状态的描写,同事和我说书不一样,更加现实和细腻。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完成了工作,在稿子和内容里写着,在这里,有每一个不服输的你。但今天我看完之后却只觉得陌生,这里有十个女性,却没有一个我。
昨天我去附近的咖啡厅,在有风的下午坐在露台上翻开这本书,被击中的第一句话是,无论是东京女子、北京女子、上海女子,三十岁,在这年头根本就还是个女孩啊。谁能在30岁就见够了市面,谈够了恋爱,被岁月打磨成了丧家之犬?
没想到这竟然也是我关上书后还记得的唯一一句。
近来总面临些年龄上的恐慌,工作上力不从心,面对越来越年轻的同事活跃的思维和绝妙的脑洞,面对短视频和直播营销中动辄97、98还声称自己是老阿姨的小姑娘,几乎在一瞬间,仿佛30岁的女人,就消失在了主流社会的关注中,要么是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女主管,要么是工作只为有收入不会辞职的妻子和母亲,连电视剧中在描绘的故事,男女主角都已经是93以后出身的了。形象是那么固化,似乎是,每个女性到了30岁,就一下子都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和归属,就自动消解了对生活的迷茫,不再需要影视和文学的关注和讨论。而所有消费市场,都在牟足了劲要抢占年轻人的心智,要服务于更小的年龄层。而这些明明刚刚开始手里有了闲钱正式进入消费中流砥柱的年龄,竟然不被看重了。
这些现象,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三十岁飘在北京的单身独居女性,应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书里的十种生活,每个人都有一段轰轰烈烈的过去,有凌冽的男女之情,唯一一个不讲爱情的是娱乐圈经纪人的故事,带着复仇后的审视眼光,去描绘过去受过的委屈。
我想了想,人之所以爱看小说,爱看影视剧,是因为在这些故事里,你能暂时脱离生活的一地鸡毛吗?因为故事总有结局,而你的生活,却望不到头。那些故事里喝下一杯酒就可以去做疯狂事的年龄,是如何面对酒醒后的尴尬的?书里不会写,电视里总是下一个镜头就是明天。
我今年30,飘在北京,独居,工作的'压力大到身心都不太健康,却还是因为迷茫而强撑着,明白很多自我拯救的道理,却迈不出任何一步,没有必须要实现的理想,也没有能够自愈的爱好,怀着一颗所谓的责任心,勉强自己去面对无论怎样都做不好的工作,下班就睡觉,睁眼就上班,虽然咋呼着要赶紧找男朋友,但如果工作临时有会,一定是优先去取消和相亲对象的安排。看似是个工作狂,但深知自己毫无上进心,只是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份工作,就会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会流落街头无法糊口。
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我知道身边也有如我一样迷茫的人,这大概,才是北京对我来说的唯一意义。这个城市足够大,有足够多的人,无论我多么痛苦,多么崩溃,总还有和我一样的人。北图里的故事结局基本都是积极的,每个女性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希望。这对挣扎的我来说,我很难相信,也很难代入,但我相信这个城市,能够容忍足够多的可能。
只是那又怎么样呢,身处困境的人们,是看不到生活的进度条的。
【《北京女子图鉴》读后感】相关文章:
1.今天你看北京女子图鉴了吗杂文随笔
2.北京女子图鉴那些触动人心的台词
3.《东京女子图鉴》观后感
4.《北京女子图鉴》:因为曾住地下室,所以想拼出一套房
5.霜篠寒雏图鉴赏
6.名画猎犬图鉴赏
7.韦庄诗金陵图鉴赏
8.赛尔号精灵集合大图鉴作文300字
9.北京女子丢公共自行车要赔1070元
第四篇: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及线脚
传统家具的造型元素及线脚
1、动物纹样
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明清家具中的动物纹样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的遗风,雄浑而博大、深厚而拙朴。(1)螭。螭,龙属。螭龙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器和服饰。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2)龙纹。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龙纹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保持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3)凤纹。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4)赑屃纹。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5)蒲牢纹。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
(6)鸱吻纹。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7)饕餮纹。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
(8)趴蝮纹。趴蝮专化解独阴独阳带来的病灾凶气,能够阻挡“岁刑星”“勾绞”星带给家人的病灾信息。古代人们把趴蝮看作吉祥物,趴蝮纹常用于器物,用于趋吉避凶。
(9)椒图纹。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椒图纹是以椒图为形象的传统纹样。
(10)狻猊纹。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狻猊是以狻猊为形象的传统纹样。
(11)四神纹。古代寓意纹样。汉代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种。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它包括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组合成的一组图案,又称“四灵纹”。
(12)麒麟纹。古代寓意装饰。麒麟,亦作“骐辚”,亦简称“麟”。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象牛。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
(13)虎纹。意除“五毒”,有压邪之意。
(14)狮纹。传统吉祥纹样。在唐宋时甚流行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
(15)鹿纹。原指鹿身上的花纹,人们将其多用于瓷器装饰纹样。玉器中最早出现鹿纹是在商代,以后各代屡有发展变化,各具时代特征,其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应用广泛,既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装饰纹样,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6)牛纹。牛纹装饰于器腹上部,为两身一首(首为器耳),首有双角,瞪眼,牛身装饰有云雷纹,前腿弯曲,后腿直立,垂尾。
(17)马纹。形态古拙,前后呼应,顾盼有情,神采飞扬;在民间还经常以马、蜂、猴等形象组成吉祥图案,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意和隐喻手法,以示寓意。
(18)象纹。图案特征,长鼻、象牙表现明显,象身饰螺旋纹,四周填以云雷纹。
(19)猴纹。古人认为猴子长寿,因此有<猴寿八百岁>之说.汉代铜镜上的兽纹种类繁多,有凤凰,四神等神兽,还有羊,鹿等动物,唯独少见猴纹.(20)蛙纹。半月形头部,两个圆点表示眼睛,圆形躯体,上饰点状纹,四足形态生动。黑点大小不一,且不甚规整,风格古朴,憨态可掬。
(21)蝙蝠纹。传统寓意纹样。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白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
(22)羊纹。羊,古代寓吉祥之意。《说文解字》:“羊,祥也”。并有“大吉羊”铭文,即“大吉祥”。
(23)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传统寓意纹样。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2、吉祥植物及人物纹样
吉祥植物纹样有牡丹纹、灵芝纹、莲花纹、海棠纹、梅、兰、竹、菊、松、葡萄等。还有各种植物变形图案,如卷草纹、反草纹、缠枝纹、芝麻梗、藤等,各 种植物什锦图案,如蔬菜及各种瓜果等。吉祥植物纹样深受当时绘画的影响,极具富丽堂皇、绚丽多彩之美,充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雍容华贵的审美追求。像“岁寒 三友”等植物形象,由于其某些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生哲理和人生观的理解和信奉,于是也成为人们争相刻画的纹样。山水人物纹样多半是反映历史典故、诗词故事和文人生活的画面,如游归图、南山观瀑、五老图、东篱采菊等景象,并以中国画的散点绘画技法为基础进行生动地描绘和展现。
3、几何纹样
有绳纹、回纹、盘肠纹、灯笼纹、冰裂纹、人子纹、方花纹、方汉纹、波纹、灵格纹、龟背纹、连环纹等。这些几何纹样往往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东方特质和烙印。
4、吉祥图案或文字
吉祥纹样聚宝盆、六合同春、风调雨顺、龙舟、莺鹤、飞龙、双龙捧寿、五富团寿、麒麟送子、龙捧乾坤,文字有“福”、“寿”、“喜”及诗文等。
除了以上几类纹样外,还有一些,像仿古纹样、西洋纹饰和中式纹样结合的图案。中国古典家具装饰纹样的内容多半是体现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渴望与期盼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上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装饰件与结构件的高度统一,即装饰结构化。所谓装饰结构化是指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绝大部分装饰部件既有很好的装 饰作用,同时也是作为结构支撑部件存在的,这样才形成了家具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中国古典家具非常擅长利用木结构的每一部件进行艺术加工,借以获得替木牙子、托角牙子、云拱牙子、云头牙子、弓背牙子等装饰结构件:有用于四周边框之间的椭圆券口、方圆券口、海棠券口等。而这些结构兼作装饰的部件,既起支撑 和加固的作用,又在上面起线打挖或作浅浮雕,起着烘托的装饰作用。霸王撑,对角十字撑、吊挂媚子、锼空媚子等结构形式既增强了家具的坚固性又极具装饰性。
五谷丰登:五谷在古代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分为两种:一说五谷指稻、黍、稷、麦、菽(大豆),另外一说五谷指黍、稷、麦、菽、麻。
鱼化龙亦名“鱼龙变化”,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
龙纹、如意祥云、暗八仙、拐子等,无一不是几代人经过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无一不体现古典家具的“韵”之美。除龙、如意、蟠桃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表吉祥的图纹之外,文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向来喜欢文字游戏的古人,也常用谐音的形式表达吉祥含义,并把它们形象地用图纹刻画出来。
中国传统家具的线脚艺术
纵观中国艺术史,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充分重视线在造型塑造中的作用,中国古典家具也不例外。古典家具对线的应用分线型和线脚两类,其中线型贯穿融汇在家具造型之中,而线脚则常常用在家具的边抹和腿脚上。
线脚是指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线的造型线式。它所呈现的形状是在方(包括长方形)与圆(或椭圆)之间产生的种种形变,或凹、或凸、或平„„这些线条的各种造型,民间工匠则称之为“线脚”。“线脚”是我国明清家具造型的独特手法之一。
然而,明清家具中线脚的应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结构需要顺势取得再加以润的。由于家具各种部件实际需要的形状和轮廓线形的变化,有时在形体上并不能完全取得统一的效果。为了使各种造型要素融洽协调,加强形体线型的表现力,明代匠师们便在家具中运用了“线脚”。
此外,“线脚”还具有丰富家具形体空间层次感的作用,如桌面、几面、椅子座面等边抹的线脚,以各种“冰盘沿”的形式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平和或锐利的,宽厚或精巧的,隽丽或肥美的,挺拔或朴质的,突厥或隐进的,显亮或含蓄的„„同时,通过线脚,可使家具部件协调、上下一致,反映出家具实体形态的内质和精神。而线脚的凹凸又能够产生光质效果,使家具的造型更加充实完满,艺术情趣更加生动鲜明,家具的精致或粗陋,简练或复杂,高风亮节或暗淡失色,往往在线脚的一进一出,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宽一窄,一肥一瘦之间。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家具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凡优秀的明清家具都离不开线脚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
线脚的种类繁多,通常有文武线、竹板线、凹线、阳线、鲫鱼背线、双鲫鱼线、芝麻梗、方线、皮条线、半混面单边线、双混面单边线、凹面梅花瓣线、平面双皮条线等。线脚的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稍有变化改观则会使家具发生变化,所以倘若细究,线脚又是千变万化的。例如,脚外缘线内收则成内翻马蹄。这条由直线过渡成曲线的马蹄脚,衔接得非常自如流畅,光挺有力,有如奔马勒缰之势,在明式家具中比比皆是,在架了床、罗汉床、几、案、桌、凳等家具中广泛用。
所谓“线脚”,在家具中主要是指部件截断面边缘线形,经过或方、或圆的不同变化后,使家具部件的面产生了或凹、或平、或凸的各种“线条”,这线条的各种造型,民间工匠则称之为“线脚”。这些线条的着意刻划是为了塑造家具各种不同的形体,是与家具部件在组构中产生的形体外围轮廓线,一起共同形成为家具的形体变化,表现家具形体的特色和风格。比如圆料(或椭圆)与方料(或长方形),浑面与平面所造成的家具,皆有着完全不同样的视觉效果,予人的感受和情绪则完全不相同(图1、2)。
图1
图2 线脚常常在加强变化中丰富形体表面的层次感和形象性。如桌面、几面、椅子座面等边抹的线脚,以各种“冰盘沿”的形式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平和或锐利的,宽厚或精巧的,隽丽或肥美的,挺拔或朴质的,突厥或隐进的,显亮或含蓄的……明清家具总是
在不同线脚的形式语言中,表达其独特的神韵和风貌。所谓“冰盘沿”(图3),是因“边抹”的线脚类似古时的一种“冰盘”口沿而得名。
图3 通过线脚的设计和运用,明清家具形体造型的四面可以相互呼应,气脉通顺,充分地传达出造物形体的整体感和统一性。同时,通过线脚,可使家具部件协调、上下一致,反映出家具实体形态的内质和精神。除了腿足常采用大倒楞、文武线、瓜愣线、芝麻梗等线脚,面板框边表现的各种“冰盘沿”之外,在家具束腰和牙条等部位,线脚的处理也比较讲究,同样能用来体现一件家具的艺术性和工艺性。家具的精致或粗陋,简练或复杂,高风亮节或暗淡失色,往往在线脚的一进一出,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宽一窄,一肥一瘦之间。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家具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凡优秀的明清家具都离不开线脚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还不难发现,线脚制作随时代而变化,因地区而不同,这为今天判辨家具的制作年代和制造地区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一般来说,就地区而论,以苏作最考究、最规范和最标准,不仅因为工艺制作精良,而且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线脚已有相当的理性认识。在与当时各行各业的互相交流中,已能充分地作为一种家具造型的重要法式和审美语言,达到了以“技”升华表达艺术的操作高度,如江南工匠以“活”来形容线脚的自然、和谐、贴体,不造作、不生硬,或者是因为不符形体的要求而显得多余、牵强。如对阳线的加工,不仅是一般的饱满、圆和,匠师要求表现出一种富有“弹性和韧性”的视觉效果来,这种感觉和标准只是已很难再用语言来表述,几乎只能心领神会,在匠师们的手里才能显示
出高低水平。他们还说,阳线干涩无力,不是明工高手,家具的年份不会太早,也是清代乾隆以后的通病。可见,线脚对明清家具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图4 明式家具的各种线脚,如阳线、洼线、皮条线、竹爿浑等都能与家具的整体同奏协律,故塑造出了清澈舒展、典雅精致的一代艺术作品。使明式家具增添辉煌和神采(图4、5)。即使是平面边棱的倒楞上,也做到一丝不苟,随体而定,随形而变,从而使家具有楞有角,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
图5
自清代乾隆起,线脚渐趋繁复,一种是增饰现象明显,大有为做线脚而加工;另一种是线型工艺复杂化,较突出的例子是桌子束腰和叠刹的部位,装饰化的成份十分强烈,苏州地区称之为“碗口线”、“活线”的线脚就是典型的实例(图6、7),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我们品评和鉴定清代家具同样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图6
图7
第五篇:劲舞团情侣花园图鉴
猩猩木
黄郁金香
紫郁金香
紫罗兰百合
金茶花
绿百合
黄金蕾丝花
粉茶花
蓝色槿
粉色牡丹
橙色牡丹
橙色樱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