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

时间:2019-05-12 08: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

第一篇: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宪法的视角看,《决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步骤与措施实际上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核心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为推动我国宪法的实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宪法理念是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理念。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实际上也是宪法基本价值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构成法治的本质内涵。民主与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而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宪法的有效实施,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最高体现,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宪法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决定》在承认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的前提下,以如何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何培育关爱人的文化,如何维护人的尊严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与思想。《决定》指出:“必须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根据这一要求,国家法律、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要充分考虑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在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有有效的救济途径,这是“和谐”的社会状态的应有之义。

宪法理念是权利保障的理念。

2004年3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修正案,这不仅是一种宣示,更是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权利保障理念的不断成熟。在权利保障的对象上,我国宪法不仅强调保障多数公民的基本权利,还特别强调保障少数弱视群体的基本权利;在权利保障的内容上,不仅强调对传统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等自由权的保障,还强调对劳动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等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决定》针对群众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实际问题,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目标,强调权利保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宪法理念是规范和制约公权力行使的理念。

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率,也是宪法的基本价值之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有着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中,共产党员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党员代表能否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宪法理念是体现社会公平的理念。

《决定》的重要理念与亮点之一是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价值,明确了“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的价值观,标志着执政党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向”保障公平“理念的转变,将为宪法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在缺少社会公平的社会里,宪法不可能成为协调利益的规则,也不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法律。和谐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平意味着不同社会成员的权利得到平等保护。尤其对在社会分配体系中处于劣势的群体,要保障他们获得国家必要帮助的权利;公平还体现为对于国有财产、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以增强和保持市场经济的活力;公平还意味着在战略部署、产业政策调整方面要重视城乡均衡发展、提高广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保持良性的基尼系数。在公平的理念下,要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民意诉求和沟通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宪法理念强调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本次全会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首,对宪法的全面落实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突出宪法的最高法律权威,维护法制的统一,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提高宪法权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首先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公权与私权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促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各自、相互之间的彼此和谐,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高度重视宪法运行程序和机制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宪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篇:强化党性意识要树立“四种理念”

强化党性意识要树立“四种”理念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善于学习,思想观念落后;专制作风突出,习惯于下命令;宗旨意识不强;服务群众意识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呢?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党性修养素质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提高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能力,学习既是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迫切要求。因此,一是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良好习惯。二是要注重学习方式,边工作、边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把加强党性修养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三是要注意学习内容,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

二、树立服从大局的理念,加强政治修养深度

加强政治修养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章规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就是要求:一是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继承和发扬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行为和错误思潮。三是要执行上级决定,要以创新手段抓落实,做到在实际执行中不走调、不离样、不变味。四是要维护团结和谐,从上到下主动加强沟通,营

造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浓厚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突出党性修养重点

正确认识服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更是作风问题。因此,一是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始终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二是要始终怀有一颗善良之心,怀着一种博爱的精神来认识这个世界,始终看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真诚、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切实优化服务意识,多想想群众的困难与疾苦,尽所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多理解群众;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提升党性修养效率

党性修养的问题不仅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的是实践,关键在行,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权力意味着责任,党和人民在赋予领导干部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因此,一是要认清形势,自我反省,提升效率,不能混混沌沌,拖拖拉拉。二是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不能得过且过,不能人浮于事。三是要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囿于俗套,甘于平庸。

总之,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贯穿党员终身的一项学习内容。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

第三篇:弘扬宪法精神 共建和谐社会

弘扬宪法精神 共建和谐社会

宪法知识问答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其常设机关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 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7)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什么是宪法?

答: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什么是违宪?

答:在我国,违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宪是指一切国家 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 民的行为与宪法原则相抵触。狭义的违宪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 律、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国家机关 领导成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与宪法相抵触。★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几部宪法?

答: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哪些规定?

答:《宪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 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法律对保护公民的婚姻家庭作了哪些规定?

答:《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答:1)内容不同。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确立了一个国 家的根本制度,主要规定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 基本权利和业务、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工和制约关系等 内容。2)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之首和 权力之尊,普通法律、法规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创制程序不同。制定权属于人民,并在人民的亲自参与下行使。

4)监督实施的手段不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往往属于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者专门的司法机关。★平等权的含义是什么?

答: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含义指:

1)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 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3)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不得强制公民 履行法外的义务,也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外的处罚。★言论自由的界限是什么?

答:1)行使言论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2)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必然受到禁止或者限制。3)行使言论自由不能教唆或者煽动他人实施违法行为。4)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是什么?

答:1)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 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 康、妨害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受教育权的内容是什么?

答:1、学习的权利,以适龄儿童为主体的权利主体,享有 接受教育并通过学习在智力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发展的权利。

2、义务教育的无偿化,以确保义务教育的可行性。3、教育机会均等,任何权利主体均不得在教育上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选民成为选举权主体需具备哪些要件?

答:1、实质要件。必须是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2、形式要件。经过选民登记,被列入选民名单。

第四篇: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宪法与公民教育

(通识)

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2014级物联网工程一班 姓 名: 尹志豪 学 号: 141360117 任课老师: 申自强

2016年6月3日

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茫茫学海中,我们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进.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题记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而且是跨越宪法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极富哲理的最新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宪法是规范、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宪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划分、国家权力的运作与公民权利的保障。所谓宪法精神,指的是人民权利高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从属于人民权利,即人民主权。正是基于对宪法的理解,伟大导师列宁曾一阵见血地指出,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宪法,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主权同样是我国宪法的精神。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先生曾极为精辟地指出,所有的公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限权”;所有的私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维权”,所有的社会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扶弱”。因此,“限权”、“维权”、“扶弱”应是我国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世纪新时期,要弘扬宪法精神,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使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就要依照《宪法》第四十一条,保护公民的监督权;就要依照《宪法》第十三条,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就要依照《宪法》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五节,真正落实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作为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的地位;就要依照《宪法》第九十二条、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三条,使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真正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负责;就要依照《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使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总而言之,就要求依照《宪法》第五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就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新世纪新时期,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衷心拥护、坚决支持,神州大地已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要求和传统美德。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权利观念、主体观念和利益要求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少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以至于因利益问题产生的不和谐现象逐渐增多。在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仅有物质富裕是远远不够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万万不可遗忘。因此,党中央适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一要依靠党的政策,二要依靠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三要依靠宪法和法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妥善处理因利益问题产生的各种纠纷,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关爱他人、互谅互让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公、检、法机关开展的大接访活动,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此举解决了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积案、陈案,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也进一步提升了公、检、法机关的整体社会形象。

弘扬宪法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宪法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弘扬“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源泉,国家机关及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一宪法精神;必须使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自由权、财产权和监督权不受侵犯,并落到实处;全社会尤其是国家机关及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宪法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运作,自觉接受国家和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弘扬宪法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我们就能真正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崇尚金钱的思想日益加重,诚信危机,是非难辩,传统道德底线被无情的突破,贪污腐化案件时有发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群众评价高;但是个别地区基层组织涣散,公信度低,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党员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主流还是好的,我们必须予以肯定。其次,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更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要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提倡“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正确的政绩观,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第三,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拼搏不息的奋斗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实际行动去改造世界。第五,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盲目崇尚拜金主义,要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国家、为人民更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过分追求荣华富贵,迷失自己的本心。第五,要有责任意识。不管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中,孝敬父母,赡养妻儿;工作中,安分守己,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第五篇: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范文]

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四五”普法规划把每年的12月4日,即现行宪法实施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开展全民学法用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这一主题鲜明地把法制宣传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时代脉搏、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年是“四五”普法的最后一年。回望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公民的宪法观念、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因此,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证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做好普法工作写入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从明年开始,“五五”普法将与“十一五”规划同步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继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要发挥政府机关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大力推动全社会学习宪法、贯彻宪法、遵守宪法活动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社会要强化宪法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禁毒宣传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

    简 报 第99期 红西村社区党总支 红西村社区居委会 2012年3月28日 强化禁毒宣传 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控制吸毒人员的增加,我社区在火车站街道......

    以依法行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先对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完善等做了......

    宪法建设你我他,和谐社会靠大家

    宪法建设你我他,和谐社会靠大家 在当今依法治国这个历史大潮流下,在这个科技日益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加强法律精神建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

    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

    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时间:2011年06月26日 10时05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志国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

    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

    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中央反复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领导干部负有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识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识 --------大新县人民法院一、“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视角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各尽其能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

    提升三个理念强化城市管理

    文章标题:提升三个理念强化城市管理现代城市管理,已经不算是一个行业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表现,也是融政府行为、市民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