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8: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

第一篇: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

热点专题

七、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

第一部分时政背景

1.首都各界12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2.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第二部分关联考点

46、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47、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48、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三部分试题示例

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4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2001年4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四五”普法规划,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日,即12月4日,被定为我国每年一次的国家法治宣传教育日。2012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今年的法治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材料二: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强调“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1)法治宣传日为什么要突出“宪法”精神?(4分)

(2)“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必须要坚持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2分)?如何落实该方略(4分)?

(3)设计(列举)宣传的方式、创作宣传标语。

(4)作为公民,对于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知情?通过哪些渠道参与、监督?

第二篇:宪法30周年复赛主持词

全省宪法电视知识竞赛复赛主持词(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全省宪法电视知识竞赛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是我省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全省宪法电视知识竞赛复赛。参加复赛的有16支设区的市代表队和1支省直机关代表队、1支省委教育系统代表队,共18支代表队。本次进行的是第 场复赛。参加本场复赛的6支代表队分别是:

1号台 代表队,2号台 代表队,3号台 代表队,4号台 代表队,5号台 代表队,6号台 代表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参赛选手的到来并为他们鼓劲、加油!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竞赛组委会还特别设立了现场评判组,他们是:

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司法监督处副处长王玮女士;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备案审查处副处长孙宏雁先生;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颖洲先生。

欢迎他们!

在观众席就座的有省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同志,有来自

让我们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现在,比赛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第一个环节:必答题。

这是一组24道简答题,各队依次派出一名选手,在30秒内独立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参赛队员和现场观众不得提示或补充回答。(如有违规扣10分。)回答正确的加10分,答错不得分。共4轮,现在进行第1轮必答。请记时员准备。

(主持人宣读完题目后,应说“开始”;参赛队员答题后应说“答题完毕”。读题、答题、判题,男女主持人交替进行。如遇答题与标准答案不一致难以判题,由主持人提请现场评判组决定。如答题正确,请主持人指出:答题正确,加10分。如遇选手答题错误或不完整,请主持人说出标准答案。以下类推)

1号台的1号选手请听题:

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请2号台的1号选手听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答:1999年

请3号台1号选手听题:

3、国家遭受武装侵犯,需决定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权限属于哪个机关?

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闭会期间属全国人大常委会。4号台1号选手请听题:

4、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号台1号选手请听题:

5、国务院总理是如何产生的?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或者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产生国务院总理。】 6号台1号选手请听题:

6、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几次修正,除序言外,共有多少条正文和多少条修正案?

答:四次,138条正文,31条修正案。现在进行第2轮必答,请每队2号选手准备。首先,1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7、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什么?

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回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得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否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2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8、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答:居民选举。【回答选举也可以得分。】 3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9、自治州、自治县区域划分是由哪个机关进行审批的?

答:国务院。4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10、解释宪法的权力属于哪个国家机关?

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回答全国人大不得分。】 5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11、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

答:五年。6号台2号选手,请听题:

12、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但是对土地的使用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回答依法转让得分】 现在进行第3轮必答,请每队3号选手准备。首先,1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3.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要求,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哪个机关有权撤销?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回答全国人大不得分。】 2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4.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并经过法定的批准程序后才能生效。请问,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哪个机关批准后施行?

答: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回答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得分,回答省级人大常委会得分,回答省、自治区人大不得分。】 3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5.县级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哪些人员职务?

答:县本级人民政府个别副职和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关键词是个别副职和其他组成人员。政府个别副职回答个别副县长、副区长、副市长的,该项也算正确。其他组成人员必须要回答,否则不得分】

4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6.多少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答:三十。

5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7.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谁报告,接受监督?

答: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回答本级人大得分,没有“本级”两字不得分。】 6号台3号选手,请听题: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请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哪些基本法律?

答: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关键词是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 现在进行第一环节最后一轮必答,请各队4号选手准备。首先,1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19.省、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哪些国家机关的职务?

答: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20.我国哪一年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规定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答:2010年。3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21.我国哪两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答:县、乡两级。【或者回答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 4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22.代表法在“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一章中单独一条规定了代表活动经费的来源。请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活动经费是如何规定的?

答:代表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回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得分;只回答列入财政预算而没有“本级”二字的不得分。或者只回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而没有专款专用的也不得分。】 5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23.代表法除规定了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也规定了在闭会期间的活动。请问,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谁来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答: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或者回答人大主席、副主席,回答主席、副主席也得分。只回答主席、副主席其中一个的不得分】 6号台4号选手,请听题: 24.我国对选民资格如何规定的?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或者回答没有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 第一环节答题结束,让我们来看看现场答分情况: 1号台 2号台 3号台 4号台 5号台 6号台

各队表现不错,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可现场点评)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共答题。

这是一组不定项选择题,共6题,每个队都必须回答。参赛队员商量后,在40秒内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回答正确的加10分,答错不得分。请注意,各队听我说出“请亮题板”后,同时亮出题板。(题板亮后再修改的算违规扣10分)

1.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下列哪些主体的干涉?(答案:A、C、D)A、行政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个人 D、社会团体 2.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答案:A、C)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3.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C、D)

A、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B、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国务院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什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答案C)A、一月至二月 B、三月至五月 C、六月至九月 D、十月至十二月 5.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形有哪些?(答案:B、D)

A、受治安处罚的 B、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 C、受到行政处分的 D、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下面哪些主体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答案:A、B、C、D)

A、主席团 B、本级人民政府 C、常务委员会 D、各专门委员会 第二环节结束,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场得分: 1号台 2号台 3号台 4号台 5号台 6号台

下面我们进行复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抢答题。

这一环节共15道题,请选手们先判断对错。错的请说出正确的答案,或指出错在哪里。各队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宣布“开始”后抢答。答对的加10分,答错或违反规则提前抢答的扣10分。抢答者应在30秒内回答完毕,其他选手在答题剩余时间内可以补充。(答题结束请选手回答“答题完毕”或者“回答完毕”)。选手们要注意把握好抢答的时机和答题的准确。请听题!

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

答:错。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机构,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回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组织都得分。】 2.全国性的法律一律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答:错。有一些全国性法律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等是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 3.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属于国务院。

答: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答:错: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回答审判机关不可以检查也可以。】 5.在我国,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答:错误。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6.根据监督法的规定,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由县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答:错。县级人大不设专门委员会,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回答由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也得分。】 7.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答:错。直辖市没有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正确答案是,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如果回答直辖市没有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得分,把正确定义表述出来也得分。】 8.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根据需要,可以向社会公开。

答:错。正确答案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答: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法律规定的事项。【回答法律规定的事项得分】 10.目前,我国设有五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错。设有4级。乡级不设人大常委会。4级分别是全国、省、市、县。【或者回答(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没回答设有4项的不得分,少一项不得分。括号里每点到一处的也得分。】 1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答:错。不是每年举行一次,而是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至少”两字不能少。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 12.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但是不可以弃权。

答:错。因为选举人可以弃权。【不回答理由的不给分。】 13.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答案:错。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14.某选区有人口3000人,登记选民1800人,参加投票的选民1600人,某候选人至少获得901张选票始得当选。

答:错。801张。【某候选人至少获得801张选票始得当选。】 15.某县有人大代表300人,会上要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投票的代表280人,某代表候选人至少要获得141张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答:错。至少获得151张选票,始得当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加赛题:

(主持人视现场各队得分情况,发现有二支以上代表队积分相等难以确定前二名,则进行以抢答形式的附加赛,实行每出一道抢答题,淘汰一支代表队的办法,抢到并答对直接胜出,答错或违规的直接淘汰。)

1.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回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质询案的主体和提出的方式是什么?

答: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书面提出。【回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书面提出得分。关键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书面,四要素缺一要素都不得分。】 3.我国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其候选人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提名推荐?

答:1)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2)、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3)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或者回答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或者联合提名推荐得分。】 4.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需报哪个机关批准?

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回答全国人大不得分。】 5.我国哪个国家机构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大】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各参赛队伍的最终得分是: 1号台 代表队 2号台 代表队 3号台 代表队 4号台 代表队 5号台 代表队 6号台 代表队

XX代表队获得本场复赛的第一名,XX代表队获得本场复赛的第二名,他们将参加明天下午进行的全省宪法电视知识竞赛决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并预祝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请6支代表队退场。现在我们来进行观众答题,答对的我们将送上纪念品。

第一场观众题

1、我国宪法是哪一年哪月哪日公布施行的?

答:1982年12月4日

2、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名称叫什么?

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第二场观众题

1、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主席当选年龄要求是什么?

答:满45周岁。

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委员长,省人大常委会叫主任,请问乡镇人大的负责人叫什么?

答:人大主席、副主席。

第三篇: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宪法报刊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 宪法报刊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填涂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共35题,每题1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年通过的。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工农联盟

4、我国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相适应。

A、社会发展 B、社会资源的增长 C、生态环境 D、社会发展计划

5、根据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7、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收益权

8、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A、两个月以前 B、两个月以内 C、一个月以前 D、一个月以内

1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A、街道办事处任命 B、居民选举 C、选民选举 D、群众推荐上级任命

11、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12、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A、五年 B、四年 C、三年 D、两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A、镰刀和斧头 B、锤子和斧头 C、镰刀和齿轮 D、谷穗和齿轮

14、国务院总理人选由()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中共中央总书记 D、国家主席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处理。A、委员长 B、委员长会议 C、秘书长 D、各专门委员会

1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应由()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7、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18、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也就是现行宪法颁布施行纪念日。A、12月1日 B、12月20日 C、12月4日 D、12月8日

19、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规定。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民政部门

20、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以()的形式公布施行。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D、国务院令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起到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C、《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 D、《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22、代表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应当听取()的意见和建议,为会议期间执行代表职务做好准备。

A、原选区选民 B、原选举单位 C、所在单位 D、人民群众

23、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活动形成的报告,由()转交有关机关、组织。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 D、专门委员会

24、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和()。

A、检查 B、慰问

C、评议 D、专题调查研究

25、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

A、六月 B、九月

C、六月至八月期间 D、六月至九月期间

2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A、十 B、二十 C、十五 D、三十

27、下列选项中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大会主席团进行审议

B、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后,提案人可以随时撤回 C、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大会主席团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 D、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A、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B、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C、本行政区域内民营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本行政区域内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9、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某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某省人事厅颁布的《某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某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某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某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30、一个代表团或者()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A、三十 B、十 C、二十 D、十五

3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B、地方政府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

32、直接选举时,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人。A、三 B、四 C、五 D、二

33、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A、二分之一至一倍 B、一倍 C、两倍 D、三分之一至一倍

34、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B、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的选举 C、设区的市、自治州代表的选举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35、()有权制定规章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C、安徽省人民政府 D、安徽省民政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填涂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共25题,每题1分。)

36、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 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7、按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的有()。A、解释宪法和法律

B、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C、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D、监督宪法的实施

38、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国家的利益 B、集体的利益 C、社会的利益

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39、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A、国家行政机关职务 B、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 C、国家审判机关的职务 D、国家检察机关的职务

4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A、侮辱 B、诽谤和诬告陷害 C、批评 D、控告

42、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是指其在()。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B、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表决 D、进行视察活动时的一切行为

43、宪法规定,公民有()的自由。A、言论 B、出版

C、集会、结社 D、游行、示威

44、国家通过普及()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A、理想 B、文化 C、道德 D、纪律和法制

4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在()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46、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

A、命令 B、指示 C、规章 D、决定

4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A、人民调解 B、社会事务 C、治安保卫 D、公共卫生

48、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行使审计监督权。A、省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 B、国家农业开发银行的财务收支 C、中国电信公司的财务收支 D、卫生部的财务收支

49、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A、各专门委员会 B、本级人民政府 C、主席团 D、常务委员会

50、()可以提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人选。A、本级人大主席团

B、本级人大代表30人以上书面联名 C、本级人大代表20人以上书面联名 D、本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书面联名

51、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参加(),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A、大会全体会议 B、主席团会议

C、代表团全体会议 D、小组会议

52、(),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信息资料,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A、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各级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5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监督法第九条规定的途径,每年选择若干()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A、关系改革发展 B、关系稳定大局 C、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D、社会普遍关注

54、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包括()。A、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 C、本级人大代表 D、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

55、()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人大常委会

56、根据立法法的要求,()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国家主权的事项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57、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冲突适用的规则有()。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D、下位法优于上位法

58、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重点审查的内容。A、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B、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C、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D、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59、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D、建制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60、根据宪法规定,()等自然资源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矿藏 D、山岭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标注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共40题,每题1分。)

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6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63、全国性的法律一律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64、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65、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6、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由总理召集,常务副总理主持。(╳)

67、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68、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69、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7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

71、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法院负责。(╳)7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3、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但国家副主席连续任职时没有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

7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5、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以法律规定。(╳)

76、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77、到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正,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7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79、在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80、我国现行宪法共一百三十八条,除序言外,包括: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81、宪法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2、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目标。(╳)

83、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同级人大选举,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

84、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参加会议的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85、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86、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每一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87、主任会议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

88、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合并,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89、县人大常委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90、代表依法提出的议案,应当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91、代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既是代表的权利,又是代表义务。(√)92、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予以公告。(╳)

9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不得向社会公开。(╳)9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95、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专项报告后,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96、安徽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12重点普法目录》是政府规章。(╳)

97、某县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县政府只要将调整方案报送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即可。(╳)

9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可以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99、审计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审计工作报告,一般不向社会公布。(╳)100、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

答案

1-5 DDBDD 6-10 CBBAC 11-15 CCDDB 16-20 DACBB 21-25 ADBDD 26-30 DDAAA 31-35 CADBC 36ABCD 37AD 38ABCD 39ACD 40AC 41AB 42AC 43ABCD 44ABCD 45AB 46ABC 47ACD 47ABCD 49CD 50AB 51ACD 52ABCD 53ABCD 54ABC 55ABD 56ACD 57AB 58ABCD 59ABC 60ABCD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第四篇: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剖析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

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同志们,朋友们: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件,就是要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

我国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文献都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成败得失,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制定了我国现行宪法。同时,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30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再往前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同志们、朋友们!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这些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要按照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政权体制和活动准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证国家机关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我们要根据宪法确立的体制和原则,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我们要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紧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第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我们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

第四,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同志们、朋友们!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学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待,明确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的新要求,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普遍增强,对法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法治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实生活中,法治权威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徇私枉法以及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全体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总书记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显示了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是我们党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甚至撇开法律另搞一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把尊宪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硬标准、硬功夫、硬约束,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知法、带头用法、带头守法,努力做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冲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要严格依照法律开展活动、规范行为、承担责任。每一位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宪法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对我们国家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总书记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他还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宪法和宪法实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实践证明,抓好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才能获得蓬勃伟力。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科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等,都会对立法提出新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需要抓紧完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环境资源、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和保障。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抓紧完善确保宪法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现在,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支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对各方面发布的明显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依法予以撤销,确保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符合宪法;对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果断予以制止、坚决予以纠正,让宪法通过实施获得活的生命,使宪法真正成为现实力量。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加快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总书记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真落实这些要求,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就能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他们既关注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司法体制改革等等,更关心自身的权益是否得到公正保护,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公正解决。司法机关处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罪犯没有得到应有惩处、当事人胜诉权益没有得到及时实现,社会正义就难以伸张;如果司法不公,甚至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社会就会失去最起码的公平公正,人们对公平公正的最后一线希望就会破灭。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这对于推动司法权力公正高效廉洁运行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些重要要求,推动司法公正,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研究制定有效排除干扰、维护司法公正的具体措施,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有效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滥作为等行为。其次,需要全体司法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首要价值追求,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坚决抵御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时效上全面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努力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同需求,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使有理无钱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正,切实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正就在身边、公正就在眼前。(程海波)

第五篇:关于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关于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问题

秦前红 叶海波

内容摘要: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一部良好的宪法是依法治国、宪政建设的前提。根据时势对宪法进行适当的修改,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八二宪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型塑我国宪政秩序的首要法律文件。十六大报告的诸多理论创新,使宪法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为了确保宪法成为社会发展、法治宪政建设的引擎,通过部分修改的方式,实现宪法变迁应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当前应将修宪的重点放在公民权利部分,特别是完善财产权和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体系。

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大凡一国的政权发生更迭,新掌握政权的集团都会制定一部新宪法。在和平时期,宪法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准则,以立国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型塑一国的“客观价值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宪法的某些规范不可避免地会与社会变革的要求相抵触。修改宪法,实现宪法规范与社会变迁的协调性,维护宪法的动态稳定和权威性,自然是宪政实践的首要选择。

(一)宪法修改的价值

“法治”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被看作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被定义的概念”。的确,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就对法治的内涵、基本价值取向以及现实制度构架等问题争论不休。[1]虽说人们对何为法治尚未达成共识,但透过学者的争论,我们仍可以达致这样一个认识,即关于法治的理念是强调平等,反对特权,注重公民权利的保障,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谋求以宪法为核心的正当法律规则的权威高于一切。[2]反观人类法治实践的历史,上述法治理念时刻引领着法治实践的发展。从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来看,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转换与演变关系则表现为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交替。[3] 要使法治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就必须发挥实在法的固定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支持作用,并确保法律的权威至上。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法治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4]这句至理名言揭示了法治的本质要求,即良法至上。纵观世界上法治建设颇为成功的国家,不论它们的人口多寡、地域大小以及历史文化概貌有多大的差异,只要它们步入了法治之道,就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宪政思潮波及全球,各国竞相模仿西方宪政建设的今天,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被赋予独特的价值。“法治的核心是宪法价值的维护,即以宪法规范的要求作为社会秩序正当与否的基础,赋予宪法以普遍的约束力”。[5]宪法权威至上是法律至上原则的灵魂。法治理念谋求“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6],而法治与人治区分的根本标准在于法律与个人(或少数统治者)的意志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7]在政治社会,对法律权威构成最大威胁的莫过于公共权力执掌者的个人恣意。孟德斯鸠不无先见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8]法律至上首先要求法律支配权力。“一切管理国家的权力必定有个开端。它不是授予的就是僭取的。此外别无来源。”[9]宪法正是授予政府权力的法案,在启蒙思想家眼里,宪法“不是政府的法令,而是人民组成政府的法令”,宪法是政府权力产生的合法性依据,“政府如果没有宪法就成了无权的权力了”。[10]因此,法律至上的法治理想,离开了宪法权威至上只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的‘法治’应该是‘宪法之治’,而不应该仅仅是一般的法律之治”。[11]进而,法治这一目标演化成这样一组命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权威至上是现代法治的根本要求,宪法是型塑一国法治秩序的首要文件。

宪法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动态和谐。宪法必须保持足够的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如果频繁修改,就无法保持宪法应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损害宪法的权威。与此同时宪法规范必须具有适应性。“经验知识告诉我们,‘法’必须受到人们的尊重,然后才有尊严,然后才能发生作用,但‘法’也唯有能够适应和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然后才会为人们所遵守。”[12]易言之,科学的宪法是宪法权威确立的前提。一部科学的宪法能够完整反映人们的宪法观念和价值追求。从一国宪政实践的逻辑时序来看,人们的宪法观念和宪政信仰决定着该国规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宪法的内容和样式,并赋予规范宪法向现实宪法转化的强大动力。当一国宪法规范反映了该国人民宪法观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时,必然会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则反过来使宪政信仰在人们心中的积淀不断加层,进而赋予宪法规范崇高的至上性。但当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明显不符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抑因素时,其稳定性只会有损其权威。正如有学者所言,无论是刚性宪法还是柔性宪法,都必须随着时间和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宪法不在变化中自变,就会因其不变而为社会变革所推翻。在这种情景下,更不能奢谈宪法权威和法治。[13]从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来看,宪法会面临规范稳定性与社会变革价值之间的冲突,即一方面宪法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其规范的最高性,用规范约束社会现实的随意性,在另一方面,宪法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故此,要确保宪法权威的确立,必须在宪法规范稳定性价值与社会变迁的价值追求的张力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有机平衡。从社会心理来看,在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人们更偏好后者。的确,法令多改,权威不立,没有权威,便无效益。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宪法的稳定性与宪法的权威性不一样,后者是绝对的,而前者则只能是相对的”。[14]因此,从根本上讲,维护宪法权威,实现法治秩序,首先要确保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适应性。

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宪法的变迁。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宪法变迁主要通过立法方式、宪法的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宪法解释、宪法惯例和宪法文字的自然变更等途径来实现。[15]对于成文宪法国家来讲,宪法修改是宪法变迁的重要途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尽管只有七条,但宪法修改的相关规定便占据一席之地。随后的成文宪法国家相继效仿。在《世界宪法大全》一书上册中收录的各国共80余部宪法中,就有60余个国家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宪法修改的主体、修改范围和程序等问题。[16]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被修改的宪法,宪法修改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增强宪法的活力,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的价值。建立一套完善的宪法修改机制并保障其有效运行,是法治建设进程中必然的制度要求。

在今天的中国,宪法修改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宪法与市场经济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但这种互动关系并非一种均衡、直接的对应关系。从宪法和市场经济的特性来看,宪法与市场经济的不和谐是这种不均衡互动关系的应有之义。[17]法律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法律规范框架中有着某种僵化性,使法律变革常常落后社会改革,还可能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展出对社会生活的过渡控制的倾向。[18]宪法同样如此。而市场经济则无时不处在变动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竞争乃市场经济的本质。作为发现新知识过程的竞争[19],使我们的认知殿堂不断发生革新,进而冲击宪法的稳定性。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中挣扎而生,远比不得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在我们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作为国家的目标之后,必须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条件,宪法的引导作用对这一体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宪法不能长期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当今中国这个法治和市场经济后生发国家,宪法修改当然地获得了建构意义上的更高价值理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八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时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20]事实上,我国现行宪法并不是僵化的历史文件,她始终处在活水长流的发展之中。也正是自八二年以来的三次宪法修改,使现行宪法更符合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核心精神,提高了宪法的权威,[21]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的界分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式实施后,由于部分规范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由法定的修宪主体依据特定的修宪程序,对宪法规范所作的重订、修订或增删等活动。在现代宪政国家,修宪的主体、修宪权限及修宪程序都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就宪法修改的方式而言,极少数国家作过专门的规定。如1874年瑞士宪法第118条规定:“宪法可于任何时间做部分或全部之修正。”其后的1920年奥地利宪法和1940年的巴拉圭共和国宪法也有相关规定。从理论上讲,学界也认为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是宪法修改的两种主要方式[22],而且学者们对二者的概念、区别和优劣进行了较多的探讨。[23]

一般来讲,全面修改又称整体修改,是指在国家政权性质及制宪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宪法修改机关依据法定的修宪程序、权限对宪法的大部分内容(也包括宪法的结构)进行调整、修订并重新予以颁布的活动。部分修改则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修宪机关依法对宪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或变动的活动,一般以决议或修正案的形式出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均有别于宪法制定,以宪法所规定的修改程序进行。它们之间又存在如下两点区别:一是全面修改要求宪法修改机关通过或批准整部宪法,而部分修改则不重新通过或批准整部宪法,只批准决议或修正案涉及的内容。二是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要公布一个新的宪法文本代替原宪法文本,但部分修改时原宪法文本并不被修正案所代替。

从总体上讲,学界对部分修改和全面修改的区分大多只限于形式方面。细加推敲便会发现,这种界分依旧十分模糊。宪法修改的实践表明,在进行全面修改时,会保留原来的大部分宪法规范,宪法典的原有结构也大多保持不变。所以,所谓的通过整部宪法便只具有形式意义。只要在全面修宪时,原宪法文本与新宪法文本在规范内容和表述上有相同之处,全面修改通过了整部宪法之说就尚存疑问。新宪法对原有宪法的保留条款,并不因新法的出现而当然失效。如果说全面修改后会通过并颁布一个全新的宪法文本,这与以决议或修正案的方式进行部分修宪并没有什么显著出别。众所周知,我国曾经采取决议的方式修改宪法,在每次决议案通过后,都将通过一个新宪法文本。即使八二宪法以来采取修正案的修改方式,也与美国的做法大为不同。我国的修正案并不独立存在,没有作为宪法规范独立适用的价值,而是将修正案中条款作为宪法中的相应条款。因此,每次修正案一通过,一个新的宪法文本便会产生——尽管没有公布新的宪法文本。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的确存在显著区别。但我们不能将目光仅限于二者在修改范围、修改后果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而应该注意到二者在认识论基础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其他区别。

具体讲来,全面修改试图在时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在坚持立国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并从这些价值出发全面规划未来社会的发展。对理性持绝对的自信,是全面修宪的认识论前提。我们可以从宪法制定和全面修宪的比较中洞察到这一点。除了是否受法定程序限制外,全面修宪与宪法制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宪法制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国的立国精神,即根本政治制度、根本经济制度以及根本的教育文化制度,而全面修宪则是在立国精神指导下的规范变迁。[24]但二者在对理性建构能力的推崇方面貌似神合。在启蒙思想家眼里,制宪权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追求自由保障人权的政治社会的逻辑中介。作为制宪权结果的宪法当然具有独特的国家价值。它是立国的政治宣言,也是建国的基本纲领。[25]制宪活动就是运用理性建构一个力图实现自由和权利受保障的社会的努力。宪法是一个宏大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叙事背景下理性演绎的产物。这种宏大叙事或者是一种先存的超验的自然状态,或者是一个将来会实现的大同世界。宪法制定将这一宏大叙事笼缩为几条基本原则。全面修宪则是根据时势对这些基本原则的又一次理性演绎。正是基于宪法制定和全面修宪在认识论上的亲缘性,有学者认为,全面修宪不啻是废弃宪法,那不是修宪,而是制宪。[26]

全面修宪的这一认识论前提以及修宪权和理性逻辑演绎的特征,直接决定了全面修宪所具有的另一特征,即对全面修宪的结果(新公布的宪法文本和规范内容)的评价只能寻求立国精神的支持,而这一精神并未获得任何位阶在新宪法之上的实在法载体。建构理性主义色彩甚浓的全面修宪,在运作中只能取原有宪法的精神并据此全面规划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宪政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位阶。因此,全面修改后的新宪法当然取得了旧宪法的法律地位,不存在任何依据实在法对新宪法进行规范评价的可能。

反观部分修改,其认识论基础和修改结果的评价依据与全面修宪大为不同。部分修改是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时,对这些规范进行修改的活动。在现代宪政国家,宪法规范是社会变革的合法性依据。宪法要实现对社会活动的规范功能,必须从文本走向现实,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在宪政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这些制度会促使生活其中的公民和团体的发展胜过生活在另外一套制度下的公民和团体。但什么样的制度会在竞争中胜出,并不依赖于理论上的论证是否缜密以及这一制度覆盖的地域、人口和跨越的时间度,而在于该制度能否在实践中表现出较优的效绩。除此之外对这一制度进行评价还应该将其置于已存在的一套制度序列之中。“对传统的任何一种产物进行批判,其基础必须始终是该传统的一些其他产物——而这些产物或者是我们不能够或者是我们不想去质疑的东西;换言之,我们主张,一种文化的特定方面只有在该文化的框架内才能够得到批判性的检视。”[27]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任何心智尚无足够的能耐在砸碎一切制度框架后对组成这一制度框架的任何部分进行评价。部分修改是在尊重现有制度框架合理性的前提下,根据实践理性对部分规范加以评价并决定废存的过程。显然,部分修改隐藏着一个与全面修改极为不同的认识论前提:任何心智都没有而且永远不可能进化到足够的理性阶段,从而可以全面掌握各种情势来评判某一制度的优劣。这是一种有限的理性观。这一认识论上的差别,恰是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分野的根本点。在宪政实践中,部分修改之所以为大多数国家所青睐,就在于这一方法表现了对一个既存制度体系的应有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重,避免了砸碎旧体系后因人类知识的有限而陷入不知所措之中。事实上,八二宪法后的三次修正案修改的绩效也证明了这一认识论的科学性和这种修宪方式的合理性。这三次宪法修改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特点,恰恰体现了法治的演进性特征,同时也说明法治之法并不是短期内可以修得来的,也不是通过一次谈判或者协商就能建立。[28]

根源于部分修改的认识论基础,对部分修改后的结果除了可以进行价值评判外,还可以进行规范评价。部分修宪时,原有宪法的部分规范被修改失效,但大部分规范依旧有效。[29]故此,可以据此对修改后的规范作一规范评价,如规范之间是否协调等等不一而足。但在全面修宪时,这种规范之间的协调性评价只能在同时生效的规范之间进行比较,并不存在两个生效时间具有等差的文件之间的比较。

除此之外,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还存在着一个重大区别。众所周知,对宪法是否可以进行修改,理论上经历了一个从不能修改到可以修改但必须加以严格限制的认识过程。[30]对宪法修改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修改程序、时间和范围等三方面。现代宪政国家的实践表明,对国家权力活动进行规范评价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是宪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宪法修改活动也必须接受合法性的追问。如前所述,全面修宪必须尊重立国的基本精神并在修改结果中对之加以规范表现;对于全面修宪的结果只能进行价值评价,评价的标准是立国的价值追求。当发现新宪法中的部分条文与这一精神相违背时,只能对立宪技术进行道德批判,不会产生法定的宪法责任,其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引起新一轮的修宪呼声。而在部分修宪的情况下,如果新法的内容违反了未被修改的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的基本精神,则会产生违宪责任,进而致使有关修宪活动被宣布无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除了具有严格形式意义上的差别外,还具有三点根本区别:一是二者的认识论前提不同,二是对修改结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类型不同,三是违反宪法修改限制性规定所引起的后果不同。

八二宪法自颁布以来就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引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她贯穿了经济建设的中心思想,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加大了人权保障的力度,并宣称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和社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在沿着宪法指引的道路和方向高歌猛进时,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也不断对宪法提出挑战。[31]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顺利召开。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之政党,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的地位予以肯定和重新定位,确定了判断政治觉悟高低的新标准,提出要保护一切合法的收入,强调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32]„„这些精辟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也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创新必将促进社会的极大发展,同时形成新一轮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变迁冲突与整合的互动。与之相适应,我国现行宪法如何顺应这种趋势做出相应的变迁,在宪法文本中科学的反映有关内容,必将成为宪法变迁理论创新和实践跟进的发轫点。

(一)现行宪法变迁方式的选择

纵观学界的相关论述,对于采取什么方式来实现现行宪法的变迁,学者们认识不一。大致来讲,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对今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因此,目前只能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就部分修改的方式而言,有的学者主张以修正案方式修改,另有学者则认为“决议”方式修改更为理想。[33]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行宪法问题太多,小修小补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间的矛盾。如莫纪宏博士认为,应对现行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基于江泽民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精神和要求作全面、系统的修改,使宪法担负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杨海坤教授则认为应该为全面修宪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34]最后但并非不值得注意的一种观点是苗连营在《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对现行宪法的“零打碎敲式地修补,由于缺乏长期的通盘性考虑,使人愈加感到宪法思路的杂乱无章”,与其如此,“还不如另起炉灶、缜密论证,尽快制定一部更符合宪政价值要求的新宪法”。[35]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体制,充分发挥这一宪法变迁方式的优势。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我们认为无论是对现行宪法进行部分修改还是全面修改,甚至抛弃现行宪法,启动制宪权制定一部新宪法,都必须对现行八二宪法给予科学的评价。如果未能对现行宪法进行合理的历史定位和价值离析,仅凭社会的变化、宪法的某些局限甚至一种新的指导思想的出现便号召修宪甚至鼓动制宪权的再次行使,未免有些草率。基于对这一逻辑前提的分析以及全面修宪和制宪权的重新行使的弊端的透视,我们认为在现今阶段,在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存有罅隙时,应该在宪法解释空间用尽的前提下通过部分修宪的方式实现宪法的变迁。

第一,现行八二宪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是对1978年宪法的全面修改。在其公布施行的20年中又进行了三次部分修改。尽管宪法学界对三次修宪颇有微词,[36] “八二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也在实施过程中渐次暴露出来,而这些诸如‘权力双轨制’、‘权利审查制’以及‘人大至上性’和‘议行合一’等历史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宪政建设不可逾越的障碍”[37],但从八二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规范内容以及其实施后的绩效来看,她是建国历史上最好一部宪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首先,从现行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八二宪法颁布前夕,中国发生了几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二是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四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代策略。这四件大事为八二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八二宪法自诞生以来就与前三部宪法存在显著区别。她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弘扬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彰显保护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立宪取向。八二宪法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她深刻的蕴含了人民主权的价值取向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要求。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其次,从现行宪法的内容来看。八二宪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现行宪法自身即是生产力解放的产物,是在打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系列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后公布的。鉴于此前的教训,宪法中有些条文直接规定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如第14条,还通过保护劳动者权益、赋予民族自治区经济自主权以及重视科学技术等方式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如宪法第42、43、118、119和122条。八二宪法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她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明确宣称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在将物质文明建设纳入根本法规范的轨道的同时,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以同样重要的宪法地位,分别在第19、20、21条中详细的规定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八二宪法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现行宪法自1980年开始筹备起草,历时近两年,其间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广泛讨论。八二宪法的产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现行宪法的人民性决定了她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文本中,宪法对人民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政权的阶级基础以及人民主权等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总之,八二宪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8]

最后,从宪法实施后的社会绩效来看。中国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二十年的实践也证明,我国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时所言,“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39]二十余年中,我们从一个全面计划的社会逐步迈向尊重个人利益和自主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几次政府机构改革谋求实现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局面且成果突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颁布了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人权保障法,更为紧要的是我们抛弃了人治的痼疾,万众一心建设法治国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宪法的保驾护航。事实也证明,“只要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坚持和完善宪法确立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40]

第二,频繁的全面修宪将会削弱宪法权威和公民原本就十分薄弱的法治和宪政意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自80年代学界就展开了人治与法治之争,到1999年法治被写进宪法,历史十余载,可谓路慢慢。时至今日,要法治反对人治,已是人心所向。但从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宪法权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民众的法治和宪政意识依旧十分薄弱。包括中国宪政建设的先驱在内的大部分民众对宪法权威、法治宪政意识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41] 法治就其原初含义而言,是指正当规则的统治。[42]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已经在“规则统治”的含义上渗入了“权力关系配置”的理念,即法治必须具有分权之意。[43]法治要求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承担法律责任时,只能依据法治之法,而不能任凭权力执掌者的恣意断夺。法治的实践证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行为在法治之法的轨道上运行,是法治建设成功的标志。因此,法治要求存在一套阐明的连续的规则体系,并且人民可以据此规则对任何国家权力行为进行合法性追问。频繁的全面修宪,只会瓦解宪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动摇宪法的权威,削弱公民薄弱的法治和宪政信仰。[44]

其一,一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推进到一个阶段后,宪法成了一个描述性标签。一部成文的宪法凝聚了一个时期人们对法治的体认和信仰。法治信仰的形成,须具备一个必要的时间周期。如果我们频繁的全面修改宪法,只会人为地中断这一周期,造成法治文化发展的断裂和人们心理上的不适,最终分解人们法治体认和宪政信仰的心理积淀。

其二,宪法是最根本的行为规则。她像一根红线贯穿无数的法律规则。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以宪法为核心的规则体系逾趋庞杂。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规则从集而不知所措时,自然首先要将宪法规则作为行为预期的方向标,在与他人的行动中达成一种纳什均衡。宪法频繁的修改,会造成人的行为自主性与行为的束缚、强制性之间的持续紧张,进而造成人的行为的适应性与惯性的重大冲突,加剧社会均衡与和谐实现的代价。

其三,对权力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追问,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在现代宪政国家,一部正当的宪法则是这一追问的终结点。当人们对权力行为的合法性追索到宪法这一法律位阶,这种追索自然而止。全面修改宪法作为一种法定的权力行为,也必须接受这种合法性追问。但当公民对一次全面修宪行为进行例行的合法性追问,并惯常地将目光投向先前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的宪法而发现曾经神圣的宪法文本已是一张废纸时,全面修宪造成的规范缺失对公民宪法、法治和宪政信仰的冲击,自然可想而知。

其四,全面修宪会使一大批法律面临合宪性危机。现代宪政国家法律的生产必须由立法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制定,而且要求法律的内容必须经受得住宪法的盘问。宪法一旦全面修改,将使一些依照旧宪法制定但不合新宪法的法律突然被置于不合宪的困境之中,失去道义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这些法律仍然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衡定社会的价值取向。这种尴尬的法治局面,对于像中国这样解释、监督和实施宪法的机制不完备,同时宪法规范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国家来说,会表现得更突出。因此,当一纸宪法高悬空中而又持续地遭受普通法的挑战并对这种挑战采取漠视的态度,宪法有何权威呢?

第三,迷恋理性万能,沉耽于浪漫主义宪政理想,不利于中国宪政建设

全面修宪或者重新制定宪法意味着理性可以缜密论证,深思熟虑,洞察时势发展趋势,感悟现实需要,规划一部体现宪政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完美宪法。这是一种极端自信的理性主义观。[45]这种理性万能的认识观被哈耶克等思想家称为唯理主义。“唯理主义传统假定,人生来就具有智识和道德的禀赋,这就是人能够根据审慎思考而型构文明。”[46]这种唯理主义的根源可以追索到古希腊哲学,但其现代影响只始于16、17世纪,尤其是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对这种理性主义的主要原则的阐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讲,正是经由笛卡尔,理性这个术语才改变它的含义。对于中世纪的思想家来说,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们在遇到真理尤其是道德真理的时候认识这种真理的能力,而不是一种依据明确的前提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47]基于对理性建构能力的自信,人类先贤豪迈地宣称:“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48]

如果说在民族国家建立初期,这种自信和豪迈促使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宪法的诞生,但在暴风骤雨的革命之后,这种狂热则只会让我们一再步入宪政建设的误区。事实上,每个人对于大多数决定着各个社会成员行动成功与否的特定事实,都处于一个必然的且无从救济的无知状态之中。人间的知识是分散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你知我未必知他可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根本不知的世界上。知识的分散性决定“我们的无知是无边无际的海洋,而我们的知识只不过是无知大海中小小的孤岛,注定是有限的、残缺的。我们所能得知的最准确无误的知识就是我们的普遍无知”。[49]这种无知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人决不可能攀登得比他并不知道要去的地方高。”[50]

人类有限的理性能力,不可能做到事事深思熟虑。人类的文明(包括宪政文明)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独立于自然和社会的心智设计的产物。人的理性和心智原本也是进化的产物。在人世间,没有一个人可以跳出他所生活的社会,高悬空中俯视大地,洞悉全社会的所有情势并做出周详的规划。唯理主义的全面修宪主张,恰恰忽视了这样一个致命的实事。迷恋于理性万能,只会坠入浪漫主义的云端。如果我们坚持凡是没有经过理性设计的制度和规则都是不能被证实的,并进而根据是否是理性设计的产物而否认他们的合理性,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其结果必然是从宪政设计的雄心出发,戕害无数宪政建设的隐形的社会内生的资源。这正是全面修宪对中国宪政建设的根本危害。

(二)宪法修改的内容和规范设计

八二宪法颁布至今,已经过三次部分修改。除了三次宪法修改涉及的内容,学界对现行宪法内容和规范设计方面的种种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51]纵观这三次宪法修改,主要有如下缺陷:一是修改的内容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三次修改通过17条修正案,有11条约2/3涉及经济制度,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制度完善关注不足;二是修改后的宪法规范仍纲领性有余规范性不足。在再一次对宪法进行修改时,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宪法修改的内容。比较当今各国宪法文本,内容五花八门。中国宪法内容更是十分庞杂,除了传统宪法所包括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两部分外,还有大部分关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纵观各部分的内容,的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认为以后修宪不宜将重点放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方面。八二宪法的三次修改全在于宪法中关于经济政策的规范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桎梏,进而导致修宪。为此有学者认为应该在宪法中取消有关经济具体政策的规定。究竟什么内容应该写进宪法,学界意见不一。蔡定剑针对时弊明确指出,从宪法精神上说,宪政的目标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保障公民权利要从规范限制政府权力入手。所以,“如果说宪法只规定一项内容,那就是规定政府权力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的范围、国家机关的设立、组织及权限,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如果宪法要规定两相内容,那就是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果宪法还有第三项内容,那就要规定怎样保障宪法实施、宪法实施的途径和程序。”[52]我们也认为,宪法中政策性内容过多是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一个原因,但目前将有关经济的政策全部修改甚至废除,时机尚不十分成熟,阻力很大。因此,像童之伟教授所说的那样,启动宪法解释制度,在改革开放的精神指导下对之加以扩大解释,比较可行。[53]鉴于我国宪政制度与两个人权公约在应然权利认知上的重大差异[54]以及十六大报告在诸多理论方面的创新,修宪应该将重点放在公民权利保护制度和部分国家制度的完善。

1、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改

多年来学界针对现行宪法公民权利列举不足的缺陷,认为应该对公民的财产权、迁徙自由权、生命权、思想自由权、罢工权、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给予宪法保护。一段时间来,学界还针对这些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和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宪法在公民权利规范表述上与国际宪章有较大区别,而且宪法权利规范数量似乎与国际人权宪章出入明显,但联系我国的有关普通法如刑事法律加以分析,履行我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宪章的承诺义务,我国宪法目前应该增添的公民权利实际上只有迁徙自由权和生命权二项。[55]我国历来主张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生命权相较而言,这是公民享有的更高层次的权利。因此,对于生命权的保护只需在有关条款中明示即可。根据理论准备的成熟度并结合我国的生活实际,我们认为,财产权和迁徙自由权应成为修宪的重点。[56]

第一、关于财产权利宪法保护的完善

在现行宪法中,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就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做出了相关规定。宪法关于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有三大特点:一是公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差别显著,集中体现在“神圣不可侵犯”和“保护”的用语差别上;二是财产权规范列于“总纲”一章中,体现了这一权利相对于国家富强和人类解放的宏大目标的工具性价值和地位;三是宪法对私有财产范围规定过狭,仅包括收入、储蓄和房屋等生活资料,民间掌握的大量生产资料尚未获得合法地位,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得不到宪法的保护。现行宪法中财产权保护制度的三大特点同时构成了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的致命缺陷。所以在重构我国的财产权宪法保护体系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将财产权保护规范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中。将私有财产权宪法条款置于总纲这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一部分,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比较常见。如1971年保加利亚宪法和朝鲜1972年宪法,都将私有财产权宪法条款放在“经济制度”这一部分。这种保障条款的位置说明了国家视公民财产为对全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应有内容,而不是不可剥削的权利。修宪时将财产权的规范置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与我国现行宪法将公民权利置于国家权力和机构之前所体现的“彰显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比较吻合。

其次,在宪法规范设计上应该遵从现代国家的通行做法。现代国家的财产权保护体系一般包括三大要素:一是财产权不可侵犯的概括式规定;二是对财产权行使的限制性规定;最后是私有财产征用补偿规定。我国的财产权宪法保护体系也应该含概这三部分内容。鉴于学界对“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用语存在争议,加之我国宪法第51条对公民权利行使的限制进行了概括式的规定,我国的财产权宪法保护规范可由两款组成,即财产权不得侵犯;财产只有在正当补偿下方能收为公用。

最后,由于现行宪法财产保护的条款在“总纲”部分,所以在采取修正案方式修改宪法时,必须像美国修改宪法曾经采用的方式那样,使修正案中的规范独立存在并能独立适用,而无需与修改前的规范相结合才能完整地理解和发生效力。

第二、关于迁徙自由权利的宪法保护

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的规定来看,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国际间的迁徙自由和归国自由,该条第3项还规定了迁徙自由权行使的限制。[57]五四宪法曾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现行宪法取消了这一公民权利,主要是考虑到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不能为公民的迁徙提供充足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条件。[58]实际上,无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迁徙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来看[59],都应该赋予公民迁徙自由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权。在规范设计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迁徙的自由,不得侵犯”,“不得阻止任何人移居国外或脱离本国国籍”,“任何人享有的归国自由不得被恣意剥夺”。至于迁徙自由行使的限制条款,当然的包含在现行宪法第51条中。

2、国家制度的完善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且明确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我们国家,“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判断人们政治觉悟高低时,“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同时我们党“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江泽民还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60]这些精辟论述,发展了社会主义得以序列理论,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同事也对现行宪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挑战。根据十六大报告,我们建议对现行宪法做出如下修改。

第一,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由宪法予以确认。文明的政治肯定是规范化的政治、体现现代社会价值追求的伦理政治和讲求政治程序以对抗恣意野蛮的程序化政治。[61]政治文明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宪法早就该确认的目标。尽管我国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有“把我国建设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表述,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来包括政治文明,但我们以为,通过直接在序言中加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将会使政治文明建设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我们建议在序言第七自然段“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修改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将党依法执政写进宪法。针对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现实,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改善和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并提出要“依法治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以极具新意的提法符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议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后加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中坚持依法领导,依法执政”的内容。[62]

第三,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将“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必将引起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工人阶级又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和政权的享有,所以当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时,这必将改变我们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现有政权的主体和国家的领导者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国体和政体的变化。所以我们建议对宪法序言和第一章中的本分内容进行修改。如将序言第六自然段的中“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删除。第一章总纲的第一条第一款也应作适当的修改,可以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在宪法中明示差额选举和秘密投票的选举原则。真正的民主是选民依照自己的意愿提名候选人并选举他所信任的候选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并强调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但在现实中,人民当家作主所要求的民主选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犯。比方最近在岳阳的市长选举中,唯一的市长候选人未获得人大半数以上的选票被人大否决后又被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市长的做法,就严重侵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63]所以,建议在宪法第101条加上一款,“以上规定为地方各级人大选举的地方机关领导人的候选人预选、确定和地方机关领导人的选举,都必须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并在选举现场设立秘密投票处;选举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候选人不得少于两人,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结语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一个多世纪来的梦想。不知是历史在戏弄我们还是社会进步和成长的代价,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法治建设和宪政追求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备受人关注。正如江泽民在报告中所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64]显然社会主义法治和宪政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

从西方国家宪政和法治建设的经验来看,法治和宪政建设后跟进的国家,应该有一部正当的成文宪法。当成文宪法与社会变迁发生冲突时,不固守宪法的刚性特征,依照法定程序实现宪法的变迁,也是宪政国家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而宪法修改,则更是一种被证明成功的制度选择。在十六大后,中国的经济改革、政治体制变迁以及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已在人们的期望和预料之中。当社会发生变化和宪法的拖后可能造成社会变革的合法性危机时,修改宪法是必然的选择。在采取何种方式修改及修宪内容众说纷纭时,我们以为部分修改可以克服全面修改和重新制宪所造成的种种弊端,维护宪法的权威,延续并加强人们初步建立的法治和宪政意识;在宪法修改的内容方面应该尽量关注公民权利保护不足这一宪法缺陷,当前首先要完善财产权和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体系。

总之,在我们这个崇尚理性万能并深受其害且宪政建设刚刚起步的国家,我们认为,必须克制理性万能指导下的毁灭和创造的欲望,充分认识到“支配我们行动的大部分规则,以及从这种常规性生成的大多数制度,都是对一种‘不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可能性’进行调适的产物;这种不可能性指的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有意识的考虑到所有渗入社会秩序中的特定实事”。[65]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人类社会进步所型构的自生自发秩序和制度序列。既定制度的不适是规范与现实紧张关系的恒久伴生物,人类自然而然的会依靠文化演进所形成的抽象规则来调适和润滑这种紧张,一味地依靠革命式的全面修宪来缓解、消融宪法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必然会忽略对社会内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其结果是宪法虽然在文本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却丢失了宪政文化的支持。

[1] 如《牛津法律大辞典》强调法治要求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这些原则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基本精神。《布莱克法律词典》则强调法治要求法官制定判决时只依据具有普通适用性的法律原则。德国《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认为法治国家应颁布法律来限制国家权力并保护公民权利,还特别强调国家侵犯公民权利时的赔偿义务。1959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法学家会议通过《德里宣言》,将各国法学家对法治的一般看法权威性地总结为三条原则,特别强调法治不但要限制政府权力还要保障政府的有效性。除了几大权威辞典和《德里宣言》对法治认识不一外,学者们关于法治的论述更是观点纷呈。如戴雪、哈耶克、拉玆、富勒、所罗姆、莫尔、沃克、罗尔斯分别提出了有关法治的三到十二项准则。参见高鸿均:《现代西方法治的冲突与整合》载《清华法治论衡》第4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632页。李龙:《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2] 参见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3] 参见陈金钊:《理想与现实之间——西方法学流派与法治》载《清华法治论衡》第4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5] 韩大元:《修宪价值与宪法实践》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6] [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和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页。

[7]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

[8]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9] 《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页。

[10] 同上引[9]。

[11] 荆知行:《宪法变迁与宪法成长》台湾中书局印行,第179页。

[12] 同上引[11],第3页。

[13]舒国滢:《宪法的时间之维》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4] 吴家麟:《宪法至上是建设法治国家之关键》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

[15] 同前引[2],第137-167页。

[16] 参见姜士林 陈玮:《世界宪法大全》(上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17] 参见秦前红:《宪法变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非对应性》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

[18]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 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404页。

[19] [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1-459页。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20]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2月5日。

[21] 参见莫纪宏:《改革开放是宪法修改的核心精神》,载《宪法学习》。王叔文:《宪法修正案的基本精神和意义》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孙丙珠:《修宪提高了我国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2] 参见杨海坤:《跨于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中国宪法学研究现状与评价》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646页。

[23]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页。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232页。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234页。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38-240页。

[24] 参见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229页。

[25] 参见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216页。

[26] 参见马起华:《宪法论》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7页。

[27]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28] 参见徐祥民:《演进的法治》载《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4期。李应森:《八二宪法修改的基本特点——循序渐进》载《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9] 原有宪法中被修正案方式修改后的规范是否依旧有效,在中国和美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在美国,每条修正案中的规范独立存在并可独立适用,只是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被修改的规范不被适用,只具有形式上的效力,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无实效。中国尽管也采用修正案修改的方式修改宪法,但修正案中的宪法规范作为宪法文本中相应规范出现。因此,被修改后的宪法规范与修正案中的宪法规范相结合后发生效力。

[30] 参见王世杰 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8-322页。

[31] 如宪法对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私有财产权和公民迁徙自由缺乏应有的保护。

[32] 参见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3] 参见秦前红:《这次通过修正案的思考》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胡锦光:《我国宪法修正案的技术与规范性评析》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34] 参见莫纪宏:《制定一部继往开来的新宪法》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7月30日第2版。杨海坤:《应为全面修改现行宪法做充分的理论准备》载《法学家》2000年第3期。

[35] 苗连营:《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载2002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所编制的论文汇编,第72页。

[36] 如范忠信认为三次修宪最大的缺陷之一是“没有把修宪的中心放到公民直接权利的宣言和保障上,而只是在权利原则甚至国策方针的宣示上做文章”。周永坤认为现行宪法最大弱点只是“突出权力宣示而极少权力行使规则和权力牵制规则,仅有的几条权力牵制规范又由于缺少程序性规范而成为具文”。林来梵认为修改后的宪法规范“仍纲领性犹豫,规范性不足”。参见范忠信:《直接权利与修宪》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周永坤:《从宣示性宪法到法律性宪法》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林来梵:《为宪法呼唤规范性》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37] 周叶中 江国华:《82年宪法与中国宪政——写在82年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之际》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

[38] 参见许崇德:《坚持“三个代表” 深化学习宪法》载《新视野》2002年第3期。

[39]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2月5日。

[40] 同前引[39]。

[41] 参见文勇:《制度决定论的贫困:对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载《浙江学刊》1999年第6期。

[42] 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法治时有一句名言:法治包含两层含义,即已通过的法律获得人们的普遍遵守,而人们所遵守的法律又是良法。

[43] 参见刘星:《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44] 参见秦前红:《宪法变迁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215页。

[45] 苗连营在《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一文中对理性的自信溢于言表。他认为我们应该运用理性,“认真总结我国宪政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宪政建设的经验,积极吸纳世界宪政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科学预测我国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制定一部承前启后的新宪法。这部宪法不是对现行宪法的简单继承,她要重新定位宪法的价值与功能,要理性地确立立宪的原则和模式,要积极应对中国走向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科学安排宪法的内容与结构,要以那些历经时间的涤荡、凝聚于各国宪政制度之中的宪法规律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总之,它“应当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不仅是经验的条理化,同时还要理性的为未来设计新的行为模式和理想状态”。这的确要求“制宪者不仅要对宪政有深刻的感悟,而且要有超人的政治斟酌权衡艺术能力和非凡的远见卓识”。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参见苗连营:《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 2002年宪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编集,第72页。但是我们到哪里找到这样的立宪者呢?

[46]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8页。

[47] [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编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204页。

[48] [法]西耶斯:《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56页。

[49] 赵世义:《制宪权的代际冲突》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50] 转引自[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页。

[51] 参见杨海坤:《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中国宪法学研究现状与评价》(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2-657页。李龙:《宪法修改与宪法权威》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52] 蔡定剑:《关于什么是宪法》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53] 参见童之伟:《“良性违宪”与宪法实施灵活性的底线》载《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8—612页。

[54] 根据我国法理和宪政原则,以及惯常的司法实践,公民应当享有而宪法没有规定的权利,公民不得享有。参见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55] 参见刘连泰:《<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

[56] 鉴于学界对这两种权利宪法保护的必要性基本达成共识,本文只对有关的宪法规范设计略加探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57] 1.Everyone lawfully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a State shall, within that territory , have the right to liberty of movement and freedom to choose his residence.2.Everyone shall be free to leave any country, including his own.3.The above-mentioned rights shall not be subjected to any restrictions, except those which are provided by law, are necessary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public order(ordre public), public health or morals or the rights and recognized in the present Covenant.4.No one shall be arbitrary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enter his own country.Se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CCPR), Article 12.[58] 参见蔡定剑:《中国宪法精释》中国民主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4页。

[59] 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220页。

[60]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1] 周永坤:《政治文明与中国宪法发展》载《法学》2003年第1期。

[62] 参见童之伟:《与时俱进 完善宪法——循“十六大”精神修宪或释宪的十一点设想》载《法学》2003年第1期。

[63] 参见童之伟:《岳阳市长“二选”**的启示》载《法学》2003年第2期。

[64] 同前引[21]。

[65]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下载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点专题07: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月4日为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及法制宣传日(推荐5篇)

    12月4日为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及法制宣传日 27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拟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消息传出,从专家到民间都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时间:2014年4月20日(下午2:00—6:00)学习地点:大安中学会议室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参加人员:全体教师(朱建国......

    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心得体会感想[大全]

    1989年,希望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建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2019年,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

    2011高考历史热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背景资料】改革开放创伟业,科学发展再争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0年9月6日上午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推进宪法的实施论文

    推进宪法的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个重大任务之一 引言:对中国共产党来说,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是不平凡的四天,因为就在这四天里,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八届中......

    宪法学习宣传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单位 宪法学习宣传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要求,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自查工作,对照自查内容,对宪法学习宣传实施情况开展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

    浅谈如何实施好向宪法宣誓制度

    浅谈如何实施好向宪法宣誓制度自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特别是2016年1月1日决定和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通过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政府常务会议、......

    专家:现行宪法4次修改 始终跟改革开放同步

    专家:现行宪法4次修改 始终跟改革开放同步 专家:现行宪法4次修改 始终跟改革开放同步检察日报 12-04 08:22 大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