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范文]

时间:2020-11-29 12: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

第一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

淮安区分别成立了周恩来精神的学习研究组织机构,邀请专家教授来淮开展周恩来精神专题讲座,努力让全区每一个政法干警都能深刻理解领会周恩来精神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2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战争的阴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的烙印了。动荡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对于那些带领着人民走出硝烟的英雄们,尤其是周总理,却仍然熟悉。打我记事以来,周恩来总理在我心中一直是十分伟大的人,读了《周恩来传》对他的了解更是全面。周恩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总理的童年充满着艰辛。由于周总理最小的叔父没有孩子,周总理便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病逝后便跟着叔母生活,叔母守寡后便把全部的身心放在来周总理身上,叔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家,性格温和,喜静,她经常陪着周总理在房间里读书,讲故事,周总理回忆时总说自己温和的性格多半是由此而来的。但不幸的是叔母很快也去世了,才十岁的他就开始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打理家事。也许正是这段特殊的时期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沉稳不屈的性格。

“时势造英雄,英雄平乱世”这句话着实不错,正是童年开始的磨难成就了他,而著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是开始呼吁的。周总理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虽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贪图享受。有一次总理身边的警卫乘总理出去访问的时候添置了一点简单家具;一个落地台灯,一对沙发,一块地毯,铺设了木地板。因为办公的地方环境不是很好,总理又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警卫就贴心的做了一些小改动,但是总理回来后却十分生气,强烈要求将这些东西撤去。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一丝不苟,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我看来,这正是童年的磨难带给他的----勤俭朴素,务实工作。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3

西周贤相姬旦忧国奉公,礼贤下士。他求贤若渴,曾经“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旦的贤德与美名因此彪炳史册,千古传诵。时隔三千年之后,又有一位大贤大德的周公降生于吾国吾土,他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勇于担当,他在民族饱受屈辱的艰难岁月奋力搏斗,他在国柄动荡不安的浩劫年代砥柱中流,他遭遇过内忧外患,他经历过血雨腥风,他遭受过屈辱批评,但他精忠报国、矢志不移。他为国家竭忠尽智,他为人民鞠躬尽瘁,他的松柏精神、霁月情怀将与天地共存,他的卓著功勋、高洁人格可与日月齐辉。他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人民的好总理,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九年,人民对总理的怀念、景仰之情却从未消减,而是与日俱增。

近日,我拜读了顾保孜写的《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敬仰之情、悲伤之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本独特的伟人传记,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史资料,它如实且细腻地记录了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点点滴滴,看着图文、想着总理,我不禁泪流满面。

我曾经在梁衡先生《大无大有周恩来》那篇散文名作中读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五月底,两个半月,日常工作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谈和谈话57次。”算一算工作的时间,想一想总理的病情,他这是在工作吗?完全是在拼命!一个76岁的老人,风烛残年,面对百事维艰、百废待兴的国家,他像一头老黄牛,忍辱负重,奋力前行。这时的总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承受的压力却愈来愈大,但他忧国忧民,苦心孤诣地推动千疮百痍的国家恢复建设与发展,竭尽全力地支持屡经磨难的邓同志主持国家经济建设。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4

新年伊始,我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阅读由顾保孜作者采访、整理和写作完成的《周恩来最后600天》这本书,思绪就像泉水一样缓缓流淌。我一次次被周恩来总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战胜病魔的顽强毅力所感动,他日理万机、废寝忘食的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执着精神与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我的灵魂、感染我的心灵,在透彻心扉的感动中,我完完全全沉浸在总理那浩然正气之中,在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中感悟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理,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人格魅力与浩然正气如一盏塔永远照亮人民前行的路。真情拨动我的心弦,书中那份让我流泪的感动,使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心中有国家、有人民、有责任的共和国总理的伟大情怀与光辉形象。作者从心灵深处探寻周恩来最后岁月的美好回忆,让读者怀念、感触、敬畏。我由衷地认为:“这是一本传播正能量的好书,是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和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教材”。

这部催人泪下的好书,讲述了周总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的最后600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共做过大小手术13次,在医院接待外宾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日,抱病履职,鞠躬尽瘁,他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与离别,一直坚持到生命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他平易近人、高风亮节的精神境界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书中叙述的故事生动、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感人、文笔优美,更为关键的是,书中再一次为读者呈现出周总理在生命最后里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的感人至深、淋漓尽致,是一本难得的重大题材纪实作品。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5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般气势雄浑的诗句是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期所写下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面对凋敝的祖国,胸怀一颗爱国赤子之心的周恩来立志要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他像水,像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水,最终化为刚强炽热的雨击打在中华的广袤大地,回响不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如果没有毛,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一堆灰烬。”这句话极为中肯地点明了周总理在革命时期以富有魅力的人格和极其出众的才能为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党的六大以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更为疯狂的屠杀,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就在此时,周恩来临危受命,担负起党中央的保卫与组织协调工作,以水一般的冷静机智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国民党的高压没有吓倒坚韧穿石的水,大叛徒的无耻出卖没有制服灵活多变的水。最终,毛的星星之火与周恩来的上善若水结合成了雨,润泽了饱经挫折的革命,为后来革命的光辉前途奠定了基础。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

今年夏天,江苏淮安区淮城卫生院护士吴靓接到副区长、公安局长陈明中送来的“喜报”,内容是她的丈夫、城东派出所教导员张勇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为民警家属送喜报,是淮安区公安分局深化“精神育警”活动的一项务实举措。今年6月,该局党委研究决定,对民警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一律由局领导在三日内以喜报形式送到民警爱人、父母单位和小孩学校,以激发民警荣誉感和民警父母幸福感、爱人骄傲感、子女自豪感,增进民警家人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这只是淮安区政法系统以周恩来精神为引领,大力开展“精神育警”政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推动全区政法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淮安区按照“启动、竞赛、展示、评比”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精神育警”政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在公、检、司、法部门重点推进政法干警“理念培育”工程、政法队伍“作风严实”工程、政法工作“实事惠民”工程、政法系统“文化润警”工程、政法特色“精品打造”工程、政法创新“活力激发”工程等“六大工程”,把周恩来精神深深融入广大政法干警的血液和思想中,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政法队伍,筑牢了政法干警忠诚履职根基,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稳定。

第二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伟人。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讲着讲着她竟然在课堂上动情地哽咽起来,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对周总理产生的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逝世以后仍然有许多人怀念他,仍然有许多人为他所感动?虽然在小学里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已经让周恩来高大伟岸的形象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是在读了《周恩来传》以后。

读了《周恩来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周总理一心为国为民,一生不贪图名利,为国家事业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爱,最有才华、最成功的领袖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上!

在周总理的童年时期,他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本来已经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堕入了清贫困苦的境地。两个母亲相继去世,父亲为了生活而长年在外谋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家中的一切家事和亲戚的往来都由周总理一个人来操持,也许正是这个艰难时期使周总理对为人处事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个经历应该是最早为周总理一次次成功完美的调和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埋下的伏笔。虽然他的生活贫困,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并没有忘记他的理想。同时,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1910年的春天,在他12岁的时候进书院读书,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在东北当年日俄战场上,留下过少年周恩来的足迹。“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想日俄战兮心酸。”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当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要读书时,有的同学说是为了光耀门楣;有的则是为了入仕;还有的同学则说是为了给父亲记账,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说了一句连校长都为之震惊的话,“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他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后而自觉的参加了革命。

看到周恩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我不由的回想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那时的我还在父母的庇佑下,什么都不懂,只想着玩,有时父母不让我出去还很委屈的在家哭,在外面受委屈了就回家告诉父母。与之对比,我真的很惭愧,虽然是我们的生活时代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周恩来是生活在战乱时期,而我们则是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新时代,但12岁的周恩来的爱国情怀是那样的浓烈,而那个年龄阶段的我们却什么也不懂。正是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这一誓言,促使他今后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奔走,为了中国的抗战胜利,为了中国的未来奔走着。也正是他的这种爱国情怀,这种贡献,他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敬重,他的史事将被后人所传颂。

周恩来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周恩来总理早年间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不久他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不仅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还在1954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

总理严于律己,一辈子不搞特殊,他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以一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遵守党的各种纪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弥留之际,他一再叮嘱邓颖超:葬礼要从简,规格不要超过中央任何人。一定不要搞特殊化。1976年1月7日晚11时,已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恩来,辨认出面前的医生吴阶平等守候在旁,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生前说的最后的话。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一代伟人,我们的好总理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终年78岁。这样的总理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我也深深体会到,小学那次课堂上,老师为周总理而哽咽的感情。周总理,一位在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人,一位真正高尚的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周恩来一生,总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伟大的精神品格。从小立下大志,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做矢志不渝的终生目标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个精神的核心。同时他在工作上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做好事情,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周恩来的精神影响、感动了无数人,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来的文集中看到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

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数学102 李子君 1010030210

第三篇:读书笔记:周恩来传

《周恩来传》

作者:金冲及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金冲及(1930年—),男,上海市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编,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北京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写周恩来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编写周恩来传记的工作量太大,本书曾分建国前和建国后两部分出版。《周恩来传(1898—1949)》在****年二月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版。这以后,又经过九年的工作,《周恩来传(1949—1976)》方才完稿,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周恩来传(1898—1949)》由李琦指导写作并审阅定稿,金冲及主要撰写,而邓小平阿志则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周恩来传(1898-1949)》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建国前数千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江局、南方局等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周恩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力求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感想:

是谁在少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

是谁为救国,高举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之旗?

是谁求团结,道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爱国呼吁?

是谁逝世后,造就了十里长街悲情弥漫的感人场面?

是他,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从小立志救国救民,发奋读书,为寻找真理渡洋蹈海,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最忠实的公仆;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兢兢业业,在布满荆棘,充满坎坷的征途中,不计较个人的权力地位,利益得失,荣辱升降,始终顾全大局,为党为国,为人民而奋斗不息,一往情深地奉献自己!

是他,我们的大管家,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童年的周恩来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和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愁蹈海亦英雄”的立志求学诗而刻苦奋斗,并贯穿了他不断学习,不断探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学习要有理想,学习要有方法。周总理说过:读书不能满足于学校,要投身社会,向群众学习,向工人学习;他说:“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博学善思的青年周恩来不仅对社会科学书籍感兴趣,而且对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书籍也非常喜欢。他读书,不满足于国内,而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我用。“学矣,问矣,思辨矣” ——边学习边思考是学习最一般也是最重要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的和其他人分享,以求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一个良性学习的方法和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都有助于我们的进步。

周总理是真正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实践者,他在死后无一分私产,火化后连骨灰都不留,全部被利用他是唯一令联合国降半旗的中国人,只因为他的巨大贡献,不仅是对中国,还有当时的世界周恩来的勉励尽人皆知,但看当今中国,贪污受贿者比比皆是,上有

被称为“第一巨贪”的陈良宇,下有乡村贪官熊勇,其他还有刘松涛、尚军等,多到让人目不暇接„„再看文革中的周恩来,仅凭借一己之力,他力保陈毅,还保全了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蒋光鼐、蔡廷锴、和李宗仁等十三位民主人士,同时也包括国务院,人大常委,政协等首脑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他敢于进言,敢于做实事不怕遭到陷害和批斗,而如今的诸多干部,完全没有可比性„„

对于晚年时自己那削瘦的面容,周恩来曾自嘲:“吾貌虽瘦,必肥天下”。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经变得非常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认出守护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次日凌晨,敬爱的人民的好总理与世长辞!他是如此彻底甚至决绝地爱着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和百姓,毕生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传承者,中国开国第一总理,外交部部长,人民心中的绝对好总理。基辛格说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政治家”,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从这许多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总理是何等的的伟大,伟大到你难以想象!

周恩来的心里时刻装满了祖国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想的是“中华之崛起”人民之幸福。冰心称他为“千古一完人”,他是无瑕的美玉。

请听听时代的呼唤:

当时赤县起风雷,如蚁红兵聚衮台。

吐哺周公频致问,归心少小尽舒怀。

花临端午恸颜赤,梦至今宵彻骨哀。

天若与吾心意便,三十年寿馈恩来。

李清照曾说过“生当作人杰”。张曼菱这样解释:人杰,须有顶天立地的人格,百折不回的气概,有宠辱不惊的气质,有洞察穿透历史的慧眼巨智,有为别人之不能为,敢当别人之不敢当,承担天下大任的铮铮铁骨,一句话,具备有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所积淀的高尚品质。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拥有站在高处的心气,是一个壮志凌云的男子汉。读过这本书,我心中的总理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务真求实,团结协作,才能将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和谐文明的大家庭!

第四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这本书,是(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全书共分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等四部份,其中《周恩来传》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年代分两个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平凡的一生。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并不像政治宣传的那样,是个从小就志向远大,意志坚定,通晓四国语言的完美圣人。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年轻气盛,有过彷徨迷茫,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员,但是最后却走向政治,突然明白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即使他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有坚持更有妥协,即使也有种种的不满,但更懂得如何隐忍,如何韬光养晦。当现实背离理想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沮丧,而是尽全力向好的一面努力。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周恩来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的精神品格。周恩来伟大的人格精神又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

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一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这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我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就是要立志,只有有了坚定的目标,才会有坚定的行为。确定好人生的坐标,分发前进,我想这样才会活的才有意义。

二、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核心。

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核心。表现在他时刻关心群众生活,体察人民疾苦,终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上。周恩来作为共和国的“大管家”,人民的忠实公仆,与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联。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尽管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昼夜操劳,仍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学校、部队,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促膝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疾苦,询问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及时把群众的意愿化为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

三、淡泊名利

从少年和青年时代起,周恩来就十分看不起那些虽不乏才干和作为,但却内怀邀名请功之心的爱出风头之徒。周恩来认为,“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他心中的“名”,是清正、神圣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孜孜牟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道德的罪人、名誉的罪人。处理两者的关键,是要有大志,但不能有大己。古往今来,大凡有大作为的人,最难协调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伟大的事业与个人功名利益的关系。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失了足,跌过跟头。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那些曾和周恩来一道并肩战斗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张国焘、高岗、林彪。周恩来则不然。他的大志,就是“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从而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对此,他没有任何的游移和反复,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完全抛弃了个人名位和私利。从投身共产主义运动那一天起,他就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250年后的1973年,周恩来说:“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我们是立党为公,不是立党为私”。13年来他就是这样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肉,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的身上集中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展现了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魅力。

淡泊名利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如果连学生都追逐名利,那么就失去了进入大学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这些东西,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周总理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四、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周总理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高高在上,官气凌人,甚至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而是宽厚真诚,平等待人,广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他在重庆工作期间,就团结了大批的民主人士,扩大了革命的阵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被作为“走资派”打倒,数不清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被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很多人被打死或被迫自杀。对于这种极端恶劣的形势,周恩来虽然无力挽回,但他还是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极力地保护各级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例如在他1968年8月30日提出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中,就明确指出保护的对象包括宋庆龄等13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以及副委员长、人大常委、副主席、部长、副部长、政副、国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两高等。仅这个名单,就保护了大批的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不在这个名单中的人,他也设法保护了很多,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留下了一批极为

宝贵的人才。因此,很多人直到周恩来逝世多年以后,仍然对他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中,他的朋友是最多的。

人际关系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的重要,怎么和领导、同事、学生处好关系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一个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老话,但却很实用,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

纵观周恩来光辉战斗的一生,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举世瞩目,有口皆碑的。然而周恩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对革命的贡献而居功自傲,相反,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解剖自己。周恩来是人,不是神。他一生中有过失误,也犯过错误。但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隐瞒,大一点的错误,他真心诚意地作检讨,对小的失误,他也不敷衍了事。周恩来作自我批评,决不强调客观原因,而是首先着重从自己的思想、作风,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周恩来身上这种特有的人格精神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偶成,而是他终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

想起周恩来说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果然做到了。但是我……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伟大,但我会守信用,我要说到做到,给自己定的目标,就要实现,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总理小时候看到洋车把中国人的腿压断,可中国官员却帮洋人不帮同胞,还说那位中国人妨碍交通。周恩来感到忿忿不平,便上前说理,却被巡警斥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一起来看一下吧。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一

遵循伟人的足迹,回首那一个个辉煌或不堪回首的历历往事,周总理的点点滴滴令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总理的年少时光,在洋人的猖獗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度过,但少年时的周总理依然拥有雄心大志和一颗爱国心,一次,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当官发财。” 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帮父母记帐。” 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满怀自信地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周总理说到做到,为了中华之崛起,攻读各类书籍,留洋海外,正是靠着这份执着和理想,周恩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治国安邦,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回想我们,一个个好高骛远,给自己制定了远大的理想,却从未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小时候的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当一名伟大的军事将领,妈妈为了锻炼我吃苦耐劳的能力,答应让我去参加一个军事训练营,我满口答应,就在妈妈准备去给我报名时,一个哥哥告诉我,训练营十分艰苦,叫我做好心理准备。我打起了退堂鼓,心想:训练营真的很艰苦吗?算了,今年不去训练营了,我还这么小,以后也有机会嘛!想到这,我深感惭愧。

周总理还是一个机智的人,一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周总理这种爱国情怀、机智、执着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二

每每看到伟人的像,读到伟人的传记,甚至从心里敬仰伟人时,总能生发出一种强悍的生命力,一股催人前进的推动力,一种永葆青春的战斗力,鼓舞着人,去拼搏,去创造。

读了《周恩来传》后,自我感觉自己的心志又增大了不少!周恩来时代的周恩来,及吕财云生活的时代的《周恩来传》引起我诸多的思考。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伟人。

周恩来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他亲眼目睹了处在灭亡边缘的中国。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具有很高觉悟的周恩来,认识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与关系,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深刻意识到中华之崛起是所有中国人的使命,拯救中国需要自己的一份努力。当周恩来仅十二岁时,他的内心深处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个需要文武双全的领导者的时代,周恩来应着时代和国家的要求与呼唤,踏上了拯救祖国的道路。

现代,在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的大好局势,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们却掺进了许多杂质,使精神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物欲横流,精神失意,造成精神生活与物资生活严重失调。这样的社会风气侵蚀着新一代,甚者能成大器的精神已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时代的悲哀。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丰厚的物资享受,却略走了我们本有的饱满而高远的精神追求。

相比之下,当今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成就伟人的客观条件很少,时代的激情已渐渐地削弱了,对于我们这个要培养领袖、成就伟人的“爱与智慧”队伍而言,迎来的时代的挑战更大,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爱之心去感知,用我们的智慧之眼去发掘时代的要求与需求。

对于我自身而言,作为“爱与智慧”的战士,在认识着我们的宗旨,在思考着当今时代“爱与智慧”为何遭遇险境,“爱与智慧”是否是当今时代的最需,无疑,发起人类追求“爱与智慧”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位“爱与智慧”的战士要如何呼应着这个时代的要求,应着队伍的宗旨,怀抱“为人类建造一座美好而坚固的精神长城”的信念,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目前,于自身,首要的是确认“爱与智慧”的崇高理想,展望未来的奋斗道路上自己所要、所应扮演的角色,转化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再者,迎接未来的挑战需要武装自己,增强战斗力,而取之之途径,在当下无疑只有爱盟最好,主要的还在自身如何认识这个团队所带来的优越的条件,如何在这条道路上锻造自己。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三

《周恩来传记》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总理的一生。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随着毛主席四处南征北战长达三十多年,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和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共产党的元老而精疲力尽,最后又因为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从未休息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国家,也是因为他,中国才有今天到达如今这步田地。

小时候,第一次听说周总理的事迹,我还很不明白他牺牲自己这么多去投身革命事业,是为了什么,但是在看了《周恩来传记》这本书后,我彻底明白了周总理的所作所为。

原来,周总理在儿时就目睹了外国列强欺凌中国人的惨状。从那时起,周总理就有了一个质疑:为什么中国人要受别人的欺负,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强大起来。于是周总理坚定地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一定要让中国人强大起来,绝不能让别人再称我们为东亚病夫!

所以,当看到李大钊在新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后,周总理毅然放弃了较为优越的家庭,全身心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开始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权力而奋斗的过程。

每当想起我们的周总理,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感动和崇敬。虽然总理逝世距今已经有将近四十年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人在缅怀他,家家户户几乎都挂满了他的画像,画中的他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脸上至始至终都荡漾着一丝和蔼的微笑。总理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却依然活在我们中国13亿人民的心中,他的骨灰依然附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从未离开过。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不是那个语言诙谐幽默的外交家,或是一名掌握国家大局的优秀领导者。而是一名朴素、和蔼,且平易近人的好朋友。作为一名国家的二号领导人物,周总理的穿着和住处和别国的总理都相差甚远。周总理总是穿着一件颜色泛灰的中山装,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几十年了,从来没换过,上面还打满了补丁,只有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才会换上那件深黑色的西装。

比起周总理,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富二代,全部是一群好吃懒做的“啃老族”,开着父母的名牌轿车,穿着父母买来的名牌服装,拿着父母转来的血汗钱去高级酒店吃饭,天天在那里炫耀自己家里有多富有,却从来不肯自己去努力挣钱养家,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像周总理一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和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的时期,诸葛亮曾经向刘备起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便是这样的人,他是那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刘备还曾夸赞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识是说,我有了孔明这名军事,就犹如鱼得水。我们的周总理又何尝不是?因为周总理,我们的国家才更加强大,因为周总理,我们才有如今美好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人们的心也开始变质,一些官员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贪污受贿,像前一年的李启铭事件就是这样,父亲才是一个公安局局长就狂妄成那样,虽然国家一直在政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如今还能找到几个有如周总理那样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客。所以,我们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应该更加努力,向周总理学习。如今中国已经崛起,现在的目的就是要腾飞,要让中国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巅峰!

自从我第一次了解到周总理的事迹以后,我就立下志向,发誓成为一名像周总理一样伟大的人物。周总理的身上有许多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大公无私、执政清廉、爱国亲民。要做到周总理这几点,首先从现在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往日的生活当中,我要学习周总理自立更生的精神,多参加家务劳动,学会自己打理生活,尽可能不要求父母帮忙。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也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向上,多回答问题,课外的时候多看点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而在人际交往当中,我要尽可能做到像周总理一样礼让他人,就算公然遭到别人的羞辱也不要轻易动怒,尽量用巧妙的语言化解,做到既可以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丢面子的程度,还要多赞美别人,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尽可能咬住舌头。(.)

周总理,您就是我终生的道德楷模和我的学习目标,你那崇高的人格和品质,至今都让我们缅怀。虽然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您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军民的心中。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下载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恩来传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这本书,是(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全书共分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等四部份,其中《周恩来传......

    《周恩来传》读后感

    读《周恩来传》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这句话从我懂事起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而我对于周总理的认识仅仅在于他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位总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虽然......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1976年1月8日九时五十七分,一代伟人在病榻上离我们而去了,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

    《周恩来传》观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最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金冲及同志主编的《周恩来传》,虽然这部洋洋六十万余言的政治传记,只写到建国前夕,但从那丰富、准确、平实的记叙中,多少可捕捉到......

    《周恩来传》读后感

    马克思作业 《周恩来传》读后感 从来没有哪个人如他这般令我不能自拔,一个近乎完美的伟人,让我恨不得早生一百年,只为一睹他的风华绝代,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史上的一个......

    《周恩来传》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周总理的了解只是课本上的一些只言片语,现在看了《周恩来传》才得以真正的了解一个比较全面的周总理。 从书里可以知道,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

    周恩来传读后感

    这几天把《周恩来传》看完了,感慨万千。从很小的时候起,对周总理的敬爱和仰慕重来没有断过,以前大多数关于周总理的事迹基本上是从他人口中得知。现在就不同了,网络资源的发达让......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一句这么富 含爱国之情,令大家多十分赞同并钦佩的话竟然是从一位12岁左右的学生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