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读书笔记

2023-0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唐诗读书笔记》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诗读书笔记》。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

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2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梦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明白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3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4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6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7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因为如此,我借用国庆假期这个机会,细细品读了《唐诗三百首》。书中主要介绍了唐代的各大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被称为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被称为诗圣杜甫的《春望》、被称为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读一首诗就仿佛将走入一个文字构建的朦胧美丽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动或静都让我留恋往返。我就挑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首诗谈谈自我的感想。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开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静,可是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写“静”反而大胆采用“响”字。用空无一人的寂静山谷中传来的隐约人声来反衬深山的静谧,突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我们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这种反衬的写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述,而为自我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与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虽然仅有短短四句,可是从这短小精悍的诗句中我读出了属于诗仙的处世之道。拥有万金的李白不贪恋繁华城区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山林,在碧山丛林深处进取学习,汲取精神食粮。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没有因为自我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们也应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和戒骄戒躁的好习惯。

最终是诗佛王维的《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两句写出咸阳城的游侠在路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楼酣饮畅聊的场景。诗句中洋溢着热情与豪迈的气息让我这一千年后的小读者也燃气澎湃之情。虽然古时候这种场景也不太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可是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也应当多敞开心扉,广交朋友,让自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代诗歌就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群芳竞艳,姹紫嫣红。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创作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尚有五万余首。虽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华,可是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却有很多很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是应当多学习我国传统国学精髓,传承我国经典,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它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古诗,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而《唐诗三百首》作为我国古诗经典代表著作,它是现今流传最广的一部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9

今日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我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许多诗歌的思想却穿越时空,从遥远的古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且将一向走下去,就像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滋润它流经的每个生命。在这条浩瀚的礼貌大河中,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能够借鉴;古人的人生不能够复制,但能够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本事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我完美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所以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1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应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2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驰骋,纵情快乐。在是书的海洋里,我可以随意的徜徉,尽情的陶醉。书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充实,给了我满足。

上学后,书的世界好比一个大花园,我被里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那时一个懂的女孩就这样被书领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我读懂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我体会到了苏轼“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

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精神食粮,然后,满载着这些知识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为我做伴。书,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理性。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在书中,我是一片晶莹剔透的洁白无暇的雪花,没有心灵上的尘,没有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书中源源不断的高尚品质,当我将这些品质都酿成自己的果实时,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满大地,为枝头点缀,为屋顶披彩……书,给我无限的纯洁,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人生。她是促我成熟的阳光,让我学会为人,学会处事。

书,让我走进了广阔的世界。童话故事让我领悟了生活的美丑与善恶;科普书让我领悟了神奇宇宙的奥妙;历史书让我纵观历史,放眼未来;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知识,良好的品德,书籍给予我如此之多,书难道不是我最真诚的伴侣吗?

书,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生精神史上的一次次辉煌。与书成长,我们在清幽的墨香中古人的智慧之音;与书相约,使我们在白纸黑字是世界感悟人生的伟大。

当读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3

带有主观情绪地说,在我心中《唐诗三百首》是超越《诗经》《史记》等等的逆天存在,当然《红楼梦》《西游记》这些后来的称大王的猴子就更不堪一比了。不过呢,这么说我也没通读过《史记》和《红楼梦》,所以肯定也有些地方站不住脚跟,不过看看红楼和西游那些打油诗,随便从三百首里抛出一个韦应物都能把它们打得片甲不留。

来打个比方,《诗经》就像是越女阿青,从白猿那里学来了一套惊世剑法,把三千甲兵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她面对的也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甲兵。《诗经》靠思春情歌就称霸文林千百年,不过凭借着原始的上古汉语独有的神秘性和朴实,不借助一丝丝内力,凭着最古拙的招式取胜。或者就像欧几里得,在蒙昧无知的世界中开创了人类最基础的数学科学体系,简单朴实,宛若天成。

《史记》就像是一整套少林七十二绝技,工整沉稳,普通人穷其一生可能就习得一招,司马迁就像达摩祖师一般,内力雄浑,凭一己之力就建起了一幢恢弘壮丽文学摩天大楼。或者就像是牛顿或者爱因斯坦,是个人英雄般的存在,把自己和自己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风雨不倒,旷古烁今。

四大名著就仿若是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仍然称霸后世武林,但靠的都是自己特有的招式,不成系统,在凡人看来仍然不能望其项背。或者就像是后来的费米霍金等等,名气颇大,不过也就是靠拾前人建立的体系中的牙慧,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只是在修补而非革命。

而《唐诗三百首》更像是高手如云,武功招式数不胜数,内力深不见底的武学泰斗组成的军队。有飘逸不羁的天生武学奇才段(Li)誉(Bai)、靠太祖长拳就能大杀四方的真汉子萧(Du)峰(Fu)、内力深不见底颇有禅意又意欲破禅的虚(Wang)竹(Wei),还有那些更古老的大神诸如无(Chen)崖(Zi)子(Ang)、李(Zhang)秋(Jiu)水(Ling),更不用提慕(Bai)容(Ju)复(Yi)、游(Li)坦(Shang)之(Yin)等等了,随便挑一个出来放在明清,就可以在武林横行霸道。或者或者,三百首就像是一整个量子力学军团,薛定谔海森堡波尔一颗颗璀璨的群星,每一个都拥有不亚于爱因斯坦的智慧,一起披荆斩棘搭建了四分之三的科学大厦,后人都只能在此之上缝缝补补分羹度日。

而在这《唐诗三百首》的泰斗军团里,有两人是封神的,李白和杜甫,再怎么夸赞啧啧称其都不为过。很早之前,觉得李白的诗很好,不太能看懂杜子美,后来觉得杜甫更加深刻内涵,再后来才发现,其实就是李白和杜甫撇开一众唐朝,啊不,一众上下千年的诗人自己玩自己的,你们其他都是渣渣。虽然说有所谓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不过李白杜甫就像是富可敌国的大商贾,随便从家里拿出一件器物都能算作他人一生的荣耀。就像是《世说新语》里所说的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一般,其他人拿出来一件世罕其比的宝贝,放在李白杜甫这等巨富那里就平平无奇了。《春江花月夜》再多么璀璨,放在三百首里也就那么回事了,并不是它本身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三百首里一样璀璨的存在太多太多,李杜入选的每一篇几乎都有同等实力,于是光芒便相对显得黯淡了。

废话说了一大半,还是开始说说书本身吧。一切有体系的著作都是进步的,就像书法的章法一样,诗的分类方法很多,最简洁明了的便是按诗体分类。三百首按照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逐一分类。不过三百首的排序我认为也是有缺陷的,分类和排序略显粗略,古体诗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而后是起源于汉的五绝乐府和六朝的七绝,在之后才是五律七律,倘若按这样的体裁出现顺序编排估计会显得更有逻辑一些。

小时候看三百首,是东看看西看看,挑自己喜欢的诗读,当时选读的都是一些气象雄浑朗朗上口的古体诗或者绝句。再大一点就开始看一些有故事性的诗,乐府居多。再后来,就挑李白杜甫的看,边读边琢磨,然后自己也学着写一些打油诗。终于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从头到尾逐一读诗,这之后才开始看更多的宋诗以及李太白全集或者杜工部集。

现在就按照逐一读诗的顺序来说说三百首吧。三百首的高潮来得很早,张九龄两首感遇一抛,李太白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高调登场,大呼过瘾。这一波刚结束,还不等休息就须得开始和杜甫大神一起“一览众山小”了。不得不疑惑,第七首诗就遇到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后面还能怎么出彩。年少读“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还只是一些YY出来的场景,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如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动辄七八年不相见,再读这首诗,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一不小心变真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稍缓一下,本以为可以暂缓情绪,哪里知道马上就来了两首《梦李白》,当世人还不那么污的时候,只是想到真情执意,现在不得不想杜子美对李白到底是怎样的情感才能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样的句子了。接着王维孟浩然等人便像是清新小菜,漱口粉姜,为接下来的又一波大餐做足准备。不过这之中,还是出了一首被后世香港高中生的特殊朗诵技巧一诵成名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感觉蘅塘退士是有刻意安排过节奏的高低起伏的,几首清新淡雅弄弄青梅竹马的小乐府穿插其中,尔后就迎来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打头阵的七言古诗。这一卷的七言古诗多气势滂沱,陈子昂一刀劈下,直到李白一出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连孔丘都能笑话,且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纵恣鬼魅、天马行空,就连这一卷里杜甫的幽怨都别有一番气魄。

就这么恣意潇洒地直接转入卷三的公孙大娘舞剑,我断定杜甫一定是没看过李白舞剑的,不然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唐第三剑客的剑法定能在杜甫笔下气动八方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的。卷三多以叙事诗为主,不如卷二轻盈缥缈,但也跌宕起伏,不过记得最清楚的一句竟然是那句老是接错的“夜深忽梦少年事”,下语句理所应当为“唯梦闲人不梦君”。

卷四七言乐府没什么可多说,李白杜甫,你们两位璧人,是否还给别人留活路?李白在这一卷里巨海翻浪,腾耀转生,四万八千岁横绝峨眉巅,十千三百杯同销万古愁。一面李太白醉酒笑看人生起伏,另一边杜甫泪眼哀叹白骨无人收。

卷五五言律诗,李白用无人企及的天赋杜甫用惊世骇俗的实力继续横扫众人。李白用凌波微步加六脉神剑一般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对抗杜甫如亢龙有悔般庄严强劲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精彩夺目,堪如超新星爆发。

与此同时,杜甫用六西格玛一般的水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格律这回事发挥到淋漓尽致,我就是杜子美,我就是格律对仗一丝不苟,还能甩你十条街的意境。就如同颜真卿的楷书,不留一丝破绽。律诗到底美在哪里,就美在杜子美这里,所谓黄鹤楼的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有几个字平仄没对上呢,在杜甫这里,根本不可能。不过啊,杜甫还是在怀春李白,都“投诗赠汨罗”了,你还说你不是BL?

七言律诗以黄鹤楼开场,李白当初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过也许就是文人之间互相捧个场,不过李白捧得了的场也是了不得,你可知道啊,李白这一辈子就没怎么夸过他的小粉丝杜甫啊。杜甫哭晕在厕所,李白这个傲娇受。李白的七律的确不如他的其他诗体出彩,可能也是因为七律规矩太多,不够潇洒恣意吧,李白不像后来的苏轼,虽然豪放派,其实条条框框颇多内心扭捏,李白就是真的I don’t care,就算care也要装的I don’t fxcking care。李白不在,便是杜甫一人的专场了,中途穿插几个白居易李商隐,弹弹锦瑟,思思华年。

然后便到经典频出朗朗上口的五言绝句了。首首都是儿童必背,王维在这里光彩万丈。王孙啊,你到底归不归?而白居易也用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问话,短暂达到了杜甫的高度。可以说这一卷是流光溢彩的,就像天龙八部少室山外的大战,悉数登场,各显神通。可在故国三千里外体会万径人踪灭,近乡之时,君前落双泪,却不敢问来人。

然而来人是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缓缓缓缓走过最后一卷七绝和乐府,心情竟是波澜跌宕后的平静,刚好背景音乐随机到了巴赫的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三百首就像是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想必这篇读后感或者说书评是虎头蛇尾了,但是尾巴都是得自己琢磨的,就这样留白吧,三百首是读不完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窗外雨声潺潺,不知这是第几个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脚入注,隐约间一首《雨霖铃》传来,依稀记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这黯然销魂的雨夜,抚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殒的爱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忆往昔,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陈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一扫魏晋靡艳之风,开启了整个唐朝诗歌繁荣的大门;更甚有李太白者,散发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此等豪迈,更显泱泱大国之风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足可见杜子美雄心壮志,满腔爱国热忱;而后白乐天一曲《长恨歌》道尽君王心中无限哀愁,留给后人盛唐最后一丝媚态;李义山把酒共剪西窗烛,遥望蜀地,静听夜雨,带走了余晖中的晚唐……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源,那么文学便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根本。唐诗就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财产。20xx年,牵挂着亿万个中国人的心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这个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这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只是为了得到某个奖项么?

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而唐诗的境地也不容乐观。自前几年一股“国学热”掀起,市面上解词释诗的书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其中甚多无病呻吟的小女生读物,甚至有的作者连基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这样的解读,这样的文字,却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疯狂追随,遣词造句尽力模仿,这几乎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令人长叹不能自已……

推开千年的古门,探寻传统文化的幽静之美,我们或许做不到一个下午只品一首诗词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静谧的氛围内,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诗绕耳边神自清,让自己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美丽,已经不仅仅是读一首诗,诵一阕词所能完成的了,而我们才是完成这个伟大梦想的源泉……

雨声渐止,楼下书声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翻开搁在桌角的《唐诗三百首》,无声的微笑着,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4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意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 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

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那个年华里,最喜欢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动荡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他似乎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忽然多了许多无法表达的情愫。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可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耀。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历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侥幸!

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

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昔年,何止未婚,大家不过还是青春洋溢的少年模样。“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依然记得当时的日子,初见的秋,分别的夏,图书馆的皓首穷经,课堂上的指点江山,曾因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亦会因为一次支教而志趣相投。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很庆幸和一群值得的人一起度过。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四散各方,果真应了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居东方卯位,一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沉,遥望无期。很多次,看着毕业照发怔,也会在梦里出现大学的样子,我没有变,但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早已面目全非了。醒来时,茫然若失,才发现就算自己站在原地,仍然怀揣着坦荡的赤子心肠,但是岁月却在悄悄的偷换了流年。彼时有多么的风华无限,如今就有多么的萧索寂寥,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中,少年的意气渐渐消磨殆尽,只有残存的记忆里,还有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虽然还未到“鬓发各已苍”,却俨然“访旧半为鬼”。

有一天讲课时,突然有一句话就将自己再次拉入回忆中,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过了,只是想起了自己坐在课堂上的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斜斜的洒落在身上,十二分的慵懒,在半梦半醒的恍惚间,岁月躺过眼角眉梢,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在很多年前,杜甫捧着友人递来的酒,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感慨万千,否则为什么会觉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呢?

心,在经过了许多事实后,蒙上了许多灰尘,是否我们也应该偶然打开尘封的记忆,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应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2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意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 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3

带有主观情绪地说,在我心中《唐诗三百首》是超越《诗经》《史记》等等的逆天存在,当然《红楼梦》《西游记》这些后来的称大王的猴子就更不堪一比了。不过呢,这么说我也没通读过《史记》和《红楼梦》,所以肯定也有些地方站不住脚跟,不过看看红楼和西游那些打油诗,随便从三百首里抛出一个韦应物都能把它们打得片甲不留。

来打个比方,《诗经》就像是越女阿青,从白猿那里学来了一套惊世剑法,把三千甲兵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她面对的也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甲兵。《诗经》靠思春情歌就称霸文林千百年,不过凭借着原始的上古汉语独有的神秘性和朴实,不借助一丝丝内力,凭着最古拙的招式取胜。或者就像欧几里得,在蒙昧无知的世界中开创了人类最基础的数学科学体系,简单朴实,宛若天成。

《史记》就像是一整套少林七十二绝技,工整沉稳,普通人穷其一生可能就习得一招,司马迁就像达摩祖师一般,内力雄浑,凭一己之力就建起了一幢恢弘壮丽文学摩天大楼。或者就像是牛顿或者爱因斯坦,是个人英雄般的存在,把自己和自己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风雨不倒,旷古烁今。

四大名著就仿若是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仍然称霸后世武林,但靠的都是自己特有的招式,不成系统,在凡人看来仍然不能望其项背。或者就像是后来的费米霍金等等,名气颇大,不过也就是靠拾前人建立的体系中的牙慧,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只是在修补而非革命。

而《唐诗三百首》更像是高手如云,武功招式数不胜数,内力深不见底的武学泰斗组成的军队。有飘逸不羁的天生武学奇才段(Li)誉(Bai)、靠太祖长拳就能大杀四方的真汉子萧(Du)峰(Fu)、内力深不见底颇有禅意又意欲破禅的虚(Wang)竹(Wei),还有那些更古老的大神诸如无(Chen)崖(Zi)子(Ang)、李(Zhang)秋(Jiu)水(Ling),更不用提慕(Bai)容(Ju)复(Yi)、游(Li)坦(Shang)之(Yin)等等了,随便挑一个出来放在明清,就可以在武林横行霸道。或者或者,三百首就像是一整个量子力学军团,薛定谔海森堡波尔一颗颗璀璨的群星,每一个都拥有不亚于爱因斯坦的智慧,一起披荆斩棘搭建了四分之三的科学大厦,后人都只能在此之上缝缝补补分羹度日。

而在这《唐诗三百首》的泰斗军团里,有两人是封神的,李白和杜甫,再怎么夸赞啧啧称其都不为过。很早之前,觉得李白的诗很好,不太能看懂杜子美,后来觉得杜甫更加深刻内涵,再后来才发现,其实就是李白和杜甫撇开一众唐朝,啊不,一众上下千年的诗人自己玩自己的,你们其他都是渣渣。虽然说有所谓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不过李白杜甫就像是富可敌国的大商贾,随便从家里拿出一件器物都能算作他人一生的荣耀。就像是《世说新语》里所说的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一般,其他人拿出来一件世罕其比的宝贝,放在李白杜甫这等巨富那里就平平无奇了。《春江花月夜》再多么璀璨,放在三百首里也就那么回事了,并不是它本身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三百首里一样璀璨的存在太多太多,李杜入选的每一篇几乎都有同等实力,于是光芒便相对显得黯淡了。

废话说了一大半,还是开始说说书本身吧。一切有体系的著作都是进步的,就像书法的章法一样,诗的分类方法很多,最简洁明了的便是按诗体分类。三百首按照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逐一分类。不过三百首的排序我认为也是有缺陷的,分类和排序略显粗略,古体诗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而后是起源于汉的五绝乐府和六朝的七绝,在之后才是五律七律,倘若按这样的体裁出现顺序编排估计会显得更有逻辑一些。

小时候看三百首,是东看看西看看,挑自己喜欢的诗读,当时选读的都是一些气象雄浑朗朗上口的古体诗或者绝句。再大一点就开始看一些有故事性的诗,乐府居多。再后来,就挑李白杜甫的看,边读边琢磨,然后自己也学着写一些打油诗。终于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从头到尾逐一读诗,这之后才开始看更多的宋诗以及李太白全集或者杜工部集。

现在就按照逐一读诗的顺序来说说三百首吧。三百首的高潮来得很早,张九龄两首感遇一抛,李太白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高调登场,大呼过瘾。这一波刚结束,还不等休息就须得开始和杜甫大神一起“一览众山小”了。不得不疑惑,第七首诗就遇到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后面还能怎么出彩。年少读“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还只是一些YY出来的场景,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如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动辄七八年不相见,再读这首诗,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一不小心变真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稍缓一下,本以为可以暂缓情绪,哪里知道马上就来了两首《梦李白》,当世人还不那么污的时候,只是想到真情执意,现在不得不想杜子美对李白到底是怎样的情感才能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样的句子了。接着王维孟浩然等人便像是清新小菜,漱口粉姜,为接下来的又一波大餐做足准备。不过这之中,还是出了一首被后世香港高中生的特殊朗诵技巧一诵成名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感觉蘅塘退士是有刻意安排过节奏的高低起伏的,几首清新淡雅弄弄青梅竹马的小乐府穿插其中,尔后就迎来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打头阵的七言古诗。这一卷的七言古诗多气势滂沱,陈子昂一刀劈下,直到李白一出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连孔丘都能笑话,且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纵恣鬼魅、天马行空,就连这一卷里杜甫的幽怨都别有一番气魄。

就这么恣意潇洒地直接转入卷三的公孙大娘舞剑,我断定杜甫一定是没看过李白舞剑的,不然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唐第三剑客的剑法定能在杜甫笔下气动八方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的。卷三多以叙事诗为主,不如卷二轻盈缥缈,但也跌宕起伏,不过记得最清楚的一句竟然是那句老是接错的“夜深忽梦少年事”,下语句理所应当为“唯梦闲人不梦君”。

卷四七言乐府没什么可多说,李白杜甫,你们两位璧人,是否还给别人留活路?李白在这一卷里巨海翻浪,腾耀转生,四万八千岁横绝峨眉巅,十千三百杯同销万古愁。一面李太白醉酒笑看人生起伏,另一边杜甫泪眼哀叹白骨无人收。

卷五五言律诗,李白用无人企及的天赋杜甫用惊世骇俗的实力继续横扫众人。李白用凌波微步加六脉神剑一般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对抗杜甫如亢龙有悔般庄严强劲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精彩夺目,堪如超新星爆发。

与此同时,杜甫用六西格玛一般的水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格律这回事发挥到淋漓尽致,我就是杜子美,我就是格律对仗一丝不苟,还能甩你十条街的意境。就如同颜真卿的楷书,不留一丝破绽。律诗到底美在哪里,就美在杜子美这里,所谓黄鹤楼的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有几个字平仄没对上呢,在杜甫这里,根本不可能。不过啊,杜甫还是在怀春李白,都“投诗赠汨罗”了,你还说你不是BL?

七言律诗以黄鹤楼开场,李白当初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过也许就是文人之间互相捧个场,不过李白捧得了的场也是了不得,你可知道啊,李白这一辈子就没怎么夸过他的小粉丝杜甫啊。杜甫哭晕在厕所,李白这个傲娇受。李白的七律的确不如他的其他诗体出彩,可能也是因为七律规矩太多,不够潇洒恣意吧,李白不像后来的苏轼,虽然豪放派,其实条条框框颇多内心扭捏,李白就是真的I don’t care,就算care也要装的I don’t fxcking care。李白不在,便是杜甫一人的专场了,中途穿插几个白居易李商隐,弹弹锦瑟,思思华年。

然后便到经典频出朗朗上口的五言绝句了。首首都是儿童必背,王维在这里光彩万丈。王孙啊,你到底归不归?而白居易也用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问话,短暂达到了杜甫的高度。可以说这一卷是流光溢彩的,就像天龙八部少室山外的大战,悉数登场,各显神通。可在故国三千里外体会万径人踪灭,近乡之时,君前落双泪,却不敢问来人。

然而来人是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缓缓缓缓走过最后一卷七绝和乐府,心情竟是波澜跌宕后的平静,刚好背景音乐随机到了巴赫的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三百首就像是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想必这篇读后感或者说书评是虎头蛇尾了,但是尾巴都是得自己琢磨的,就这样留白吧,三百首是读不完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窗外雨声潺潺,不知这是第几个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脚入注,隐约间一首《雨霖铃》传来,依稀记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这黯然销魂的雨夜,抚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殒的爱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忆往昔,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陈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一扫魏晋靡艳之风,开启了整个唐朝诗歌繁荣的大门;更甚有李太白者,散发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此等豪迈,更显泱泱大国之风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足可见杜子美雄心壮志,满腔爱国热忱;而后白乐天一曲《长恨歌》道尽君王心中无限哀愁,留给后人盛唐最后一丝媚态;李义山把酒共剪西窗烛,遥望蜀地,静听夜雨,带走了余晖中的晚唐……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源,那么文学便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根本。唐诗就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财产。20xx年,牵挂着亿万个中国人的心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这个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这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只是为了得到某个奖项么?

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而唐诗的境地也不容乐观。自前几年一股“国学热”掀起,市面上解词释诗的书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其中甚多无病呻吟的小女生读物,甚至有的作者连基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这样的解读,这样的文字,却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疯狂追随,遣词造句尽力模仿,这几乎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令人长叹不能自已……

推开千年的古门,探寻传统文化的幽静之美,我们或许做不到一个下午只品一首诗词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静谧的氛围内,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诗绕耳边神自清,让自己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美丽,已经不仅仅是读一首诗,诵一阕词所能完成的了,而我们才是完成这个伟大梦想的源泉……

雨声渐止,楼下书声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翻开搁在桌角的《唐诗三百首》,无声的微笑着,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4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

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那个年华里,最喜欢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动荡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他似乎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忽然多了许多无法表达的情愫。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可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耀。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历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侥幸!

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

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昔年,何止未婚,大家不过还是青春洋溢的少年模样。“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依然记得当时的日子,初见的秋,分别的夏,图书馆的皓首穷经,课堂上的指点江山,曾因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亦会因为一次支教而志趣相投。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很庆幸和一群值得的人一起度过。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四散各方,果真应了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居东方卯位,一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沉,遥望无期。很多次,看着毕业照发怔,也会在梦里出现大学的样子,我没有变,但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早已面目全非了。醒来时,茫然若失,才发现就算自己站在原地,仍然怀揣着坦荡的赤子心肠,但是岁月却在悄悄的偷换了流年。彼时有多么的风华无限,如今就有多么的萧索寂寥,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中,少年的意气渐渐消磨殆尽,只有残存的记忆里,还有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虽然还未到“鬓发各已苍”,却俨然“访旧半为鬼”。

有一天讲课时,突然有一句话就将自己再次拉入回忆中,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过了,只是想起了自己坐在课堂上的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斜斜的洒落在身上,十二分的慵懒,在半梦半醒的恍惚间,岁月躺过眼角眉梢,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在很多年前,杜甫捧着友人递来的酒,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感慨万千,否则为什么会觉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呢?

心,在经过了许多事实后,蒙上了许多灰尘,是否我们也应该偶然打开尘封的记忆,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烟寤岬教剖?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可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6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7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梦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明白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8

今日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我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许多诗歌的思想却穿越时空,从遥远的古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且将一向走下去,就像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滋润它流经的每个生命。在这条浩瀚的礼貌大河中,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能够借鉴;古人的人生不能够复制,但能够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本事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我完美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9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礼貌。每一首诗都很简朴,仅有短短几行字,可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完美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我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可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礼貌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必须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我。

最终,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

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1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礼貌的见证。它,虽然仅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以往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忙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教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期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一样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礼貌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我的光彩,也有自我的灿烂。它们一向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礼貌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期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我,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2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3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所以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4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下载唐诗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诗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诗

    唐诗简易版 五言绝句:行宫(元稹登鹳雀楼(王之涣) 新嫁娘词(王建) 相思(王维) 杂诗(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山中送别(王维) 问刘十九(白居易) 哥舒歌(西鄙人 )静夜思......

    唐诗

    唐诗 引言 中国两千多年诗歌史,唐代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留下的诗篇统计如下(载《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八号) 体载时期数量 五言古诗初唐663 盛唐1795 中唐2447 晚唐561 七言古诗......

    唐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唐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

    唐诗赏析

    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月下独酌》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

    唐诗故事

    唐诗故事:公孙舞剑 陈友冰 唐诗与舞蹈(其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1]杜甫 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2]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3],壮其蔚跂[4],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1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