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政治总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政治在学习上需要大量的知道背诵,那么在答题中也是需要一门技巧的学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总复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总复习方法与技巧
第一,必须把政治学科中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同名概念区分开来。高中政治教材的一些核心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可能有某些联系,但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规律”,这是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诸如“我发现一个规律”、“有一些规律性的现象”等。实际上,这里的规律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而哲学中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按照日常生活对规律的理解,是不可能真正理解规律的科学含义及相关知识的。
第二,必须把政治学科内的相同概念加以比较。政治学科中的某些概念,有着相同的名称,这些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联系,但在不同背景下和不同领域内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中都有“价值”的概念。经济常识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而哲学中的“价值”是一个广泛的、抽象的概念,是对各个领域具体“价值”概念的抽象。哲学中的“价值”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比较这两个“价值”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概念与特殊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必须把政治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其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组成概念群。政治学科涉及了大量的概念,许多概念之间是有关系的,尤其是核心概念周围往往都有一些其他概念,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开来。比如,政治常识中有“阶级”、“国家”、“民主”、“政党”的概念。就单个概念而言,大多数同学是了解的,但是对这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呢?其实这四个概念中核心的概念应该是“阶级”。“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可见,上述四个概念以“阶级”为核心,连成了一个概念群。
高考政治总复习方法
方法一:以主干知识为基础,把书本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内容简略、线条清楚。比如经济常识,它的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教材首先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讲起,第一课讲了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第二课讲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两课都讲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第二课开始,引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到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般与特殊的结合,“一般”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不足,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和结果;“特殊”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产生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教材余下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的。
方法二:打破教材章节束缚,按照专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高中政治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一般说来,是先普遍后特殊、先具体后概括、先国内后国际。这些排列方法,从新授课教学来讲是比较方便的,但从高三复习的角度来看,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类,并按照专题重新组合。比如哲学常识中有关“发展”的知识,在高二政治教材的二、三、四、五、八课都有涉及,如果在高三复习时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分章节复习,就难以对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发展”专题时对教材按如下顺序进行了重新组合:一、发展的含义和实质;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包括发展观点的地位、表现(这里涉及到教材第八、五课中“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的内容)和要求(这里涉及到教材第五课中“创新”的内容);三、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五、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三:变换角度,重组知识。把教材已有的知识结构变换一个角度重新组合,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路,它可以启示你:知识除了有书本上的这样一种联系,还会有另外一些联系。有了这样一个变换角度、重组知识的过程,在考试中面对一个书本上没有的材料和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现在考试的重点是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新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哲学常识的知识框架很清楚有四块: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引出了唯物论和唯心论;世界是怎样的,引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人们如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引出了认识论;这些原理反映到社会历史领域,引出了人生观。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把这些知识做一个重新组合。比如“实践”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对整个哲学常识的高度浓缩,我们可以用“实践”这一概念把书本知识做一个整理。
政治的答题方法有哪些
高考政治主观题,信息量大、考查能力层次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选拔功能强。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基础知识未落实;常规能力未到位;词不达意、书写潦草;解题技巧未掌握等。
①体现题 题干中通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首先要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运用概念、原理、观点来分析问题。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再联系重大时事(一般是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还可以用史实、事实、数据等证明。在正面论述之后,还要进行反面论证,最后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紧扣题意。
第二篇: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注意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知识,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单元为一个阶段,复习完单元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一单元),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五、心态调整。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总之,高三的学生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13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第三篇: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单独命题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等。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并研究重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
①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②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要培养考生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篇:2014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2014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历来是困扰高三学生的一个瓶颈。对给第一轮复习,我想提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思想上,要以课本为主。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所以,指导思想上,要以课本为主。有些同学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材料、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注意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上)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知识,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下前面我们复习过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一单元),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时间运用上)
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时间的安排上,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心态调整。(心态上)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14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第五篇: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也即8020复习法则:80% 的分数在20% 的主干知识里20% 的分数在80% 的一般知识中。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过好课本,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认真将课本看上一遍,尽量一字不漏,确保没有落下东西;第二步:选择重点进行背诵,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重点,什么才是值得背的东西?我认为凡是可以作为道理、原理的内容都是重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在做主观题时须一字不差的写上。具体来说,经济常识主要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哲学常识主要是原理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常识主要把握几个主体,这一步也是过课本时最关键的一步;第三步:合上课本能够准确说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能够写出知识体系。
这三步实际上包含了厚和薄的关系:一是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课为一个阶段,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二是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3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60分钟,用20分钟时间记忆,20分钟理解,2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这三步实际上包含了厚和薄的关系:一是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课为一个阶段,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二是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3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60分钟,用20分钟时间记忆,20分钟理解,2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