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共5篇)

时间:2021-02-20 22: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写法》一课,旨在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学生似乎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显得容易了许多。

但学生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办法,只有慢慢来。

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篇2

《11-20各数的写法》一课,通过摆一摆,扎一扎,比一比,说一说,还利用对比材料,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减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篇3

“11—20各数的写法”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会认、读11—20各数,学习了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理解在计数器上表示11—20各数,会根据计数器的珠子来写数,学习写11—20各数,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个”和“ 十”。

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先是复习上一节课的数的组成与顺序。接着让学生认识一个新朋友—计数器,认识个位与十位。

接着新课部分是学习在计数器上表示上节课熟悉的小棒图,把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下来。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写几呢?第一个学生答的是错的,不要紧,写出他说的,全班同学点评,有聪明的同学会说出正确的写法。在对比了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后,学生做接下来的画珠子,写数就慢慢地顺畅了。在这部分教学教程中,我让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的数—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写出数”的过程,并在黑板上把这些数上下与数位对齐。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识数位和写法。

再拨20与2。写20和2。

对20与2的区别的教学时,课件出示了两个计数器。拨2与20,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是两个珠子,不同点是一个是在个位,一个是在十位。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一年级的小孩对这种知识不感兴趣,内容很重要,他们却不理睬,因为这时课已经上到一多半了,他们的紧绷的精神想放松一下了。)所以下一节课我让学生说18的“1”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8”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有不少同学都有些不清楚。

让学生试着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和11。看着计数器图尝试写出1和11,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最后与课本对照。动笔练习,再次熟悉、加强数位的认识和写数的方法。

从20与2的区别的教学这点我感受到:一年级的课,准备得充分是必要的,同时教师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课程中间变化一点花样,换一下教学形式,可能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篇: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习。不过,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篇: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一捆和十根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12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这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翻书页、数出10页纸摸摸有多厚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习。不过,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一: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组的人数、数小棒等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排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 李昌林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第五篇: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组的人数、数小棒等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排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一捆和十根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12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这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翻书页、数出10页纸摸摸有多厚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习。不过,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到20各数的认......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

    《11~20各数的写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

    认识11到20各数教案

    认识11到20各数 来复镇天凤小学 赵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11到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认识1......

    11到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到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活动教学理论,他指出知识是由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