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反思笔记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笔记,供大家参考。
教学反思笔记1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下教学经验: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实践。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笔记2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教学反思笔记3
时光匆匆流逝,又一周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听老师讲课和给学生批改作业,却也不同于往常。根据学校的线上实习任务清单以及教师指导与自我反思,我的实习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首先,关于听课。一周之中,每天上午都有一节数学课,我的指导教师会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五分钟准时发起直播,以避免部分学生不能够准时进入课堂从而耽误教学进程。这一周我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也进行了听课记录,一周听课下来,我对于老师的讲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更加的感受到我的指导老师邢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熟练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老师在讲课时“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通过举例练习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在讲解例题时点明重点和注意事项,层层递进,难度逐步增加。这让我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了数学教学之中的“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也更直观地看到了这种方法运用之后的讲课效果,深深体会到教学并不简单。
其次,有关批改作业。到如今,我批改作业也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之中,我不不仅见证了钉钉家校本的升级与改进,也见证了学生们作业上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我也在不断改善自我。在本周,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之后,我也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提前对作业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本次作业的易错点同时也可以熟悉课本。每次批改完作业,我会将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报告给老师,并且再挑选几份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的作业图片发给老师,以便老师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这过程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学生在作业上的问题,反馈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从而,对待批改作业我有了更加认真的态度,严格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做好作业批语,对待不合格学生的作业打回让其订正,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最后,关于自我改进与提升。这一周我开始更加认真地跟进教学进度熟悉课本知识,并且认真做听课记录以及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我还搜索优秀教案作为参考,尝试着自己结合课本编写教案以及制作教学课件,并开始自己练习讲课,努力提升自我,期待着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可以给学生们上课讲课。
教学反思笔记4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美术优质课”活动,在活动当中我看到了许多比我年轻的老师上的课都很棒,有的老师选材很新颖、有的老师上课很有激情、有的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很有针对性等,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我的课我也做了一下反思:
首先,我的这节课是大班美术《借形想象画》,就是借助画纸上原有的图案,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添画成自己的作品。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所以孩子们是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节课让孩子自己想象创造的特别多,有的孩子绘画经验少,而且还不能很好的迁移自己仅有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时只是在随意的涂鸦,创造想象的很少。问他是什么时,他就说是怪兽。只有几位幼儿把相邻的色块合在一起进行了想象添加。
其次,我在给孩子引导时,引导的很少,加上孩子本身接触的也少,所以在创作时就有的孩子随意乱涂。因为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少,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一些动物或植物,引领幼儿欣赏一些名画,丰富幼儿的经验。
最后,我在课堂的把控及对孩子的评价上还需要在不断的努力。课堂中激情也不够,不能很好的感染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应该是以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孩子,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我的课程。在评价孩子方面,我的评价应该更具体一些,不应该是简单的“好,不错”、“你真棒”等等。应该把孩子好的地方说得更具体,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来,并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这样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教学反思笔记5
这周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试讲,这次我试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个图形的特征。学生可以判断生活中图形的形状,由此学生锻炼了自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次的试讲中发现的问题是:知识目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太多,各个图形的特征只让学生仔细观察,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摸一摸。感受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上好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我们进行教授的目的是:学生获得知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一年级的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认识。他们善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很快的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其次我们还要考虑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上课内容。
第二方面:备教法。我们要结合学生学习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合适,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法也重要。
在本次的试讲中,我只让学生观察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我更应该让学生做一做、摸一摸我们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备教材,我们要熟悉教学的课程,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意见来设计教法、重难点和将本课分为几个课时,这样我们才能上好一堂课。本次试讲虽教学环节完整,但是没有备好教材,本是两节课才可以完成的教学,这次却只用了一个课时。这样学生虽然认识了各个平面图形,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会存在一知半解,没有完全听懂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由于学习任务大,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小学教学反思笔记五篇
第二篇:小学教学反思优秀
小学教学反思优秀
小学教学反思优秀1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在乡镇学校更好地开展语音教学?
带着这个疑问,我参加了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的语音课,并对讲解内容反思如下:
一、语音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知识语音不仅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语音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关。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异,学生面临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发音系统。没有好的语音基础,单词读音就有困难,要么不会读,要么就读不准,从而直接影响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而词汇量的多少,又对阅读、听力理解带来直接影响。
二、语音教学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语音教学,必须重视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的结合,重视语音规则的感悟、归纳与运用,综合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完成的语音教学任务应包含五个方面:
1、进行发音技巧训练,掌握英语发音方法
语音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将音发准,要将一个音读准,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发音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关键。模仿不仅是指声音的模仿,同时也是口型的模仿。两位老师在语音教学时都是从听音开始,让学生模仿跟读,感受单词字母的发音。教师首先要发音准确清晰,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对他们不必过多讲解发音位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老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的描述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发音的方法。,比如发/ ai /时,学生容易发成“爱”音,老师可用手势(四指并拢,与大拇指配合做开合动作)提示学生注意口从开到合的动作,发/ e /时,史老师让孩子们手摸喉咙,师生一同体会那种“麻麻”的感觉。这种练习应与单词教学巧妙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方法。这种直观又亲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爱上语音课。
2、正确认读单词,准确说出单词中的音素教师在新授时,都会一一纠正,确保所学单词的正确发音。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分解音素,进行拆分例词练习,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尝试拼读。为感悟读音规则和单词记忆做铺垫。如,将bed分解为/b/—/e/—/d/。老师教学生分解单词后,他们会逐渐意识到音位与字母之间的关系,随着书写单词的学习,他们能解字母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3、总结发音规则,初步掌握根据规则拼单词的方法
在我们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记忆读音规则。这里的总结、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读音规则,而是通过经常的练习,形成概念,形成积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突击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教师高度重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坚持反复循环式让学生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规则,掌握运用规则拼读单词的方法。
4、三年级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四五年级听音写词的练习史老师在讲解字母发音时,每讲一个都会规范地在黑板上书写字母大小写,并说出字母书写技巧。海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听音写词,把单词拆分音素,听写单词。这样的.当堂训练很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5、适当的句子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调词的发音固然重要,但语音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在交际过程中,词的发音会有变化。这个训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的连贯性、流畅性是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来实现的。
三、结论我们必须认识到语音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边发展边完善的过程,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乡镇教师,语音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困难,所以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语音素养,要想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身得先有一片海的知识。
小学教学反思优秀2
圆柱的体积一课,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公式导出后,如何进行计算应用。
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有困难,不深入;
2、在计算的过程中,单位名称用错,体积单位用面积单位。
3、对于书中所给的立体图形,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分辨直径、半径以及圆柱的高,做题出错。圆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圆柱的长(个别学生不清楚)突破难点的方法:
1、为了避免单位名称的错误,可在课前复习中设计单位换算的填空题,辨析题等。例如: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
2、在学生利用学具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应放手让学动手动脑自己解决,但动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务布置清楚,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圆柱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3、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第三篇:教学反思笔记
教学反思笔记
《燕子》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进教学的形象性。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后来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
2、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
3、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说谁赶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多,给人以赶集、热闹的感觉。我还让学生试着说说课外有关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节课,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诸如泉水的“绿”、“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斓”、“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写“绿”、如何写“深”、如何写“清”,如何写泉水冒水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1、泉水的特点。泉水的特点是:绿、深、清。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
倒映出()。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读书能力教好的学生读原文,其他生想象画面,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又重点指导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水泡的颜色多从哪看出来的?怎么读?从读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这是因为我设计了:假如让你介绍珍珠泉,你会用什么语气介绍,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会以作者的身份读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读一气呵成.《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跑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的同学提到了倡议大家关爱小鸟,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当前都是不容乐观的情况,本文通过一个小村庄由美到被洪水吞没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爱护树木,不保护环境,人类的家园也终将不复存在!上完本课后,结合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环境的现状以及原因,再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重点是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那么美的一个小村庄,在无情的斧头下,也淹没于洪水中。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不利的言行直接危害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呢?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能够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为人类的的环境作出贡献。
《路旁的橡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从《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本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几天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今天讲了《路》的第二课时,虽是自读课文,但我还是着重了注意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会,重点放在体会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环保意识上。
今天上《路旁的橡树》,感觉有点散,碎片多了点。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篇课文,我觉得好象有点过,那么一条路为了一棵橡树,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隐藏了不少交通隐患呀。也许有了这种想法,没有和课文的意图合拍,情未动,上起课来,没味道。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请学生读,“你读得可真有气势。”“仿佛看见了一棵高大的橡树,比六层楼还高呢!”朗读评价语的确能起一定作用,学生在我的评价下,读得挺不错,再请学生动笔圈圈,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橡树的高大?学生说到了挺立、粗壮、结实,像哨兵一样。最后齐读:“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接着,就引导学生去看路了。圈词体会,反复诵读,学生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停留在:橡树的外在美,美在它的高大,挺拔。难道这棵橡树的作用仅仅是美化环境吗?如果只是这样,为这棵橡树而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似乎不太值。可以在“像草原的哨兵”处,挖掘更深的内涵。为什么把橡树当作草原的哨兵?狂风怒吼着,橡树……除了狂风,还可以说说噪音,黄沙。
接下来,我请学生思考: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朗读4、5、6三段后,学生说这棵树很美,砍掉了多可惜。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学生就是一个舍不得。如果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还可能想象到没有了树,空气不再那么清新,风沙迎面扑来,人们睁不开眼来,鸟儿无家可归……想到这,他们的心情将会多么难过,多么沉重。
最后,我请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决定,工人们的做法,你怎么看?”学生说到的都是:这棵橡树太美了,他们真善良,虽然学生说到了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但是感觉有点牵强。如果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问学生:工人们和工程师保护的只是这一棵橡树吗?学生联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理解“高尚的心”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寓言两则》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亡羊补牢,比喻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算晚。既然羊都已经丢失了,还要修补羊圈干什么呢?这种看法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共识,有错误的话也已经犯下了,还能怎么样呢?但接下来的文章告诉我们,因为羊圈有窟窿,所以第二天,羊又丢了,那么第三天呢?第四天呢?
接下来的日子又会怎样呢?羊若一天天丢失,那最后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读着课文,读着读着,亡羊补牢的启示就牢牢记在心头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去读更多的寓言,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惊弓之鸟》学这篇课文,我先用成语引入,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并板书:惊弓之鸟。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故事,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题说明白。这样大家都充满渴望的去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我问学生,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惊弓之鸟就是受到惊吓的鸟。然后我问这里的鸟之谁?学生马上说是大雁。接着我让学生再和伙伴一起分角色去读课文,看文中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不仅知道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还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在学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后,我问学生,更羸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自信呢?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第九节,这样学生就能够边读边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只大雁因为受过一次箭伤还没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只要它一听见弓箭的响声,就会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伤口一裂开就掉下来了。其实它不是箭射下来的,而是被吓下来的。学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有无类似的经历。有学生就说,自己以前被狗咬过,所以只要一看见狗就感到很害怕,还有的说怕蛇,有的说怕马蜂等等。学生会用这个成语了,在让他们自己归纳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现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在想,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掌握,学生在充分读书以后,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弄明白。
《画杨桃》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第四篇:课堂教学反思笔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是读出来的
----《王二小》课堂教学反思
我是新入职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是非师范生的原因,所以我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这就给了我十分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动力,让我能够在每一次的公开课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前几天,我上了一堂名叫《王二小》的第二课时的公开课,这是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抗日英雄王二小为了消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带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也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作PPT、写教案、在空闲时间模拟讲课、编制课文自然段的问题等等,自以为准备得不错了,结果和骨干教师一对比才看到差距,感悟颇多。
一、我的教学流程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播放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我让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讲的是哪个人的故事?因为有歌词对照,所以大家很容易就回答出来讲的是王二小,这样自然引出了王二小的课文。
然后,我又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重点看看课文中不会或难认的字的读音,进一步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内容。
接着,我就开始分段的学习课文内容了。在分段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在每段上都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在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点读以及领读时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学生会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同时,在讲到各个自然段时,会指出并解释学生可能难理解的词语,如:放哨、扫荡等等。当然,除了字词的掌握外,句子的讲解同样也是重点,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提到了里面的一个句子“一边„ „一边„ „”,这个句子是之前的课文《秤象》里面学到过,那么在这里我通过指名让学生用“一边„ „一边„ „”造句来复习这个句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我提到了“把字句”,并讲解了如何将“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这是本课的重点!)。
最后,在分段学习完自然段后,我指导了学生如何用适当的语气去朗读这些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学习王二小什么样的品质?”来结束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遇到了困难要冷静思考,并要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达到了吗? 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懂得王二小不畏牺牲的优良品质。
我认为,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能够十分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课堂最后的思考,学生基本总结出了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品质,并希望能够想王二小学习。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达到了我所期望水平。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到满意的是我在讲解什么是“放哨”时,我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小朋友可能比较调皮,下课后喜欢拿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乱画,可是又怕老师看到了批评他,于是他就找了另外一个同学在教室外面看着,当老师要来了的时候,另一个同学就告诉他“老师来了”,然后他就跑回座位去,我们把另外的那个同学干的事情叫做“放哨”。通过这样打比方,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放哨”。这一点,听课的专家老师们也给予了肯定。
当然,优点有,缺点同样不少。在上完课后,专家老师们评点我的课时提出,我在课上花了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授,而交给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互动交流的时间很少、我的鼓励和奖励机制也很少,这是我最大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新老师常见的问题。
三、怎样完善课堂?
基于专家老师们的点拨,我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是读出来了,我们教师需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流利地朗读课文”,才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多建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给表现好的学生奖励红花,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贴表扬贴纸等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听老师讲课、老师的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1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时,我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带零花钱?零花钱怎么用的?由此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认识人民币。然后学生进行汇报,同时我在黑板上贴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我又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第四套人币。展示过后,我进行总结认识人民币的一些方法,如观察颜色、数字以及汉字。我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个小游戏,“我来指,学生举起手中的人民币。”通过分类与观察,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这节课的重点是人民币的换算上,我设置了一个用一元钱买笔的情景境。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购买,学生积极思考,很快的就想出了办法。有的学生直接拿一张一元的够买,有的学生拿两张五角得的购买,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想出了用一张五角的、两张二角的`和一张一角的购买。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加以热情的鼓励和赞扬。通过游戏,揭示出1元=10角的关系。
后,我设置一个购物的活动,让学生那一元钱来购物,学生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很好,学生有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本节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第四套人民币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不如用真实的人民币让学生去观察、触摸效果好,所以学生掌握不是十分牢固。在探索元、角、分的关系时,1元=10角强调的次数少了些,学生记忆不深刻。这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改进。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2
本课是小学生首次接触拼读,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课。本课设计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下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学习声母pmf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新知识,突破重点,使学生从“广播”、“山坡”等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记忆。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记忆bpmf的字形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声母b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的声母。
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3
今天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学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的最好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得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于老师,我叫于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我叫***!”,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4
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现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几点感想。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体文体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仿说话,了解并掌握另一种文体——介绍体;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5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发展的,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应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习生活,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才会生气勃勃。
一、想起那善意的谎言
班上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很好,口齿伶俐,性格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强。而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较差,胆子很小,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但也比较聪明。
平常上课我提出问题,总是担心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表达不清,回答问题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总喜欢叫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发言时口若悬河,不断赢得阵阵喝采;偶或叫到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语文就是没有那几位同学伶俐,显得有些木讷,招来其他同学的窃窃私语,或一阵嬉笑。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对不同学生的评价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表达清楚,语言明晰的精彩报以赞许的微笑,对表达不清的回答鼓励补充,虽然多次看到孩子坐下时有些失望,但也没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什么不公。
有一次,我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开展了敞开心扉向老师写句心理话的活动,一个孩子写道:我不太听话,得不到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表扬,因为我课上发言和作业都没有小宇做得好。这个学生其实也很聪明,就是不太认真罢了。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不呆饶恕的错误,我伤害了一颗颗幼小的心,我决定要让这部分学生得到掌声,得到表扬。
上课时,我就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尹怀灿同学发言,总会有些不完备之处,然后叫语言表达较差的邓林同学补充,就会使整个答案更详尽,老师就说把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合起来更好了。于是,语言较差的孩子博得了喝彩、表扬、掌声分享给表达较差的孩子。虽然,他们的回答有些不准确,但我对他们的表扬,其实是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为了帮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获得成功感。想起那一次对优等生的表扬时,同时又表扬了发言较差的孩子,对表扬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我善意的谎言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渐渐地他们思维明晰了,能大胆地举手发言,作业也认真多了,对语文也有兴趣了。
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进入积极思维之中。语文教学得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养学习语文的热情。
1、情境渲染,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师能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登堂入室,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常用故事、谜语、观看影像资料、看图、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歌曲、叙述文中重要情节等形式引入新课学习,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巧设活动,激起兴趣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感受,身临其境与隔岸观火就是不一样。活动的形式有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辨一辨、游戏、实地采访、参观、亲自操作等。比如我在教学《一个都不少》时,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我就采用了演一演情节,先告诉学生想扮演谁,要读好这种动物的语言,做好动作,儿童都想来当演员,得到奖励。于是,教室里六种小动物,连同一个马老师乐开了花,读的读,背的背,颠的颠,躺的躺。一会勹,老师选定主持人,学生评委,再现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动人情景。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满足心理成就感
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更何况年幼的孩子。语文课教学应多缎带孩子们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成就感。胜利产生兴趣,失败挫伤进取心。我们老师应蹲下身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评价,去理解,看到孩子们的优点,赏识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那次教学《游子吟》,教学完毕,让孩子们体会母亲的爱。我进行美文赏析,要求孩子们写小诗赞母亲。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6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7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哪一种面额是什么颜色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到商店里去购买商品,购买时哪一种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应该怎样付钱。第三课时让学生到商品里进行价格调查,那一件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并记录好物品的价格。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麽几点想法:第一、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下面我将这单元第一课时谈一谈自己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老师教学的起点。
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特别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时,老师更应该先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借用做一个细致的思考。比如在板书设计这一节认识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先学学认识人民币。所以,学生对认识面额大的人民币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不必作为重点。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只有在要跳起来摘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只有在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意义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老师可以用猜谜语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大象爷爷如何给小动物发奖励才能满足小动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00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再让学生观察国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又创设了如何凑8角钱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凑8角钱的不同方法。和商店购物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每个人都想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00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使同学们乐于学习。故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
3.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象、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让学生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一元五角的尺子、五角的铅笔、三元五角的卷笔刀,五角的橡皮,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并掌握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内容的延伸。
(1)凑8角钱的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以及到商店里购物的活动既是让学生针对前面难点的应用——“扎实”,也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拓展”。
(2)通过“同学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索,使学生应该怎样运用人民币更好。这样就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上课纪律差,还应该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的工作。
2、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应平时加强对教材的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多带鼓励性语言,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性评价应该适当。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8
教材分析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里陆续教学。
(1) 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凑10”策略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比较接近,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在交流中出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教材突出“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让学生看清楚,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2”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3”。
(2)“试一试”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凑10”法,体会“凑10”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二是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 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10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想想做做”第4题是为学生体会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加法时,掌握得比较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9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校园,对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充满期待,此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学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7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条“热带鱼”,左手有几条,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条,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10
教学了“可爱的企鹅”一课后,反思整节课,成功与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
2、能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景和直观图,让学生在认识打括号和问号含义的基础上体会题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重点。
3、能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的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交流、猜测等方式,使学生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感受生活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创设的情景不够住动,没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没能很好的体现课标的理念。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优秀11
本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平均年龄比较小,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学习的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以后的学习。为此,我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学课堂上,我合理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快乐地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反思。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漂亮从头开始”,在导入新课上,我力求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
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进入课文……,总之要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新颖的课文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