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塞上柳开阅读答案
塞上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塞上柳开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案:
1.(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②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注释:
①柳开(947-1000),字促涂,自号东郊野夫,北宋初年的文学家。
②声更干――音响更加清脆。
③三百骑――好几百骑马的人。三百,不是准数。
④勒――带嚼子的马笼头。
⑤看――为了押韵,这里可以念kān。
塞上赏析:
这首绝句描写西北地区游牧分赴儿在旷野射猎的场面。
“当”的一声,一枝响箭离弦而上,直入百丈云天,在静谧无风的晴空里,那长长的呼啸声显得格外清脆。听到这响 箭,骑在马上的分赴儿们顿时勒紧笼头,屏(bing)住呼吸,几百双绿色的眼睛齐向云端凝望――只消眨眨眼的时间,就会有一只老鹰或大雕从空中跌下来。到那会儿,大家才来得及认出弯弓射箭的伙伴,对那位眼光锐利、技艺超人的射手表示赞扬的祝贺。可以想见,在这塞外原野上必将掀起一个狂热欢呼的高潮… …
但是,诗人没有去写狂欢的高潮,甚至没有写到猎获物中箭而落的情景,只描写了射中目标以前的瞬间空中响箭的飞鸣和地上分赴儿们的勒马凝望,用的是绘画中“不到顶点”的手法。这样写具有动感,留有余地,能启发读者作丰富的想象。
赏析二
主要描写剽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能骑善射。万里晴空之下,辽阔草原之上,数百名健儿纵马驰骋。忽然,一枝响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立刻勒马伫立,昂首放目,凝神远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天静无风”,不单写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宁谧,也写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寥廓无边。因而那飞箭的呼啸之声就掠过大地,响彻云霄,传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遥远——“声更干”。云气潮涩,回音必滞,器物浸润,发音必沉;于是诗人以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这里,诗人扣着“鸣骹”绘影绘声:上句“直上一千尺”,属于视觉感受,侧重写高,箭身一点,箭影如线;下句“无风声更干”,属于听觉感受,侧重写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而这旷野之上的天幕,又恰为箭身、箭影的深色点、线提供了面的浅色背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成天然精巧的构图。
写了天上的“鸣骹”之后,诗人紧接着写地下仰看“鸣骹”的人,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规定场景,还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风采,都可以通过它来集中体现。“胡儿”,犹言胡人小伙子。在柳开诗中则包含着亲切的语调。“骑”,骑兵,这里指骑在马上的人。“提”提收、提控,这里指拉紧马的缰绳。“金勒”,金属制作、装饰的带有嚼口的马笼头。“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的热烈场面。“尽提金勒向云着”,则又以动写静:拉紧了马缰,抬起了望眼,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霎时聚落在全体骑手的屏气凝视中;正见喧腾,忽归沉静,“向云看”的“三百骑”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鸣骹”所吸引,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宛如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种雕塑型的美。因为是一首绝句,字数有限,诗中就难以面面俱到地展开一个全过程。诗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宋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塞上柳开阅读答案
第二篇:《使至塞上》王维 问题及答案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4、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主题:写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1)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
7.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7.(3分)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答: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答案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第三篇:塞上水乡解说词
塞上水乡——郭家沟
解说词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塞上水乡—郭家沟参观游览,指导工作。郭家沟是下营镇的一个小山村,南距县城24公里,西距津围公路3公里,北面与天津市最高峰九山顶隔水相望。郭家沟有人家51户,村民177人,村周围有200亩耕地、800亩林地,全村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这个小山村的四周有群山环抱,植被茂密;村中有碧水环绕,波光粼粼;路边有绿荫杨柳,藤蔓缠绕;渠中有翠鸟嫩荷,葱郁芬芳;百年的古井、旋转的水车、绿树掩映着青砖黛瓦、世代勤奋质朴的民风,这里由天、地、人构成的和谐氛围,显然是一幅小桥、流水、寂静人家的塞北水乡天然画卷。这里就是具有典型江南田园风光的小山村,名为“塞上水乡”实不夸张。
2011年郭家沟村接待了天津市政府任学峰副市长的农村视察调研活动,这个小山村的地形特色、地理优势、村容村貌、资源品质,引起了市领导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并提出要把郭家沟打造成为“以旅游为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京津地区最具中国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游目的地”。从此,郭家沟也就迎来了它注定要发生一个蜕变的极佳机遇。
按照这一发展定位,依据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郭家沟的建设耗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五项系统工程。
1、建成了三个中心即:村口的旅游接待中心、村中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北的旅游产品展销中心。
2、完成了三处景观建设。即:村南入口的绿廊景观、穿越而过的小巷景观、村四周的农业景观。
3、打造了一个体系。即:以绿色长廊为中轴,集吃住农家、生态景观、果品采摘、水上娱乐、多彩夜生活为载体的系列乡村旅游主题活动。
4、改造了51户60层民宅。即:墙体外色和庭院彰显风格特色的装修;强弱电的管线入地;村内步行路及宅间空闲地的硬化、花化和美化。
5、完善了两个系统。即: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郭家沟还是这个小山村,就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巨变得益于国家启动“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在蓟县创建100个乡村旅游专业村的发展新战略;得益于蓟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构建“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跨越新格局;得益于县委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四五五”新的奋斗目标。
郭家沟还是这个小山村,由于政府主导规划、农户主体经营、市场运作融资、公司统筹管理。这里才彰显了自然静态与人文动态的结合,才展现了最美山村风景与特色乡村文化的融合,如今映入眼帘的是:新建区赏心悦目、改造区焕然一新、景观区别出心裁。确实是一幅集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于一地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请各位领导进村游览。
眼前我们步入的是村口绿廊景观带,长约米,两侧是茂密林立的响杨树和风景树,路两侧是常年不断的小溪流水。
与绿廊景观带相连的是这一代山村罕见的葫芦长廊,这是郭家沟独有的一个特色景观带。传说很久以前种在这里的第一颗葫芦籽是一只有灵气的燕子从南方衔来的。是因为那只小燕在暴雨中受了伤,被农夫捡回家中得以及时救治而复生。小燕子为了报答主人的救命之恩,来年就从遥远的南方衔来一棵葫芦种子,并自己刨坑种在了这家的院子里。此事被主妇发现,并注意到事隔数日,也是在一个倾盆暴雨之后,奇怪的从这里长出一颗嫩嫩的绿苗,小苗长得又壮又快,枝条顺势伸展,爬向树干、墙头,秋后便结出了处处悬挂的葫芦。那一年就在附近一带传染了一种瘟疫,只有这小山村的人们都喝了葫芦籽熬成的水,百姓才无一人得病。
葫芦生长至今已不再是入药治病了,而是被村民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外形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可用铬铁烫成山水景致、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山村小景等多彩的画面,这是在其他地区
和景区不可多得的旅游纪念品。
走出葫芦长廊两侧是荷花溪,在北部山区只此一处有此景,荷花溪弯弯曲曲绕村而行。小溪的水面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有水平如镜之地,也有小桥叠水之景,水面上粉红色、乳白色相间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花蕾在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在斗艳争奇,那大片的叶子,碧绿如盘,小片的叶子,通透如钱,就是这粉黛的荷花和嫩绿的荷叶,托起了这山环水绕之处的盎然生机。金色的阳光洒在莲塘上,清香飘来,沁人心脾;荷花摇曳,芳香扑鼻;风韵妩媚,令人陶醉。入夜,这里时而展现一番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世外桃源迷人景象。
走到荷花溪的尽头,就是溪边的百年古井传说古井是龙王逃难到此被农夫相救,为报此恩应农夫相求,便猛然跺脚点出的一眼清泉,后被这里的人们开凿成井,泉水清澈,四季不枯,沿用至今。搞起旅游后,在井口安装了辘轳和水斗,向游客展示了一个旧时农民提水灌溉的农耕场景。
请各位领导到观景亭留步。步入观景亭四周环顾,这种美的感受就如同歌词中唱道:郭家沟,长城天台护佑着你,青山翠岭环绕着你,塞上溪湖滋润着你,山光水色装饰着你,你这里是风水宝地。如今,这里真的要成为聚宝盆和摇钱树了。
走过了溪边小路,就到了这片平地而起的新建小区了,这里就是郭家沟的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可为游客提供纯粹的农事、民俗参与活动。走进乡村话堂,可聆听栩栩如生的民间故事;登上
乡村大舞台,可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游览各家作坊,可观赏或体验葫芦烫画、页岩作画、磨豆腐、榨香油等各式民间技艺,请各位领导随意参观,也请各位领导选择参与。
经过一年的建设,这里的山、水、民居风格突出显现,如今的郭家沟正在立足“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的文化的定位提速发展,这里的成功规模也正在成为天津乃至周边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面镜子,郭家沟也正在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编制:孙春华
打印:王静晶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选择:
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二.名句赏析:
1.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请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理解作答: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情感?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4.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二.1.总体:这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2.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三.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答案见
二、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五篇: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
7.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7.(3分)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